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建党伟业》思想汇报:以时代为己任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观《建党伟业》思想汇报:以时代为己任
敬爱的党组织:
电影落幕,心却久久不能平息,感动那个时代的青年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因国家有难以鲜血之躯面对死亡。但更多的是在反思,21世纪的今天,我们是不是缺乏了什么?观看《建党伟业》,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使我再一次深深地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自己的理念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电影《建党伟业》所叙述的故事是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但是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发生了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
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章宅、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共产党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九十年是不平凡的九十年,是可歌可泣的九十年,是丰功伟绩的九十年,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自豪!
忆往昔峥嵘岁月,浸满多少屈辱的泪水,数十年抗争又流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满腔。九十一年前,嘉兴市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射出了第一缕绚丽的曙光。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航向。党以七月的名义,呼唤八月的南昌风暴,呼唤秋天的井冈星火,呼唤长矛、大刀和红缨枪。九十一年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九十一年风云巨变,道不完的伟业辉煌!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凯歌嘹亮。在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翻卷着的是封建旧社会、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九十一年,是党带领我们过关斩将,历尽风险夺取胜利;九十一年,是党带领我们艰苦奋斗,建设家园,奔向小康。
所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铭记那段峥嵘岁月,牢记我们的党史,时刻怀抱理想,努力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成果,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时代为己任,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国家,要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胸怀祖国,扎实工作,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全部才智。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文章来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第二篇:观《建党伟业》思想汇报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观《建党伟业》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这是思想汇报的第3期,我觉得这次的党课挺有意思的。尽管不是老师授课,而是观看《建党伟业》这部影片,但同学们依然以最认真的态度去观看,并且那影片的每一部分都能使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这部影片主要讲的是发生在清末时期,由袁世凯极力想复辟帝制,人们受到“尊孔复儒”的思想所影响,一直到了北伐,各种起义,最终直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系列的爱国青年的奋斗的历程。
在这部影片中,有几个镜头是最令我心情激动久久未能平息的。首先是镜头一:蔡鍔在前往日本见孙中山时,毅然选择了放下自己一直所深爱的美人小凤仙。这反映了当时国难当头,很多人都是为中国的崛起而付出了许多牺牲,尽管两人相爱却不得不先放下个人的爱情,为国家奉献,为国家付出。这种无私奉献,伟大爱国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佩的。
镜头二:在如此的国难当前,清朝竟然还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来做皇帝,并且傅仪竟然在文武百官前要求张勋拉着风筝跑三圈给他看,这实在是荒唐。除此之外,当张勋在放着风筝的时候,有几架外国飞机飞过,此时的场景便是全部官员都跑掉了。不再保护这个无庸的皇帝了。当我看完这部影片,我的心中是暗暗一颤,头脑中首先想到的是清朝的腐败,无能。一个小屁孩还不懂治国就让他登上皇位,结果竟然在大朝玩耍,这是腐败的政府的表现,这注定清王朝要灭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张勋放风筝时,有几架飞机飞过,这更能进一步地说明此时中国已经落后了外国一大截了,中国已是受到外国鄙视了。
还有一个镜头:便是在胡适提倡白话文时,有两位女子不同意,并说出“无能为力”四字比白话文要简洁得多,可胡适反驳说“无能为力”用白话文怎么说?就是“干不了”。一下子,全场就雷起掌声,连那两位女子也不禁佩服。这说明了,中国不仅是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并且那些文化也需改革,这样才能把残留的糟粕逐渐地除去,留下精华,并加以升华。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党的正确领导,是共产党一直在作后盾;并且从清朝的推翻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直都体现出党的智慧与统筹兼顾。作为大学生的一员,我们更应该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学好党知识,为以后成为党员作好准备。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第三篇:观《建党伟业》伟业
观《建党伟业》有感
班级:英语1001班
姓名:魏彩燕
学号:100810029
今年是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90周年,每个人对于这特殊的一个年份肯定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今年上映的《建党伟业》无疑是最受瞩目的电影之一。受了众多老师同学的推荐,我有幸领略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看了之后,我有了很多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明星阵容相当强大。2009年曾因云集172位明星而轰动一时《建国大业,或明星大腕或名不见经传的小明星,两年过后,《建党伟业》的演员阵容有增无减,参演明星达到178位。不过限于片长和剧情等原因,不少明星的戏份被剪掉,最终只剩下108位。可能我们在之前的宣传片和预告片中或多或少了解到本部电影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但看了以后给人的第一感觉,还是这部电影的号召力确实了得。在当今影坛的现役演员里,可以说涵盖了八九不离十了吧,主要指男演员,这部电影毕竟还是男性角色为主,当然了,也有较多的女演员出现,尤其是女大学生个个漂亮,杨开慧的演员也不错,还有那个在五四运动里出现的没有名字的女大学生。曾经看过报道,很多演员都心甘情愿在本篇里出演,哪怕是就一个镜头一晃而过也行,甚至是纯粹的打酱油也毫无怨言。也不知道他们的片酬怎么样,或者是冲着什么来的,个个演员都这么看重本部电影。130多分钟的片长,108位明星,如果平均算下来,每个人的亮相时间只有1分钟多一点,绝对是一闪而过。《建党伟业》里没有绝对的主演,戏份最多的是刘烨、冯远征和张嘉译三人,平均每个人20多分钟。刘德华(饰蔡锷)、吴彦祖(饰胡适)、刘佩琦(饰辜鸿铭)、陈坤(饰周恩来)等人在片中有几句台词,已经算是除主演之外,戏份相当多的了;即便是赵本山(饰段祺瑞)这样的大腕,台词也寥寥无几。
这部电影尊重了历史事实,其中并没有太多的像某些关于历史的电影一样的虚拟的情节。《建党伟业》真的是有独到之处,我相信应该是不会有观众质疑电影的内容脱离历史事实了。我们曾经看到的历史题材方面的电影,尤其是历史比较久远一点,有的真的是胡编乱造的,跟原来的历史估计没什么瓜葛了,除了借用一下题目以外。我觉得,这方面一定要把好关,给观众的感受和印象十分重要。历史的东西,歪曲了,会害人的,影响孩子教育的。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关于谈论《建党伟业》讲述历史的一些文章,其中以扬子晚报为首的一篇新闻:《建党伟业》:尊重历史 不为尊者讳。在这篇新闻稿中,作者谈到了“尽管也用了大量的文字来补白,但如果对从辛亥革命到1921年前后的历史不够熟悉的话,观众应该会看得相当吃力。《建党伟业》重点展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筹备建党这三段史实,看得出来导演已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最大的努力,宋教仁车站遇刺,清帝退位,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蔡锷讨袁这些重要历史事件,都通过一些细节展现,比如蔡锷和小凤仙车站送别一场就相当感人。加上袁世凯、宋教仁、蔡锷等都分别由周润发、张涵予、刘德华等明星出演,几乎每隔几秒就有一位明星出现,让记者数都数不过来。应该说,《建党伟业》在尊重历史方面做得很不错,有几场戏给人印象颇深,比如新文化运动,通过一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罗家伦等人在北大的辩论,展现出当时思想的活跃和开放,并不刻意丑化辜鸿铭和胡适。至于当年的五四运动,导演更是将气氛渲染到了极致,让观众仿佛重回历史现场。影片在表现“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这两段时着力颇多,节奏也较快,但到了后半部分,情节上主要变成“演讲、开会、讨论”,看得观众有些困乏。”
《建党伟业》选取了中国百年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爆破点辛亥革命作为影片的开始。自辛亥革命一声枪响,中国开启了从传统到现代艰难转型的序幕。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此时正面对双重挑战。第一重挑战来自外部,自工业革命已降,东西方列强耗时数百年,顺利完成了现代化转型。而沉睡在传统体制之上的中国错失现代化转型的先机,在比较优势全无的前提下,无力迎战东西方列强的入侵。
除饱受列强欺辱外,中国还面临内在的挑战,即积重难返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这种
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让衰落的中华帝国失去了往昔的从容。对先天不足、后天欠缺准备的中国来说,无论如何“穷则思变”,都将是仓促和混乱的尝试: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7年7月12日张勋复辟失败,短短六年时间,中国便发生了2次复辟,更换大总统3回,爆发内战4场。
对处于黑暗和混沌中痛苦摸索的中国人来说,近现代历史上的短短10年好似看不到曙光的漫漫长夜。内外交困的中国人民生活苦痛,民族危机加剧,各种思想观念激荡:帝制、君主立宪、共和、德先生、赛先生„„
在这一些混乱的表象后,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以常人难及的眼光深刻洞察中国的现实:中国的问题比任何国家都要复杂,因而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理论。不能照抄照搬并不意味着不应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在种种主义和思想的实践破产或胎死腹中之后,苏维埃革命的成功给求索中的中国革命者以启示。苏维埃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更是庶民的胜利。苏维埃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俄国革命的个体性相结合碰撞出来的耀眼火花,也激励着穷则思变的中国革命人。在找到了全新理论的指导后,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经过长期的准备和酝酿后,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成立。这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拐点,从此之后,中国历史开启了风云际会的新篇章。
关于《建党伟业》的创作手段,我也有些话说。《建党伟业》面临的难题在于,如何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展现无限宽广和影响深远的历史?从辛亥革命的枪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短短的十年中,出现了许多的事和许多的人。为了能够实现还原历史和构建故事的双赢,《建党伟业》的创作团队采取了小节不拘的创作原则。比如,在辜鸿铭和罗家伦的辩论中,辜鸿铭这样说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如同数学家的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现在仍是三三得九,不会三三得八。”这段对话取材自辜鸿铭与伊藤博文之间的论战。这种失事求似的挪移,反而增强了《建党伟业》的层次感。此外,《建党伟业》也没有刻意回避儿女情长,蔡锷和小凤仙的离别,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相识、相知和相恋,都拍得动人心弦。与小节不拘的创作方式相映成趣的是大事不虚,为了客观还原历史,《建党伟业》不仅在历史事件上尽力做到了实事求是,在人物刻画上也力求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比如,为了称帝而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密约的袁世凯,也并非一味卖国求荣;在各种思想交汇的北大,辜鸿铭的观点也并非全然歪理邪说,其维护传统文化的观点自有其可取之处(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不合时宜);胡适的实用主义也并非毫无道理(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成其为势力)。这种小节不拘、大事不虚的创作方式,以具体的历史脉络为骨,以历史事件为肉,以演员的表演为神,在神骨肉兼具的前提下,使建党伟业的历史画卷气韵生动起来,在保证艺术性的同时,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
伟大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能够应对巨大挑战的文明,才能获得前进,反之,文明就会停滞或者流产。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十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巨大挑战的十年。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前提下,各种理论、学说以及实践行动的先后失败,无不说明这些理论、学说和行动无法带领中国人完成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伟业。相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带领中国走出历史的困局,开创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但汤因比也曾言:“对一次挑战做出了成功应战的创造性的少数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经过一种精神上的重生,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一次的挑战?”纵观历史,任何一种文明模式的发展过程,都是一场成就与问题的拔河比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并且初步实现了百年前的梦想。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刻意回避存在的问题,而应真诚面对。真正的、可持续的成功,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为“与时俱进”赋予更为深刻和可操作的内涵。最后我想说,这部电影值得我们去看,去感受,去体会它给予我们的感动与惊喜。
第四篇:思想汇报--观《建党伟业》有感
观《建党伟业》有感
《建党伟业》--一部记录中国由松散走向紧密,由无助走向独立的纪实电影,它真正让我感受到了过去人民的苦难、国家的颓废,也同时让我明白了党的创建过程,国家富强的理由。
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伟大的中国先行者们在腐败横行、灾害频发、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中,冲破无能、独裁、卖国的政府压力和旧势力的重重阻挠,运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与反动派政府周旋。反独裁、争民主,争自由,建共和。一次次的呼喊疾走,一次次的无畏斗争,一次次的流血牺牲,他们逐渐发现,零散的抗争是不足以撼动反动势力的巨大的根基的,要想消灭暴政独裁,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就必须要有一个有着明确目标与详细策略的组织来领导此起彼伏的民众的自发的起义与抗争,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建“党”。然而,面对独裁政府,组建“党”显然是侵犯了当权者的利益,因为一旦有了“党”的出现,这个反对党势必要发动革命,将现在政府从民众手中抢来的权利又抢回去还给民众,所以这个无耻无下 限的政府就要想方设法阻止建党。于是,一幕幕精彩的较量就在正义与邪恶、前进与反动、民主与独裁、善良与残暴,先进与落后的气场中频频上演。最终,在中国先进分子的努力奋斗之下,我们取得了胜利,标志着中国团结一致拼搏向前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并一路茁壮成长直到今日!
这部影片不仅让我的心灵受到巨大冲击,同时也让我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内涵。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神圣的名字,它代表着共和,代表着团结,代表着希望。我志愿加入其中成为一员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或许我离一名真正的党员距离还有很远,但我依然愿意坚持,愿意努力锻造自己,争取早日符合标准,真正服务于人,我相信,我坚持,我可以。
《建党伟业》结束了,可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却依旧深存内心,我永远忘不了那些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而流血奋斗的先辈--陈独秀、李大钊、陈望道、张国焘......我也永远忘不了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冒着生命危险而奔走呼喊,我还忘不了党课上各位同学认真听讲的张张面容,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会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而努力奋斗,会为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贡献一己之力直到永远!
第五篇:思想汇报之观《建党伟业》有感
思想汇报之观《建党伟业》有感
前些时段,我和同学一起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历史巨片。这部影片主要叙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国内所发生的大事。这十年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但其意义是深远的。观看其历史的发展,回顾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我从中能够撷取到自己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成长过程的感悟。这部影片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遐想着当年的种种画面。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社会,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的胜利果实被拥有洋枪洋炮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夺去,自由和平的口号依旧被践踏,袁世凯做起了皇帝的美梦、张勋上演复辟的闹剧,各派系之间争斗不断,中国大地千疮百孔,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饱受列强和军阀的欺辱,人民怎一个苦字了得啊? 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领土,那些强权国家,根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硬是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给日本。“弱国无外交”,告诉了人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在民族存亡之时,当时的爱国人士勇敢的站立出来了,高举爱国旗帜,当时新文化思想的传播使有富有强烈爱国热情的学生们也出来战斗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的诞生了。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热血沸腾的学生们涌上街头,振臂高呼“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的口号,火烧赵家楼、血书“还我青岛”以及女学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着一块写着冤字的大布,为四万万同胞喊冤。当时的学生担起振兴中华的重担,向当时的政府施压,希望恢复中国的领土完整,希望国家强大起来,并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更深入人心。
经过不断的努力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那个动荡的社会中诞生了,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记得在片尾,共产党员代表们在红船上开完会以后,站起来合唱着《国际歌》时,大家的眼睛都噙满着幸福泪水,他们的双眸炯炯有神,充满着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殷切希望,令人感动。13 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91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照亮了中华民族的美好前程。历史郑重的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贫穷走向富强。现在我们沐浴在中国共产党的和煦阳光下,也许我们很少去关心她的成长,但是从当初的“血雨腥风”到现在的“雨过天晴”,当中的艰辛历程真的值得我们去阅读它、研究它,因为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苦与甜。每当我去温故党的历史征程时,我能从中感受到党成长过程的艰辛与不易,也让我更加坚定只有加入共产党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现在的和平和安宁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既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也要努力地去创造和维护我们的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建党伟业》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纯净信仰,那股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强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震撼了我的心灵。他们时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他们舍小家而顾大家,他们不顾个人利益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是最值得我们爱戴和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