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国有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自谋职业人员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的通
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国有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自谋职业人员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
现将《云南省国有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自谋职业人员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你们贯彻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省厅法制监察处、医疗保险处联系。
云南省国有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自谋职业人员医疗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促进深化企业改革,保障与国有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从事自谋职业人员的医疗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等有关规定,精神,参照《云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以来云南省境内因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而与国有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从事自谋职业的人员(以下简称自谋职业人员)。
第三条自谋职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只建立统筹基金,不建立个人帐户。门诊医疗费用由自谋职业人员个人负担。
第四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自谋职业人员户籍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办理自谋职业人员的医疗保险业务。
第五条参加医疗保险的自谋职业人员,应当按季缴纳医疗保险费。缴费基数为统筹地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费率为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于建立统筹基金部分费率。缴费时间为每季首月1至10日,也可以全年一次性缴纳。
第六条自谋职业人员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开设的个人缴费窗口
缴纳医疗保险费。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未开设个人缴费窗口的,自谋职业人员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中心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窗口缴纳。
第七条自谋职业人员缴纳医疗保险费满一年后,方可享受《云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规定的由统筹基金给付的待遇。
第八条自谋职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后不得中断缴费。未按规定时间缴费的,视为中断缴费。中断缴费的,从中断缴费之日起停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第九条自谋职业人员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时,缴纳医疗保险费时间已满30年的(国有企业中的连续工龄可视作缴费年限),不再缴纳医疗保险费;缴纳医疗保险费时间(含视作缴费年限的国有企业工龄)不足30年的,应当在办理退休手续之前一次性补缴所差年限的医疗保险费。自谋职业人员退休后,可享受《云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所规定的退休人员住院医疗保险待遇,门诊医疗费用由个人负担。
第十条自谋职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应按省和各统筹地区有关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规定,参加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并享受相应待遇。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缴费额同统筹地区参保职工一致,在每年1月底以前缴清。
第十一条自谋职业人员办理参加医疗保险登记手续,应当持有《云南省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和登记失业时领取的《云南省失业人员失业证》。
第十二条本试行办法实施之前的自谋职业人员应于本试行办法实施之日起三个月内办理参加医疗保险登记手续,从登记次月起开始缴费;本试行办法实施后开始从事自谋职业的人员,应当在与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次月底前办理参加医疗保险登记缴费手续。在规定时间不办理缴费登记的,视为自动放弃,并且不再补办。
第十三条自谋职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其他事宜,可参照《云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各地、州、市可依照本试行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来源: 2001年10月22日
第二篇: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企业职工办理退休办法
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企业职工办理退休办法(试行)
云南劳动保障厅公告第4号
各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中央、省属行业管理单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6‟139号)精神,现就我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员”)退休审批作如下规定:
一、提前退休审批
(一)从2007年1月1日起,参保人员提前退休全部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审批。
(二)审批对象
1、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和原国家劳动总局•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草案)‣规定,在全民所有制及集体所有制企业从事高空或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10年;从事井下或高温工作累计满9年;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累计满8年(以下简称“特殊工种”),且男55周岁以上、女在管理(技术)岗位50周岁以上或在生产(工勤)岗位45周岁以上的职工。
2、原在全民所有制及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从事特殊工种工作已达到规定年限,现到其他类型企业工作或从事个体工商户、自谋职业人员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且符合国家和省规定退休条件的人员。3、2000年12月31日前安臵到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工作且现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即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或长期严重亏损,在岗职工的实际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男55周岁以上、女在管理(技术)岗位50周岁以上或在生产(工勤)岗位45周岁以上的军转干部(包括在岗、下岗、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和符合相关文 件规定条件且现仍在职的复退军人(含内退、协议托管人员)。
4、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并经州、市级或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符合国家和省规定退休条件的人员。
5、符合国有企业破产提前退休政策的国有企业职工。
6、符合国家和省可以办理提前退休有关规定的人员。
(三)审批程序
1、对符合提前退休的参保人员,达到提前退休条件时需本人提出书面申请。
2、对次年符合提前退休条件且本人申请提前退休的参保人员,经参保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初审(属职工的须由用人单位提前在单位张榜公告相关资料)、州(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复审后,由州(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于每年12月20日前将•云南省参保人员提前退休公示表‣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电子版,邮箱:gongshi@ynl.gov.cn),在•云南劳动保障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0天。
3、公示后无群众举报或提出异议的,职工由用人单位,城镇个体工商户、自谋职业人员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人员由代管人事档案的机构填写•云南省参保人员提前退休审批表‣(一式三份)、•云南省企业参保人员退休证发放花名册‣(一式五份),经分管领导签字加盖公章后,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批。中央和省属行业在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参保的,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批。
4、经审查批准退休且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由州、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给退休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基本养老金。
5、一次性支付基本养老金的人员不发退休证,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云南省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通知书‣。
(四)审批要求
1、用人单位或代管人事档案的机构为参保人员申报提前退休时,须带本人书面退休申请、装订成册的人事档案、养老保险缴费记载资 料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城镇个体工商户、自谋职业人员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人员应提供•户口簿‣(复印件),其中属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还须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相关资料。
2、国有企业因破产申报职工提前退休时,须提供有关部门同意破产批复、人民法院受理企业破产公告、职工安臵方案审核意见书、一次性缴纳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费凭证等相关资料;破产前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应提供缴纳记入个人账户部分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凭证。
3、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规定,特殊工种只能按国家劳动保障部及1985年3月4日至1993年7月3日之间国务院各部委下发的特殊工种文件认定的名录范围执行,不得跨行业(部门)参照执行。
4、参保人员人事档案中存在从事特殊工种记载不全、被涂改等问题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档案记载内容有疑义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通知有关单位补充原始资料,资料补充完备后方可按特殊工种办理退休。
5、参保人员在职时从事过2个以上特殊工种类别的,应以其从事过的特殊工种中规定年限最高的一个作为从事特殊工种时间的计算标准。
6、因病或非因工致残人员申请办理提前退休时,须提供州、市级或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及相关的病历资料,鉴定结论与病历资料不相符或鉴定结论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不得提前退休。
7、根据云劳社„2006‟11号文件精神,企业不得与距退休年龄5年内的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企业须按有关规定继续为这部分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男50周岁以上、女在管理(技术)岗位45周岁以上或在生产(工勤)岗位40周岁以上的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并重新就业的(含按城镇个体工商户、自谋职业人员 以及灵活方式就业),须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5年方可申请按本办法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提前退休(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正常退休发证
(一)对职工正常退休,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实行审批,由县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规定核发退休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和计发基本养老金。
(二)发证对象
1、男年满60周岁,女在管理(技术)岗位年满55周岁或在生产(工勤)岗位年满50周岁的职工。
2、参保的城镇个体工商户、自谋职业人员以及灵活方式就业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国家和省政策另有规定的按规定办理)。
(三)发证程序
1、用人单位和代管人事档案的机构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发证时,应提供养老保险缴费记载资料、•云南省企业参保人员退休证发放花名册‣(一式二份)、•云南省企业参保人员退休登记表‣(一式三份)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还应提供装订成册的人事档案;城镇个体工商户、自谋职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还应提供•户口簿‣(复印件)。
2、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发退休证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基本养老金。
(四)发证要求
1、参保人员人事档案存在资料不全、被涂改等问题以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档案记载内容有疑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要求用人单位或本人补充相关资料,资料补充完备后方可给予登记。
2、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退休登记工作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制度。
3、一次性支付基本养老金的人员不发退休证,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云南省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通知书‣。
三、参保人员人事档案审查
(一)视同缴费起始时间认定
1、面向社会招收的人员视同缴费起始时间认定:(1)有招工表的按招工表确定;(2)招工表已无法查找的,按转正或定级表确定;(3)以上两表都没有的,由用人单位负责查找招工时的原始资料(如公安部门的户口迁移资料、参加工作当年工资发放表等)后再上报。
2、依照劳动部(56)中劳配字第342号、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社厅函„2002‟323号等文件的规定,1986年9月30日以前单位招收的临时工,应提供劳动人事等部门批准同意招收为临时工的原始依据,视同缴费年限以批准招收为临时工之日起计算;未经批准的属于计划外用工,视同缴费年限应以劳动人事部门正式批准招收录用之日起计算。
3、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复转军人、下乡知青、60年代精简、退职等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认定按相关政策执行。
4、从业人员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中断过的,按“去中间,接两头”的办法去掉中断缴费时间,把前后缴费年限累计相加往后类推,以类推出的作为享受退休待遇(含退休后调整待遇)的起算时间。
(二)出生年月认定
按劳社部发„1999‟8号文件规定,出生年月以本人档案盖有公章的第一张记载出生年月表格为准(体格检查表除外);第一张表格只记载了出生年份或年龄,但人事档案的其它资料所记载的出生年月与第一张表格是一致的,可按明确的出生年月认定;若人事档案的其它资料出现多个出生年月的,应由用人单位或代管人事档案的机构到公安部门查找其第一张表格之前的户口登记资料;查找不到户口登记资料的,其出生年月以第一张表格出生年份的12月份认定。
(三)岗位变动认定
职工的岗位发生变动时,用人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劳动合同变更、鉴证和备案手续,其从事新岗位的时间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鉴证之日起计算。
(四)从事特殊工种工作年限认定
职工人事档案中记载从事特殊工种工作经历的两个表格时间间隔超过三年以上的,须补充相关原始资料后,方可认定此时段已从事特殊工种工作。
四、其他有关事项
(一)根据国务院国发„1981‟164号和中央组织部中组发„1988‟9号文件精神,用人单位或人事档案代管机构应认真清理参保人员人事档案,及时为达到退休年龄(含经批准延长退休年龄和延伸缴费后年龄)的参保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参保人员超过退休年龄后无论是否缴纳养老保险费均不再继续计算为缴费年限;超过退休年龄后仍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个人缴费部份可退还本人。
(二)因用人单位原因造成职工未能按时办理退休手续的,按•关于贯彻†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细则‣第二条规定执行;城镇个体工商户、自谋职业人员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人员未及时申请退休的,责任由本人承担。
(三)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退休政策,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供虚假资料办理了退休手续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用人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或个人冒领的基本养老金除如数追回外,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及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
(四)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在审批、登记参保人员退休或发放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及鉴证劳动合同时,若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滥用职权等行为的,由所在用人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州(市)、县(区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严格按政策审核职工退休资格,对不按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审查职工提前退休资格或违反政策办理参保人员退休的,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将在各类考评、养老保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等方面作相应处理。
(六)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每月10日至20日审批退休,对提前退休人数较多的州、市或行业,在公示时间届满后,可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集中审批。州(市)、县(区市)对达到正常退休年龄人员的退休登记时间由各地自行确定。
(七)用人单位和代管人事档案机构填写•云南省参保人员提前退休审批表‣、•云南省企业参保人员退休登记表‣时,参保人员的姓名应与本人身份证一致,因更改姓名导致人事档案姓名与本人身份证不一致的,本人应提供公安机关同意更改姓名证明材料。
(八)参保人员退休时间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或登记之月起计算,次月享受退休待遇。
(九)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参保人员有关信息录入数据库时,应按规定审查相关资料。对已入在职人员数据库后批准退休的,应于次月将有关数据转移到退休人员数据库。
(十)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制度的通知‣(云劳社„2002‟64号)同时废止。以前的退休审批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颁布日期:2007-3-21
http:// 7
第三篇: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贯彻〈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
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贯彻〈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布部门: 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文号: 云劳社[2003]58号
各州、市、行署劳动保障局,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
现将《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贯彻〈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二○○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贯彻《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
[2003]5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大跨越、大提高、大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合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具活力的经济成分。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对我省调整所有制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开放水平、增加就业岗位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转变职能,牢固树立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服务经济大局的思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二、全省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主动深入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宣传国家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宣传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和作用,积极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要组织对辖区内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普查,按照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提供方便、快捷的社会保险登记服务。在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时,要纠正嫌贫爱富、挑肥拣瘦的倾向,不得把经济效益差的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拒之门外。昆明、玉溪两市要结合税务统一征收社会保险费试点,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改进服务措施,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开展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员参加社会保险的试点工作,一视同仁地对待个体工商经济组织及其劳动者。
三、参加失业保险的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及其职工(含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员),按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的比率缴费,其职工失业后可与国有企业职工一样享受相应的失业保险待遇。全省各级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为参加失业保险的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终止和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职工及时办理失业登记,按月发放失业保险金,并提供再就业服务。
四、非公有制单位自成立之日起凭企业法人执照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后,属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为其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并建立个人帐户。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按当年当地核定和下达的基数、比例执行。个体工商户业主凭营业执照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后,属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云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实施办法》(云政发[2000]212号)的有关规定,为个体工商户业主和雇工办理养老保险并建立个人帐户。非公有制单位招用的人员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并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15年以上的,可以申请办理退休手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10年不满15年的,经本人申请,可延伸缴费年限到15年。
五、从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城镇集体企业中退出,从事个体经营、兴办非公有制企业或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人员,已参加了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原来的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原所在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可从退出之日起参加养老保险。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并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15年以上的,可以申请办理退休手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10年不满15年的,经本人申请,可延伸缴费年限到15年。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主动服务、认真做好上述人员的参保和续保工作。
六、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中退出,从事个体经营、兴办非公有制企业或到个体工商户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时,缴费满15年以上的,基本养老金计发按省政府云政发[2000]212号和云劳社[2002]76号文件的规定计发;缴费不满15年又不愿申请延伸缴费年限的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退休手续,按规定一次性支付基本养老金,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生活困难的,可向民政部门申请进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七、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非公有制单位,可以按照所在地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住院医疗保险,并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或住院医疗保险费,单位人员享受统筹地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非公有制单位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住院医疗保险时,应同时参加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其缴费标准和应享受的待遇按统筹地区的统一规定执行。
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个体工商户等个体从业人员,可按照《关于我省城镇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意见》(云劳社[2002]159号)文件和统筹地的具体实施意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住院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并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或住院医疗保险费)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费,享受与其他同等条件参保人员相同的医疗保险待遇。
八、我省行政区域内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单位,与雇员之间签定劳动合同并办理劳动合同鉴证后,按照工伤生育保险属地管理原则,到单位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手续,并执行统筹地的统一规定,享受相应的待遇。
工伤生育保险费由非公有制单位按时足额为参保职工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生育保险费。
非公有制单位按时足额缴纳工伤生育保险费后,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生育时,其工伤生育有关待遇的费用由工伤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非公有制单位参加工伤生育保险后,未按时足额缴纳工伤生育保险费的,在停缴期间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生育时,发生的工伤生育费用由单位负担。
九、从事个体经营、兴办非公有制企业或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的档案,由当地的劳动就业机构或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托管;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进入社会的失业人员档案,按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由当地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
对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档案的托管,各地要减免有关的档案托管费。保管有《再就业优惠证》又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档案所需费用可从再就业资金中补助;保管失业人员档案所需费用可从失业保险基金职业介绍补贴中列支。补助和列支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20元。
各地要认真做好从事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档案保管的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培训等就业服务。
非公有制单位中的服务型企业、商贸企业,如当年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下岗失业人数达到企业职工总数30%以上的,可按财税[2002]208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减免有关税收。
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非公有制单位,可享受银发[2002]394号文件规定的政策,按安置人员数向银行申请相应的小额贷款扶持。全省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享受小额贷款扶持政策提供热情周到的咨询服务。
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动员全社会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积极面向非公有制单位及其职工,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非公有制单位培养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和技师。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就业准入制度的推行,督促和指导非公有制单位的从业人员通过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持证上岗。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定期对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有关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保证一视同仁地对待非公有
制单位及其职工。
十一、为确保非公有制单位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督促、帮助和指导非公有制单位与劳动者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及时为他们办理劳动合同鉴证。根据企业需要可提供上门服务,并尽可能减免鉴证费。
非公有制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或劳动纠纷时,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主动派出人员深入企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调处矛盾,促进合作,建立起长期和谐的劳动关系。
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领导定期走访非公有制企业的制度,随时了解非公有制企业的需要,及时为他们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咨询服务。对那些因暂时不了解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而无意中违法的非公企业,要坚持以教育为主的原则,指导和帮助他们进行整改并规范管理
第四篇: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办法的通知
发文文号:辽劳社发[2006]21号 发文时间:2006-10-23
各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国资监管部门、地税局、省直有关部门: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意见》(辽政发[2005]15号)有关职工安置的规定,为妥善解决国有改制企业职工安置问题,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省地税局联合制定了《辽宁省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办法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意见》(辽政发[2005]15号),妥善解决国有改制企业职工安置问题,现制定国有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办法如下:
一、政策规定
(一)改制企业裁员安置办法。
国有企业改制职工不能够继续留在改制后企业工作,确需裁减的人员,企业应当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1、经济补偿金支付、计发标准和计发年限。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按职工在本企业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在本企业工作年限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
2、企业与改制前已经实现再就业的离岗人员解除劳动关系,企业确无支付经济补偿金能力的,经国资、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可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丹东、阜新、铁岭、朝阳四个困难市由省财政承担经济补偿金总额的1/3。
3、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为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的本人月平均工资,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本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本企业月平均工资计算;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不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标准计算;企业生产经营不正常,本企业月平均工资无法确定的,其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政府颁布的最低工资标准,最高上浮30%,具体标准由各市政府确定。
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高于职工本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或企业人均缴费工资额的,按同期职工个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或企业人均缴费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发标准。
4、职工有下列情况的,可计算为本企业工作年限:
(1)政策性安置人员,在安置前的连续工龄与其在首次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2)原固定职工转为劳动合同制职工时,其改制前的连续工龄与其在首次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3)职工因原单位合并、被兼并、合资、单位改变性质、法人单位改变名称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或因成建制调动、组织调动等原因改变工作单位,原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其在原单位的工作年限可以计算为本单位工作年限;
(4)职工因组织决定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调入企业且没有领取经济补偿金的,其在原单位的连续工龄与其在首次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5)其他符合国家和省里有关政策规定的工作年限。
(二)无支付经济补偿金能力企业和已实现再就业离岗人员的界定。
1、此次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无支付经济补偿金能力的企业是指改制前连续两年以上亏损,且固定性支出大于现金流入的企业。
2、改制前离岗已实现再就业人员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1)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签订了劳动合同的人员;
(2)已取得工商营业执照自主经营的人员;
(3)与新的用人单位有事实劳动关系,月稳定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人员;
(4)其他从事合法经济活动,月稳定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人员。
(三)继续留在改制后企业职工劳动关系的处理办法。
1、对继续留在改制企业工作的职工,改制后企业继续履行改制前企业与留用的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留用的职工在改制前企业的工作年限应合并计算为在改制后企业的工作年限。原企业可不向继续留用的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改制后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经济补偿金按职工在原国有企业工作年限与在改制后企业工作年限合并计算,由改制后企业按规定一并支付。对企业改制时解除劳动合同不再继续留用的职工,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不得强迫职工将经济补偿金等费用用于对改制后企业的投资或借给改制后企业(包括改制企业的投资者)使用。
2、改制企业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5年)或工龄已满30年的职工,改制企业难以安排的,如本人申请,可实行内部退养,由企业发给生活费,并按规定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待达到退休年龄时按规定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并由改制后企业按月或一次性发给独生子女父母退休补助费等。职工在改制前已经办理内部退养手续的,由改制后企业继续履行原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内部退养协议。
3、对继续留在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应按照《辽宁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施意见》(辽经贸企改[2003]32号)、《关于印发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办法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21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5]250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处理。
(四)企业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办法。
企业改制时,对经确认的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原则上要一次性付清,并从转让国有产权的价款中优先支付。一次性偿还确有困难的企业,应与职工协商偿还办法。经职工同意,可以企业有效资产作为抵押,约定偿还期限,分期偿还。实行分期偿还的,应签订偿还协议,并依法公证。
(五)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与企业拖欠社会保险的补缴。
1、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已实现再就业的人员,其再就业期间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原累计缴费时间予以保留,继续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再次失业后,前后缴费时间可以合并计算,并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未实现再就业的人员,凡所在单位和本人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费的,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3、改制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应由企业和本人足额补缴欠缴的失业保险费。一次性补缴确有困难的欠费企业,经同级劳动保障、财政、税务部门核定,须由企业和本人足额补缴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颁布后欠缴的失业保险费,对《失业保险条例》颁布前欠缴的失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与失业保险征缴机构签订补缴协议,按期补缴。由于企业欠缴失业保险费而缩短职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限的,所差待遇由原企业负责解决。
4、企业改制前欠缴的养老保险费由改制企业和职工按规定比例分别予以补缴。企业对欠缴的养老保险费一次性补缴有困难的,经同级国资、财政、税务和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同意,可采取以有效资产抵押限期予以缓缴,如在限期内未能缴纳,可将抵押资产评估变现后予以补缴;也可在企业缴费划入个人账户部分和职工个人缴费按规定足额缴纳的前提下,由改制企业制定缴费计划,采取缓缴的方式解决。企业应补缴的划入个人账户部分而无力补缴的,按辽社保发[2002]9号文件规定,由各市政府协调解决。
5、改制后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及时为改制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
(六)具备条件的拟改制企业应将退休人员一次性移交社区管理,只要当地社区功能基本齐全,拟改制企业支付了必要费用,当地社区就应当无条件接受;不具备条件的,暂由改制后企业代管,条件成熟后一并移交。对因工伤残、遗属等特殊群体,由改制后企业按有关规定予以妥善安置,被安置的因工伤残职工应与原企业和改制后企业变更劳动合同。上述人员管理和安置所发生各项费用,应列入企业改制成本。
(七)企业要立足自身,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力,千方百计筹集解除劳动关系所需资金。企业不能落实应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和偿还拖欠职工债务所需资金,无法妥善解决偿还欠缴社会保险费的,不能裁减人员。
二、工作程序
(八)国有企业实施改制前,原企业应当与投资者就职工安置费用、劳动关系接续等问题明确相关责任,并制定职工安置方案。职工安置方案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企业方可实施改制。职工分流安置方案必须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意见、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办法;拖欠职工的工资等债务和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处理办法;分流安置所需资金和资金筹集渠道等。
(九)拟改制国有企业确需裁减人员的,须按《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履行规定程序,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并须将裁员计划报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经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方可实施。
(十)企业与已再就业离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按下列程序进行:
1、申报与初审。企业按隶属关系向同级国资、财政、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报告,由同级国资、财政、劳动保障部门按责任分工对企业性质、企业困难程度、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再就业等情况进行初审。
国资部门负责对企业性质、隶属关系的认定;财政部门负责对企业困难程度、经济补偿金需求情况、企业自筹资金能力的认定;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解除劳动关系离岗职工再就业情况、工资发放情况、经济补偿金计发标准及计发年限、拖欠职工债务偿还办法、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补缴办法的认定。
申报材料包括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计划、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情况、职工工资发放情况、拟解除劳动关系职工明细表、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需求情况、企业自筹资金能力情况、拖欠职工债务偿还办法和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补缴办法等。
2、制定工作方案。经初审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同级国资、财政、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下,制定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工作方案,落实相关政策,核定人员数量和经济补偿金标准及计发年限,测算资金规模等。
3、申报就业状况。拟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须向企业申报就业状况,并提交本人已再就业证明。被其它单位录用的人员,提交新单位录用证明;自主创业的,提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灵活就业的,提交本人户籍所在地街道(镇、乡)劳动保障事务所出具的灵活就业证明。
4、初核与公示。同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对企业提交的各类材料应认真进行审核。审核内容主要包括:
(1)审核本人身份证、个人档案、劳动合同、本人填写的《解除劳动关系职工个人情况表》(见附件1)、再就业状况证明。
(2)审核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内部退养人员数量。
(3)审核经济补偿金计发标准、计发年限,申请补助资金额。
(4)审核企业自筹资金到位情况、企业补缴社会保险费情况和拖欠职工债务处理情况等。
企业应采取适当方式,将拟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名单、个人补偿明细、补缴社会保险费及债务处理情况向全体职工公示,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5、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公示期结束,报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确认后,企业与职工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为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开具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和经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失业保险缴费情况证明。
(十一)财政补助资金的申请、核拨。
1、拟改制企业按前款规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向同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提出财政补助资金申请,并提交如下材料: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经审计的前两年企业财务年终决算报表、同级国资部门出具的企业性质、隶属关系证明及企业改制批复、同级财政部门出具的企业困难情况认定证明、离岗职工再就业证明、企业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证明(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出具的补缴记录)、企业资金到位证明、《解除劳动关系职工个人情况表》、《解除劳动关系职工明细表》(见附件2),《财政补助资金申请表》(见附件3)。
2、同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接到申请后,按照职责分工对申报企业情况进行审核,对经审核合格的企业,由财政部门通知其在规定时间内将应承担的经济补偿金足额划拨到市经济补偿金财政专户。财政部门同时将本级财政应承担的补助资金划拨到市经济补偿金财政专户。
3、县(区、县级市)属国有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按前述程序进行申请认定,企业应承担的经济补偿金和县(区、县级市)财政应承担的补助资金,由县(区、县级市)财政建立经济补偿金财政过渡户进行筹集,并按统一规定将资金缴入市经济补偿金财政专户。
4、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对本地区已经审核合格的企业情况报市政府批准,并对经市政府批准的困难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情况进行汇总后,形成数据库软盘(内容与《解除劳动关系职工个人情况表》同),连同企业向同级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提交的所有材料、《经济补偿金省财政补助资金申请表》(见附件4)、企业应筹集的经济补偿金和同级财政补助资金到位证明,一并报省劳动保障、财政部门申请省财政补助资金。
5、省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对各市上报的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情况进行核实,并按规定计算省财政应承担经济补偿金数额,及时将省财政补助资金划拨市经济补偿金财政专户。
(十二)经济补偿金的拨付、领取。
1、收到省财政补助资金后,市财政应在15日内将省财政补助资金,连同企业筹集资金和同级财政补助资金划拨至收款银行。由企业通知已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到银行领取经济补偿金。
2、县(区、县级市)属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应得的经济补偿金,可由市经济补偿金财政专户划拨至县(区、县级市)经济补偿金财政过渡户,并按上述程序发放。县(区、县级市)属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职工人数较少的,也可由市统一发放。
(十三)省直困难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申请补助资金,省监管企业经省国资委、其它省直企业经主管部门同意和确认后,直接向省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提出,参照上述程序办理。
(十四)经济补偿金省财政补助资金的结算。年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劳动保障厅对各市经济补偿金财政专户所在国有商业银行汇总的当年实际支付经济补偿金数额及人数进行复核,据实结算。
三、有关要求
(十五)各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建立困难地区的困难企业已解除劳动关系职工情况数据库(内容与《解除劳动关系职工个人情况表》同),在申请省财政补助资金时,应将数据库软盘报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依据数据库内容对补助资金发放情况进行检查核实。
(十六)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应及时为职工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企业为其开具有职工本人签字的《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并告之按规定及时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等事项。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格式及内容,由各市劳动保障局统一制定。
(十七)困难地区困难国有企业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计划由省国资委、省劳动保障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达。
(十八)国有企业改制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明确责任,要在深入调查、摸清底数、搞好测算的基础上,确定推进节奏。同时要认真做好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再就业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足额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不能把职工不负责任地推向社会。
(十九)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二十)各市要结合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省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和省地税局备案
第五篇: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办理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
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办理
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
云劳社办[2007]219号
时间:2008-01-29 来源:云南劳动保障网(2007年12月6日)
各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中央、省属行业管理单位:
我厅《关于贯彻<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的细则》(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告第5号)和《关于企业职工办理退休办法(试行)》(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告第4号)下发后,各地在执行中反映了一些问题,经研究,现通知如下: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职工分流安置和提前退休的规定
(一)1995年,国家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309号)规定:请长病假的职工在医疗期满后,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办理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退休退职手续,享受相应的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
(二)1996年,省政府在《云南省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实施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第39号令)中规定:一般工种男职工年满50周岁、女职工年满45周岁或者特殊工种男职工年满45周岁、女职工年满40周岁,且连续工龄满15年以上的;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的;患有精神病、麻风病、恶性肿瘤及烈性传染病并鉴定为1—4级的„„企业应当予以妥善安置,不得推向社会。
(三)1996年,国家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6〕33号)的规定:由劳动者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四)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云发〔2002〕3号)规定:企业改制重组中因国有资产退出而调整劳动关系,改变职工身份的要给予职工相应的经济补偿。
(五)2002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执行职工经济补偿政策的通知》(云政办发〔2002〕116号)规定:退休人员、企业内部退养职工不存在与企业调整劳动关系,不能进行经济补偿。
(六)2006年,我厅《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劳动保障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云劳社发〔2006〕11号)重申:国有企业在改制或经济性裁员分流安置职工时,不得与距法定退休年龄(含从事特殊工种提前退休)5年内的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企业应按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等部门<关于解决当前深化国企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云办发〔2004〕28号)有关职工内部退养的规定发给生活费和缴纳社会保险费。
二、军队转业干部和军队退役人员提前退休的规定
(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发〔2002〕82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3〕29号)和国家人事部等部门联发《关于印发〈关于中办发〔2003〕29号文件有关政策给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电话答复〉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55号)规定:2000年12月31日前转业到国有困难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包括在岗、下岗、失业、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如本人自愿,可办理提前退休。
(二)我厅等部门联发《关于转发劳动保障部等七部委做好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文件的通知》(云劳社办〔2006〕133号)规定:在困难国有企业工作(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或长期严重亏损,在岗职工的实际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军队退役人员,经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可提前办理退休。
三、对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一)根据本通知第一条第(一)至
(六)款的规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因其国有或城镇集体企业职工身份已经置换,所以对原从事特殊工种已满规定年限且距特殊工种退休年龄5年以内、原在单位时已患病非因工负伤或在规定医疗期的人员,属用人单位未执行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将其推向社会的,应由用人单位给予纠正;属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并重新就业或自谋职业的,申请办理提前退休时,须严格按《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企业职工办理退休办法(试行)》(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告第4号)第一条第(四)款第7项的规定执行。
(二)各地有关部门在实施企业改制、破产时,没有依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安置从事一般工种男年满55周岁、女管理(技术)年满50周岁、女生产(工勤)年满45周岁,或者从事特殊工种男年满50周岁、女管理(技术)年满45周岁、女生产(工勤)年满40周岁,且连续工龄满15年以上的人员,应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由有关责任单位对这部分人员的缴纳社会保险费存在困难等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给予妥善处理解决。
(三)根据本通知第二条第(一)至
(二)款的规定,困难国有企业军队转业干部和军队退役人员申请办理提前退休时,需按隶属关系提供申请退休当年政府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困难国有企业证明;军队退役人员还需提供退休前三个月的工资或生活费发放表。
(四)已破产、改制等企业中的协议托管人员(含军队退役人员)申请提前退休的,须提供本人与原单位签订的托管协议书。
(五)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在受理从业人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时,应当要求其提供历史病历资料和近期病情检查资料,不能提供相关资料的不予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从业人员进行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劳动能力鉴定时,应当严格执行劳动保障部《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社部发〔2002〕8号,以下简称《标准》),只有《标准》未列出的其他伤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条目,方可参照《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国家标准GB/T16180-2006)的相关条目执行。
(六)各地不得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代替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结论,未按规定程序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一律无效。对不按国家标准鉴定做出的鉴定结论的,由作出鉴定结论的劳动鉴定委员会予以纠正。对违反国家政策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或违反规定出具病情证明的有关人员,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七)根据《劳动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因病非因工负伤人员经州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应在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一年内书面申请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超过一年的应当重新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大部分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须
满一年以上的方可重新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病情出现危重情况的除外)。
(八)对擅自扩大提前退休范围,少征收养老保险费及在养老保险基金中增加的开支,我厅将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七年十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