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传记选读-粤教版_项羽本纪_苏武传_马钧传_文言知识总结

时间:2019-05-13 00:5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传记选读-粤教版_项羽本纪_苏武传_马钧传_文言知识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传记选读-粤教版_项羽本纪_苏武传_马钧传_文言知识总结》。

第一篇:高中传记选读-粤教版_项羽本纪_苏武传_马钧传_文言知识总结

项羽本纪

一、实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实词。1.数

(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责备)(2)天下匈匈数岁者(几)

(3)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屡次)(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细密的)2.亡

(1)是时桓楚亡在泽中(逃亡)(2)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

(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军队)(5)此亦天亡秦之时也。(灭亡)(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丢失)3.制

(1)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控制)(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3)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

(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7)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体制)4.举

(1)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攻取)(2)戍卒叫,函谷举(攻取)

(3)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发动)(4)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发动)(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端起)(7)举身赴清池。(投)

(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尽)(9)举世皆浊我独清。(全)5.壁

(1)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壁垒)

(2)项王军壁垓下。(修筑营垒)(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陡峭的山崖)6.发

(1)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派遣)

(2)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射箭)(3)成语:引而不发(射箭)

(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焕发)(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头发)(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草木)(7)先发制人(开始行动)(8)发号施令(发布)

二、虚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虚词。1.莫

(1)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没有人)(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能)(3)莫辞更坐弹一曲。(不要)2.独

(1)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唯独)(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3)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

三、词类活用:请解释句中活用情况和意义。1.项王怒.之。怒:意动 2.毋妄言,族.矣。族,名-动,灭族 3.梁以此奇.籍。奇,意动,认为„„奇 4.使公及桓楚将.。将,名-动,率领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苦,使动,使„„受苦

6.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坑,名-动,活埋

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下,名-动,归顺

8.项王军壁.垓下。壁,名-动,修筑营垒 9.项王泣.数行下。泣,动-名,眼泪 10.田父绐曰:“左.。”左,名-动,往左边走 1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动,往东走 1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身,名-动,亲身参加 13.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名-状,向东 14.亦足以王.也王,名-动,称王 1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使动,使„„称王

四、古今异义词:请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才能..勇气)

2.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长江西岸)..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土地方圆)..几年来天下动荡不安,只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的缘故。6.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谨慎地防守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

他们交战。4.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

为三处。(山的东面)

五、通假字: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本字和意义。

1.老弱罢转漕罢-疲,疲困

2.天下匈匈数岁者匈匈-汹汹,动荡不安的样子 3.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服,佩服

六、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1.项籍者,下相人也。(判断句)

2.楚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判

断句)

3.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判断句)

4.后则为人所制。(被动句)

5.谕以所为起大事。(介宾后置句)

6.慎勿与战。(省略句)

7.淮阴侯与战(省略句)

8.(此马)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

9.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省略句,介宾后

置句)

10.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判断句)

11.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判断句)12.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判断句)七:翻译: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内心里感到愧疚吗?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即使江东父兄同情我而使我称王,我又有什么

脸面去见他们?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

也。

江东虽小,但是地域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这也足够称王了。4.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即使是吴地中部的子弟,都已经畏惧项籍了。5.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7、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我听说先动手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就会被别人所控制。

苏武传 1.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

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

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

通“无”,没有。)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

通“已”,已经。)

2.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我丈人岳父。)..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1)此必及.我(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1)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2)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4)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5)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6)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8)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9)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10)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11)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12)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13)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1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4.一词多义

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2)引佩刀自刺(引:拔。)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名词作动词)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3)廪食不至(食:粮食。)(4)给其衣食(食:食物。)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5.特殊句式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7)非汉所望也。(判断句)(8)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9)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10)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被动句)(11)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

(12)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被动句)6.翻译下列句子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2)何以女为见?我为什么要见你?

(3)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为谁守节呢?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5)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夫。

(6)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7)见犯乃死,重负国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8)皆为陛下所成就都是被皇帝陛下提拔的。

(9)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

(10)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为父死,不会有怨,(11)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人生如朝露般短暂,你又何必久久地这样折磨自己!

(1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作奴隶,我要见你做什么?

第二篇:高中传记选读-粤教版 项羽本纪 苏武传 马钧传 文言知识总结

项羽本纪

一、实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实词。1.数

(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责备)(2)天下匈匈数岁者(几)

(3)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屡次)(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细密的)2.亡

(1)是时桓楚亡在泽中(逃亡)(2)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

(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军队)(5)此亦天亡秦之时也。(灭亡)(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丢失)3.制

(1)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控制)(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3)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

(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7)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体制)4.举

(1)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攻取)(2)戍卒叫,函谷举(攻取)

(3)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发动)(4)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发动)(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端起)(7)举身赴清池。(投)

(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尽)(9)举世皆浊我独清。(全)5.壁

(1)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壁垒)

(2)项王军壁垓下。(修筑营垒)(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陡峭的山崖)6.发

(1)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派遣)

(2)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射箭)(3)成语:引而不发(射箭)

(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焕发)(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头发)(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草木)(7)先发制人(开始行动)(8)发号施令(发布)

二、虚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虚词。1.莫

(1)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没有人)(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能)(3)莫辞更坐弹一曲。(不要)2.独

(1)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唯独)(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3)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

三、词类活用:请解释句中活用情况和意义。1.项王怒.之。怒:意动 2.毋妄言,族.矣。族,名-动,灭族 3.梁以此奇.籍。奇,意动,认为„„奇 4.使公及桓楚将.。将,名-动,率领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苦,使动,使„„受苦

6.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坑,名-动,活埋

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下,名-动,归顺

8.项王军壁.垓下。壁,名-动,修筑营垒 9.项王泣.数行下。泣,动-名,眼泪 10.田父绐曰:“左.。”左,名-动,往左边走 1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动,往东走 1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身,名-动,亲身参加 13.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名-状,向东 14.亦足以王.也王,名-动,称王 1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使动,使„„称王

四、古今异义词:请解释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才能..勇气)

2.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长江西岸)..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土地方圆)..几年来天下动荡不安,只是由于我们两个人的缘故。6.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谨慎地防守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和

他们交战。4.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

为三处。(山的东面)

五、通假字:请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本字和意义。

1.老弱罢转漕罢-疲,疲困

2.天下匈匈数岁者匈匈-汹汹,动荡不安的样子 3.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服,佩服

六、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1.项籍者,下相人也。(判断句)

2.楚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判

断句)

3.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判断句)

4.后则为人所制。(被动句)

5.谕以所为起大事。(介宾后置句)

6.慎勿与战。(省略句)

7.淮阴侯与战(省略句)

8.(此马)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

9.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省略句,介宾后

置句)

10.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判断句)

11.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判断句)12.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判断句)七:翻译: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内心里感到愧疚吗?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即使江东父兄同情我而使我称王,我又有什么

脸面去见他们?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

也。

江东虽小,但是地域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这也足够称王了。4.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即使是吴地中部的子弟,都已经畏惧项籍了。5.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7、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我听说先动手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就会被别人所控制。苏武传 1.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

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

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

通“无”,没有。)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

通“已”,已经。)

2.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1)此必及.我(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1)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2)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4)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5)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6)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8)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9)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10)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11)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12)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13)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1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4.一词多义

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2)引佩刀自刺(引:拔。)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名词作动词)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3)廪食不至(食:粮食。)(4)给其衣食(食:食物。)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5.特殊句式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7)非汉所望也。(判断句)(8)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9)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10)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被动句)(11)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

(12)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被动句)6.翻译下列句子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送被扣押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2)何以女为见?我为什么要见你?

(3)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为谁守节呢?

(4)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5)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夫。

(6)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7)见犯乃死,重负国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8)皆为陛下所成就都是被皇帝陛下提拔的。

(9)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

(10)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为父死,不会有怨,(11)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人生如朝露般短暂,你又何必久久地这样折磨自己!

(1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作奴隶,我要见你做什么?

马钧传

1.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

(1)天下之名巧也(巧:形容词做名词,技术高超的人)

(2)此轮扁之对(对:形容词做名词,对话)(3)此二异也(异:形容词做名词,奇妙的事)(4)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模:名词作动词,造模具)

(5)不如试之易效也(效:名词作动词,证明)(6)其后有人上百戏者(上:名词做动词,进贡)

(7)其巧可益否(益:形容词做动词,改进)(8)以机鼓轮(鼓:名词作动词,转动)(9)使首尾电至(电:形容词作状语,像电一样)

(10)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11)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哭:为动用法,为„„哭)

(12)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动:使动用法,使„„转动)

2.解释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少而游豫..(过着玩乐的生活)(2)天下之名巧..也(有名的技术高超的人)(3)为博士..,居贫(一种专门顾问性质的官)(4)圣人具体..备物(一身之内)(5)夫同情..者相妒(爱情同属一个人)(6)同事..者相害(工作同属一件事)(7)中人..所不能免(一般人)(8)必以考试..

为衡石(考察试验)(9)悬言物理..,不可以..

言尽也(事物的道理 ;

4可以用)

(10)缘縆、倒立,出入.. 自在..(转动 ;灵活)(11)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等而下之的人)(12)良可恨..

也(可惜)3.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不自知其为巧也(谓语前置)

(2)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宾语前置句)(3)乃皆易以十二蹑(介宾后置句)(4)闻贤不试以事(介宾后置句)(5)取人不以一揆(介宾后置句)(6)心乖于内,口屈于外(介宾后置句)(7)其功百倍于常(介宾后置句)(8)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被动句)(9)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被动句)(10)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判断句)(11)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判断句)

(12)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判断句)

(13)裴子者,裴秀。(判断句)

(14)言作之可令加五倍(省略句)4.翻译下列句子

(1)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年轻人转动它,汲来的水自己倾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轮番转动,效率超过平常水车一百倍。

(2)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

他曾经试验用个车轮挂上砖头瓦块,可以抛射到几十丈远的地方去。

(3)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机巧之类,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止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

(4)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

圣人一身之中,具有各种才能德行,他选取人才并不局限于一个方面。

(5)虽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

尽管圣人有理解一切的明智,但如要选用人材,就一定要先加以考验。(6)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

对子游、子夏这些人尚且如此,何况从此算起不如他们的人呢!

(7)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为什么呢?空谈理论(事物道理),有很多事情是无法讲得清楚的,如果加以实践,难讲清楚的地方,一试验就容易得到证明了。

(8)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马先生所制作的,都是创新(革新)的东西,因此他开头的所说所为,不会全部都正确。

(9)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

去责难那种很容易考验出结果的事情,随便用言语去压抑别人的才能,这犹如用自己的老一套去做天下的事,固定不变地看待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事情当然就办不好了。

第三篇: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3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新)

《苏武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

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教学重难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

二、导入: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附《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1.作者简介:【课件】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 1 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文学家)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 诗:《咏史诗》

◆注:《两都赋》: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咏史诗》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2.简介《汉书》:【课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注: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

3、我国史书体例简介:【课件】

(1)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例: 《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左丘明)《资治通鉴》(司马光)(2)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例: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3)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例: 《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4、苏武出使背景:【课件地图】

解说: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四、重点词句交流

1、给生字注音在书上。

2、范读—自由读(注意字音、断句、语气)

3、重难点强调——指名翻译。

4、重要注释勾画。

五、整体感知

1、人物传记是古代典籍中常见的文体,那应该怎样为一个人立传呢?本文是不是苏武的生平大事年表呢?明确:

(1)【课件】传记的一般写法: ①先写人名,籍贯,品性综述„„

②然后按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具体材料1、2、3„„)③最后为作者评说

解说:读懂文言文段的关键是材料,即第②点;而材料无非是人的“言”和“行”,即看他(她)

说什么做什么。

(2)本文不是苏武的生平大事年表,只„„

2、理清思路:苏武为何入胡?有何遭遇?结局如何?(请列出作者的思路提纲)缘由: 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1)虞常谋反,牵涉苏武(2-3)卫律逼降,苏武不屈(4-5)苏武传遭遇流放北海,杖节牧羊(6)李陵劝降,完全失败(7-8)结局: 历尽磨难,终归汉朝(9-10)

六、分析艺术特色及人物形象

思考:作者如何刻画苏武这个形象的?(写作特色)◆详略得当 ◆语言、细节描写 ◆对比反衬

1、详略得当

(1)课文在写人时,有详有略。本文主人公是谁?哪几个人物写得详细?哪些人物写得简略?为

什么? 主人公:苏武

主要人物:张胜、卫律、李陵 次要人物:单于、汉使者„„

(2)以上是人物安排上的详略处理,其实本文在叙事上也做到了详略得当。哪些事详写了?哪些

事略写了?

详:苏武宁死不降(卫李劝降)、卧雪牧羊„„ 略:苏武为於革干王赏识及牛羊被盗„„

(3)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明确: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4)作用:突出主题,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2、用语言、细节刻画人物

①语言描写多集中于:“受审讯”和“劝降”两件事。如: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细节描写,如: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

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

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③小结形象: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苏武?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3、对比反衬:哪些人物对苏武性格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明确: 张胜的贪生怕死——苏武的大义凛然 卫律的卖国求荣——苏武的高风亮节 李陵的计较个人——苏武的忠君报国 ◆解说:

①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苏武:清醒地认识

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②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

身正气,光明磊落。

③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④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反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

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 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课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七、阅读拓展

1、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明确: ◆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信念与意志

◆忠诚: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

2、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地窑、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

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矛盾?会不会影响他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呢?

不会。引刀自绝是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维护尊严。坚强地活下去是打消匈奴摧毁其肉体、征服

其意志的念头,同样是在维护尊严。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3、苏武精神解读:【课件】

苏武面对“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诱惑,他心志不乱;面对“绝不饮食”的苦难的磨

砺,他十九年如一日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是一种坚持,这坚持叫力量,这力量叫精神!

这更是一种气节!宁折不弯!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这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仁人志士,共同凝聚为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起我们民族的一片天。

岳飞抗金;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屈服壮烈殉国,“留取丹心照汗青”。杨靖宇在东北寒天雪地中坚持抗日„„

民族精神在各个国家的体现,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的作用:抗战八年,爱国的精神不倒,终于赶走侵略者。

4、温庭筠《苏武庙》【课件】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1)注释:

①甲帐:武帝帐,“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陵。

④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2)译文: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5、苏武不辱使命,荣归故里,请你为为苏武写一段颁奖词。参考:【课件】

◆苏武,他是铁骨铮铮的爱国志士,不畏强权,不辱使命,不放弃坚守的方向。命运向他俯首,黑暗向他投降,正义向他挥手致敬,一位可歌可泣的忠诚义士,以他的青春年华,以他的苍颜白发,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见证了他高洁的灵魂;用他顽强的生命力,用他坚定的意志力,在中原大地上,树立起一座不倒的丰碑——永远不死的爱国心。

◆十九年的执着,十九年的信仰,换来的是十九年的永垂不朽!苏武的执着,李陵不懂,卫律不懂,单于不懂。那执着是对爱国一种伟大的诠释,但是我们记住了苏武,历史记住了苏武!

◆在他的生命里,国家为重,生命私利为轻。十九年的苦难与折磨,他的头发白了,胡须长了,但他依旧手持汉节,但他依旧心存家国。一颗坚贞不屈的爱国之心温暖了无边的荒野,富贵不动心,威武不屈膝,他用行动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八、检测本文文言现象【课件】 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 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烈(冽),他与冷月作(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舞)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望)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汗(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振(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下载高中传记选读-粤教版_项羽本纪_苏武传_马钧传_文言知识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传记选读-粤教版_项羽本纪_苏武传_马钧传_文言知识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