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2019-05-13 00:4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篇: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观华西村有感

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观华西村有感

以前只听人说过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前几天街道组织参观了华西村使我对华西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华西位于江苏省江阴县,面积仅占中国版图的千万分之一,却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被称为“天下第一村”。进入华西

村参观一眼便见那投资1.2亿元,高98米,7级17层的“华西金塔”,它是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大楼,而特别是那江泽民书记视察华西村,在15楼题写了“华西金塔”四个字,极大地鼓舞了华西人。站在15楼观光台,可以一览华西村全景:华西北面,砂山、龟山紧依长江,华西村在这江山环抱之中。南面一排排数百座的三层别墅,每座445平方米,自带车库,全村350户人家基本上就住在这里,其每户内部装潢富丽而豪华。华西人这样形容自己:“远看华西像林园,近看华西像公园,细看华西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现在华西村资产最少的人家也在100万元以上。已经实现了“小有教”、“老有靠”、“房有包”、“病有报”、“购有商”、“玩有场”、“餐有供”、“行有车”。华西人自豪地说:“吃粮不用挑”、“用水不用吊”、“煮饭不用草”、“便桶不用倒”、“洗澡不用烧”、“通讯不用跑”、“冷热不用愁”、“雨天不用伞”。沟通全村的蜿蜒长廊,有5000米,如同北京的颐和园。参观完华西村,我想了好多,华西有今天,其奥秘究竟在哪里,值得总结的太多,我想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吴仁宝带领华西村的干部群众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发展的创造性高度统一,40多年来,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唯书,不唯上,从本村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态度、独特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引导华西的改革和发展,表现出了共产党员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创新勇气。华西村搞“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干部不得搞“一家两制”,更不允许搞“一人两制”。华西村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新路子。华西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坚定性令人叹服。

二是坚持制度创新。他们从华西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合作制、厂长负责制、经理监管制、工代议事制”,对员工实行“首位高工资、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在分配机制上,他坚持“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吴仁宝认为,农民办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只能靠自我积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2001年6月以来,吴仁宝创造性地提出“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发展建设大华西的新举措,这些创新理念和举措,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来这里创业,使华西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华西经济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三是坚持科学发展。华西村始终把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放在首位,构建和谐、文明、宜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从创业初期开始,一直把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贯穿始终,成为全国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第一个村庄。华西村提出要倡导绿色文明,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先后投资数亿元,综合治理工业区环境,使工厂变成了花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目前,华西村已基本实现了“三废”资源化管理,对高炉、电炉、轧钢生产的煤气、工业废水等进行分类安置,实行综合利用。还投资近1000万元美化生活区,全村的绿化覆盖率超过40%,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村”。

四是坚持两手抓。“物质精神双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吴仁宝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以德依法治村,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目前,华西村里有书场、球场、溜冰场,有歌厅、舞厅、影剧院,各种文化娱乐设施配套齐全,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上下始终保持勤于开拓、勇于创新、不甘守旧、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五是坚持先富帮后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2001年6月以来,吴仁宝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步伐,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如今,华西的面积已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533人扩大到3万余人。如今的大华西,路变、河变、桥变、房变、人变。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1000多户周边村村民高高兴兴地迁进了华西村为他们新建的别墅和公寓房。到2004年,华西村为周边村村民发放粮食补贴等3000多万元,支付修桥筑路、福利等8项费用7400多万元。周边村民看到了希望,干部增强了信心。在大华西建设中,无论是建房筑路,还是移坟迁墓,周边村的老百姓无一怨言,一呼百应。

六是坚持德孝为先。华西村人重“孝”。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电热毯刚面世,吴仁宝和村干部就把它铺到了华西老人的床上:每年村里生产的瓜果蔬菜要让老人先尝鲜;看戏老人坐前排,看电影老人坐中间。从1979年起,华西村就逐步探索农村养老制度,目前凡年满55岁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男子,每月都能领到村里发的退休金。华西

村还规定,家中如有老人活到100岁,奖励所有直系亲属每人一万元,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敬、老有所乐。华西的老人们都说,“儿好,女好,不如华西好”“凡到华西工作的,就是华西人”。他们非常关心外地来华西工作的人,不准称他们“打工仔”、“打工妹”。在政治上、经济上把外来职工与华西人同等对待。这也许是华西人气汪,事业兴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些都值得我街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认真学习借鉴。更值得我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和做人上认真思考学习借鉴。

第二篇: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观华西村有感

以前只听人说过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前几天街道组织参观了华西村使我对华西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华西位于江苏省江阴县,面积仅占中国版图的千万分之一,却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被称为“天下第一村”。进入华西村参观一眼便见那投资1.2亿元,高98米,7级17层的“华西金塔”,它是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大楼,而特别是那江泽民书记视察华西村,在15楼题写了“华西金塔”四个字,极大地鼓舞了华西人。站在15楼观光台,可以一览华西村全景:华西北面,砂山、龟山紧依长江,华西村在这江山环抱之中。南面一排排数百座的三层别墅,每座445平方米,自带车库,全村350户人家基本上就住在这里,其每户内部装潢富丽而豪华。华西人这样形容自己:“远看华西像林园,近看华西像公园,细看华西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现在华西村资产最少的人家也在100万元以上。已经实现了“小有教”、“老有靠”、“房有包”、“病有报”、“购有商”、“玩有场”、“餐有供”、“行有车”。华西人自豪地说:“吃粮不用挑”、“用水不用吊”、“煮饭不用草”、“便桶不用倒”、“洗澡不用烧”、“通讯不用跑”、“冷热不用愁”、“雨天不用伞”。沟通全村的蜿蜒长廊,有5000米,如同北京的颐和园。参观完华西村,我想了好多,华西有今天,其奥秘究竟在哪里,值得总结的太多,我想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吴仁宝带领华西村的干部群众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发展的创造性高度统一,40多年来,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唯书,不唯上,从本村实际出发,用科学的态度、独特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引导华西的改革和发展,表现出了共产党员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创新勇气。华西村搞“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干部不得搞“一家两制”,更不允许搞“一人两制”。华西村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混合型经济发展新路子。华西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坚定性令人叹服。

二是坚持制度创新。他们从华西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合作制、厂长负责制、经理监管制、工代议事制”,对员工实行“首位高工资、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在分配机制上,他坚持“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吴仁宝认为,农民办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只能靠自我积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XX年6月以来,吴仁宝创造性地提出“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发展建设大华西的新举措,这些创新理念和举措,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来这里创业,使华西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华西经济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三是坚持科学发展。华西村始终把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放在首位,构建和谐、文明、宜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从创业初期开始,一直把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贯穿始终,成为全国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第一个村庄。华西村提出要倡导绿色文明,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先后投资数亿元,综合治理工业区环境,使工厂变成了花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目前,华西村已基本实现了“三废”资源化管理,对高炉、电炉、轧钢生产的煤气、工业废水等进行分类安置,实行综合利用。还投资近1000万元美化生活区,全村的绿化覆盖率超过40%,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村”。

四是坚持两手抓。“物质精神双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吴仁宝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以德依法治村,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目前,华西村里有书场、球场、溜冰场,有歌厅、舞厅、影剧院,各种文化娱乐设施配套齐全,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上下始终保持勤于开拓、勇于创新、不甘守旧、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五是坚持先富帮后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XX年6月以来,吴仁宝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步伐,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如今,华西的面积已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533人扩大到3万余人。如今的大华西,路变、河变、桥变、房变、人变。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1000多户周边村村民高高兴兴地迁进了华西村为他们新建的别墅和公寓房。到XX年,华西村为周边村村民发放粮食补贴等3000多万元,支付修桥筑路、福利等8项费用7400多万元。周边村民看到了希望,干部增强了信心。在大华西建设中,无论是建房筑路,还是移坟迁墓,周边村的老百姓无一怨言,一呼百应。

六是坚持德孝为先。华西村人重“孝”。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电热毯刚面世,吴仁宝和村干部就把它铺到了华西老人的床上:每年村里生产的瓜果蔬菜要让老人先尝鲜;看戏老人坐前排,看电影老人坐中间。从1979年起,华西村就逐步探索农村养老制度,目前凡年满55岁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男子,每月都能领到村里发的退休金。华西村还规定,家中如有老人活到100岁,奖励所有直系亲属每人一万元,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敬、老有所乐。华西的老人们都说,“儿好,女好,不如华西好”“凡到华西工作的,就是华西人”。他们非常关心外地来华西工作的人,不准称他们“打工仔”、“打工妹”。在政治上、经济上把外来职工与华西人同等对待。这也许是华西人气汪,事业兴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些都值得我街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认真学习借鉴。更值得我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和做人上认真思考学习借鉴。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

解说

幻灯片一:标题

幻灯片二、三:新农村建设(农村问题)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政府出台各种文件支持农村建设。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的要求。只有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幻灯片四、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然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优势三农问题最重要的问题。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看病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成就。

幻灯片六:农村大棚技术。(农业问题)

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在农村全面改革的前提下,农民不再是守着二亩地。相对而言,这也是农村技术含量的提升。这样农民增收,当然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从本质上讲这对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城乡向共同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从而实现中国 农业的大转变,和城乡关系的大转变。

幻灯片七:结束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含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三清六改四普及三绿化一处理含义:

“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

“六改”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栏、改环境;

“四普及”普及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电讯(含电话、无线通讯、宽带网络)、普及沼气、普及太阳能;

“三绿化一处理”三绿化:指村庄绿化(包括:村场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绿化);“一处理”农村垃圾处理 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

举措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第五篇: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因素,丰富精神文明生活也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的热切盼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的战略部署,也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其中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现阶段,新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成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化建设 矛盾

解决

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只有加快文化建设,才能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走在前列;不断巩固精神支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走在前列;才能提高党领导文化发展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推进文化精神的与时俱进,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走在前列。总书记强调:齐心协力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 号召全党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的享有者、传承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长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人的思维和态度决定着今后的发展方向。而文化建设且主要倾向于人们的思维与认识,属于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事实上,科学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一旦缺乏了文化建设,必然不能够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当然,文化建设并不是片面的建设运行场、图书室、唱唱歌及跳跳舞,而是要继承传统的文化,有效提升农民的致富本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总而言之,文化建设就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关键,有效的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基本条件。

根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现阶段人口还是一半是农村人口。怎么样才能够将在众多人口中做到文化建设做到深入人心,不断提高国民的精神文化素质,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现状

1.农村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要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需要全体农民的全新参与,这就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就从目前我国农民素质现状来看,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相比较低,和现代化素质要求还相差甚远。这就使得,在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活动单一,农民在文化活动中的主动性不强。

2,。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文化基础设施严重不健全。广大群众没有文化活动的基地和场所,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近些年,国家政府大力来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来支持各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建设,但就总体来说,由于传统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倾向于城市,对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农村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

3.文化市场发展滞后,不良文化对农村侵袭严重。如今在农村的文化市场,充斥着各种盗版书刊、大肆宣扬封建迷信、各种非法出版物等,出租或出售着各种淫秽色情光碟、非法音像制品等,各种不良文化肆意扰乱着文化市场。尤其在一些学校附近更是摆设着游戏机室及网吧,许多未成年学生进出自由;各种茶馆、棋牌室更是麻将声声,赌博风气浓厚,;虽然有一些农民自发组织了文艺演出,但是缺乏引导与管理,屡屡出现低俗乃至色情的表演。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农村文化市场朝着畸形发展。

4.缺乏系统的组织领导建设,文化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在政府工作中,农村文化建设往往成为软任务,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长期以来处于边缘化状态,所以党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部署到基层大打折扣,在执行中走了样。

5.农村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对农村社会起了动员作用,重教兴教蔚然成风,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其中还存在一些“水分”,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往城市迁移、生活,越来越多的小孩随着农民工父母外出求学。并且计划生育的实施,农村小孩的数量增长缓慢。这就从而导致学校生源不够,很多村级小学撤消、合并,学生上学的路程增加。学生的学习愿望、目标不明确。其次,农村教师数量少,专业单一。有些学校的采用复合式教学,就是在一个老师在一个教室轮流给几个年纪的学生上课,而且一个老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的传授,还是业余的,责任心不够,其能带给学生的知识可想而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严重影响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6.农村人口的减少,文化人才队伍匮乏。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成因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制约。具体表现在:

第一,城乡二元经济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因。“二元结构又称社会二元化或经济二元化,是指在同一国家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城乡长期分设、分治、分管,致使二者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差别特征。”城市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作为现代文明的一部分,代表和引领着整个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而农村由于其相对的封闭性和缺少资源支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城市文化中优秀部分无法完全得到乡村社会的接受。例如中国农村社会重视“亲疏有别”而法律却强调“一视同仁”的普遍性。以“礼尚往来”互惠原则的人情关系网,保障了普遍性的法律在以差别为原则的伦理政治的有效运行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既阻碍了文化资源的整和,理想人格的塑造,又迟滞了农村文明的进程。

第二,基层党组织思想的片面性也在一定程度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大多数基层干部能认识到文化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行政过程中,却往往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文化建设。同时,很多基层干部缺乏一种整体意识,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中只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即可,而忽视了文化建设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经济增长速度。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这是从指导思想的角度提出来的,只有指导思想正确,人们在执行具体事物时才不会偏离主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6]这就充分说明了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三位一体的关系,没有三者的协调发展,完善的社会主义

2.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城市“文化设施也相当齐全,文化人才相对集中,城市文化的整体水平大大高于农村,城市中的社区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3拓宽筹集文化资金的渠道,增强硬件设施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约束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这也是许多不发达地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要加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一定要取得各级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便于持续稳定的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同时文化部门应该积极拓展多条筹资渠道,包括自身积累、社会筹集及国家拨款等多种方式筹集经费。有了资金就要合理开支有效增强硬件设施。

4.夯实基础教育基础.。

新农村文化建设最直接的体现在基础文化教育,只有基础文化教育得到全面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才能得以夯实。基础教育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整合农村公共教育资源,确保受教育者机会均等,打破城乡二元教育体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融洽学校与群众的关系,也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5.健全和完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市场监管作用。

建立各级政府部门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和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及稳定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管理机制创新,多措并举,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服务。同时,必须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相关文化的法规,增强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制意识。开展文明村社、文明家庭的创示范活动,引导农民抵制迷信、崇尚科学,引导农民科学健康生活方式与文明向上道德风尚。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精神内核所在,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有序发展和“四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但从整体看,农村文化设仍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因此,研究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路径选择的分析和思考,对于推动乡村文化在促进乡风形成、增强农民素质、改变农村面貌、丰富农民生活、凝聚农村人心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自觉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本固基之举,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下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前言 济宁市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储量260亿吨,占山东省的50%以上,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但丰富的煤炭资源再给济宁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极其严重......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农村基层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4月 10日 调查地点:太原市阳曲县北小店乡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十一五规划以来,在此之前,关于“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一直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

    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 1、“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他批评在我......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内蒙古工业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河南分队......

    社会主义新农村(快板)

    社会主义新农村(快板)大家好,大家好今天我来说段数来宝数来宝,数来宝咱把社会主义新农村表一表新农村,新风貌二十个字要记牢。“生产发展”是前提“生活宽裕”是目标“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