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情归北大 过来人讲述坎坷的考研之路

时间:2019-05-12 23:4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再回首情归北大 过来人讲述坎坷的考研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再回首情归北大 过来人讲述坎坷的考研之路》。

第一篇:再回首情归北大 过来人讲述坎坷的考研之路

引言:

“此后白白消耗了许多年/无情的脚踩碎那一天/亲爱的,数十年后故地重游/一路走来,又惊又喜/又看到了那口井,那井边的两棵树„„”(泰戈尔)

天空澄明,微风习习,我漫步在未名湖畔,目光与博雅塔投射在波心的倩影对视。此情此景,刺激我敏感的思绪奔越进数年前,我与北大的情缘。如果追述,恐怕还要从懵懂儿时历数。此刻,只感觉回忆的内容拽着自己的心绪泛起悲喜交集的涟漪„„

1997年,我第一次来到北大,迷恋的是景,对于未来,一心无念。望着碧砖红瓦,脑子里突然闯进来儿时的一瞬间,父亲指着同一面墙,对我说:“这里是你的学校,你要记得”!这种反复而周始的说教,在我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每当大人不厌其烦的对我进行考查,“长大后你要做什么啊?”我都会很认真的回答:“我要到北大念书”。稚嫩的童声和大人啧啧的赞叹声在记忆的长廊里久久回荡,那尾音结束的地方,即是等着我去实现的碧砖红瓦的墙。

然而,即便是一颗种子过早的在心田扎根,也并不代表它一定会破土而出——现实并不都如愿。高考(Q吧)那一年我与梦寐以求的北大失之交臂。我打算复读,但是家人不同意,他们希望我走一条更加安稳的路,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就连起初帮我播下梦想之种的父亲也用沉默回绝了我复读的请求。我呢,最初是绝望,继而慢慢接受了这样的现实。但是,我的心没有死,一旦有合适的土壤,它仍会萌芽、开花。

大二第二学期,我询问了许多大四学生。得知他们的毕业去向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困扰了我,“我的未来就是这样吗?”我问自己。我连夜给一个我最敬重的老师写了封长信,将我的现状和恐惧全部倾诉给了十页信纸。回信内容,无外乎鼓励之言,励志之语。我之所以特别提起这封信的原因是因为信的最后,一语惊醒了我沉睡且抑郁的心,这种作用不亚于民族革命中的“弃暗投明”。这样说也许有点夸张,但是,这样的表达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有了考研念头的主要原因源于此。于是,一步即成天涯!

再回首

七月流火,袭人的热浪似能烤沸柏油路的沥青。坐在只有三个窗子的教室里,汗如雨下。裤子湿得黏住凳子。一两个小时不算什么,但每天都坐在那里,并且精力集中,所需要的毅力和决心可想而知。就是在同一个教室,同一把椅子上,我把英语(Q吧)单词一个个背完,把政治一页一页看完,查阅一本一本的专业课资料。

暑假了,我没有回家。家里太舒服,我怕安逸消磨了意志。考研专用教室里除了我,还有一个从未说过话,仅是见面点头微笑的伙伴。她和我的作息时间似乎一样。我们几乎每天都是一前一后的进教室开始“修炼”。暗地里,彼此也较着劲学习,我能感觉得到,我想她也一定有感觉。

开学了,生活又步入正常。这种正常让人有时候感觉单调。有段时间,我很压抑,最主要的原因是复习状态似乎跌进谷底,任凭多么焦急,模拟的成绩都提不上来。有点沮丧,有点难

过。一次在网上闲荡时,看到了一篇考研指导类的小文章,文章不长,但是,有一点给了我提示。“考研不适合孤军作战”。

北大中文不指定教材、导师,试题也不对外。呜呼,不知情的人进去无疑会瞎子摸象,全军覆没。从何找突破口?这时,我想到了一位北大中文本科毕业的朋友。当这位朋友听了我的困惑后,二话没说,拿出通讯录,将她最要好的一位正在北大中文系上研究生(Q吧)的本科同学的电话和电子邮箱告诉我。

这位女研究生就是文文,本科毕业时取得北大中文文学、管理学双学士学位,被保送读研,攻读文艺学专业。我们取得联系后,通了很多次电话。每次我都是拟了一大堆问题,逐个问。她虽是保送的,但对考研情况很熟,也很热心,几乎是倾囊相授。每一次给她打电话,我在电话这头,似乎都能看到一张真诚的面孔灿然一笑„„能够认识这些真诚的朋友,让坚持考研这种想法在我心里日益强烈,如电光火石。

我人生的第一次考研在04年的冬天如期而至。我放下了顾虑,走进考场„„

如果我的故事讲到这里,没有第二种版本,我想多数人的思维定式会把的考研设想为成功。可事实并非如此,有那么多人帮助我,为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信息,而我的第一次考研却仍是失败了。这是我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抬不起头来的原因。朋友的安慰,让我的伤慢慢愈合。我的第一次考研让我悟出的道理是,我自认为失败的成绩并不能表明我这个人是失败的。毕竟我仅仅没有考上北大,如果第一年考研我想要走的话,还是可以去一个稍逊于北大的院校的。

一位网友曾说,“我们没有成功,是因为付出的还不够多”。我赞成这种说法。

北大,我梦想的舞台,我情感的归宿。

触梦——北大

还要不要继续考研,这是在毕业前后日日萦绕于我的问题之一。问题之二,要不要现在就找工作。同寝室的老三是经历人才招聘会次数最多的人,也是面试次数最多的人(因此获称——“面霸”)。老三自己认为,大多数毕业生的简历都会像雪花一样,落地即化,还是应该有点真才实学才好高攀“门户”。我回味他的话,觉得不无道理。

最终我还是选择再次博一下,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毕业了,我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陋室”。开始了“专业考研”之路。虽然父母都觉得这样做不妥,既反对又担心,但我依旧坚持己见,决定背水一战。父亲为了断掉我再度考研的念头,甚至对我封锁了经济上的援助。我两次和父亲谈判,最后,协商而定,从他那里借些钱,此后会还。父亲很无奈,扔给了我一句话:“路是自己走的,无论什么结果,不要后悔好了!”我不会后悔,从决定考北大的研究生那天起,我就告诉自己,“我的字典里没有‘后悔’二字”。

第二次考研类似于剃发修行的日子。门一关,窗帘一拉,书一捧,外面的车水马龙立马被隔绝。

我在自己的世界,愉快的翻阅着我深爱的文学。眼里是另一个世界,温暖精神,止渴于疲倦。原来,兴趣和志向真的就是最好的导师;原来,如饥似渴的读自己爱的书,用实际去触摸梦想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儿。我就是处于幸福中的人。考研苦嘛?你认为它苦它就分外的苦,你认为它甜它就分外的甜;你认为它特别,它就是你人生中一段不同寻常,永生难忘的经历。

这个期间,我和文文一直都保持着联络,她依旧热心的提供给我需要的帮助,给予我信任和鼓励。考研路上,身后的这种力量让人奋发向上。帮我击败了袭来的几轮压抑和烦躁。甚是感谢这个好心的姑娘。出于好意,文文向我介绍了几个口碑较好的辅导班。于是,复习的日子又多了一段回忆,在辅导班,我认识了许多像我一样,志取北大的追梦人。第二次考研,让我再次获益匪浅。我已经能够理解,为什么在实用主义取代理想主义的今天,许多像我一样的毕业生毕业后不找工作,而是在郊区租房,什么事也不干,只是读古书、写作,有时边读边哭。当然,付出是有回报的,长期浸染,必会为未来学术研究打下深厚的功底,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为之。

海德格尔曾写到过,“林中有许多路。这些路多半突然半断绝在人迹罕见之处。这些可以叫做林中路。”我想,有梦牵引,有情牵绊,勇敢的在寂寞中行走,这样的路将会温暖一生。所以,那时候,我已经打败了一切顾虑,我相信我可以!

有时,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考研,也可以改变一个人!

有人说,命运可以左右,我想我和2005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每一个人一样,在试卷交出的那一刹那,也一同交出了自己的命运。等待分数线、等待复试通知,真可谓辗转难眠。煎熬中,复试通知单终于翩然而至。4月7日,我乘车北上,隔江相望,两岸灯火。透过灯火,我格外期待黎明的到来,努力,已经让梦想的实现变成注定,只不过触摸到时,远近不同,早晚不定。

我触摸到了梦,我触摸到了北大。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在历经寒冬、酷暑,电闪雷鸣后,在我眼前铺开真实的画卷。站在北大的门口,我感受她的呼吸、体验她的沧桑、触摸她的肌肤。我看着一个全新的世界慢慢打开,并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珍藏、品味——哦,我的未明湖、我的雅博塔,我梦中的北大!

突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此后白白消耗了许多年/无情的脚踩碎那一天/亲爱的,数十年后故地重游/一路走来,又惊又喜/又看到了那口井,那井边的两棵树„„”一切都未变,但一路走来,我却变了,变得坚毅,勇敢;志向没有变,但辗转流年,我的情感终于归定,不再漂泊,情归北大„„

第二篇:讲述:四大过来人考研失败教训总结

讲述:四大过来人考研失败教训总结

任何过程都有一个结果,考研更是如此,有人失败,有人成功,有人忧愁,有人欢喜。不过,过程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结果的唯一性,而是通过相关经验的总结创造下一次成功。特别是那些导致失败结果的过程,如果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且保证同样的错误不再犯,那么成功也便离你我不远了。

过来人:圆圆

关键词:时间

经验之谈: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需要挤出来。

圆圆经历了两次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失败,每次复习考研的时候她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即便是尽量缩短睡眠时间,把所有的娱乐活动都取消掉,圆圆的考研复习还是显得不够充分,总有很多知识点被遗漏,这让她非常苦恼。后来她参加了跨考的协议报过班,经过与老师的沟通,老师给她制定合理的复习规划和总结,圆圆终于发现了自己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没有对时间进行合理分配。

全面建立复习框架

“我始终都很用心地记忆知识点,甚至为记忆知识点做了一些小卡片,可是由于法硕的知识点很多,有的还存在着很多相似性,所以常常容易记忆模糊。”临近考试,心里本来就着急的圆圆更是把各个知识点混淆得厉害,眼看考研时间越来越近,而记忆过的知识点却越来越模糊,重新复习梳理的时间明显不够,致使她在考试答题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张冠李戴的错误。“当时感觉特别冤,明明自己付出努力用心记忆了,可最后竟然犯了这样低级的错误。”

后来通过执行老师指定的复习规划,圆圆发现为知识点建立一个大框架是个好方法。通过对参考书目录的恰当运用以及自己对知识点之间的理解,她把每门学科需要记忆的核心要点找到,如弄清该门课程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该门课程的核心研究范围是什么等,然后围绕这个要点进行发散思维,即通过核心研究问题引出相关要点,如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什么、途径是什么、意义又是什么等,于是像串珠子一样,自然而然地将主要知识点串联起来了。知识框架建好之后,再向里面填充相应的小知识点,同时把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加以标注和罗列,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着重记忆。此时圆圆发现,自己的复习时间变得绰绰有余,甚至还能偶尔看看电影娱乐一下。可见,不是考研复习的时间不够,而是方法没找对。

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考研复习规划也是有效节省时间的方法。“其实我一直都有制定复习计划,可是由于自己偷懒,就直接从网上下载了别人的复习规划,想着他们是成功通过考研的人,制定的计划应该会非常不错。可是按照计划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计划根本不适合我,并且每天这样按照复习计划进行刻板的生活,感觉特别没有意思,所以到了后来,我的复习计划就基本上荒废了。”

不过经历了第二次考研失败后,圆圆意识到只有将复习按照计划执行,保证每段时间完成相应的复习量,才不至于到了复习的后续阶段感觉时间紧张。同时,为了便于有效地执行计划,圆圆专门买了一块带磁性的白板,自己动手做了一些可以在白板上随意变换位置的考研复习“任务模块”。在每个复习阶段,白板上任务模块的数量都会做事先规定,但模块之间的组合则根据自己这段时间的实际情况自行调整。也就是说,固定时间内要完成的复习任务数量是固定的,但是任务的顺序以及任务之间的组合可以随时调整,前提就是高效率地完成该段时间内的所有任务。圆圆认为,“老师制定复习计划的方式非常适合我,执行起来也不像安排好哪天学英语、哪天做真题那么刻板,时间上也不像原来那样感到很难控制,看着某段时间内白板上任务的数量越来越少会非常有成就感。”

弹性分配复习时间

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除去睡眠的7~8小时,吃饭的2~3小时以及处理一些琐事的时间,基本上一天用在考研复习上的时间大约只有10~12小时左右,但是考生也往往不能完全保证这段时间的高效率利用。“长时间的重复性复习让我感觉疲累,每次上自习之前总要在心中经历一番挣扎,而在复习的过程中有时由于状态不好也显得拖拖拉拉,这些过程本身就是在浪费时间。”圆圆清楚了自己的问题,可是如何将意识到的问题加以改正并体现在行动上又是非常困难的。

老师建议圆圆把时间管理做些改变,所以尝试把一天10~12小时的复习时间根据自己的状态进行了弹性分配:如果当天心情较好,对自己比较有信心的话,就选择那些比较难完成的任务,并且通过一日三餐把段状时间打散成块,上下午分别有固定的任务目标,每个目标必须像比赛一样限时或者提前完成;如果当天状态不佳,就选择那些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并且准备好午餐甚至晚餐,让自己一天泡在自习室,这样留出足够的时间进入复习状态,而中间不离开则保证了复习的专注。经过每天状态上的调整并配合制定好的复习计划,圆圆发现自己的复习效率迅速提高,不仅当天的复习任务能够完成,甚至有时还会超额完成第二天的复习计划。

不过在这里跨考老师也想提醒其他考生,完成复习任务的时候不可过于贪多。通常如果一天完成了两天的复习任务就应该适可而止了,即便是当天依旧有许多时间,如果过于追求速度,人就会变得激进,进而产生应付差事的想法,只想着如何把任务完成,而忽略了复习质量,那样导致的最终效果甚至和没复习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经过合理科学的时间管理,圆圆终于在第三次考研中顺利通过了。她认为,每个人成功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时间本身就是挤出来的,但挤时间一定要科学合理,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自己既挤出了复习时间,整个复习阶段又充满了快乐。

过来人:乔奇

关键词:信息

经验之谈:善于收集信息是考研取胜的关键。

乔奇第一次考研由于复试准备不够充分没有被浙江大学录取,后来经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他发现主要问题在于信息收集不够全面、细致、及时。复试时很多细节都没注意,而专业方面的知识也准备得不够好,致使自己在专业素养的表现上不是特别突出,再加上排名本就偏低的初试成绩,最后没有被录取便成了必然。

时效性是收集信息的第一要务

“我始终认为考研复习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学扎实便能够做到万无一失,所以基本上就没怎么收集考研信息,直到需要网上报名的时候,才上网大概看了一下院校以及相关专业的情况,而对导师方面的信息根本就没有任何了解。”周围很多同学都认为乔奇更像是在参加高考,根本不像是在考研,有朋友劝他应该随时随地了解一下院校以及导师方面的相关信息,因为只有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才可能在复习过程中紧扣考试命题趋势,不至于做太多无用功。可是由于对书本知识的复习太过专注,乔奇便没有把这些建议放在心上。

不过,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考场上,乔奇发现很多与时事有关的知识点自己确实没有准备到位,而且部分专业领域内的最新热点在复习时也几乎没有涉及。“我发现越是专业领域的知识要点,就越要注意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而我目前只是将基础知识学扎实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注意知识要点的灵活应用,特别是结合当前时事要点问题加以应用,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出自己的专业素养。”意识到这些的时候,乔奇的第一次研究生考试已经以失败告终了,不过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那么就意味着一切都还有出现转机的可能。

尽可能全面地掌握信息

经过努力调整,乔奇决定再考一年。不过这次考试复习,他除了把相关基础复习扎实以及随时密切关注与专业有关的行业发展动向之外,还特别注意院校、导师等相关信息。“我把导师的著作一本一本找来研读,同时还借来了该专业学生的课堂笔记作参考,上学校论坛、招生考试网等,能搜集到相关信息的途径我都用到了。”乔奇深深地意识到了信息对于考研的重要性,他常想如果第一次考研的时候自己能多收集一些相关方面的信息,初试以及复试中的表现就不会那么逊色。不过乔奇目前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吸取第一次考研信息匮乏的教训,尽可能让自己变得消息灵通一些,从而真正把命运掌握在手中。

与此同时,在跨考论坛中的一位师兄还建议乔奇除了收集浙江大学的资料外,其他比较喜欢的学校信息也不能忽略,这样一旦第一志愿有闪失就可以选择调剂,而调剂的关键就是及时掌握院校接受调剂类考生的名额以及相关要求,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主动打电话询问。为此,乔奇还特别为第二志愿学校建立了一个通讯录,这样保证了在联系调剂院校的时候不会因为时间过于紧张而错过最佳调剂时间。可以说,这一举措为乔奇的考研买了一份性价比较高的保险。

注意收集细节信息

在复习准备中,乔奇还发现论坛上有很多考研过来人的帖子非常实用。这些过来人会告诉你如何安排整个考研阶段的复习时间最有效,初试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复试时可能被问及的问题,有些信息甚至精细到面对考官时的穿衣打扮、举止神态以及具体应对策略等。“有了这些细节上的信息,我似乎更加坚定了被录取的信心,同时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跨考论坛等考研人聚集比较多的地方发布,往往会有一些热心人帮你解答,确实非常受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乔奇觉得今年考上的机会很大。对于复习方面,他依旧不会放松,随时可以获得的信息也让他更加看好自己,因为对与考试有关的信息掌握越多、越细致,就越是与考试的实战情况距离越近,而到了真正的考场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过来人:贺力伟

关键词:虚荣心

经验之谈:好高骛远只会让考研更艰难。

贺力伟曾经认为,考研和高考填报志愿都像赌博,不用考虑太多,只是把自己最想上的学校和专业填在第一志愿的栏目上就可以了,这也因此让学习成绩非常好的他在高考时与第一志愿北京大学失之交臂,勉强上了一所本科院校。后来准备考研的时候,贺力伟由于不甘心高考时的失败,依旧选择报考北京大学,但由于是跨校跨专业,考研也以失败告终了。

虚荣心在梦想面前毫无价值

“对于我和我的家人来说,考上北京大学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名校,可上名校的确又非常困难,你必须有极其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卓越的实际操作技能。开始的时候,我认为自己完全具备这些条件,所以在告诉旁人自己准备考北大的时候常常显得很骄傲。”由于虚荣心所致,贺力伟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谈论自己的考研,并常常给人错觉,误以为他已经复习好了,可以高枕无忧了。

不过考试成绩永远是最真实的事实,第一次考研失利后,看着自己离初试录取线距离很远的成绩,特别是极其糟糕的英语分数,贺力伟的心凉飕飕的。“当时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认为一旦大家知道了这差劲的成绩就会无情地嘲笑我。”于是,贺力伟采用了尽量隐瞒成绩的策略,并且声称自己已经对北大没有兴趣了,所以才要重考一次,这一次他打算考清华。

依旧是跨校跨专业,依旧是竞争激烈的名校,虽然贺力伟表面上依旧显得自信满满,但第一次考研的失败对他打击非常大,致使日复一日的复习几乎连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占去了。终于临近考试的时候,贺力伟由于营养不良以及疲劳过度,整个人病倒了,这也让他与第二次考研擦肩而过。

梦想始终要以现实为基础

身体慢慢恢复的贺力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这两年的考研经历,身体上的病痛远比考研复习让心灵备受煎熬,但这也让他意识到自己考研的初衷本就是错误的。“如果说第一次考研是为了梦想,那么第二次考研就是为了我那毫无价值的虚荣心了。我承认自己很出色,但我的实力离上名校确实还有一段距离。如果在准备第二次考研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一点,而不是让所谓的虚荣心冲昏头脑,可能选择一个差不多些的院校就会成功……”

出院后,贺力伟经过和家人商量,决定再参加一次研究生入学考试,这次他决定与跨考教育择校专家做一次沟通,指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最终他放弃原本的名校策略,从专业本身出发,选择一所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院校。虽然北京大学一直是贺力伟的梦想,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个梦想似乎还有些遥远,所以他想通过读研充实自己,然后脚踏实地考上北大的博士。家人也觉得大病初愈后的贺力伟像是变了一个人,没有了往日对雄心抱负的夸夸其谈,言语间流露出更多的诚恳与理智,有一种回到起点的感觉。但此时的起点却绝对不是曾经的原点,而是比过去更成熟的学习状态。

勇于正视自己

贺力伟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确实有些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经过与专家老师的沟通,现在变得更加务实。不仅认真、客观地分析了自己的整体实力,还吸取了前两次考研的经验教训,在英语的薄弱环节上下足了功夫。每天除了必要的晨读课文、背诵单词句型以及做真题、模拟题外,他还要专门抽出时间上网收看英语新闻,这样既提高了听力水平,又及时收集到了相关的时事信息。

“我的身体不是很好,所以考研这段时间特别注意饮食搭配。大病初愈后发现身体是最根本的,如果身体累垮了,做任何事都难以成功。”此外,贺力伟还专门针对自己的问题列出了一个大表格,并挂在床头比较显眼的位置上提醒自己同样的错误不可以再犯。

任何失败都是有原因的,找到失败的原因所在,那么下一次失败就可以避免。在放下了虚荣心并卸下骄傲外表的贺力伟身上依旧可以看到往日的自信,不过更多现实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正视目前的一切,只有正视今天的自己才能托起成功的重量。

过来人:刑丹丹

关键词:放弃

经验之谈:任何时候,放弃只会让你与梦想擦肩而过。

临床医学专业的刑丹丹经历过三次考研,曾是“校漂族”中的一员,后来由于失败的次数过多,自己和家人都对考研产生了怀疑,最终决定放弃考研参加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刑丹丹发现自己还是想考研,同时工作本身也需要进一步深造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但是由于工作后没多久就结婚了,目前又有了孩子,家庭的重担已经让她不能把太多时间分配给考研复习,因此刑丹丹只好通过在职读研来完成自己继续深造的愿望。

逃避是人生最怯懦的表现

大学毕业后,刑丹丹和周围的很多同学一样选择了考研,在报考院校附近租了一间三居室,与原宿舍其他五个女孩共同居住。不过每天除了背着书包到教室上自习外,刑丹丹还会非常主动地参加双选会,觉得这样可以更保险一些。虽然后来她通过双选会找到了一份工作,可是留给复习考研的时间就少了,同时由于研究生入学考试期间,刑丹丹被公派出差,致使她根本就没有参加考试。“其实当时如果和公司说明缘由,是可以请假或者延期出差的,可是觉得自己根本没怎么复习,心里对考试特别没底,于是就像找到借口一样把考试给躲过了。”

不过由于专业不对口,并且常常要求出差,刑丹丹的工作最终也以辞职告终,于是她决定再考一年。可是经历过第一次考研后,刑丹丹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六个女孩中有两个同学如愿考上了研究生,有两个同学中途选择了放弃,这样就只剩下她和另外一个女孩决定继续参加第二次研究生入学考试。原本六个人承担的房租现在只有两个人负担,经济压力实在有些大,因此刑丹丹决定不做“校漂”转而回家复习。可没想到回家后,来自亲戚朋友的压力严重影响了她的考试复习状态。常常有朋友问刑丹丹的父母女儿现在干什么,父母比较爱面子,不想告诉其他人自己女儿不仅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考上研,于是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话题绕开或者编些幌子,这让刑丹丹的内心很受挫;而一些关心她的长辈甚至认为她不上进,有时无意间说出的似乎是教育她的话,在她看来更像是训斥。

“可以说第一次考研让我没有获得任何考试经验,而如果第二次再考不好就会遭来家人更多的责备,所以总是非常担心。”越是怀疑自己,就越是感到恐慌,可时间的流逝又让刑丹丹不得不咬着牙前行,于是复习状态始终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后来虽然收到了复试通知书,但是由于考虑到自己的初试成绩太低,刑丹丹又一次选择了逃避,没有去参加复试。

放弃比坚持更受煎熬

第二次考研失败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刑丹丹的考研没有任何希望了,许多关心她的亲戚朋友劝她放弃,而父母也希望女儿可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时,刑丹丹的心里依旧没有底,偶尔也会怀疑自己,只是那份不甘心让她有勇气顶着所有压力选择了第三次考研。“我的第三次考研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复习条件可言,父母甚至像小孩子一样时不时地打断我的复习进度,然后让我去面试或者相亲。”复习时间不够,找不到可以完全静下心来的复习环境,还有对自己未来的迷茫以及无助,刑丹丹又一次败下阵来。

经历了三次考研,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会更加认真地思考是否要选择放弃这件事。“当时我特别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甚至想用抽签的方式来做个决定,可是如果第一次抽了‘放弃’,我就会再抽一次,但即便是抽到了‘坚持’,我也还是很犹豫。”考虑到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而父母也即将退休,刑丹丹左思右想,最终决定放弃考研。

不是任何时候都有条件选择

放弃考研后的刑丹丹在县城里的一家医院找到了稳定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可是后来,由于医院之间的工作交流,刑丹丹常常会被外派到其他医院去,这样也便发现了一些更好的发展机会。“即便是工作后,我也依旧保持着积极学习的习惯,后来在医院里被评为了业务骨干,许多北京、上海的专家特别欣赏我,还邀请我到他们医院去工作,而且某些私立医院给出的待遇也相当不错。”可刑丹丹的本科学历却成为她事业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大医院的专家医生至少都需要硕士学历,很多甚至是博士、博士后,而且多数都有出国留学的背景,而我目前的状态就显得有点寒酸。”此时刑丹丹又想考研,或者到国外读研,可是看着已经组建起来的家庭,并且考虑到还不到1岁的孩子,她便只好继续过安稳但却不是自己最想拥有的生活了。

人的际遇是会随着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的,刑丹丹一直都很后悔在自己有条件选择继续考研的时候没有狠下心来坚持,最后经过仔细权衡,她决定选择在职考研,至于出国留学大概要等到10年甚至20年之后。虽然是无奈的选择,但至少还可以选择,刑丹丹此时才真正意识到在有条件选择的时候就应该勇敢一点,坚持最初的梦想远比日后弥补要省时省力得多。

第三篇:北大法学考研经验过来人谈1

北大法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

北大法学考研经验过来人谈1

今年有幸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对于北大法学考研的整个过程有了亲身的体会,对于复习备考乃至复试有了一点姑且称之为“经验”的认识,现在将之付诸笔端,希望对后来者有哪怕一点点的启发作用,权当抛砖引玉吧。

首先我想申明的是,我认为任何所谓的“经验”,“心得”,都是主观的东西,都有其适用的局限性,对于一个人适用,未必对另一个人适用,此时适用,彼时未必适用。更何况,结果并不能说明一切问题,不能简单的以成败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以,我建议后来的考研者们,对于别人的经验,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借鉴,有所扬弃。万不能决定考北大后,匆忙到某个论坛里找到诸如“我的风雨xx路”,“我的北大考研经验谈”,“北大考研,200x走过”之类的帖子就如获至宝,照着上面兴高采烈的做起来,以为找到了考北大的不传秘笈,这样只会让自己亦步亦趋,无法获得自己的感悟,也就无法真正的“走进去”,严重影响整体备战。

好了,交代完怎样对待所谓的经验,我还是说说自己的一点领悟吧。我觉得,任何考试,决定最后的成绩,都可归类为知识+技巧+心态+运气。当然前两个因素是最重要的,后两个因素固然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不可捉摸。

知识当然就是平时的复习成果了。首先,关于课本的选择,在网上,大家肯定可以找到几个版本的参考教材书单,内容其实差不太多。对于一门主干课程,我觉得最好只看一本教材,看太多力量太分散,反而效果不好,如果想扩展下知识,可以适度看看老师的论文,当然对于像经济法这样的学科,得几本教材,毕竟是分为几部分嘛。至于用哪本教材,没必要过分较真,用哪本教材也不必然的导致考上或者考不上的效果,当然原则就是最好用北大老师编的教材。特别要注意

北大法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 的一点就是经济法的教材,张老师的《经济法学》是一定要看的,今年应该是可以出新版了吧。还有刘老师的《财税法专题研究》研究生用书我觉得也值得一看,很多问题讲得很透彻,不像本科教材那样一笔带过。另外今年考了一道证券方面的题目,这就提醒大家在经济法的准备上还是不能把范围缩的太小。

看书习惯因人而异吧,有人习惯边看边记笔记,有人则没有记笔记的习惯,选择自己熟悉的方式就好,没有必要刻意的寻求改变。在第一和第二遍时候,我觉得尽量快些,太慢了到后来前面的就忘得太多了。至于遍数,不一定看的越多越好,看自己的效果吧。到后期备战时,要给自己找找重点了,不能哪都舍不得放弃,平均用力,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考试时候哪道题都看着熟,却哪道也答不出深度。要懂得适当的有艺术的放弃。

关于答题的技巧,自己要在平时多研究,多体会,结合历年的真题,模拟下思路。我认为技巧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知识。报考北大法学1000多人,除去不认真准备的,考上的六十几个就一定比没考上的知识掌握的更多更好?未必。这里就有个答题技巧的问题,对于最有把握的题怎样拿到全部或者大部分的分数,对于不太有把握的题目怎样拿到尽可能多的分数,对于完全不熟悉的题目怎样试着拿到几分,大家一定要在备考中仔细琢磨。也许最后就卡在这区区的几分甚至一分上,08年法学B卷过线的人少之又少,考八十多分的人很多,除去知识的因素,也许就是差在答题的技巧上。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是必须的,详略得当也非常重要。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写得越多越好,本身可能写字就快,结果不管哪一科都答了一大堆,而有的同学可能正好相反,惜墨如金,只写出很梗概的东西便不再展开。这两种做法我觉得都是有问题的。考研1000多人,短时间内判卷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一味的求多,那么在繁重的判卷任务下,让老师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在你的长篇大论里寻找要点,想必这不太合情合理吧?

北大法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

但是写的太精简也不妥,因为那样可能无法完整的展现你的知识储备。北大还是比较看重考生能有一点自己的见解的,如果写的太少就无法展现这一点了。所以,这个度很重要,再者就是学科之间也是有差异的,比如,法理多写肯定是有好处的。

在复习备考上,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总受他人的影响。不用管别人看了一遍还是十遍,不用在意别人用了什么新奇的资料,努力把自己做到最好就够了,适当的交流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说了这些,希望对于后来者有点作用,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足以慰矣。

北大法学考研经验过来人谈2 我曾许愿,请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四月,我用的我的努力去换取。在这一刻,成功了,我甚至有些怀疑它的真实性,当我在心里确定无数遍以后,笑容爬上脸庞。我愿把考研这一路的经历和大家分享,心情,学习经验,艰辛与泪水„„给你做参考或是激励,或是复习疲劳时的休闲读物。

个人经历:

求索:考北大法学院的决定做出得很早,是在大二快结束的时候。我本科所学的专业也是一个很热门的专业,也是在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但是自己不是特别喜欢。当时自己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财政学,一个是北大法学院。财政学是自己专业相关学科,北大法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

考起来也许不会特别的难。但一想到北大法学院是自己高中时未完成,心里对北大的向往以及那一点点的不服气,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北大法学院。下定了决心以后,我远离了彷徨与摇摆,有目标的努力是快乐的。

2006年七月之前:

因为是跨专业考生,除了大一的法律基础课,没有任何基础而言。所以觉得自己最先做得是旁听。从大三开始,自己也就成了在北大“蹭课”的边缘人。

在旁听的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不光知识,还有认识的朋友。有些朋友在后来帮了我很多忙,比如给我老师听课材料,帮我借书,一起探讨问题,所以,平时多给别人一个微笑,多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回你一个微笑,也同样帮你,考研是件同舟共济的事情。

我在2006年3月开始正式系统的看书学习。

我看的第一本书是民法,可能是性格比较拖沓,再加上民法比较难,第一本书竟然看了一个半月之久,等我看完已经快五月了。开始着急,就加快了看书的速度,但这些书都是第一次看,也不能过快,一般是7至10天看一本(因为那时候专业课还很多,只能利用课余时间看),可以仔细一些,像民法和国经这样的内容很多的科目,可以看15天。但是如果基础特别好,内容都很熟悉,可以快些。

在暑假到来时,我甚至连一遍都没有看完,这个速度有些慢。我认为暑假之前把专业课的所有书目通览一边比较好。

暑假期间:

暑假就在考研辅导班中度过了。

我考完期末考试的第二天,凯程的辅导班就开课了。一天11节课,简直累得想哭。偶尔有放假,自己就不好好看书,去逛街。在此,北大法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

我要和同学们说,因为那个辅导班的强度比较大,如果不看书,课也会听着吃力,所以,辅导班放假期间还是要打起精神好好看书。

9月至考试前:

正式的全面地复习在9月开始了。我大概是5天看一本书,第二遍的复习就不光是浏览,理解,还要有重点地记忆。比如概念,概念是答任何一道题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我们要保证概念的准确性,也可以表现出基本功的扎实与否。

第二遍复习完的时候已经是11月中旬,我还在11月底参加了国家公务员的考试,没有通过,倒是浪费了一些时间,后来我觉得有些后悔,公务员的通过率很低,我们还不如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考研上,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在准备考研期间找工作则更不是我所提倡的。

第三遍的复习快了很多,几乎是两天一本书,民法国经经济法要多一些时间,这时候我也会做一些有助于记忆的笔记。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一般考研的人,刚刚进入12月时,会感到紧张,心里特别烦躁,我有几天早晨到图书馆甚至要紧张半个小时才能平静下来。自己调整非常重要,可以给自己列一个非常详细的复习日程表,不用特别的紧,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完成这个日程表里规定的任务,这样,心里就会踏实许多。

在我状态非常好的复习完第四遍的时候,我开始发高烧,烧了四天,又赶上期末考,从1月8号到12号我几乎没有看任何考研的书,当时心情特别绝望,甚至想过不考了。但后来想想,反正都复习到这时候了,去试试也无妨,这时心情就轻松多了,等病好了还有一个星期的复习时间,复习状态也不错。

我是在北大附中参加考试的,北大附中的校园环境非常好,让人感觉心情舒畅,监场老师也很和蔼,一切都比较顺利。(我在考试之前有些偏头痛,吃了一片芬必得,无大碍,遇到这种情况自己不要太

复试

北大法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

紧张,放松点,也就不算什么了)

等待初试结果十分让人焦虑,我在这段时间也尝试过找工作,但很不理想。这大概是非常沮丧的一段日子。成绩3月12号下来,在兴奋了几个小时以后,就进入了紧张的复习中。在此给大家的建议是,可以在寒假期间再准备一下复试,光靠最后的十几天非常吃力。专业要看成绩的好坏和自己的兴趣来报,你可以确定自己最喜欢的两个专业,一个偏冷一个偏热,这样等初试成绩下来以后就不会特别盲目。当然如果某一个学科自己学得特别好,特别有信心,可以义无反顾的去报,初试成绩在加权以后,大家都很接近,复试非常重要,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千万不要选择自己不熟悉的学科。

专业课信息部分:

1因为北大法学院对于法学硕士没有指定的参考书,所以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些参考书目。

A卷部分: 宪法:

《宪法学》,北大出版社,魏定仁等著,第二版

《宪法》,高教北大版,周叶中主编,第二版

《宪法的司法化》《选择宪法》王磊

《宪法学导论》张千帆。

北大法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

我推荐周叶中的《宪法》,知识体系非常好。答题模式也可参照此书。如果有空,应该看一看《宪法学导论》,但这本书比较难。

行政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大高教版,姜明安主编,第二版

我看的是这本书,但是并不觉得特别好,据说姜老师有本自考教材很好。

刑诉:

《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北大版,汪建成著

《看得见的正义》或者《问题与主义之间》陈瑞华老师的书

刑法

《中国刑法论》北大版第三版,双杨著,郭自力老师参与修订。

《刑法案例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陈兴良著

国际法

《国际法》人大版远程教育系列,白桂梅,朱丽江主编。

B卷

法理

北大法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

白老师去年有出新书,应该关注一下。

《法理学》北大版远程教育系列,周旺生著。

《法理探索》周旺生著(有时间翻一翻)

经济法

《经济法学》北大版,张守文主编(必看)

《经济法》杨紫煊,北大高教版第2版,反垄断部分这本书稍好

《企业与公司法》北大版,甘培忠著,第四版

《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刘剑文主编,第三版

《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人民出版社,张守文著

《税法基础理论》,北大版,刘剑文,熊伟著

《金融法概论》北大版,吴志攀

民诉

北大法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

《民事诉讼原理》北大版,潘剑峰著

民法:

《民法》北大高教版,魏振瀛主编

一套九五计划蓝绿皮的民法教材,梁慧星《民法总论》,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张广兴《债法》

国经:

《国际经济法》北大高教版第二版,余劲松,吴志攀主编

邵景春的远程教育的内部教材《国际经济法》

还可以拿王传丽的教材做参考,任选。

2资料的选择:

凯程的《内部冲刺百题》无论是答题方法还是押题方面都很好。

如果民法能找到王轶老师的课堂笔记,也非常不错。

国际经济法王慧老师的讲课录音。

3关于辅导班:

北大法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

辅导班在暑假的个人经历中已经提及。主要是凯程。凯程的应试性针对性很强,在大家知识掌握程度相同时,参加这个辅导班容易让你胜出。我参加凯程的真题讲解班,我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是答题方法,老师也讲了些复习策略,很有启迪性。

我还参加了凯程的百题冲刺班,百题冲刺讲义,我个人认为非常的好,在最后一个星期里,我把凯程的百题冲刺班讲义认真地看了三遍,并且把其中所列的自己不是很熟悉的知识点又查漏补缺,非常幸运的,这本讲义押中了好多题。尤其今年的A卷部分,本来是比较难的,但刑诉部分刑法部分还有国际法等本分均有押中题目,我便顺利通过初试。

4复习方法:

主要注意三点:

(1)北大的书目多,看书不能看得过细过慢,要先从宏观上对整个学科的体系脉络有个很好的把握,然后仔细的看每年的重点,深入理解。我认为应该至少把知识看4遍。

(2)我比较喜欢框架性记忆。比如经济法总论部分,框架性

北大法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

非常明显,如果在记忆时画出框架图,有个整体框架在脑子里,答题的思路就非常清晰。尤其是在答“某某的体系”这一类体型时,作用尤为明显。民法的重点我也会整理成一个个专题,(内容不用特别详尽,有框架即可)按照考试时的答题模式整理,有助于最后的记忆。

(3)反复研究历年真题,找出重点和出题规律。

小结:

考研这一路走来,我认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信心和毅力。在这一路,选择北大,尤其是跨专业,也有人说过我考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自己总是一笑了之,既然做了决定,这些话对自己毫无意义。在这一路,有很多人中途放弃了考研,他们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毅力。一些人虽然参加了考研,但成绩不理想,我想,在复习中珍惜时间非常重要,决定去考却不努力,只是浪费时间。而在考研中还想找工作想出国更是不可取,我们的能力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努力做好一件事,成功地可能性才会更大。

对于有些人一开始就准备考两年的,我也奉劝大家先放弃这个念头,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其一次成功,人有退路有借口,有时就会松懈,破釜沉舟,一举中的在我看来最可取。

在考研期间的心态调整也很重要,我们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光紧张是没有用的,倒不如快快乐乐的准备考研。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建议,就是准备考研期间一定要注重与研友或者师兄师姐的交流,向比你学得好的人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这样不仅能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提升,而且能够使自己的信息量保持最大化,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失败。有些人可能表面看起来并没有特别的热情,但如果你态度诚恳并且予以一定的回报,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帮助你的。我这一路,就要多谢我的研友和

师兄师姐的热心帮助。

北大法学考研权威辅导机构----凯程考研

祝各位研友梦想成真。

第四篇:北大心理学考研:历经坎坷终园北大梦

勤思考研

历年录取学员成功经验 分享专题

北大心理学考研:历经坎坷终园北大梦

2012勤思考研学员孙同学

专业课:218

总分:362分

想过成功,想过失败,就没想过放弃

转眼已经4月春暖花开了,距离复试也过去了不少日子,自己回头去看看走过的路,心中还是有不少感慨的。从开始决定考心理学研究生到正式结束,前后也有一年多时间了,这段路走得踏踏实实、问心无愧。

我决定考心理学研究生是个有点戏剧性的过程。当时是大三寒假,正处于一个人生中的小低谷吧,刚和女友分手,对有些事情开始重新看待和思考。借着当时的心境,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以后,这也是大学以来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去对待自己的人生。我越发觉得自己应该追求一个自己真心喜爱的学科和事业,而不能再这么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反正横竖都是要考研,不如追求个自己喜欢的,所以我选择了三跨考北大心理学。

接下来就是苦中作乐的备研生活了。开始搜集各种资料,潜水逛各种论坛,淘宝买了书,在寒假使劲看使劲看,也只看完了彭聃龄老师的普心和朱滢老师的实验(ps:跨考的别这么干了,朱老师的实验一来不太适合心理学统考的内容,二来才入门就看真的有点难,会打击积极性„„)

就这么一直看一直看,大概到了4月左右,我把所有的书全部扫了一遍,然后我弄了一份11年的统考大纲,开始对着大纲的考点,一个考点一个考点的认真看,有时一个考点要去图书馆翻好几本书,同时做一些特别特别粗糙的笔记,就是那种大框架的笔记。这样又把专业课看了一遍。再接着就是重头戏了。我对着大纲和自己所有看完的书,认认真真地做了一份只有自己看的懂的笔记(虽然很耗时间,但是很重要啊,后期的复习基本就是靠的它了„„)由于我准备的时候还是挺早的,时间不是很紧张,大三的学业也没太多压力,所以这段日子过的还是很开心很充实的,看书记笔记兼顾着锻炼身体,日子就这样慢慢过,那个时候曾经想要是如果时间能停在那里,还蛮幸福的。

接下来就是暑假了,开始上手英语,这个不多说,直接推荐新东方,绝对王道。暑假我已经开始边看专业课笔记边做大量的题,主要是勤思的必胜习题库,只要把里面的题好好做好好分析,专业课做题这块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接下来一系列不顺利的事情就接踵而至了。

开学9月,计算机二级报名(南京大学的学生手册上规定必须要通过江苏省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才能给与学位证和毕业证,正常情况是在大二就应该过了,可见我大二时是多么的混吃混喝混日子啊,现在想想都悔„„)由于在准备政治的重要关头,我觉得还是考研重要我就把二级放在了明年也就是12年的春考,这也给我后面的复试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和困扰。在这里我想对后来的同学们多啰嗦几句,有些事还是一鼓作气拿下的好,就像考研,第一次就要拼全力啊!不然再来一年,你会付出更过的心力和时间。出来混欠下的迟早都要还的这话是对的。

接下来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如果能经历过这种随着日期一天天逼近还能过的很开心的同学真的是强人。好吧我承认,我不是强人,我过的不好。我是那种典型的A型人格,就是很容易急躁焦虑,这种性格很容易把事情做得很好,但是自我的内心挣扎是很难受的。(ps:如果你是A型那么先恭喜你下,你的学习进度有保证了,但是请你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和焦虑水平。如果你是不温不火的B型,那么请你赶紧在研友中找一个A紧紧抱住他的大腿一起自习去吧,有个这样的研友带这你你也会慢慢开始着急想看书的。)

政治、英语、专业课,每个都不能落下,同时还要兼顾本科的学业,这段日子真的有些心力憔悴。时常会觉得压力很大,尤其是想想北大去年还会招17、8个人,今年就只有3个时,就会莫名地怀疑起自己,怀疑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但是我明白,越是觉得艰难,就越

勤思考研 考研专业权威辅导 010-62278190

勤思考研

历年录取学员成功经验 分享专题

能得到成长。我默默承受,甚至有些窃喜,觉得这是上天对自己的眷顾,给自己这么一个机会去成长。我在想,每一次自我怀疑并重新认可自己都是一次升华,都是一个跨越,那个时候需要的只是再多一点点的坚持和忍耐,就可以赢过昨天的自己。就这样,大概来到了考前一礼拜左右吧,这也是大家最煎熬的日子了吧,当然我也不例外。

现在我还记得,考前一礼拜,哮喘发作,整夜整夜不能睡觉,白天在南大校医院挂水,要挂4个小时,晚上还要看书,当时真的很揪心,明明自己已经坚持到现在了,怎能在关键时刻倒下呢?同学安慰我一句话说:尽人事,听天命。有些事不是在自己的掌控中的,包括后来碰到的专业方向问题,真的没办法,只能抱着一个平常心去忍受和接纳。当时的我只看到了后面三个字,听天命,确实有些消极,但也安慰了当时的我。甚至在最困难的时候,我打开日记本,只是写五个字,“我不会放弃”,一直写一直写,写到自己真的相信自己不会放弃才停笔。就这样,带着哮喘时不时会发作的身体,我坚持走完了两天的考试。考完之后也没有那么太大的喜悦,只是觉得我大学四年终于算是做了一件靠谱的事,不论结果,我都是赢家。

后面的复试也是纠结得一塌糊涂。大概寒假结果,我屁颠屁颠回到学校准备复试,没过几天舒坦日子就开始焦急地等分,等啊等终于等到北大出分数了。当时是从勤思网站上下的一个表格,按照学号查了,得知362,应用方向专业第一,当时感觉非要形容的话,简直有点自我实现了吧,想想自己的努力都值得了,上帝还是眷顾我的。

好景不长,没来得及狠狠开心几天,北大心理系招生办赵老师打电话通知我,应用方向已经不在招生了!!我心里又乱了,我费劲千辛万苦,突然告诉我不要人了!当时心里那个落差呀,实在是不能也不愿意接受,(看吧,再一次尽人事又得听天命了吧),说是只能被调剂到基础或者发展。心里那个抵触啊,一点也不想看书了,一点也看不进去。在这关键时刻老天会帮我的,帮我送来了邱学姐,很感谢她对我的开导。她说的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体制之外的人是无权干涉体制内部的事情的,所以你能做的就是先进入这个体制。就这样,强打起精神继续捡起论文开始猛看,没多久又出状况了。

前面说到的计算机二级考试日期下来了,记得很清楚,10号笔试,18号机试。我觉得生活太喜感了,没事就幽我一默,北大的复试偏偏是17、8号啊。但是南大要求必过江苏省二才给学位,北大要求必有学位才肯收人,又凌乱了我。找了辅导员,找了院领导,联系了北大招生办,甚至给仙林大学城的计算机二级考试的负责人写了缓考申请都搞不定日期的冲突。我好几次打电话给老爸说我想放弃了,老爸送我一句话:想过成功,想过失败,就不曾想过放弃!看似不能同时得兼的复试和学位(在此二级等于学位),老爸叫我不要放弃,让我先去北大面试,17号晚上再坐飞机回南京参加二级。在这里也要谢谢勤思心理学的吴老师,当她听说我的情况时还特意打电话看来劝我,还给了我文献和资料。想想也是,这可能是我这辈子距离北大最近的一次了,如果这次放弃掉,可能我以后再也不会有勇气和胆量去考北大了。

就这样,带着不让自己后悔的信念我来到了北大,事情果然有了转机。17号面完的下午招生办赵老师打电话通知我18的笔试可以给我提前考完,笔试答得还算顺畅。笔试结束,谢过赵老师,赶紧回去收拾行李,准备飞回南京。根本顾不上第一次坐飞机的兴奋,在飞机上就抓起二级资料认真地练。9点多的飞机,11点半到禄口机场,12点半乘机场大巴到了南京站,打的回到学校时候已经凌晨1点多了,赶紧洗洗弄弄睡了。紧接着第二天一早6点半就起来赶去仙林参加二级机试,当交卷的那一刻,天空是那么的蓝,我知道不论结果如何,我都胜利了。前面说到那句尽人事,听天命,当时的我只看到了听天命三个字,觉得事情不可控,命运爱捉弄人,现在我觉得经历过这些我更看重尽人事三个字,明白了事在人为,只要你去做就会有变数,就会有转机,只要你不放弃努力,命运的天平终会向你倾斜。本文档为勤思考研优秀学员成功经验分享。严禁复制、修改和传播以及用于商业用途。

勤思考研 考研专业权威辅导 010-62278190

勤思考研

历年录取学员成功经验 分享专题

更多资料详见勤思考研论坛http://bbs.qsiedu.com/

勤思考研 考研专业权威辅导 010-62278190

第五篇:从二类本科到北大光华的考研之路

从农大到北大光华金融的考研经验

从农大到北大,从北大到光华

----“there was once a dream that was gsmer.you could only whisper it, anything more than a whisper and it would vanish.it was so fragile ,and I fear that it will not survive this winter.”

我本科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金融系,应该是出身最为不好一类,可能我的帖子更适合于非名校背景的dreamer, 我的光华之路走得波浪起伏,坎坷不已。在电话那头告知被录取时,终于尘埃落定,大口喘气。

在这里,我只是想尽量如实记录我的考研历程,让学弟学妹少走些弯路,这篇帖子若能让追梦人读罢或有所思,或有所叹,则不枉此文,以报我长期以来从光华人中所得教益。

选择光华也许是因为爸爸告诉我隔壁的JJ上了光华,也许是zp说过北京只有两所学校,但也许是由于我年轻的梦想,不安的心!我从小就在山沟里长大,稀里糊涂地考上了大学,然后又在大学里稀里糊涂地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将会何去何从,大四时又稀里糊涂地放弃保研(据说农业类院校只能在平级外推),然后就匆匆地在07年去探路,结果出来,英语总分成功地战胜专业课,政治还拖全国平均水平的后腿。08年,我筹躇满志,放手一搏,但上帝和我开了一次玩笑,总分376,政治74,英语80,数学134,专业课88,排名44,无缘GH复试。09年一路跌荡,总分371,政治72,英语70,数学118,专业课111,初试第48名,我几欲放弃时,上帝却给了我一个惊喜。

我总认为上帝是个孩子,他会和你开玩笑。他也会累,玩笑开够了,他会给你一个惊喜。但你要在他累了之前还活着。

一•写给犹豫未决,还未决定考研的人

人生应该有所追求,而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理想的坚守。如果我一开始就知道,我的光华之路会走得如此坎坷,我想我还会义无反顾地选择这条路。来北京近两年的考研生活,我找过兼职,在北大旁听,在清华学习,这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两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两年。为之付出,无怨无悔!备考的日子总是单调的,但我一直心存感激。因为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我这么幸运,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也并非全国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来清华北大自习旁听。在我们乡下,在我周围有很多人由于生计所迫,不得不出卖劳力,养家糊口。大学生活总是美好的,即使大学是在远离家乡的冰城。无忧无虑的少年,通宵上网,联寝玩CS,雪地足球赛,到了大二,快乐之中隐隐有种失落。每天夕阳西下,我都是一身皇马的白色球衣,在楼下的球场狂奔,偶尔也会看着夕阳下自己的身影发呆。母校的课业不是很紧张,有大片的闲暇,给了我许多思考人生意义的机会,但我至今还未想明白。大三时我开始泡在图书馆里,试图横扫东农图书馆,从诗歌,小说,纪实开始,逐渐地我意识到未竞的梦,遥远的北京,未曾谋面的北大。大三过年回家,我找到师姐(光华企管)稀里糊涂地问了好多问题,现在只记得一个“北大好不好?”师姐的回答是“好!”

大学毕业,我第一次来北大,正赶上一个讲座,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手机上写下一行字“北大,到处洋溢着希望!”也许这一开始,我就决定坚持下去,坚守燕园这一片土地。光华之路是很艰辛的,但我是非常幸运的。不久,我在旁听时认识了张兄(08级光华金融硕士),这是我考研中不得不提的一位。酒肉下肚,兄弟对我的情况进行诊断,“数学英语还行,政治不是问题,关键在专业课,总之并非病入膏肓,还是有药可救”,随后我们建立了统一战线,革命根据地北大理教123,目标是08金融。和张兄考研的日子简单而又快乐,我们疯狂地上自习,十点半下自习后还在路上边走边讨论。我们曾以前辈tow和 htlion自比,才华横溢的他甚至为我们写了一首诗。他是那种豪迈奔放型,走在熙熙攘攘的北大校园中,不时高歌一曲,如入无人之境,不得不令人侧目相看。08年春天,感觉特别冷,而我的心情更是复杂,一方面为兄弟上光华而高兴,另一方面,为自己是调剂还是再考左右为难。那些日子,我一方面,争取能进光华复试,我直接在光华门口堵老师,正好碰到了徐信忠老师,我就上去说我考了多少分,徐老师刚开始以为我进复试了,是先来混脸熟的,说“进复试了,那就看你的运气了”。当我告诉他没有收到复试通知时,他让我找教务处,-----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绝望中,有个师兄告诉我,今年像我这种情况的太多了,争取光华的机会不大,可以申请北大其他地方的面试,其中深圳,软院就是不错的去处。在给深圳交完申请材料后,我开始郑重考虑我的选择,阳春三月,未名湖畔,杨柳依依,我怎能弃之而去?在北大理教外,我和张兄一商量,结果是干脆别去蹭面经了,再战!他还专门讲了苏秦的故事来安慰我(此后,我见他在不同的场合又讲了5次:)),而张兄的落榜诗写得更是好,“不过稍降半日雨,何必虚作数月寒”尽显豪迈与大气!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的,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溜走。就这样我找了几份兼职,一直干到暑假,在一位宿松老乡(清华建筑)的帮助下,搬家清华。如火如荼的备考也就在清华一教展开了。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高微开始成为重头戏。系统总结专业课考点,浓缩成两本笔记。在清华备考时,日子充实而又忐忑,孤独而不寂寞。我总觉得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我开始从两周一次的《财经》杂志中寻找乐趣,听Beyond 和许巍的歌,前者使人激昂奋进,而后者会引起共鸣。北方的冬天,没有暖气的小平房里,虽然冷点,但锻炼了人的意志。晚上扛不住,就把衣服全晾在床沿挡风;白天在屋里背书冻腿,就把被子围上取暖。第三次考,压力是无形的,我要不断地调整自己。而以前取得的成绩很容易成为前进的阻力,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考试一年不如一年的人大有人在。一方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弥补。另一方面,不能妄自菲薄,信心不足,毫无斗志。到12月有几次都动了不想考的念头,我告诉自己“挺过这个冬天,你将获得新生!”照兰院门球场,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一个人一次又一次地转来转去,我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清华的校园是美丽的,郁闷时,我总喜欢一个人在美丽的校园瞎逛,去那种人迹罕至的地方,疗效相当不错。而清华的骄子,也非常gentle,带给我的绝对是正的外部效应。妹妹曾打电话问我在北京干什么,我告诉她,“看书,观人”,“看什么书?观什么人?”“看经邦济世之书,观清华北大之人。”

考试的日子如期而至,备考期间,心态很好,一直很平静。从未失眠,但第一天考前晚上,我几乎用尽所有手段,都无法让自己安然入睡,思维极度活跃,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考点不停地在脑海中传来窜去,第二天我就迷迷糊糊地冲向考场,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提前10分钟完卷。中午去朋友那休息,依旧热血沸腾,才知道睡着是一件多奢侈的事,只好闭目养神,尽量控制自己的思维。下午考英语,尽管题目较难,但感觉答的很满意。由于担心晚上再不睡的话,影响考数学,又听说吃白加黑能催眠安定,故不择手段地吃药睡觉,不知是药效还是心理暗示作用,当晚确实睡的很好,可是,考数学时我犯了一个大错,答卷时一直在担心感冒药影响发挥,杂念丛生,结果三道大题计算出现错误,几乎对我构成致命的威胁。在这里我想提向大家的是,考前复习量尽量减轻一些,由于我在考试前一天花一整天背红宝书,结果晚上满脑子都是物质,意识,N届N中全会。。。此外,心理暗示作用非常重要,“信心比黄金还要重要!”而睡眠也许并不是决定你能否胜出的那块筹码。

等待的日子总是一种煎熬。我也为此食不甘味,寝食难安。对完答案,我有些慌了,数学重大失误,三道大题计算错误,很担心考得一年不如一年。想当年,作出再战的决定,是建立在09年一定能上的假设之上的。。我开始调低预期,彻夜地看闲书,一位朋友见我看《平凡的世界》说”这书适合在受打击之后看”,我笑而不答。2个月的时间,在忐忑中和朋友去了趟软院,并且莽撞敲门找师兄师姐了解情况,几位师兄非常惊讶地看到我们,然后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人都非常nice。而且了解到很多复试的问题,受益不少。从一月考完,到三月公布分数复试,近2个月的时间,真正准备复试是在接到复试通知后,其实一个星期足够,因为复试的很多问题是要在准备初试时解决掉的,实力来自日积月累,如非几天速成。

二•写给全力以赴,准备初试的人

也许我们在不停地想是什么东西决定自己能不能上光华,本科背景重不重要?本科成绩重不重要?大学课外活动,四、六级成绩重不重要?我认为也许这些all matters,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我们总能找到一项不是那么完美的师兄师姐上了光华。总之,最重要的是你的实力。而实力通过你初试的分数和面试的表现反映出来。

关于初试的分数我想用以下公式来表示:y=a+z, 其中y 表示你的考试分数;a表示你真实的水平,这是你唯一可以控制和努力提高的;z表示你不可控制的随机因素,比如运气之类的。所以考研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a的过程,这也是你唯一所需考虑的问题,至于随机因素,考试时是不是会生病,失眠,不是你该考虑的和费尽心思琢磨的。如果你有考450的实力,即使运气再背,考个400,照样无法挡住你进入复试的步伐。至于提高实力的经验,各位师兄师姐的贴子,足够用了,最关键的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公共课的复习我就不详叙了,只有几点tips: 1.政治,看红宝书足够,辅之序列二。报不报班因人而异,但听听辅导班的讲课录音还是颇有收获。

2.英语,真题之外还是真题。从每一个单词到每一句话的翻译都要吃透。最后要分析每年出题思路和考点。市面上有几个版本的真题,有些年的题的解释可能有些牵强,不妨多参考几人的书,博采众长,取其精华。

3.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包括对基本公式结论的熟练记忆和运用)不言而喻;而计算的准确性也是举足轻重的,听说今年没有给步骤分,只要答案不对,一律0分计。几个兄弟看到分数,欲哭无泪。

最后,说一说我的专业课复习,尽管我本科学金融,但和光华考的完全是两回事,所以说,我备考光华专业课也几乎是从零开始。光华考的是现代金融学,一般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货币金融学,公司财务和资产定价。其中公司财务主要是从公司融资和投资的角度,基于进现金流量做出决策,而资产定价主要是对原生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等)和衍生证券(包括期权,期货等)运用一般均衡和无套利的思想对金融工具进行定价。股票和债券是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衍生证券是公司管理风险的工具,可见财务管理和资产定价是紧密联系的。货币金融学一般又称为宏观金融,考点主要包括货币的供给,货币的需求,(利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理论),货币政策。此外还有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等常识性的问题,在复试时更可能被问到。推荐用书: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尽管书较厚,但通俗易懂,极易上手。微观金融包括公司财务和资产定价。前者考点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投资决策(掌握基于贴现现金流估值法的几大投资决策指标APV,NPV.IRR等,此外还有或用要求权估值法,如实物期权)

二是融资决策(主要是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和股利政策),推荐用书:ross《公司理财》及其课后习题册,尤其是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几乎能看到光华每年考题的影子。

资产定价,考点可以分为三大块:

一是原生证券定价理论(债券定价和股利贴现模型),二是资本市场理论,主要是讨论规避非系统风险,(均值方差模型,capm;因子模型,apt;市场的有效性)三是衍生证券定价理论,主要是用来规避系统风险(远期,期货,期权)推荐用书:博迪《投资学》,赫尔《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这两本书后习题尤为经 典,可用来加深理解。

微观经济学我看得就比较杂了,由于08考了几道高微,去年再战时主要精力就放在这上面,其实现在想来,看高微应试并非必要,唯一的好处是记住有些结论性的命题可能有助你答题,但抽象的说教未尝有利于经济学思维。看高微之前,建议先看看介于中高微之间的《十八讲》和尼克尔森《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拓展》,习题经典!就高微而言,如果时间真正充足,推荐蒋殿春的《高级微观经济学》。总结一下,微观主要考点有四大块:

一是消费者理论(效用最大化与支出最小化,及其对偶关系;比较静态分析:价格变化,收入变化;个人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

二是生产者理论(生产技术;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

三是市场结构与均衡(完全竞争市场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四是市场失灵(外部效应,包括消费和生产两种;公共品,包括离散情形和连续情形)至于博弈论,推荐张维迎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我看到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后面的不完全信息没有深究。

以上是我根据我看的书和理解总结的一个大纲,希望能对后来人有用。

三.写给志在必得,准备复试的人

我在写回忆复试经历时,不得不提起我的朋友,因为我是那种没见过世面的人,一见陌生人就哆嗦,面试绝对是对我的一大挑战。感谢一帮朋友来回地帮我模拟面试,预测各种挑战性问题,并找出最佳答案。其中张兄还亲自跑来,帮我前后面了两次,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此外,带队面试的光华金融研二的师兄非常nice.在我进去面试之前,和我聊天,不停地鼓励我,感激不尽。

我是徐信忠老师那组的,一共6个老师,坐成一长排。除了徐老师,我还认识黄张凯老师和王亚平老师,其他几个老师不认识。其中有个老师在记录,没有问问题。除了徐老师问了两次专业问题外,其他老师都是每人一次,但问得非常细,步步追逼,几次走投无路。进门,鞠躬,“老师好”。徐老师示意我坐,问“你是准备选硕博连读还是读硕?” 答:“硕博连读,老师我一直想读博”。徐老师听完在纸上写下了什么。

徐:“你先花两分钟的时间自我介绍一下”王在看我的PS,A老师板着脸,双手交叉在胸前,靠着椅背,两眼看天,其他老师都看着我。我暗地瞥了A老师一眼,估计他是传说中的黑脸。

我开始背事先准备好的自我介绍,背到第三句话,短路,沉默。我瞅了一下黄老师温和的笑容,2秒后冷静,继续。

徐:“你是07年毕业的?你考了两次?” 答(微笑):“老师,我是07年毕业的,但实际上我是准备了两年,考了三次。去年我考了376,但专业课差两分,没有进复试” 徐:“你去年还考得挺高的” 答(大喜):“嗯,我觉得考光华,不能见各位老师一面很可惜的,我为了能见见老师,所以我又考了一次”。众老师,微笑。

徐:“现在股票市场一会大幅上涨,一会大幅下跌,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你怎么赚钱?” 答:“我可以构建一个期权策略组合,买一个看涨期权和一个看跌期权,就可以了” 徐不置可否,示意旁边的A老师问下一个问题。

A:“我问你啊,我们评估股票时,为什么要用市盈率而不是股票的市场价格呢?”

答:“因为在市场上绝对价格并不重要,而相对价格才是最重要的,而市盈率在最简单的红利贴现模型中是收益率的倒数,所以我们经常使用市盈率来评估股票” A:“那我问你,一股股票是10元,另一股是100元,你会买哪个呢?” 答:“选择哪只股票与它的绝对价格没有关系,关键是要买被低估的” A:“怎么判断一只股票被低估呢?”

答:“可以和同行业,业绩相近的公司进行比较”

A:“那我问你,刚才我说的,两个股票一个是10元,一个是100元,这有可能吗?” 答(不解):“这是有可能的,因为每个公司的情况可能不完全一样,股利政策,税收都可能不同,而且每个公司面临的风险也不同。”

A:“那好,在你刚才的那么多假设下,这两只股票的价格可能不一样吗?” 答(虚汗):“可能还需要其他的假设,要求这两个公司是完全可复制的。”

A:“就假设是可以复制的,所有的都一样,那这两种股票价格可能不一样吗?” 答(被逼的):“那应该是一样的吧”我瞅了一眼依旧板着脸的A老师,心狂跳不已。

黄:“现在我们通常用股指期货规避风险,但实际上期货市场的波动性是非常大的,你说这个不是矛盾的吗?”

答:“我认为这并不矛盾,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效果的好坏在于所指标的资产与期货的相关性,相关性越大,效果越好,而与期货市场自身的波动性没有多大关系吧”

黄老师在我说完在手下的纸上好像写了个数字,我心里咯噔一下怀疑那是不是打分。王(微笑):“你是农业院校背景的,你的PS里用了很多蔬菜,果实的例子来说明模型,写得很有意思”

其他老师都凑过来,饶有兴趣地看着王,我暗喜。

王:“我有两个问题,你说CAPM时,举了个例子,一是你说桔子的风险比苹果大,你是指种植的风险还是倒卖的风险,二是,你凭什么说桔子的风险大?” 答(微笑):“老师,实际上这里我并没有把种植和倒卖分开,我是假设自己种自己卖,至于桔子的风险比苹果的风险大是我随便举的一个例子,我并没有到市场上去调查,但我想我可以回答一下,可能桔子对生长的环境要求比较苛刻,比如土壤,天气之类的,不易成活,由于这些风险是不可分散的,所以桔子的风险比较大。” 王:“你说的这些不可分散风险和市场风险是一回事吗?” 答:“不完全相同,但他们是有关系的”。王老师无语。

B:“还是CAPM,我现在教书时候,有不少学生反映CAPM 有问题,是不成立的,举个例子,你看GOOGLE的股票一直获得很高的回报率,而CAPM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你能解释一下么?” 答(迷茫):老师,不好意思,我没听太明白,能再说一遍么? 老师再说了一次。我继续迷茫,只好尝试着回答。

答:“老师,这可能与人们的预期有关吧,由于人们对GOOGLE 预期较高。。。” B:“股票价格不是已经反映人们的预期吗?” 答(继续迷茫):“但预期是在不断改变的啊,而且我觉得与GOOGLE 所在的市场环境还也有关系,由于它的市场分额在不断扩大,而且有新的用途被发现,GOOGLE的成长性很好,所以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B老师说了句我还是不明白的话,然后说,“那你也认为CAPM 也是不太正确的? 答:(万分无奈)“老师,也不能这么说,GOOGLE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由于发展潜力较大。。。”B老师侧身看着我,坐在另一头的徐老师来解围了。徐:“我的问题也是CAPM,你给我说一下什么是CAPM 中的风险?” 答(信心大增):“CAPM中的风险是指市场风险,用贝塔来度量的,分子是一种资产和市场组合的协方差,分母是市场组合的标准差” 徐:“你说一下分子是怎么计算的?”

答:“一种资产和市场上所有资产的协方差的加权平均”,突然意识到刚才分母说错了,赶紧纠正“刚才分母应该是方差,不是标准差”。徐:“市场风险怎么用协方差表示?”

根本没意识到问什么,微笑,请求老师在讲一遍,徐说完,我继续迷茫。

其他老师兴趣大增,都围上来,还给我举了个例子,说多少个股票,过少个协方差,我一激动,一个数字也没记住。徐(无奈):“那你说说协方差和方差是什么关系?”

众老师都盯着我,大脑飞转,我想这是数学问题,沉默2秒,“方差是一种资产和它自身的协方差”。

众老师沉默,2秒,王老师说话,“这个问题就是问你给你协方差你能不能算出市场组合的方差?” 答(忐忑):“这应该是可以的,只要已知每种资产的权重。。” 徐(好像怒了):“这不就行了嘛,市场风险就是协方差的加权平均,好好,就到这,我们休息会”。

我一愣,意犹未尽,鞠躬,道谢,开门。

四•结语

写这篇帖子的时候,好几次,都有把它写成感谢信的冲动,因为没有老师的栽培,朋友的帮助,父母的理解,我实在走不到今天。在我初次去探路时,不到20的我,年少轻狂,总以为明天会很美。而今,回首往事,总让人感慨万千。历时三载,辛苦了我的父母,等苦我的朋友,受益的却是稀里糊涂的我。在闭关修炼的日子,手机很少 开机,许多朋友都无法联系上我,在此深表歉意。

下载再回首情归北大 过来人讲述坎坷的考研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回首情归北大 过来人讲述坎坷的考研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