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窝里的笑脸——记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工程监督中心测量队马素文
沙窝里的笑脸——记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
工程监督中心测量队马素文
“东西都带齐了吧,赶紧出发。”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工程监督中心测量队马素文催促司机说。“要验收6口井的泥浆池,天气像似要起沙尘暴,抓紧时间。”
“好了,去下一个位置,”他看着水准仪镜头不停地喊。“咦,镜头里怎么模糊了?”抬头望去,天空罩了一层灰黄的纱帐。刹那间风沙呼啸而来,席卷着整个沙漠,吞并了整个井场,四周的沙丘就像墙头草,随风东倒西歪,流沙打在脸上隐隐作痛。
经过9个小时地作业,验收工作圆满完成,他收拾好东西一头扎进车里。“马工,你脸怎么那么黑?”司机问。他抹了一下脸,沙子刷拉掉下来一层。“呵呵,脸可以黑,工作不能抹黑”。
第二篇:数据情结--记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工程监督中心质检站质检员鲁挺
数据情结--记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工程监督
中心质检站质检员鲁挺
做自己人生的船长,坚守自己的岗位,即使平凡,无非也是一种成功。工程监督中心质检站质检员鲁挺,新婚燕尔之际,放弃与爱人的蜜月之旅,来到实验室开始他的工作。
鲁挺对工作极其“较真”,每个试样都要做上好几遍,称重、记录,实验,洗涤。“少做一个没事的”,同事开玩笑说。“做实验不能马虎,要做到最小误差,不但要对数据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他拉下脸来说。实验数据对他来说,那就是“全部”。
在计算实验数据时,他严肃认真,先是草稿手算,再用计算计一遍一遍核对,直到确认无误,才会看到他舒心的笑容。“或许一个人只是普通的一粒沙,但大家手心相连就是金戈铁马,固若金汤”,他对同事们说。
(图:鲁和平,文:杭天飞)
第三篇:“龙头”做好是关键——记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物供中心刘晓虎
“龙头”做好是关键
——记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物供中心刘晓虎
计划部门是物供中心业务工作的“龙头”,做不好计划,后面的一切工作都会受之牵连。
为使分公司需求计划模块上线运行,作为物供中心计划主管的刘晓虎可谓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没日没夜。
为了解决一个个棘手的问题,刘晓虎彻夜分析系统逻辑数据,研究系统操作问题,历时三个月,先后进行了系统配置、测试、调试、上线运行工作,完成了各项目部、指挥部ERP系统需求计划培训。他就是一个工作狂,下班回到家也在研究各种数据,你看,才30出头,头发都白了一半,哈哈,小虎的妻子笑着说道。(杨晓伦)
第四篇:特别的生日礼物——记中国石化华北工程录井分公司员工侯树伟
特别的生日礼物
——记中国石化华北工程录井分公司员工侯树伟
“爸爸,昨天是六一儿童节,我没有收到你的礼物啊,你忘记我们的约定了吗?”儿子学会了写信,要侯树伟一定回信。“爸爸的礼物,是儿童节和你的生日一起的,你要耐心等待啊!” LP3T井目的层施工,录井队长侯树伟已经在仪器房值守了两天了。
简单安抚了儿子,他急匆匆跑回仪器房,钻时出现了微弱的变化,“钻速加快了,应该就是这里了,通知井队起钻取芯!”侯树伟下达完作业指令,才认真地给儿子回信,猜想他哪个字不认识,就用拼音代替。往返20里路,侯树伟还得在取芯之前赶回来。他在心里默数着路标分解目标,直到把信小心地投进邮筒,才满心轻松地赶回井场。(李伟)
第五篇:“油二代”的绿色情怀——记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鄂北指挥部主任梁文龙
“油二代”的绿色情怀——记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鄂北指挥部主任梁
文龙
张冠军从梁文龙身上看到了老钻井队长的影子:“你真像你的父亲。” “没有泥浆池也能钻井?”2014年6月,众多的目光聚焦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一场“绿色革命”在这里悄然发生。
“革命”的推行者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鄂北指挥部主任梁文龙正在“做百万吨气田的建设者,环境保护的践行者”。
梁文龙的绿色情怀源于父辈的传承和责任,“我对父亲的印象仅限于一年见一次面”。记忆中的父亲是一个浑身散发油味被自己竭力躲避的石油汉子,然而,父辈对国家的担当精神却融入他的血液。1992年,梁文龙报考了石油院校:“其他学校,想都没有想。”
梁文龙刚踏进学校大门,年仅39岁的父亲就倒下了。跪在父亲遗像前,他泪流满面:“我一定会好好干的。”这一刻,梁文龙对父亲多了一份承诺。
这份承诺伴随他海外拒百万年薪、率十八勇士奋勇抢险、建设绿色大气田等让父亲为之骄傲的事。
2012年,担任鄂北指挥部主任的梁文龙,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田增产的双重压力,推进国内首个全水平井投产。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废弃泥浆、压裂返排液、废液废固等处理费用越来越高,梁文龙感叹:“加速绿色气田建设,刻不容缓。”
在各种环保项目改革中,最大的难题不仅是技术上的攻关,还有高成本低效率与产能建设之间的矛盾。梁文龙跟同事们掰着指头算压裂返排液、泥浆坑处理费等经济环保账。
找到“可心”的项目时,梁文龙便激动不已。“现在你账算得这么细,外方百万年薪聘你,你怎么算都没算就推辞了?”同事张冠军从梁文龙身上看到了自己老钻井队长的影子,“你真像你的父亲。”
梁文龙有一块“心病”——那个近千立方米的泥浆池,那个用来盛放含有化学药剂的泥浆和岩屑的污染池,需要彻底处理。
去年夏天,66P3H井漏100多天,堵漏公司大胆选用名不经传的“镶嵌膜”技术。“镶嵌膜”成功堵漏,但堵漏中出现不返泥浆的反常现象。从中,梁文龙发现了治疗心病的“良方”。他大胆设想:如果“镶嵌膜”能够成功用于钻井液体系,就能从源头上解决泥浆外排。
今年开春,梁文龙组织两口井实施“镶嵌膜”钻井体系的试验,现场应用如他所愿。5月份,“镶嵌膜”体系与之前推行的“泥浆不落地”在大平探2井组合运用,井场的泥浆池不见了。
短短两年间,掐灭气田“火把”、压裂液返排液回收、钻井泥浆不落地、气田水再利用等项目一个接一个地试验推广。然而,各种杂音也常在他耳边响起:“折腾啥呀?又不想花钱,又要环保,这不是难为自己吗?”
再难也要有担当。几年前塔河油田DKJ1采油井地层压力突变发生井喷时,时任西部公司副经理的梁文龙率领60819钻井队18名钻工,承担了压井喷最危险的环节——抢换和控制井口的任务。
面对“万一”和“不测”,梁文龙和18勇士奔向啸声如雷的黑色油龙。在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的油雨中,他们鏖战15个小时,油龙终被制伏。
“如果奉献能源留下污染,就是历史的罪人!”如今的“绿色革命”,对梁文龙而言,无疑又是一次考验。(陈秀芳 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