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师范大学董校长在201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牢记我们的共同印记:BNU
在201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 奇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尊敬的王晓东学长:
今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终生的特殊日子,我们齐聚一堂,为3107名硕士研究生、565名博士研究生同学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圆满完成学业!在此,我还要向悉心指导你们的导师们,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同学们, 几年前,你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北师大这所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著名学府,开始了你们求学深造的新的旅程,今天,你们将为自己的硕士和博士学习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几年来,我看到你们在实验室、野外基地、图书馆、计算机房里昼夜努力工作,承担起了学校大量的科研任务,做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成果;你们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文章,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科研成果,传递了北师大的声音;大家到灾区救援、去西部义务支教和从事志愿者服务、在体育赛场上奋力拼搏,展现了北师大学子追求卓越和博大胸怀,为北师大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同学们,今天毕业典礼结束后,你们将奔赴祖国各地,开启自己人生新的征程,在这里,我想与你们谈谈我们共同的印记——北师大人,希望这一印记的若
干重要品质,将有助于你们取得新的成功。
众所周知,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BNU)是北师大的英文名称。Normal首先解释为标准,如做人处事的标准,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就是其最好的注解。Normal还可指典范、示范、垂范。什么是典范?就是经过上百年漫长的时间考验和历史检验,被世人公认为具有示范意义的成功范例与优秀样本,可供他人参考借鉴。北师大的典范与示范意义在哪?就在于开创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成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奠基者;就在于它111年来为中国培育了成千上万的杰出校友,为国家民族解放、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北师大毕业生,你们共同的印记-BNU,标记了你们肩负着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希望你们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锐意创新,终身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北师大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努力成为各个领域的引领者、示范者。
去年12月,你们的师兄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本土作家,它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而且也向世人证明了北师大是独一无二的、是最优秀的,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北师大也因此被赋予了一个新名字——北京Nobel大学。这个新名字,反映了公众对中国高等教育迈向世界一流的迫切渴望,对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殷切期盼。今天的你们,经过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训练,已经将北师大‚追求卓越、坚忍不拔‛的品格融入血液,浸润心灵。正像一位同学在毕业感言中写的那样‚研究生学习让我收获了一颗无坚不摧的心,这颗心是在与SCI和SSCI论文的抗争中获得的,是在与杂志编辑无数次的‘argue’当中培养出来的,是在对毕业论文N次精雕细刻的修改
中保存下来的,是在等待博士论文盲审结果的紧张中锻炼出来的。‛希望大家始终怀有这样一颗追求卓越、坚忍不拔的心,只有像深潭之水,不张扬、不炫耀,像穿石之水,不畏难、不退缩,才能取得像我们的杰出校友、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学长那样的卓越成就,攀登科学领域的世界高峰。
前天晚上,校友会老师给了我一份材料,其中有一个小卡片对北师大的英文缩写BNU又做了新颖的注解——Be Near You,即母校永伴你行,永远在你身边。这一点对每个北师大人尤为重要。昨天晚上,我在‚蛋蛋网‛上,一页一页地翻看同学们贴出的毕业心情日记,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明天就要毕业典礼了,第一次体会到我们都是北师大的孩子,而现在,我们又要离开家去外面闯荡,就像当初来北京求学,举目无亲‛。我想告诉这位同学,你再也不会‚举目无亲‛,因为你在北师大已经拥有了难以割舍的师生深情和同窗厚谊,这是陪伴你们一生的宝贵财富。回想一下,你在过去几年中与导师、与各位任课教师、与参加同一课程学习的同学、与同宿舍室友、与一起运动的球友等都建立了广泛联系与深厚友谊,这些‚北师大连接‛将陪伴你一生、连接你一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心情烦了、压力大了、工作遇到困难了,可以给导师、同学打个电话,可以回师大聊一聊,到师大网站上看一看,也可与当地校友会联系寻求支持与帮助。
同学们,我们要牢记咱们的共同印记—BNU,牢记BNU的三个重要内涵,做一个创新引领的北师大人,做一个追求卓越的北师大人,做一个同心聚力的北师大人。
亲爱的同学们,在过去几年中,由于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和我们工作的不足,给你们学习、科研、工作和生活上带来了一些不便。往返大运村的辛苦,宿舍、食堂、浴室、体育馆和运动场的‚人挤人‛,学习与科研空间紧张,食堂饭菜种类不够丰富,就医条件不足,车辆过多缺乏安全感,经济压力大,西北和西南楼变为工地,其中,你们的许多烦恼与我31年前在北师大读研究生时的感觉相差不大。在此,我代表学校,真诚地向你们表示歉意。事实上,你们平日里的烦恼我都知道,因为我天天上蛋蛋网、天天看校长信箱。你们所提的意见建议饱含着对母校的深深热爱,和对改变现状的期待。请你们放心,我们正在加倍努力,千方百计加快改善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条件的进度,在此,我也要感谢你们对学校的理解、宽容与支持。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告别母校,踏上新的人生征程,虽然新马太的站牌渐行渐远,但新街口外大街19号永远是你们的家。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无论你们身在何方,母校永远惦记你们,永远支持你们,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祝大家平安、幸福、事业有成、前途似锦。
谢谢大家!
第二篇: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校长在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在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邱季端学长:
今天是一个值得我们珍藏一生的特殊日子。我们齐聚一堂,隆重举行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即将毕业的2013届2120名本科生和165名留学生致以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圆满完成学业!向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劳、默默耕耘的老师们、父母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同学们,四年前,你们怀着青春的激情与梦想,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北师大这所百年著名学府求学。四年来,你们秉承北师大百余年的优良传统,踏实勤勉,追求卓越。教九楼前的小花园里有你们清晨的朗朗书声;西操场的夕阳中有你们的矫健身姿;图书馆的灯下有你们冥思钻研的专注表情;教室里、实验室里,即便是节假日,也有你们刻苦和执著的身影。
四年来,你们经历了祖国60岁华诞,意气风发的北师大方阵向你们宣讲了北师大学子的使命;你们关注上海世博会,亲身体会了城市时代的忧患意识;你们积极参与广州大运会,向世人昭示了北师大学子顽强拼搏的青春风采;我们共同庆祝了校友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向世人证明北师大是独一无二的、是最优秀的,是无可替代的。你们经历了十八大胜利召开,同世界一起聆听亲民务实的“中国好声音”。你们见证了“神十飞天”,同全球一起分享中华民族的航天梦。经过四年的学习与精神洗礼,你们肩负的使命更加真切,你们的视野更加宽广、你们
1的内心更加强大,完成了从莘莘学子到真正北师大人的转变。“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已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你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治学修身、兼济天下”已不仅是一个育人理念,而成为你们共同的行为指引。
四年来,你们与海内外校友共襄110周年校庆盛举,你们见证了北师大十二次党代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战略目标的确定。你们用努力和激情创造了你们和北师大的辉煌四年,用勤勉和创新书写了奋进的四年。你们当中有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免费师范生;有立足本职、创先争优的成才表率;有奔赴军营、保家卫国的国防生;有勇攀高峰的科研新秀;还有作为友好使者把中国优秀文化、北师大治学精神带到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同学。你们的骄人业绩,彰显了2013届北师大人的风采,续写了北师大111年光辉荣耀,使百年学府永葆青春活力。母校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代表母校感谢你们的贡献!
亲爱的同学们,我知道平日里你们也有不少烦恼。因为这四年中,宿舍的拥挤程度,找自习室座位的难度,食堂餐位不足的状况,公共浴室的设施条件等等,仍然和我35年前在北师大读本科时差不太多。作为校长,我就由于学校学习、生活条件的限制和改善缓慢给你们曾经带来的诸多不便,向你们表示歉意!
同时,也要感谢你们对学校的理解与宽容。我每天都上蛋蛋网,你们所提的意见建议饱含着对母校深深的热爱与期待。请大家放心,我们正在加倍努力,千方百计改善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条件,相信几年后你们再回北师大相聚时,母校绝不再是“积水潭师专”、“北京吃饭大学”。在此,我还要特别提到的是:你们在临近毕业、忙于论文和找工作之际,仍然克服困难,大力支持学校为改善你们师弟师妹们的生活条件而住在西南楼、西北楼的“工地上”;还通过校长信箱和蛋蛋网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你们对学校的关爱、理解和支持让我感动,更是学校未来进步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代表学校衷心地感谢你们!
同学们,虽然毕业典礼后,你们就要奔赴祖国各地,开启各自的人生旅程,但是四年的学习生活,在你们身上打下的师大烙印、积淀的师大人独有的人格特质,将助力你们的人生走向新的成功。作为师长和朋友,我在此提出几点期望,与大家共勉:
希望你们坚守爱国进步的百年传统,做志存高远、兼济天下的北师大人。在111年的历史长河中,北师大人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一代又一代的北师大人把个人发展与历史步伐紧密相连,将自身抱负与时代使命紧密相融,以自己的青春和奉献,推动时代演进,传承文化命脉。希望你们勇敢担当,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在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彰显北师大人的风采。
希望你们坚定示范引领的不变追求,做卓尔不凡、锐意创新的北师大人。同学们,你们不是中国数百万本科毕业生中的普通成员,你们是拥有111年光辉历史、缔造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先河的北师大的优秀学子,你们共同的身份-北师大人,决定了你们的人生不能甘于平凡,不能碌碌无为。作为当今中国最风华正茂、青春激荡的年轻人,你们即将也必将为中国的未来做出不可替代的北师大人的独特贡献。希望你们永不放弃梦想,锐意创新,坚持终身学习,在工作岗位上不懈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事业,做各个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示范者,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希望你们坚持诚信质朴的京师气质,做乐观坚韧、求真务实的北师大人。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前进道路常有坎坷。当你们离开学校后,你们定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面对困难和挫折,希望你们永怀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开阔的胸襟、宽容的态度、坚强的品格面对人生。做深潭之水,不张扬、不炫耀;做穿石之水,不畏难、不退缩;励志图强,不浮躁、不虚夸,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
希望你们坚信团结友爱的师大记忆,做相互帮助、有凝聚力的北师大人。大学同学、同学友谊是陪伴你们一生的宝贵财富。四年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小分岐、小摩擦,是若干年后再相聚时美好的、别样的、珍贵的、印象特别深刻的谈资。我建议你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的优势,用手机、QQ、飞信、微信、微博建立自己的网上家园,保持经常联系,分享信息、交流经验,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亲爱的同学们,母校是大家的精神家园,加油续航的港湾。昨天晚上校友会的老师给了我一份材料,其中有一个小卡片,对北师大的英文缩写BNU做了另一个注解——be near you,即母校随时在你身边。请大家多回母校转转,上学校网看看。
最后祝同学们前途似锦,一帆风顺!
第三篇:校长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在万物生机盎然的六月,我们迎来了**医学院**届研究生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届的同学们表示最诚挚的祝贺,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也谢谢你们给**医增添了青春靓丽的风采;向辛勤培育你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在**医的日与夜,除了导师,陪着你们的有看不完的参考文献,有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失败时的难过,陷入困境时的疑惑,当然也有成功时的喜悦。总书记今年再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力量所在。同学们,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呈现出光明前景,实现伟大复兴最关键的一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的手中,我想问:你们准备好了吗? 在这满载着收获与荣耀的时刻,我想给大家说几句心里话。从学校到纷繁复杂的社会,是很多人一生中最艰难的一场战役,只不过有的人输了,有的人赢了。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去附和世俗的“成功”,不要以身居高位、拥万贯家产或感官上的舒适享乐为生活的目的。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不少人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寻找“有用”的人,或者寻找一切机会结交有权有势的所谓“有用”的人。而我建议同学们静下心来读书,用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这样一个纷繁的世界。“有用”的人,只会让人知道什么是功利,而一本好书教给我们的往往正是与功利无关的崇高,这才是立身之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以平和的心境去迎接突来的风雨。打开《诗经》,“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意象会让许多渐渐远去的日子又回到眼前;翻开《围炉夜话》,“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把我们带回遥远的年代,重温我们民族骨子里共有的淳朴。三毛曾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任然存在着。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你的生活和文字里。”读书,也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你可以不用活得太辛苦,能够在更好的圈子里,接触更好的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你们应有的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你们必须具备的品性,我希望同学们在进入社会或者重新进入社会之后有担当,能肩负起自己的使命。你们中有的人会成为教师,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有的人会成为科研工作者,有的人会成为医生,有的人会成为公务员,还有的人会成为创业者,等等。不论你们以后将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们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科研,就要甘于寂寞,或皓首穷经,或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当医生,就要以病人的健康为己任;当公务员就要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扮演好人民公仆的角色。不论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同学们一定要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潜规则”盛行的时代,你们更要好好保持住知识分子的傲然风骨。
希望同学们继续学习做人。你们在大学期间主要还是专业知识的传承,而做人却是大家今后一生学习的内涵和立身之本。要学会感恩、诚恳待人、踏实做事、善于合作,以积极奋进的风貌、开朗诚恳的心态、认真踏实的作风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走向新的征程。
同学们,再怎么不舍,离别的时刻还是来了,你们在**医的生活都将在这个典礼上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无限的未来又以现在为起点,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今天之后你们将带着母校的期望走向新的征途。你们虽然离开了母校的怀抱,但母校会把你们记在心里,雄鹰展翅翱翔天际,希望你们都拥有美好的未来。同学们,常回家看看!
第四篇:校长在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感言
校长在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感言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总有一些事或人让我们感触颇深,这时就可以写一篇感言。是不是写起感言来就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长在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感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祝贺XX届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学位,祝贺你们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
看到数百位身着学位服的优秀毕业生代表,我脑海中自然浮现出同学们怀揣崇尚科学之心,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付出的点点滴滴。我仿佛看到研究生教学楼的悠悠课堂,仿佛看到硕博公寓的点点星光,仿佛看到你们苦读的身影和从事研究的执着。由此,我深深感受到北理工学子追求科学、崇尚科学的强大力量!
每年这个季节,校园中到处都有三五成群身着学位服合影留念的毕业生,我也多次被邀请加入到同学们的行列之中。由此,我感受到同学们对于母校的依依不舍,更感受到同学们收获科学探索成果后的喜悦。在同学们青春有志、满怀豪情,即将踏上新征途之际,作为校长和学长,我要深深地祝福每一位毕业研究生,并借此机会送上我的期望和祝福,这就是“用崇尚科学之心做人、做事、做学问,点亮精彩人生!”
一、以崇尚科学之心做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之人
同学们绝大多数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称80后。媒体对于80后有许多评论,热点往往集中或最后落脚到这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观点或褒或贬。作为一名大学校长和研究生家长,我经常接触80后。今天面对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同学们,我要肯定地说:“你们身上展现了独具魅力的朝气,展现了崇尚科学的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80后的青年人不仅是幸福的一代,还必将是成功的一代!”。你们在追求科学的日日夜夜中增长了知识,增添了强国富民的责任,增强了报效祖国的志向。可以说,追求科学之路使你们拥有崇尚科学之心,进而将塑造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之人格。
同学们应该引以为自豪的是,北理工的一代代杰出校友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欲做大事先做人”的榜样。在他们中,有李委员长,曾副主席,叶副主席等著名政治家;有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等老一辈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有我国第一部天基雷达总设计师吴一戎院士等杰出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他们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成长为国家栋梁。
刚才,我校杰出校友、北京大唐高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雪峰为我们展示了其精彩的人生。刘雪峰于1998年在我校光学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他怀揣着崇尚科学之心,长期致力于数据网络通讯和it终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凭借着过人的勤奋和优秀的人品,他带领团队将大唐高鸿科技打造成为目前国内it终端产品流通领域的领军企业。当代企业家有一个共识——“要做企业先做人”,并将是否有崇高的人格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在此,我请同学们以刘雪峰等杰出校友为榜样,怀崇尚科学之心,揣凌云壮志理想,通过历练,做到像前辈般精彩。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塑造品格,凝聚力量,以崇尚科学之心做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骄人的成绩,成长为国家栋梁。
二、以崇尚科学之心做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之事
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所有北理工人始终牢记徐特立老院长的教诲: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七十载岁月峥嵘,延安精神薪火相传。延安精神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其精髓是北理工人追求科学的力量之源。希望同学们秉承延安精神的优良传统,以崇尚科学之心不断历练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之风气,严于律己,认真做事。
在此,我要向同学们介绍XX年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我校软件学院院长丁刚毅教授。他1993年在我校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丁刚毅教授脚踏实地,认真做事。他率领团队成功组织建设了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成为国内该领域第一个省部级重点交叉学科。他带领团队发扬严谨求实的精神,克服无数困难,成功研制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全景智能仿真编排系统”、“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和联欢晚会数字仿真系统”,为这两次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重大活动提供了主要技术支持,受到国家表彰。
在北京理工大学,正是有了一大批“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教师和研究生,学校的科技工作水平不断提升。XX年、XX年,我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四位和第六位。今年,我校吴嗣亮教授等完成的某军用测量技术已通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初评,成为全国进入公示阶段的三项顶级技术发明成果之一。在这些科技成果中,包含了许多研究生的贡献。在此,我要对同学们的辛勤工作和重要贡献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塑造执着,培养坚毅,时刻提醒自己“再踏实一些,再认真一些,再严谨一些”,以崇尚科学之心做好脚踏实地之事。
三、以崇尚科学之心做博大精深、严谨卓越之学问
古人将成才归结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今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读书求学问都应当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从自发到自觉的人生态度。追求真理的.道路荆棘密布,但只要同学们有一颗崇尚科学之心,怀揣追求真理的信念,多读书、读好书,多思考,多研究,就会发现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大有学问可做。
在此,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我校的优秀中青年学者,他就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创新团队带头人、自动化学院院长付梦印教授。他于1992年在我校自动控制系获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在长期的工作中,他以追求卓越作为自己科学研究的标准,长期致力于组合导航与智能导航技术的研究,主持了该领域的多项武器装备型号和军贸研究任务,为国家高新工程做出重要贡献,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最近,他又获得第八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为我校教师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我相信,以付梦印教授为代表的我校研究生指导教师将感召和鼓舞年轻的北理工学子以崇尚科学之心在求知、求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拓宽做学问的外延,以崇尚科学之心做好本职工作的学问,这将是一份力量,是一份科学的力量,是一份伴随同学们一生的力量。
同学们,明天你们即将启程。今后,母校将称你们为校友,母校将永远作为你们事业的坚强后盾。希望同学们能够关心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支持母校、宣传母校,为母校早日成为特色鲜明、理工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今年9月,母校将迎来七十华诞,届时欢迎同学们回家看看,与恩师共叙师生情谊,与母校同谱发展宏图。母校永远支持你们、欢迎你们、祝福你们!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在今后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大展宏图!谢谢大家!
第五篇:校长在x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亲友、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六月的厦门,阳光灿烂,万象更新,一派生机,六月的厦大,歌声朗朗,笑声不断,当然,不时也能看到因离别而不舍的泪水挂在脸颊上。六月是火红的季节,六月是毕业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雄伟的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厦门大学x届毕业典礼,今年6月,共有8399位同学毕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圆满毕业、即将踏上崭新人生旅程的x届毕业生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福!向所有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劳、默默奉献的师长、亲人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x是一个我们会永远记住的年轮。在这一年里,我们刚刚欢庆了我们母校的九十华诞,又将迎来我们伟大的党建党九十周年的光辉日子;这一年是我们“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座的各位亲爱的同学顺利毕业、奔赴社会、报效祖国的起始之年。这是吉祥的一年,胜利的一年,我想在座的同学们跟我一样,都会永远记住这一年。
我知道,在座一些同学再过几个小时,多数同学再过一天、两天或几天就要离开这美丽的校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人生,新的辉煌。在这道别的时刻,在这每一分钟都无限宝贵的时刻,我要跟同学们说些什么呢?这几天我一直都在想我要跟同学们说些什么?我思绪再三,我决定我要把我们母校九十华诞庆典的主题词——“感恩、责任、奉献”这六个大字送给各位。在筹备母校九十华诞庆典时,在征集了师生员工上上下下多方的意见与建议之后,学校把“感恩、责任、奉献”这六个字确定为九十大庆的主题词,因为大家一致认为,这六个字是对厦大过去九十年艰苦而又辉煌的办学历程的最好概括,又是对母校下一个九十年,或下下、再下一个九十年的最高期许。九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厦大人都在默默地践行着这六个大字,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民族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智慧、力量与生命。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我们的校主陈嘉庚出生于1874年。那是一个多么黑暗的年代,真是令人不堪回首。1874年,台湾被日本占领,71年后才回到祖国。陈嘉庚出生时,他的父亲已赴南洋谋生,他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历经艰辛抚养长大的。1891年,他年仅十七岁,同样为了谋生,他奉父亲之命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到新加坡去打拼。可以这么说,陈嘉庚的童年、少年是在国破家贫、亲人离散之中渡过的,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充满了困苦和艰辛。但既使这样,陈嘉庚从没有抱怨过自己的祖国,他自始至终都无比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南洋艰苦奋斗数十年后,事业有成,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报效自己的祖国,如何让自己的祖国摆脱贫困、繁荣强大。他认为中国落后挨打遭列强欺压的根本原因在于国人愚钝没有教育,因此他倾自己的所有力量大力兴学办教育,他独资创办厦门大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人!陈嘉庚为什么能这样?因为他懂得感恩,他知道生他养他的是中国人,教他育他的是中国人,不管中国有多穷,这永远是自己的祖国。所以,他一旦有了能力,他便要倾其所有来报答自己的祖国。陈嘉庚的感恩之心感动了无数的厦大学子,在陈嘉庚的感召下,厦门大学始终是一所懂于感恩的学校,不论在哪一个年代,厦门大学都牢牢记着自己的祖国,记着自己的民族,记着所有帮助、支持过自己的人。
在座的各位也都知道,厦大在八年抗战最为困难时期的校长是萨本栋。萨本栋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由清华选送美国留学,先后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麻省伍斯特工学院,在美期间他的科研获得诸多成果,任职于著名的西屋公司。1928年,萨本栋年仅26岁被清华聘为物理学教授回国任教。1937年7月1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陈嘉庚先生将厦大献给国家,厦大从此由私立改为国立。7月6日,萨本栋被任命为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在物理学与电机工程学上造诣高深,成就卓越,已在清华任教9年的萨本栋在接到任厦大校长的任命后,曾颇感犹豫,因为此一去对他来说真是道路艰辛,成败难测。但他最后有感于陈嘉庚爱国兴学的伟大精神,有感于他要把厦大建成一所一流大学的宏愿,怀着为祖国培养更多一流人才的责任,毅然作出巨大的个人牺牲,到厦大就任。萨校长接受任命的第二天,中国抗战全面爆发,此后的八年,他把自己与厦大完全连在一起。抗战八年,厦大内迁闽西山城长汀,在常人无法想像的艰难困苦之中,萨校长奠定了厦门大学南方之强的根基,但他个人付出的代价不仅是学术而且是生命。刚到厦大时,他是个著名学者也是个优秀网球运动员,而八年后离开厦大时他已是一个走路都困难的驼背老人。1949年1月离开厦大仅4年,他病逝于美国加州,年仅47岁。萨本栋为何为厦大如此沤心沥血、九死而不悔?因为,他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他说他一旦决定来厦大,就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他来厦大就是要尽到把厦大办成一流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责任。是责任驱使他把自己的生命耗尽。
在座的各位可能都知道,我们的蔡启瑞院士是一位化学家,有些同学可能还知道他是一个催化学家。但可能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蔡院士到了44岁人已中年才转变自己已研究了二十年的结构化学去专攻催化化学的。蔡院士1937年从厦大化学系毕业后即留校任教,后于1947年初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后被美国政府阻挠归国,直到1956年春才得以回到厦大任教。蔡院士从30年代开始就在研究离子晶体的单晶制备、晶体结构和极化现象,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美国近12年的学习与研究,使他的所长得到了系统的加强。1957年的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则消息,改变了他已从事二十年的研究方向,这则消息是报道说在我国松辽平原发现了大油田,中国急需化学工业与炼油工业的人才。石油化工的基础是催化,当时我国的催化科学十分薄弱,几乎是空白。蔡院士得知这一消息后,毅然决然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他为了祖国的石油工业,要放弃自己从事多年的已有研究从零开始转向催化研究。这样的一个决定,哪怕在科研手段有很大进步的今天也可以说是一个几乎令人难以想像的决定,这意味着他要把已有的所有成就彻底放弃,重新开始对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探索。
但我们的蔡启瑞院士为了国家的需要,义无反顾地做出了这样的抉择。1958年秋,他与他的同事们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建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催化教研室,经过艰苦的努力,厦大催化学科成为中国催化事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基地之一。他作为中国催化学科的奠基人,为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无比重要的贡献。蔡启瑞院士在自己的人生关头能作出如此重要的抉择,源于自己他始终怀抱的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始终认为,国家的需要,就是科学家责无旁贷的职责,无私奉献,是科学家应有的品格。
厦大的九十年,是感恩责任奉献的九十年;厦大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责任与奉献是所有的厦大学子共同铸成的。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即将离别母校踏上社会之际,我由衷地期望各位能牢记厦大的精神弘扬厦大的传统,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当然,我很希望同学们的感恩能从感谢自己的父母开始,可能有同学至今还没有给自己的父母买过一盒点心或送过一件礼物,我希望你们领到第一份工资时能给自己的父母买一个小小的礼物。我还希望,你们能把责任与奉献体现在你们今后每一天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亲爱的同学,亲爱的朋友!毕业歌已经唱响,火红的凤凰花已挂满枝头,你们马上就要出征了!在最后的一刻,我要再与各位诉说的一句话就是:朋友,请大胆而自信地投入火热的新生活,用你满腔的热忱去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请你们记住,当你们走出校门之后,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身居何职,都会有一个忠实的、可信赖的朋友站在你的身后,他默默地注视着你,当你成功时,他愿意分享你的喜悦;当你受挫时,他愿意分担你的忧愁;特别是当你需要帮助时,他真诚地愿意助你一臂之力!这个朋友就是你的母校——厦门大学!
最后,祝各位同学鹏程万里,一路平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