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党90周年征文回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回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党的光辉指引我们前进
泗村店镇党委宣传委员黄玉广
1921年盛夏的一个晚上,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一幢小楼里,透出微亮的灯光,一张长方桌周围13位代表正在开会。这一天,十三个中国青年,用他们青春的力量让镰刀与铁锤一次碰撞,用他们生命的信仰让马克思主义的春风在全国飘扬。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灾难深重的中国大地有了新的光明和希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当南昌的上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抢,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就注定中华民族的历史将上演一段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精彩画面,中国大地上将深深的印下党的伟大足迹。
九十年是一段历史,有炮火硝烟也有楼宇大厦;九十年是一段回忆,有失败后的惨痛教训,也有成功后的成长经验;九十年是一段成长经历,有苦涩的记忆,也有美好的未来。站在时空的一端,抬眼望去„„
1935年,沿着长征的道路我看到,中央红军经过英勇奋战,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只剩下三万多人。在危难关头,毛泽东建议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于是,便有了被后人心口相传、载入史册的渡乌江、占遵义,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那是在泸定桥上,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霎时间,喊杀声,枪炮声震动山谷。
遵义会议后,一个伟大的舵手掌握了革命的航船。从此,就胜利连着胜利,我们的党以超常的智慧,博大的胸襟,挽狂澜,定国运,救万民!终于浇注出一个盛大的庆典。
1949年,从那一年以后,中国的大地上不再有血雨腥风,不再有炮火硝烟,广大的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享受这久为的和平环境。原子弹、氢弹相继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也成功的送入太空,一系列的科技革命极大的促进着新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但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我们的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加之后来“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建设遇到了困难,但仍在曲折中前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改革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撞撞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的历史上,也在世界的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九十年的历史,九十年的征程,九十年的风风雨雨汇成了一段段长长的回忆,有祖国事业的蒸蒸日上,也有家乡变化的日新月异。
武清这些年的发展变化,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自己也为能参与其中而自豪。在开发区工作时,开发区规模、效益虽然已是不错,但现在的开发区,中小型科技企业不断进驻,大企业好项目竞相绽放,拆县建区的第十一个年头,已经发展成为引入50个国家和地区700余家企业,投资总额300多亿元的经济技术园区,为全区的经济发展、群众就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应该说,开发区的发展变化也同时见证了武清的整体变迁。雍阳大地处处高楼林立,住宅小区优美整洁,旧城改造使人民安居乐业。“九横九纵”如同一道道经济命脉,贯穿了交通,带动了乡镇发展,这些都与我们区委审时度势的前瞻性决策分不开。
再拿我现在工作的泗村店镇来说,以前的泗村店镇交通相对闭塞,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高。而如今,在党的政策正确指引下,市级重点项目龙凤新城落户我镇,新城建设对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供就业岗位,带动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镇也迎来的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和关键期。值得一提的是,龙凤新城的建设现场还建立起了“工地党支部”,定期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和学习会,从工作、生活、文化、政治思想等方面创造性地、实实在在地为党员们服务,使工地流动党支部真正成为凝聚流动党员的向心轴。并在工地实行“党员干部责任区”,做到一岗两责,两职一人,文明工地创建、布置、检查工作和年终评比都与党建工作紧密相连,很好地保障和推动了新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党的光辉指引着我们前进。今年,我们即将迎来党的90岁生日,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国家的富强还是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党的高瞻远瞩,英明抉择。我们也相信,在党的正确指引下,家乡会变得更加美丽和谐,祖国也必将从现在的胜利走向未来的辉煌!
第二篇:优秀总结系列展示之三: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五指山支教总结
毛阳支教中心校支教老师陈思思
虽然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海南人,但是五指山对于我来说,一直只是个传说,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优秀总结系列展示之三: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从未见识过它的深幽险峻,也从未体会过那“山路十八弯”。2010年秋,怀着对五指山的无比向往和好奇,我带着支教任务踏上了前往五指山市毛阳中心校的旅途,一段人生中弥足珍贵的历程在那山花烂漫的群山深处渐渐铺开…
不知不觉,在毛阳中心校的支教生活已经接近尾声。
似乎就在昨天,带队队长郝老师热情洋溢的讲话,谆谆的教诲和殷切希望仍萦绕耳旁;我们一行人一起踏上征程一路说笑赴毛阳中心校的情景仍清晰记得;我们和学生在操场玩耍,在宿舍谈心,在教室学习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现在,回头看看那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茫的暮色正笼罩着那山林幽深处…
1我们所在的五指山支教点是学院首次在山西省之外的省份设立的支教点,我身为首批返乡支教的一员,深感责任之重大与艰巨。在这半年的自加压力与不断学习中,我按计划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回顾这半年的工作,似乎每一个日子都过得十分匆忙,每一个步履都走得不太轻松。但每一个日子都充实,每一次自省都从容。
支教之初,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面对一群陌生的黎苗孩子,心里不由得涌出几分激动,心想,和这群孩子在一起,我需要一定的亲和力,让他们喜欢上我,所以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于是我精心准备了开学的第一课,那节课,我给孩子们讲故事,跟他们谈理想,他们很快便接受了我。第一次上讲台,第一次听学生喊“老师好”,第一次批改作业…每一个“第一次”都是那么新奇,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一点一滴无不令我沉浸在这初为人师的幸福中。
当新鲜期很快度过之后,原先所有对支教的想象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接踵而来的各种现实问题:对于学生那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差的基础该如何应对?许多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极差,对此又该采取何种方法?对于课堂中的突发状况我该如何处理?本以为在来时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但是身临其境之后,才发现原来担忧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而未曾考虑到的问题反而成了大问题。
在我因这些问题而困惑不解时,郝老师开始了第一轮听课,给我们提出了建议课堂上首先要抓好管理,只有在有序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学习。因此我跟学生约法三章:老师进教室前都不能乱跑乱讲话;上课不能偷偷说话,发言要举手;上课要做好,不能站起来或随便走动;听课要专心,不能东张西望。我还把几个特别顽皮的孩子定为小监督员,管好自己,监督别人。这样,效果果然好了很多。
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却很快迎来了我们支教工作的第一次考核--期中考试。这是对这半个学期的检测,从整体上看学生们的成绩,考的还算可以,比想象中的好,自己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但是从此次考试也发现了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班的情况是两极分化较大,四班的情况是中下水平的学生较多,没有优等生,这也提醒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根据两个班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段考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是自己太心急了,太想让他们快点成长起来,不想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也是过分的严厉。正由于此,有些孩子似乎对我产生了畏惧,还有的孩子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我真是糊涂,只是一味地想看到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不再害怕、讨厌学习呢?至今还未能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能靠我们一步一步去探索。对于此,在段考后我也做了一些尝试。如在班级中制定的“日有所诵”以及开始在每节课都给学生讲一个故事。
不得不承认,支教进行到十一月末的时候,我对于每天都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这样重复性的工作有点倦怠,但是我不时激励自己,我才工作两个月,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都是从这个时候磨练出来的,要坚持!很庆幸我顽强地战胜了自己,依然对工作不敢有半点懈怠。每天都过得很累、很充实,每天都在收获,每天都在成长。忙完一天的工作,我很劳累,但静静地躺在床上时,我又会默默地反复问自己:今天,我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了吗?上课的时候,我是否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掌握了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了吗?我又有些什么收获呢?一个个问题,让我每天都总结、反思,再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在十二月中,精力主要放在准备两个班的诗歌朗诵比赛上,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月份进入复习阶段,支教生活也即将画上句点。
2经常会有家人、朋友问我在这里的生活过得如何,支教这么长时间了,到底有没有收获呢?其实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我的学生们在成长,更重要的是我也在成长。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我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可以说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值得我细细回忆的。支教为我提供了一个历练自己的舞台,这半年中,我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工作上或者生活上,我都给自己画上了满意的一笔,画出了一幅自己心目中完美的支教图画。
思想上:态度决定一切,责任重于泰山
自己身为学生时,自认为当一名教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需要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但当自己真正站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时,才发现当初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责任感、授课的技能、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方方面面都要强才行。来了这儿我才知道老师肩上的担子是多么的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责任。随着时间流逝,初来的雄心壮志像明月被淡淡的云朵遮住了一般,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明亮,但是,有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却始终在绽放光明。
自从支教的第一天开始,我便牢记书记的教诲:态度决定一切。我从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一名“流水教师”,而是把自己当作本校正式老师对待的,因为我怀揣着自己的教师梦,想从实践中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学校既然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一个平台,我就有理由好好去做。况且,实习时间虽然对于我们支教老师来说很短暂,也许无关紧要,但对于学生来说却关系重大,我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影响他们一辈子。所以我一直抱着“责任为重”的态度认真的对待我的支教生活,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我想,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达到的最起码的要求。
生活上:克服困难,自立自强
从轻松的大学生活突然转变到时间紧迫的支教生活,从城市生活转变到朴素的乡村生活,从汉区来到黎苗土地,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生活习惯,都与之前存在较大的差别,在这里带给我的是全新的生活体验。刚来时,火辣的太阳,炎热的气候,大量的蚊蝇,浑浊的用水等让我们感到生活的不便和困难,由于早晚温差较大,所以常常带病上课,但是无论遇到怎样的问题,只能努力克服,别无选择。在家时极少做家务的我在这里得到了锻炼,每个周末,我们集体煮饭,分工合作,几个月下来,我的厨艺也有了些许长进。
在支教培训时,我曾说过,此次支教我最想收获的是这个磨练的过程。在支教生活中,常常要独自面对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也使我更加独立,更加坚强。
工作上:竭尽全力,朝向卓越
(一)教学工作:不断探索,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很幸运,我在毛阳中心校担任这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每一天都与这71名孩子一同度过,这个学期以来,看着他们的改变,跟他们一起学习,在不断的尝试、摸索中,我的教学技能也有了些许提高,将我在教学方面的尝试和领悟总结如下。
(1)播下习惯的种子,收获变化的果实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里的孩子知识面比较狭窄,表达能力不强,尤其是学习和生活习惯方面与城市孩子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改善现状,我也做了一些努力。
在改变孩子们的课堂习惯方面,预备铃响后,我就让孩子们拿出课桌四宝(课本、笔记本、笔、生字本),之后就是一起念我编的上课要遵守的“十二字方针”(头正、身直、足安、手放平、穿好鞋)。几个星期下来,他们已经形成了习惯,预备铃一响就会照着我说的去做,虽然说不可能整堂课都保持下去,但是起码他们已经有了上课就应该这样做的意识。
郝老师跟我们说过,这里的学生之所以学习和行为习惯差,不喜欢学习,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缺少文化氛围有关,以至于孩子们缺少必要的文化底蕴。为此,郝老师提出了带孩子们背《弟子规》的建议。《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再适合不过了,于是我开始了《弟子规》教学,每节语文课利用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讲解两条,讲完4条就给他们讲一个相关的故事,这样一来既能识字还能明道理,又不乏味。孩子们很喜欢,一上课他们坐好后就会很自觉地背起《弟子规》。每当他们犯错时,也可以用《弟子规》里的知识进行教育。最让我惊喜和意外的是,有些孩子把所学的内容举一反三地用于现实生活,有些孩子在周记中提到要做到《弟子规》中所教给我们的所有道理。我想这就是收获,这也是我坚持的理由所在,其实孩子们的潜力是超出我们想象的,我们越去开发它,就越能激发儿童的潜能,实习总结《优秀总结系列展示之三: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刚来时孩子们在教室吃零食的现象十分严重,一下课几乎就是人手一包辣条。经过教育之后,这种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自从我们在教室建立了图书角后,孩子们一下了课就围在图书角旁,找出自己想看的书。我越来越发现,越是平时好动的那几个学生越喜欢看课外书。
为了丰富学生的智力生活,郝老师在给我们的第七封信中提出“每周一事”的设想,即每周制订一个主题,主题的选择立足于学生一生有用的最重要的习惯,主题的内容都是从一件非常具体的小事展开。围绕主题找出相关资料,采取不同形式,让学生从中收获或多或少的习惯和知识。第一周的“吃饭”主题,我们在网上查找了有关节约粮食的小标语和两则古诗贴在班级中的“每周一事”板块,并利用早读带读两首故事,课余时间带学生到食堂在餐桌上贴节约粮食小标语。一周下来,孩子们收获不小,从他们的周记中就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不仅能够做到节约粮食,还能发动身边的人都一起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在随后几个周的“规则”、“阅读”等主题中也采取了同样的做法。
这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转变我看在眼里。我看到他们的字迹工整了;我看到他们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了;我看到他们写在周记本里那些呼吁人们珍惜粮食的话语了;我看到他们在课间活动时手中的零食变成课外书了…
这个秋天,我播下的种子,收获了变化的果实。
(2)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开学之初,我感觉到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为了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曾做了一些尝试。
我在班里实行小组综合评比制度,在课堂中每一个同学的表现都有可能为自己的小组赢得或者失掉分数。如此以来,不仅上课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同学多了,课堂纪律也好多了,因为大家都想为自己的小组加分。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我领悟到:唤起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为了树立信心,我开始鼓励他们每个人。一是课堂上用语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表扬语要因人而异。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鼓励要适可而止,而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除了要夸赞他回答问题的勇气之外,还要大力表扬他掌握知识的熟练和听讲的认真;二是书面表扬。学生上交的作业中,除了纠正错误之外,我还会在后面打评语,每个人的评语都具有针对性,事虽繁琐但是贵在坚持,久而久之我发现了学生的变化;三是成功奖励。每次小测验,我都会给表现优秀和取得较大进步的学生给予奖励,虽然奖品只是一支笔或是一个本子和一张我自己写的奖状,但却是对他们近期表现的一份认可和鼓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有这方面的爱好。如果给学生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有很大提高。要想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摸索。
(3)听课是新老师进步最快的方法
如果没看过别人唱戏,那么自己也不会懂得怎么唱好戏,教学更是如此。不管是教学名师还是普通的乡村教师,他们的课都是值得我们初登讲台的大学生去听的。这学期里,我除了听指导老师的课之外,也经常听别的老师的课。中段考试后,我有幸参与了毛阳中心校的公开课赛讲活动,观摩了很多节成功而有价值的课。老师们的课很轻松,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知识点信手拈来。听他们的课,自己也不由自主地就被吸引了。
刚开始在听课时,不知道应该以怎样的身份去听,总是老师讲什么,我就记什么,还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听课,一节课下来,本子上只是简单地记录了老师的讲课过程和板书。这样一来,我只是把这节课的知识学会了,但是轮到自己讲时,就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了。在与指导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他提醒我,其实听课不仅是听知识点还有就是要注意教师的讲课方式和语言之间的连贯性,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要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听,还要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听。最好要将听课记录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记录教师的上课过程,右边则可以写下自己的思考:这个教学环节好不好?好在哪里?如果换做是自己会如何设计?慢慢地,我学会了听课,自己也会在讲课的过程中用到优秀教师的方法了,以后的每节课上我都积极改进我的教法,比如,放慢语速,一步步引导,注重朗读,尝试让学生自己在读中领悟文本等等。这对于我以后的教师生涯将有很大的帮助。
(4)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好课,还需要备好课,即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学生肯定会有不理解的地方。作为老师,必须知道学生的疑问在何处,也就是要找出连接新旧知识的点来,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备教材的时候就得吃透教材,只有在自己理解了才能把学生教明白。其实在这一点上,我做得也是不够到位的。这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总结中汲取营养,也需要我的不断努力。
(二)小组工作:团结互助,把信送给加西亚
人们都说,一个团队,只有以友谊彼此体谅,彼此包容,彼此帮助,才能让队伍强大起来,让成功最大化。我们毛阳小组正是这样一支团队,小组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团结互助。最令我感动的是,在中段考试后,我们小组成员在完成编制支教手册,完成教学工作等繁忙的工作之外,更是出色地完成了支教队第一期简报的编制工作,当这份精美的简报诞生时,我真正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也体会到了郝老师在第六封信中所说的“朝向卓越”的品质对于工作的重要性。
(三)学校工作:积极配合,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
在这里,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和小组工作以外,还要配合学校的老师与领导做好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的准备。我所在的毛阳中心校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在这里,除了教学以外,学校的各项活动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时间,比如说他们举办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等。因此,在课后我便准备学生的演讲、朗诵稿,组织学生排练,辅导学生写作等,这样毕竟能深切的体会到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便有不虚此行的满足感。
在准备学校的各种活动之中,我们尝过失败的苦涩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在段考后的广播体操比赛中,就让我栽了一个大跟头。段考前的复习时间很紧张,所以心里想着我只要抓好教学就行了,其他的活动就重在参与吧。可是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时,在看到校长和郝老师看了之后的表情时,我感到十分惭愧。正是提倡全面发展的时期,而我却忘却了内修素养,外修形象的理念,在这样一个体现学生精神面貌的比赛中我没有引起重视。经常这样教育学生,一次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重复错误和知错不改。这也是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要求。
很快地,又接到了诗歌朗诵比赛的通知。在这次比赛的准备过程中,我精心选择诵读的内容,绞尽脑汁设计每一个环节,组织学生认真排练,从领读的选择到队形的排列,甚至细致到每一个细节,我都不敢懈怠。此次比赛也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当那个平时对班里的任何事情都抱以无所谓的态度的孩子,在脚受伤之后坚定地对我说“老师,我能坚持表演。”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比赛那天,孩子们澎湃的激情,生动的表演,赢得了场下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我们所排练的集体朗诵和个人朗诵分都拿下了全校第一名。
虽然这学期的学校工作并不能尽善尽美,但是这个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成长着。让我坚定了心中的信念,那就是竭尽全力,朝向卓越。
我们还没踏上社会,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只是一群“空想家”,跟真正的一线教师比较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工作经验是我们此次支教的最大收获。这对我们以后踏上工作岗位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
学习上:良师益友,共读经典
这次实习支教,不仅让我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而且在课余的时间中也在充实着我。在我们的支教队中,每个人都拥有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据说是教师的圣经。在郝老师的提议下,每个周五晚上,全组成员在一起共读其中的一个章节,逐段分析,并结合教学谈收获。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郝老师的指点,让我们更是感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畅快感淋漓尽致,每次共读都有新的进步,新的想法。这本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虽然我们时间有限,尚未能一一拜读,但是我们已经领略到这本“板着面孔”的经典书的魅力。读此书,苏霍姆林斯基就像一位长者,与我们促膝而坐,他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讲了许多令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而易懂的道理。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在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初为人师的我们来说,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为人处事上:与人乐处,塑造形象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是文章”,实习支教的意义不仅在于锻炼我们的教学能力,而且在于培养我们为人处事的态度。
同来毛阳支教的三个人中,都是平时在学校接触较多的,在培训期间也结下了深刻的友谊。这半年,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备课,一起打闹,一起做饭,一起分享实习的点滴。其中的快乐、感动,无法言说。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他们都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和启示,在他们身上我发现了许多闪光点,如:宽容大度、幽默风趣、勤劳善良、乐观向上等。
在学校的工作中,很多事情需要协调,尤其是课程方面,包括与指导老师、科任老师等进行协调。在这一过程中,我尽量使自己变得更加灵活机动,时刻为别人着想,做好自我角色定位。有时在征求别的老师听课意见时,也会先站在老师的立场来考虑,如课程时间安排,有无空闲时间,包括讲课内容。
在这几个月中,我忘不了食堂阿姨精心为我们准备的一顿顿美味的饭菜;忘不了商店老板在我们买东西时的特殊照顾;也忘不了经常给我们送来她亲自种的菜的阿姨和蔼可亲的面庞…
在这里,我和同学们、当地的老师、乡亲们以乐相处,把自己的快乐和他们共同分享。我知道这些不仅仅是代表自己个人的形象,而且代表了整个支教队的形象,更是代表了忻州师院的形象。曾听当地的王老师说,“你们这第一批支教大学生表现很出色,这里的百姓评价很好,名声很不错!”我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3驻足回望,支教的生活是艰苦的,不但要承受亲人、朋友的相思之苦,还得学会在夜深人静时,独自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支教又是收获快乐的,淳朴的乡村生活,纯正的师生情谊,为我抹去以往的幼稚无知,为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将近半年,这140多个难忘的日子都已化作幸福的回忆。
感谢支教,让我在艰苦中愈加坚韧,在亲历中见证感动,在付出中收获快乐,在磨练中得到成长。感谢支教,让我能与无数颗童心零距离,在爱与被爱中享受着支教教师的幸福。感谢支教,让我有了一段与以前的生活截然不同的经历,这段经历让我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支教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吃了点苦,了解了些生活,而是一种对生活、对境遇的历练和深刻体验。我体悟到,只要有一颗追求卓越、积极向上的心,无论身在何处,无论面对何等境况,世界都将会是属于你的!
此次支教经历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驿站,它将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不断奋斗。我们并不伟大,但我想,多年以后,我可以自豪地回忆:在年轻的岁月里,有那么一段日子,我们把激情无私地奉献给了家乡的山区学校,把奋斗的足迹留在了五指山,把爱心献给了那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我们的人生因此而得到升华,我们的价值也因此而得到体现。
支教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但我相信这不是终点,而是我迈向社会的一个新的起点。在这期间获得的经验和体会,会成为我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为我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