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腔临床医学大学排名
口腔临床医学大学排名:
A+及A等排名:四川大学A+武汉大学 A+北京大学A上海交通大学 A中山大学 A吉林大学 A中国医科大学 A
8同济大学 A
9浙江大学 A
B+等(13个):山东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郑州大学、遵义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佳木斯大学、广西医科大学
B等(14个):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昆明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南京大学、青岛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泸州医学院、贵阳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兰州大学
C等(9个:名单略国内口腔专业排名前四的,人称“四大家族”: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口腔医学院(原 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专业界对“四大家族”毕业的学生都有极高的认可度!
紧随其后的,实力也比较强劲的: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
以上学校口腔专业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其他的实力相对次一点,但是也有硕士点或博士点的: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吉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
第二篇:口腔专业大学排名
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四川大学 武汉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
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山东大学 中山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兰州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青岛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贵阳医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遵义医学院 佳木斯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昆明医学院 南通大学 辽宁医学院 华北煤炭医学院 滨州医学院 南昌大学医学院
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等级的学校有:
吉林大学 南开大学 暨南大学 郑州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苏州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延边大学
广州医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 北华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温州医学院
新疆医科大学 广东医学院 南华大学 内蒙古医学院 泸州医学院 大连大学 川北医学院
徐州医学院 宁夏医科大学 郧阳医学院 泰山医学院 潍坊医学院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 等级的学校有:
河南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西安医学院 右江民族医学院 桂林医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
齐齐哈尔医学院长治医学院 皖南医学院 咸宁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 海南医学院 赤峰学院
沈阳医学院 济宁医学院 长沙医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牡丹江医学院
100401 口腔医学(70)
排名 学校名称 1 四川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等级 排名 A+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中国医科大学
A
学校名称
等级 A山东大学A+ A+ A+ A浙江大学 8 吉林大学 9 滨州医学院 10 昆明医学院
A A A A南京医科大学 13 首都医科大学 14 大连医科大学
A A A武汉大学 4 北京大学 5 中山大学
B+等(21个):遵义医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同济大学、广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佳木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广东医学院、郑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B等(21个):内蒙古医学院、泸州医学院、贵阳医学院、长治医学院、暨南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青岛大学、济宁医学院、兰州大学、皖南医学院、潍坊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南华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河北北方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咸宁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广州医学院、郧阳医学院、海南医学院 C等(14个):名单略
第三篇:研大医学-临床医学各大学排名
研大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实力按照一级学科排名情况如下表: 全国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学校名称 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山大学 复旦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四川大学 浙江大学 中南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温州医学院 吉林大学
等级 5★ 5★ 5★ 5★ 5★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第四篇:临床医学口腔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专题
临床医学口腔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学习的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病理生理学分为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三个部分。总论主要介绍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是以系统为单位,介绍一些常见共同的病理过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根据临床医学口腔专业教学的目标:基础扎实、素质全面、面向临床。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适当介绍学科所取得新进展、新成果和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能力,加深对患病机体的认知。掌握部分专业英语词汇,加强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本大纲根据陈国强主编《病理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时间安排:
内容 理论课时数 讨论课时数 绪论、疾病概论 1 水、钠代谢紊乱 2 水肿 1.5 发热 1.5 钾代谢紊乱 2 酸碱平衡紊乱 4 缺氧 3 应激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 休克 3-12
2.因果交替(形成疾病的良性或恶性循环)
3.局部与整体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康复、死亡(临床死亡过程的三期和脑死亡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病理生理学的性质 2.病理过程、健康、疾病、病因、条件、诱因、死亡和脑死亡的基本概念 3.疾病发生的条件和基本机制 4.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转归
二、熟悉: 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常见的致病因素和致病特性
第四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水、钠代谢紊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水平衡紊乱
一、脱 水
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1.低渗性脱水:概念、原因,及其发生机
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2.等渗性脱水:概念、原因,及其发生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3.高渗性脱水:概念、原因,及其发生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水中毒
水中毒:概念,病因和发生机制,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钠代谢紊乱
一、低钠血症
1.低渗性低钠血症
摄入过多、肾排钾减少、细胞内钾释出至细胞外。2.对机体的影响
(1)对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影响(轻度高钾血症常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
加;
(2)重度高钾血症常使肌细胞出现去极化阻滞状态)、心脏的影响(高钾血
症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室纤维颤动;
(3)严重高钾血症可引起心脏停搏)、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3.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2.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熟悉: 1.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 第五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酸碱物质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
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酸性物质的来源、碱性物质的来源。
二、酸碱平衡调节机制
血液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评价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
pH值、二氧化碳分压、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
硷(BB)、硷剩余(BE)、阴离子间隙(AG)。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分为四种类型: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 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一、代谢性酸中毒
1.原因和机制
2.四种单纯型酸、碱中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代偿性和失代偿性酸、碱中毒的基本特点 4.单纯型酸、碱中毒的发生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机制 5.不同类型酸、碱中毒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二、熟悉: 1.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2.机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第六章 水 肿 [教学内容]
一、水肿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
水肿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组织间液增多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4.淋巴回流受阻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钠、水潴留
1.GFR降低
2.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
滤过分数增高、心房利钠肽减少、肾血流重分布、醛固酮和ADH增多。第二节
水肿的表现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皮下水肿的表现特征
二、全身性水肿表现特征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常见全身性水肿
一、心性水肿
二、肾性水肿
三、肝性水肿
[目的要求]-78
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四、组织性缺氧
1.原因
细胞中毒、线粒体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
2.血氧变化特点,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三、循环性缺氧
1.原因
2.血氧变化特点 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第三节
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细胞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代偿性变化
缺氧时细胞能量代谢变化;细胞的氧敏感调节与适应性变化。
2.细胞损伤
细胞膜变化;线粒体的变化;溶酶体的变化。
二、器官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呼吸系统的变化
(1)代偿性反应
呼吸加深加快、胸廓呼吸运动增加、2.循环系统的变化
(2)呼吸功能障碍
3.血液系统的变化
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分布、肺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增生。红细胞增多、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表型重建。
4.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第五节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六节 氧疗与氧中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不同缺氧类型的基本概念、发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2.各型缺氧时血氧变化的特点与区别点 3.缺氧时机体的代偿适应与失代偿性变化 4.缺氧引起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910 2.内生致热原和中枢性发热介质生成、种类及其作用 3.发热机体的功能与代谢改变
二、熟悉: 1.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2.了解热限及其成因 3.了解热型及意义 4.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和处理原则
第九章 应 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念 1.应激原、躯体性应激原、心理性应激原的概念。
2.“全身适应综合征”分期: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第二节
基本表现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1.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LC-NE)/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变化
应激时LC-NE的中枢整合和调控作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外周效应、机体的代谢、功能改变。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活
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调节、应激时糖皮质 激素分泌增多的生理意义、应激时GC分泌增多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应激时CRH
分泌的中枢效应。
3.其他激素反应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β-内啡肽。
二、细胞反应
1.急性期反应
(1)急性期反应蛋白:蛋白酶抑制剂、凝血与纤溶相关蛋白、补体成分、转运蛋白、其他蛋白质。
(2)急性期反应的发生机制:APP的诱导生成、神经内分泌的调理作用、其它因素。-1112
交感-肾上腺素髓质系统兴奋、其他缩血管体液因子产生、溶酶体酶释放。
3.微循环变化的意义
动脉血压的维持、微循环反应的不均一性导致血液重新分布。
4.临床表现
二、休克期(淤血性缺氧期、可逆性失代偿期)
1.微循环及组织灌流改变
2.微循环淤血的机制
酸中毒、局部扩血管产物增多、内毒素作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3.休克期属可逆性失代偿期
4.临床表现
三、休克晚期(衰竭期 DIC期)
1.微循环灌流变化
2.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血流流变学的改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因子释放入血、其他促凝物 质释放、TXA-PGI平衡失调。22 3.微循环改变的后果
4.临床表现
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一、细胞代谢障碍
二、细胞的损伤与凋亡
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1.急性肾功能衰竭
2.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3.心功能障碍
第四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休克的概念和发生的始动环节 2.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3.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13-1415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1.心肌细胞数量减少
2.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3.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 2+(1)肌浆网摄取、储存和释放Ca障碍
2+2+2+肌浆网摄取Ca能力下降、肌浆网对Ca的储存量下降、肌浆网对Ca的 释放减少。
2+(2)胞外的Ca内流障碍 2+(3)肌钙蛋白与Ca结合障碍
4.心肌重构的失代偿
二、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1.钙离子复位迟缓
2.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3.心室舒张势能减少
4.心室顺应性下降
三、心室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性
第五节 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肺循环淤血
1.呼吸困难
2.肺水肿
二、体循环淤血
三、心排出量减少
第六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心力衰竭的概念、心衰发生的原因和诱因 2.心衰发病过程中心脏代偿和心外代偿的环节、机制及其意义 3.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 4.心衰时肺脏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1617
三、心血管系统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五、血液系统变化
六、肾功能变化
七、消化系统的变化
第四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六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 2.呼吸衰竭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及其血气变化的特点和机制 3.呼吸衰竭对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4.肺性脑病和肺原性心脏病的概念、发生机制
二、熟悉: 1.呼吸衰竭的分类 2.单纯性肺通气降低、弥散障碍、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时血气变化的特点和机制 3.呼吸衰竭对CNS和循环系统功能影响的机制 4.呼吸衰竭时对呼吸系统的变化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6.呼吸衰竭的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六章
肝功能衰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病因
二、发展过程和分类
1.发展过程
2.分类
819
2.肝肾综合征的概念与机制 第十七章 肾脏功能不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病因与分类
二、发病机制
1.肾血流动力学异常
肾血流量急剧减少、肾内血流重分布。
2.肾小管损伤
形态学变化、功能受损。
三、临床过程与功能、代谢变化
急性肾小管坏死可分为少尿型急性肾衰与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1.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1)少尿期
少尿、无尿及尿成分变化;水中毒;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 毒。(2)多尿期
(3)恢复期
2.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一、病因
二、发病过程及其机制
1.发病过程
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
2.发病机制
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肾小管-间质损害、矫枉失衡学。
三、功能代谢变化
1.泌尿功能障碍
021
第五篇:搞好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搞好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为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临床诊疗水平、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口腔医学专业实用型人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临床医学课程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很多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从事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与预防工作,只需掌握口腔医学专业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内、外、妇、儿等学科知识缺乏重视,致使学习效果不佳,这将对学生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工作非常不利,为此,克服学生的轻视思想,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临床医学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兼顾局部和全身,是非常重要的。
1.1 临床医学与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关系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重要的专业课程,是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学好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对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体系的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一样,能造成局部软硬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引起局部及全身反应,也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不仅要掌握拔牙技术,更应了解各种全身疾病可能产生的影响、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处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牙拔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拔牙后出血,除局部因素外,还常有可能是出血性疾病所引起,这就要求我们的医师具有相关内科学知识。
口腔颌面部损伤发病率较高,同时容易伴发其他部位的损伤,并且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例如颌骨骨折伤员容易并发颅脑损伤,重要脏器或肢体严重损伤,这就需要医师有相关临床医学知识,根据疾病特征迅速做出正确判断,首先抢救病患的生命,待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行颌面部处置,若对相应临床疾病缺乏认识与判断,未分清轻重缓急,将治疗的先后步骤弄错,贻误治疗时间,则易酿成大错,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更是要求必须掌握一般外科基础:外科基本操作、水与电解质平衡、麻醉知识等。
因此,要想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除了必须掌握的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还要学好临床医学中的普通外科学,麻醉学,内科学等等。
1.2 临床医学与口腔内科学的关系
口腔内科学也是口腔医学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口腔内科学与临床医学中的很多重要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龋病是口腔内科学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龋病及其病灶可能会引起身体其他病变心内膜炎、风湿性关节炎。
口腔医学另一个患病率较高的疾病是牙周病,牙周病的病因复杂,近来有学者研究发现有些牙周组织疾病是全身疾病的表征或受全身健康的影响,例如有人提出将牙周炎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因此,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学好牙周病学,就需要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相当的认识和掌握。
另外,许多口腔黏膜病是全身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征,如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克罗恩病,这些疾病的早期损害就体现在口腔内,患者首先到口腔科就诊。这就要求口腔医师特别警惕,做好鉴别诊断,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除了加强局部处置,还需要重视全身的综合治疗,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hiv感染者在发展为艾滋病前并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多数在早期很有可能出现口腔病损,所以艾滋病的防治是口腔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他们具备相关知识,以便对疾病进行控制,提高治疗效果。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灵活掌握
2.1 有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内容丰富,但对于口腔专业的学生不必一一掌握,应该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重点课程,重点课程中又有重点讲述内容,例如外科学中重点讲授外科基本操作、水与电解质平衡、休克、创伤、肿瘤、颅脑损伤、麻醉知识等。内科学中重点讲授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病与免疫缺陷疾病等。总之,本着重点讲授与口腔疾病相关的临床疾病的原则进行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学。
2.2 改进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指导思想,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同时配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糖尿病、艾滋病等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的疾病时,应用多媒体,在重点讲述该疾病的相关知识点时不忘突出口腔特征,使学生对该疾病产生浓厚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为日后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
加强相关教研室间的交流合作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不断学习,扩充知识储备。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各教研室间应加强合作,定期开展研讨活动,进行业务学习,也可有针对性的听课,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更全面的了解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哪些知识,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在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口腔医学生或口腔医师,除了掌握口腔医学的专业知识外,拥有丰富而扎实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对于本专业的提高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口腔医学生应把目光放远,要有全身观念,把口腔看成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临床工作中应兼顾局部与全身。(2)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口腔疾病可能是全身疾病的表征,应认真探寻疾病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作为高校教师应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的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选好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全面知识的合格的口腔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