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集团化道路趟出新时期农村医疗机构发展之路
走集团化道路趟出新时期农村医疗机构发展之路
**现场会人民医院经验材料
深化改革走集团化道路趟出新时期农村医疗机构发展之路
我们**市昌五医疗集团组建于2002年4月8日。这个集团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囊扩原昌五中心卫生院、昌五镇医院、洪河乡卫生院、跃进乡卫生院、明久乡卫生院五家乡镇卫生院和58个村卫生所。行
政管理上实行松散型联合、一体化管理。做到五个不变,即:行政吏属关系不变;经费拨款来源不变;单位体制性质不变;工作任务不变;医院人员身份不变。业务体系上实行联靠、延伸型,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市人民医院走联大靠强的道路,上与哈医大和上海华山医院形成了医疗合作伙伴。下拉乡镇分院,把医疗触角一直延伸到村级卫生所,拓宽农村医疗市场,形成强弱联合的多级医疗联合体。在业务管理上实行核心、密集型管理,内部实行分级医疗制,总院与三级医疗网点之间在业务上实行“五通”的统一管理;即:设备上通用;人员培养上通训、通考;病人实行通治;各科系指导上实行通科;重病人按病情统一分级转诊实行通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各单位都是独立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个集团的龙头市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疗单位,是我市的急救中心。现有职工总数639人,在岗职工50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41人,正高职2人,副高职人员22名,中级职称人员182名,初级257名。医院分为门诊部、住院部、急救中心、行政后勤科室四大部,设有内、外、妇产、儿科、五官、骨科、检验科、放射线科等69个医疗科系,开放床位300张,有核磁共振、全身CT机、彩色B超机等大型医疗设备40台件,价值人民币600万元。承担着全市医疗、保健、康复和急诊急救工作。多年来各项工作成绩都十分显著,始终站在全市卫生改革的前列,近三年迈出三大步,业务收入从1998年的1081万元到2001年提高到2410万元,除绥化市医院外,居全区之首。不但院内工作成绩突出,院领导在抓好院内工作的同时还从大局出发,积极开展卫生下乡活动。近三年来先后对所包扶的昌五片派出下乡巡回医疗队260人次,为农民义务诊治5480多人次,免费做手术40多例。支持跃进乡卫生院一台X光机、一台心电机,价值人民币三万元,为农村无偿送药价值人民币4万元。卫生下乡的先进事迹,先后被黑龙江省日报、绥化日报、黑龙江省电视台、黑龙江省电台所报导。被省消协确定为省级消费者信得过单位。2001年经省检查验收由市级文明标兵单位,一跃跨入省级文明单位的行列。
今年我们又在昌五片的农村卫生院建设工作中迈出了医疗集团化的新步子,成立了昌五医疗集团,即救活了濒临倒闭的昌五中心卫生院,洪河卫生院、明久卫生院,壮大提高了跃进卫生院,形成了大的医疗联合体,在农村这块医疗领域,充分发挥了大医院的人才、设备、资金、管理上的优势。把大医院的改革意识、经营管理经验向农村倾斜和延伸。又使人民医院拓宽了服务领域,使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共享,减少了卫生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卫生发展资金能够集中使用。使医疗人才能够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了医务人员的聪明才智,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同时扩大了集团内部各医疗单位在社会上的影响,使他们增加了竞争力和凝集力。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的就医条件,为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做出了新的贡献。下面把我们的做法向各位领导和与会同志做以简要的汇报:
一、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坚定走医疗集团化道路的信心
近几年来,卫生工作正处在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时期,农村卫生院过去那种一切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已经很不适应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需要。昌五中心卫生院几年来由于卫生改革工作迟缓,内部管理工作松散,领导班子频繁更换,医疗市场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使医院的正常医疗卫生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职工队伍思想混乱、室内外环境破烂不堪,医疗设备多年失修和严重损坏,服务质量低劣。在一个昌五镇就有无照行医的黑诊所38家,医院的医生白天在医院看病,晚间回家给病人点滴、手术。检查病人时把病人领到自己家做B超、做化验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医院上班的医生许多人抽屉都是小药局,看病都卖自己的药,许多处置都私收费,什么医德医风建设,什么主人翁责任感都荡漾无存。更谈不上正常的医疗工作和医疗秩序。医院在2001年一年业务收入是零,欠外债60多万元,在岗职工已经12个月没开支,离退休人员每月只能开离退休工资的20。使得老干部不断到省、地、市上访告状,给政府工作增加了压力,给社会增加了新的不安定因素。由于医疗条件差,医疗工作管理混乱,医生轰抢病人,造成医疗事故不断发生,一起骨科医疗事故,就被法院判决赔偿21万7千元甚至出现了家庭接生产妇死亡的事件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过去的国家卫生部命名的先进乡镇卫生院、国际儿童基金会和国家卫生部共同授予的爱婴医院、国家
一级甲等医院的基础上一落千丈,跌入了低谷。医院工作处在乱、散、差、穷、瘫,濒临倒闭的边缘。这种状况使得各级领导不满意、当地群众不满意、医院职工不满意。当地群众和医院职工多次上访告状要求组织上尽快解决昌五中心卫生院的问题,改善昌五中心卫生院的现状,给昌五人民创造一个群众信得过的医疗环境。昌五镇党委、镇政府对昌五医院的建设和医院条件的改善工作十分重视,多次找到我院进行串联。市主管文教卫生的领导和卫生局领导对此事也十分重视多次找我研究解决的办法。同时昌五片的洪河、明久卫生院也不同程度上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
作为包扶昌五片农村卫生工作的市人民医院,在抓好院内工作的同时如何对待所包扶单位的现状,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加以解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就如何救活昌五片濒临倒闭的卫生院,改变昌五片医疗卫生工作现状问题,我们先后在领导班子和科主任以上领导会议上进行讨论。开始在对组建医疗集团,全面支持昌五片农村三级医疗网建设,扶持昌五中心卫生院改变面貌,登台阶、上水平的问题上。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科主任、护士长等中层领导都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些同志认为当前卫生工作已经进入市场竞争阶段,扶持好了农村医疗单位,我院的患者来源就会减少,是必影响我们医院的业务收入。有的同志认为无论昌五还是洪河、明久和我们终究是两个单位,他们的好坏与我们无关,支持他们会给我院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影响医院的效益。还有的同志说,我们现在自己生存都困难,哪还有闲心管别人的事,管好自己算了。针对这些思想,我们首先在领导班子中进行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识到,对解决昌五片现有的医疗卫生工作状况问题,不能简单的看成只是一个或几个医疗单位工作状况问题,应该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实践“三个代”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要解决昌五片的问题,再靠派医疗队和送医、送药下乡的老一套是不行的,那种临时输血的办法只能是权益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靠搞新的改革,走联合体的道路,增加昌五片各医疗单位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加他们自身的生机和活力。要搞新的改革,就必须依靠新的思想,这新的思想就是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于是我们就组织科主任以上干部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来恒量我们的工作,来确定我们的工作出发点。我们还算了一笔账,一个患阑尾炎或胃穿的患者,如果昌五医院管理的好,完全可以在当地治疗,可向现在这种状态,只能拉到**来治疗,按最低7天计算,来回顾车、伙食、护理等费用加在一起就会给病人增加2000元左右的损失。按过去每年3000例左右手术计算,只此一项每年就给昌五人民造成了60万元的损失,这数字是惊人的。而且还有许多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未能就地抢救,在运送过程中失去了抢救时间而死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拟补的损失。我们又引导大家提高对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必要性的认识,使大家认识到我们要搞好卫生改革,单纯把我们医院搞好了不行,还要在全市起到龙头的作用,把全市的医疗卫生工作带动起来。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恒量、来指导。我们实践“三个代表”不是一句空谈,不只是一个口号,应当落实到我们的每一个行动中。要做到心中有百姓,服务到家门,不但要送医、送药下乡,在新时期更要把大医院卫生改革的意识、理念,管理经验送下乡,使农村卫生院的改革能与大医院同步发展,救活乡镇卫生院,全面加强农村卫生三级网建设,给广大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针对当前昌
五、洪河、明久医疗卫生工作的现状,人民医院必须顾大局识整体,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做出牺牲。把我们的工作与昌五片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用是否有利于昌五片广大患者就医来恒量我们的工作,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卫生工作改革的大潮中作为我们这级医院成立医疗联合体,走集团化的道路即可以使卫生人才合理流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得到共享和充分利用。在集团内各单位形成全力,人员知识优势互补。同时有利于拓宽我院的医疗服务领域。积蓄自我发展的后劲。经过反复讨论,我们统一了成立昌五医疗集团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昌五片卫生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才能满足昌五片群众就医的需要,才能使昌五片的卫生改革取得成功,才能使我们在昌五片的卫生改革工作中,真正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思想认识统一以后我们全院上下坚定了舍小家、顾大业;舍局部、保全局;舍眼前利益、顾长远发展,组建好昌五医疗集团的决心,为昌五医疗集团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卫生三级网建设水平
认识统一后在市领导、卫生局和昌五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建了昌五医疗集团,这个医疗集团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起到上建医疗中心的作用。把原昌五镇的中心卫生院和昌五镇医院进行合并,把原昌
五、洪河、跃进、明久卫生院均更名为**市人民医院的分院,形成医疗中间网络。由医疗集团管辖乡镇的所有村的58个卫生所组成医疗集团的网底,起到下打基础的作用。从而在这些乡镇形成了上建中心、中联网络、下打基础的医疗联合体。使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走出了院门,步入了社区,同时使各乡镇解决了多年难以解决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建设的老、大、难问题。使这些乡镇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一次建设成功。好范文版权所有
在组建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对分院的领导班子统一进行考核聘任。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为把昌五医疗集团的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首先是在人民医院、昌五中心卫生院、洪河、明久、跃进卫生院和卫生系统的其它医院中不拘一格选聘人才,组建各分院新的领导班子。为了便于开展工作,集团董事长由市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傅显一同志兼任。为了便于工作,昌五分院院长由董事长傅显一同时兼任。我们先后选聘三名同志到昌五分院任副院长、选聘两名同志到洪河分院分别任院长和副院长,选聘一名同志到明久分院任副院长。跃进和明久卫生院的原任领导工作情况较好群众拥护,仍聘任为分院院长。各分院新领导班子成员都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工作十分出色,在群众中起到了表率作用,深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成了卫生改革过程中群众的好带头人。二是我们对昌五片各个村级卫生所的业务建设,乡村医生的任用,药品采购,防保工作等实行统一管理。即使各个卫生所都走上规范化管理的道路。由医疗集团按卫生局的要求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由各分院确定专人进行管理。对各个村卫生所逐一的进行检查验收,对达不到标准的限期改进,二次验收仍达不到标准的坚决取缔。对各村的乡村医生的行医资格由集团汇同各乡镇进行重新审查后报卫生局审批。对达不到国家要求标准的坚决取缔。对经审查合格人员同各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一道,由集团统一组织进行业务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对各卫生所的药品按卫生局的规定由集团进行统一进药。使药品做到了“两保证”,即:保证药品主渠道进货,保证药品质量,保证彻底改变了过去各村卫生所各自为政,不管药品来源,不顾药品质量,乱进药、进药乱的局面。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使广大群众用上了放心药。由集团统一制定出了各卫生所统一的处方、医疗收费标准、乡村医生报酬标准、业务培训考核标准、防保工作标准等,对其进行统一检查、考核和管理。在防保工作上按卫生局的要求,在昌五成立了业务上直属市卫生防疫站领导的防保分站,具体负责指导昌五医疗集团各分院的防保工作。各分院完善了自己的防保站建设,在昌五防保分站的领导下,专门负责管理全乡的防保工作。这样彻底改变了过去乡村医生对防保工作,上级检查时管的紧,平时管的松,农忙季节一边扔的局面。集团还按上级要求,给各村卫生所统一制定了如传染病报告制度、门诊病人登记制度、高危孕妇登记管理制度,生物制品请领使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彻底改变了过去村级卫生所工作无人过问的混乱局面,使各村级卫生所都向标准化迈进了一大步。三是对各分院的办院基本建设条件进行彻底改造。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首先我们对昌五分院进行彻底的改造,由总院给昌五分院借款40万元,给对这所六十年代建造,现已破旧不适应工作的2420平方米医疗用房进行彻底的改造。对2700多平方米过去空荡荡的院庭进行全面的绿化,总院还借给洪河分院4万元进行房屋修善和改造。给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总院还将自己更新下来的价值万元的一台锅炉、一台万能手术床、部分五官科设备和各种医疗卫材和器械等40多台件,无偿的支援了昌五分院,双无偿地给昌五分院维修了一台工X光机、一台脑电机,现已正常投入使用,使昌五分院即新建起了五官科,又完善了手术室、化验室、X光室、脑电室的建设,使这些科室真正达到了国家要求标准。总院又将昌五分院淘汰下来的X光机调到洪河卫生院继续使用,彻底体现了资源共享,减少浪费。四是总院对各分院的业务人员有计划的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分院业务水平。总院先后对昌五分院、洪河分院、跃分院的11名妇产科、五官科、化验室、心电室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了免费培训,使过去省里装备无人会使医疗设备发挥了作用,组建了新的医疗科室,提高了分院的医疗水平,总院为各分院集中讲课人次,出专家义诊人次。大大提高了分院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可以说是给分院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五是对分院的医务人员重新进行考核,经考试、考核合格后,实行执证竞聘上岗,从而确保上岗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全部合格。医院实行劳务工资,每月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工作完成情况紧密挂钩,上下浮动,按劳取酬。这即保证了工作质量,又彻底打破了过去那种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广泛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六是配合卫生局对分院所在地的医疗市场统一进行整顿。在卫生局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配合卫生局对分院所在地的医疗市场分别进行了彻底的整顿,卫生局抽调5人、总院抽调3人、昌五昌五分院共抽调3,常年从事医疗市场的整顿工作,现已取缔无证行医的黑诊所38家。其它乡镇的医疗市场也相应进行了彻底的整顿,现在集团所在区域内医疗市场已经得到净化。七是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分级医疗,创建集团化医疗管理的统一体系。我们在医疗集团中对市、乡、村三级医疗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划分和规定,积极开展家庭病房和社区医疗工作。做到农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疑难、重危病人只要电话通知总院,总院的专家随时前去会诊和手术。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在当地治疗的,总院将随时用救护车接到总院来治疗。对总院诊治乃有困难的总院贯彻联大靠强的方针,与哈医大联合负责聘请哈医大专家会诊,也可请上海华山医院进行网上会诊。对需到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由总院负责转送和安置。总之,无论是在医疗集团管辖下的哪一级医疗机构就诊病人的诊治工作都与整个医疗集团密切相关,医疗集团就对他们的医疗工作负责到底,彻底解决了过去农民有了疑难病走东家串西家,即浪费金钱又宜误病情的问题。总院根据各分院的不同规模,按上级文件要求帮助他们完善了各种医疗规章制度,并定期对他们的执行情况认真进行检查,使各分院的在业务建设上又迈进了一大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总院还有计划的定期派专家到各分院进行义诊,把医疗服务送到农村广大群众中,把医疗技术传授给分院医务人员对总院来说即有利地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也扩大了自己的服务领域,增强了服务功能,增加了社会知名度。
三、社会赞赏群众满意两个文明效益显著
自组建昌五医疗集团以来,在市政府主管领导和卫生局、当地党委、政府和市卫生防疫站的大力支持下,在总院和各分院及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现组建工作已全部完成。各医疗单位完全进入正常工作程序。现在昌五医疗集团的各分院的工作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乡领导、广大群众和农村广大医务人员一致反映,医疗集团的作法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建设的新探索,是改革农民健康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突出体现了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方向。医疗集团工作的成功,使各级领导和职工的经营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在新形势下如何主动适应农村医疗的需求有了新的认识。使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一筹莫展,变成了精神焕发,大家看到了前途,看到了希望。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上发生了为变化,变过去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医不叩门为走入社区。使医院管理上发生了变化,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医院管理上道了,过去那些跑票、漏收、地下医院、私收费等现象全都消失了。使医疗网络上发生了变化,彻底完善了医疗三级网的新格局,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农民有病乱就医、就医乱的问题,提高了对病人的诊治效果,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医院效益上发生了变化,前一段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受到了社会上的普遍赞赏,广大群众十分满意,两个文明效益非常显著。第一体现在各分院容院貌、医疗服务质量已焕然一新,昌五分院现已经达到了病房宾馆化、室院庭花园化、服务优质化、医疗网络化。医疗设备全部更新和修善完毕投入使用。新增加的五官科等五个科室已全部投入运营。其它分院与过去相比也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二体现在分院业务收入明显增加,昌五分院业务收入从去年的一分不收一跃加到平均每日收入5000元,自组建集团以来累计总收入已达到万元。跃进分院每天收入由过去每天400元增加到1800元。洪河分院的业务收入也由过去每天200元增加到每天600元。明久分院收入由过去每天50元增加到300元。第三体现在各分院的医疗工作量有了明显增加。昌五分院的平均日门诊量已达100多人次。比过去增加了几十倍。手术病人平均每天可达1-2人次。其它分院的业务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活力明显增大。第四体现在给群众建全了三级医疗网之间,严密的分诊和转诊制度。给农民就医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患者无论发生任何疾病,到哪一级医院就诊,他的诊治工作都会由医疗集团负责到底,都会得到合理的诊治,大大减少了疑难、重危病人的就医难度和经济浪费。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有利的保护了当地的社会生产力,为乡域、镇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第五体现在分院和卫生所的各项工作制度完善,管理到位,业务工作在严格的管理下全部步入正规化,为医院和卫生所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六体现在改变了医疗、医药市场混乱局面,现在昌五医疗集团所在的各乡镇非法行医人员已经荡漾无存,乡村医生个人进药现象已经全部取消,不合格的行医人员已全部取缔,分院和卫生所的不按医疗卫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办事的情况已经彻底改变。广大群众能就近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防止了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广大群众能用上放心药,保证了用药安全有效。第七体现在建立了完善的三级防保体,一级对一级负责,使集团辖区内的妇女、儿童和其它群众都能及时得到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第八体现在职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工资收入,促进了社会安定团结,为政府工作排忧解难。自医疗集团组建以来,职工工资收入由过去的一分不开,已经增加到平均每人每月450元,离体人员工资100兑现,退休人员工资也由原来一分不开增加到在94年定编基础上的140。全体职工十分满意,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无一起上访告状事件发生,给政府工作减轻了压力,促进了社会安定团结。现在社会和群众对昌五片各分院的评价好了,反映好了。医疗卫生工作在社会上的形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四、提高水平扩大服务使医疗集团工作再登新台阶
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医疗集团工作,健康地迈出了第一步,为农村医疗卫生改革趟出了新的路子。要使昌五医疗集团能健康向前发展,今后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在今后昌五医疗集团工作上,我们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医疗集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的集团工作,使医疗集团工作能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二是要根据今后卫生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使集团工作始终不偏离卫生改革的前进方向。三是要有计划的在集团内部的各级医务人员中开展学历达标活动,争取在三年内,使总院医务人员学历均达到本科水平,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学历达到大专水平,村卫生所人员学历达到中专水平,并要进一步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在医务人员中开展业务知识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我们的业务工作水平。使广大群众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四是进一步在集团内部引进竞争机制,对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按工作完成情况定期进行考核,实行未位淘汰制,使全集团人人都有紧迫感,形成一种后进敢先进,先进更先进的良好局面。五是要在各医院的内涵建设上狠下功夫,狠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狠抓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放松,使我们医疗集团各个医疗单位的内涵建设和服务质量在短期内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四是在医疗集团的各级医疗网点都要不断开展新的服务项目,认真开展社区医疗保健工作,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便利、更廉价的医疗保健服务。五是要在集团内的各级医疗单位认真抓好行风建设,不断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使我们昌五医疗集团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真正树立起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白衣天使的光荣形象。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的医疗集团工作才刚刚起步,与兄弟单位的工作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照卫生改革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我们决心认真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借这次大会的东风,不断提高我们昌五医疗集团的工作水平。使我们的工作再登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为实践“三个代表”,为保护社会生产力,为落实市委三新一强的战备思想,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农村小学校长如何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
农村小学校长如何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
[内容摘要]:学校不仅有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义务,而且还有培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然而,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普遍存在被边缘化的倾向,造成教师发展的旁落与教师自我的迷失。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对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对于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学校因素、群体因素、个人因素等。引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跟进:
1、创设氛围,创造条件,强化教师教学成就感;
2、建章立制,规划目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3、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 键 词]:专业发展、策略、引领、培训、合作 [正 文]: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场所,教师是传递文化的媒介,学校不仅有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义务,而且还有培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既应当强调“生本”,更要重视“师本”。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然而,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普遍存在被边缘化的倾向,教师的发展往往被视为已经完成的时态,造成教师发展的旁落与教师自我的迷失。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的重要保证。李岚清副总理曾说过:“一位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办出一所好学校。”校长只有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努力为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才能做到“教师要爬多高的楼,校长就要为教师搭多高的梯。”正确认识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因素,积极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对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对于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过程,特别是教师个体内在专业结构的更新、丰富和完善。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学校因素、群体因素、个人因素等。
1、环境因素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近几年小学教育失衡,城市农村小学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一是学校设施,在校舍和教育教学配套设施方面城里小学优于农村小学这是不争的实事,我们农村小学对于城市的学校是望而兴叹。二是学校师资,城里小学教师的质量比农村小学高,编制数也比农村小学多。城里老师的待遇高于农村,受尊重的程度好于农村,城里老师占有的教育资源比农村的优越,城里老师的成长和进步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快。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年龄老化,缺乏专业性教师,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也需要好的教育,但现实是政府不可能把农村的每一处小学都建设成“实验小学”。2、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但是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制定教师培养的目标规划,也没有教师培养的明确要求,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学校极少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条件支撑。
3、群体因素
群体组织对于教师个体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很明显的。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师之间缺乏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机制,直接影响了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农村小学,正如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要建立优质的学校教育,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校长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逐步变成“长板”,从而使整个学校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更大值。
4、个体因素
教师自己缺乏自觉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应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态度不积极,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与动力不足是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成长需求是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之所在,也是他的学习内驱力之发源地。唤醒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转变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行走方式,重要的是要创建一种机制,用机制促进教师自身转变。
二、引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跟进
1、创设氛围,创造条件,强化教师教学成就感
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时向教师传递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使教师产生来自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校长要搭建平台,引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论文,把教学实践中的得失成败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积极推荐优秀文章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对教师的成果进行宣传展示,无疑是他们扩大影响的“快车道”,是提高工作热情的“助推器”。让教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内驱力,增加每位教师的成功机会。俗话说:“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对于教师取得的成绩,校长不妨“小题大做”,大张旗鼓地宣传展示,因为教师看重的往往不是物质奖励,他们更看重精神鼓励,“名声在外”和“声名远播”会让他们顿觉“风光无限”。
2、建章立制,规划目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考虑长期发展,制定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规划,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建指导小组把脉问诊,帮助青年教师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来制订自己专业发展三年计划,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教师“充氧”“加油”。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要求教师每天看网、写博,与名师进行交流,与专家进行对话。每学期免费为老师购买几本书,如朱永新的《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等等。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做好学习笔记,随时写下心得体会,定期进行沙龙研讨,只有培养教师广泛阅读的良好品质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吸纳千家之精华,“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
3、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为了让教师有亲历和名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学校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走出去”听名师的课,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但多数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校外培训因时间、经济等问题学校不可能把所有教师都送出去学习,而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教学实践中的困境切实需要解决。面对客观现实,要求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完成三个一:一篇学情报告、一节汇报展示课、一份教学反思,这就使更多的教师共同分享了外出培训的收获,使一人的外出学习惠及更多的人,提高培训效益。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定期举办学校公开研讨课、教学研讨会,积极承办学区、市等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创造公开教学、公开研讨、公开辩论的机会。搭建平台,优课展示、定课研究、同课异构,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发校内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的合作、探究、交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
二是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课题是教育实践和教育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之间就最为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可以不断地发展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和反思个体的教学的行为,理性地回答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的问题,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认识。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一系列活动过程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进行研究,自觉地加入到学习和研究的行业,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三是专家引领,激发教师职业追求。首先是借力,即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进行专业引领。聘请省、市级专业研究人员来校讲座、作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诊断等,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加快专业发展。通过专家引领,“我上先行课,你在后边学”。把专家引领和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出本学校的名师。其次是充电,即派骨干教师、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接受新观念、新方法。再者是压担子,即给青年教师开学习菜单、任务工作单,指导练五功,以学促练、以教促练、以训促练、以研促练、以赛促练,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四是同伴合作,修炼教师业务素质。把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推行青年教师培养结对子制度,把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才。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同伴观摩课研讨、章节说课讨论、同课异构等方式,积极倡导“合作教研”、“自主教研”、“开放教研”,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分享教育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五是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积极倡导每人每周写一篇教育叙事,每两周写一篇教学反思,在教师会上交流、点评,然后将优秀作品推荐到教育报刊上发表。叙事研究让教师在讲与写自己的故事中审视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品味着自己教育教学的成败,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并在逐步改进中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校长带动,制度强化,让叙事研究、教学反思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捷径。
近几年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师是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必须要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从实际出发,实施有效的策略跟进。我们相信,给教师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给教师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
第三篇:农村小学校长如何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
农村小学校长如何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2011-05-26 19:16:51)转载▼ 标签: 杂谈
[内容摘要]:学校不仅有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义务,而且还有培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然而,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普遍存在被边缘化的倾向,造成教师发展的旁落与教师自我的迷失。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对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对于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学校因素、群体因素、个人因素等。引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跟进:
1、创设氛围,创造条件,强化教师教学成就感;
2、建章立制,规划目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3、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 键 词]:专业发展、策略、引领、培训、合作
[正
文]: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场所,教师是传递文化的媒介,学校不仅有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义务,而且还有培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既应当强调“生本”,更要重视“师本”。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然而,农村小学教师的发展普遍存在被边缘化的倾向,教师的发展往往被视为已经完成的时态,造成教师发展的旁落与教师自我的迷失。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的重要保证。李岚清副总理曾说过:“一位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办出一所好学校。”校长只有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努力为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才能做到“教师要爬多高的楼,校长就要为教师搭多高的梯。”正确认识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因素,积极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对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对于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过程,特别是教师个体内在专业结构的更新、丰富和完善。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学校因素、群体因素、个人因素等。
1、环境因素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近几年小学教育失衡,城市农村小学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一是学校设施,在校舍和教育教学配套设施方面城里小学优于农村小学这是不争的实事,从我们参观考察的北京建华实验学校和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可窥一斑,我们农村小学是望而兴叹。二是学校师资,城里小学教师的质量比农村小学高,编制数也比农村小学多。城里老师的待遇高于农村,受尊重的程度好于农村,城里老师占有的教育资源比农村的优越,城里老师的成长和进步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快。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年龄老化,缺乏专业性教师,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也需要好的教育,但现实是政府不可能把农村的每一处小学都建设成“实验小学”。
2、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但是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制定教师培养的目标规划,也没有教师培养的明确要求,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学校极少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条件支撑。
3、群体因素
群体组织对于教师个体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很明显的。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师之间缺乏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机制,直接影响了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农村小学,正如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要建立优质的学校教育,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校长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逐步变成“长板”,从而使整个学校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更大值。
4、个体因素
教师自己缺乏自觉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应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态度不积极,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与动力不足是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成长需求是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之所在,也是他的学习内驱力之发源地。唤醒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转变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行走方式,重要的是要创建一种机制,用机制促进教师自身转变。
二、引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跟进
1、创设氛围,创造条件,强化教师教学成就感
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时向教师传递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使教师产生来自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校长要搭建平台,引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论文,把教学实践中的得失成败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积极推荐优秀文章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对教师的成果进行宣传展示,无疑是他们扩大影响的“快车道”,是提高工作热情的“助推器”。让教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内驱力,增加每位教师的成功机会。俗话说:“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对于教师取得的成绩,校长不妨“小题大做”,大张旗鼓地宣传展示,因为教师看重的往往不是物质奖励,他们更看重精神鼓励,“名声在外”和“声名远播”会让他们顿觉“风光无限”。
2、建章立制,规划目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考虑长期发展,制定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规划,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建指导小组把脉问诊,帮助青年教师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来制订自己专业发展三年计划,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教师“充氧”“加油”。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要求教师每天看网、写博,与名师进行交流,与专家进行对话。每学期免费为老师购买几本书,如朱永新的《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等等。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做好学习笔记,随时写下心得体会,定期进行沙龙研讨,只有培养教师广泛阅读的良好品质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吸纳千家之精华,“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
3、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为了让教师有亲历和名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学校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走出去”听名师的课,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但多数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校外培训因时间、经济等问题学校不可能把所有教师都送出去学习,而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教学实践中的困境切实需要解决。面对客观现实,要求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完成三个一:一篇学情报告、一节汇报展示课、一份教学反思,这就使更多的教师共同分享了外出培训的收获,使一人的外出学习惠及更多的人,提高培训效益。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定期举办学校公开研讨课、教学研讨会,积极承办学区、市等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创造公开教学、公开研讨、公开辩论的机会。搭建平台,优课展示、定课研究、同课异构,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发校内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的合作、探究、交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
二是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课题是教育实践和教育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之间就最为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可以不断地发展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和反思个体的教学的行为,理性地回答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的问题,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认识。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一系列活动过程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进行研究,自觉地加入到学习和研究的行业,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三是专家引领,激发教师职业追求。首先是借力,即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进行专业引领。聘请省、市级专业研究人员来校讲座、作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诊断等,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加快专业发展。通过专家引领,“我上先行课,你在后边学”。把专家引领和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出本学校的名师。其次是充电,即派骨干教师、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接受新观念、新方法。再者是压担子,即给青年教师开学习菜单、任务工作单,指导练五功,以学促练、以教促练、以训促练、以研促练、以赛促练,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四是同伴合作,修炼教师业务素质。把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推行青年教师培养结对子制度,把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才。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同伴观摩课研讨、章节说课讨论、同课异构等方式,积极倡导“合作教研”、“自主教研”、“开放教研”,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分享教育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五是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积极倡导每人每周写一篇教育叙事,每两周写一篇教学反思,在教师会上交流、点评,然后将优秀作品推荐到教育报刊上发表。叙事研究让教师在讲与写自己的故事中审视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品味着自己教育教学的成败,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并在逐步改进中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校长带动,制度强化,让叙事研究、教学反思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捷径。
近几年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师是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必须要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从实际出发,实施有效的策略跟进。我们相信,给教师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给教师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李广春
作者:第十四中学 李广春 时间:2013年01月22日 点击数: 1190 摘要:要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一定得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方面入手,扎实深入地开展各个层次的、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与学习,让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锻炼,在实战中提高;实施名师带动工程、名校带动工程,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主渠道
校本培训与学习
名师带动工程
名校带动工程推动作用
要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一定得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方面入手”,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的、校本的学习与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
只有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各个层次的、多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才能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幸福指数的提高,进而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一)立足岗位工作实际,搞好教师岗位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依托“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全员远程培训”平台,按照每位教师现有岗位工作实际对口选择专业,组织全体教师通过网络远程培训的形式在线观看视频、发帖、发表论文等完成学习任务,利用远程培训促进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二)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利用青年教师的闯劲儿与活力,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建设 1.全面开展新教师培训
组织新入职教师参加区级理论培训和考核,参加校、区各级教学技能比赛。提高新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对新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技能培养,实现新教师一年入门、三年合格的目标。
2.深入开展结对子拜师活动,把青年教师扶上马、送一程 新老教师结对子帮扶工作中,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教案进行日常批阅,新老教师之间相互跟踪听课,师傅手把手教徒弟备课、上课、驾驭课堂,使得每位新教师能够尽快胜任本职工作。师傅示范课和徒弟汇报课的展示活动,也让我们看到了师徒教学相长。
(三)加强对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培养,形成骨干和中坚力量,以点带面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下大力气培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年级组长等骨干教师。为教师创造条件送出培训学习、增长见识,创造条件宣传展示、推荐评优培养为名师,以此作为奖励。
如:选派部分学科优秀教师参加“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和顶岗置换培训,让教师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真正提高学习与培训的效果 1.实行教师集中业务学习制度,定期开展讲座与培训
集中培训与学习每周一次,每周四下午定期请校内外的领导、名师宣讲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用的教学经验,为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奠定坚实的基础。
2.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课题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专修提高班,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开展;组织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参加心育能力专修班,完善我校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技能,形成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在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心理保健、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组织申报“十二五” 国家级尊重教育课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与研讨,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分享。
3.以赛代训,以评促学,开展各项教学竞赛和评比活动,为全校教师提供展示成果、比拼技能、提高素质的广阔平台 进行教学基本功大赛和优质课评比、岗位练兵活动等,评先选优,激发全体教师“学知识、练技能、干工作”的热情,用“评出来的尖子”“干出来的先进”做示范引领的作用,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结合日常教学工作,让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实战中提高
(一)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加强学科组活动的实效性
1.分学科组开展《2011年版新课标》的学习和新版教材的研究,为日常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确立有针对性的研究主题,围绕结合教学实际的主题进行研讨活动,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3.分学科组开展“生本教育”培训,重点向大家介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与学方式,很好地诠释了“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理念。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区、市各级探究实验课竞赛活动
(三)开展教师全员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与学习
三、实施名师带动工程,学名师做名师 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带动全体教师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
(一)开展“学名师,做骨干,创名校”系列培训活动
以搜集、编排“名师宝典”,“名校之路”等系列学习材料为抓手,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学名师,作骨干,创名校”学习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干劲儿。
(二)积极开展骨干教师示范导学活动 1.邀请兄弟学校的区级骨干教师到校讲课送教,进行校际间的学习与交流,促进学校的教研与学习,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2.鼓励支持本校的区级骨干教师外出送教,培养锻炼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宣传学校优秀教师、树立学校良好形象。
四、实施名校带动工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振兴
近学生本教育先进校新世纪高中,远学有效教学标杆杜郎口中学,与十中结成帮扶对子搞共建。通过开展向名校学习的活动,借力名校十中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发展自己,争创海港区西部名校。
(一)向先进学校学习,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1.向高效课堂研究先进校秦皇岛市新世纪高中学习建设高效课堂的经验与方法 请新世纪高中的教师到校传授建设高效课堂的经验经验与方法。选派本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到新世纪高中听课观摩学习。2.分期分批选派本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到山东杜郎口中学深入学习
学习实践“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着力提高学生自学、参与、合作、交流、表达、质疑、创新等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与十中结成帮扶对子,借名校资源、以帮扶特色促教师进步、学校发展
1.请进来:把十中的名师请到我校发挥作用
(1)聘请十中名师到我校收徒授艺,做我校个别学科青年教师的业务导师,为我校薄弱学科培养骨干力量。
(2)请十中的名师到校作课,送教导学、示范引领。
(3)请十中的名师到校开展名师讲堂活动,宣讲教育教学经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2.走出去:定期组织学校师生走出校门深入十中体验和学习
组织教师参加“十中一日”体验活动,到十中去听优秀教师的常态课,参加十中的教研组活动,现场观摩学习十中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
3.搞联合,与十中联合搞教学活动,同样教学进度、同台竞赛、同卷测试,努力向教学的高标准看齐、迈进
我们将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校本培训,让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实践中锻炼,在实战中提高;通过实施名师带动工程、名校带动工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培养并推出十四中的名师,创十四中的优秀品牌。
在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已被提上了很重要的议事日程,它已经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然选择。基于教育发展大背景的这种需求,我校自高中课改之初就重视校本教研,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积极营造校本教研氛围,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加强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理论水平
校本培训是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最快捷的方法之一。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严格可行的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三个“五个一”即每周“五个一”教研组活动一次,备课组至少活动一次,至少一个小时的理论学习或心得交流,至少听一节课,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包括教后记等)或随笔。每月“五个一”写一篇学习心得,做一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开展一次读书论坛活动,拟一份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试卷,写一篇教学叙事或案例。每学期“五个一”订一本教育教学杂志,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听一次专家专题讲座(学校举办),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以上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由教务处教研室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量化检查。
2、构建科学合理的校本培训模式。采取“分层培训,分级管理”的办法。
对于新分配、新上岗的教师,采用“学习—实践—考评—分类”的通式培训模式,时间1—3年,培养符合现代教学规范的合格教师。对于教学新秀,采用“定向—研修—独创—反思”的培训模式,时间3—5年,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对于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采用“再研修—再实践—再反思—提高”的培训模式,培养专家型、学者型教师。以上各层次教师的培训由教研组长,教务处教研室及学校分别管理。
3、采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培训机制。为了加快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速度,缩短年青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成长周期。近两年来我校先后邀请或聘请了省内专家到我校开设校本培训专题讲座或作为兼职导师;聘请本校省地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导师。选派了包括校长、处室主任以及各教研组长、科任教师在内的几十人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培训班。组织各年段各学科骨干教师到名校参观学习。另外,学校还组织了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优秀班主任到兄弟学校开展校际交流。
4、建立校本培训与教研的反思评价体系
只有培训和单纯的教学实践,如果缺少反思的环节和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的支撑,那么对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从立足于教师自身的需要和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我校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具体内容包括:我的教学(公开教学的教案、课件、评议、影像资料;我成功的教学设计;我成功的教学案例;我的教学心得比如教学闪光点、教学启示、教学遗憾、改进办法等)我的学习(进修或培训情况;阅读的书目、读书文摘;听取的讲座或报告记录;我的随笔与杂记;听课记录等)我的研究(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论文或著作)反思评价(教学反思笔记;自我成长分析;自我评价;学校评价;同行评价;学生家长评价)我的成果(高考成绩;会考成绩;个人奖励;指导学生获奖情况等)等栏目。学期末,在全校范围内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从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找寻失败的教训。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在比较中找准自己的最佳发展方向,从而顺利实现教师的自我评价、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准。同时,由教务处教研室每学年印发《福安二中教师发展性评价手册》定期对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全方位(教师自我发展评价,教师自我发展反思评价,教师课堂行为方式评价(专家评),教师发展同行(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监控与评价。
二、强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地说,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应当强调同伴互助和合作,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为此我校加强教研组建设,以教研活动为载体,营造校本教研校园文化氛围。
1、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开教学活动。近两年来我校先后开设了主题为“高一新教材的教学”“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等公开教学活动。或由青年教师(徒弟)上阵,或由老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或师徒同上即同题异构,或采取同题说课上课相结合的形式,或采取“师傅指导、徒弟执教、组员评课”的方式。总之,形式多样,生动而有实效。既提高了教师们的实践能力,也促进了教师们的专业成长。
2、实施“实用、快速、有效、”的蓝青工程。教育家科南特说过:“一个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为了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加大青年教师岗位成才的力度,做到“以老带新,以优促新”。我校自2005年开始决定以蓝青工程为依托,以师徒结对为基本形式,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每学年初都要举行师徒结对签字仪式,签订师徒结对协议,明确师徒职责。我校蓝青工程的实施主要体现为“引领、实践、反思”三个步骤。
①、引领:师徒结对的引领首先表现在对青年教师师德的引领。其次是业务上的引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学习引领。二是课堂教学业务的引领。三是学科课题研究的引领。
②、实践:我校的具体做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于刚毕业的青年教师,首先要求结对的师徒一起观摩学校里其他骨干老师的课或校外的课堂教学。重点是讨论分析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得失。第二阶段:采用师徒共进课堂的行动研究。要求指导教师进入青年教师的课堂,同时共同参与备课,师徒每周进行互相听课评课、进行各方面的交流和指导,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第三阶段:指导老师着重引导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明确什么是课堂教学?我的优势在哪?我的特长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取长补短,达到再提高的目的。
③、反思:一是师徒共同反思,相携共进。每一次完成课堂教学后师徒应该对教学进行反思(例如撰写教学反思、随笔、案例等)。二是自我反思。青年教师要能够自我提问,自我反思。三是反思中提升并尝试进行课题研究。
3、实施校本课题研究牵动战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我校积极实施课题研究牵动战略。让每位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有任务,全员参与,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目标。近三年来我校申报和实施的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1个,宁德市级课题1个,校本课题27个。其中地理组的校本课题“福安赛江沿岸中国民间船舶修造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调查”获省三等奖。学校95%以上的专任教师均参与课题研究。另外,学校近期正在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实验与课堂教学变革研究”分课题“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课题。
近三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课题论文总计135篇。其中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共计68篇。获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的论文3篇,二等奖的论文1篇。
4、举办系列专题教研论坛活动。教育科研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为此我们创设了教科研系列论坛活动,分为校长论坛、教研组(备课组)论坛、班级管理论坛等。论坛有计划、有方案、有布置、有落实、有评价,目的就是给教师创设研讨的氛围,搭建展示的舞台,提供参与的机会。每次论坛,确定一个中心议题,采取“评、议、研、辩”的方式,以达到共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保障。学校先后开设了“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努力、机遇、成长”“我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如何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等主题论坛活动。同时,教务处、教研室定期出版内部交流刊物《教研天地》并开设学校的网上论坛。为教师们提供一个论辩之后反思总结的平台。
以上是本人在组织开展学校教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或粗浅的见解,肯定有许多不成熟之处,还望同行们不吝赐教。
第四篇:走和谐发展之路、创农村品牌化学校
走和谐发展之路、创农村品牌化学校
---------韩庙镇振邦小学校长论坛材料 王清华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治校之本。一所学校的兴衰,首先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因此,校长应该带领自己的教育团队有一个科学的办学理念。作为一名校长,应该是现代办学理念的倡导者,为此,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水平。为此,我校提出以下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
办学理念
学校以“健康、安全、和谐、进步”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要使学校逐步成为家庭教育的延伸,社会教学的起点,学校生活的教科书,学校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摇篮。
学校坚持事物不断发展的观点,对这一办学理念的内涵不断拓展和丰富,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校发展。虽然学校身处农村,但我们要努力把学校办成具有城市色彩的学校,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健康,指校园环境的健康,教师、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安全,指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教师、学生人身的安全及心态的平和、心理的稳定;和谐,指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和谐,社会、家庭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要求与教师水平发展的和谐等等;进步,指以教师的进步促进学生的进步,以师生的共同进步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以学校的健康、安全、进步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管理理念
根据我们提出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我们管理理念,其核心是要有服务的思想。学校要有服务于干部、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从而服务家庭、服务社会。教师要发展,首先要发展干部,发展一个干部,带动一批教师。在管理中,多协调,少控制,使学校的管理制度转化为教师、学生的自觉行为。
根据我们提出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本学期振邦小学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行民主管理,以人为本,以理服人,大力进行师德教风建设
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学校工作而言,其实质就是领导的示范和引导。今年以来,我们努力打造振邦小学的领导团队,强化班子建设,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块儿使,汗往一块儿流,重大事情集体决策,形成了振邦小学独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经常要求班子成员在工作面前,处处以身作则,为教师们做出表率,问题面前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承担责任,在错误面前一视同仁。对教师过错,不横加指责,随意侮辱,时刻注意批评的可接受性,选择适当的场合,以朋友的身份单独进行说服教育,最后达到心悦诚服。
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地区,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在编21人,三人病休,2人休产假,好多教师面临退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内部挖掘,进行师德教风建设,我们尊重老教师、体谅老教师,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积极作用,作为老教师感到自己还能为学校尽一份力量,我和老教师谈心,把教职员工作为我的家人、亲人、朋友来对待,使我校的人际关系和谐健康,这也体现我们的办学理念。老教师们不服老,纷纷表现出年轻时的激情,戴着老花镜备课、上课、看作业。积极学习多媒体的使用方法,尽管他们是一些很浅显的使用,有的用展台给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但他们的精神值得敬佩,从原来一点也没有接触,到现在能熟练掌握多媒体展台的使用方法。他们都有一个心愿,在退休之前在三尺讲台上再放一次光彩、再创造一次辉煌,的确,他们做到了,在今年教育办组织的联考中,有三名老教师所教学科名列全乡第一。
我校2010年、2011年新引进6名年轻教师,给我校注入生机与活力,年轻教师积极探索,在师德教风建设中表现出色,任劳任怨,勇挑重担,每周达到32节课,基本全负荷运转,跨度3个年级、2各学科,他们深知教育的重任,在学校缺兵少将的情况下,表现出的爱岗敬业、爱班、爱生,对待工作高度负责,从不因为任务重二敷衍塞责,任务重而教学和管理质量不下滑,今年乡教育办联考中,我校年轻教师有的一人任教2各年级名列全乡第一,总共拿到10个第一,占全乡12个单科、6个总分第一的二分之一之多。这就是我校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师德教风建设的成果,可以说是风清气正。
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提升学校品味
以“和谐”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以“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宗旨。面向全体、尊重个性,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让平等尊重互爱成为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文化建设不要只局限在墙上有什么内容,要在实际活动中形成。必须以一定的载体为凭借。在我校,学校文化活动一般采用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宣传形式。如利用广播、黑板报、演讲、标语等开展各种活动;如对入学教育、传统教育、纪念仪式等对学生进行精神文化的渗透。二是管理形式。在管理和教育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三是规范形式。即要求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具体事情做起,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狠抓教室、校园的清洁、整齐;狠抓课堂和考场秩序,严格各项纪律。
创设班级物质文化、环境文化。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建设,激发爱班的热情及凝聚力。班规自己来定,班级自己来管,同学自己来帮,教室自己布置,班干轮流当等,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发展。美化教室环境,突出个性与童趣,让教室充满育人氛围。“让教室的每一堵墙充满情和意,”即教室里的每一幅画、每一句标语、每一个评比都激励着学生去奋斗、去进取。都体现一个班级的文化特色。
三、利用活动载体,加强德育建设
根据学校实际,我校的德育建设充分从培养习惯开始,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大约需要21天,好的习惯需要去培养,在学校孩子养成好习惯会受益一生,是他们将来生存的依靠,培养学生好习惯首先要从要求教师开始,强调教师为人师表,从教师的自身修养入手,在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关爱学生等方面进行引导要求语言文明、举止文雅,更要放下师长尊严,蹲下来和孩子谈话,营造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学校规定,凡是学生集会期间,全体教师必须参加,由值班领导负责检查。教师集会做操更要整齐划一,动作到位。今年,我校练习太极拳是,全体教师齐参与,在队伍前面和学生一起学习,深入到学生队伍中去,亲临指导、现场纠正。如今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成为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操场上师生太极拳整齐划一,从列队走步到一招一式,犹如训练有素的武士。
学校经常开展德育活动,如开展“提倡节约,摈弃浪费,传递学校正能量”的活动,学校利用周一升旗进行动员讲话,班级开班会、办黑板报,讲节约小故事,充分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灵魂,反对浪费,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收到良好效果,我校作为宣传信息报送到商河教育局,在商河教育网上进行报道。
四、抓好长效机制,确保学校安全
半年来,我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学校安全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进一步完善了安全工作制度,确保了学校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学校财产万无一失,两千余名学生和300多名教职员工平平安安。我们建立了在校长直接领导下,以专职安全员为轴心,以学校各部门为主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工作网络,对学校安全工作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做到责任层层落实,信息及时互通反馈。认真制定各种值班的制度与职责,严格值班纪律,采取双管齐下和多管齐下的安全管理措施,如:节假日值班有门卫值班、后勤值班、领导值班、夜巡逻值班;平时值班有各年级教师值班,学校行政值班和学生值勤。各种值班均有记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有些萌发性的问题。加大投入,购置23个灭火器,维修16个摄像头,配备警棍、橡胶棒、防刺手套。各班做好安全教育,进行1530教育,时刻绷紧安全这根线不放松,为学校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五、今后的打算
学校根据实际将对学校南院墙前边进行绿化,对操场周围与院墙之间进行硬化、绿化整合。继续进行师德教风建设,明年暑假整理用电线路和监控、广播线路。
第五篇: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带领农民走新型产业发展道路——关于对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立法案的五条建议(修改稿)
创新农村经济组织 带领农民走新型产业化发展道路
——关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立法案的五条建议
刘嘉坤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问题。
目前,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那种千家万户放任自流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仍带有原始的自然经济的成份。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怎么与市场对接,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人?这是我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农业产品统购统销取消以后,谁来为广大农民组织产品购销?农副产品怎么变成商品和增值?农村基层政府、村级组织、供销社等现已很难起到购销服务的主导作用。虽然部分涉农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龙头企业是以自身盈利为目的,在利益一致时为农民承担销售加工任务,利益不一致时往往货多压价或者干脆拒收。在与龙头企业的关系上,农民必然是弱者,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被动地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出路到底在哪里?根据这几年来我们山东省平邑县九间棚村和九间棚农业科技园的发展实际,以及我们对“三农”问题的思考和实践,我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根据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通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广大农民有序地组织起来从事一个产业或行业,去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的买难、卖难和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问题,让广大农民真正通过自己的经济组织,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人,确保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这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项具有广阔前途的新事业。目前全国虽然已有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几十万个,但由于种种原因,所起的作用还不大或者存在不够长久。因为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合作组织,需要在法律上认可、环境上保护、资金上支持等等,其中首要的是在法律上认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 记等制度。”这说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引起了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此,针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立法和发展,特提出以下五条建议:
一、尽快起草、颁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在法律上肯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地位。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农村经济组织法》,特别是日本、台湾等地,农协法律上有地位,行动上也有作为,起的作用很大。我国应参照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尽快研究起草和颁布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
二、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县、乡两级要进一步转变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要明确专门的部门主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并由行政命令型向指导服务型方式转变,指导、协调和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村一级可由党支部、村委会和农业合作社(协会)三驾马车组成,要在继续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发挥国家基层经济技术服务部门作用的同时,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要支持和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共同发展。
三、在农业、林业、畜牧、水利、金融、商业等领域再放开一点,让农村合作组织参与这些领域的经营。要加大对农村专业协会和合作社的支持,特别是要通过政府扶持资金和金融贷款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要改变扶持资金通过政府机构层层下拨的方法,以防止层层克扣现象的发生。
四、要坚持农民是合作经济组织主人的原则。要动员更多的农民参与组织农业合作社或农业产业协会,并由会员选举合作经济组织领导,而不是由党政官员指定或兼任合作经济组织领导,让合作经济组织会员真正成为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人;合作经济组织要切实为会员服务,真正体现会员利益。
五、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和帮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各级党组织、政府机关和业务部门,要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关心、支持和帮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政府有关部门要在依法行政、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不要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与农民争利,而要真心为农民服务。
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