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许校长的讲话
许校长的讲话
2008-05-04 22:10
迈向一流大学之路——许智宏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许智宏
2008年5月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
就在昨天,胡锦涛总书记来校视察期间,和师生代表亲切座谈,一同回顾了北大110年光荣的发展历程,高度评价了北京大学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肯定了北大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所取得的成绩。
从1898年至今的110年,对于中华民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898年的中国,“瓜分大祸,迫在眉睫”,而2008年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国力日盛。我们将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视下,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不可阻遏的历史大势。
在这110年里,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乃至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回想戊戌年间,京师大学堂成立,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为宗旨,管学大臣张百熙在给光绪的奏折中慷慨激昂地写道:大学堂“不特为学术人心极大关系,亦即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天下于是审治乱、验兴衰、辨强弱。人才之出出于此,声名之系系于此。”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从诞生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和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就有着“五洲万国共观瞻”的志向,就有着追求一流的理想。几代北大人将自己的智慧、心血乃至生命奉献给了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北大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
回顾这110年,有四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塑造了今天的北大:
第一是“五四”前后。1916年,蔡元培先生接任校长,他倡导“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将北大改造成为一所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这一时期的北大,引领了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地。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代表着新的时代精神。
第二是北大、清华、南开在抗战时期共同缔造的西南联大。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联大师生以“刚毅坚卓”的精神坚持教学和科研,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西南联大的峥嵘岁月,锻造了北大追求一流的坚强意志,无论遇到什么
样的艰难险阻,北大建设一流大学的梦想始终不渝。
第三是1952年院系调整,一大批学术巨擘汇聚于此,北大成为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第四个时期,就是百年校庆以来的这十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战略。北大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巨大支持,原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迎来了建校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今天,既是北大建校11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国家实施一流大学计划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回顾这十年北大所走过的道路,必将启发我们进一步地思考:在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过去的十年,是北大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同行,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十年中,我校的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继承和发扬重视基础、尊重选择的育人特色,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教育“十六字”改革方针,启动“元培计划”,成立“元培学院”; 改革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和培养模式,推行新的培养机制和导师遴选机制;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十年中,北大共培养了近三万名本科毕业生,两万名硕士毕业生,近8000名博士毕业生,他们中涌现出了施永辉、许昱华、蒙晓燕等一大批学业出众、素质全面、品德高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北大学子。
大学的基础在大师,十年来,北大立足于人才强校,始终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1998年,在校工作的两院院士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都不足30位,长江学者计划刚刚启动,现在,我校的两院院士达到59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2人,长江学者105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8人,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高水平教师群体。更可贵的是,涌现出了王选、孟二冬等一大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秀教师代表。
过去十年,也是北大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同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十年。十年间,北大的基础学科实力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已具规模,应用学科快速发展,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1999年至今,北大共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43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项,共有16项科技成果入选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目前,我校共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在去年全国重点学科评估,我校18个一级学科,87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自2002年以来,全国先后三次完成了除军事学外的全部80个一级学科的评估工作,我校共有33个学科参与评估,其中11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排名为全国前5名的一级学科共29个,名列所有参评单位之首。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公布的过去10年论文引用数据,北大数学、物理、化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动植物学、地球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等11个学科进入了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一个门类相对齐全且特点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一批优势学科率先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近年来,我们着力加强了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和平台的建设,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北大在前沿学术领域的重要增长点,理论生物学中心、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分子医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等机构,承担了多项国家“973”和“863”重大研究项目。先进技术研究院、工学院、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等也分别承担了解放军总装备部、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全校科研经费从1999年的1.6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57亿元,仪器设备总值翻了两倍,达到17.8亿元。
我校发挥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综合优势,推动原始创新,鼓励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鼓励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北大有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获批准专利数从1999年的5项增加到2007年的130项。
过去十年,是北大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同行,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十年。北大历来是思想文化的重镇,最近十年来,北大秉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以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精品意识和创新思想,自觉地承担起了自己的文化使命。我们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基地,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例如,由袁行霈教授主编、36位著名人文学者集体编撰,历经7年而成的煌煌巨著《中华文明史》,系统总结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由季羡林先生担任总编纂、汤一介先生主持的《儒藏》工程,将与《大藏经》、《道藏》鼎足而立,对总结和传承儒家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最近的十年,是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十年。北大一直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西方文明交汇互动的重要场所。一方面,我们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广泛地译介西学、博采众长,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外国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始终致力于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传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创新。2004年以来,北大每年与北京市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举办一届“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主题,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得到了世界舆论的关注和响应。
过去十年,是北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行,加强社会服务的十年。十年来,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主战场。以医疗服务为例,北大在京各附属医院年门诊总量超过60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5万人次,为首都乃至全国人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我校已与13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与地方合作创办了首都发展研究院、深圳研究生院等多个教学科研机构,使我校的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十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坚持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产生出一批具有创新性的思想理论成果,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老师们,同学们:
回顾过去十年的建设成就,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蔡元培时代对北大发展的种种规划和对一流
大学的向往。在北大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会上,蔡校长曾提到柏林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当时德国的大学,代表了世界一流的水准。但是,当时的中国,没有条件支持北大发展。为此,蔡校长曾痛心地说:如果我们能急起直追,“何尝不可与为平行之发展。惜我国百事停滞不进,未能有此好现象耳”。
与那个时代相比,今天的北大是多么幸运!我们有幸分享了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国家长达十年的专项支持,这正是蔡校长当年所梦寐以求的!这十年,我们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努力探索,对“在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重大课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第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条件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十年实践证明,正是有了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才会有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正是有了 “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投入,才会有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紧紧把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个核心使命,深入推进教学改革,适时制定和修订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妥善处理规模和效益、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坚持质量优先、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第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传统,这些传统,构成了北大精神的核心部分,影响和塑造着一代又一代北大人。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以“陶铸群材、发明新理、引领文化、服务社会”为己任,坚持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结合、党的教育方针与北大教育实践相结合、北大的历史传统与新时期国家发展需要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办学理念。
第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任何形式主义的做法,都只能给大学带来伤害,甚至动摇大学精神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力量,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聚精会神,埋头苦干。
北大建校110年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一流大学的理想从未动摇过,一流大学的努力从未停止过,可以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全体北大人最广泛、最坚定的共识,是我们创造北大新的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
回首十年,北大得到了建校以来最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实现了最快最平稳的发展,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到下一个十年结束的时候,我相信,北大的整体学科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实现新的跨越,北大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为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关键性贡献,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在座的有几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北大校友,有的年富力强,有的像我一样,已经白发苍苍,但我相信大家对母校的爱一样深沉。正是我们的校友在事业和人生的成功,北大才得享今天的国际声誉。
今天是北大的校庆日,同时还是五四青年节。今天是属于全体青年人的节日。在这里,我想再对北大的同学们讲几句话。
四十九年前,我考取北大,当时我的校长是马寅初先生,马校长在谈到北大精神时曾说:“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每当回想这段话,我们这一代北大人无不感到热血沸腾。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如今,我们已经年过花甲,可以无愧地说,我们与共和国一起,分享喜悦也经历磨难,我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母校。
同学们,你们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你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正在亲身经历着中国自1840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发展和规模空前的社会转型,这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盛世,也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奇迹。“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你们在这样的时代,有幸求学于北大,接受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国家和人民对你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能永远牢记马寅初老校长的话,坚定服务国家社会的信念,放下一己之私利,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勤于思考,脚踏实地,奋发图强。你们一定能够作出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大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我们伟大的母校,也必将实现一流大学的百年梦想!
第二篇: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校长许智宏讲话
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校长许智宏讲话
2008年5月4日上午,北京大学在百年纪念讲堂举行北大建校110周年暨实施“985工程”十周年庆祝大会。以下为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校庆讲话实录:许智宏校长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
2008年5月4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
就在昨天,胡锦涛总书记来校视察期间,和师生代表亲切座谈,一同回顾了北大110年光荣的发展历程,高度评价了北京大学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肯定了北大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所取得的成绩。
从1898年至今的110年,对于中华民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1898年的中国,“瓜分大祸,迫在眉睫”,而2008年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国力日盛。我们将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视下,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是不可阻遏的历史大势。
在这110年里,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乃至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回想戊戌年间,京师大学堂成立,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为宗旨,管学大臣张百熙在给光绪的奏折中慷慨激昂地写道:大学堂“不特为学术人心极大关系,亦即为五洲万国所共观瞻。天下于是 审治乱、验兴衰、辨强弱。人才之出出于此,声名之系系于此。”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从诞生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和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就有着“五洲万国共观瞻”的志向,就有着追求一流的理想。几代北大人将自己的智慧、心血乃至生命奉献给了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北大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
回顾这110年,有四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塑造了今天的北大:
第一是“五四”前后。1916年,蔡元培先生接任校长,他倡导“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将北大改造成为一所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这一时期的北大,引领了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地。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代表着新的时代精神。
第二是西南联大时期。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联大师生以“刚毅坚卓”的精神坚持教学和科研,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西南联大的峥嵘岁月,锻造了北大追求一流的坚强意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北大建设一流大学的梦想始终不渝。
第三是1952年院系调整,一大批学术巨擘汇聚于此,北大成为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第四个时期,就是百年校庆以来的这十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被正式确定为国家战略。北大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巨大支持,原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迎来了建校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今天,既是北大建校11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国家实施一流大学计划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回顾这十年北大所走过的道路,必将启发我们进一步地思考:在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过去的十年,是北大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同行,取得丰硕成果的十年。十年中,我校的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继承和发扬重视基础、尊重选择的育人特色,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本科教育“十六字”改革方针,启动“元培计划”,成立“元培学院”; 改革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和培养模式,推行新的培养机制和导师遴选机制;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
十年中,北大共培养了近三万名本科毕业生,两万名硕士毕业生,近8000名博士毕业生,他们中涌现出了施永辉、许昱华、蒙晓燕等一大批学业出众、素质全面、品德高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北大学子。
大学的基础在大师,十年来,北大立足于人才强校,始终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1998年,在校工作的两院院士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都不足30位,长江学者计划刚刚启动,现在,我校的两院院士达到59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2人,长江学者105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8人,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高水平教师群体。更可贵的是,涌现出了王选、孟二冬等一大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秀教师代表。
过去十年,是北大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同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十年。十年间,北大的基础学科实力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已具规模,应用学科快速发展,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1999年至今,北大共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43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项,共有16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目前,我校共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在去年全国重点学科评估,我校18个一级学科,87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自2002年以来,全国先后三次完成了除军事学外的全部80个一级学科的评估工作,我校共有33个学科参与评估,其中11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排名为全国前5名的一级学科共29个,名列所有参评单位之首。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公布的过去10年论文引用数据,北大数学、物理、化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动植物学、地球化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等11个学科进入了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一个门类相对齐全且特点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一批优势学科率先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个别学科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近年来,我们着力加强了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和平台的建设,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北大在前沿学术领域的重要增长点,理论生物学中心、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分子医学研究所、人口研究所等机构,承担了多项国家“973”和“863”重大研究项目。先进技术研究院、工学院、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等也分别承担了解放军总装备部、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全校科研经费从1999年的1.6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57亿元,仪器设备总值翻了两倍,达到17.8亿元。
我校发挥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综合优势,推动原始创新,鼓励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鼓励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北大有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获批准专利数从1999年的5项增加到2007年的130项。
过去十年,是北大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同行,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十年。北大历来是思想文化的重镇,最近十年来,北大秉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以战略思维、世界眼光、精品意识和创新思想,自觉地承担起了自己的文化使命。我们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基地,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例如,由袁行霈教授主编、36位著名人文学者集体编撰,历经7年而成的煌煌巨著《中华文明史》,系统总结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由季羡林先生担任总编纂、汤一介先生主持的《儒藏》工程,将与《大藏经》、《道藏》鼎足而立,对总结和传承儒家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
最近的十年,是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十年。北大一直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西方文明交汇互动的重要场所。一方面,我们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广泛地译介西学、博采众长,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外国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始终致力于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传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创新。2004年以来,北大每年与北京市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举办一届“北京论坛”,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主题,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得到了世界舆论的关注和响应。
过去十年,是北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行,加强社会服务的十年。十年来,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主战场。以医疗服务为例,北大在京各附属医院年门诊总量超过600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5万人次,为首都乃至全国人民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我校已与13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与地方合作创办了首都发展研究院、深圳研究生院等多个教学科研机构,使我校的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十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坚持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产生出一批具有创新性的思想理论成果,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老师们,同学们:
回顾过去十年的建设成就,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蔡元培时代对北大发展的种种规划和对一流大学的向往。在北大成立二十周年纪念会上,蔡校长曾提到柏林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当时德国的大学,代表了世界一流的水准。但是,当时的中国,没有条件支持北大发展。为此,蔡校长曾痛心地说:如果我们能急起直追,“何尝不可与为平行之发展。惜我国百事停滞不进,未能有此好现象耳”。与那个时代相比,今天的北大是多么幸运!我们有幸分享了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国家长达十年的专项支持,这正是蔡校长当年所梦寐以求的!这十年,我们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努力探索,对“在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重大课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第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条件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十年实践证明,正是有了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才会有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正是有了 “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投入,才会有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时制定和修订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妥善处理规模和效益、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坚持质量优先、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第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传统,这些传统,构成了北大精神的核心部分,影响和塑造着一代又一代北大人。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以“陶铸群材、发明新理、引领文化、服务社会”为己任,坚持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结合、党的教育方针与北大教育实践相结合、北大的历史传统与新时期国家发展需要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办学理念。
第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任何形式主义的做法,都只能给大学带来伤害,甚至动摇大学精神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力量,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聚精会神,埋头苦干。
北大建校110年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流大学的理想从未动摇过,一流大学的努力从未停止过,可以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全体北大人最广泛、最坚定的共识,是我们创造北大新的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
回首十年,北大得到了建校以来最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实现了最快最平稳的发展,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到下一个十年结束的时候,我相信,北大的整体学科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文化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实现新的跨越,北大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为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关键性贡献,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在座的有几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北大校友,有的年富力强,有的像我一样,已经白发苍苍,但我相信大家对母校的爱一样深沉。正是我们的校友在事业和人生的成功,北大才得享今天的国际声誉。
今天是北大的校庆日,同时还是五四青年节。今天是属于全体青年人的节日。在这里,我想再对北大的同学们讲几句话。
四十九年前,我考取北大,当时我的校长是马寅初先生,马校长在谈到北大精神时曾说:“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每当回想这段话,我们这一代北大人无不感到热血沸腾。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如今,我们已经年过花甲,可以无愧地说,我们与共和国一起,分享喜悦也经历磨难,我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母校。
同学们,你们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你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正在亲身经历着中国自1840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发展和规模空前的社会转型,这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盛世,也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奇迹。“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你们在这样的时代,有幸求学于北大,接受中国最好的高等教育,国家和人民对你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能永远牢记马寅初老校长的话,坚定服务国家社会的信念,放下一己之私利,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勤于思考,脚踏实地,奋发图强。你们一定能够作出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大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我们伟大的母校,也必将实现一流大学的百年梦想!
第三篇:许智勇讲话
贯彻落实市府1号文件推进建设监理工作大会
市建筑市场整治办公室负责人许智勇讲话精神
1.从建交委22条改为市政府一号文件;从监理费按照国家标准到监理取费升至1.2倍,体现政府对建设监理工作的支持;
2.监理如何发挥作用(承发包制度、强化政府监管等六个方面);
3.俞正声等领导现场对监理的关心及发言讲话,体现政府领导想把建设监理作为建设工程管理核心的决心;
4.通过对全市18个区县上报的初步情况来看目前监理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总监人员不到位;监理人员配备不足;专业不配套;
监理规划、细则缺乏针对性;
监理日记、月报、旁站、工序验收不符合要求
现场监理处于松散状态,报告不及时,缺乏指导性
监理对现场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处理、对业主的违规行为监督不力、对分包把关不严、对报验资料审查不严。
现场监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有总监资格的人员偏少。
5.本次建筑市场整治分三个阶段:2011年上半年自查,7月到10月抽查,11月—12月督查。
接下来检查时间及方案:2011年7月份全市分9个检查组对18个区县进行检查
6.检查原则:
有安全质量事故的必查;
有投诉、来信来访的必查;
市政、建委、房地局的抽查2个
专业系统全面查(水务、绿化、港口、电力)
7.检查内容10+1是否落实监理制度,即是否请监理
是否按照规定办理监理承发包手续
监理单位资质是否符合总监是否到位
监理人员是否与备案或监理大纲吻合日记、月报等文件的执行情况
总监人选是否与备案相同
监理指令单的闭合情况
施工方案的审查情况
支付监理费的情况
1节能、材料等方面
8.要求行业协会:3抓+1沟通;
抓标准建立
抓行业规范
抓培训
沟通(与政府部门)
9.要求监理企业 3抓1树立
抓落实
抓规范(管理规范)
抓队伍建设
树百佳项目工地
第四篇:许书记讲话
新兴街道办事处新办公楼落成揭牌仪式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喜迎建国62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大喜事--新兴街道办事处新办公大楼落成揭牌仪式。首先,我代表新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及全街广大干部群众,向百忙之中抽空莅临今天仪式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大楼建设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向鼎力支持大楼建设的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兴街道办事处办公大楼于2009年8月开始动工兴建,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0平方米,总投资多万元,历时23个月,690多个工作日。在这690多个日夜里,大楼的兴建时刻牵动着我们我街干部群众的心。区委、区政府领导对大楼的建设也十分关心,在大楼建设过程中,政府区长等领导还曾多次亲临工地视察。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下,尽管条件艰苦,财政紧张,但全街广大干群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排除了种种障碍,顺利完成了大楼建设。今天,大楼已经耸立在了我们面前,这得益于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
业的繁荣发展,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得益于全体干部的和衷共济,更得益于我街居民的大力支持。应该说,没有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帮助,就没有大楼的顺利竣工。
今天,这座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正式启用了,在这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办公楼里工作、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党委政府努力改善办公条件,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海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土,故能显其高”。我们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责为民所尽、情为民所系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尽责为群众谋利。要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全体干部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我做起,更加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新的办事处办公大楼成为干部群众的连心桥,成为困难群众的避风港,成为全街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值得信赖的温暖的家。
同志们,让我们乘着大楼新起的东风,在新的起点上,以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新的作风,戮力同心、勤政务实、与时俱进、奋发进取,努力开创经济繁荣、和谐平安的新局面,努力建设生活富裕、百姓安康的新兴街,努力创造更加美丽、更加辉煌的新事业。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许讲话基础教育
许书记在义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义务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会议,旨在总结2009年基教教研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全市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值此年末岁首,首先我代表局党委及基教科、教研室全体工作人员给各位校长拜个早年,祝大家虎年有虎气,工作顺利,合家安康!
刚才两位科长和主任总结了全市义务教育教学工作,比较全面和客观,我完全同意。的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牛年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扎实的,成绩也是辉煌的,值得圈点。希望各地各校继续发扬老黄牛精神,再加一把虎劲,把我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推上新的台阶。下面我结合基教科、教研室2010年工作计划和我在2009年中考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内容,对明年全市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讲几点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提升教育形象。2010年要集中力量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反响强烈的办学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1.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按照不同年级、走读生和寄宿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包括自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和严格规定。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正确引导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校要严格落实课程实施计划,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坚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障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鼓励和表彰在规定教学时间内、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育质量的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大力倡导和推广一些地方和学校减负增效的成功做法。
3.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各地各校要对中小学的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加以科学规范。坚决制止随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现象。学校考试命题要科学合理,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不得随意提升考试难度,增加考试次数。积极探索以完成本学段国家规定教育目标为基本标准、以学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不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
4.加强招生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得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制止各种学科竞赛、特长评级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录取相挂钩。要及时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学校招生范围,每学
年向社会公布行政区域内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范围、招生时间、招生计划及有关要求。初中学校不得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特长班。普通高中招生要坚持全面评价、择优录取原则,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继续推行将示范性高中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的办法。严格执行高中“三限”政策。
二、坚持科研兴校,强化教育常规,努力提高教育质量。2010年继续把学校常规管理校校行作为重点工作,切实提高各校常规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突出中小学德育重要地位,推进学校德育整体建设工程。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和各学科教学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养成教育,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少年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切实增加学生法制意识,加强班主任和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并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校外育人功能;促进家庭、社会和学校的良性互动,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认真总结与推广德育工作先进经验。
2.扎实开展体育艺术教育。继续强力推广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多种形式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运动,推广第三套中小学生广播体操。认真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落实体育、艺术课课时,指导学校大力开展小型、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坚持把诗文、写字教育作为学校常规艺术教育的内容之一,以“阶梯阅读”的构建为抓手,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2010年举办一次全市及校内诗文、写字教育展示等大型艺术活动,举办一次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进一步丰富体育、艺术活动内容。进一步加强体育、艺术教师尤其是农村体育、艺术师资队伍建设。
3.开展务实有效的教研活动。积极打造有效课堂,加强对重点学科研究与实践的反思、总结,构建各学科的基本教学模式。强化集体备课工作的开展,落实教学的基本流程,利用立体评教、过关考核、多形式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等活动,提高课堂效率。进一步加强学校课题研究和基地建设,拓展研究内容,力求在新教材使用、校本课程开发、联校教研活动等方面有所探索和突破。以重点学校、基地学校、学科教研专家组为龙头,扎实推进联片共同体建设,推动区域教研工作。细化教学管理过程,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教学工作的调研和视导,深入开展主题参与式样本教研活动,以全市优秀教研组评选为动力,引导各校加强教研组建设。以实践教学研究课题为主体,组织优秀教师“送课下乡”、“同题会课”、“共享优质资源”,通过专家引领,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4.加快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积极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支撑。开展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乡镇的创建活动,提高
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积极开发基础教育优质学科教学资源,加强优质资源库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坚持特色建校,促进教育均衡,努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要统筹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巩固“两基”成果,进一步做好“普九”巩固提高工作,结合春秋两季的开学工作,切实落实政府、学校和家长的责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重点控制初中生辍学。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巩固和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留守子女、贫困学生的跟踪管理,采取帮扶措施、发挥助学功能、全力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1.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避免简单撤点并校。各地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要求,统筹城乡学校建设和改造规划。在优先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合理布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因地制宜地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撤点并校要十分慎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防止“一刀切”和“一哄而起”。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城镇化以及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大班额现象和农村校舍闲置等问题。
2.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各地要建
立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促进寄宿制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别要加强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和校园周边安全管理,重视食品和饮水卫生,防止传染病流行;改善寄宿制学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丰富寄宿制学生业余生活,重视寄宿制学生的身心健康。
3.重视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各地和各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报告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4.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化解择校现象。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并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切实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校长和教师的交流,加强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对口支援。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各地特别是城镇初中要结合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本地本校治理义务教育择校现象的措施和实施步骤,坚决杜绝择校乱收费。
同志们,基础教育是关乎民生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我市基础教育质量,为洪湖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