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乙己》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心地善良,饱读诗书,却连秀才都没有考上。在当时科举制度的毒害下,变得一无所能,潦倒贫困,连仅会的“之,乎,者,也”都成了人们的笑柄。穷得一无所有的他,偶尔也会偷东西。最后偷到丁举人家里。被打断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孔乙己慢慢的死去。
也许,在刚开始读时,会觉得孔乙己这篇文章的语言风趣幽默。可是当你细细品味时,就会觉得孔乙己是“喜剧”中的“悲剧”它表达了鲁迅对当时封建制度的极度不满。写出了腐朽的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残害。
孔乙己是一个受封建文化的毒害深至骨髓,被科举制度摧残得不轻的人。也正是这些因素,使孔乙己形成了迂腐不堪、好喝懒做、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性格。他想成为科举制度的受益者,但始终不能如愿;又不肯面对现实,不屑用自己的劳力养活自己,认为这是低贱的。这种现实生活与思想意识的不相协调,就注定了他是一个悲剧人物。孔乙己的本身是可笑的,但他塑造的形象是可悲的。
他极爱喝酒,就算最后只剩下那四文钱,他也没有用来买饭、买药,还是在明知会被人嘲笑挖苦的情况下,用那手“走来”喝了一碗酒。那时的他已经惨不忍睹了:“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了;穿着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这段外貌描写越发衬托出孔乙己的可怜,而他在熟悉的酒店里却也没有得到解一丝温暖,反而被嘲笑挖苦,雪上加霜。掌柜的面对这样的孔乙己仍然会笑着说:“你还欠十九个钱呢!”仍然会穷追猛打:“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人们的冷漠,至此,到了极致。
难怪鲁迅先生当时要选择弃医从文。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当时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孔乙己这样的人,也许是你,也许是他,也许是我,只是程度深浅罢了,我们不能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里,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
第二篇:孔乙己读后感
孔乙己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是初中的一篇课文,现在还隐约记得老师抠字眼给我们讲某个字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当时为鲁迅写出的精辟的字句所震撼,如今再读,更多的,是对这篇文章所架构出来的旧中国社会的悲哀所感叹。整篇文章都充斥着对旧中国社会和旧教育制度的控诉,如同成千上万个人透过这篇文章呐喊一般,惊醒人们。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孔乙己,是一个邋遢的人,却身着象征富贵的长衫和那些贫困的短衫帮
一起站在酒店喝酒,那象征这富贵的长衫却也破破烂烂,还要在喝酒的时候结结巴巴地反驳掌柜和短衫帮的取笑。明明就是穷人,却固守阔绰的姿态,连给钱也要做作地“排”出,表现表现出人炫耀的心态,孔乙己拼命地想与短衫帮划清界线,故以读书人自居,但实际上,孔乙己自始自终都没有逃脱贫穷的命运,孔乙己是封建教育的一个牺牲品,本应被人同情,却被众人嘲笑,足以说明当时社会的阴暗,故事就以此开始。
我可以理解孔乙己的心情,读破万卷书,却无法获得官位,到最后甚至因此被人所嘲笑,不禁自问:我读了数十年的书,连读书是对是错都分不清楚,几十年枯燥的日子到最后什么都没有换来,剩下的,只有禁不住内心拷问的心。这就是当时的教育所致,所以,孔乙己从头到尾都是以一个牺牲品的角色空虚地活着。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被人嘲笑的孔乙己,嘴中念着什么“之乎者”之类的话语,他人听不懂,只是不停地取笑他,甚至越加的厉害,更显出孔乙己被教育所禁锢、毒害的心,孔乙己好吃懒做,以至于弄到讨饭、偷窃维持生计的地步,有怪得他人?孔乙己好心教我“茴”字的写法,却被“我”置之不理,叹了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那无用的知识,原以为还可以教小孩子。但连小孩都不愿学,又一次加深了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最后被丁举人打到残了条腿,掌柜和酒客之间用漠不关心、事不关己的语气谈到被暴-政压迫的孔乙己,让我感受到深深的悲哀,在熟悉的酒店却得不到应有的打抱不平和关心,丁举人的暴行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周围的人们如同习惯了这类事情的发生一般,然我感到寒心„„当孔乙己用手艰难爬到酒店要酒喝时,掌柜依然向他要欠下的钱,如同被钱蒙蔽了眼睛一般,而之后掌柜又用平常一样的调侃的语气笑着说道:“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孔乙己却没有像平时那样辩驳,却如同用尽了全身力气一般说道:“不要取笑!”紧接着掌柜说道:“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则轻声说道:“跌,跌„„”掌柜不愿意给一点点的关心,却还要抹杀掉孔乙己仅有的一点尊严„„从这些,作者用了几个特写镜头把孔乙己的外貌,他的遭人轻视和奚落的情状表现出来,然后转入对孔乙己遭受残害即将死亡的描写。简简单单的故事情节依据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表现出极其深刻的主题。
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名青少年,应该从这里去吸取教训,不能碌碌无为而终生,更不可见他人之不幸,而成自己的乐活。孔乙己被科举制而迫害,成为当时社会的牺牲品。在现在这个社会中,青少年正是最容易接受那些新事物的时候,而社会却又如此的复杂。青少年—稚气未脱而又渴望长大。在这个社会中,更得有一双慧眼,去寻找正义与前进,也就是要在接受信息时,控制好心灵小窗的敞开大小,理性选择信息,取其精华而又要弃其糟粕。
放眼21世纪这个社会,不正之风无时无处地不在如传染病似地肆意传播。而这一类的“病人”也有着很多。
因此,全社会更应该联合起来,扫除一切不正之风,排除一切隐患,净化空气,净化人类的心灵。
既来之,则安之。来到世界上就要奋斗,奋斗就要精彩,精彩了才会感到幸福。人生道路何其漫长,而又何其短暂,时有“飞来横祸”阻挡大道,而成功了,也就是奋斗向前了,争气了,心中的梦想也就触手可及了。
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会再为孔乙己的身世而悲哀,也不再为孔乙己的不争气而愤怒。现在,却是要看向未来。我们是21世界的新时代人类,要的是奋斗,是拼搏,更是要大声喊出:“我一定要赢!”
第三篇:《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语文组的6号考生。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孔乙己》(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孔乙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孔乙己》这篇小说不算长,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小说运用侧面描写、正面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阅读赏析小说是初中生重要的语文学习目标之一。经过以前语文学习的积累,现阶段的学生对阅读小说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但由于时代的差异,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的变化还缺乏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策略,引领学生亲近经典,热爱经典,不断提升阅读小说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本文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3、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当时世态的炎凉
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分析孔乙己性格特点。
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四、说教法和学法 在学法上,我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学习采取的主要学法是诵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教法上,以点拨为主。之所以采取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是基于我对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应该坚持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这一策略具体讲就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要适时出现,精要点拨,让学生在读、思、写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因而我设计的导语为:同学们,有人说“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表情,是传达快乐和善意的最美妙的语言。可是,社会中有一种笑声会变成锋利的刀,冰冷的雪,寒冷的风,它可以让一个人变得不伦不类,变得疯疯癫癫,你相信吗?今天请同学们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里,去感悟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为了便于学生快速理解本文的主旨,我将向学生提示文章的写作背景:小说所写的是清朝末年的事。辛亥革命推翻了反动腐朽的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旧的封建教育制度根本没有改变。一些封建复古主义者顽固地维护着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针对这种现状,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在“五四”前夕,写下了这篇战斗的小说。
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表现文章脉络的词句,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讨论,明确结构为:1-3,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概况(小说背景);4-9,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小说发展部分);10-13,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小说高潮结局部分)。
(三)再读文本,质疑问难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而学生疑难问题能通过工具书自己解决得就自己解读;不能解决得和同桌或者学习小组讨论解决;依然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在课堂中共同探讨。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孔乙己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试从文中找出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句子来分析。例如,“他身材很高大”,可又是“青白脸色”,这说明他营养不良和不肯劳动的结果。通过一系列有关孔乙己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分析,师生共同从文中总结出孔乙己好喝懒做,庸俗迂腐,自命不凡,麻木不仁的性格特点。
(板书1)性格:好喝懒做,庸俗迂腐
自命不凡,麻木不仁
(四)重点品读,合作探究
为了解决教学难点,我将进行如下设计:可怜的孔乙己没有生活在我们今天和谐、有爱的社会中。那么大家分析一下孔乙己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呢?自然引入对小说社会环境的分析。我将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讨论和交流,明确孔乙己处在一个贫富悬殊,世态炎凉的社会大环境下。
(板书2:)环境:贫富悬殊,世态炎凉
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周围的人们能伸出热情的手帮助他,或者有我们今天的慈善机构,他还会有如此的悲惨结局吗?生活在他周围的人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呢?启发学生继续寻找隐含在文本中的答案。进而总结出丁举人的凶残冷酷,掌柜的冷漠势利,“短衣帮”也是麻木不仁,冷漠无情。
最后让学生通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深入探讨,明确文章通过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科学制度、封建教育的罪恶。更主要的是,揭示了民众的精神麻木、思想愚钝的精神状态。
(板书3)主题: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五)回扣文本,语文运用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贵在学以致用。因而我设计了下面的环节:同学们,孔乙己最后是用手爬着离开酒店的,孔乙己要到哪里去?他该如何生活?请发挥你的想象,续写一个片段:名为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表达你对孔乙己命运的关注。
(六)布置作业,拓展能力
课下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有利于巩固和复习课堂所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能力。因而我将作业设计为: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不少于300字。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可以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而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据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孔乙己 鲁迅
性格:好喝懒做,庸俗迂腐
自命不凡,麻木不仁 环境:贫富悬殊,世态炎凉 主题: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可以看出,我的板书设计非常简洁,提纲挈领,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四篇: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
从容说课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教读课文,应该是以教材为例,传授必要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学中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抓住主要问题以勾联有关内容。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为此,教学中运用矛盾分析法,把握人物形象,深层探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为培养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兴趣,可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加以从主题表达、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对照、比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 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 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设计(二)(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画像)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抱负。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1)注音: 阔绰(chuò)羼(chàn)绽出(zhàn)拭(shì)(2)释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提示:(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六个生活片断是:(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4.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投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穿长衫 好喝懒做 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 偶有偷窃 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流 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2)深入探因
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想和人交 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四、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1)概括介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 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语言神态描写: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动作描写: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课文老辣深刻的语言。
五、布置作业
写人物片断练习。请观察你周围的一名同学。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学,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神态。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讨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独特的叙述视角、社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等。扩展阅读,与《范进中举》加以比照。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课文
请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朗读个人习作,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探讨,深透理解文意
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插播江南城镇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 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合作探究:(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提示:(1)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2)孔乙己到酒店不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麻醉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可能另有所求: 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寻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以抚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生的悲哀;②“不拖欠酒钱”是为了表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寻求人们对他品行的认可;③“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④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温暖;⑤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
(3)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达一种悲喜交融的气氛。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3.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后归纳: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三、扩展引申,比照阅读 请学生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两文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上的差异。
投影: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瞪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足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
教师点拨: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范进光着一只脚走进“天堂”,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但却是“殊路同归”。
《范进中举》是以科举使人狂迷来讽刺其罪恶的,而《孔乙己》是以封建科举吃人来揭露其罪恶的,揭示封建末世的病态,意义更深刻。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性格是悲,两篇文章不同的批评角度,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结局,周围人对主人公不同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对封建科举不同的批判力度,也使得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揭示了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势利。
四、课堂练习
阅读刘云龙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回答问题。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1.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③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3.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段内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4.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陈旧的思想与观念”或“陈规陋习”。
2.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人由于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为了私利,而不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3.“无奈”“鄙视”“痛恨”“否定”等。
4.只有抛弃陈旧的思想和观念,时代才能进步。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塑造的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与别里利夫何其相似。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六、布置作业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板书设计 孔乙己
鲁 迅
环境:咸亨酒店 封建社会
人物形象: 热衷功名——科举失败
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孔乙己 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主题: 批判麻木冷漠 的国民
第五篇:《孔乙己》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孔乙己》教案
设计思想
本文虽篇幅不长,但思想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手法,对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及写作能力均有裨益。而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批判意味,则应在学生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探究研讨,教师应适应点拔、讲述。同时,本文内容丰富,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教学中要敢于取舍,以突出重点。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用“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抓住人物特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2.探讨人物形象所提示的社会意义,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激发学生对弱者的同情心;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进而提示作品主题的手法;
2.学习小说语言的精练、深刻、含蓄。教学难点
分析孔乙己这一形象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研讨,教师适当讲述。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文章中咸亨酒店这一典型环境的作用; 2.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初步感知孔乙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生活中,“笑”是个颇能唤起人温馨感觉的词。孩子的笑天真无邪,老人的笑从容坦荡;同学的笑意味着友善,老师的笑流露出鼓励,而父母的笑更多包含了怜爱。笑,能融化坚冰;笑,能使心灵贴得更近。可是,我们也知道,笑并不都代表着善意,笑有时也如寒冬的狂风,伤人的利箭。今天,我们就来看鲁迅先生是如何在笑声中表现苦人儿——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的。
二、学生交流 1.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
阔绰(chuò)羼水(chàn)不屑置辩(xiè)附和(hè)....拭(shì)蘸(zhàn)打折(shé)门槛(kǎn)....(2)理解下列词义:
不屑置辩 颓唐 间或 2.交流资料: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呐喊》。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很猖獗,封建教育仍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使青年一代不再受封建教育的毒害,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系列小说和杂文,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进行了猛烈抨击。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小说三要素 人物:孔乙己
环境:清末鲁镇咸亨酒店(社会环境)情节:开端、发展(4~9段)高潮:(10~11段)结局:(12~13段)
按情节发展复述课文,要求条理清楚,突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
四、了解环境,初识人物
1.思考:孔乙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
(默读1-3段,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关于酒客的描写)
时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小说创作于1918年,由此可知,故事应发生在十九世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纪末的清朝末年,科举仍是读书人的至上追求。
地点:咸亨酒店
2.思考:这个环境有何特征,人与人的关系如何?
(1)酒客的不同特征:“长衫”和“短衣”、“房里”和“柜外”、“坐吃”和“站喝”。贫富悬殊,对比鲜明
(2)“掌拒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 冷漠(3)“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 势利
3.思考:作者为何用这么多篇幅写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的旧社会缩影,这正是孔乙己生活的环境,等级的分明,人心的势利冷漠,提示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4.初识孔乙己
在这等级分明、势利冷漠的环境中,“笑”字引出了孔乙己,孔乙己有什么可笑之处呢?他与众酒客的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指名朗读第4段。
要求:①找出文中形象地概括了主人公特殊身份的一句话。②这句话提示了孔乙己怎样的社会地位。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形象地提示了主人公的社会地位。“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喝酒的方式和衣着的矛盾,“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成了他特殊社会地位的最鲜明的标志。“惟一的”则说明他和酒店的上层和下层都有距离,身份很特殊。
五、小结
鲁迅先生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和酒客的描写。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作了铺垫。
六、布置作业
继续阅读课文,体会孔乙己的形象。
第二课时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教学要点
1.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形象 2.认识小说主题的深刻
一、品析人物
速读课文4~11段,划出文中关于孔乙己的描写。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选取了孔乙己在酒店的哪几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
2.作者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描写中,反映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3.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和第一次有什么变化。交流讨论成果,教师适机归纳引导。明确:1.四个片段:(1)酒客揭短
(2)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
2.小说在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时。从表现人物的手法上看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从表现人物所采用的角度上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
“排出九文大钱” 动作描写
——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内心的几分炫耀,也显示出他的诚实而又迂腐的性格。“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语言描写 ——强词夺理,反映了他自明清高,自欺欺人的性格。“之乎者也”、“多乎哉,不多也”。语言描写
——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表现了他迂腐不堪的性格。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外貌描写 ——既说明了他穷,又说明他很懒,同时揭示了他热衷功名的内心世界。
当人们说道:“你怎么连办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神态描写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表情变化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的内心世界;孔乙己梦寐以求的是读书做官,却一生未能“进学”,这也是他最大的痛苦和羞辱。
3.泛读11段,学生勾画。
二、探讨原因
抓住关键语句,小组讨论交流。1.作品中孔乙己的最终命运如何? 2.谁应该对孔乙己的悲剧负责?
明确:1.“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因为“我”再也未见孔乙己,也没有得到一点关于他的确实消息,所以用“大约”来表示猜测。但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悲惨情况,孔乙己的死又是无疑的,所以在“大约”之后用“的确”来表示“我”猜测的结论。2.自身原因: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教育的毒害,他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自命不凡,孤芳自赏;他轻视劳动,好吃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也未能醒悟。
社会原因:
掌柜、“短衣帮”:“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是这样„„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民众的麻木、冷漠与孔乙己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冷酷。)丁举人:“先写伏辩,后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他脸上黑而且瘦„„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侧面表现了丁举人的凶狠毒辣,一个沿着科举阶梯爬上去的丁举人任意毒打一个爬不上去的孔乙己,事实本身就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三、理解作品主题:
激发学生思维,充分发表见解,须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参考: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的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四、拓展阅读
课后阅读吴敬梓《范进中举》一文,加深对封建制度及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模仿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写一个你印象深刻,性格鲜明的人物的活动片断。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