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内蒙古申论热点:改革医疗卫生体制 创建健康和谐家园
2013内蒙古申论热点:改革医疗卫生体制 创建健康和谐家园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关注民生利于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政府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仅是认真贯彻落实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时政背景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是涉及13亿人的重大民生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经过两年多的制定修改完善,通过各种形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吸纳各个方面尤其是普通群众的建议,最终定稿。这一意见汇集众人智慧,反映群众意愿,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科学发展观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具体实践,标志着十七大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迈出了历史性的关键一步。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全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缓解和克服“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国情和现阶段发展水平出发,借鉴国际经验,走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道路的有益尝试。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意见》和《方案》确立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框架和长远目标,绘出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今后三年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抓好五项重点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使群众“看得起病”;通过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努力使群众“少生病”;通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促进公立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使群众“看好病”。
201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围绕五项重点改革三年目标,提出了2010年度的16项主要工作任务,明确了牵头部门。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这一制度基本建立。卫生部等五部委正式印发《关于公立医院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16个城市开始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改革目标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五项重点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抓好这五项改革,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长期薄弱的状况,扭转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改革重点内容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指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目标,在2009-2011年需要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主要包括: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第二篇:2013内蒙古申论热点:民生资金改革之路
2013内蒙古申论热点:民生资金改革之路
网络虽是虚拟社会,但仍然是现实社会的反映,网民仍然是公民,现实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在网络上仍应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像在现实社会一样遵纪守法,谨言慎行。下面中公教育孙晶老师为您解析热点内容。【新闻事件】
8月10日在中央电视台新址举行的“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就承担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共守“七条底线”达成共识。“七条底线”是: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8月20日,网络推手“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因制造传播谣言、蓄意炒作网络事件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
江苏公安机关成功侦破周禄宝利用互联网实施敲诈勒索犯罪系列案件。周禄宝在互联网上自封为时事评论人、知名写手、网络名人、专栏作家和网络反腐维权斗士,现已初步查明,周禄宝涉嫌在互联网上先后对23个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普通群众实施网络敲诈勒索。(8月25日《新华日报》)【中公评议】
网络虽是虚拟社会,但仍然是现实社会的反映,网民仍然是公民,现实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在网络上仍应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像在现实社会一样遵纪守法,谨言慎行。
对于周禄宝这样的害群之马,重重的打击是民心所向,更是法治社会的必然。即使还有更多的“周禄宝”没有受到惩罚,也只是个时间概念,只要扰乱社会秩序的不法行为终将逃脱不了法网恢恢。
首先,有关部门要主动担当,建立更多化解矛盾的载体。我们要把所有的问题尽可能解决在萌芽状态。这需要有关部门面对新形势更加解放思想,走群众路线,不给民众解决问题靠歪门邪道的机会。
其次,确保监督没有空白点。对机关单位也好,对商人也罢,只要这些事物和百姓息息相关,有关部门就要在第一时间介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那些息事宁人者、“愤青族”和“口水党”的监督,没有了身上的裂缝,苍蝇再多也无用武之地。
最后,坚守“七条底线”,畅通表达渠道,让表达远离“小沟渠”,让谣言和小道消息没有生存的土壤。网络微博、论坛就应该是“小沟渠”,政府的诉求渠道才应该是“大海洋”,民意能在“大海洋”里尽情畅游了,这些“小沟渠”自然就没有了吸引力。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真希望,有一天,在某种方式下,所有恶意的“网络推手”、所有“假恶丑”、“负能量”,在探照灯下无处遁形。网民既是网络的参与者,又是网络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只有人人自觉维护和净化网络环境,健康、有序的网络氛围才可期待。所以,我们应该自觉增加网络发言的理性,学会冷静分析,独立思考,不猎奇、不逐腥,让网络环境更加理性、健康。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第三篇:内蒙古事业单位申论热点—加快改革户籍制度
内蒙古事业单位申论热点—加快改革户籍制度
导语 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市民化是一个不可能绕过去的问题。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户籍制度改革又是一个不可能绕过去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调了户籍制度改革对推进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意义。下面中公专家为考生们深度分析申论热点加快改革户籍制度。
【背景链接】
十八大报告以“农业转移人口”这个概念替代过去惯用的“农民工”概念,将他们看作与城镇原住民一样的城镇“常住人口”,并要求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体城镇居民,反映了决策层对中国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标准表述】
中国30余年的改革开放历史,也是中国农村那些脱离农业的人口进城拼搏的历史。这个趋势不可逆转,并将继续深入行进。阻碍这个进程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是不合时宜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个制度相伴随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歧视制度。
十八大报告首提户籍改革,正当其时。须知,户籍不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就没有真正归宿,转移就不稳定,这将使农民不能分享城镇化利益,使中国社会裂痕不断扩大,最终将使发展陷于停滞。因此,把“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变为享有平等社会权利的“城镇居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从表象看,克服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歧视,有两个核心难题:一是城市高房价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巨大门槛,二是一部分社会保障水平较高的城市无力解决所有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的公共财政支出问题。但从深层看,这两方面的问题并不难解决;真正难的是城市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
第一,降低我国城市平均房价水平,大力发展主要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保障性住房,是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安居的必要条件。
针对高房价,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彻底颠覆旧有的住房发展思路,建立以人为本的住房发展新方略。政府需要在管住规划和用途的前提下,放手让各类建设用地投入住房建设市场;还需要在确立住房财产权的前提下,设立或恢复旨在抑制住房投机的房产税和房产交易暴利税;需要针对城市贫民家庭建立保障房制度。这些改革举措,将为实施“以房管人、以房落户”的户籍登记制度奠定基础。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第二,把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以攻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的核心难题。
一是要靠政府调整公共财政政策,把确立社会平等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目标。二是要通过劳资关系的调整,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的劳动条件,提高其收入水平。三是实施正确的人口布局政策,给中小城市的产业发展开辟更大空间,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分散流动。这几方面工作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并非不可克服。从一些地方改革实践看,只要改革决心大,目标明确,又有配套改革措施跟随,不仅经济发达地区有条件做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工作,欠发达地区也能实现这个目标。
通辽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tongliao.offcn.com/
第四篇: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
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
——浏阳市淮川街道北正社区居委会
浏阳市淮川街道北正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处浏阳市中心地带,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下辖12个居民大组,52个居民小组,有住宅楼幢,有户籍居民3321户,10680人,社区内有省、市单位28个,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有社区中共党员220人。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社区内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宾馆、旅社、市场等单位,是集金融、医疗、卫生、交通、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近年来,北正社区居民委员会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强社区工作要求,坚持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软件完善与硬件建设同步,重心下移与强化自治结合,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的奋斗目标,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做起,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活动,确定了“以社区为载体,以居民为主体,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活动”的目标,详细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理念,高起点谋划社区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推进社区建设对于促进三个文明,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淮川社区来说,2004年区划调整后,社情发生重大变化,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社区的指示精神,北正社区将社区办公用房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争取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淮川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在最繁华的圭斋西路上新建了一栋建筑面积800M2,造价70多万元的社区用房,在建筑规模、资金投入和质量档次方面是北正社区历史上没有过的;在建设过程中困难、压力、矛盾也是北正社区没有遇到过的,成绩取得实在来之不易。如果不能把这些房子真正利用起来为百姓服务,群众不会答应,北正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居委会一班人围绕完善和发挥社区功能,创新理念,突破常规,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按照市社区办和先进社区的标准,对社区办公楼进行了全面设计、装修、布置,将办公活动用房、居民健身用房、图书阅览室、市民学校、人口学校、计生服务室等均作了全面安排,而且都达到了设施齐全,经济实用,深受群众欢迎。
二、立足长远,高水平发展社区
社区建设是综合性的社会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常抓不懈。为保证社区健康发展,北正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工作的新情况,想方设法解决新问题。
一是立足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为挖掘社区内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社会团体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整合社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丰富社区建设的内涵,为社区建设提供资源保证。北正社区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一是建立党建联席分会,将社区内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总支部融合在一起,把单位党员和社区党员整合为一体。二是利用现有的室内外活动场所,共享社区资源,并投入2万多元重点装修了健身房、排练厅,与三湘健康网站浏阳分公司联合添置了健身器材;三是与社区单位开展了资源共享活动,目前社区单位的门球场、蓝球场、图书室和阅览室等活动场地全年365天对社区居民开放。
二是依托四级平台,构筑大服务体系。居民群众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北正社区以往提供的社区服务在项目、内容、深度、广度上都远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形成了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辖内单位、社区志愿者四级服务的社区建设平台,根据市民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构筑了社区大服务体系。在社区中心设立了警务室、再就业服务站、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健身室、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设立了家政服务、送米、送气、修理、理发、干洗、快餐等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志愿者100人,老年志愿者50人,巾帼志愿者50人,老年维权志愿者20人,学生志愿者200人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心连心社区职介中心,实实在在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搭建了一座再就业的发展平台。2004年来组织开展社区义务服务活动30多次,为社区85以上的居民群众开展了无偿和低偿服务,通过社区职介中心进一步拓展了就业安置渠道,全年共安置下岗职工150名,促进了文明社区的创建,通过服务,增强了广大居民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社区。北正社区结合本社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明确了“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的发展方向,为社区居民描绘了一幅幸福美好的蓝图。该社区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印发资料,召开会议,广泛宣传把绿色健康意识进一步深入到了社区各单位、深入到了社区每一个家庭、深入到了每一个社区居
第五篇: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
打造绿色健康家园 创建和谐北正社区
——浏阳市淮川街道北正社区居委会
浏阳市淮川街道北正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处浏阳市中心地带,辖区面积1.3平方公里,下辖12个居民大组,52个居民小组,有住宅楼 幢,有户籍居民3321户,10680人,社区内有省、市单位28个,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有社区中~员220人。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社区内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医院、卫生防疫站、客运公司、货运公司、宾馆、旅社、市场等单位,是集金融、医疗、卫生、交通、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
近年来,北正社区居民委员会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强社区工作要求,坚持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并举,软件完善与硬件建设同步,重心下移与强化自治结合,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的奋斗目标,坚持从社区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做起,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建活动,确定了“以社区为载体,以居民为主体,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活动”的目标,详细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理念,高起点谋划社区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推进社区建设对于促进三个文明,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淮川社区来说,~年区划调整后,社情发生重大变化,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社区的指示精神,北正社区将社区办公用房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争取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淮川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在最繁华的圭斋西路上新建了一栋建筑面积800M2,造价70多万元的社区用房,在建筑规模、资金投入和质量档次方面是北正社区历史上没有过的;在建设过程中困难、压力、矛盾也是北正社区没有遇到过的,成绩取得实在来之不易。如果不能把这些房子真正利用起来为百姓服务,群众不会答应,北正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居委会一班人围绕完善和发挥社区功能,创新理念,突破常规,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按照市社区办和先进社区的标准,对社区办公楼进行了全面设计、装修、布置,将办公活动用房、居民健身用房、图书阅览室、市民学校、人口学校、计生服务室等均作了全面安排,而且都达到了设施齐全,经济实用,深受群众欢迎。
二、立足长远,高水平发展社区
社区建设是综合性的社会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常抓不懈。为保证社区健康发展,北正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工作的新情况,想方设法解决新问题。
一是立足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为挖掘社区内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社会团体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整合社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丰富社区建设的内涵,为社区建设提供资源保证。北正社区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一是建立党建联席分会,将社区内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总支部融合在一起,把单位党员和社区党员整合为一体。二是利用现有的室内外活动场所,共享社区资源,并投入2万多元重点装修了健身房、排练厅,与三湘健康网站浏阳分公司联合添置了健身器材;三是与社区单位开展了资源共享活动,目前社区单位的门球场、蓝球场、图书室和阅览室等活动场地全年365天对社区居民开放。
二是依托四级平台,构筑大服务体系。居民群众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北正社区以往提供的社区服务在项目、内容、深度、广度上都远不能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形成了社区
居委会、物业公司、辖内单位、社区志愿者四级服务的社区建设平台,根据市民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构筑了社区大服务体系。在社区中心设立了警务室、再就业服务站、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健身室、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设立了家政服务、送米、送气、修理、理发、干洗、快餐等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志愿者100人,老年志愿者50人,巾帼志愿者50人,老年维权志愿者20人,学生志愿者200人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心连心社区职介中心,实实在在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搭建了一座再就业的发展平台。~年来组织开展社区义务服务活动30多次,为社区85%以上的居民群众开展了无偿和低偿服务,通过社区职介中心进一步拓展了就业安置渠道,全年共安置下岗职工150名,促进了文明社区的创建,通过服务,增强了广大居民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社区。北正社区结合本社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明确了“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的发展方向,为社区居民描绘了一幅幸福美好的蓝图。该社区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印发资料,召开会议,广泛宣传把绿色健康意识进一步深入到了社区各单位、深入到了社区每一个家庭、深入到了每一个社区居民。
四是要创新载体,提高居民参与程度。居民参与程度是衡量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尺。为了凝聚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北正社区采取政府搭台、居民唱戏的办法,积极创新载体,服务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文体活动、举办居民论坛、成立党员之家、设立市民学校、组建体育沙龙等。并经常组织居民群众、单位职工、社区党员等志愿服务队对社区周边进行绿化美化、铺设方砖、整修道路,改善环境。同时,为适应市民多层次文化需求,引导广大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北正社区于2002年成立了北正社区晚霞健身站,下设健身队、舞蹈队、威风锣鼓队、腰鼓队、秧歌队、戏曲队、门球队等。原有健身队员120人,现发展到345人。通过各种文艺宣传活动,形成了以社区居民为主,辖区单位广泛参与共创社区文化的浓厚氛围。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结合重大节日、庆典,开展文艺汇演、舞龙舞狮、体育竞技、朗诵演讲、知识抢答、书画展览、地方戏曲、老年健身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特色文化活动。~年开展各种活动15多次,达到了每月活动一次以上,参加人数达16000多人次,通过持久经常的活动,弘扬了时代主旋律,营造了“打造绿色健康家园、创建和谐北正社区”环境,用先进文化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提高了全民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居民的社区意识、责任意识也不断加强,从而使广大居民群众自觉参与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形成了人与环境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