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作品要点揭示写作意图

时间:2019-05-12 23:4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归纳作品要点揭示写作意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归纳作品要点揭示写作意图》。

第一篇:归纳作品要点揭示写作意图

沈老师讲现代文阅读 归纳作品要点 揭示写作意图

2011年3月21日 第658期

沈国全

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语文高级教师 沈国全◎本期出场名师

沈国全,中学高级教师,嘉定区高三语文教研员。历任多所名校高中语文教师,教研组长。长期致力于高考命题研究,现为上海市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成员、东方有线名师讲座高中语文主讲、嘉定区教育咨询中心语文专家组组长,嘉定区语文名师工作室导师。参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课堂教学、学术论文、文学作品评比奖项。

研究和分析一篇文章,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即“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怎样”、“为什么这样写”。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两个问题,一个有关作品内容,一个有关作品写作意图。我们小的时候,都熟悉这样的句式——“通过对什么的记叙或描写,歌颂了什么,或表达了作者什么”,其中通过什么,即作品的内容,表达了什么,即作品的写作意图。描述这个考点的谓语动词是“归纳”、“概括”、“揭示”,所以,属于分析、综合这个能力层级,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高考中有关这个考点的经典考题。

经典试题

例1.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4分)(2010年上海秋考试卷)

【细解】从全文看,该段文字谈笔墨的“超越”主要是在后半部分,即第⑤段至结尾。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即⑤~⑥、⑦~⑧、⑨。根据语句之间的送迎际会,可以圈定三个中心句:“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解题方法是从结构入手,把握层次,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答案】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

例2.第⑷—⑺段中,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每处不超过10个字)(2004年上海春考试卷)

【细解】考查段落大意的概括。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我们都很熟悉,第⑷段“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第⑸段“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第⑹段“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概括起来就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⑴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⑵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⑶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或:处处有空儿可自由喘气);⑷紧连园林、菜圃与农村(或:花多菜多果子多)。(写出两点即可,后两点合起来答为“接近自然”也给分。)

以下为考查文章内容要点的变式。

例3.根据文意,对阿炳作一简介。(50字左右)(4分)(2003年上海春考试卷)

【细解】所谓简介,是一种说明性的文字。这就要求从原本属于散文的文本里筛选出有关阿炳的信息再加以整合。“人物简介”需要介绍其“身份、生活年代、主要作品、作品风格”等。

【答案】身份(盲人艺术家、民间艺人、二胡作曲家、演奏家等)、生活年代、主要作品、作品风格。示例:“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无锡人。生活于20世纪上半叶,是我们著名的民间盲人音乐家,代表作有《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等,乐曲婉转幽咽,沧桑悲凉。”

此类题目出现过两次,另有一次是依据文意简介梅兰芳。

例4.第⑿段中写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图是____________。(4分)(2010年秋季高考试卷)

【细解】这道题目触及到本文的主旨。虽然看起来是考查几个句子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句子位于句末,意义非常。作者表面在谈论“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实际的用途却是由情及理,将全文的思考引向深入:将烈士为理想而牺牲这一事件放到57年后现实背景下思考,反思当下,并表明自己的态度。现实是“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内容”,这让烈士“诘问”,实际上是自己对这种“模糊”(遗忘先烈、淡忘历史)的责问与担忧。作者这种深刻的反思,又体现出对理想、信仰的坚守。

散文特别是抒情散文的阅读,标题非常重要。无论是地名、人名还是物名,在作者的笔下常常成为寄托深远的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如“灯笼红”、“春声和春深”、“天目山”等,我们在阅读时要予以特别关注,按照作者行文的脉络和情感的线索,把握其外在特征和所承载的丰富情感与深刻思考,把它作为读懂文本的一把钥匙。我们教材中此类

文本也很多,如《想北平》、《合欢树》、《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等。而且一般情况下总会有一道4分左右的大题跟它有关,考查的就是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比较有趣的是秋季高考所选文本的标题这几年都是一个词或短语,而春季高考则通常是一个句子,这个句子通常包含一个艺术形象,如“青石板”、“大雾”等,不过以句子为题意思可能更显豁些。即使标题没有包含某个核心“形象”,我们也要善于捕捉和分析文本中集中描写的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它可能是一个物,可能是一个人,或一件事、一片景、一个场面等,如《无限玄机》的核心形象就是“围棋”。

【答案】表达对遗忘先烈、淡忘历史的现象的责问与担忧,以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考点精析

作品要点:即文章的内容要点,如果是记叙类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实指题材要点,如景物、人物的特点,情节的要点等;如果是议论类作品,实指作者观点、对问题的基本观点等;如果是说明类文章,应该是说明对象的特征,组成要素等。

段落大意:应该既包括自然段落的内容概括,又包括层次的内容综合。

主旨:作者思路、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率和支配全文的作用。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意思,就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因此写文章要中心明确、集中、深刻;阅读文章要整体感知文章,提炼文章主旨。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炼文章的主旨,实际上就是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写作意图:即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应该说,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其创作意图,只不过可能有的意图明显,有的则不明显,即意图隐藏在作品的形象或情节、形式之中。作者的创作意图来自两个方面——他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其意图针对的也是这两个方面。对作家写作意图的理解可以通过作品本身,也可以通过作家所生

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来认识。应该说主旨与写作意图是相关的,或者说作者的写作意图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全文的主旨。

归纳、概括属于综合能力,揭示则需要分析能力。

考查特点:⑴有局部概括,有全文归纳;⑵从题型上看,主要是简答题,分值很高。解题方法

概括段落大意是归纳作品内容要点的基础,而研究全文主旨又要以整体把握全文内容为基础。如前所述,不同的文章“内容”的性质不同,归纳的方法当然也会不同。议论性文章,内容的要点即是作者的若干观点,说明性文章内容要点即是说明对象的构成要素,文学作品如散文的内容主要指情感的载体,即题材以及所寄托的情感。

因此——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归纳要点、把握主旨关键在于分析结构,而散文的阅读关键在于对感情变化脉络的把握。

在从头到尾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时时留意作者随着思路的展开情感是如何调整——变化、深化、升华的。

研究散文的主旨,还需要区别不同的抒情方式,除直抒胸臆外,如果是含蓄地表达的,还要研究其艺术手法,如夹叙夹议、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景结情等。通过把握作者的议论,分析其象征体或所托之物、所借之事、所融之景,体会其深藏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如衬托,铺垫,对比,特别是“以乐衬哀”、“以哀衬乐”的手法。

对写作意图的考查在试题中较少出现,这是因为,要准确把握写作意图必须了解创作背景及创作心理,这些对隐去了作者的考试文本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当然,有些作品会明

示自己的现实针对性,这主要指议论文;有时命题者会提供文本的写作时间,这等于是在提醒我们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可能的创作意图。对这些信息我们要多加关注。

如《想北平》:“好,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北平呀!”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怎么才能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呢?特别是文学作品,比如最近几年频频出现的诗性散文。如果一定要求简洁一些来回答,还是那句话,从结构入手。正确的阅读应该包括以下七步——

⑴首先要学会一段一段阅读。

⑵关注内容上的重大转折或跳跃。

⑶读完全文后,依据上述转折将文章的层次理出来。

⑷研究其起承转合,关注其关节处的议论性语句。

⑸发现前后呼应以及照应标题的句子,进而发现文脉。

⑹依据文脉把握作者结尾即“合”的部分的含义。

⑺概括内容及主旨,依据文本和时代背景等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当然,如果操作熟练,这些步骤是可以一遍下来同时完成的。

第二篇:参评新闻作品推介语写作要点

参评新闻作品推介语写作要点

参评新闻作品能否评上好新闻,能否获得高等次奖,起决定性的因素在于新闻作品本身的质量。但推介语的写作也不能忽视。推介语犹如一位评委,它极力推荐本作品获奖并获高等次奖。推介语写得马虎,就相当于派出了一位没有能力、不善言辞的评委。这样的评委怎能为本作品说话?因推介语写得糟糕,作品与好新闻擦肩而过或降低获奖等次的情况不是没有。因此,有必要研究推 介语的写作要点。

一、挖掘重大意义。意义属于主观的范畴。对事实客观报道的新闻,一般情况下是不直接点明报道的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写推介语时要点出作品的意义。有的新闻点不出什么意义,新闻价值不大,因而也不可能成为好新闻。大多数新闻是能够点出意义的,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成为好新闻的可能性大。一般推荐参评的新闻作品都有一定的新闻价值,都能点出意义来。挖掘意义要从作品内容出发,结合大背景、大气候,自然得出结论;不能没有联系,牵强附会,夸大作品的现实意义。否则,会弄巧成拙,损害推介语这一评委的形象。这里不妨举一个作品意义挖掘得恰到好处的例子。湖南《常德日报》刊登的《摸坨排序当组长轮流坐庄真荒唐》的消息能获得湖南省地州市报好新闻一等奖,在某种意义上说,得益于作品意义的挖掘。这篇消息说的是这么一件事:湖南常德市鼎城区石 门桥镇双堰塘村10组村民因当组长有笔不薄的报酬,于是家家户户都 争着要当组长。1996年,联系该组的村支书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采用了荒唐的方法:让各家各户派出代表抓阄排序,轮流坐庄当组长,致使该组组长这一官位排到了2026年。这篇包括标点在内只有380字的消息,乍看令人感到无多大意义。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这条稿件反映了我国目前带普遍性的4 个重大问题:一是农民素质亟待提高(农民争当组长的目的是为了“当官”和“发财”)。二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亟待改进(村支书对群众不正当的要求,采用了简单而荒唐的抓阄方法)。三是农村基层干部法律意识亟待增强(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组长也要选举产生。抓阄定组长显然是违法的)。四是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亟待改善(1996年发生的这桩怪事,在被曝光之前,一直无领导过问)。有人认为,要相信评委的认识能力,作品意义不必说出。如果评委万一意识不到呢?说出作品意义不是可以给评委以启示吗?就是评委能意识到,与推介语产生共鸣岂不是更好。

二、点明写作特点。写作特点指报道形式方面的内容。俗话说:好花还须绿叶衬。新闻的内容就好比花,形式就好比叶。新闻作品的优劣主要由内容决定,但不能轻视形式。形式是为一定的内容服务的。新闻写作形式目前已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同种形式在大的方面有着共同性,在小的方面却有着个性。抓新闻的写作特点,不应该从大处着眼,应从小处着眼,也就是说应从别具一格的地方着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新闻作品形式方面的“特”凸现出来。一般地说,每篇新闻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只不过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有的多,有的少而已。点明新闻写作特点,可以从结构、语言等方面去分析。试以第八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作品《在大海中永生》来说明。这是一篇关于邓小平骨灰撒放的通迅。此文内容重大,形式也有特点,融纪实性、政论性、抒情性为一体。新华社在该作品的推介语中,对写作特点进行了重点介绍。介绍纪实性这一写作特点时,推介语说:“记者的现场描写十分真实,没有着意的夸张渲染,字里行间渗透着真情,字字句句打动人心。朴朴素素的纪实性描写,达到了叙事、状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境界。”介绍政论性这一写作特点时,推介语称:记者没有停留在纪实描写上,巧妙地选择了以大海为契合点,极富思辩色彩地回述,把通讯的思想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介绍抒情性这一写作特点时,推介语道:通迅的抒情有两种表现手法极为感人。其一是拟人化的抒情„„其二是运用诗歌的反复咏叹手法,一咏三叹„„

三、交待采编过程。如果说重大意义、写作特点能为评委意识到的话,那么,采编过程评委一般是难以猜测到的。采编过程与重大意义和写作特点相比,的确不是决定作品优劣的因素。但是,鲜为人知的采编过程能使评委对作品产生好感,艰难的采编过程,甚至能使评委高抬贵手。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实事求是地写好采编过程。顾名思义,采编过程包括采和编两个方面的情况。写采编过程,要突出采或编当中付出心血的事。例如,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来自高墙内的哭诉》的推介语,对采访过程进行了重点介绍。因为,这篇通迅写的是打工者在台资企业的不平遭遇。而台湾老板践踏《劳动法》,非法体罚、殴打和侮辱员工的第一手材料,是本文 作者冒着风险以打工仔身份深入这家企业亲身体验一周得到的。这么来之不易的作品,评委怎么忍心不投一票呢?又如,在国内外曾经产生巨大影响的《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这一消息的出笼又有另一番经过。1978年11月15日,一条长达8000多字关于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的报道摆在了新华社当班编辑的面前。有着高深新闻素养的新华社编辑,发现冗长庞杂的报道中有个闪闪发亮的东西——为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于是,编辑把这部分内容拉了出来,编成只有180字的消息播发。现在的新闻业务教学中,专家学者往往把这条消息的产生过程作为编辑发现新闻的典型事例来讲授。

四、展示社会效果。新闻报道的目的就是直接或间接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社会效果如何,是检验新闻报道价值大小的尺度。社会效果大,说明报道价值大;社会效果小,说明报道价值小。那么,社会效果究竟怎么衡量?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看有无被别的新闻媒体转载。看转载时的版面,看转载的篇幅。二是看普通读者的反应。看有无读者来信来电,听街头巷尾有无群众议论。三是看官方有无动静。对于正面的重大报道,官方有无号召大家或各地学习;对重大负面报道,官方有无研究部署解决问题的对策。四看最后的作用。对于正面的,是否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人或一大片地方;负面的,是否通过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例如,获得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迅《请看法轮功是咋回事》的推介语中就写道:“该文发表后,读者纷纷打电话、写信表示赞同和支持,而法轮功练习者及李洪志却十分恐慌。他们打电话、写信对编辑、记者进行威胁、恐吓,并于1998年6月1 日、3日组织数千名法轮功练习者对齐鲁晚报进行大规模冲击。法轮功组织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政府部门高度警惕和重视。”这篇最早揭露法轮功的报道,对我国取缔法轮功,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有人会说,参评新闻作品的推介语要求短小,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怎么容纳得了。是的,在写作评介语时,应该有个侧重点。一般,作品揭示的重大意义必写,其它几个方面,谁突出就写谁,一般化的可以不写。另外,在写作评介语时,一般用概述表达方式,力求点到为止,短小精悍。

(作者系湖南省常德日报社记者、编辑)

第三篇:讲话稿写作如何把握领导意图(精选)

讲话稿写作如何把握领导意图

(《应用写作》2008年第4期)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中共“八大”开幕词中脍炙人口的名言。毛泽东主席宣读这篇2000来字的开幕词时,曾被34次热烈的掌声所打断。据说,毛泽东对文稿的撰拟只是提了简单的要求,时任秘书的田家英只用了一个通宵就写出了初稿,并获得了毛泽东的认可。正是因为田家英深刻领会并准确表达了毛主席的意图,开幕词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文秘人员在讲话稿写作中应怎样捕捉领导思想的火花,深层次探究写作意图?笔者以为苦练自身悟性,摸准领导思想脉搏,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写出切中主题、让领导满意的讲话稿的有效途径。

一、苦练“悟”功,领导意图悟中来

大凡每次写作之前,领导都要对写作人员“暗授机宜”。在实际写作中,领导意图很多时候并非清晰明了,而多是一些大致的思路和感性的认识。秘书正确领会这些思路和认识,进而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需要苦练悟功,悟出领导意图。

一是学做“关门领导”,换位思考去领会。领导讲话稿是为领导写的,也要由领导去讲。领导想讲什么,秘书怎样知道?面对领导交代写作任务的只言片语,很多文秘人员无所适从。实践中,我们觉得及时换位思考是深刻领会写作意图,迅速进入写作状态,提高文稿质量的有效方法。这里说的换位思考是指秘书人

员写作前要调整心态,从思想上努力将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尝试做“关门领导”。站在领导的高度,就要注意研究上级的政策,了解本部门、本行业的工作情况,通盘考虑全局性的工作进展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做好工作的方略和措施。思想上真正进入了领导状态,就与领导坐在了一条板凳上,领导在想什么?哪些工作需要加强?什么措施最得力?思路豁然开朗,就容易产生与领导不谋而合的功效,这样写出的讲话稿定位准确,才“像”领导讲话。二是甘当“外脑”,参谋辅助勤领悟。秘书可以领导的口气写讲话、发文件,但秘书总是秘书,他在领导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始终是辅助性的。一些重要的决定和重大的决策,都是由领导拍板,秘书只是在帮助领导收集材料、查找依据、核实情况中发挥作用。很多时候,秘书工作表现为领导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有人将秘书工作称为领导的外脑。由于秘书贴近领导这个特殊性,很多文秘人员成了领导的左膀右臂,直接见证或间接参与了领导决策的过程,这对领会领导意图无疑是有益的。领导意图的形成是有过程的,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酝酿,最后才能形成明确的意图。秘书一般都在领导身边工作,对领导的行为和思想都有较多的了解,要做一名合格的文秘人员,只是对领导的喜好、习惯的要求是能够对领导“提意见”。能够在领导面前提意见,实际上就是参与领导决策,只不过这种参与是建立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的,带有意向性的,供参谋和采纳的建议。历史上很多著名的领导人秘书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领导决策的过程,对领导的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秘人员在参谋辅助中要甘当“外脑”,改变“拨一拨、转一转”的被动工作方式,变应付为积极主动,对讲话稿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学会“投石问路”,协调沟通探意图。有时,领导安排的写作任务,没有明确指出写作主题和意图,领导意图只在“铁扇公主”肚子里,人心隔肚皮,没有真功夫是很难“悟”到的。富有经验的文秘人员多采取以下办法,一是根据会议主题和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推测领导近期考虑的主要问题。二是总结领导近来不同场合讲话的特点,抓住领导的思想倾向,加上自己对会议的分析思考,揣摩领导的意图。三是要做“有心人”,记录领导的那些看似零碎的言语,进行综合分析,捕捉领导思想的火花,探寻领导的思想脉络。经过了以上的分析和推测,在缜密考虑之后,与领导进行适当的交流,可以纲目的形式向领导汇报写作思路,听取领导意见,这样就逐渐接近了领导思路,进一步了解了写作意图,大的返工就得到了有效避免。

二、准确表达,全面落实写作意图

领会写作意图只是写作的前期工作,讲话稿写得怎么样还要看表达效果。很难说一篇写作意图很明确,而表达不准确或流于形式的文稿,能够让领导满意,引起与会人员的重视,从而推动工作的开展。把握领导意图,进行准确表达,笔者以为文秘人员除了要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深厚的理论素养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写作意图要以一贯之。写作意图是文稿的主题,全篇都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任何时候都不可偏离。在对初稿的修订过程中,特别是多人参与修订时,不仅要有“文章不厌千回改”的思想,还要有坚定的观点立场,那就是坚持写作意图不动摇。对一篇文稿,众人看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碍于领导面子,多会违心地听从,而且很多修订意见并非切中要害,有的甚至提出一些难以落实的意见。经过多人改过后的稿子,很多时候是面目全非,有时还伤及了筋骨,甚至动摇了写作意图。应当承认,领导意图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在修改文稿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意的话,就要进行认真的斟酌了。如果确实是对文稿主旨的提升,需要进行细致的论证方可更换主题;如果只是一般的改变说法,或者是变换角度,则变更写作意图是不妥的。因此文秘人员要坚持写作立场,除了在写作中认真贯彻外,修改中的坚持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是突出实际问题。讲话是领导施政的重要方式,领导通过讲话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指导现实工作,推动工作开展。只有把领导的思想、写作意图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指导实践,这样写出的讲话稿才可以说是准确把握了领导意图。这就要求文秘人员首先掌握上级精神,将上级精神在工作部署中予以落实;其次是了解基层情况,特别要对领导分管的工作了如指掌,文稿写作中做到如数家珍,不说外行话;再次是要广泛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做法,善于发现各种倾向,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工作建议。做到这些,需要加强学习,学习上级的文件精神、政策规定;加强调研,了解民情、社情、国情;开动脑筋,思考对策,找寻落实上级政策与推动实际工作的结合点,这样才能将领导意图落到实处。三是瞄准对象“看菜下饭”。不同的会议有不同的听众,讲话要发挥作用,就要提高针对性。要根据领导讲话的场合和与会人员的情况,准确地确定领导讲话的方式、角度和口气。对上的工作汇报和对下的工作部署,对象不同,讲话的内容也就不同,即使两次部署相同的工作,每次部署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经常参加一些会议,发现很多领导喜欢即席讲话,脱稿讲的虽然就是几句,会场效果却很好,与会人员记忆特别深,说到底就是这几句话的针对性特别强。讲话稿的写作要善于使用口头语言,使听众能够听得进、记得深。人家愿意听,领导的意图才有落实的可能,否则讲话不分场合,语言无滋腊味,要让大家去落实,可就难了。

三、发挥创造性,努力实现写作意图

文秘人员要处理好遵命写作与发挥能动性的关系,才能创造性地实现写作意图。

一是遵循领导意图,而不拘泥于领导。在文稿的起草过程中,要坚持遵循与超越的原则,就是要遵循领导写作意图,尊重领导意见,而不拘泥于领导个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写作。只有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能获得领导的满意。如果只是敷衍塞责,人云亦云,是难以达到领导要求的。何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讲话风格,适应领导口味,模仿领导口气,都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改造,务求达到貌离而神似。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没有足够的时间,研究领导的风格,与领导沟通磨合,很难写出令领导满意的稿件。二是主动思考,不因循守旧。写作意图要与上级精神统一起来,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在贯彻上级精神和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领导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闪光点,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将领导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这离不开文秘人员积极主动的思考。任何被动和偷懒,都会影响写作意图的全面实现,因此说接受了写作任务,你想不创造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不想写出领导满意的材料。三是勇于创新,不固步自封。文秘人员对领导意图的落实过程,不是简单的执行过程,而是对领导意图的再提炼、再升华、再创造过程。通过文秘人员的创造性工作,使领导的意图更加完善、丰富和全面,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广大文秘人员只有潜心研究领导工作,深刻领悟领导意图,解放思想、克服盲从和畏惧心理,以创新精神独辟蹊径,才能撰写出更多符合上级精神、贴近工作实际、推动工作进展的讲话稿。讲话稿达到了这些要求,秘书就把握了写作意图,领导是会满意的。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

责任编辑:蔡宁涛

(《应用写作》2008年第4期)

第四篇:讲话稿写作如何把握领导意图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中共“八大”开幕词中脍炙人口的名言。毛泽东主席宣读这篇2000来字的开幕词时,曾被34次热烈的掌声所打断。据说,毛泽东对文稿的撰拟只是提了简单的要求,时任秘书的田家英只用了一个通宵就写出了初稿,并获得了毛泽东的认可。正是因为田家英深刻领会并准确表达了毛主席的意图,开幕词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文

秘人员在讲话稿写作中应怎样捕捉领导思想的火花,深层次探究写作意图?笔者以为苦练自身悟性,摸准领导思想脉搏,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写出切中主题、让领导满意的讲话稿的有效途径。

一、苦练“悟”功,领导意图悟中来

大凡每次写作之前,领导都要对写作人员“暗授机宜”。在实际写作中,领导意图很多时候并非清晰明了,而多是一些大致的思路和感性的认识。秘书正确领会这些思路和认识,进而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需要苦练悟功,悟出领导意图。

一是学做“关门领导”,换位思考去领会。领导讲话稿是为领导写的,也要由领导去讲。领导想讲什么,秘书怎样知道?面对领导交代写作任务的只言片语,很多文秘人员无所适从。实践中,我们觉得及时换位思考是深刻领会写作意图,迅速进入写作状态,提高文稿质量的有效方法。这里说的换位思考是指秘书人员写作前要调整心态,从思想上努力将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尝试做“关门领导”。站在领导的高度,就要注意研究上级的政策,了解本部门、本行业的工作情况,通盘考虑全局性的工作进展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做好工作的方略和措施。思想上真正进入了领导状态,就与领导坐在了一条板凳上,领导在想什么?哪些工作需要加强?什么措施最得力?思路豁然开朗,就容易产生与领导不谋而合的功效,这样写出的讲话稿定位准确,才“像”领导讲话。

二是甘当“外脑”,参谋辅助勤领悟。秘书可以领导的口气写讲话、发文件,但秘书总是秘书,他在领导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始终是辅助性的。一些重要的决定和重大的决策,都是由领导拍板,秘书只是在帮助领导收集材料、查找依据、核实情况中发挥作用。很多时候,秘书工作表现为领导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有人将秘书工作称为领导的外脑。由于秘书贴近领导这个特殊性,很多文秘人员成了领导的左膀右臂,直接见证或间接参与了领导决策的过程,这对领会领导意图无疑是有益的。领导意图的形成是有过程的,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酝酿,最后才能形成明确的意图。秘书一般都在领导身边工作,对领导的行为和思想都有较多的了解,要做一名合格的文秘人员,只是对领导的喜好、习惯有所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要善于观察领导言行,在帮助领导搜集资料、梳理思路、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对领导决策提供建议性帮助。毛泽东重视秘书,虽然多数文稿他都亲自起草,但他对秘书的要求是能够对领导“提意见”。能够在领导面前提意见,实际上就是参与领导决策,只不过这种参与是建立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的,带有意向性的,供参谋和采纳的建议。历史上很多著名的领导人秘书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领导决策的过程,对领导的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秘人员在参谋辅助中要甘当“外脑”,改变“拨一拨、转一转”的被动工作方式,变应付为积极主动,对讲话稿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学会“投石问路”,协调沟通探意图。有时,领导安排的写作任务,没有明确指出写作主题和意图,领导意图只在“铁扇公主”肚子里,人心隔肚皮,没有真功夫是很难“悟”到的。富有经验的文秘人员多采取以下办法,一是根据会议主题和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推测领导近期考虑的主要问题。二是总结领导近来不同场合讲话的特点,抓住领导的思想倾向,加上自己对会议的分析思考,揣摩领导的意图。三是要做“有心人”,记录领导的那些看似零碎的言语,进行综合分析,捕捉领导思想的火花,探寻领导的思想脉络。经过了以上的分析和推测,在缜密考虑之后,与领导进行适当的交流,可以纲目的形式向领导汇报写作思路,听取领导意见,这样就逐渐接近了领导思路,进一步了解了写作意图,大的返工就得到了有效避免。

二、准确表达,全面落实写作意图

领会写作意图只是写作的前期工作,讲话稿写得怎么样还要看表达效果。很难说一篇写作意图很明确,而表达不准确或流于形式的文稿,能够让领导满意,引起与会人员的重视,从而推动工作的开展。把握领导意图,进行准确表达,笔者以为文秘人员除了要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深厚的理论素养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写作意图要以一贯之。写作意图是文稿的主题,全篇都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任何时候都不可偏离。在对初稿的修订过程中,特别是多人参与修订时,不仅要有“文章不厌千回改”的思想,还要有坚定的观点立场,那就是坚持写作意图不动摇。对一篇文稿,众人看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碍于领导面子,多

第五篇: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教案)

睢宁高级中学北校2012-2013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

尊重文本,立足自我

——发掘作品的意义,提出自己见解

考点二: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一考点的考纲要求、题型特点。

2.掌握“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方法,规范答题。【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自主学习

【考点解读】

这要求考生在把握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其中“创作背景”应包括社会时代等大背景,还包括个人遭际等小背景,两者结合则可归纳出文本创作的特定背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揣摩其创作意图。【设问方式】(见教师用书P261)【技巧点拨】

(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联系旧知,调动知识储备,探寻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

(3)扩大储备。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命题人肯定不会让考生漫无边际地瞎猜,对考生不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一般会在题千中或通过注释等形式予以交代,这就要求考生不放过命题人给出的每一个信息;对考生应该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出题人则不会在题面上再去多费笔墨,这就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应该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课堂导学

要点:掌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义”的方法。

一、导入复习

二、讲析典题,探讨方法 【典题呈现】

(一)、(2009·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耕作的诗人 张 炜

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睢宁高级中学北校2012-2013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决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

托尔斯泰的鼻孔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喧哗,马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声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叹息,还有远方的歌手、农妇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他眯着眼睛望向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个黑黢黢的高大汉子,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有人担来了马奶,原来是头上包着白巾的老妇人用木勺敲响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满溺爱的咕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转过身,脚下那双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

他的去世也令人难忘。那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

深夜,老人乘一辆马车,抛却了自己的庄园,要奔到更遥远更苍茫的那片土地上去,与贫穷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仅仅走到了一个乡间小站就躺倒了。寒冷的车站上,一个伟大的生命临近了最后一刻。

这一刻向我们诠释了诗人的一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节)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5分)【参考答案】

⑴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的耕作图长久地吸引了作者,他认为托尔斯泰与土地须叟不可分离的关系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⑵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⑶耕作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⑷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对他的写作态度和方式表示赞美。

睢宁高级中学北校2012-2013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 【考点】本题考查从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入手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前提是读懂文章内容。

【解析】本文始终围绕“耕作”二字描写托尔斯泰的,这两个字既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高度评价,应结合原文内容,从这两个方面作答。

方法点拨:从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尤其是文章主题)入手探究作者创作意图是非常重要的探究方法

(二)、(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原文见学生用书P175教师用书P226)备讲例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1、命题分析、思维导学(参考教师用书P258)

2、方法点拨:从作品的艺术特色入手探究作者创作意图

(三)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后面问题

抉 择 郭泉

再次踏上家乡的热土,高振田的心情万分愉悦。这次有机会回老家完全是因公出差,公司准备在A城筹建分公司。高振田理所当然地被委以重任,公司希望他考察一下A城这个市场,掌握并反馈第一手资料。对于公司的委派高振田欣然接受,毕竟他也想为家乡做出点贡献。

高振田伸手叫了辆出租车,地点是提前预订好房间的A城宾馆。路上,出租司机问是不是来A城旅游观光的,高振田随口应了句是,眼睛却透过车窗张望着街上的风景。

车子突然停了下来,司机摇下玻璃探出头去问拦车的人到哪里,说的是普通话,拉车的人说到A城火车站,说的是A城方言,司机说正好顺道,上车吧,那人问多少钱,司机说十块,那人还道:“八块钱,去不去?”

司机抓抓后脑勺说:“上车吧。”

他们说的都是A城方言。高振田听着打心里觉得舒坦。回家好啊!回家就是好![来源:高[考∴试﹤题∴库] A城宾馆到了,司机赶忙下了车帮高振田把行李搬出来,高振田问:“多少钱,师傅?”司机说四十。

高振田有点诧异,问:“请问是怎么算的?”司机指了指车里的里程表,说是按里程走的。

“噢,行,给。”高振田掏了四十块钱出来,“谢谢啊,师傅。”

出租车绝尘而去,高振田早已计算了一遍,按照这个价位,刚才那位拦车的人至少应该付二十块钱方能到火车站,怎么八快钱就搞定了?是计价方式不一样,还是这只是个巧合而已?迈着稍微沉重的步伐,高振田慢慢地走向A城宾馆。

晚上,远在公司所在地的家人打来电话,告诫他回到家乡应该说家乡话,以免上当吃亏。高振田似乎有点明白自己为什么需要付四十块钱的出租车费了,但他还是希望这只是个巧合而已,毕竟每一个城市都有它风景的败笔,高振田这样安慰自己。

第二天高振田按计划考察分公司的几个选址。忙忙活活就到了傍晚时分,他想吃原汁原味的水煮鱼头,于是就近找了一家大排档,点上一盘,畅快淋漓地吃了一回。结帐时,打量着衣着光鲜、西装笔挺的高振田,老板问:“先生是外地人吧?”高振田说是来A城旅游的,昨天刚到。老板点了点头说:“祝您玩得开心。”

高振田说:“谢谢,多少钱?”老板坚定地说:“三十。”高振田心里颤抖了一下,指着桌上的菜单说:“上面不是标价十八吗?”

“噢,那是以前的价格,现在鱼涨价了,很贵的。我现在正准备改一下菜单呢。”老板忙解释道。

高振田走出大排档,就近用A城方言问了一个家乡人,回答:是十八块钱一盘。高振田心里失落落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宾馆的。

第三天,高振田在考察关于这一个行业的相关供应商时,偶然看到一大群人正围在马路中间。他走了上去,明白是一场交通事故。肇事车辆及车主呆呆地被围在那里,等候处理。从车牌和车身能看出是外地的私家车。它撞着了一位中年男子。交警正颐指气使地维持着交 睢宁高级中学北校2012-2013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 通秩序。中年男子双手摸着腰部作痛苦状,正在跟其中一个交警用A城方言叙述着事发经过并要求肇事车主赔偿医疗费,交警也用方言不停地重复说:“你放心啦,本地人啦,还能吃亏?”

高振田心情沉重地离开了事故现场。

两天后,公司方面打来电话询问A城是否适合开公司。高振田手握着话筒,哼哼叽叽了半天,硬是吐不出一个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6年12期)

三、巩固训练

(2010年高考福建卷)《春风》(教师用书P218)

四、总结归纳

五、课外作业 1、2012年江苏卷《邮差先生》第4题(教师用书P224)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江南好 周海亮

江南好。江南有桑。

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而建,小河匍匐逶迤。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过长长的石阶。黄昏的河水是粉色的,河面上似乎洒了少女的胭脂。桑慵倦的倒影在河水里轻轻飘摇,桑顾影怀思。

桑躲进闺房写字。连毛笔都是纤细的。桑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只鸟歇落树上,悠然地梳理羽毛。桑扔掉笔,趴到窗口,就不动了。桑常常独自发呆,然后,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窗外风景。

桑在一个清晨离开小镇,离开温润的江南水乡。一列小船推开薄雾,飘向河的下游。那天桑披着盖头,穿着大红的衣裙。唢呐呜哇呜哇扯开嗓子,两岸挤满着看热闹的人群。人群兴奋并且失落——那么婉约多情的桑,竟然嫁到了北方。

桑跳下船,掀掉盖头。桑上火车,泪眼婆娑。桑坐上汽车,表情渐渐平静。桑走下汽车,睢宁高级中学北校2012-2013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 盖头重新披上。唢呐再一次呜哇呜哇地响起,这是北方的唢呐。花轿颤起来了,桑的心一点一点地下沉。

从此桑没有再回江南。却不断有银钱、粮食、药材和绸缎从北方运来。那本是江南的绸缎。江南的绸缎绕一个圈子,终又重回江南。

桑离开江南一个月,有男人来到小镇。他跳下船,提了衫角,拾级而上。他有俊朗的面孔和隼般的眼神,他有修长的身材和儒雅的微笑。他坐在小院,与桑的父母小声说话。片刻后他抱抱拳,微笑着告辞。他跳上船,船轻轻地晃。他盯着胭脂般的河水,目光被河水击碎。他叹一口气,到船头默默坐下。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却又闪烁出迷人的红。

桑住着北方的宅院,神情落寞。当然也笑,笑纹一闪而过,像夜的惊鸟。有时喝下一点点酒,红酒或者花雕,眼神就有了迷离缤纷的色彩。然后,桑将自己关进房间,开始写字。她写,江南好。纸揉成团,又取另一张纸。再写,江南好。再揉成团,再取另一张纸。突然她推开窗户,看午栖的鸟。她开始长久地发呆,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宅内风景。

老爷说,想家的话,回去看看吧。桑说,不用了。老爷说,总写这三个字,料你是想家了。桑浅笑不语。笔蘸着浓墨,手腕轻转。三个字跌落纸上,桑只看一眼,便揉成团。旁边堆起纸山,老爷摇摇头,满脸无奈。

男人在某个深夜潜入大宅。仍然身材修长,仍然一袭长衫。他提一把匣子枪,从墙头轻轻跃下。他悄悄绕过一棵槐树,就发现自己中了埋伏。他甩手两枪,两个黑衣人应声倒下。他闪转腾挪,似一只凶猛矫健的豹子。后来他打光了子弹,再后来他中了一枪。子弹从下巴钻进去,从后颈穿出来。子弹拖着血丝,镶进宅院的土墙。男人轻呼一声,缓缓倒下。月似银盘,男人俊朗的面孔在月光中微笑。

桑倚窗而立。从第一声枪响,桑就倚窗而立。她只看到了墙角的毛竹,她只听到了密集的枪声。枪声戛然而止,她就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她趿了鞋,推开门,走进宅院的深处。她看一眼男人,闭了眼;再看一眼男人,再闭了眼。她的手轻轻滑过男人的后颈,男人的微笑在她的眸子里凝固成永恒。她站起来,往回走。她走得很慢,脚步声充满悲伤。

第二天桑死去了。她的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她的饮食和以往完全一样。一切都是那般蹊跷,诡秘万分。老爷请来大夫,两天后大夫得出结论。他说她想死,于是就死了。一个人悲伤到极致,一个人想死到极致,就会死去。这没什么奇怪,所有人都是这样。

桑留了遗书。一张宣纸,三个字:江南好。

人们就说,桑是太想家了。

只有死去的男人,明晓桑的意思。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江南。

1.文中对桑的肖像和行为的描写,反映了桑怎样的形象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都闪烁出迷人的红”,试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结尾处大夫关于桑的死因的结论,概括本文的主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达方式上看,这篇小说并未注重对故事的叙述,而是注重对与人物相关的几个场景的 睢宁高级中学北校2012-2013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王行泉 刘小娟

2013-3-3 描写,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外在:纤弱、秀美(2)内在:痴情、内敛(软弱)(每点1分)2.(1)内涵:(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传递出了“他”情感的细腻和热烈(2分)。(2)作用:为下文男人在北方大院的血战埋下伏笔(1分),同时与故事结局悲壮之美相照应(1分)。

3.(1)爱,是信心,是希望,是活着的全部理由和支柱。(2)没有爱的活,是比死更难受的折磨。

(3)一个为爱所生的女子因爱死去,这种死是对真挚爱情的捍卫。(4)抨击封建家长制。(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4.(1)作者隐去人物背后的故事,选取几个与人物相关的场景进行描写渲染,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1分),同时又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的空间,是小说留白艺术的高超运用。(2分)(2)这样写使这篇小说实现了小说和散文的完美结合(1分),让读者既可以看到具有散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的小说,也可以看到具有小说情节因素的散文,是微型小说创作的突破,别具一格,独具匠心(2分)。

下载归纳作品要点揭示写作意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归纳作品要点揭示写作意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作要点

    写作要点 5 分作文标准全部完成答题要求 ·所有内容点都已包括在内并在答题要求允许的情况下加以发挥。 ·语言规范、自然;错误最少,均属小错。 ·多样化的语言结构和丰富的词......

    写作要点

    2013年陕西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点评高考作文题每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高考作文题也或多或少反映了当今社会中的焦点和价值取向。王海鸰老师在研究高考作文题方面已有许多经......

    大学生写作大赛作品

    赤子年华 南昌大学临床药学专业09级临床药学班汤乐华灯初上的城市,夜色之下的声音,一个纷繁的都市能够回荡几许心灵深处的声音呢?不知道在这个即将迎来黎明的夜晚,又会有多少个......

    毕淑敏主要作品及其写作特点

    毕淑敏主要作品及其写作特点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2002年1月出版《红处方》2003年3月出版《血玲珑》2003年6月出版《拯救......

    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写作意图

    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写作意图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这时作者归隐田园已经16年了。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

    简报写作要点

    简报写作要点一、概念 简报是各行政机关之间用来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和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一个文种,是信息类公文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它是一种机关文书。 二、作用 1......

    会议纪要写作要点

    会议纪要写作要点一、概念和特点 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记录和会议文件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加工整理而成的,它是反映会议基本情况和精神的纪实性公文,是会议议定事项和重要精神,并要......

    决议写作要点及

    决议写作要点及范文 决议写作要点及范文一、概说 决议是经过国家重要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重要事项使用的文件。《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指出:“经会议讨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