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教学心得体会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1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这节课一上课,我首先巧妙地利用课文中的四幅插图创设出情景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一看到这四幅图,就马上举手问:“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小画家为什么要把它画成不同的颜色呢?”“是呀,赶快去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学生立刻有滋有味地读起了课文,这是我引导学生第一次读课文,并要他们从课文中找有关的词句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目的是让学生去触摸,去感受语言文字。
接着,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优美的词语来赞美四季,引导学生与文本第二次亲密接触,并从中能积累一定的词汇,以至于在后来的学习中学生的口中经常会冒出“清凉的夏天”、“温暖的冬天”、“香甜的秋天”、“多彩的春天”……可见,这样的积累落到了实处。在教学“金黄的太阳”一段时,我先请喜欢这一段课文的学生读完此段后,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小画家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金黄色?”有的说:“树叶黄了。”有的说:“梨子成熟了,变黄了。”还有的说:“田野里稻子黄了。”……这一问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接着指导朗读“果园里,果子熟了。”指名学生读,对于读得好的学生我随机作了这样的朗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红红的苹果熟了”;“哦,黄黄的梨也熟了”;“啊,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串串紫葡萄挂满了整个葡萄架”……
然后,请每个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全文,朗读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多练习练习,边练边想怎样才能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这是引领学生第三次与文本亲密接触。最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朗读交流,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那个自然段,小组中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了以后说说这个同学读怎么样,这项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合作意识。
综观本课教学,我在设计时主要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去问、去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实践出真知”、“多想出智慧”,力求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小组合作精神,不轻易否定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使学生能够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能够用自已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我想,只要作为教师能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构建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构建相统一的教学,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教学培养的学生会更加自信、乐观,敢于想象,勇于创新,这不正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吗?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2
四月的脚步就这么悄悄踏过了一半,南宫的第一场春雨随之而来,就这样给我们这些初来的新朋友一个惊喜,乍暖还寒,又换回了棉衣棉裤,这天气的惊喜也抵不过孩子们给我的惊喜,让我又满足,又满怀着希望。
实习生活已经过了一个多月,这是满怀希望的一个月,这是收获满满的一个月,过去的两年半,在师大我们学习了专业课、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各项班级管理、班主任技能、语言文字等教师专业课,知识已经储备,在这里,我们终于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真正的应用到课堂中,我们是幸运的,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工作,从中提升自己。
一个半月的时间,不算长,亦不算短,和学生们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慢慢熟悉起来,对他们每个人的性格、学习情况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的学生品质不错,只是不专于学习;有的学生上课不敢举手,羞涩胆怯;有的学生上课捣乱只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发现给了我很多惊喜,这是一个半月以来辛苦和汗水结出的果实,从实践中得出这些结论,让初为人师的我无比兴奋。
记忆里,孩子们给了我很多感动。这天上课,我到的比平时早一些,在教室里做课前预备,本想让孩子们无视我的存在,这是下课时间,我并不想让他们感到压力,于是我低着头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过了一会,我感觉到有目光在注视着我,一抬头,七八个小姑娘整整齐齐的站在我面前,看着我也不说话,我知道她们这是在表达对我的喜爱和好奇,课上课下她们都是乖的,只是不善于表达。为了回报我可爱的学生们的“注目礼”,我开始找话题和她们交流,就从生活问起,大家平时都爱吃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再问喜欢上英语课吗,觉得课堂活动有意思吗,虽是一些小问题,但也是了解学生,拉近师生距离的好机会。这一次的交谈,让我们都感受到了对方的温暖。
还有一件事情记忆深刻,我的课代表私下里和我谈话时,他说:“老师,你知道吗,我原来可不喜欢英语了,我觉得好难,但是自从你来了,我已经开始好好学习了,我要努力学好英语,让你开心。”就是他的这一句真心话,让我顿时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被人肯定的努力是甜的。
世界上从不缺努力的人,但既然生而为人,努力便是我们的使命。孩子们的世界是简单的,或许在他们眼中,我们就是他们想要努力成为的样子,所以,做好自己,做好老师,做好榜样。没有一生的风平浪静,风雨才能给人历练,过后,彩虹自现。愿我们都能做春雨里洗过的太阳。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3
带着紧张、激动的心情,我上完了《四个太阳》,可至今课堂上许多画面还如电影般一幕幕跳跃在我的脑海里。我不禁静静地反思起来,感触颇深。
《四个太阳》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课文,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四个季节,表达了四个美好的心愿。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充满童真,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感到亲切、惬意。紧扣课文从词句中体会作者的美好心愿,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教学重难点,我抓住了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清凉、香甜、温暖、多彩”等词语,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利用优美的音乐、迷人的图片、形象生动的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引发孩子们对四个太阳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的。学生被美丽的画面、悠扬的旋律吸引了,随即我又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他们入情入境,很快地领会了文中作者的情感,再让他们带着情感细细品读课文,从读中感,从读中悟,情感得到了升华,朗读起来也就有声有色了。
如:孩子最感兴趣的是春天彩色的太阳。为了贴近“多彩”,我找来一些大自然的图片,五颜六色的花海、辽阔的草原、七彩的蝴蝶……伴随着一曲空灵、婉转的《spring morning》,孩子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无不陶醉其中,口中更是不由自主地发出“哇、哇”的声音。那是发自心灵的由衷赞叹!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问孩子:“你们发出的‘哇、哇’声代表什么啊?”他们齐声答道:“好美啊!”我接着问:“那你们能不能用曾经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词语来赞美一下春天呢?”“能!百花盛开、百鸟争鸣。”“和风细雨、春回大地。”……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想发言,这时我说:“看来大家非常喜欢春天,都想赞美春天呢!那你们能不能带着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啊?”“能!”多自信的回答啊!是啊,无需再多言语,再多的问题都显得苍白无力了,孩子们从视觉上、听觉上得到了美的享受,美的愉悦,赞美的情感已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进而进行朗读训练,自然水到渠成。
二、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记得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于是,在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读中思考。
起初,我先让孩子进行初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因此在复习生字词这个环节,我并没有单独地进行,而是把重点的字词渗透在文段里。我先让喜欢哪个太阳的同学读一读该自然段。然后出示带红色字体的生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再整个自然段齐读。把单调的生字词带入一定的语言环境当中,学生能更有效地理解、体会词句。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会,再让他们带着感情去朗读。如指导彩色太阳那个自然段的朗读时,我先让几个学生读,表扬好的方面。再请一位同学读,要求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欣赏同学的朗读,边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读完后,再让孩子描述他们脑中的画面。这时,赞美之情已在孩子们心中酝酿。最后,伴随刚才的音乐《spring morning》,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通过层层深入,孩子们已能从春天的赞美中体会小画家的美好愿望了。
三、启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科学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课文中小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善良的心地会让孩子们赞叹不已,他们也会产生我也来画画的想法。这时我就顺势引导学生想不想像这位出色的小画家一样,画出心中的太阳呢,写上自己美好的心愿,送给自己祝福的人吧!孩子可以展开他们的想象翅膀,把他们的纯真、善良带给他们祝福的人。
一杯纯咖啡,其香醇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但其苦涩的味道,岂不更耐人寻味?每一次发现教学的不足,都是我们能力提高的前提。以下几点是我这堂课需要提高的地方。
1、对孩子朗读的评价,还不够到位。虽然读的学生不少,但是我并没有很好地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表扬。比如其中有个孩子读秋天金黄太阳的那个自然段,读得非常好,声音甜美,表情丰富。但我却忽略了对其表情的点评。整堂课下来,孩子的情绪始终没能调动到最高点,朗读稍有欠缺。如果在指导感情朗读的同时,提醒孩子能声情并茂地朗读会更好。以后,我会加强对这方面的训练。
2、课件太过丰富,反而有点喧宾夺主了。因为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过于注重运用课件带动学生,所以不知不觉中,运用了过多的多媒体了。我在操作过程中,有些时候显得稍稍混乱,而且浪费了时间。有位老师听完课后,问我:“为什么初读课文时,要出示动画?其实老师的范读也很重要啊!”一语惊醒梦中人!看来,怎样合理运用课件,我也要好好琢磨琢磨。
3、贴出四个太阳时,因位置没有预设好,板书“春、夏、秋、冬”时显得拥挤、随意。这是课前准备不充分所致。以后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备课时可要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
这堂课结束了,但教学工作是不断进行的。希望每一节课都给我带来新的`挑战,新的构思,和不断的反思,促使自己逐渐地成长。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4
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我的太阳》属于造型·表现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抓住太阳的基本形状特征进行大胆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我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以下教学流程:尝试绘画——了解认识——启发想象(提供思路)——大胆创作——小结评述。
我在导入新课后,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自由画出心目中的太阳形象,并引导学生了解太阳是由基本形(圆形和四周的光芒)组成的。学生画完后,大家一起来欣赏评价谁画的太阳最美、最可爱,并说明理由。
我观察这两位学生画的太阳,都是显得过于简单,呈模式化,只是一个圆形,圆形的周围添画了一些斜线。这种现象说明,对于画太阳,学生也都了解太阳是由圆形和光芒组成的,但却没有画出有个性的太阳形象。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思路,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力,从而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阳”来。
我指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和课件,然后,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想象太阳的变化……以拟人的角度去看太阳,如“太阳是个爱漂亮姑娘”、“太阳娃娃睡觉了”、“太阳公公生气啦”、“太阳妹妹哭了”等等。也可以从四季的角度来看太阳,春天的太阳光芒是花朵和枝条;夏天的太阳烤得我好热好热;秋天的太阳光芒是串串成熟的果实;冬天太阳懒洋洋。更可以从一天中太阳的变化来引导:早晨的太阳像什么?中午的太阳像什么?傍晚的太阳又像什么呢?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绘画太阳的思路之后,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纷纷拿出画纸,大胆地画出心目中最可爱的太阳来。
在学生绘画时,我特意为他们播放了一首欢快的歌曲《种太阳》,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画出了一幅幅个性十足的太阳……
最后的小结评价环节,我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了自我评述的方式,把重点放在满足孩子叙述的需求上,充分让学生结合画面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纷纷发言,表述自己所画的太阳……有的学生说,他画的是“春天的太阳”;有的学生说,她画的是“爱美的太阳姐姐”;有的学生说,他画的是“太阳公公睡觉了”……再看画面,真的是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新颖,个性十足。就连色彩,学生也是大胆地使用了五颜六色。总之,学生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太阳形象来。
可见,教师只要合理地点拨与引导,就能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起学生自由表达的渴望!
就像罗恩菲德曾经提出:“追求真理的教育便是教人追求最高和最深的自我表现。”是啊!教会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自由表达,找寻自我,这就是美术教育的意义所在。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5
普遍认为数学比语文好教,是因为数学没有作文,还因为数学的每一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是两位数的加法,就是两位数的加法。而同样一篇文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篇课文,却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所以教什么、怎么教,不是那么明确,语文教学也仿佛是“雾里看花”。但细细想来也不竟然。因为每一个作者在写一篇文章时想要表达的东西是确定的。
《番茄太阳》这篇文章,初读觉得文章长,头绪太多:有作者心情的变化、有作者和明明交往的过程,有贯穿了全文的明明的笑声,有爱的传递,还有出现了三次的“番茄太阳”……究竟如何教学似乎无从下手。但其实只要你多读几遍,便会知道,卫宣利在写这篇文章时,其实就是想向我们介绍一个人,一个纯真、善良、乐观,充满爱心的盲童明明,和她心中的那份感动。所以不管依据哪条线索展开课堂教学,最终都要回到这一点上来。
有了这样的教材解读,教学就简单了。整堂课不干别的,就是带着学生去认识明明,一个纯真、善良、乐观、开朗、充满爱心的盲童,带着学生去体会作者心中的那份感动即可。任何事情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对一个人的认识不是一步到位的,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带着孩子认识明明也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比如,如果以理解三处“番茄太阳”的含义为主线展开教学。第一处,让学生明确这里的“番茄太阳”是指真正的太阳外,更要让学生从明明想要认识太阳,并把它称为番茄太阳中,感受到双目失明的盲童的纯真,和她对光明的向往;第二处,除了要让学生明确这里的“番茄太阳”是指明明的笑脸外,更要让学生从明明的笑中,体会回到纯真的明明的乐观、开朗,这样的孩子总能给人温暖,给人快乐;第三处,除了要让学生知道这里的“番茄太阳”真正含义外,更要让学生看到纯真的明明还拥有一颗令人感动的爱心!三个层次,让学生一次次走近明明,从陌生到喜欢到最后被明明感动,盲童明明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逐渐丰满起来。
多年以后,当孩子们回忆起这堂课时,也许,老师是以什么为线索,是怎组织课堂教学的,老师的那些华丽的过渡语,都已淡忘,但纯真的、乐观的,充满爱心的明明一定会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中。我想,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6
《太阳》这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课文,本课是一篇科技说明文,主要通过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说明说明了太阳的主要特点和太阳与我们的联系。旨在通过学习这一篇课文,让学生接触科技说明文,并学习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并且学习将这些运用到写作中去。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对于《太阳》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教学设计
《太阳》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在于说明方法的学习与理解,在这一点上,我没有事先找好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的定义等资料,也没有很好地归纳说明方法的作用,而使仅仅将课文中出现说明方法的句子找出来,简单的说明了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没有具体说明这种说明方法的定义,所以,学生对几种说明方法理解不够,容易将几种说明方法混淆。
《太阳》的说明方法主要出现在第一部分——太阳的特点,在讲解太阳特点的时候,我没有将太阳特点的学习和说明方法的学习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说明方法和文本之间的联系。而是在太阳特点讲解时仅仅按照课文的自然段顺序一个特点一个特点地讲,从而导致对说明方法的学习不够透彻。其实,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可以将同样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纳到一起学习,更好地理解太阳的特点和说明方法。
二、教学准备
在教案上,作为一个新手,不仅要呈现教学的具体过程,还要特别注意过渡语的准备。在课堂内容的过渡上要显得自然而有力。当然好的过渡是需要精心准备的,所以在准备教案时,必须将过渡语准备好,并且记在脑海中。
在做教学准备工作时,不仅仅是指写教案做ppt,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所以,教师在写教案之前必须先作为一个学生去学习这篇课文,并且提出疑问,然后自己解决疑问。写好教案之后,教师本身还必须熟悉教案,熟悉整个教学流程,在正式上课之前,可以先通过试讲、说课等方式熟悉教学流程。
在教学准备上,我想我做的是不充分的。最明显的是过渡语的使用,过渡语使用不恰当,导致原本连贯的课堂内容却显现出了跳跃性,让学生难以接受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思维无法立即跟上。
再是教学的设计上,没有很好地结合太阳特点和说明方法,导致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不透彻,混淆了几种说明方法。
三、课堂呈现
备课备得再好,也需在课上表现得好。在课堂的呈现中,我主要出现以下几点问题:
1、教案上的内容没有完全按照流程呈现,导致小的内容遗漏。
2、教学过程没有跟ppt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利用好ppt这一辅助教学工具,
不仅要做出漂亮的ppt,还要熟悉ppt,更重要的是ppt与教案的结合。
3、课堂中过渡语使用不恰当,提问方式不准确,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由此可得,我想作为一个新教师,踏实地准备,充分地准备是最重要的。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1
带着紧张、激动的心情,我上完了《四个太阳》,可至今课堂上许多画面还如电影般一幕幕跳跃在我的脑海里。我不禁静静地反思起来,感触颇深。
《四个太阳》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课文,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四个季节,表达了四个美好的心愿。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充满童真,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感到亲切、惬意。紧扣课文从词句中体会作者的美好心愿,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教学重难点,我抓住了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清凉、香甜、温暖、多彩”等词语,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利用优美的音乐、迷人的图片、形象生动的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引发孩子们对四个太阳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的。学生被美丽的画面、悠扬的旋律吸引了,随即我又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他们入情入境,很快地领会了文中作者的情感,再让他们带着情感细细品读课文,从读中感,从读中悟,情感得到了升华,朗读起来也就有声有色了。
如:孩子最感兴趣的是春天彩色的太阳。为了贴近“多彩”,我找来一些大自然的图片,五颜六色的花海、辽阔的草原、七彩的蝴蝶……伴随着一曲空灵、婉转的《spring morning》,孩子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无不陶醉其中,口中更是不由自主地发出“哇、哇”的声音。那是发自心灵的由衷赞叹!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问孩子:“你们发出的‘哇、哇’声代表什么啊?”他们齐声答道:“好美啊!”我接着问:“那你们能不能用曾经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词语来赞美一下春天呢?”“能!百花盛开、百鸟争鸣。”“和风细雨、春回大地。”……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想发言,这时我说:“看来大家非常喜欢春天,都想赞美春天呢!那你们能不能带着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啊?”“能!”多自信的回答啊!是啊,无需再多言语,再多的问题都显得苍白无力了,孩子们从视觉上、听觉上得到了美的享受,美的愉悦,赞美的情感已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进而进行朗读训练,自然水到渠成。
二、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记得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于是,在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读中思考。
起初,我先让孩子进行初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因此在复习生字词这个环节,我并没有单独地进行,而是把重点的字词渗透在文段里。我先让喜欢哪个太阳的同学读一读该自然段。然后出示带红色字体的生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再整个自然段齐读。把单调的生字词带入一定的语言环境当中,学生能更有效地理解、体会词句。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会,再让他们带着感情去朗读。如指导彩色太阳那个自然段的朗读时,我先让几个学生读,表扬好的方面。再请一位同学读,要求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欣赏同学的朗读,边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读完后,再让孩子描述他们脑中的画面。这时,赞美之情已在孩子们心中酝酿。最后,伴随刚才的音乐《spring morning》,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通过层层深入,孩子们已能从春天的赞美中体会小画家的美好愿望了。
三、启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科学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课文中小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善良的心地会让孩子们赞叹不已,他们也会产生我也来画画的想法。这时我就顺势引导学生想不想像这位出色的小画家一样,画出心中的太阳呢,写上自己美好的心愿,送给自己祝福的人吧!孩子可以展开他们的想象翅膀,把他们的纯真、善良带给他们祝福的人。
一杯纯咖啡,其香醇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但其苦涩的味道,岂不更耐人寻味?每一次发现教学的不足,都是我们能力提高的前提。以下几点是我这堂课需要提高的地方。
1、对孩子朗读的评价,还不够到位。虽然读的学生不少,但是我并没有很好地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表扬。比如其中有个孩子读秋天金黄太阳的那个自然段,读得非常好,声音甜美,表情丰富。但我却忽略了对其表情的点评。整堂课下来,孩子的情绪始终没能调动到最高点,朗读稍有欠缺。如果在指导感情朗读的同时,提醒孩子能声情并茂地朗读会更好。以后,我会加强对这方面的训练。
2、课件太过丰富,反而有点喧宾夺主了。因为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过于注重运用课件带动学生,所以不知不觉中,运用了过多的多媒体了。我在操作过程中,有些时候显得稍稍混乱,而且浪费了时间。有位老师听完课后,问我:“为什么初读课文时,要出示动画?其实老师的范读也很重要啊!”一语惊醒梦中人!看来,怎样合理运用课件,我也要好好琢磨琢磨。
3、贴出四个太阳时,因位置没有预设好,板书“春、夏、秋、冬”时显得拥挤、随意。这是课前准备不充分所致。以后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备课时可要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
这堂课结束了,但教学工作是不断进行的。希望每一节课都给我带来新的挑战,新的构思,和不断的反思,促使自己逐渐地成长。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2
《太阳》这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课文,本课是一篇科技说明文,主要通过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说明说明了太阳的主要特点和太阳与我们的联系。旨在通过学习这一篇课文,让学生接触科技说明文,并学习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并且学习将这些运用到写作中去。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对于《太阳》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教学设计
《太阳》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在于说明方法的学习与理解,在这一点上,我没有事先找好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的定义等资料,也没有很好地归纳说明方法的作用,而使仅仅将课文中出现说明方法的句子找出来,简单的说明了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没有具体说明这种说明方法的定义,所以,学生对几种说明方法理解不够,容易将几种说明方法混淆。
《太阳》的说明方法主要出现在第一部分——太阳的特点,在讲解太阳特点的时候,我没有将太阳特点的学习和说明方法的学习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说明方法和文本之间的联系。而是在太阳特点讲解时仅仅按照课文的自然段顺序一个特点一个特点地讲,从而导致对说明方法的学习不够透彻。其实,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可以将同样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纳到一起学习,更好地理解太阳的特点和说明方法。
二.教学准备
在教案上,作为一个新手,不仅要呈现教学的具体过程,还要特别注意过渡语的准备。在课堂内容的过渡上要显得自然而有力。当然好的过渡是需要精心准备的,所以在准备教案时,必须将过渡语准备好,并且记在脑海中。
在做教学准备工作时,不仅仅是指写教案做ppt,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所以,教师在写教案之前必须先作为一个学生去学习这篇课文,并且提出疑问,然后自己解决疑问。写好教案之后,教师本身还必须熟悉教案,熟悉整个教学流程,在正式上课之前,可以先通过试讲、说课等方式熟悉教学流程。
在教学准备上,我想我做的是不充分的。最明显的是过渡语的使用,过渡语使用不恰当,导致原本连贯的课堂内容却显现出了跳跃性,让学生难以接受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思维无法立即跟上。
再是教学的设计上,没有很好地结合太阳特点和说明方法,导致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不透彻,混淆了几种说明方法。
三.课堂呈现
备课备得再好,也需在课上表现得好。在课堂的呈现中,我主要出现以下几点问题:
1. 教案上的内容没有完全按照流程呈现,导致小的内容遗漏。
2.教学过程没有跟ppt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利用好ppt这一辅助教学工具,
不仅要做出漂亮的ppt,还要熟悉ppt,更重要的是ppt与教案的结合。
3.课堂中过渡语使用不恰当,提问方式不准确,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由此可得,我想作为一个新教师,踏实地准备,充分地准备是最重要的。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3
这是一篇讲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在第一课时请学生读文感知,并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时,有同学提出两个问题:一为爸爸请来的医生说,为什么“说”的后面不是冒号和引号,而使用了逗号;二是文末爱迪生说要造一个晚上的‘太阳’,此处的太阳不是双引号,而是一个单引号。这两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展开讨论,发现他们不能形成科学认识,就决定自己讲解。
对于学生无法了解、认知的东西,教师应不避嫌地讲出来,让他们有正确的认知结构。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4
优点: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的氛围非常的好,对于老师的回应也非常的强烈,说出了很多很好的答案。在孩子们的创编过程中,说得也非常的不错,说到了小水滴、小草、小花。
不足之处:
1.教具的准备: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具的准备是非常的重要的,能让孩子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而这个活动中缺少了教具。整个活动就光让孩子们说显得非常的空洞,所以导致大多数的孩子在最后还是没有把这么简单的诗歌学会。
2.没有把握重难点:在这首诗歌里有重点与难点“不管我到什么地方,您总是给我温暖”没有让孩子们正确的领略到太阳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这里就涉及到了课。就像诗歌中“让露珠晶莹”,孩子们对于晶莹这个词,孩子们理解了吗?而显然孩子们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得还是特别的清楚。像这样的词教师应该要拿出来让孩子们理解这个词。
3.环节之间缺少递进关系:整个活动中有三个环节,而这三个环节只是让孩子们一遍遍的回答教师的问题“诗歌中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感谢太阳”而缺少层层递进的东西,一个环节与环节之间应该要让孩子们学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而不是一遍遍的复述。
4.创编过程:在创编过程中孩子们几乎没有用到诗歌中的句式,孩子们说得非常的多,创编的也非常的多,但就是因为教师在提炼的时候没有按照句式来进行讲述,所以导致孩子们也没有用到诗歌中的句式。如果孩子们在说出来的时候,教师及时地用诗歌里的去说,那么慢慢地孩子们也会跟着教师来进行讲述,这样就能使孩子们学到了真正的创编。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5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这节课一上课,我首先巧妙地利用课文中的四幅插图创设出情景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一看到这四幅图,就马上举手问:“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小画家为什么要把它画成不同的颜色呢?”“是呀,赶快去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学生立刻有滋有味地读起了课文,这是我引导学生第一次读课文,并要他们从课文中找有关的词句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目的是让学生去触摸,去感受语言文字。
接着,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优美的词语来赞美四季,引导学生与文本第二次亲密接触,并从中能积累一定的词汇,以至于在后来的学习中学生的口中经常会冒出“清凉的夏天”、“温暖的冬天”、“香甜的秋天”、“多彩的春天”……可见,这样的积累落到了实处。在教学“金黄的太阳”一段时,我先请喜欢这一段课文的学生读完此段后,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小画家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金黄色?”有的说:“树叶黄了。”有的说:“梨子成熟了,变黄了。”还有的说:“田野里稻子黄了。”……这一问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接着指导朗读“果园里,果子熟了。”指名学生读,对于读得好的学生我随机作了这样的朗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红红的苹果熟了”;“哦,黄黄的梨也熟了”;“啊,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串串紫葡萄挂满了整个葡萄架”……
然后,请每个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全文,朗读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多练习练习,边练边想怎样才能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这是引领学生第三次与文本亲密接触。最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朗读交流,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那个自然段,小组中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了以后说说这个同学读怎么样,这项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合作意识。
综观本课教学,我在设计时主要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去问、去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实践出真知”、“多想出智慧”,力求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小组合作精神,不轻易否定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使学生能够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能够用自已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我想,只要作为教师能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构建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构建相统一的教学,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教学培养的学生会更加自信、乐观,敢于想象,勇于创新,这不正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吗?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6
上这篇课文时,完全被它的题目吸引了。“番茄”、“太阳”,“太阳”、“番茄”,多令人期待的故事呀。由于对教材不熟悉,前前后后把书翻了几遍,最后才来看这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番茄太阳”。读后,什么都不想说,只是在心中默念着这份感动。想象着明明那张纯美的笑脸,感受着身边洋溢着的一切温暖。这样的课,到底该如何上呢?
这篇课文出现了三次“番茄太阳”,第一次“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是与“笑”字相联,儿童那天生的创造性表现的非常清楚。第二次“日子过得真快。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我许多快乐。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把明明说成了太阳”,这位乐观的盲童影响着“我”,其实盲童天生的快乐也是一种创造。第三次“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是盲童明明说的“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当读到这儿的时候,我的心不由得颤了一下,不经意间泪水已经夺眶而出,这句话温暖着“我”,震撼着我的心灵,这样的话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能说出。她并不知道把自己的腿给别人意味着什么,只是单纯的想把这份爱心就这样传递下去。
另外,这篇文章给予人的是儿童给予成人的改变。文中之“我”是生活艰难,心情灰暗无比,住在旧楼房里,是从别的地方来到这个城市,应该说“我”因为拄着双拐,对生活的希望几乎没有了。没有想到这一家人,这家同样是贫穷的人,面对生命却是另外一种态度。成人改变成人作用远远赶不上儿童改变成人。“我”看得出明明的父母有什么样的追求,但“我”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一家的努力,社会的奉献,最终让“我”为之震撼。儿童的行动,儿童的力量太大。对于我们成人来说,经常回过到来看看身边的儿童,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所以,想到这里,我们教学这课,还要充满着感谢,即老师也要有感谢儿童的心理。成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而童年其实是最无忧无虑,哪怕遇到最大的困难,儿童仍然存在着快乐。
所以说,这篇文章给我们“热爱生命”的主题是复杂的,是多维的,我们老师可以从自己的维度来获得,孩子呢?我们就要尊重他们的感受。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阅读后,让他们述说自己学这篇文章得了什么?闭上眼睛想这个番茄太阳,想这位盲童可爱,欢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闭上眼睛思考那种纯真之美?
番茄太阳”是“番茄”与“太阳”的组合,这种组合太美了!这种组合没有想到创造出一种新生命,一种对世界的唤醒。
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我被明明感动了,学生们也被明明感动了,他们知道了要像明明一样坚强、乐观,快乐地生活着。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7
学生通过朗读,能够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这个教学目标不难实现。学会课堂上所教的知识,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结,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结。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尤其是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要把文本拓展延伸。于是,我又问:“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太阳,把它送给谁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有的说:“我想画个彩色的太阳送给老师,希望老师做个五彩的梦。”有的说:“我想画个明亮的太阳送给盲人,希望他们都能看见东西。”有的说:“我想画个绿绿的太阳送给小鸟,希望小鸟都有绿色的家园。”……学生个个开动小脑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想象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而让我惊喜的是:下课后,我正在批改作业,李雨桐、陈俊洁走到我跟前,送给我两张画,我一看,是两个彩色的太阳!稚嫩的画笔,纯真的童心,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8
普遍认为数学比语文好教,是因为数学没有作文,还因为数学的每一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是两位数的加法,就是两位数的加法。而同样一篇文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篇课文,却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所以教什么、怎么教,不是那么明确,语文教学也仿佛是“雾里看花”。但细细想来也不竟然。因为每一个作者在写一篇文章时想要表达的东西是确定的。
《番茄太阳》这篇文章,初读觉得文章长,头绪太多:有作者心情的变化、有作者和明明交往的过程,有贯穿了全文的明明的笑声,有爱的传递,还有出现了三次的“番茄太阳”……究竟如何教学似乎无从下手。但其实只要你多读几遍,便会知道,卫宣利在写这篇文章时,其实就是想向我们介绍一个人,一个纯真、善良、乐观,充满爱心的盲童明明,和她心中的那份感动。所以不管依据哪条线索展开课堂教学,最终都要回到这一点上来。
有了这样的教材解读,教学就简单了。整堂课不干别的,就是带着学生去认识明明,一个纯真、善良、乐观、开朗、充满爱心的盲童,带着学生去体会作者心中的那份感动即可。任何事情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对一个人的认识不是一步到位的,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带着孩子认识明明也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比如,如果以理解三处“番茄太阳”的含义为主线展开教学。第一处,让学生明确这里的“番茄太阳”是指真正的太阳外,更要让学生从明明想要认识太阳,并把它称为番茄太阳中,感受到双目失明的盲童的纯真,和她对光明的向往;第二处,除了要让学生明确这里的“番茄太阳”是指明明的笑脸外,更要让学生从明明的笑中,体会回到纯真的明明的乐观、开朗,这样的孩子总能给人温暖,给人快乐;第三处,除了要让学生知道这里的“番茄太阳”真正含义外,更要让学生看到纯真的明明还拥有一颗令人感动的爱心!三个层次,让学生一次次走近明明,从陌生到喜欢到最后被明明感动,盲童明明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逐渐丰满起来。
多年以后,当孩子们回忆起这堂课时,也许,老师是以什么为线索,是怎组织课堂教学的,老师的那些华丽的过渡语,都已淡忘,但纯真的、乐观的,充满爱心的明明一定会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中。我想,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9
四月的脚步就这么悄悄踏过了一半,南宫的第一场春雨随之而来,就这样给我们这些初来的新朋友一个惊喜,乍暖还寒,又换回了棉衣棉裤,这天气的惊喜也抵不过孩子们给我的惊喜,让我又满足,又满怀着希望。
实习生活已经过了一个多月,这是满怀希望的一个月,这是收获满满的一个月,过去的两年半,在师大我们学习了专业课、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各项班级管理、班主任技能、语言文字等教师专业课,知识已经储备,在这里,我们终于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真正的应用到课堂中,我们是幸运的,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工作,从中提升自己。
一个半月的时间,不算长,亦不算短,和学生们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慢慢熟悉起来,对他们每个人的性格、学习情况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的学生品质不错,只是不专于学习;有的学生上课不敢举手,羞涩胆怯;有的学生上课捣乱只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发现给了我很多惊喜,这是一个半月以来辛苦和汗水结出的果实,从实践中得出这些结论,让初为人师的我无比兴奋。
记忆里,孩子们给了我很多感动。这天上课,我到的比平时早一些,在教室里做课前预备,本想让孩子们无视我的存在,这是下课时间,我并不想让他们感到压力,于是我低着头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情,过了一会,我感觉到有目光在注视着我,一抬头,七八个小姑娘整整齐齐的站在我面前,看着我也不说话,我知道她们这是在表达对我的喜爱和好奇,课上课下她们都是乖的,只是不善于表达。为了回报我可爱的学生们的“注目礼”,我开始找话题和她们交流,就从生活问起,大家平时都爱吃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再问喜欢上英语课吗,觉得课堂活动有意思吗,虽是一些小问题,但也是了解学生,拉近师生距离的好机会。这一次的交谈,让我们都感受到了对方的温暖。
还有一件事情记忆深刻,我的课代表私下里和我谈话时,他说:“老师,你知道吗,我原来可不喜欢英语了,我觉得好难,但是自从你来了,我已经开始好好学习了,我要努力学好英语,让你开心。”就是他的这一句真心话,让我顿时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被人肯定的努力是甜的。
世界上从不缺努力的人,但既然生而为人,努力便是我们的使命。孩子们的世界是简单的,或许在他们眼中,我们就是他们想要努力成为的样子,所以,做好自己,做好老师,做好榜样。没有一生的风平浪静,风雨才能给人历练,过后,彩虹自现。愿我们都能做春雨里洗过的太阳。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10
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本文沿着两条线而写,一条是作者的心情变化,另一条是盲童明明的一举一动,两者交织进行。于是教学时我就以这两条线索展开。主要按三个版块学习本文。
一、体会作者心情
先让学生在文中划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把每一句提炼后在黑板上板书:
灰暗温暖心疼快乐感动
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作者的心情会有这种种的变化?
二、感悟盲童品质
这些心情变化都跟盲童明明有关系。作者主要是写谁?我还是明明?
你觉得明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并说说你的体会。
生:明明是个乖巧的孩子。
生:明明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明明是个漂亮的孩子。
生:明明是个乐观的孩子。
生:明明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印象最深的是有的同学问:等明明长大了,把她的腿给卫宣利,卫宣利不是已经很老了?我让学生想想:明明为什么会这么说?生:明明得到别人的帮助,她就也想帮助别人。是的,明明讲这句话带着孩子的天真,但正因为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就要感恩,也想帮助别人,才使得这个世界显得如此的美好。从此后作者的心情还会灰暗吗?
三、体会番茄太阳的含义
找出课文中出现几次的番茄太阳?每次分别指什么?
本文虽然教学条理清晰,但教学节奏比较慢一些。教后才看到《生活与创造》中卫宣利所写的文章,百度搜索中又读到她的很多作品,此时,再去教学此篇,又会增加些厚度。如果我们教每篇课文,都能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他的相关作品,课堂上定会游刃有余,但这需要教师付出多大的精力啊!
《太阳》教学心得体会11
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我的太阳》属于造型·表现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抓住太阳的基本形状特征进行大胆想象,创造出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我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以下教学流程:尝试绘画——了解认识——启发想象(提供思路)——大胆创作——小结评述。
我在导入新课后,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自由画出心目中的太阳形象,并引导学生了解太阳是由基本形(圆形和四周的光芒)组成的。学生画完后,大家一起来欣赏评价谁画的太阳最美、最可爱,并说明理由。
我观察这两位学生画的太阳,都是显得过于简单,呈模式化,只是一个圆形,圆形的周围添画了一些斜线。这种现象说明,对于画太阳,学生也都了解太阳是由圆形和光芒组成的,但却没有画出有个性的太阳形象。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思路,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力,从而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阳”来。
我指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和课件,然后,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想象太阳的变化……以拟人的角度去看太阳,如“太阳是个爱漂亮姑娘”、“太阳娃娃睡觉了”、“太阳公公生气啦”、“太阳妹妹哭了”等等。也可以从四季的角度来看太阳,春天的太阳光芒是花朵和枝条;夏天的太阳烤得我好热好热;秋天的太阳光芒是串串成熟的果实;冬天太阳懒洋洋。更可以从一天中太阳的变化来引导:早晨的太阳像什么?中午的太阳像什么?傍晚的太阳又像什么呢?我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绘画太阳的思路之后,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纷纷拿出画纸,大胆地画出心目中最可爱的太阳来。
在学生绘画时,我特意为他们播放了一首欢快的歌曲《种太阳》,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画出了一幅幅个性十足的太阳……
最后的小结评价环节,我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了自我评述的方式,把重点放在满足孩子叙述的需求上,充分让学生结合画面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纷纷发言,表述自己所画的太阳……有的学生说,他画的是“春天的太阳”;有的学生说,她画的是“爱美的太阳姐姐”;有的学生说,他画的是“太阳公公睡觉了”……再看画面,真的是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新颖,个性十足。就连色彩,学生也是大胆地使用了五颜六色。总之,学生画出了生动活泼的太阳形象来。
可见,教师只要合理地点拨与引导,就能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起学生自由表达的渴望!
就像罗恩菲德曾经提出:“追求真理的教育便是教人追求最高和最深的自我表现。”是啊!教会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自由表达,找寻自我,这就是美术教育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