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全文共5节,讲的是小朋友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现了小朋友们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个个问题的着落点,创设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问中感知和理解......
一问
在上课前出示第一个问题课文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阅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概,从而获得整体的印象。
二问
在学生有了初步印象之后再出示第二个问题小朋友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哪儿了呢?紫丁香又能给老师带来哪些快乐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重点阅读课文1、2小节,从而找到答案:小朋友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可以让它和老师夜夜做伴。同时,此处采用的问题训练让更多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读——问——再读这一学习方法,还为下面的三小节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问
在学生们深深体会到小朋友们是想让紫丁香和老师做伴这一问题后,紧接着再次出示问题三:代表小朋友的紫丁香是分别怎样与老师做伴的呢?然后放开手脚让他们在小组内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自读以下3小节,最后都得到紫丁香用那沙沙的响声让老师听到了动听的歌曲,紫丁香用那盛开的鲜花让老师看到了孩子们那张张笑脸,紫丁香用那阵阵清香让老师闻了进入甜美的梦乡这一系列答案。在以上这一问中,小组合作的精神,对学生个性化思维的提高与发展得到充分的展现。
四问
在加强了课文部分阅读训练之后,紧接着出示问题四小朋友为什么这么尊敬自己的老师呢?让学生再次诵读全文,让他们体会到了原来老师是那么辛苦。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2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仅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整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
这次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教学,整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复习词语导入,采用奖励的办法,激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用一张贺卡为主线导入课文内容,和学生一起写课题,读课题.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带领他们再次走进课文。在学生解决了生字和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大问题:是谁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的?孩子们要让紫丁香的枝、绿叶、花、花香为老师做什么?把课文串起来进行朗读指导,并在朗读中抓住“踮起”“挂牵”等关键词进行理解感悟,读悟结合,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课文3至5小节让学生自主学习,学完每部分,再回归全文,课堂上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感悟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深情。最后,我给出一幅课文插图作为支架指导学生背诵,完成本课时的另一个教学目标。在拓展阅读中,我安排了选读篇目和必读篇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拓展写话环节,我出示了一组老师一天忙碌工作的图片作为支架,为学生写话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我的板书内容简洁,中间一个爱心突出了文本的主旨。
上完课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流程比较清楚,朗读、拓展等环节也都具备,学生上课也很积极投入,课堂气氛较好。但经过自己的一番反思,我觉得这堂课的最大失败就是朗读指导不够自然不够深入,有些浮躁。而《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意境优美感人,如果阅读中只停留在表面、夸张的朗读上,那教学真可谓苍白无力。其实,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通过朗读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朗读,如何在朗读中作到润物细无声的指导。一直是困扰着我的问题。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作简单分析:
1、在朗读指导上,教师要反复研读文本,力求找到一个切入点来指导学生朗读。
2、其间,教师的范读和细致引导显得尤其重要,而我却省去了,导致很多的学生未能真正走入文本。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如沐春风,以读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打开一扇深入阅读的窗口,从扇扇窗口窥视、捕捉到文字里蕴藏的真情实感,获得阅读的愉悦,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燃起深读文本的欲望和冲动。这节课我对学生认知水平不够理解,低估了或高估了他们的朗读能力,所以朗读才显得流于形式。我想以后备课的时候我还得再多备备学生。
3、备好一节课需要短期与长期的准备,需要教师对文本、对学生要有深度的钻研、创新的理念,还需要储备更多的相关知识和语言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课堂里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
我今后一定会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3
让新课程走进我和学生中间
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自己的情感根据课文的内容变得更丰富,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人文素养。我觉得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身的感悟是激发学生浓烈情感的诱因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那自身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卢梭也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然而,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够将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之受到熏陶和感染。
如《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本诗情感丰富、意境优美,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当我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便深深地喜欢上了,因为它让我想起了我的'恩师,想起了老师所为我们付出的一切,于是在备课时,我就饱含深情地吟咏着,在课堂上,我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了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二、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导为情感熏陶
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文的朗读,应是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情感变为自己的。”也就是说,朗读重在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一课时,我怀着对恩师的无比尊敬和爱戴之情朗读的诗歌,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所以,不需要对他们进行停顿、重音、快慢、升降以及声音的虚实等的技巧指导,孩子们便把那种发自内心地对老师浓浓的爱,通过朗读表现了出来。又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课文中四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一句,应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小树和小鸟以及西西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感受神笔的重要,这样,学生在朗读时,语速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声音时高时低,时重时轻,读出了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也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与学生同朗读,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如果只是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接受吸纳,是很少有效果的。只有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刻骨铭心。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过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身为老师的我,也曾经是一个让老师操心的学生,心中也燃烧着对恩师浓浓的情。教学《一株紫丁香》一课时,我没有抑制这份情感,而是尽情宣泄,并让他们受到感染同时,也拉进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树立着老师曾经和我一样是学生,现在也跟我们一样爱老师,所以,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我饱含深情的朗读,让学生对于老师的情感进一步浓厚,朗读的积极性也就更高,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调动了起来,朗读趋近完美。
2、通过扩展式谈话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也是在教学《一株紫丁香》一课时,当学生说到喜欢第二小节时,我问他们“你们觉得老师疲倦吗?”一个简单的的扩展式谈话,让学生把他们眼中老师的辛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他们有的说:“老师每天早晨都要提前来打扫教室,很辛苦。”有的说:“老师每天中午都要为我们盛饭,自己都不能坐下来好好吃饭。”有的说:老师每天还要为我们批改作业,很晚才能回家。”还有的说:“老师每天都为我们操心,我们犯错误惹老师生气,可是您还得忍着气,给我们讲道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是心与心的沟通,是情与情的交融,一句句,一声声,都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从而使大家尊敬老师的情感达成共鸣,便有了那发自肺腑的“老师爱你们!”“我们爱老师!”的深情!
总之,这一次次心灵的碰撞,这一次次情感的交融,都让我深深地感动,感动于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感动于新课程改革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情感光环。我和我的学生们将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中,努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4
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老师来听我的课。刚一上课,我的老毛病又犯了,紧张使得我口干舌燥,原先预想设计好的课一下子全盘打翻了,整个课堂活力不够,教学目标也没有很好的达到,心里很不是滋味,羞愧、自责一起涌上心头。
下午,老师分析了我的课,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获益匪浅。《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诗词朴素易懂,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老师提醒我说这堂课学生的朗读没有体现出来,而课堂教学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来完成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能是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和对话中才能得以体现和展示的,而我没有引导学生完全进入课文的意境当中,且个性化的朗读不够关注,整个课堂的朗读气氛不够热烈。听了老师的话,真的是十分羞愧,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我的引领下,上的那么无趣,更别说和孩子们产生共鸣了。自己真的是应该好好反省一下。
回想整个课堂,有很多的纰漏。在初读课文时,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在学生展示朗读时,我没有很好的引导,仓促地结束了他们的朗读,没有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读”,比如小朋友选择“绿叶儿在风里沙沙”这一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绿色的枝叶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它在唱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体验师生这种情感,读出来的效果自然就饱含深情了。而我错过了!在学生选择星星这一段时,只是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草草收场,如果用“夜深了,连星星困得都不停眨眼睛,可我们的老师呢?这时候,紫丁香还会怎样陪伴着老师?谁再来读一读?”用这样的语言鼓励学生“说”,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相信效果会不一样吧!而我又错过了!
这堂课给我的教训很大,自己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教学水平还需不断地磨练,课堂驾驭能力还需不断加强,自己学的东西还很多,向老师学习,多思多想多练,在反思中进步。在此,谢谢老师对我的指点!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5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诗歌。为了让孩子完全吸收这片课文的精华,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抓住这样几个环节教学。
第一是大声朗读,以读为本。教学中,我多处设计了不同形式朗读方式,而且教师还作了范读。为提高朗读水平,我让学生自读自评,让学生意识到到如何读得正确、读出感情。
第二是让学生自己对课文中的句子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才会有意识的.动脑筋。低年级的孩子必须要给他们任务学习,不然很容易导致孩子走神、发呆。
第三是让学生从“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这句话启发学生想像,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爱。这样孩子会带着感情读课文,那么语调中就带着敬爱、感激、热爱来读课文。
第四是最后以小组的学生轮流读、竞赛读、自由读。最后在老师的板书下自己先背五分钟然后同桌检查。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这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以一株紫丁香为衬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人民教师勤工作,爱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图片等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老师对小朋友的爱,进而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这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又能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发展能力。另外我在练习说话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按照“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希望——”、和如果你是这株紫丁香,你会说什么和唱什么歌练习说话。诗贵在品读,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教学形式很适合诗歌的.教学。如何让孩子去喜欢语言,进入语言,从而理解语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朗读,这是需要自己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7
这首诗是一首儿童诗,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赞美了老师的辛勤劳动。开始,我担心,这么一首富有诗意的小诗,恐怕学生很难理解。可是用了《紫丁香》这首歌导入,孩子很快进入了角色,了解了“紫丁香”的用意后,孩子一读课文,也了解了课文中“紫丁香”的用意,学习起课文来就烂熟于心了。学习第5小节时,我问:“老师做了一个又香又甜的梦,你知道是什么梦吗?”孩子纷纷说起来,“老师肯定梦到了我们上课时的样子。”“老师肯定表扬了种紫丁香的学生。”“老师希望我们上课认真听讲,考出好成绩。”……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是纯真的。不知不觉中,我和孩子又走进了一步,彼此心灵又拉近了距离,以后,孩子对老师的工作更理解了,也更尊重了,也会更懂事的。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8
今天上午第三节我讲了《窗前一株紫丁香》这一课。这是磨课的第一个环节,也算是初试牛刀了。
上课伊始,我以“孩子们你们都见过哪些花?”的问题导入,这一设计联系生活实际,孩子们回答的积极性很高,然后我总结了他们回答的内容并引入“丁香花”,接着在我对丁香花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引出“紫丁香”,继而板书课题《窗前一株紫丁香》,再请孩子们齐读课题。在评课中听课老师给出“如果出示紫丁香的挂图或者图片效果更佳”的评语。其实我原本想上午上班后打一张紫丁香图片的,可是偏偏不凑巧学校竟然停电了,所以计划泡汤。不过这也表明我事先准备不足,今后一定要吸取教训,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接着我用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复习,用开火车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评课老师对此也作出“读的形式多且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肯定评语。当然,除了开火车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并相互纠正、点名指读、生自愿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以及教师范读等读书形式,使孩子们充分认识并熟悉课文。
在文本研读环节,我用问题激发孩子们的思维碰撞,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让他们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遗憾的是这些都只是我原本的设计,然而实施起
来却是相当的困难。究其缘由,那就是孩子们还没有适应我的这种教学模式。事实上我也是他们的新老师,我知道好多方面还得慢慢磨合。对此我做好了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毕竟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在这节课中我也尝试了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但是好多孩子提的问题偏离了文章的主题。当我充满激情的.讲解时,看着台下孩子们的反应平平,顿时我也失了劲头。新学期,新班级,的确需要我下功夫好好整治啊。
在结课环节,评课老师给出“如果问学生为什么爱自己的老师,让孩子们自己感受因为老师也爱学生,能指出这种爱是相互的,升华一下会更好。”的评语。我觉得这一点很值得我借鉴。
对于板书方面,评课老师认为我设计的板书比较形象,如果能用彩色粉笔修饰一下会更出彩。至于授课时间我把握的还是不错的,不过我个人认为如果能预留学生练习的时间会更好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台阶。
那几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9
一、改变提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第一小节“浓绿的小院”时,本来我设计的问题是“大家来想象一下浓绿的小院会是什么样子的?”。黄老师对我说:“可以换个问法:‘老师不知道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告诉老师?’,再搜集一些图片让他们看图说,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说得更具体。”我就采取了黄老师的建议,小朋友的兴致很高,说得也很好,效果真的很不错。
二、寻找可演之处,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小节“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那是我们给你唱歌,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黄老师说这里可以让他们唱歌:“如果你是绿叶儿,你会为老师唱些什么?”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小朋友们个个都想露两手,唱了《老师,你好!》、《秋》、《春姑娘》等一些歌曲,虽然有的小朋友唱得不是很好,但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三、丰富教学用语,让学生乐学。
自然、生动的教学用语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一方面我比较欠缺,所以有时自己也觉得很枯燥。就拿读书来说吧,黄老师说读第二、三小节时只要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小节”改成“让老师再来听一听那沙沙的声音”,效果就截然不同,小朋友更愿意读了,也更带劲了。小小的改动,带来的.确是大大的收获。
四、抓住关键,精简板书。
这首小诗一共5小节,我原本计划每个小节分开来讲,板书是这样的:夜夜作伴消除疲倦盛开笑脸
飘进梦乡。后来黄老师说可以把第二、三小节合起来,板书可以写成:听唱歌看笑脸闻花香。我一看确实很好,又简单,又把重点包含在内。
这首小诗很优美,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小朋友很是喜欢。它体现的是浓厚的师生情谊,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懂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激发崇敬老师的情感。黄老师说我和他们接触的时间还不多,师生情谊还不怎么深,可能教学效果不是太好。这节课上下来,从整体来说效果还可以,就是师生情谊方面确实还不是很深厚,让他们把想对老师说的话表达出来,他们都不能很好的表达。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0
《一株紫丁香》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5课。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感受到紫丁香的美。初读课文,在学生解决了生字、朗读正确的基础上,用一个大问题“为什么小朋友要把这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把课文串起来,进行2——5自然段的教学。在理解这四段的文字,基础上,进行这四段的朗读指导,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这情。回顾这一节课,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做的较好:
一、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也是低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本课教学中,对于孩子们踮起脚尖的`原因,“做伴、疲倦、挂牵”等词语的理解,都采用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来设计问题。“老师每天在干些什么?你们知道吗?”并利用“因为……老师……”训练说话来体会老师的辛苦及夺理解“疲倦”一词。用“当……老师……”训练说话来体会老师有没有时时刻刻关爱着你,关心着你的事?用来理解“挂牵”一词。在理解的同时,又积累了词语,丰富了语言。
二、重视朗读,以读为本:
“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我始终把“读”贯穿在本课教学中,利用形式多种多样的读,个别读、自由读、男女生对读、比赛读等使学生读得有味,不感到枯燥;使学生读得有情,充分展露学生个性;使学生读得有悟,读出对老师的深厚情谊。 教学中,我多处设计了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读、配乐诵读、师生配合读等学习环节?第一小节:要读得轻轻的,要有一种生怕惊动老师的感觉。第二至四节分别强调“夜夜和你做伴”、“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读出体贴、关心的感情。读最后一节中“快放下……”句子时,语速要适当加快,真诚地流露出希望老师早早休息的感情;最后两行,要读得稍慢,充满遐想。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1
这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这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以一株紫丁香为衬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人民教师勤工作,爱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实施这一教案学习,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意或句意,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先由教师扶着走一程,再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逐渐学习自学的方法。
回顾一节课,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流程比较清楚,时间上把握也比较好。在课文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图片等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现实生活中感受老师对小朋友的爱,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这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又能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发展能力。另外我在练习说话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按照“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希望——”练习说话,这个方式我安排的用意是规范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说话,写话的句式,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
诗贵在品读,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教学形式很适合诗歌的教学。如何让孩子去喜欢语言,进入语言,从而理解语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朗读,这是需要自己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2
课时目标:
1、分析记忆字形,识记生字
2、正确书写10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书写记忆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课文,要求流利、有感情
2、词语复习巩固
(接下来考考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看着这些词语,你能顺利地读出来吗?
男生、女生分组赛读)
二、初步认读生字
课文学完了,接下来,我们看看本课有哪些需要我们学会书写的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指名领读生字
3、示范分析字形及书写规范
(老师先出示两个字,看看它们是如何构成的。休,伸。
根据老师的步骤,你能把其他字的结构讲给小朋友们听吗?
接下来,同桌两个人挑两个字来分析字形结构,一会儿我找同学当一回小老师为大家讲生字。)
4、学生展示字形结构分析
三、配乐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四、作品展评
在巡视过程中,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投影展示,大家评出漂亮规范的和有问题的。
五、作业布置
1、把这首诗歌朗读给学校的一位老师听
2、生字书写,每个字加拼音写5遍组一个词语
教学反思:
通过指导让学生学会分析字形,理解字义,再加上手写嘴念,既能更快地记准生字,又能为以后学生自觉学习生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3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仅仅仅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重的礼物,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整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
整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用深情的语言描绘秋天景色引出本首小诗,并和学生一齐写课题,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带领他们再次走入课文。在学生解决了生字和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大问题:孩子们是怎样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的?孩子们为什么要把这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把课文串起来进行朗读指导,并在朗读中抓住“踮起”“挂牵”等关键词进行明白感悟,读悟结合,然后再回归全文,配乐朗读,拓展延伸中,我还安排了学生交流赞美老师诗句,最后以指导书写“牵、困”两个生字结束教学。
上完课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流程比较清楚,生字教学、说话、朗读、拓展等环节也都具备,学生上课也很用心投入,课堂气氛较好,因此不禁沾沾自喜。但是经过自己的一番反思,我觉得这堂课的最大失败就是朗读指导不够自然不够深入,有些浮躁、表演的意味。而《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意境优美感人,如果阅读中只停留在表面、夸张的朗读上,那教学真可谓苍白无力。其实,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透过朗读把自己对课文的明白表现出来,构成个性化的朗读,如何在朗读中作到润物细无声的指导。一向是困扰着我的问题。下方就从以下几方面作简单分析:
一、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
在备课时,我反复研读文本,力求找到一个切入点来指导学生学习,根据教参指示,我设计了“孩子们是怎样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的?”“孩子们为什么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两个问题,想以这两个问题来整合课文来带动学生阅读。实践下来,这种把文中大意抽象概括出来的问题法,比之前让学生在深情的朗读中,自己感悟要突兀得多。且课文语言易懂,学生能够明白,又何必绕弯子呢?虽然我的设计是精细的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围绕这篇课文的,但是花了这么多精力寻找的切入点,在实际的`课堂中,在学生的朗读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学生从中究竟得到了什么?我想,没有这两个问题学生也一样会读得很好。正因我的经验不够,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因此课堂上我带学生绕了个大弯子。放下了一种智慧,选取了一种才能,放下和选取什么,有时候直接体现出效率。此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语文教学务必要讲究实效性。
二、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够了解。
在我们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自觉性差距较大,好的学生不用老师点拨,自己就能明白课文,并把它读好。而有的学生则是“举步维艰”处处受阻。这次上课时,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将2-5小节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朗读汇报时,我也只是做了鼓励性评价,和适当的煽情。许多孩子抑扬顿挫的语气,充满深情地朗读,让课堂增色不少,但这些所谓的“感情朗读”都无疑是个别的好学生给每段诗句贴上的情感标签,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对语言内在含义以及表达方式的体察和训练。如诗句最后一段:“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当我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在认真备课的插图时,几个学生竟“哇塞”地叫了起来。本来想用图片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情境中,岂知学生没能对图片有足够的明白到产生共鸣,故朗读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很多学生对于“踮起”、“安静”、“夜深了”。这些词语的体会并未深入,只是停留在浅浅的朗读层面。其间,我范读和细致引导显得尤其重要,而我却省去了,导致很多的学生未能真正走入文本。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如沐春风,以读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打开一扇深入阅读的窗口,从扇扇窗口窥视、捕捉到文字里蕴藏的真情实感,获得阅读的愉悦,从而使
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燃起深读文本的欲望和冲动。这节课我对学生认知水平不够明白,低估了或高估他们的朗读潜质,因此朗读才显得流于形式。我想以后备课的时候我还得再多备备学生。
三、对教学的设计不够创新。
由于第一次接触诗歌的教学,我备课时就顺着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一路走过来,虽然各个环节、各个流程清楚整齐,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评课时当李老师提出诗歌的教学就应与其它体裁的'课文教学有所区别,应体现出诗歌独特的意境美和整体感时,我便豁然开朗:我怎样没想到把它设计得诗情画意点,而只把它当成课文来上呢?的确,我们如果能时时有一种创新的意识来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的话,那我们的课堂才会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坚信有了创新的意识,我今后务必会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构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也是我一向发奋的目标。
备好一节课需要短期与长期的准备,需要教师对文本、对学生要有深度的钻研、创新的理念,还需要储备更多的相关知识和语言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课堂里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4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那叶绿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树,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
在教学中,抓住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针对本课的生字,采用有效的`教学生字的方法,指导学生识字。运用多种形式练读生字和词语。重点指导:“踮”(第三声)“您”(鼻音)。而且,还运用猜字谜的方式识记生字。如:舌头尝出甘蔗味(甜)。一人站在大树旁(休)。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较好。
在理解课文方面,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阅读感悟,朗读出诗歌的韵味。比如,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读、配乐诵读等学习环节,让学生体会到如何读得正确、读出感情。如: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挂牵”呢?(老师举例:这几天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我们班有许多小朋友都生病请假了,老师心里就非常着急,挂念着他们,害怕他们拉下功课.所以等他们病好以后,老师就利用中午时间为他们补习,这就叫挂牵。)谁能举一个老师挂牵你的例子?(用“当……时,老师……”练习说话。)学生理解了之后,再读课文,及理解透彻,又能读出韵味和感情。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教师自身的朗读感觉不是很完美,今后应加强练习。另外,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更好地起到引导作用,评价有些单调,有些走过场,今后将更加努力提高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5
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板书课题后,学习生字“株”。认读后,我问道:“‘株’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啊?”问了几个举手的学生,回答的都不对。这时,陈吉晟答道:“老师,是不是量词?”
“是啊。”真是聪明的孩子,我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朝他竖起大拇指,“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们又学到了一个量词。大家知道了吗?”
话音刚落,他又来一句:“老师,‘一株紫丁香’,能不能说是‘一棵紫丁香’呢?”
我一听,当时一怔。脑子迅速反应着,极力地搜寻着。备课怎么没有想到呢?能否循着这个思路引导学生探讨一番?
于是,我说:“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课文插图,能否有所发现?”
教室立即安静下来,学生沉入图中。
我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学生似乎从图中也看不出什么。一个个脸上露出思考和困惑的神情,有的`把眼神投向了我,仿佛期待着我的告诉他们答案。
“‘株’,刚才陈吉晟告诉我们是量词。那么,“棵”是什么词?”
“也是量词。”孩子们齐声答道。
“对啊,‘株’和‘棵’都是量词,老师告诉你们‘株’就是‘棵’的意思,它们意思是一样的,‘一棵树’也可以说成‘一株树’,反过来,‘一株紫丁香’自然也可以说成‘一棵紫丁香’。只是在使用时尊重习惯说法。”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意外”,有的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找到答案;而有时候,学生经过努力还是无法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时需要老师进行适当地讲解,告诉学生答案。不然要老师做什么?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蓬安县平头乡中心小学校
刘玲
***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儿童诗,诗中以儿童的口吻,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老师勤奋工作、心牵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对老师的问候,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礼物。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是值得反复吟诵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读为主线,让学生体会诗意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我花了大量时间在朗读课文上。朗读方法多样化,老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读,男女分开读,抽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意之美,情意之浓。在朗读时,我找到诗歌的关键词,从而加以引导学生的朗读,他们很容易就把握了句子的语气。比如,第一小节的关键词是“踮起脚尖儿”,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结合生活实际,孩子们知道不想打扰他人时,会踮起脚尖走路,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此处应该读轻一点。然后回到课文中去,他们就会知道是学生怕惊动了老师,悄悄地走进校园,害怕打扰老师消息,并在老师不知道的情况下给老师栽紫丁香。第二小节的“老师,老师”,让孩子们体会平时自己唤老师的语气,感受这里孩子们对老师的亲切;同样的,第五小节中的“休息吧、准是”的急切、真诚,都是体会关键词语所找到的感情。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了朗读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二.在教学课文时,我采用分节教学。教学时,我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了第一节时,我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紫丁香是谁中的?(2)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种下紫丁香?并以第二个问题贯穿全文,在问题的引领下学习文章内容。
学生读了第一节很快就知道紫丁香是学生送给老师的。这一节重点在朗读,在朗读中就体会了为什么会踮起脚尖儿。
学习第二节时,我紧紧抓住“夜夜”一词,学生知道夜夜就是每晚的意思,从而使他们明白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习在第三小节时,我提问:老师在什么时候会疲倦?孩子们纷纷想到了老师每天教他们知识,还为他们批改作业很辛苦。然后我结合实际,告诉小朋友们只要他们上课专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老师就不觉得疲倦了,孩子们笑了。
学习第四节时,重点讲解“花儿”,把花儿比作笑脸,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爱。
学习第五小节时,我问学生,星星都困得眨眼了,你们认为老师辛苦吗?学生都回答:“辛苦”从而引出第五小节。通过交流,学生会体会老师的辛苦。然后拓展又香又甜的梦是什么梦呢?学生展开想象。
最后再回到开始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送给老师一株紫丁香,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很容易就知道这是因为学生对老师的爱,为了感谢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学生栽下一株紫丁香,希望可以让紫丁香陪伴老师,消除老师的疲倦。这样的教学很轻松,学生学起来也容易。三.重视学生识字,写字的指导 对于低年级孩子,生字教学最主要是培养他们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在教学生字时,我会把生字插入在朗读教学中,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巩固学习。每教一个生字,我会让学生自由组词,说话,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然后书空,巩固写法,最后同桌互相检查学习。这样有同桌的帮助,学生很容易掌握。
在写字时,我重在强调写字的姿势,让学生一笔一画工整的书写,老师只在一旁巡视,如有不足之处就给予一些指导。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回顾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所提高了。但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去强调。还有我的教学经验的不足,有些用词过于成熟。通过这堂课,我知道了自己改进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综合各方面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