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1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们又跨入了新的一年。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我们倍感欣慰。备课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现将有关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开学初,我们便组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本册教材。了解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并把假期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应用于教学中,努力更新观念。要求每位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努力提高课堂实效,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2、相互听课,取长补短
本学期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组员精心设计一堂好课,在组内开课,要求其他教师调好课一定要去听课,听课后要针对这堂课展开评价,大家认真探讨,找出这节课的闪光点与不足,取长补短,并且讨论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除了本组的公开课必须要听以外,凡是学校组织的其他语文课,我们都会尽量调开空课前去听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让我们教师能够及时找到自身的缺点,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提高了我们组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3、组内讨论,共同提高
我们组共有六位成员,三位中年教师,三位年轻教师,可以说这是一个中青结合的队伍,大家的年龄层次不同,教学经验不同,但是这恰恰成为了我们组的优势,中年教师会将他们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告诉我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则更多的是让这个小组更具活力,不时的灌输一些新思想。这样我们经常针对一篇课文,哪怕就是一个小问题而展开激烈的讨论,每一次月考以后我们都会拿出试卷坐到一起分析试卷的出题理念,哪一题错
误率偏高,哪个班级考差了,教师忽视了哪个方面等等,这样的讨论在我们组经常可以看到,我们一起讨论,力求共同进步。
二、存在的不足:
1、对于优等和有潜力的学生,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仍旧有待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还要进一步挖掘培养,整体的语文成绩还需在上台阶。
2、差生的问题一直是困绕我们的难点问题,他们的成绩仍旧不尽人意,努力提高他们的及格率,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三、下一步工作:
1、加强教师的学习,开展组内老师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组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规范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备课、提优补差等方面做起,明确要求,按要求去做。
2、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3、努力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想各种办法,常抓不懈,尽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2
(20xx——20xx)时间过得真快,寒冬来临,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根据期初的备课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计划,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点,牢固确立“追求崇高,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亲近教师、关注学生、走进课堂、成长师生”的原则,有步骤地进行集体备课,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本备课组语文教学水平,努力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打基础。工作中,各位老师注重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的结合,以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为依托,以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为阵地,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备课组老师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促进备课组内每位教师的共同进步。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一定训练,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将本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各项任务认真完成
1、圆满完成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活动。学期初,备课组通过讨论,共同制定了我们组的备课活动计划,具体活动安排如下表:周次时间主备课老师课题《梅花魂》《假如没有灰尘》《父母的爱》《狼牙山五壮士》课型讲读课文阅读课文习作讲读课文第4周9月23日第7周10月14日第13周11月25日第15周12月9日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的每一次活动都做得扎实。课前集体讨论,集体备课,得出好的上课思路;上课时,上课老师都很认真对待,各展特色,精彩纷呈;课后大家积极讨论,毫不保留地说明自己的看法,共同促进大家的提高。我们组的老师都积极认真地抽出时间,按备课流程,完成:个人备课集体讨论再次备课;认真授课;课后进行集体探讨交流。针对本年级的学生特点和教学特点,得出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对本组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认真学习提升自我本期我组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教育局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努力提升自我。
3、做好半期检测工作
这学期我们年级在半期时,几位老师不辞辛劳,认认真真做好出卷、评卷、总结等各项工作,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4、做好每次活动的总结汇报工作。
每次活动结束,我备课组都以简报的形式,向学校分管领导及教导处呈报本组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活动的.情况,并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二、常规工作凝结集体智慧
1、备课资源共享:
我们年段在学期初就制定了备课组的活动计划,安排好各项工作和具体的负责人,对备课组的工作进行细化分工,保证了双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主题明确。切实抓好集体备课,形成共享教案,以及共享课件等资源。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组织了四次集体备课评课活动,各位老师都能在研讨中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备课组积极推进学校有关教案的检查制度。每月底交教案到备课组,由备课组自查,把检查情况上交教导处。
2、课后反思促成长:
这学期,我们组的每位师都经常及时针对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的现状,教后的感受,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情况等进行回顾和反思,在教案上及时写下自己的点滴收获和感受,也经常在组内讨论交流。老师们能从教学中的小处着手,力求每节课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或一个问题,找出一点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反思整改。
3、取长补短争取提高:
我们备课组在八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教学任务,但细心比较我们还发现与其他年段还存在差距,教师的个体情况与优秀的教师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新的学期里,我们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将进一步完善备课组的工作,不断提高备课组的活动效率,提升我们组每位老师的教学能力!
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2010——2011学第一学期)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个学期就弹指而过了,这个学期我们五年级语文备课 组在学部各位领导的带领下,紧锣密鼓地实施高效课堂改革。它犹如一股春风,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舞台。在这一个学期里,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课改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的挑战。接下来,结合本组一学期的课改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小学部课改方案》
学期初,学部领导组织我们全体课改成员召开了一次课改动员大会,并下 发了《小学部课改方案》,我们利用集备时间认真学习,参透课改精神,领悟课改目标,积极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改革中注重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其次,我们五年级语文备课组积极学习铜都双语学校高效课堂自主学习经验,彻底转变思想尽早投入课改之中。
二、规范导学稿的制定和使用,注重小组文化建设
导学稿“先学后教、当堂测评”,打破了以往教师对学生单向的传授,使“教”围绕着“学”转,以“学”定“教”,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能力。因此,为了让导学稿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在编写方面我们全体课改成员下足了功夫,从制定导学稿的基本原则、导学稿的结构、导学稿的基本格式等,我们都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细致地商讨。在使用方面我们也日趋规范化,全组统一教学进度,严格按照学案的流程贯穿课堂始终,努力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经过两个月的实践,我们基本做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让老师蜕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师生相互合作,构建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模式。
为了真正做到高效,让新课堂井然有序地进行,我们非常注重合作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常利用课外时间对组长进行培训,除了对他们作专门的指导及了解反馈信息之外,还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三、以研兴教,以研促改
高效的教学是需要精心预设的。教学预设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规划、安排。合理的预设包括目标的确立、学情的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制定等等。有了教师精心的预设,课堂上才能有精彩的生成,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为了让学案真实有效地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我们每天的三、四节课为集备时间,首先由主备人将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做简要的分析,组内每个成员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学案设计思路,共同确定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商讨切实可行的学法指导,结合年段学生的整体情况制定自研内容及展示方案等,真正将课改落到实处。
四、存在的问题
1、年段班级之间的整体素质存在差异化,因此在使用学案稿的时候,时间把握上不均衡,难免会影响教学进度的统一。
2、老师对教材的研读不到位,没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人云亦云,这就导致一份学案可能只是汲取了极个别成员的意见,违背了我们集背的初衷。
3、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应变能力较差,展示的形式非常单调。
4、在合作探究或展示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小部分趁浑水摸鱼的学生,使课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5、教师的引导缺乏艺术性,其次课堂上还不敢大胆放手,把课堂演变成了新陈交替的课堂。
6、集体备课仍需继续规范。
五、后期打算
1、加大教研力度,认真开展教研活动,规范导学稿的编写和使用。
2、继续加强课改理念的学习,让课改深入人心。
3、进一步完善小组文化的建设,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全体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一定会群策群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真正做到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具真正意义上的高校新课堂。
2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