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重要会议

时间:2019-05-13 00:2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重要会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重要会议》。

第一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2.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14.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需重点注意的几次重要会议

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会议(一)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会议

(一)学习辅导材料 左殿明 二〇一二年六月一日

导语

90年多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这些成就充分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建设和发展新中国。

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会议第一部分:党的历史上工作重心转移和纠错会议。

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从此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有了以科学理论为指南的,有严密组织纪律性的,通晓社会发展规律的先进政党的指导。

(一)历史事件

1911年,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虽然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失败了,但他推翻清王朝,赶走了皇帝,不仅宣告了清王朝260多年统治的垮台,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为以后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主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因此,这次 革命实际上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它最终也没有能逃脱失败的命运,革命胜利的果实被封建军阀袁世凯所篡夺,1912年4月孙中山辞职,随后,中国又开始了至1928年间的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该时期的中华民国政府也称为“北洋政府”。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局动荡,内战频繁,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结束,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拒绝中国的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最终在1919年5月4日的北京爆发了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青年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转折点,是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从1920年夏到1921年春,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一方面,革命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参加实际斗争,思想感情发生深刻变化,锻炼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另一方面,工人群众阶级觉悟提高,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建立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日益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干部上为1921年7月在中国造就了历 2 史上最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从此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有了以科学理论为指南的,有严密组织纪律性的,通晓社会发展规律的先进政党的指导。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二大上公开声明,党的最低纲领是反帝反封建;最高纲领是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三)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二、惊天动地铸雄狮——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冒着白色恐怖,在汉口秘密召开了有20多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 3 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点。

(一)历史事件

1922年7月16至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1923年6月12日至6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艰苦斗争,相继创建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成立国民政府,编组国民革命军。同时,共产党领导的以“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广东农民运动为标志的全国工农革命群众运动空前高涨。所有这些,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基础。

1925年1月11日至1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加紧争夺革命领导权。1926年7月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十万人正式出师北伐,在中国大地上发动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大革命——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7年间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代理人北洋军阀。就在全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北伐胜利进军之时,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面目暴露出来,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窃取,国民党右派加紧争夺革命领导权。在这期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国民革命失败了,但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二)历史背景

1927年的春天,中国共产党迎来了最痛苦的时刻。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从这天起,国共的第一次合作结束了,国民革命也失败了。一大批著名的共产党人相继牺牲,31多万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腥风血雨中倒了下去。面对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 4 尽杀绝的屠杀政策,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极为严峻的形势下,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

1927年 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决定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举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8月1日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那一天,被确定为人民军队的诞生日——八一建军节。

(三)“八七会议”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号)秘密召开了有22人参加的紧急会议(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有:杨匏安、王荷波,共青团代表有: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湖南省委代表彭公达,湖北省委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等22人。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及另外两位俄国同志也参加了会议)。这次被后来史称为“八七会议”的会议虽然因环境险恶,虽然只开了一天,但却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完成四项工作任务:

1、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2、批判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3、选举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

4、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结束后,(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回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罗荣桓元帅曾在回忆中谈道:“‘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12月11日,在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起义失败,张太雷和许多同志壮烈牺牲。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在广州城里坚持了3天。在这3天里,起义军宣布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了自己的政权性质,和此前的起义另一个不同的地方是,起义军把自己叫做工农红军。

到1928年初,除了这几次规模较大的起义外,党还先后领导了海陆丰、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等地区的近百次武装起义。

从“八.一”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再到三湾改编,正因为很快形成了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原则方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的革命之火才能历经曲折而不灭,最终在22年后夺取全国政权,创建新中国。

(四)重要成果

1、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点。

2、“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这是从大革命 6 失败的血的教训中得出的重要论断,也对南昌、秋收和广州三大起义起理论和政策指导作用,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总之,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生死关头的抉择——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一)历史事件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合编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支新军,保存了一批得力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秘密召开。

1929年12月,红四军党的代表聚集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一幢宗祠内,举行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古田会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军方面的经验教训,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中国红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依靠这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各地的革命根据地得以发展壮大,“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渐渐燃遍全中国。

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震惊。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从1930年11月到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原则,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一、二、三次“围剿”。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1座县城、面积5万平方公里、居民达250万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1932年夏,国民党当局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1932年底,国民党军队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这时,毛泽东已被撤销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周恩来、朱德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以后,以王明为主要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开始在中央占据统治地位,在军事上采取冒险进攻的方针,并在国民党统治区搞冒险,王明的“左”倾错误使党在白区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地下党力量几乎丧失殆尽。特别是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到中央苏区,使中央根据地和红军的工作也受到极大影响。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指挥50万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并对苏区在经济上实行严密封锁,在军事上采取“堡垒主义”策略,步步推进。而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放弃了原先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的方针,采用不顾一切把敌人挡在“国门之外”的阵地战战法,在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中,这种硬碰硬的战法,结果可想而知。由于执行了一套错误的军事路线,并反对和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其所导致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使第五次反“围剿”节节失利而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受到很大损失,革命遭受重大挫折。

1934年10月18日傍晚,患病的毛泽东被人抬在担架上渡过了于都河,和8万红军一道,踏上了凶险难测的长征途程。当他回头深 8 情地望着被渐渐降临的夜幕掩盖的山影,感慨地说了一句:“从现在起,我们就离开苏区了。”面对国民党军队重重“围剿”,四路红军先后离开养育过他们的中央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川陕根据地、湘鄂川黔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中央红军,被迫远征!

(二)历史背景

长征途中,“左”倾主义者又惊慌失措,犯了军事上的逃跑主义错误,处处被动挨打。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遭遇自出发以来的最惨烈一战——湘江战役,空前悲壮。红军渡过湘江时与敌军大战一场,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从长征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这引起广大红军将士的强烈不满,对中央的军事领导也产生了怀疑。在全军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酝酿着要求纠正错误、改变领导的意见。许多人深感焦虑,认为不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党和红军就难以摆脱极为被动的困境。中国革命处在危急的关头,党和红军向何处去?仗还能这样打下去吗?红军还能这样走下去吗?

(三)遵义会议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这时,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向中共中央提出,立即准备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举行,史称遵义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上,周恩来在副报告中批评了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毛泽东、王稼祥作重要发言,尖锐地批评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经过激烈争辩,多数人同意了毛泽东等人的报告和意见,重新肯定了毛泽东根据战争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会议将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9 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面对国民党军队重兵围追堵截,毛泽东等指挥红一方面军在川黔滇万水千山间纵横驰骋:四渡赤水、虚指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伟大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以后的战略方针,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四、豪情满怀绘蓝图——七届二中全会

1949 年 3月5~13日,在中国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这次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是在中国革命转折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历史进程

遵义会议后,面对国民党军队重兵围追堵截,毛泽东等指挥红一 10 方面军在川黔滇万水千山间纵横驰骋:四渡赤水、虚指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10月19日,中央红军(这时编为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落脚陕北,中国革命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从此有了一个让中华民族至今为之骄傲的名字:长征。

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即胜利完成长征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

1936年年初,红军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名义,在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下挥师东征,开赴抗日前线。同时,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统一战线工作领导。

1936年12月12日发生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为代表到西安帮助张、杨正确解决事变,坚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事变问题。经过多方努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纽,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彻底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企图灭亡全中国的侵略战争,雄浑壮阔的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西洛川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八路军在当时形势下的任务: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正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一切爱国的力量集结在抗日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1937年9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1937年8月至10月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南方8省14各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量的弹药和军用物资。这次胜利,不仅打破了所谓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为全国抗战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雁门关大捷、奇袭阳明堡、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接二连三地重创日军,侵略者嚣张的气焰一次次被打掉。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真正成熟,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毛泽东思想开始写在党的旗帜上,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七大还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经过8年的全国抗战,团结一心的中国军民最终打垮了日本军国主义。

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 12 达19块,根据地人口由150万人发展到近1亿人,人民军队由开始的约6万人发展到120余万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民主主义中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用内战的方式来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极力维持专制独裁的反动统治。

(二)历史背景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应蒋介石电邀,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经过43天复杂而艰难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并公开发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表示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但国民党并没有放弃武力消灭共产党的打算,很快撕毁了政协协议,于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22万人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全面内战爆发头8个月,人民解放军歼敌71万余人,挫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蒋介石速战速决的企图成为泡影。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同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公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赢得人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到1947年底,国民党军队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变为全面防御,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达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

1948年5月,毛泽东等来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会合。从此,西柏坡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也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从辽沈大地到华北平原,从黄海之滨到淮河两岸,人民解放军在广袤的土地上同国民党军队展开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战略大决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科学地分析战争形势,以宏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正确把握战略决战的时机,连续组织了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构成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三大战役结束后,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在这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1)战略决战胜利,民主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发出伟大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2)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3)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时期。

(三)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次中央全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革命转折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绘制的是革命胜利后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的蓝图。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这样一种工作方式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四)重要决定

1.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

2.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3.规定了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4.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警惕居功自傲、贪图享乐思想的滋长,警惕资产阶级用糖衣炮弹的攻击,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五、忽如一夜春风来——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开放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和以前的“左”倾错误,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次全会是党和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一)历史进程

就在三大战役进行期间,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和策划下,企图利用和平谈判的手段,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新年献词,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南京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阴谋被彻底戳穿。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自4月20日子夜起百万雄师强渡长江。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气势磅礴的人民解放战争,摧毁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基本上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最主要的历史任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国历史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随后,解放军各路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向尚未解放地区全面进军。5个多月后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明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这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国从此不会再受侵略和欺凌,人民从此不会再受奴役和剥削,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就此开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考验面前,满怀信心迎接挑战。16 到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西藏、台湾和少数几个海岛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1951年5月23日,西藏实现和平解放;同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随着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新生政权得以巩固。我们党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彻底、最完整土地制度的改革。

内整河山,外抗强敌。在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朝鲜战争爆发。当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难决策。从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到1953年7月27日,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迫使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巩固了中国的东北边疆,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到1952年,全国工农业产值和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已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新中国在战后经济恢复之快、增长幅度之大举世瞩目。

在历史的长河中,短短三年转瞬即逝(国民经济恢复期)。经过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项新民主主义改革,曾经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获得全面恢复,并有了初步发展,连年的战争创伤得到医治,这一切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15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实际到会1210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一堂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53年6月,中央第一次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化三改)。同年12月,中央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确定下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17 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此“一五” 规划提出并实施。

这个时期,新中国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诸多工业产品被制造出来:1954年7月,初教5飞机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由修理阶段跨入了制造阶段;1956年7月,载重量为4吨的解放牌卡车试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独立掌握汽车生产技术;1956年9月,国产B2-34中型坦克发动机问世,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坦克发动机的历史„„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我国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上空闪过一道强烈亮光,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巨大火球转为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爆炸,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19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北京“十大建筑”、红旗汽车、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矮秆水稻、南京长江大桥„„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党带领人民白手起家,用汗水和智慧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

大庆、大寨、红旗渠„„在那个极端困难的年代,党鼓舞人民不怕困难、团结一致、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与自然灾害和物质匮乏斗争中形成的鲜明的时代精神,直到今天仍然鼓舞人们奋勇前行。

“铁人”王进喜当年率队到大庆打出的第一口井“萨55井”,今天还在产油。王进喜的徒弟许万明经常来到这口井旁,回味着“铁人”那句曾经感动无数人的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我国外交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1953年,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出现在国际舞台是在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与苏、美、英、法一道,讨论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参加这次会议,也是中国通过大型国际会议争取和平协商解决重大国际争端的首次尝试。

1955年,中国参加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这是中国走上国际政治舞台进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开启了新中国同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

周恩来曾在1963年底至1964年初出访亚非欧14国,亚非领导人也频频访华。1964年中法两国克服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的巨大差异,实现建交,震动了世界。

1965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指导“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号召夺取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向党、政、军、文各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猛烈开火。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尼克松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开始走上关系正常化的道路。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先是中英关系由代办级升格为大使级,而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还与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等建交。1972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外国建交最多的一年。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7月6日,朱德逝世。9月9日,毛泽东逝世。

(二)历史背景

1976年10月6日我们党和华国锋同志一举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1977年8月12至8月18日,党的十一大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布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存在,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广大党员和干部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方针和政策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实际上,本次大会没有能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错误判定“四人帮”推行的是一种所谓“极右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反右”而不是纠“左”,继续肯定党内有“走资派”,并继续说像“文化大革命”这种性质的政治大革命还要进行多次等等,因而这次大会未能完成从理论上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上根本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国内外大势呼唤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在政治上:左倾错误依然在国内占有主要地位;在经济上:出现了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在思想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后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国际环境: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开始明朗化。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20 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观念。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着重指出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我国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的失调的要求。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四)历史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思想开始形成,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第四、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就体现党的正确指导思想、决定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实际作用来看,邓小平实际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五)伟大影响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讲话中关于“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的重要论断,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华国锋主席领导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 22 进取精神、实干兴邦精神,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社会主义中国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科学评价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引领下,我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中国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崭新面貌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以此为起点,坚定地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通过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结束语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170多年的历史,概括地说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完成了彪炳千秋的三件大事——28年的革命历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记录一个政党的奋斗成长;30年建设岁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见证一个民族的顽强奋进;32年的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诠释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经过90年的奋斗、23 创造、积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震古烁今的三大成就。

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愈来愈成为社会思想舆论中的激越昂扬的主旋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将以更加强劲的英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会议及内容

1.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 上海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

“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

2.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 上海

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提出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1923年6月12日中共三大 广州

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4.中共四大--1925年1月 上海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中共四大的主要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大会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中共四大的历史功绩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中共四大的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 武汉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中共五大总体上来说是失败的。因为,中共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因此,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6.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汉口

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7.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8.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莫斯科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主要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六大也存在着不足: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9.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 古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0.遵义会议--1935年1月 遵义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 陕北瓦窑堡

瓦窑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

25日,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于27日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议和报告指出了在新的形势下,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广大知识分子是坚决抗日的基本力量,而且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也有与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即使是地主买办营垒,也可能发生分化。党的基本策略是“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必须反对“左”倾关门主义,同时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还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12.洛川会议--1937年8月 陕北洛川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减租减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3.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

延安

历时长达11个月的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胜利闭幕了。这个会议可能是我党历史上最长的会议。当然,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了一项在党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个决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决议》指出了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否定一切。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14.中共七大--1945年4月至6月 延安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任弼时作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6月11日,大会闭幕,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中共七大中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概括。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年3月 西柏坡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了:

(1)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

(2)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3)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4)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5)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16.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但更为著名的是他的另一个发言--“不要四面出击”。针对新中国刚刚建立,立足未稳的情况,毛泽东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现在要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对于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在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另外,毛泽东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针。

毛泽东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实现这个任务有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力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17.中共八大--(第一次会议)1956年9月15日~27日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朱德、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

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2)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3)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4)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这次会议对于考试来说可以归结为: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18.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24日北京举行。19.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28日北京举行。

20.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注:从历年的试题来看,九大、十大、十一大拿来出题的可能性较小。)2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北京

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全会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认为,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大,必须永远废止。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6月27--29日北京

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32年来的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注意:《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即是根据《决议》及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界定的。)

23.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11日北京

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胡耀邦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根据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

24.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北京

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部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决议》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

25.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9月28日北京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26.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北京

会议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赵紫阳受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托作了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27.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18日北京

江泽民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28.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四中全会: 1994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9.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1995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30.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六中全会: 1996年10月7~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会议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本次会议把主要讨论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

31.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18日北京

江泽民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报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2.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 北京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3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进一步修改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稿和《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3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35.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2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36.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六项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37.中共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21日 北京

中共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注意:以前的提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及内容

主编:Kobe-Xiaojun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及内容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及内容

1.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中共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4.中共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中共四大的主要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大会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中共四大的历史功绩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中共四大的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中共五大总体上来说是失败的。因为,中共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因此,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6.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7.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主要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毛泽东主要著作及重要观点和论断

主编:Kobe-Xiaojun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及内容

六大也存在着不足: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8.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9.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0.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瓦窑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25日,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于27日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议和报告指出了在新的形势下,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广大知识分子是坚决抗日的基本力量,而且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也有与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即使是地主买办营垒,也可能发生分化。党的基本策略是“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必须反对“左”倾关门主义,同时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还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12.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毛泽东主要著作及重要观点和论断

主编:Kobe-Xiaojun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及内容

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减租减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3.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历时长达11个月的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胜利闭幕了。这个会议可能是我党历史上最长的会议。当然,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了一项在党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个决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决议》指出了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否定一切。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14.中共七大――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任弼时作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6月1 1日,大会闭幕,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中共七大中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概括。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了:(1)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2)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3)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4)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5)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16.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但更为著名的是他的另一个发言——“不要四面出击”。针对新中国刚刚建立,立足未稳的情况,毛泽东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

毛泽东主要著作及重要观点和论断

主编:Kobe-Xiaojun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及内容

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现在要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对于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在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另外,毛泽东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针。

毛泽东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实现这个任务有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力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17.中共八大――(第一次会议)1956年9月15日~27日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朱德、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

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2)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3)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4)着重提出了执政

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这次会议对于考试来说可以归结为: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18.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24日在北京举行。

19.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28日在北京举行。

20.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注:从历年的试题来看,九大、十大、十一大拿来出题的可能性较小。)

毛泽东主要著作及重要观点和论断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

1. 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情况,科学地划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各自的政治态度。

2.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 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阐明认清对象对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二、《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

1. 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 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 首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4. 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开始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5. 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 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三、《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5年

1. 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他们从娘肚子带出来的老毛病”。

2. 阐明了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分析了买办资产阶级发生分裂和比那化的可能性。

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妥协性是由软弱性决定的。

四、《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年

毛泽东主要著作及重要观点和论断

主编:Kobe-Xiaojun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及内容

1. 提出党在革命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 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 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4. 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5. 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象(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五、《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39年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即“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2.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3.分析了社会性质,提出革命对象、革命动力。

4.指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5.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六、《论持久战》

1.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3.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4.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5.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6.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七、《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2.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八、《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

1.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3.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并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归纳纲领

4.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5.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九、《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年

对“实事求是”作了新解释:“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认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十、《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

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即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十一、《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943年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十二、《论联合政府》 1945年 中共七大

1.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毛泽东主要著作及重要观点和论断

主编:Kobe-Xiaojun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及内容

2.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3.对人民战争的思想作了概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有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军队作为骨干,有一整套的正确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制,进行人民战争。

4.概括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判。

十三、《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947年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①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② 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③保护民主工商业。

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①必须满足贫农雇农的要求。

②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

十四、《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948年

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工业生产”

3.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

十五、《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

1.总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基本经验,“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科学阐明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4.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5.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十六、《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① 中国是一个正好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② 敌人的强大。③ 人民军队的弱小。④ 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①④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

②③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这就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

十七、《战争和战略问题》

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十八、《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指出: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式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从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十九、《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二十、《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二

十一、《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

毛泽东主要著作及重要观点和论断

主编:Kobe-Xiaojun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及内容

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二

十二、《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1948年

1.制定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政策,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新国家的蓝图,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做了准备。

2.说明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3.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4.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提醒全党警惕“糖衣炮弹”,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二

十三、《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1955年

在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

二十四、《论十大关系》 1956年

1.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3.阐述了重工业、农业的关系。

4.论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5.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6.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二

十五、《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

1.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4.辨证地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5.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6.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是首次提出)。

7.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二十六、《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邓小平主持

1.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2.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论述,并把它们提高到“灵魂”、“精髓”的高度,凸现了它们的本质意义。

3.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4.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毛泽东主要著作及重要观点和论断

第五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会议及内容

1.1921年7月23日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3.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4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5.遵义会议--1935年1月,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8.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21日在北京举行大法宝(注意:以前的提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9.918八十周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

10.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总体看来这次会议公报和建议突出三个重点、一个亮点、三个新提法。科学发展是“十二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五中全会最大亮点:追求民富

五中全会公报的三个新提法:

第一,“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第三、“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如果用数字表示,此次会议重点掌握:一个坚持、两个时期、三个重点、四个更加、三个五---五个坚持、五个要、五种意识。

一个坚持--科学发展

两个时期---全面建设小康不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三个重点--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个更加--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五个要--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种意识--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下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重要会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重要会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十次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十次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地点及代表人数 --《党员教育手册》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推荐5篇]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⑴“一大”: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及内容及意义(公务员复习必备)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会议及内容1. 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上海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革命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中共四大:1925年,上海,明......

    行政能力测验之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范文大全)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汉口)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鄱阳街139号)召开紧急会议。瞿秋白、李维汉主持会议。......

    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会议

    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

    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总结

    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总结 中共一大(1921): 宣告中共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

    党历史上重要会议-中共党史考点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概况: 时间:1921.7.23-8.1; 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出席代表:13人,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焘、刘仁静;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武汉董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