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实文化基础促进医院建设,中医院文化建设谱新篇
坚实文化基础促进医院建设,中医院文化建设谱新篇 **县中医院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坚持持续充实中医药文化内涵,始终把医院文化建设作为医院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的主旋律,以医院文化建设的不断充实丰富,为医院干部职工创造一个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工作生活氛围。一是充分依托“创先争优”、“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等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营造为病人排忧解难,为医院发展无私奉献的浓厚氛围。以重大节日开展的以增强职业荣誉感为主题的演讲文娱活动,来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二是充分依托互联网、医苑、信息平台等载体,营造健康进取的浓厚文化氛围。仅2012年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医患沟通等学习资料40余篇,编印《医苑》10期,通过短信平台为全院职工发送警示、励志文化短信4200余条,以长效灵活的文化平台建设,激励着医院干部职工共创和谐医院、共建和谐医患关系。三是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底蕴。**县中医院按照中医医院文化建设规范,邀请县书法名流,以《大医精诚》、《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方论》等中医四大经典为主题,制作精美书法作品和简洁易懂的中医经典50余帧,分别装裱在医院门诊、病区,使来院的病人从中深刻领悟到传统中医的博大精深。四是坚持把民主评议行风建设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院长接待日、科室走访和病人问卷调查的方式,坚持把评价
权交给病人,交给社会。今年上半年,县中医院共发放病人问卷调查2万余份,电话随访病人8000余人次,登门随访1200余人次,病区开展工休座谈会132 场次,收到群众合理化建议210余项,对于这些意见和建议,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为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流程,改进服务质量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通过他们对病人问卷调查的汇总,满意率达90%以上。医院收到病人感谢信5封、锦旗2面,医院的工作也被《医药卫生报》、《**通讯》等新闻媒体给予报道。
正是通过医院文化建设的不断提炼、不断积淀和不断丰富,县中医院“博爱惠民,与时俱进”的医院文化宗旨才能成为推动医院快速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二篇:文明建设攀高峰 文化育人谱新篇
文明建设攀高峰 文化育人谱新篇
北兴农场初级中学争创总局级文明标兵学校申报材料
北兴中学坐落在美丽富饶的完达山北麓,创建于1966年,是红兴隆管理局的一所标准化先进中学。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 “十八大”精神,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努力提升学校文明程度,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下面就本校创建总局级文明标兵学校方面的主要工作及措施汇报如下: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夯实学校基础工程。
1.扎实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行为规范》。进行争创文明年级、文明教研组、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评比活动,以文明的语言、文明的行动,优雅的环境,良好的规范,积极蓬勃的面貌,展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新风貌。
2.突出党支部工作品牌建设,以“红烛先锋铸师魂”为创建思想开展打造“一全四有三结合”的红烛先锋党建工程,办《红烛先锋报》6期共计150余份,使广大党员在思想上增强凝聚力,在工作上发挥创造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按照“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原则,把优秀教师特别是教学一线的年轻教师吸收到党内来,增加党的新鲜血液,壮大党的队伍,充分体现模范引领作用。
3.高尚师德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学校建立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职业道德教育制度,积极开展“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光辉职业”教育活动,每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每月一次师德教育,每学期一次师德报告会,每学年一次暑期教师学习会,通过理论学习、教育引导、表扬激励、典型引路等途径,用高尚师风、严谨学风、文明教风和朴实作风塑造教师良好形象。
4.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们做到“三全”、“两严”的原则,狠抓“三个关键”,周密布置,积极推行“立标、学标、练标”制度。做到:一课多讲,一讲多评,人人参与。把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做到扎扎实实。教师之间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深化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文明养成。积极开展北大荒精神教育,青春圆梦北大荒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坚持德育常态化、规范化和系列化,每年都结合重要
节日进行新颖的主题教育。如开展“北大荒三项教育”“理想点亮人生”“讲文明,树新风,争当希望之星 ”“争做“四德、四信、四心”新市民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和文明礼仪,全方位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校园新气象。
1.创新课程改革,深化教学理念。探究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加速推广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课改经验和“三三三一”教改模式,探索“一一五”课改新模式。提高了教学成绩,连续三年中考成绩名列管局前三。
2.创新管理理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行学生会干部值日制度,周二“自我管理日”制度。提倡“我管理,我负责,我成长”思想,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成为班主任和学校工作的得力助手。以学校为平台,将学生的日常管理项目、活动的开展、学生素质的提高等教育内容纳入班级量化考核。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
3.创新宣传途径,优化传媒资源。充分利用好《北茗》校刊、《校园月报》、《桃李红报》和《红烛先锋报》,宣传栏、墙报的宣传作用,不但使校园萦绕着文化育人的气息,而且党务和政务宣传使校园充满着民主的氛围。几年来,《北茗》文学社在各种报纸上发表了作品160余篇,极大地增强了师生的文学素养,调动了师生的创作热情。
4.创新特长教学,实施“艺体2+1项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成立各类特长队。十年如一日,每周日下午全校性的常年开展活动,制定严格的实施制度和考核方案,并在每年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节上进行汇报展示。还组织参加高级别的比赛,版画组集体创作的10米长卷《北兴山河》在国际版画比赛中获得金奖,促进了对学生的多元培养,个性发展。
5.创新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气息。校园里草坪上、花坛中、甬道边设立了充满温馨的宣传语,操场边绘制70多米奥运文化墙,安装了立体音柱,真正做到让每一处角落都育人,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首音乐都陶冶人。人创造环境,环境培育人。
三、打造精神文明品牌,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1.放大学校名校引领品牌,辐射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坚持校本培训并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包括:导师引领,主题讲座,规范制度,目标激励,课题带动,教学反思,个案研究,校际观摩,科学评价,假期培训等,通过这些有效的培训,为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学校理
念的更新和提升。
2.打造学校名师培养品牌,推进青年教师成才计划。实施“青蓝工程”,使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由老教师引领方向,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将一部分优秀青年教师打造成学校的品牌骨干教师,陆续推出王曼、姜秀春、马艳军等优秀教师。
3.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品牌,放大学校德育影响力。利用多种德育教育形式,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培养学生有“爱心、有孝心、有信心、有责任心”。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家长及整个社会文明、守法,力促美好和谐新北兴的建设。
4.营建校园文化品牌,创建“智慧型和学习型”校园。继续开展“海量阅读、读书增智”中华魂读书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师生提供更充分的读书空间,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树立新的文化育人理念,打造书香校园。
5.保持学校安全管理品牌,推进校园平安建设。学校采取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每学期都有针对性的安全疏散实践演练,教会学生在突发情况下如何的自我保护和逃生。警校共建,开展军训、法制讲座、交通安全、志愿者行动等活动。确保学校的安全。学校连续多年被上级相关部门及农场授予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我校在文明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曾获得黑龙江省“一类学校”、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双高普九’高标准达标单位”,黑龙江省省级“绿色学校”和黑龙省农垦总局“民主法治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先后被授予黑龙江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创建文明交通示范学校先进单位”。
文明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办学水准的标尺,我们将以文明创建为工作平台,以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创造力,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提升办学水平,不懈努力,孜孜追求,全面推进校园文明建设,彰显办学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初级中学
2014年3月3日
第三篇: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促进珙县文化大发展
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促进珙县文化大发展
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静
珙县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中华僰人故里”之称。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与之相比,珙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按照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以及县委、县政府建设“蜀南咽喉重镇、中华神韵僰都”的县域经济战略定位,认真审视县情,破解制约文化发展瓶颈,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时间紧迫,意义重大。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命脉。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反映,又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能引领人们确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和文化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还能引领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能引领人们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先进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观愿望。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作用日趋明显。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相对经济发展速度而言,我国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将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吹响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角。这不仅体现党和国家高度的文化自觉,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愿望;同时也展现博大包容的文化姿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珙县作为山区欠发达县,目前经济发展正处在蓄势正发的阶段,发展态势迅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构成了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强大动力。环顾周边区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长宁的“竹文化”、兴文的“石文化”等竞相发展,而作为僰文化的资源大县——珙县,文化建设虽有资源优势,但又处于发展滞后的不利地位。因此,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发挥优势,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升珙县新形象,已是时不我待。
二、正视珙县文化建设的制约瓶颈
近年来,珙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城乡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总体而言,文化建设与时代进步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县17个乡镇虽全部建立了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但除巡场、珙泉等条件较好的乡镇外,基本没有专门的活动阵地及设备设施。有活动阵地的地方如洛表镇,电影院也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由于缺乏维修管理经费,现已成为危房。县城缺乏大型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未投入使用,群众性活动开展受到较大限制。
二是文化人才缺乏。受管理体制、编制束缚,人才引进困难。目前,全县专职文化干部仅有6人,有11个乡镇无文化专干。大部分业务人员文化偏低,素质参差不齐,且缺乏专业培训,文化活动的开展极不平衡。加之,由于缺乏专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民间文化人不能很好的发挥其文化传承的作用。
三是地方特色文化开发不够。珙县是古僰人的最后聚居地,也是这个古老神秘民族历史遗存最集中,保护最完整的唯一县域。但受资金、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僰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大多数乡镇很少组织大型的的民间文体活动。即使有,形式都较为单一,如苗族古歌等特色艺术很少出现在节目中,很难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繁荣。
四是文化产业不发达。总体来说,珙县文化场所和项目以民营和个体经营为主,而且集中在城镇。而民营和个体经营者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收费高、活动内容良莠不齐,很难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主阵地。同时,因各种因素制约,珙县文化旅游景点参观人少,文化旅游产品匮乏,文化旅游产业不发达。为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基层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珙县文化形象和影响力,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独具特色的“中华神韵僰都”。
三、加强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是推进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化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由各级党委、政府总揽全局,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推动文化建设大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建设的矛盾和问题。更要充分调动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发挥其优势,主动参与,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建言献策。
(二)加大投入,为文化建设提供经济保障。确保资金投入,是推进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在把文化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确保文化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加,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可以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人才培养等工作。可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文化创新成果。
(三)健全体制,为文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加快文化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思想上,要树立“用抓工业的理念抓文化事业,以工业反哺文化事业”的理念,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引进文化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一是制定和完善文化投入扶持政策,一方面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另一方面制定土地征用、规费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鼓励各类经济成分投资文化产业,促进其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做久。二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坚定不移地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激发内部活力;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经营领域,扶持私营文化企业实施规模扩张,支
持各类文艺人才领办、创办文化企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制定科学的文化创新激励机制。通过设立专项激励资金,对创新文化成果或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奖励、补助,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民间艺人进行奖励。实施精品文化工程,催生一批精品力作。四是强化依法行政,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改善文化消费环境,增强文化消费市场的活力,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从历史上看,珙县既是 “僰道”的重要腹地,又是古僰侯国曾经的首府之地。“僰文化”是珙县的一张独具特色的名片。但“僰文化”不单指悬棺葬俗,而应包括在僰人聚居区域内,以僰人为主体,汉、苗、白等民族相互交融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活动。因此,必须找准定位,深入挖掘和发挥地方特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才能提升珙县形象和综合竞争力。一是营造“僰文化”浓厚氛围。立足僰苗特色,在文化设施、文化景点上增加僰苗文化元素,营造浓郁特色风情,增加旅游吸引力;充分利用僰文化研究会等组织,深入挖掘、整理地方特色文化,着力创造一批有强烈“僰文化”气息的文化产品和文艺创作,不断充实僰苗文化内涵,提高“僰文化”的影响力;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展“申遗”工作,使之成为珙县对外的文化名片和城市名片。二是发展特色群众文化。努力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如苗族手毽比赛、僰人赛神节等,掀起繁荣特色民间文化活动高潮。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各乡镇的电声乐队、秧歌队等,组织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同时,通过积极开展“特色文化之乡”、“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示范社区”等创建活动,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三是加快僰文化特色产业开发。深入研究、发掘僰人的生活、宗教、军事等历史,形成特色文化产品,采取措施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僰文化特色产业的尽快形成。积极支持“珙石雕”、“僰乡猪儿粑”、“僰乡白酒”等一批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出台优惠政策,助其做大做强。
(五)建设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搭建文化发展平台。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标志。一要科学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惠及全民”的原则,结合全县实际,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点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各环节、各领域相协调,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要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县城文化馆、图书馆、体育活动中心、文化宣传走廊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步伐,拓展县会议中心功能,建成集会议、文艺演出、培训展览、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设施,全面向公众开放。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利用国债项目建设契机,建设集图书阅览、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合力推进农家书屋、村文化室等文化活动场地建设。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三要整合资源,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基层服务点,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体系,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党员干部及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村村通电话工程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大力开展“公益电影到农家”、“四下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活力源泉。人才是发展文化
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提高文化软实力关键靠人才队伍。要根据文化发展规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着力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文化人才、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门人才。要坚持用事业激励人、用感情凝聚人、用待遇吸引人、用市场感召人,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形成有利于文化队伍人才辈出、富有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激励、评价机制,制定优秀文化人才奖励办法,吸纳和引进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文化经营管理等紧缺文化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切实解决文化人才匮乏的问题。二是配齐配强县文化事业单位专业人员、乡(镇)文化专干,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其组织和管理素质。三是积极培养群众文化骨干,成立民间文艺团队、专业协会等,并为他们创设交流活动的舞台,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构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社会公共文化人才网络。
第四篇:加强医院文化的建设 促进医院发展
【摘要】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医院和谐发展的精髓。在当今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医院文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关系到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可以说,医院文化是未来医院管理的主流,培育优秀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医院文化建设发展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医院和谐发展的精髓。医院文化作为凝聚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活化剂,责无旁贷地成为丰富医院品牌内涵的源泉。在当今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医院文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关系到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可以说,医院文化是未来医院管理的主流,培育优秀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此,就如何进行医院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1新时期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
1.1医院文化的定义广义上的医院文化,是指具有医院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上的医院文化则是特指医院的精神文化、文化建设及各种文化活动等。医院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医院特征的群体意识,是全体医务人员所认同的行为准则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具体说,是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指导,以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为宗旨,以敬业、精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主线的行业文化[1]。
1.2医院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医院文化是由医院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构成的,物质文化包括医院的发展目标、规章制度、设施环境、文体场所等;行为文化包括服务礼仪、服务态度、服务行为规范、技术服务操作等;观念文化包括医院精神、经营理念、职业道德等。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是各个医院大致相通的东西,是共性的。而最能体现医院个性的就是观念文化,医院发展层次和生存能力的不同,主要就是观念文化的不同[2]。
1.3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营造现代医院文化,以适应时代变革的步伐,已逐步得到广大医院管理者的共识。
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展现了职工的精神风貌。因此,抓好医院文化建设,对于推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医院文化可以扩大医院的辐射面:医院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份,必然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医院文化能以其良好的医德、医技、医风和服务获得众多病人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医院文化能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优秀医院文化是医院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医院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医院文化能培育医德医风,可促使医务人员在卫生改革深化、市场经济建立、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优秀医院文化在医院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医务人员自觉地按照医院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医务人员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人类健康、解除病人痛苦勤奋工作。
2医院文化建设的目的医院文化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文化观念,是由医院领导者倡导、为全体职工所认同的全院内的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医院文化建设要注重三个主要方面,即恪守
医院管理之道、塑造医院形象、培育医院精神。
2.1恪守经营管理之道
医院管理之道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医院不仅要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宗旨、目标和发展战略,而且要依靠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这是社会主义医院的根本宗旨所在。对于医院发展来说,设备、资金、技术、人才虽然都是重要因素,但要很好地发挥作用,必须讲究医院管理之道,即有正确的办院理念做指导,也就是说医院的功能已不再是单一的对个体的治病救人,而应是保障人民群众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2.2培育医院精神
培育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医院精神包括价值观、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一个医院应当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发挥每一个职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主人翁责任感,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巨大凝聚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并通过制度安排,实现职工在医院统一目标下的自我管理,从而形成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医院精神。医院精神表现为一种风气,这种风气对每个人具有规范、约束和引导的作用。许多医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医院精神,如北京协和医院提出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北京同仁医院提出了“精、诚、勤、和”的同仁精神。医院精神就像一面旗帜,对医院职工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使职工对医院精神所包含的价值观具有“认同感”,对实现发展目标有“使命感”,在这样医院中工作有“自豪感”,对医院集体具有“归宿感”,从而使职工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与医院的整体目标趋于一致,形成巨大的合力,推动医院发展。
2.3塑造医院形象
塑造医院形象是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医院形象是医院服务质量、人员素质、医疗技术和在病人心目中所处地位和声誉的总体印象,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综合体现和外在反映。良好的医院形象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重视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应积极利用舆论工具,将良好的医院形象“推销”和推荐,使医院成为内外一致的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院。
3医院文化建设的原则
3.1以人为本
医院文化的精髓是医院精神。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特定的医院精神,它反映了医院职工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是医院领导和职工集体认同的群体意识,而人是医院精神的载体,要培养医院精神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人是医院文化中的核心要素,他们既是医院文化的体现者,又是医院形象的塑造者,所以医院形象的塑造主要是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形象
[3]。从生产力各要素分析,人是最活跃、最具变化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在医院的人、财、物诸多因素中,人是首要因素。培育、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是医院管理工作者搞好医院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关键所在,是一个医院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医院里,技术需要人去发挥,效益要靠人去创造,职工的积极性一旦发挥出来,就能体现在对病人服务的高质量上,形成管理思想以职工为中心,优质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良性循环。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医院管理者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心理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在分配制度上打破大锅饭,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政策上向临床一线倾斜。其次在情感上,医院工会要给职工家庭般的温暖,帮职工们购买各种保险;在员工生日婚庆送去一份祝福等等。
使医院职工都逐步将医院当成一个大家庭,当成一个技术与精神大熔炉,当成自己可以成就
事业、实现理想的地方。
3.2培育群体价值观
培育群体价值观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医院文化的要求更需要重视群体行为的培育,这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而群体行为又是以共同信守的价值观为基础。在培养群体价值观念中,重点是培养自尊自强、争创一流的医院精神,这种医院精神是医务人员在长期医务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医院群体共同的心理和价值取向,是医院向心力和凝聚力所在,也是医院的主导动力源。为使医院精神经久不衰地发扬光大,就需要运用目标激励。实践证明,全力以赴培养职工正确的群体价值观对提高医务员工的整体素质,在医院内形成凝聚力和推动力能收到明显效果[4]。
3.3恪守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包括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守则及管理目标。制度文化是医院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是医院文化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对医院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最好检验。而制度文化重在制度的建立与落实,重在奖惩结合、奖惩分明、奖惩及时。而后的问题是落实,以及如何使全体员工能自觉遵守,由约束执行变为自觉执行,这需要一个过程。只要常抓不懈,坚持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克服做“好人”、少得罪人和“下不为例”的思想,就定能大见成效。
4医院文化建设的措施
4.1医院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重视
院长是一个医院的领导者,也是主心骨,这种主心骨会激发全体员工的干劲和斗志,院长的形象、风貌、气质、性格对医院文化个性特征的构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医院的领导者应该从思想认识到领导行为上,真正理解和掌握医院文化的含义和作用,自觉地研究医院文化建设的路子,才能有效地建立起医院的文化。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仅仅依靠院领导的智慧和才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有效地通过医院文化建设,调动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医院各项工作中去,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才能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4.2持久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养成良好的医院行为文化
医院文化建设与医德医风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必须要加强和改进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医务人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投身改革,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鼓励医务人员刻苦钻研业务,掌握更全面的医学新知识和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医疗实践的适应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要求医护人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用真情去营造医患关系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医院行为文化。行为文化包括全体员工的礼节礼貌、言行举止、穿着装束、精神面貌、风度气质等,良好的员工形象对确保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中赢得优势,对医院的发展前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员工形象可以使患者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并对医院的医疗质量产生信赖。而倡导医院行为文化,也必须从规章制度入手,要全面细致地加以规定,并严格与奖惩挂钩,例如与宾馆联系,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加以培训,还可以邀请外事部门的有关人员来院就礼节礼貌、仪表仪态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授课。与之相配套的还必须确立全体员工的服务理念。并制订出各种便民利民、优质服务的措施,如招募社会上年轻女士加以培训,统一着装,在门诊大厅组建温馨服务站,负责全程陪同老、弱、残、幼、伤患者。
4.3要深挖医院自身特点,发展医院特质文化
首先,要注重对医院文化的宣传教育。要在医院内部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和舆论工具大力宣传,造成一种强烈的舆论环境和氛围,使广大职工对医院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深
刻的理解。其次,要注重领导的垂范作用。医院高层管理者是医院文化的倡导者,其行为应当充分体现医院文化的内涵,所以各级管理者要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去带动广大职工建设医院文化。再次,要注重典型启迪。通过树立典型人物和事例启迪广大职工,使他们确信医院文化的存在,时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及态度。同时,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判断一个医院的医院文化是否先进,关键就要看医院是不是在培养医院职工的创新精神上下功夫,是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的医院文化才是先进的文化。
4.4凝练医院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包括医院建筑布局、外观色调、环境绿地景观、内饰风格、公共设施的陈设、病房诊室的设备功能等,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医院的需求由从服务态度、医疗技术扩展到对医院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已成趋势,要求医院设施如宾馆、绿化景观如园林、方便程度如家庭、公共设备设施现代化。建筑外形是竖起来了,且从内在质量、功能和美学角度看,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上海外滩的建筑为什么百余年不被淘汰,这完全是厚实的文化底蕴在作支撑,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做到既宽敞明亮又不显空旷、功能与美观相结合、色调和谐高雅、陈设考究精致、点缀美观得当、厕所结构文明,给人多一点温馨感、方便感、艺术感和人性化。
4.5打造医院的公众形象
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医院决战在市场,市场胜负看营销,看全院各科的市场营销理念。科室靠优秀的专家、优良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向社会“推销”自己,打造名医工程,专科工程,中心工程,树立形象和品牌。医院形象是指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员工素质、医疗设备、管理风格、建筑设计、内外环境等在社会公众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的总体形象。医院形象是医院文化的表现形式,医院文化是医院形象的内在基础。医院形象要利用各种教育途径和宣传手段予以弘扬和提倡,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医院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并以此去凝聚思想、规范行为,使医院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医院经常性地与新闻媒体和广大患者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了解社会公众对医院整体形象的评价和印象,也可以通过询问、调查表、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医院形象评估是根据形象调研的有关资料,对医院形象做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进而确定医院形象设计的目标和思路,为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服务,进而达到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医院形象的塑造也可以通过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和网络等,扩大医院知名度,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医疗质量是医院服务流程的核心要素,也是树立医院形象的主要支柱,医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在社会上的信誉和地位。因此必须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做到一流的质量,一流的管理。医院形象塑造好,必须要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医务人员,医院有了众多的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的人才,医院的医疗、科研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就会越来越大。因此,培养员工是医院形象塑造之本,要认识到医院员工的素质本身是不一致的,素质培养是一项长期、综合、全方位的任务要自始至终地贯彻到学习、教育、业务活动中,从而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医院是职工工作的地方,是患者就诊的场所,更要注意环境的美化优美,温馨的环境、整洁干净的病房、合理科学的布局、雄伟壮观的建筑,甚至医务人员的衣着都会给病人带来美的享受。一个医院的院容院貌代表了其自身的气质、风格、特点,所以必须努力营造。
在改革发展的今天,被赋予新的活力与内涵的医院文化,在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医院品位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医院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发展进程中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医院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品位的反映,更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的必然追求。因此,必须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医院不仅面临着医疗技术、服务、人才的竞争,更重要的是面临着整体形象的竞争,谁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树立起良好的整体形象,谁就能赢得公众的好感和信任,谁就能占领和开
拓医疗市场,而医院品牌的打造、整体形象的美化塑造还需要通过医院文化来实现,需要全院上下的高度重视和坚持不懈地倾力投入。
参 考 文 献
[1]谭惠.医院文化建设的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9-21.[2]马树林.加入WTO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101-102.[3]朱士俊,李泽平.医院文化与人本管理的理论及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705-708.[4]王卫宪,张贵凡,于莉.大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J].中国医院管理,2003,5:58-59
第五篇:谈谈关于谈谈关于培育优良银行文化,促进规章制度建设—谈谈银行文化建设与规章制度建设的关系的应用
谈谈关于培育优良银行文化,促进规章制度建设
谈谈关于培育优良银行文化,促进规章制度建设—谈谈银行文化建设与规章制度建设的关系
作者
张在祯
一、银行文化建设与银行规章制度建设关系问题
(一)广义的银行文化包括银行规章制度。“文化”的定义已有上百种之多。就广义而言,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凡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的、经济的、政治的、制度的等等都属文化的范畴,是同自然物相对应而言的。
从这种意义上讲,制度也是文化的一种,文化包括了制度。而每个群体或者社会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文化都包括更小的亚文化,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就构成了企业文化。企业的规章制度当然也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作为企业的一种,其规章制度也属于银行文化的组成部分。
本文在认同这种观点的同时,更多的则是从银行文化与银行规章制度并列的角度开展讨论的。
(二)狭义的银行文化并列银行规章制度。我们经常在另一种意义上使用“文化”的概念,如“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等等,这是从制度与文化平等、对等或并列的角度,把制度与文化作为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来讨论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银行
1的文化管理不同于规章制度管理。
规章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是银行倡导的“文化底限”,即员工必须做到的最起码要求;而银行文化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是“制度之上的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主要是抑制人性恶的一面,银行文化主要是引导人性善的一面。
银行文化管理带有更多“柔性”引导,而规章制度更多的是“硬性”规定。因此,银行文化与规章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三)银行文化与规章制度建设关系问题。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对“文化与制度关系”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或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难以把握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如果只注重柔性的企业文化建设,不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可想而知,规章制度又怎能得以执行?反之,只是硬性地推行规章制度,效果也不尽人意。
在从事银行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中,笔者经常反思:为什么银行规章制度建设这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开展起来是如此吃力?为什么有些违规行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十案十违规?答案是,在推行“制度治行”的同时,也应倡导“文化兴行”;银行要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就必须高度认识并充分发挥优良文化对规章制度建设的促进作用。
二、优良银行文化对规章制度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一)优良银行文化促进规章制度的制定。没有优良的银行文化,就不可能制定出优良的规章制度。一部好的规章制度必然蕴涵着优良的文化理念。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曾形象地比喻银行的“业务是叶、管理是枝、体制是干、文化是根、外部环境是土壤。”
可见,规章制度作为管理工具属于“枝干”的范畴,“银行文化是银行规章制度之根”。文化理念是制定规章制度的指导思想,规章制度要反映文化理念的要求。银行规章制度的制定,一般涉及总行多个有关职能部门,还需要分支机构及全体员工的热情参与。
如果有了“银行规章制度是全体员工集体智慧结晶”的文化理念,负责组织起草的部门就会广泛征求并尽可能采纳其他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及全行员工提出的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广大员工也会踊跃参与全行的规章制度建
设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总行部门之间如果没有“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优良银行文化,就难免发生对某项事情“好管的,都争着去管”、“难度大的,谁都不去管”、“有的规章制度已经重复”而“该有的规章制度还仍然缺失”等现象。分支行的营销经理在办理业务时,发现分行或总行没有相关规章制度,如何处理?难道就不做这项业务了吗?
笔者认为,如果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没有明确限制,就完全可以做!边做边总结经验,同时积极主动与分行、总行相关部室沟通,并建议总行尽快制定相关业务管理办法。当然,这是以“和谐奋进”的优良文化理念作为支撑的。否则,很简单:“还没有规章制度,不能做!”
(二)优良银行文化促进规章制度的执行。
没有“令行禁止”的优良文化理念,再好的规章制度也难以施行。有个小故事,可以说明。印第安原始部落一位叫纳瓦霍的学生,第一次走进都市豪华火车站时,看见墙上贴着醒目标语“请勿随地吐痰”,但低下头时却看到地上仍然有许多痰迹。后在奥克兰市热情接待他的恩赛德太太家,看见到处干干净净,心想她家里一定贴满了“请勿随地吐痰”标语,四处寻找,一张标语也没找到。
可见,规章制度就像标语,只是一种生硬约束,那些没有遵章守纪的文化修养、不从心底里像爱家一样热爱公共卫生的人,照样我行我素。大量事实证明,一家银行失败或发生案件,往往不是由于缺乏规章制度,而是缺乏“有章必依、执章必严”的优良文化。资料显示,从2006年6月到2008年1月,法兴银行的11种风险控制系统,针对科维尔的各种交易自动发出了75次警报;某银行双鸭山市分行四马路支行案发前,上级分行曾对该支行进行过54次各种检查,但在历次检查中均未发现已经存在的问题;某银行广东南海九江支行营业部员工涉嫌挪用980 万元备用箱现金一案,作案时间长达近4 年之久,其上级行对该支行先后进行过35 次库款检查,都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此等案例,不胜枚举。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制度,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责任心。
(三)优良银行文化促进规章制度的完善。没有优良的银行文化,规章制度难以得到有效维护与持续完善。规章制度永远是落后于实践的。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言“为人类制定法律,简直是需要神明。”因此,再详尽、周到、严密的规章制度,也不可能囊括银行经营、管理、服务的所有要求。倘若有人要钻规章制度的空子,那是防
不胜防的。但是,优良文化像是“无声的命令”,从灵魂的深处发出呼唤,引导人们在一定时间、地点、情况下,必须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形成了无形的、非正式的和许多不成文的行为规则,对人们的行为起着约束作用,如同“判例法”确定的原则可以弥补“成文法”具体规定的不足一样,直接弥补了规章制度的不足;另外,规章制度发布之后,除了由起草部门或相应的主管部门持续进行检查监督、应用解释、组织修改、定期清理、汇编编纂等动态维护工作外,分支机构及其全体员工可以结合实际经营管理情况中出现的经验与教训,对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向有关部门提出修改、补充、废止等完善规章制度的合理化建议,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规章制度建设对优良文化建设具有保障作用
(一)规章制度以具体规定落实优良文化。“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也是优良文化的一项重要准则。但是,人的本性难免有感情用事的毛病,优良文化还须靠规章制度来具体落实,而不能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在这方面监管规章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与有些传统的文化理念也存有“冲突”。古人云“小智治事,大智治人,睿智立法”。
实际上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就是“企业立法”。亚里士多德在讲到法治胜于人治时指出“法律恰正是全没有感情的。”著名的分粥故事,可以说明制度是何等重要:有七个人曾住在一起,每天分一桶粥。每天的粥都是不够的。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每周下来,他们只有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是饱的。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分粥。大家都挖空心思去讨好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选委员会,待相互攻击扯皮下来,粥都全凉了。
最后,采取轮流分粥的方法,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才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结果大家快乐和气。可见,如何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是个关键问题。更何况银行业素有“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的“三铁”之称。正如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认为的,制度的问题很重要,“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所以,银行应从规章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制定科学适用的规章制度,使优良的银行文化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对员工行为产生指引、预测、评价作用。例如,谁都知道“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优良文化理念,如何落实呢?据悉,麦当劳的作业手册有560页,其中仅对如何烤牛肉饼一项就有20多页。
(二)规章制度以奖励措施倡导优良文化。一般说来,企业文化更多的表现为倡导性的理念口号,就内容而言与企业道德相关,其要求往往比规章制度要求高。作为金融企业的银行文化理念要求应比一般企业高。我们银行员工的行为规范或职业道德标准应比一般企业员工高。
笔者以为,可以参照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为什么呢?试想:医生的责任有多重?病人把生命托付给他;银行人的责任有多重?客户把财富托付给您!至于规章制度的内容,则是对优良文化中必须落实的最低要求,属于基本标准。
当然超过了标准则不限制,如同要求八时上班七时早到。由于个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优良文化引导是不行的。所以,比较规范的规章制度对超过一般标准的优良行为就设定了奖励措施,倡导、鼓励员工实践优良文化要求。
例如,负有组织制定某项规章制度职责以外的营销或管理人员,如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制定议案的;对规章制度征求意见稿经常提出修改建议并被采纳的;对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经常向总行提出修改、完善等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的,理应受奖。这是在规章制度规定的考核指标以外,为全行甚至是行业发展奉献个人宝贵经验。本质上,规章制度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传承经验。佛教宗师星云有言,将自己的技术、才能、经验传授给人,实在是功德无量。
(三)规章制度以处分措施捍卫优良文化。对企业而言,规章制度不是万能的;然而,没有规章制度又是万万不能的。伟大的哲学家罗素有一句名言:“人们之所以有道德,是因为他们受到的诱惑太少。”《没有借口》也指出,不管你有多么优秀,训练方法如何先进,都得有严厉的规章制度加以保证。在商场的残酷竞争中,没有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纪律和规定,以及员工们配合遵守,就无异于自杀,这是任何一个公司不可动摇的铁律。
因为必要的规章制度,可以遏制与优良企业文化相悖的不良行为,消除影响优良企业文化形成的各种消极因素。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规章制度除了规定奖励措施外,还规定纪律处分措施,以捍卫优良文化。否则,就如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所揭示的“破窗效应”:“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
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小破坏带来大灾难。所以,比较规范的规章制度或制度体系都规定或包含了纪律处分措施。
总而言之,有企业的地方就有企业文化,至于有什么样的文化,则另当别论。而银行的行业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培育优良的银行文化。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而“规章制度执行难”则是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面临的难题。我们国家缺少执法和守法的传统,法制观念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大力培育优良的银行文化,有利于促进银行规章制度建设。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银行文化建设还是规章制度建设,依法合规非常重要,也是两者共同的核心要求。其实,遵守银行规章制度,就类似遵守交通法规,别把违章不当回事,发生交通事故,悔之晚矣。依法合规不仅是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广大员工合法权益的一种强制性保护。
【作者简介】张在祯,男,1962年生于山东省青州市。华东政法学院(现为华东政法大学)1988届法学学士、1993届法学硕士。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企业法律顾问,公司律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金融专业委员会仲裁员,上海银行总行合规部副总经理。业务专长:担保业务、信贷合同、存款业务、银行法务、金融立法和商业银行规章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