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电公司庆祝经过60周年征文:看灯具变迁60年
1949年9月4日,**建起了一台恢复生产用的100千瓦发电机。建国初期,全市仅有表灯用户122户,其中工业户14户那个年代的夜晚,除了月亮,许许多多的家庭还只能通过煤油灯照明。如今,流光溢彩的灯光已经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电灯是稀罕物
现年78岁的**老人是**供电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公司一名退休职工。他于1950年从北京调到**工作的。回忆起当年来**的感受,**深有感触地说:“那个时候,电灯是稀罕物。天黑下来,四周黑漆漆静悄悄的,很少有人出去。”
**说,原来**供电单位的名称是**水电厂。1949年5月,**和平解放。9月4日,**市建起了一台恢复生产用的100千瓦发电机。这台发电机当时只是为了恢复生产用。街道上虽然有电线杆和低压线路,那是解放前留下的,可以说是摆设。1949年末,全市仅有表灯用户122户,其中工业户14户。1950年,**水电厂修复了曾有的1360千瓦发电机组;1951年,修复ge1000千瓦发电机组,并新建了一台500千瓦的发电机。这样,可以保证市区少数几家工厂和城里照明用电。而包括西街等在内的城关照明,也只是个别商店和少数居民能用。有了电,位于现在怡园广场位置的水塔才开始供应水。“古代,人们为什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是因为没有灯呀!而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人也是这样的生活。这样,还可以节省煤油。如果晚上出去,黑乎乎的,非常不方便。”说到这里,**来了一个“小插曲”。一天晚上,他摸黑从平原师范学院(现在的河南师范大学)回单位。正走着,他隐约感觉对面来了一群狗。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他突然想起了口袋里的火柴。燃着的一根火柴,在漆黑的夜里异常明亮,那群狗随后掉头就跑。老人说,当时的路上伸手不见五指,心里确实很害怕。哪像现在,到处灯火通明,路上也都是亮堂堂的,感觉特别敞亮。
之后,**又讲了一件让他印象特别深的事儿,也是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从县区农村调进我们单位一批人。一次,我去找其中的一个人办事。当我走到他的办公室时,看见他聚精会神地盯着亮着的灯泡,随后,使劲儿吹了一下,稍停,又鼓足劲儿吹一下。当时,我感到很纳闷,他究竟在干什么?看见我进来,对方满脸疑惑地问了我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这个灯我怎么吹不灭啊?’这话听起来可笑,也值得我们深思。那样的年代,许多人还不了解电,不知道‘电灯’是什么概念。”农业用电始于1957年
**说,由于发电机发电能力低下,1952年之前,**的供电范围一直都局限在市区以内。到了1952年年底,在省内建成第一座35千伏汲县变电站,新建**至汲县高压输电线路23.2公里,供汲县县城和华新纱厂等企业用电,使供电区内第一个县城用上了电。由于电力工业发展,促进了工农业发展,全市工业企业由1949年的14个,发展到1952年底的42个。
“**的农业用电始于1957年,开始是从市区的6千伏~10千伏配电线路延伸至近郊农村供电的,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市郊的丰乐里、牧村、高湾等几个村庄具备接近主线路、供电距离短等优越条件,这几个村庄电灌站成为最早发展的农电用户。而电灌站的建立,使这些村庄的农民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说,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农村用电在县区有所发展,但受发电容量和配电线路供电距离的限制,只在**县、汲县、辉县距城市较近的农村发展了农村用电。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各县城和广大群众迫切要求用电,以6千伏~10千伏配电线路向农村供电的方式,已远不能适应农村用电的需要。从1962年起,由地方筹资兴建35千伏输变电工程向农村供电。最早建成的35千伏输变电工程是辉县大官庄变电站和**县聂庄变电站。这两个变电站的建成投运,是**供电区农电大发展的起点。从1963年起,各县陆续筹建35千伏输变电工程,到1985年底,**供电区的**县、获嘉县、辉县、汲县、原阳县、延津县和封丘县等已建成35千伏输电线路44条,597公里。
**说:“农用电,由曾经单一的农电灌溉发展成包括灌溉、农副加工、乡镇企业、县办企业及生活用电的多层次结构。”
台灯和电扇曾是时髦物品
69岁的**老人住在中原路西段。在她的印象中,上世纪60年代初期,家里已经用上电灯了。但是,全家只有一个电灯。当时并没有安装电表,是按每月每只灯泡1元钱收费。因为经常停电的缘故,蜡烛是家里的必备品。“那时候,用上蜡烛还算时髦呢!有的家庭将煤油倒入一个小瓶子,再用棉纸卷个芯儿,装进细铁管内,放入小油瓶中用火柴一点,就是煤油灯了。回想那时候的日子真是紧巴巴的。”**说,“晚上,从市棉织厂下班回家,除了经过中原纱厂大门口时可以借点儿光,一路上几乎都是摸
血蟒传说 殓魂 左路天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黑走,加上路边有坟墓,心里很怵。所以,我经常和厂里的几个女同事搭伴回家。”“大约是在1965年,我们家买了一个台灯。有的邻居来我家串门,看到桌上的台灯,像发现什么稀奇物似的,左看右瞅。现在,即使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也知道台灯。”**说,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们家里添了一个“大件”——电扇。夏天,因为天气炎热,邻居们纷纷端着碗到院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里吃饭。因为有了电扇的凉风,他们全家人自然都在家里吃饭。一次,她走在院里时,一名邻居满脸疑惑问她“这么热的天,你们家怎么不出来吃饭呀?”当时,她很自豪地告诉邻居,他们家有电扇了!之后,这个消息很快就在院里传开了。
**说,上世纪80年代,市区道路一侧装上了路灯。虽然路灯之间相隔很远,但是,对于走路来说,已经方便多了。那会儿哪里会想到,路灯会变成如今这么明亮、漂亮。今非昔比两重天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供电企业建设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说,1972年,**电厂更名为**供电局,结束了它长达40年的发电历史,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供电方面。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供电区工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用电负荷逐年增加。这期间,西郊、官庄、延津、李固、获嘉等变电站相继建成投运,逐步实现了对各县区的110千伏辐射网供电。尤其是1980年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投产,实现了高等级电压与全省主电网的连接。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电网的建设规模和布局是衡量其供电能力的最直接标志。上世纪80年代中期,**供电区已经拥有220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变电站10座、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400多公里。为了完善电网和缓解东部、南部供电压力,又先后建设了古固寨和洪门两个220千伏变电站。1985年末,农村130个乡的2851个村庄全部通上电。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6年以后,借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区电网改造之机,**以一年一个变电站的速度进行电网建设。2000年以来,几乎是以一年4到5个变电站的速度投入建设,迅速完善了高压电网结构。特别是500千伏获嘉变电站和220千伏卫辉变电站的建设投运,使电网得到了更加完善和加强,基本形成了220千伏双环网、110千伏双电源、城市110千伏手拉手的供电格局。与此同时,**对城市配网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现在,再也找不到想吹灭电灯的人了,真是今非昔比两重天啊!家里的吊灯、台灯应有尽有,对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和舒适不言而喻。晚上出门散步,随处可见灯光。大街小巷、卫河岸边都是亮堂堂的,我们的城市变得多姿多彩!”**感慨道,从“用电难”到“用上电”再到“用好电”,用电变化的过程,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建市60年来**的发展历程。如今,许多家庭装上了节能灯,市区亮化景观工程采用了led灯,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提高了,节约的意识确实不能丢掉。
血蟒传说 殓魂 左路天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医院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医院60年大发展
站在500年前皇帝乞求大地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古老地坛旁,穿越60年的时空隧道,透视两万一千九百一十五个日日夜夜,每一个地坛医院人都会看到先人创造历史辉煌的业绩、都能体察前辈走过创业路程的艰辛、都会备感历史赋予现代地坛人的责任。
1946年正值战火连天、国力衰退之时,肺结核、霍乱、鼠疫、伤寒、流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行性乙型脑炎、麻疹、白喉、肝炎等传染病严重威胁着民众的健康,这年的3月1日在**东城区大佛寺原**同仁医院第二分院的旧址上,催生了北平市第一个国家管理的传染病医院——北平市传染病医院,即今天的**地坛医院前身,它以中国传染病事业的开山之作载入史册。在这里集合了我国传染病事业的奠基人吴斌、田宝鑫、张幼博、崔振宇等先辈们,当时共有职工59人,床位100张,收治**所有的传染病病人。
卫生行业中的一支“特警”部队
人们是通过非典这场特殊战役加深了对**地坛医院的认识。2003年4月13日正值**笼罩在非典的白色恐怖之时,地坛医院接受了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2名官员对非典救治、消毒隔离防护的严格考察,临走时他们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你们的治疗是一流的,你们的防护是我们看到的最好的。推广你们的经验,不但对**、中国,甚至是世界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是的,医院自当年3月26日起至8月16日**最后2名非典患者出院,历经143天,成为坚持时间最长、收治的病人病情最重、特殊患者最多的收治医院,共收治病人300余名,全院职工全部投入战斗,仅用两天时间就安全有序地完成了405位病人的转院任务。医院5天之内收治了当时**非典病人的20%。
苍松翠柏间、红墙绿瓦下,奏响了保卫人民生命安康与非典展开殊死搏斗的一曲英雄赞歌。在繁重的医疗任务面前、在高传染性的非典大疫面前,地坛人英勇无畏、勇敢地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就在地坛医院最紧张的时候,医院得到来自**29家兄弟医院378名医护人员的支援。为了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该院发挥在传染病消毒隔离方面的优势,对进驻隔离区的医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严格的管理,保证了无1例外援人员感染。为了让其他医院的同行减少感染机会,及时掌握消毒隔离的方法,该院于4月底仅用1周时间将用血汗换来的消毒隔离知识、经验拍成了录像、制作成光盘,发往全国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在百忙之中,总结经验,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就达108篇,取得了5项科研成果。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贝汉卫在地坛医院送走**最后2名非典患者的仪式上这样评价这群骁勇悍将:“为**抗击非典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历史惊人的相似,但又有本质的不同。在经历2003年非典一年之际,2004年的五一劳动节的七天长假里,**正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然而就在老人悠闲的信步时、就在孩童欢快的追逐中、就在中青年人自信的欢笑的地坛公园里,与其一墙之隔的地坛医院,**第二次抗击非典战斗正酣。这次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地坛医院独家承担了非典的救治任务。这几位患者的病情变化成了全市、全国、甚至是整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患者张女士的病情让所有参加非典工作的人员揪心,张女士除患有非典外,还有多种基础病,呼气肌麻痹、阵发性房颤等,几次出现危情,呼吸衰竭、心脏病复发……医护人员认真细致地观察,及时抢救,几次使其起死回生。来自国家cdc的杨博士不幸也成了非典患者,他的病情变化牵动着每个医护人员的神经,他一度出现情绪低落,大大影响了病情的转归,医护人员想尽办法帮他走出心理低谷。经过30天的战斗,地坛医院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圆满完成非典救治工作,取得救治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其他住院病人零感染的佳绩。地坛人再次为**公共卫生事业写下浓重的一笔。
其实,在60年的地坛医院发展历程中,在**历次的重大活动中,如:亚运会、远南残疾人运动会、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妇会……**地坛医院均被指定为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出色地完成了传染病患者的收治任务;在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如:医院成立之初和解放初期天花、肺结核、麻疹、白喉的流行,上世纪60年代乙型脑炎、流脑的流行、1981年麻疹、乙型脑炎的流行,1992年冬春季节甲肝流行、大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多次的肾综合症出血热的局部流行,前两年的**“扎针”事件……地坛医院都在默默地为政府分忧解难、为百姓消灾灭祸,用地坛医院毛羽院长的话说,地坛医院就是卫生行业中的一支“特警”部队。
占领传染病研究的制高点
地坛医院是一所以传染病为专长的专科医院,在各种传染病诊断治疗上有其独到的地方,并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有一支历
异界之不死术士 神起国度 冰封乾坤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史悠久的团队。这里有国内著名传染病专家丁静秋教授、李兴旺主任医师,以及后起之秀陈志海、蒋荣猛等中青年轻专家。他们在鉴别诊断发热待查、皮疹待查、黄疸待查以及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研究及抢救治疗、麻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暴发性流脑、感染中毒性休克、重症出血热的抢救治疗等方面都处于国内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先进水平。
地坛医院的艾滋病专业是**市重点学科。1994年经市编委批准,**市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在医院成立。1999年该院率先与国际接轨,应用“鸡尾酒”抗病毒疗法,对艾滋病进行规范化治疗。从1987年收治第一例外籍华人艾滋病病人,至今已诊治来自全国各地的艾滋病感染者900余例。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开展病毒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1999年与中国cdc进行合作,成功分离出了第一株中国人hiv病毒,开展了国人hiv自然感染史、流行病学的调查;同时进行了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的研究。医院的徐克沂、赵红心、伦文辉是活跃在国内、国际艾滋病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
作为国家艾滋病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目前承担多项临床药物试验工作,同时参加了国家十五攻关课题《艾滋病的防治》研究;作为**市中医管理局的重点学科、国家中医管理局传染病治疗基地,2005年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以王融冰主任医师为学科带头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医院的32例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优于单纯抗病毒治疗方法,恰当的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抗病能力。”这是国内首次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提出的数据疗效分析。2005年8月19日《健康报》头版报眼位置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优势显现”为题报道了这一消息。
作为**大学医学部50余年的传染病教学医院,医院培养了大批的医学专门人才。如今**地坛医院已成为内科传染病专业的硕士、博士培养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培养的人才遍及全国的传染病学术界。
树“大专科、小综合、全方位”的理念
传染病是地坛医院的发展主流,但从传染病病人的角度出发,医院先后发展壮大了妇产科、外科。而今,地坛医院妇产科在学科带头人王玲主任医师领导下,不但能够进行产科手术,而且可完成开腹及腹腔镜的各种妇科手术,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hiv母婴阻断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可达95%以上。在妊娠急性脂肪肝、重度妊高症、急性重症肝炎合并妊娠等妊娠危重症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抢救成功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近两年传染病外科在院长毛羽带领下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年多时间完成肝移植手术数十例,虽然在数量上与同行相比不占优势,但是其质量值得一书。截止到2006年1月创造了无死亡病例的记录。
1996年在全国众多传染病医院率先成立的重症监护病房,在领军人物郭利民主任医师麾下,有一支掌握呼吸机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等专业技术的医疗护理队伍,在重症非典、重型肝炎、肝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以及肝移植术后的监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展了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血浆透析滤过(pdf)、连续性白蛋白净化系统(caps)等项人工肝新技术。
伴随着外科肝移植的发展,医院又适时成立了**肝移植康复中心,**、山东、河北、山西等接受肝移植的400多名受者,在这里解决肝病病毒再感染、排异反应、肿瘤复发、胆管狭窄五大问题。中心王凤水主任医师成了众患者、家属“追逐”的名人。
开全国传染病医院之先河,去年医院成立了五官科,患者不出医院门就能得到相关的治疗。
医院不但让院中的患者得到良好的服务,还把服务半径延伸到院前、院后。社会服务部自成立一年多来向肝病患者的家属进行预防注射近7000人,3000多名慢肝患者得到了院后医疗保健、饮食起居的医疗咨询,一些特殊患者还得到上门服务。
就此,毛羽院长说,我们就是要了解患者的需求,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肝移植受者联谊会”、“红丝带之家”纯属公益性质,但病友之间需要交流的场所,医患需要经常沟通的环境,特别是艾滋病患者心理压力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缓解,医院提供场所、举办活动,募集捐款。
1999年1月6日成立红丝带之家,主要是为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家庭护理、心理咨询、行为干预、健康宣教、法律援助等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此后红丝带之家又相继创办了我国大陆第一部写给艾滋病病人的杂志《携手》、建立了艾滋病网站、咨询热线、开通了艾滋病同性恋热线。2005年1月5日红丝带之家正式注册为社会团体——**红丝带之家。
2001年安南夫人到红丝带之家,看望艾滋病病人和医务人员。随后,英国卫生大臣、瑞士财政大臣等先后来到红丝带之家。
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吴仪到红丝带之家慰问医务人员及患者,温家宝总理欣然提笔写下“相互关爱、共享生命”八个大字。
市领导刘淇、王岐山、卫生部领导高强等都曾到红丝带之家。2005年11月30日牛有成副市长、2004年12月1日梁万年副局长都代表市长王岐山来到红丝带之家,向在这里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感染者表示慰问,并和他们进行亲切的交流。
几年来,红丝带之家开展了大量工作。患艾滋病的女孩夏青(当年7岁)在红丝带之家上第一节语文课,圆了上学的梦。许多外地农村艾滋病患者在医院红丝带之家组织下游览了京城,部分患者得到捐款。
红丝带之家还制作了《艾滋病就在你身边》、《柘城纪事》等6部艾滋病科普片、宣传片。制作编辑了《打工在外》、《艾滋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等科普手册,在报纸、杂志上撰写了大量的艾滋病科普文章。
扬肝病治疗之特长
肝病治疗是地坛医院的最大特色,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中肝病病人占80%~90%。医院关于肝病的门诊有一系列:专科门诊、专家门诊、外科门诊、儿科门诊、脂肪肝门诊、肝病合并糖尿病门诊、乙肝携带者门诊等。设有五个肝病病房,收治各型肝炎、肝病和肝病相关性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ebv、cmv及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在重型肝炎的救治、慢性乙、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等方面都居国内领先水平。地坛医院率先提出急性丙型肝炎的早期抗病毒治疗。同时医院对肝病的治疗已开始将疾病的治疗模式转换为疾病管理模式,设立了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门诊,对携带者的肝脏损伤、病毒复制等情况进行客观评估,个体化健康咨询指导、检测、治疗等项管理。医院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腹水还输、胃镜下套扎、经皮经肝门静脉取、tipps、介入治疗、血液净化、肝移植等系列治疗,对肝癌患者根据病情可选择外科手术、介入、射频消融等系列治疗。
多年来,医院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肝炎攻关课题,是国家肝炎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参与和承担了多项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药物验证。2004年、2005年两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7项。
几十年来,医院培养造就了一批肝病治疗的专家,包括国内外著名老专家崔振宇、徐道振、石景昱等,成军、王融冰、郭利民、刘庄、范小玲、王宪波等中青年专家在国内、国际肝病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执著追求不变的愿景
2005年12月30日在**朝阳区北皋伴着“步步高”欢快的乐曲,**市副市长牛有成等领导铲土为**地坛医院新址奠基,它标志着一个希望、传递着一个信息。60年地坛医院发展历程,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瞬间,**地坛医院又面临着一次腾飞的机遇,**在公共卫生建设方面要打造中国公共卫生建设防预体系的医学航母,向世界发达国家先进行列迈进!
在地坛人描绘的新院蓝图里,其占地面积为89670.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74800平方米,分别是现有面积的2.7倍和2.5倍,投资数亿元。她将按照数字化、现代化、人文化和花园式的建设要求施工,总设计床位600张,门诊量可达到800人次以上。将成为全国传染病诊疗、科研、教学与培训中心,传染病医师资格培训基地和**地区高等医学院校传染病临床教学基地;将配备具有国际标准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病理检验室,它将在呼吸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和新的或原因不明传染病诊疗方面形成优势,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人民健康,保障**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地坛医院迁建项目被列为**市政府的重点项目,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为完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医疗救治能力的决心和气魄。地坛医院的迁建让人们看到了**在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正和着首都国际化建设的韵律前进,迎战2008年**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新院预计2007年6月竣工,2008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届时新医院将会成为**市医疗卫生行业的一个亮点,成为防治传染病的中心,成为构建**公共卫生预防体系的重要环节,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有力保障。“建亚洲一流传染病医院、为**公共卫生预防体系的建设做出新贡献”是地坛人的愿景和新的追求目标。
异界之不死术士 神起国度 冰封乾坤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商贸公司庆祝建国60年征文
当国旗燃烧着激情去占据了高远的天空时,我久久的激动便是以这种撕裂天宇的方式,矗立起一个民族的文化脊梁。在耸立的旗杆下,我再次仰天长啸,让沸腾的血脉奔涌,没有阻滞。
长江、黄河,两条古老的民族泪腺,是曾哭肿祖国诞生前的眼。那时,我们脉管里还没有海啸的讯息;因为,我们深谙历史艰难的步履。在行进中,用几千年的哭声,终于分娩出了东
方巨人。也只配这种民族,才能嫁娶这种鲜艳热烈的颜色。
当我们袒露着黄色肌肤、披散着黑色的蓬发,托举起第一滴血染的朝阳,走近江河舀起第一瓢养育生命的流水,就弯下腰,播种第一粒寻火的种子。我们民族心灵深处的黄锈和污垢,便开始悄然剥落。当拓荒的耒耜一寸寸推向远方的时候,心中就锃亮了金属对撞的豪气,和响彻世纪的灵魂。
展望红旗的时候,世纪的决口一如鸽群掠空,带给我们硝烟后的和平。今天,我们站在庄严的国旗下和肥沃的土地上,数落着呼吸,承接着红色基因的色素,让血脉的瀑声扬起彻底的忠诚,以及纪念碑下英魂血凝过后的呐喊,震撼着脚下的每寸土地。
当劳动的号子扶起了躺倒的犁铧,城市已在播种个性的高楼去承接着文明;庄稼就沿着民族传承忠贞的血脉,大片大片地拔节和收获。这时,远古的荒原随冰川隐去;沈沙,就捡起了锈迹斑斑的折戟。而我,一个不曾消沈过血性的诗人,面对河流、江山和人民,握紧我的拳头,在红旗下庄严的宣誓……
在这个豪迈的十月,站在国旗下,我用波涛直抵沈思的额头,在现实的疼痛和接近梦的边缘,让思想与历史进行着认真的对话。就这样,在这片灿灿猎响的霞光下,我让思想沈思,沈思昨天、今天与明天红色的意蕴。
第四篇:看家乡新貌庆祝建国60年征文(定稿)
我仰望故乡 仰望拂过故乡的每一缕习习的风
我仰望**那片湛蓝的天
仰望天上自由游弋的雪团样洁白的云
我仰望一颗心灵 仰望这颗心灵等待了五千年的湛蓝的梦
我更仰望一段历史
这段历史让一个优秀的民族积聚起千年的万丈豪情
这段历史让一个英雄的国度健步走向深刻和成熟
啊!60年
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 白驹过隙 弹指一挥
故乡!祖国!
你却创造了流芳千古的壮丽历史
60年的风雨沧桑!60年的卓绝探索!
你用生命的执着铸造了一座彪炳千古直抵蓝天的纪念碑
我坚信没有什么比你更能吸引我们的畅想
我坚信没有什么比你更能让我们彻夜难眠
我坚信没有什么比你更能激荡我们的思绪随时光流转驰骋
你在亿万民众水深火热的岁月诞生
你在我们心盲目、情迷茫的时候启程
你在十三亿双目光的凝望中跋涉和前进
你在与世界的握手中充分展演大国的雄姿和胸怀
历史就是这样真实走过
**!祖国!
60年,你在一种朴素却伟大的思想滋润下诞生
你在一种特色理论的指导下扬帆远航
你在“三个代表”的助推下迎接真理的检验
你更以前所未有的科学态度 严谨而高速的发展壮大
你的历史曲折蜿蜒 你的历史辽远宏阔 你的历史思载千古
你乘沉稳的船扬风破浪
你乘航天的船喝彩湛蓝的天
不是吗?我的祖国哦!
你从苦难中走来 所以你不惧怕黑夜
你用一份宣言引领了革命的风暴
你唱响了翻天覆地的民族解放的英雄史诗
你从探索中走来 所以你渴望创新
你用一声震天的怒吼摧毁了腐朽和压迫
你掀起了惊天动地的思想解放的风雷
你从劳苦大众中走来 所以你能为着人民创造幸福谋取福祉
你让我的兄弟姐妹站起来找到了自由
每一颗心灵才能够自由的呼吸最鲜亮的空气
你让我的兄弟姐妹富起来踱步小康
每一双眼睛都能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啊!你看,在你广袤的土地上
贫瘠的梦飘逸醉人的香
泥泞的路拓展成坚固和平整
上百年的土坯房变换成鳞次栉比的现代高楼
农家餐桌上 洁白诱人的米饭、馒头
置换了1949年难咽的麸糠树根
大街上 “大金鹿”、“小飞鸽”
迅速成长为川流于城乡大街小巷的家庭轿车
啊!我的**!我的祖国!
历经60年的雨雨风风
你昂起头颅 踏歌而行
绘制出一帧帧让各种肤色的人们
久久留连和仰慕的千古风景
而今 你和所有黄皮肤的中国人一道
一路雀跃 一路吟唱 一路仆仆风尘
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行进在充满浓郁现代气息和人文气质的小康大道
啊!我的**!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
你的脾气和性格愈加的生动和鲜明
春的三月 阳光普照槐香飘扬 犹如故乡父老的淳朴坦荡
夏日里亮开双手敞开胸襟 迎接远来客人的探访
最美的是秋天呀 北方的蓝天映照
广袤无垠的田园茂盛着橙黄橙黄的意境
而冬的故乡 无疑是最好的胜景
灵魂一如纯洁的雪 品格就像温和的阳光
与**的蓝天组合为永久而壮美的图章
**!
我能用一万个理由相信:
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圣人
你成就了一个不朽于心的象征
你成就了一弯从容流过的长河
你是一份沉甸甸的骄傲和轻盈盈的自豪
你用精短而链接千古的60年
导演了一部部波澜壮阔的民族风云
叱咤了一声声动人心憾人魂的呐喊
你延绵了无数双目光的深远
你催开了无数朵高远的梦想之花
而今,在意义久远的2009年的十月里闲庭信步
我看见你的每一片天都湛蓝湛蓝
我看见:
湛蓝湛蓝的天空下
每一个笑霾都洒满了阳光
祖国!你曾这样对我说:
多难兴邦!不屈兴业!拼搏兴国!
这是你60年心血结晶成的不朽的座右铭
有了血汗的大流淌
有了思想的大
第五篇:庆祝建国60周年诗歌征文:辉煌中国60年
今天,日出东方
黎明中醒来的大地,格外光明的地理
我如同一株带露的小草
感受了阳光普照,温暖四溢
你看:一群群聚集的鲜花,披着节日的盛装
在广场上,集合成最有前途的风景
大地之上,我情不自禁
口里含着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优美的词汇,以诗人的名义
用发热的喉舌继续我的诗歌和歌唱
今天的中国
看上去是个很大的棋盘
中国东西南北,几乎同时
都能感受到一个政党拨动棋子的手
落下的飓风和坚毅
祝福和赞美的心语突破礼炮的重围
汇入世界级的赞颂之中
我借助秋末冬初的好天气,看到
在祖国深邃的瞳孔
流出了一个民族希望的滚烫热血
我的古老的中国
披着热带、温带和寒带的色彩
从历史纵深处的五千年前走来
您跋涉三山五岳,江河湖泊
穿过长城内外,大河上下
挥手筑起宫殿城阙,石窟宝塔
一路种植松柏杨柳,栽下梅兰竹菊
南国下多情春雨,北疆飘丰瑞雪花
吟诵诗词歌赋,倡导诸子百家
步入祖冲之的“园径”,横越沈括的“梦溪”
可是在黑暗中彷徨的巨人
却充满孤苦和忧伤,好在历史有了新的选择
一个带着横渡长江枪伤的党才将您带向光明
在天安门城楼以超脱封建遗风的英姿
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伫立亚洲,伫立世界
您高昂的头颅显示了一个民族的不屈与卓绝
流着奶和蜜的渴望激活了思想的飞鸟
人民倾注汗水和心血,一路引吭高歌未来的生活
土地皮肤上的色素与叶脉,以初露的曙光脱颖而出
灵性的水,滋润大地母亲那丰满裸洁的肌肤
以树的形象,走向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和蓝土地
吐生万物,又负载山川、江河、湖海及赐福众生
炎黄故土流行一支永不沉沦的土地之歌
让荒山野岭披上用花香、鸟语、茂叶编织的衣裳
隆起的小村庄让风变得越来越清新、温顺
在阳光下寻找一条通往绿色家园之路
快乐家园,有山的崇仰水的依恋海的放歌
丰收大地,地久天长
中国说不尽的是土地的气象万千和春天的故事
今天,阳光下的工业
森严而恢宏的形象,那么遒劲,那么暴烈
给我一种不容置疑的力感和神秘
那些厂房不露笑容,总是那么神奇
神奇中透出一种庄严气象
钢铁的庞然大物从厂门进进出出
都遵从工厂的意志和脾气
力的张扬是另一种激越的表达和呈现
工厂以难以想象的活力风雷大作,风靡一切
驱动着城市和社会星转斗移
这令我不能不生出敬畏之心
新时代的工业,正以
电流的神经和芯片的心灵,还有电子的灵感
创造一个名牌中国
工业与我们的起居生息和爱情星光,息息相关
永远的太阳和鲜花
无一不闪耀着新时代工业之光
和平抖落岁月之尘
一株相思草从战争的伤口生长
并吮吸了战争的血液
面对无数活在纪念碑中的先烈
我深知眼下这些幸福生活来自不易
虽然,战争像一面退色的旌旗
在一个句子中轻歌曼舞
但我们绿色长城上机警的眼睛正注视着
门外的狼子野心
谁要是胆敢撞响和平的警钟
军人会以导弹的语言和原子弹的行动
守护尊严与神圣
我们以习以为常的心态感受军人
像通过大桥时,感受桥面两边的栏杆
以及扶栏远望的风景
我们更愿意把这样的一份好心情
折叠成一支玫瑰插进枪口
守望东方,守望世界的和平
看看脚下和头顶的这一片祖国
剑鼎 斗医 龙符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