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补偿10亿鼓励员工辞职 以规避劳动合同法

时间:2019-05-13 00:3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为补偿10亿鼓励员工辞职 以规避劳动合同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为补偿10亿鼓励员工辞职 以规避劳动合同法》。

第一篇:华为补偿10亿鼓励员工辞职 以规避劳动合同法

华为补偿10亿鼓励员工辞职 以规避劳动合同法

2007-11-2南方都市报

“连任正非都要改工号了,我们老员工的卡号、ID都被注销,需要等待重新竞聘上岗。”昨日下午,华为员工黄明对记者说。今年9月底开始,华为共计7000多名工作满8年的老员工,相继向公司提交请辞自愿离职。

这次大规模的辞职是由华为公司组织安排的,辞职员工随后即可以竞聘上岗,职位和待遇基本不变,唯一的变化就是再次签署的劳动合同和工龄。全部辞职老员工均可以获得华为公司支付的赔偿,据了解总计高达10亿元。

老员工先辞职再竞岗

来自华为员工的消息显示,华为鼓励员工辞职的方案9月已获通过,10月前华为公司先后分批次与老员工私下沟通取得共识,10月开始至11月底实施,必须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完成。共计将有超过7000名工作超过8年的老员工,需要逐步完成“先辞职再竞岗”工作。

按照华为公司的要求,工作满8年的员工,由个人向公司提交一份辞职申请,在达成自愿辞职共识之后,再竞争上岗,与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工作岗位基本不变,薪酬略有上升。

老员工辞职之后,这些有着华为最老的工号也将消失,某种程度上体现等级的工号制度取消,所有工号重新排序,排序不分先后,也不再体现员工工作年限长短。

据华为员工透露,华为总裁任正非、副总裁孙亚芳在内的一批华为创业元老,也将进行“先辞职再竞岗”。华为的补偿方案

华为多位员工提供的信息显示,此次“先辞职再竞岗”时,所有自愿离职的员工将获得华为公司相应的补偿,补偿方案为“N+1”模式。

N为在华为工作的年限,打个比方,如果某个华为员工的月工资是5000元;一年的奖金是60000元,平摊给每个月就是5000元的奖金,假如他在华为工作了8年。那么他得到的最终赔偿数额就是10000元(工资+年奖金平摊)乘以“8+1”,计90000元。

而此次自愿辞职的老员工大致分为两类:自愿归隐的“功臣”和长期在普通岗位的老员工,工作年限均在8年以上。其中一些老员工已成为“公司的贵族”,坐拥丰厚的期权收益和收入,因而“缺少进取心”。由于这些老员工的收入相对较高,华为公司为他们辞工支付的赔偿费,外界预测总计将超过10亿元。来自外界的解读

即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此前即已经引起各方的强烈的争议。此次华为“先辞职再竞岗”,被外界解读为直接以规避《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文为目的。

“华为向来倡导员工的危机意识,通过能上能下的机制激励员工,和7000多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任正非和华为的管理风格矛盾。事实上,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面对《劳动合同法》,必须思考和应对的。”昨日下午,深圳雅而德律师事务所律师阎斌分析。

“这是《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之前出现的一个新问题。”昨日下午,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对华为的作法予以关注和研究。

另据记者了解,同在深圳的另外几家大公司如富士康、中兴以及比亚迪表示暂无类似举动。

辞职,有人欢喜有人愁

文员补偿最低仅为2万元,项目经理可获偿16万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真的难以接受。”文员李敏说她20岁背井离乡来到深圳,8年来只身一人在华为工作。照这个模式计算,做文员的李敏最终能得到20000元左右的补偿金,这个数目对比其它岗位要低得多。李敏说,她可以随心所欲地辞职。“在深圳2000元一个月的工作一大把。我在华为做了8年的文员,很有经验。如果真要离开华为,不愁找不到2000元的工作。”

和李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手中握有华为股份的管理人员。今年34岁的张伟强已经在华为工作了12年。10多年前,张伟强怀揣“淘金梦”来到深圳,他先在广东一知名电子企业工作,后跳槽华为。12年后,张伟强已是华为某部门的一个小组长,相当于“项目经理”的角色。

“混了12年,华为给了我十几万的股份。”改工号后,张伟强可以获得大约16万元的赔偿。

王宁是华为某三级部门的主管。按他属下的话说,他手中握有华为“特别多”的股票。30万左右的股票,加上奖金、工资,王宁一年有50万元左右的收入。“这样的价钱是别的企业给不起的。”王宁担心如果哪一天华为动真的炒掉了自己,他到哪里去找那么高工资的工作?(文中员工均为化名)(来源:南方都市报)采写:本报记者 姜锵 见习记者 黎媛

相关链接

新《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的条款: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附文末),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第二篇:劳动合同法解读:员工辞职可不付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解读:员工辞职可不付违约金

转载自http://.cn

昨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广州对《劳动合同法》进行了首场权威解读。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动科学研究所主任、中国劳动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劳动合同法》起草人研究员王文珍将《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进行了细致比较之后,解读了九大新变化。合同法同样适用事业单位

王文珍首先解释了《合同法》适用范围的新变化,《合同法》对用人单位限定为组织劳动,排除了个人雇佣。同时扩大了组织范围,明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合同法》的适用。

企业规章必须合法合程序

王文珍解释,《劳动合同法》明确企业必须建立劳动报酬等重要规章制度,而且必须通过讨论、提出方案、协商确定等民主程序。一旦企业的规章制度违法,企业就要接受劳动者单方即时辞职、支付经济赔偿、接受劳动监察等各项损失。

不签劳动合同企业违法成本大增

《劳动合同法》加重了对不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的责任,《合同法》规定,自用工之日开始,用人单位就相当于已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因此就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的,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则要在这段时间内支付劳动者两倍的报酬。

升职调职不得再次“试用”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以下和完成任务合同(以完成一定任务为期限的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签订3年以上和不定期合同则试用期上限为6个月。《劳动合同法》严格规定同一单位不得二次试用,这就意味着员工升职或者调职都不得再次规定试用期,用人单位提拔员工和调整工作岗位都不得再次进行试用。

员工被迫冒险作业可不辞而别

《劳动合同法》严格限定了违约金的约定条件,“除了竞业限制和违反培训服务期的约定之外,劳动者走人再也不需要支付企业违约金。”王文珍表示。《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劳动者辞工可谓一身轻松。比如当企业出现强迫劳动,冒险作业的情况时,劳动者还可以不辞而别。

高低收入者经济补偿不同

《劳动合同法》对经济补偿金的划分标准是按劳动者的薪酬水平决定的。王文珍说,“高薪劳动者对经济补偿金的迫切要求不像普通劳动者那么高,因此实行封顶制,而普通劳动者是靠经济赔偿金维持生活的,因此不设封顶。”

企业竞争上岗也有一定风险

不少用人单位为规避与劳动者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实施之前,对合同期满的劳动者不续签劳动合同。但王文珍提醒,劳动合同中对劳动者的岗位和工资已有约定,企业以竞争上岗等方式变更员工的岗位和工资,企业也存在一定的违法风险。

过渡性条款有益于稳定用工

此外,为防止新法的实施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造成较大的冲击,新法规定了四项过渡性条款。这意味着,《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订立的劳动合同,要订立时不违反当时的法律,均应该继续履行。

经济补偿明年有新办法

新法明确规定,在今后企业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发生时,是以2008年作为计算补偿金的初使年限(即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累计不超过12个月)。被补偿职工的2008年前的服务年限将依照当时当地的有关规定予折算补偿金。

第三篇:终止劳动关系协议书(员工辞职类补偿类)

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终止)协议书

甲方(用人单位): 盱眙广上网络设备有限公司

乙方(员工):

身份证号:

因甲方提出解除双方劳动关系,经双方协商决定终止劳动关系并就有关事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确认,乙方于

****年**月**日离开甲方公司,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于

****年**月**日即告终止结束。

二、乙方确认甲方已依法按约付清了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所有的工资、加班费、奖金等劳动报酬。各项社会保险、福利待遇也不存在任何争议和未结事项。

三、甲方一次性补偿乙方人民币

元(¥

元)。

四、由于乙方自己放弃离厂时的健康体检,因此乙方不得再向甲方提出职业病等方面的任何要求和补偿。

五、甲乙双方签订本协议(并按上述协议内容结清款项)后,乙方不得通过任何方式再就工资、加班费、奖金、福利、补偿金、赔偿金、社会保险等内容向甲方或当地政府劳动主管部门提出任何主张、请求、投诉申诉等活动,双方已无任何劳动关系及其他方面的纠葛。

六、签订本协议时双方已办妥岗位交接手续,乙方即行离开甲方公司。

七、本协议系甲乙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得反悔。协议一式两份,自双方签字或盖章即时生效,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盱眙广上网络设备有限公司(盖章)

乙方:(签字)

日期:

****年**月**日

日期:

****年**月**日

第四篇:众多企业以劳务派遣方式集体规避劳动合同法

众多企业以劳务派遣方式集体规避劳动合同法

为什么立法者自认为做了足够严苛规定的劳务派遣,反而会成为众多企业集体规避新法责任的出口,甚至是惟一出口?

劳务派遣意外受宠

航空、银行、石油、电信等行业的许多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纷纷在年底前突击把一些老员工改为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这个本以为要被新劳动合同法打入冷宫的行业却意外地因为这部法而繁荣起来。

“在立法过程中,不少人跟我说,要按照现在法律这么严苛的规定,劳务派遣公司不死1/2也要死1/3。于是我们想,规范的力度够了。”全国人大法工委一位参与制定新法的官员对南方周末说,“现在看来,我们是过于乐观了。”的确是过于乐观了。在新法实施前夜,劳务派遣公司非但没有败象,反而异常火爆,不仅数量激增,连海外资金也都跃跃欲试。

“一家美国公司要给我们投大笔资金了。”12月7日,上海市众大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粒兴奋地说。他的企业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为长三角工业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制造业工人。

中国目前有近3万家从事劳务派遣的人力资源公司。徐粒说,其中一家近期获得了这个行业迄今为止最多的单笔国外投资:1亿元。

劳务派遣公司的火爆,意味着有更多按照新法可以和企业签定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将不再是所服务企业的员工,而只是由劳务公司派到企业工作的人员。也就是说,他们将是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

在劳动合同法立法时,劳务派遣这种舶来的用工形式在中国已经蔚然成风。数据显示,全国公有制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约有2500万人,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甚至1/3-2/3的员工都属于劳务派遣,而中央电视台在今年夏天的“大清退”前,曾是中国最大的实行劳务派遣制度的事业单位,其派遣员工至少5000人,是有正式编制员工的两倍多。曾在美国潜心研究一年美国劳务派遣制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教授谢增毅告诉本报,采用劳务派遣,公司只要支付工资,理论上,其他的包括社保、辞退赔偿等各项责任可以全部转嫁到劳务公司。

正是出于对这种走向混乱的用工形式的警惕,劳动合同法单辟一节,专门规范和约束“劳务派遣”。

不料,事与愿违。现在很多企业,包括航空、银行、石油、电信等行业的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纷纷在年底前突击把一些员工改为劳务派遣。有的企业甚至让劳务公司公开竞标,以求把企业的成本和责任压到最小。

正是企业对劳务派遣的需求大增,劳务公司才欣欣向荣。“我听说现在很多人都想去做劳务派遣公司。”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官员说。

然而,企业和劳务公司双赢的代价,是大量老员工的情感以及合法权益受到伤害。11月8日,中国银行四川德阳分行一位工作了十多年的代办员在无任何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被威胁着当场和德阳分行自动解除劳动合同,而与另一家他们一无所知的劳务公司签署合同。“十多年来我工作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由于工作出色多次被分行评为先进工作者、操作能手。分行多次许诺合同制员工在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后就可以转成正式员工,但这却只是多年来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办员向本报写道,“本以为(新法实施后)今后的劳动用工条件会有所改善,不必再在比正式员工低一等的环境下工作,可

万万没想到等来的竟然是更加悲惨的局面。”

据她介绍,本次中行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有2/3都是在中行连续工作十年以上的人员。劳务公司政府办?

目前我国劳务派遣公司有26158家,其中由劳动保障部门经办或审批的接近70%

今年8月,在仔细研究完新劳动合同法后,拥有16年企业管理经验的郭学明再一次想到了劳务派遣。郭在大连市经营着一家拥有两百多人的出口贸易企业。

在他看来,虽然劳务派遣让员工归属感减弱、工种更加临时性,但相比新法其他严苛的规定,企业若想降低用人成本和提高用人机制的灵活性,劳务派遣还是一条不错的途径。但是他还没有下定决心。

郭学明两年前就试行过“劳务派遣”。那时,劳动局经常稽查企业,主要看企业是不是为员工缴纳养老、工伤、医疗保险。每每查到企业没有缴纳的时候,他发现劳动部门经常说,给你一家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员工,罚款就免了。事后郭发现,这些劳务公司大部分是与劳动部门有关系的人开办的。

此外,郭学明还发现,如果是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并不能纳入公司的成本,税收缴纳很高。但是只要通过劳动部门的这些劳务公司,就可以纳入成本,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就降了下来。

将工人工资3%到5%作为劳务公司的管理费后,郭学明开始了和劳动部门下属的劳务派遣公司2年的合作。直到去年,大连市通过新政策,企业只要为员工缴纳工伤、医疗保险,就可以算作成本,郭才决定停止劳务派遣。

很多劳务公司和当地劳动部门关系密切,这并不是大连的特例。山东一家负责地市劳务派遣的公司员工也对本报记者说,他们公司是市社保局下属的劳务公司,各方面都有“保障”,而他们公司的派遣客户包括各大银行、事业单位、省属企业以及上市公司。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劳务派遣公司有26158家,其中由劳动保障部门经办或审批的为18010家,接近70%。

而在新法通过后,更多劳动部门下属的劳务派遣公司也应运而生。中石化山东潍坊石油分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直到今年潍坊市才有劳务中介公司。而和他们合作把正式职工改为劳务派遣的那家劳务公司就是市社保局的下属企业。

相关法律设计不尽完善被企业钻空

为什么立法者自认为做了足够严苛规定的劳务派遣,反而会成为众多企业集体规避新法责任的出口呢?很多人认为是因为相关的法律设计不尽完善。

上海市众大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的徐粒告诉记者,很多企业和劳务公司谈判的时候都认为,劳动关系在劳务公司,工资应该由劳务公司支付。然而,工资由劳务公司代发之后,出现了另外两个棘手问题:第一,万一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的劳务公司卷款潜逃怎么办?第二,工资被劳务公司克扣怎么办?目前,大多数企业提出,要求劳务公司押一定的押金在企业,以防万一。

上周二,谢增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一次关于劳动合同法的演讲中,特别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何法律不直接规定由用工单位直接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工资、加班费及其他福利?

另外,新法规定,被派遣劳动者在劳务派遣单位签署的两年以上固定期限合同期内如果没有工作,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然而,这项规定的执行极难,因为劳务公司派遣劳务挣的就是每人每月几十元的管理费,这笔费用远远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例如,江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奇兰今年10月中旬在一次劳务派遣工作会议上就说,江西省人力资源公司目前每人一次收三年的管理费,也不够支付一人一个月的当地最低工资。

长期代理劳动官司的北京市民博律师事务所律师肖卫东说,以往没有劳务派遣的时候,最终出现纠纷的是企业和劳动者,现在则是企业、劳动者以及劳务公司。“如果不能处理好三者关系,今后纠纷将会越来越多。”他不无忧虑地说。

事实上,新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立法设计者初衷是避免大规模的劳务派遣带来震荡。而目前席卷全国大型国企到民企的劳务派遣旋风,早已超越了这个范围。

更大的背景是,在劳动力供给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处于谈判弱势的劳动者本身也可能会提出低要求,甚至会自己选择规避法律。

由此,肖卫东指出,即使按照新法施行,随着成本增加,有可能带来劳务公司和用工单位合谋压低工资。譬如,管理费增加后,企业则尽可能压低工资,而劳务公司从承担社保角度考虑,也会尽可能节约成本。

劳动合同法中有关劳务派遣的规定

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五十九条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第六十二条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第六十三条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第六十六条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下一篇文章: 劳务派遣同样可签无固定期限合同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暂无网友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暂无网友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第五篇:从《劳动合同法》看合格员工辞职成因及管理应对

从《劳动合同法》看合格员工辞职成因及管理应对

本文来源三茅

引言

合格员工辞职对企业组织来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损失。合格员工组成的稳定团队,是企业战略执行力量的保证和组织路线保证,非常关键。现就从《劳动法》的角度,就合格员工辞职成因进行分析,并力图给出管理应对方法,以抛砖引玉。

第一部分 合格员工辞职案例

案例一,工程部销售主管辞职案例。公历2013年3月,上海某A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上海地区)的工程部销售主管马先生向销售总监刘总表示,自己在宁波有意向项目,要去看看,销售总监表示可以,但回来要详细报告。几天后马先生回上海,工作日报中汇报的内容销售总监刘总认为和工作时间不对称,于是想当面找马先生了解细节,谁知刘总找马先生谈话不到十分钟,马先生以公司不信任自己为理由,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销售总监接受了该书面辞职报告。

案例二,旗舰店骨干员工辞职案例。公历2013年4月,上海某B公司(主要经营建材、瓷砖、龙头、淋浴、电器、橱柜、水槽、3G手机、通讯卡、无线固话等)某宜山路旗舰店副店长陈某(女,33岁)向B公司HR部门提出辞职,理由是自己去创业当老板娘,结果辞职不到20天,陈某到了B公司直接竞争对手,和B公司旗舰店对面的C公司旗舰店去上班,不过是基本工资增加了三百块钱,同时职务上从副店长变成店长。后来B公司HR经理在陈某结算工资的时候问陈某为什么绕那么大圈子、撒那么大慌,就为了几百块跳槽,为什么不直接提加薪?陈某不语。

案例三,老店骨干营业员辞职案例。公历2013年5月,上海某C公司(主要经营批发灯具、文具、字画等)位于九星市场星友路的老门店骨干营业员周某向C公司提出辞职,C公司HR部门沟通问理由,主要是因为门店几个营业员合伙网上团购巧克力,为了巧克力分配事宜,就人民币十块钱的事情发生的争吵,双方争吵升级,于是周某提出辞职。面谈中周某说,工资待遇不高不低,说得过去,关键是工作环境,门店人际关系不和谐,干下去不开心,惹不起躲得起,准备跳槽。

第二部分 合格员工辞职成因剖析

上述真实案例中,辞职员工均为合格员工。通过细致的深度访谈,发现以下因素可能构成员工辞职的主要原因。

(1)、宏观层面。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缺乏信心或不认同。某种程度上,员工辞职也要算一笔经济账,核算辞职成本和辞职之后可能带来的因为跳槽而产生的薪资和收入增长的附加值之间的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以上述案例中A公司的马先生辞职案例来分析,在深度访谈和ZMET隐喻抽取调技术的多维度调研谈话中,马先生决定辞职的核心理由是感觉当前A公司所代理的国际品牌其销售前途渺茫,加上对公司企业文化的不认可,直接体现为和大老板的争吵以及对重点KA大客户维护方法的认识分歧。和大老板争吵

有心里有疙瘩,加上销售总监对马先生外地回来工作报告的询问,导致了马先生的决定。用马先生自己的话说,得不到公司认可和信任,干起来就不舒服。

(2)、微观层面。经济待遇不够优厚。或者是薪资报酬不到位,这也是员工决策是否继续工作或果断离职的关键因素之一。

(3)、微观层面。人际关系不和谐。人际关系不和谐背后隐藏的是一个被认同感和安全感诉求的问题。人际关系的关键,是这种关系背后隐藏的认同度。具体体现在工作中,比如一个门店几个营业员中,如果一个营业员和其他所有营业员都无法和谐相处的话,这种环境对这一个独立的营业员就是一种不被认同,这个营业员几乎无法在这个团队中干下去。同时,对中高层来说,直接上级的认同有时候成为职场人际关系的关键指标。直接上级理解、认同、鼓励、支持,可能再苦再累也无所谓,相反,可能就产生“老子走人”的想法和行动。上述三方面是当前中国大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员工辞职的核心成因。这些成因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产物。

第三部分 从劳动法律角度对合格员工辞职成因的剖析

如果我们的剖析视野再远一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角度和美国、日本等国劳动关系法律的角度看的话,或者能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第四章即第三十六条用了一句话就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进行了法律上的正式规范。《劳动合同法》第36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接着《劳动合同法》第37条一直到

第50条,都是对劳资双方解除劳动法律关系具体问题的诠释或细节说明。但总体来说,《劳动合同法》并没有提到企业文化、企业薪资管理、企业人际关系管理、企业发展规划、企业员工培训等实质性的导致劳资双方特别是合格的劳资双方分手、一损俱损的结果的核心原因要素。劳资双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如何把这一认识论转化成方法论去应用和指导工作实际,是一门艺术。

从国外劳资关系规范的文献资料看,美国相对发达一些。1935年罗斯福总统新政时期,出台了美国国家劳动关系法,简称《瓦格纳法案》(The Wangner Act of 1935)。瓦格纳法案被称为美国劳工权益的宪章。该法案规定了美国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NLRB(the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旨在保障雇员的基本权益和强化工会集体谈判的能力。《瓦格纳法案》主要内容包括执法(Enforcement)、集体谈判(collective bargaining)、不正当劳动的做法(unfair labor practices)、谈判的代表选举(Election of bargaining representatives)、回避(Exclusions)等。该法案指出,NLRB的法令不适用于铁路工人、农业人员、政府公职人员、雇主近亲、独立承包人等。在具体一些说,《瓦格纳法案》(The Wangner Act of 1935)中直接涉及到了影响劳资关系最核心的因素——薪资待遇谈判问题。如果雇主在薪资谈判时利用企业强势、员工弱势的实际压低工资的话,之后的抱怨、合格员工因经济待遇问题离职等将是必然。所以瓦格纳法案明确提出针对“不平等议价能力”(inequality of bargaining power)的实际,主张员工作为一个整体群体和雇主谈判,并定义了什么是劳动组织、什么是劳资纠纷(Labor dispute)。表面上看美国国家很傻,怎么给雇员这么高的权力?其实不然,一旦从议价能力上让雇员群体获得合理的报酬话语权的话,一旦雇员内心对经济待遇基本满意的话,后面的企业文化建设、人际关系建设等都有了

基本的基础,没这个基础,将永远充满抱怨和高速的人员流动和离职更替,特别是合格雇员的高速流动,对雇主和企业发展是弊大于利的。正是由于《瓦格纳法案》触及劳资关系的灵魂和核心,即薪酬议价对话谈判权,所以一直到今天还有效。2007年3月1日,美国曾提过《雇员自由选择法》(Employee Free Choice Act),众议院已经以245:185票通过,但到同年6月26日参议院以51:48否决,使得截至今日《瓦格纳法案》仍有效执行。所以,美国国家劳动关系法《瓦格纳法案》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再看看日本的劳动法。《日本劳动基准法》(日本の労働基準法)在涉及员工辞职或离职方面也有规定。在《日本劳动基准法》总共130条的法条规范中,对“退职”的论述极为谨慎。这可能与日本企业中员工长期工作的习惯有关系。日本劳动基准法中对员工宿舍、卫生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详细规定,写在了法条中。加上日本企业明显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其“退职”对中国企业来说,直接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不大,但其细节可学习。比如日本劳动基准法第23条规定,雇员退职7天内,雇主必须把工资、雇员储蓄、公积金、以及其他不论何种名义但实际归雇员所有的钱财全额归还雇员。这些都是可以参考的。

第四部分 合格员工辞职的管理应对

综上所述,对合格员工辞职的成因分析后,关于合格员工辞职管理方面的应对如下。

首先是预防为主。作为雇主和资方,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研究物价情况、合格员工实际可支配收入情况、合格员工给组织和团队带来的附加值(或者叫剩余价值)的情况等,认真研究,及时进行相关沟通调整,从经济因素和经济报酬支付方面尽量杜绝合格员工辞职;同时不断建立相关员工沟通制度,允许员工讲话和沟通,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从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企业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及时管理。应当说,当年邓小平设计整个改革开放的时候,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为我国所用,发展中国的生产力。30多年下来,经济成就举世瞩目,技术的学习导致了“山寨”产品层出不穷,只跟资本主义学会了要利润,没有学会资本主义的责任和负责,所以中国现在搞品牌也还停留在广告、宣传的层面上,对真正品牌的理解知之甚少。比较任何一个优秀的资本主义大企业集团,其品牌中均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和品牌发展指标,比如可口可乐,品牌可持续发展指标总35项,关于经济绩效指标只有4项,其中22项是关心人,关心员工和客户,关心12岁一下的儿童等等。中国企业中,基本本质上只有一项指标,就是销售。说可怜也可怜。同时在管理方面,30多年以来我们并没有真学会多少资本主义的管理优势,多为水土不服。同时说到底,其实几十年来资本主义的许多东西,包括配套的EMBA,PHD等也好,未必适合中国企业,毕竟中国穷了几千年了,底子太薄,许多好的理论不符合贫穷中国的实际,特别是当前占中国注册企业总量85%以上的私有企业,老板挣钱都不容易,本身底子太薄,成本压力极大,每天想着怎么生存已经压力很大了,每天睁开眼睛房租、工资、社保、采购款等已经忙不过来,加上应收款、库存等方面缺乏系统的人才支持和流程支持,资金紧张情况司空见惯,一句话,忙着怎么先生存,没空想发展,或只是想想。但越是如此,才越要强化人本主义关怀,作为雇主,若只关心自己,不考虑员工、客户、供应商,也搞不好。少考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死路一条。诸多之中,员工最重要但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其次是面对已经提出辞职的合格员工的挽留。这种挽留应当是真诚的、不卑不亢的,前提是劳资双方继续合作利大于弊,不合作对双方都是弊大于利。如果合格员工辞职后真的职业发展更好,就应当祝福而不是挽留。企业从来都是找双方合适的对象,合适很重要。

第三是《劳动合同法》立法上的修改建议,这是国家制度层面和法制层面的建议。可以学习美国国家劳动关系法《瓦格纳法案》中的一些很好的方法,强化雇员的议价权和薪酬沟通能力,表面上看是帮助了员工争取了适当的薪酬,本质上更大赢家还是雇主和国家税收。或者说是一种双赢,是政治文明和民主文明进步的标志。从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执行以来的情况看,工会组织的建立不过是在大中型企业里和外企中有一些形式方面的进步,其实质权力方面情况可能有待调研,同时,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基本无力组建工会。按这个路子走下去,今后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可能走入一个恶性循环圈:招不来优秀的雇员,产生不了高附加值的利润,创新不了更好的商业模式,导致利润能力不高,所以导致成本支付能力不高,接着导致了只能请来便宜的职员,这些便宜的职员一旦合格或稍微有点进步,就先抱怨,再翘尾巴,然后传播负面消息,干私活,搞得企业文化一塌糊涂,进而难以产生好的商业模式,难以引进优质人才(也支付不起本钱)。这个怪圈,今后十年将再会淘汰一批企业,许多现在可进可退的企业有的死掉,有的从企业直接退化为生意门店、生意人,有的退化为纯渠道,挣点小钱受些气,如此而已。而要真正从生意人蜕变成企业家,管理这关必须过。必须认真思考和应对管理问题,特别是人的问题,这个问题比商业模式问题更重要。第四是几种错误、愚蠢的、不可取的方法,必须提出来提醒广大雇主和合格员工。第一种错误方法是加薪。一旦这种方法采取,今后将形成员工以辞职为手段、达成加薪目的。而这种加薪不是以工作能力和工作贡献为评价标准,而是以“会哭孩子有奶吃”为标准,工作能力不一定强,只要会闹、会搞,会动不动写辞职报告以达成加薪,如此企将不企。第二种错误的方法是打击报复、为难刁难。这种方法许多企业主都用过,好不容易培养一个合格的人,说走就走,甚至直接跑到竞争对手那里拿几倍的工钱,不能让这么容易走,要刁难。这种做法不但错误,更是愚蠢,要不得。第三种错误的方法是强留。或以感情也好,其他方式也好,强留下来,耽误对方前程不说,今后整个管理也是一个大问题,这违反了双向自由选择的立法本意。

第五部分 小结

管理是一门艺术。许多环节都有很深的学问,特别是涉及人的问题方面。许多企业从组织架构中就可以看出对人的问题是否重视。是否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是否有清晰的团队储备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是否有明确的招聘、培训、晋升、薪资、辞退、员工关系模块和对应的管理人员,都是一个指示灯。甚至有的企业宣称,我们就是做生意,不需要管理,更不需要什么人力资源。笔者敢断言,这样的管理思想,一是做不大,二是管不好,三是员工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抱怨和员工私下干私活等层出不穷,四是确无前途。本文主要探讨的合格员工的辞职成因和管理应对,希望具体的应对建议和解决方法对读者能有一些参考作用和切实帮助。

下载华为补偿10亿鼓励员工辞职 以规避劳动合同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为补偿10亿鼓励员工辞职 以规避劳动合同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