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求职经历(华硕篇附精英挑战赛以及华硕学院培训经历)(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0:4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原创求职经历(华硕篇附精英挑战赛以及华硕学院培训经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原创求职经历(华硕篇附精英挑战赛以及华硕学院培训经历)》。

第一篇:原创求职经历(华硕篇附精英挑战赛以及华硕学院培训经历)

作者:中南大学大四学生

专业:金融学

签约公司:华硕电脑公司——营销方向

我从今年下半年九月份开始找工作,九月份主要是进行了一些网投和准备工作,十一后企业陆续开始了各自的校园招聘,我也正式投入到了找工作的学生大潮之中,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十二月初我收到了华硕的offer。虽然我的求职之路和很多同学相比显得有些漫长,也经历了很多曲折,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因为有我们院学工办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因为有我们班长以及帮助过我的兄弟姐妹们的无私奉献,因为有华硕为我提供了一个历练自我的舞台,因为。。。

宣讲会(现场投递简历)

华硕的面试确实是很严格的,到现在我都觉得自己运气真的很好,记得那天华硕的校园宣讲会是在湖大的一个报告厅举行的,偌大的场地黑鸦鸦地坐满了眼中充满了期待的学生,后面还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包括我在内的来得比较晚的外校学生,因为之前没来得及网投而且觉得自己没什么优势,那天我关注的是在隔壁的另外一场宣讲,我两边都听了一会,最后守在另一场宣讲会上等着现场面试,我的简历是和我一去的兄弟帮我投的,真的很感谢他,呵呵,现在想想主要有三点体会:

1、不要轻易放弃任何机会,即使是在觉得自己希望渺茫的时候;

2、要学会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一切可以使用的资源,要懂得向他人求助;

3、找工作时能现场投递简历的一定要现场投,和很多朋友交流时都觉得现场投通过率会比较高,比如华硕,我们院网申通过的好像寥寥无几,不过现场投的通过率就比较高了。

笔试

说起来有点萎,呵呵,接到华硕笔试通知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去混的,积累点经验。华硕是我参加的第一场笔试,考前没怎么准备也根本不知道怎么准备,想着回来再补补吧,所以在考试前一天和两兄弟在台球室混了一晚上,第二天去还是黑鸦鸦的一群人感觉都有点透不过气来了,不过题目不是很难,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逻辑推理题都是图形的;第二部分是性格测试。做完了一点底都没有,题目都是第一次接触,不过还是有两点体会:

1、笔试前尽量还是找找类似的题型练练手什么的;

2、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真实地专心地做题,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解决问题。

一面

一面是在湖大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旁边的会议室进行的,接到一面通知两分钟前湖大一兄弟打电话说两个小时前已经有人陆陆续续收到面试通知了,他没收到,问我收到没,我说没有,然后我们就互相安慰了下,挂了电话就收到一面通知了,第二天下午西装革履的去了湖大参加面试,面试安排得挺好的,有单独的等待室,接待人员素质也挺不错的,我是三点三十那场的,在二十五的时候就有人安排排好对按序号六个人一组进去了,面试我们的只有一个考官,是一对多的群面,先是自我介绍然后是每个人提问问了些诸如和尚买梳子的启发、愚公移山的启发、3*999是多少之类比较经典的问题,问我的是“香蕉、苹果、猕猴桃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我很简洁地回答了三点,然后看到那个考官在我的简历上貌似写了几个字,出来后回想当时主要有三点感受:

1、在回答考官问题的时候不要慌乱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话并不是说得越多越好的,如果没记错在我们那组中问我的问题是最少的,而我说的话也是最少的。

2、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礼仪并灵活运用,在面试前我花了一晚上时间认真看了我们院老师发群里的礼仪规范,在面试那天自我介绍环节我是唯一一个站起来向考官鞠躬表示敬意的考生,当时感觉考官微笑着望了我一眼。

3、要学会观察,在面试中我会认真观察考官的一举一动,特别是在简历上的书写,当看到他在我的简历上写了几个字时我当时的判断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直接写了“通过”,还有一种是直接写了“未通过”,也就是被pass掉了,但是由于考官问我的问题很少,感觉好像对我没什么兴趣,所以我当时的想法是倾向于第二种的,但是不管怎样至少自己心里有底了。

二面(精英挑战赛)

华硕的二面可能算比较残酷的了,入围的16位选手在湖南商学院的大礼堂进行现场pk,台下是几百热情的观众,包括华硕的主管级别的面试官、专业的人资考官、工作人员、选手的亲友团和商学院热情的学弟学妹们。接到二面通知时有点落魄,当时是晚上差不多十二点了,我那天心情有些低落,想着猛吃一顿好好慰劳下自己,就在自己一手端着烧烤一手端着沙县饺子的时候,手机响了,通知我明天去湖大准备精英挑战赛,回去有些开心想着自己也能混到这一步,不容易啊,呵呵,于是上网告诉了我寝室的正在武汉奋战的一兄弟,顺便说下,负责招聘的人员也挺不容易的,深夜十二点还在工作中。第二天,和我们讲了很久精英挑战赛的流程、规则、需要准备的东西、要注意的事项等等,虽然所有的这些都是第一次接触,不过还是边记边想,大概弄懂了是怎么一回事,也理清了自己的解决思路,回去急叫了一群师大、商学院还有我们班的兄弟姐妹 们 过 来帮我设计海报还有谋划第二天的事情,都忙到很晚才回去,真的很谢谢他们,呵呵。第二天上午我和以前就认识的几个选手一起去到了商学院,上午有一个实力作战环节,在一个小时内收集尽量多的签名支持自己,每人两张海报,这个环节多亏了我在商学院的几个朋友的帮助,我在一个小时内就收集到了贴满了小纸的满满两张海报的签名;下午是走台和彩排,很感谢后来和我一起去华硕学院的两个牛人,让我们欣赏到了一首英文哥和一首日文歌。晚上的气氛很热烈也很紧张,座在台上刚开始的时候是挺紧张的,眼睛感觉瞄哪里都不对劲,黑鸦鸦的全是人,后来慢慢放开了,心态也变好了,晚上总共有五个环节,一分钟个人介绍、一分钟情境模拟、两个计时的逻辑推理题、15分钟团队合作创作三个10秒广告、压力面试,就我个人而言,前面表现得中规中矩,在情景模拟中还把奥运冠军给搞错了,不过在压力面试环节因为心态好了,头脑转的也比较快了,没有被考官难住,先问了我两个问题,“华硕选择你的五个理由”、“你选择华硕的五个理由”,是分开问的,基本上没给时间思考,回答完第一个马上是第二个而且是计时30秒的,所以确实有点难度,还好我还是比较有逻辑性地回答了问题,后面又单独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考官,你会选择淘汰哪三位选手”,当时我也没多想,就把我当天晚上观察到的以及我真实的想法说了出来。选手环节结束后,评委离席退场,回来后发了四张华硕学院通行证,有我、有那两个唱英文日文歌很动听的牛人、还有另外一个表现很出色的女生。那天晚上的经历很深刻,现在也会时不时地想起,除了前面那几条外,我还有以下三点体会:

1、要学会维系人际关系,在平常尽量多交各个层次的朋友,既要学会帮助他人也要学会让他人帮助你;

2、要学会承担、学会在压力下思考、在压力下表现自己;

3、学会妥协、特别是在团队协作中能发挥自己的功能,同时容纳他人的建议。

终面(上海华硕学院)

在上海的五天认识了frank、认识了公子、认识了很多很多关心和帮助我的人,留下了很多

永远也忘不了的片段,我只能说我很幸运而且我也把握住了这份幸运,华硕学院五天我成长了,懂得了很多很多,以后如果有时间我还想好好总结出来,现在只说些和求职相关的吧。去华硕学院前听到了很多很多:华硕学院是IT界内的西点军校、去华硕学院主要是去培训的、能进华硕学院应该没什么问题了。。。于是我在拿到华硕学院通行证后几乎一个月的时间里去了趟杭州在一兄弟那混了一周、回来混到了临行前一天,然后突然发现自己把自己忽悠了,收到可靠消息,在华硕学院会有比较残酷的竞争,会有比较高的淘汰率,当时我心里一下觉得没底了,打电话给我们老师,多亏了她的劝解让我踏上了去上海的旅程。在华硕学院的五天很充实,每天都有很多课程和任务,白天是企业文化和产品知识的学习、团队挑战项目,晚上是团队合作、Q&A,晚上11点回到宾馆还要准备周四的能力测试、周五的团队任务“新品发布会”等等,每天都是在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状态下渡过的,喝咖啡成了大家共同的喜好、顶着两个熊猫眼成了学员们共同的特征。就过程而言,前三天主要是学习和交流,团队挑战项目是一种变相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我都很积极地投入进去了,不过也只是避免了被边缘化,并没有很出色的表现,我想一定要表现出真实的自我而且我也如我想的一样做到了;重点是星期四的能力测试,因为之前就听说了这部分的重要性,而且对我而言这也是唯一一次可以展现自我的机会,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策划这部分,其实能力测试也是一种压力面试,只是压力更大、遇到的问题难度也更大,在那天有很多表现出色的人、也有一些因为紧张而表现失常的学员。当我们站在台上用4ps理论阐述着自己对某一产品的理解时,台下的主管们会时不时打断我们,问我们一些不那么好解决的情境模拟题之类的考题,我现在记得比较经典的问题诸如:“请你把华硕散热器卖给我旁边的爱斯基摩人”(由一位主管级考官充当爱斯基摩人)、“把华硕的机箱卖给我身边的这个老衲”、“说服我身边的这个老衲帮你卖华硕的机箱”、“说服我身边的这个老衲帮你卖华硕的机箱且日销量要达到2K以上”等等,当天出现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场面,一兄弟学日语专业的,站在台上没说两句话,Peter(华硕中国业务群总经理)就打断了他让他换种语言介绍,然后在这兄弟说了几句日语后,Peter端起了桌上的一杯咖啡说道“请你把我手上的咖啡倒在我旁边的这位主管的头上,然后问他借200块钱,不要真的把咖啡倒下去,模拟下然后问他借钱”,这兄弟也许是有些紧张,没有听清楚问题,连问了三个“真的要吗”之后,就把一杯滚烫滚烫的咖啡当着我们全场学员的面倒到了那位主管头上,之后助理们开始手忙脚乱,而我们则一片寂静、那位满身咖啡的主管也擂到了我,他拿着话筒说了句“现场气氛太紧张了,这位兄弟勇气可嘉,大家鼓励下,你们继续,我出去整理下”、然后就面带笑容地出去了,那位兄弟则继续在台上和另一个主管交流这个问题,同样的问题在这之后难到了三位学员。那天我在台上并没有紧张,可能因为之前有过精英挑战赛的经历吧,我们湖南去的学员在台上都没有出现紧张过度的状态,主管问了我一些问题,有情境模拟题也有自己对某事某种状态的看法,由于自己在前天晚上四点多起来写了个策划案也由于心态较好,我都较好地回答了提问,最后一个问题是lucy姐问的 “请你说出华硕选择你的十个理由”,我对初试时的回答记得很清楚而且加了几点在华硕学院的感受,较好地回答了,下台的时候看到lucy姐和另一个主管微笑着点了点头。周五的新品发布会主要是考擦团队的创造和协调合作能力,我认真地投入了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华硕学院五天有几点较深的感受;

1、要学会冷静地分析问题和自己周围的环境,找出关键点并集中全部精力攻克它;

2、在求职面试中常常会遇到情境模拟之类的问题和不配合的考官,这时一定要记住不要放弃同时要有技巧地沟通尽量不要问诸如“好还是不好、可以还是不可以、要还是不要、有还是没有”之类封闭式的问题,因为问这类问题得到的答案通常是否定的,这样容易陷入死胡同,置自己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3、朋友的帮助很重要,所以不要轻易拒绝别人向你的求助,我在上海时曾经两次请我的朋友帮我查一些资料,一次是在中午一次是在凌晨两点多。

Offer

从上海回来后过了大概有十几天,也就是在十二月初我收到了华硕的offer和录用通知书。这个过程最大的感受是要有耐心,同时多和他人沟通,了解信息和事情发展的状态。

Ps:我写这边文章有两个目的:

1、对自己的求职之路进行一个总结,为自己以后留下一份记忆和反思的材料;

2、希望能为那些正在找工作的同仁们、以后将要找工作的学弟学妹们以及会看到我的文章的朋友们带去哪怕是一点可以借鉴的东西。

祝愿所有正在努力的和已经告一段落的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朋友们能靠自己的努力创造出自己的未来!

第二篇:华硕校园精英挑战赛

是一年华硕校园精英活动启动时

真心希望大家来参与一下今年的活动。好的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

先来看看今年的活动奖励:

有钱又有名气,还能成为华硕品牌中心的特邀顾问,半只脚踏入500强公司啊

!!

今年的活动流程非常简单:

s:今年的活动真的是做了减法,流程简单很多,大家参与也就更容易了~~

大家要做什么?

发挥你的创意、运用你的能力,以【密探Zen相(真相)】为主题,密探生活中、感情中、校园里隐藏的真相,创作超级卖座的创意影片,角逐10项「zen相奖」,亲临北京Zenfone颁奖盛典现场!

这对于有视频拍摄经验的同学来说,是小case,当然对于没有视频经验的同学也没关系,你可以担任团队中的创意编剧、文案或者团队组织者等角色。这些也是一个团队中不可或

缺的!报名团队需要至少两人以上,不分学校和年级可以组团参加!希望我们学校能有更多的同学脱颖而出!每个参加的学弟学妹也能收获到更多的成长!

有任何问题大家也可以关注@华硕校园精英计划

活动报名网站(本校报名免费咨询:寇同学***):

asuscampus.renren.com

往届精英回顾:

众多校园精英通过精英计划,进入知名企业,除了华硕公司以外,还有……

第三篇:招商银行管理培训生的求职经历

招商银行管理培训生的求职经历

进过几轮的考验,作为一个理工科背景的求职者,幸运的拿到了总行管陪的OFFER,粗浅的写写笔试面试的经验,算是方便以后的兄弟姐妹吧,可能也有一些记错的地方,望谅解。直接进主题

笔试: 11月17日上午在中央财经大学,45分钟做行政测试,30分钟的主观题。行政测试题很多,因为提前在宏湃培训做过培训,主要就靠行测拿分了。不过还好,不是很难,主观题是一个小作文和两段英译汉,小作文给了两个材料,任选一个写一篇感想,一个是说现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手段和社交网络对于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另一个是说莫言获奖之后,家乡的人希望利用莫言热,建什么莫言故居之类的东西,对于这种过热现象怎么看。笔试之后和旁边刚认识的一哥们去吃饭,晚上就收到了一面的通知。幸福来得太突然。

一面:

一面是20号上午九点半,大概是12个人一组,自我介绍的环节我就郁闷了,虽然在宏湃培训过,但硬件条件实在差,一组里至少有七八个清华北大的,而且都是金融专业出身,实习经历也光彩夺目,我就抱学习的心态感受一下群面。给了一个话题,是一家国企多年亏损,有一家很强大的外企要收购这家国企的股份,问国企怎么抉择,是被收购还是自力更生。我的观点是自己改革、自力更生,和我一个观点的还有4个人,最后就是5V7。不争不抢的我靠着在宏湃培训锻炼了2天的经验就上场了,我抢到几个发言点。这里提醒各位千万不要无理打断别人的讲话,也不要争吵,有话慢慢说。生总之我就凭着自己本色去发挥了,辩论完了以后,用英文做一下总结,并推荐一个人,我在美国混了两年,说英语相对还好点,同组的人就把机会给了我。面试完直接回外地的家里了,也不抱希望了。刚进家门,很意外的接到二面的短信,是22号的,觉得好神奇,然后蛋疼的买了张票,第二天又赶到北京了。

二面

二面是22号上午十点半,等电梯的时候遇到了上次面我的HR姐姐,闲聊几句,说声谢谢,HR姐姐说觉得我也有思想,说话不算多,觉得再给我个机会观察一下吧。这次是单面,2V1,有一个笔试的时候我见过,不知道是北京分行还是总行的领导。问我的问题也不算难,针对我的专业背景问的多点:你为什么选择银行,你认为自己理工科的背景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吗?从你的技术的角度出发,你觉得我们的手机银行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最后给我提问的机会,我也问了两个问题,二面就结束了。晚上顺利的收到了三面的通知。

三面

三面是23号上午十点半,面试地点和上两次不太一样。5个总行的HR面试(我猜测是总行的吧),全是女士,问的问题我也不太清楚算不算压力面,确实比前一天问的更犀利,面试官看起来也更严肃,不过作为一名合格的工科猥琐男,我脸皮也厚,没觉得有多大压力,问啥就说啥,然后也没忘了表达自己对招行的向往。本来以为三面是终面了,晚上九点又收到了四面的通知,oh,my god!给了一个案例,做个案例分析,然后做个PPT展示,搞到半夜三点我才把PPT发到了招行给的邮箱,然后倒头就睡。

四面

终于是终面了,上午十一点半,签到以后,经过短暂的等待,就开始自己的PPT展示。我做presentation的经验还算丰富,至少胆子够大,不会紧张,但是专业分析和案例研究就不是强项了,只能尽力而为。三个面试官,两个是前一天见过的,PPT展示要求不超过十分钟,所以很快就结束了。

最终收到了OFFER,还是挺高兴地,虽然不是自己的本行,以后的挑战也不少,不过尽力就好,祝各位求职的兄弟姐妹早日拿到心仪的OFFER。

补充一点:招行毕竟是银行系统,着装和精神气质大家还是打造一下比较好,至少我观察终面的同学没有发型凌乱的,西服不管是什么档次的,都很干净干练,领带也没有打歪的;还有一个就是说话要有逻辑吧,思路要清晰,常见的问题最好心理有个答案,否则压力面容易被问倒,个人感觉而已。

第四篇:从医学院到投资银行——我的跨专业求职经历

文是应学校老师要求,给医学部的某书提供的撰稿,要求我写一写自己的跨专业求职历程,以造福后人。今天晚餐后挤时间狂敲键盘写完,顺便贴在这里给需要的同学看吧,欢迎拍砖!(偷偷的说:我觉得给了学校老师他们肯定会删减的不成样子,比如文中我骂他们的部分,恩)

因为是写给医学部的低年级学生的,所以写的比较科普~ 各位大牛请自动飘过~

哈哈,题目起得很宏伟,我很满意 不过从内容看其实没说啥投行的事儿,毕竟太冷僻了,不建议大家没事儿往这边转,真的想转金融,最好还是读个CCER或者深圳商学院的研究生,出国读也不错:)

====正文如下====

从医学院到投资银行——我的跨专业求职经历

北京大学药学院

2003级长学制 郭宇岚

个人基本情况:

我是2003年从河北考入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六年制本硕连读专业,2007年开始读硕士,进入二级学科,专业方向是药剂学,导师是张强教授;2009年硕士毕业加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中国第一家投资银行也是目前大中华地区排名第一的投资银行)的投资银行部,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中国企业在石油石化、电力、航运与船舶制造、互联网与媒体、医药等领域进行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及兼并收购。

在校期间我的成绩还不错,一直保持年级前列,GPA3.7,获得过最高奖学金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等。自入学起加入医学部学生会,2006年起任医学部学生会主席,2007年任北大学生会副主席。

实习经历包括辉瑞制药(Pfizer)的企业事务部、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PwC)的咨询服务部门、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s,源于德国的世界五大战略咨询公司之一)等,2008年暑期在中金公司的投资银行部暑期实习,并于2009年夏天毕业加入中金公司。毕业求职阶段获得的其他全职工作机会还包括:罗兰贝格和科尔尼(A.T.Kearney,一家全球排名前十位的美国管理咨询公司)。

切入正题:

先明确下一个很重要但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要毕业找工作。

无论是读博士拿到美国顶级大学的终身教职(tenure)做一名学者,还是考公务员进入政府机构,还是选择一家公司开始职场生涯。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它不是仅仅影响着你和家人未来的物质生活水平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还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人生中是否快乐。

但是一个人要做什么事情,并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能带来多少地位荣耀和财富决定的,而是我们的兴趣。正如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Steve Jobs说过的:“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只有你有兴趣和热情,真心喜欢,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并且是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才是我们未来选择工作方向的标准。而兴趣爱好,很多都是年轻时候形成的。

接下来我将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简单回顾一下毕业求职的历程,最后再给大家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还在学校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为什么要转行——关于思想转变的过程(这个比较重要,重点说)

2、怎么做才能成功的转行——关于我做了哪些准备(这个因人而异,主要介绍方法)

3、一些建议——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一带而过)

(一)为什么要转行——关于思想转变的过程:

(1)我为什么来北医

我的叔叔早年在加拿大经营西洋参等中成药的生意,姐姐在一家日本的制药企业做药物制剂和辅料业务,受家里亲戚长辈的影响,我对制药业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记得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北医药学院在河北省只有2个名额,考不上的可能性很大,但我还是很执着填了“北京大学药学院”、“六年制本硕连读专业”、“不服从调剂”。

运气不错,我就这么来了。

我至今还记得爸妈送我来学校报道的那一天,我们在北医门口照相,妈妈问我以后要做什么。我当时的回答是“六年毕业以后进一家制药业的跨国公司”,我记得当时我还跟我妈打了个赌,说我毕业后的第一个月工资要比爸爸妈妈的加在一起多。

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些,是想让大家更好的了解:

(1)我是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和很多人一样我从没想过为什么要上大学、读名校,上大学对我来说就是继续学学东西,好让自己以后能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

(2)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他的成长历程有关,你可以从我的描述中看出来,我根本没打算做一个“研究型人才”,我的兴趣是在商业,这也是我“所谓转行”的最直接原因。

顺便插一句:因材施教,这个浅显的道理在当下的医学部是很难实现的,因为长学制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忽略了人的个体差异——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做和有能力做研究型人才,或者医生。这是导致医学部目前的一些尴尬的主要原因。如果把范围放宽到当前全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这种盲目性也十分普遍。一方面研究生变成了暂时缓解就业压力的缓冲地带;另一方面我们这代人的父母,读过大学的都很少更不必说读过研究生、博士生,他们其实不明白什么是科学研究,所以有能力在自己孩子18岁的时候就看清楚能给自己孩子学业就业指导的父母,少之甚少。因此,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碰更多的钉子,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2)在学生会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

大学几年我有两件事情觉得非常幸运:

第一是加入了学生会,更重要的是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就一直坚持做到了最后;

第二是在自己没有完全想明白未来要做什么的时候,我没有放松对学业的要求,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为我后面的转型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下一部分再做讨论)。

我在北医、北大的学生会前后一共工作了5年,直到研究生一年级才正式“退休”,期间接触到的人和事,结识的朋友,磨练出来的待人接物,学到的看待、面对、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我一生的财富。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发现了自己喜爱的工作方式。

首先,学生会的工作都是项目制的。各个部门每个学期都要办大大小小的活动,一旦进入类似新生月、文艺汇演、歌手大赛等大型活动的筹办期,学生会上上下下就都很忙碌,大家围绕着共同的目标,紧张高效率的筹备各个环节的工作,每天的工作都是不重复的。那个时候我就发现:这种基于项目运作的,不是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节奏也是张弛有度的工作是我最喜欢的。此外,和身边一群聪明能干有想法的人一起工作,也是我非常享受的。

此外,在学生会我一直是在外联部负责“拉赞助”的。这对我后来的工作选择也有很大的启发。

学生会有很多好的活动,但常常遇到两种问题,一种是有好的想法但办不出好的活动——这其实是一个项目策划和营销的管理问题;另一种是有好的想法和方案,但是没有钱——这其实是个项目融资问题。五年的时间,我无时无刻不在和这两个问题打交道,也渐渐的让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

希望毕业后进入企业发展的同学,你们可以参考以下逻辑分析下自己:

企业宏观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生产和销售有形产品为主要职能的生产型公司,例如常见的制药公司(辉瑞、罗氏、强生)、快速消费品公司(宝洁、玛氏、雀巢);

另一种是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定制化知识和服务的专业服务公司,例如投资银行提供的融资并购证券经纪服务,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会计师提供的审计内控财务尽职调查服务,咨询公司提供的各种战略管理、流程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服务,广告公司提供的广告推介服务等等。

前者主要是按照国家地域和部门职能划分工作,工作具有一定的重复性,但工作时间比较稳定;后者主要是按照项目进行工作,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工作很少有重复内容因此需要不断的快速学习,工作时间比较不固定,但一般在同等情况下收入水平高于前者。

由于北医没有成熟的职业规划教育(因为大部分同学是临床相关专业,学校就业指导主要针对医院和科研院所,毕业进入企业工作的属于小众,因此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可以理解但希望改进),我到大四下学期才想明白前面提到的这些东西,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求职方向就基本确定为:专业服务类公司。

具体来说,就是管理咨询公司,当时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咨询公司做的工作非常有意思(不得不承认,麦肯锡的名气太大了,他是一个神话),而且更重要的是管理咨询公司不限制应聘者的专业背景,那个时候我也听说过投资银行,但实在不敢多想,因为我虽然不懂,但也知道他对于金融财务知识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以上都是我截止2006年底的想法,那个时候思想上的转型就已经做完了。

(3)为什么最后去了投资银行

实话实说,是因为运气。我之前从来没敢想过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也不了解投行具体的业务和工作内容。一切都是因为08年2月一位好朋友的鼓励,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了中金公司2008年的暑期实习职位并幸运的拿到了实习的offer(当然,充分的准备是必须的,具体细节过于技术层面,就不细说了)。

后来08年的夏天,全球金融危机就爆发了,雷曼的股价瞬间崩盘的那一刻我还记忆犹新。也许是因为我知道自己能力的差距,专业不对口,所以实习的时候非常努力(有连续一个月每天早上9点半上班凌晨5点下班),当然也要感谢项目上的几位前辈的支持,还有一起实习的伙伴们的帮助。最后公司经过反复的考虑和筛选,在09年春天我们这届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发了很少的几个full time offer。

(二)怎么做才能成功的转行——关于我做了哪些准备

这东西因人而异,简单说说,重在方法吧。

方向明确了,路还是要一步步的走,从06年底开始到拿到中金暑期实习offer,我做了近两年的准备。

难得糊涂,无知是福,这绝对是个真理。无忧无虑的只是读读书考考试的生活虽然显得缺乏对未来的规划,但却真的是很幸福的。记得我07年初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之后,无尽的痛苦就开始了。在那之前,作为北医历史上第二个做学生会主席又拿到最高奖学金的人(哈哈,第一个是吕聪师兄)我是有足够多的骄傲的资本的;但在那之后,我就从一个高峰掉到另一个谷底,毕竟那是经管专业的领域,你唯有从零开始一步步往上爬。

其中不得不说的一件小事儿,对我的刺激和影响都很大,那就是麦肯锡公司的招聘。

2006年的秋天,麦肯锡公司这家全球第一,培养了无数世界五百强CEO的咨询公司来到医学部开宣讲会,那个时候我很无知,以为他们年年都来,当天会议中心二层的宣讲会现场挤爆了棚但我却没有去,我满不在乎的和一位师姐说:等我找工作的时候再去听也不迟。可后来我才知道,那是麦肯锡最后一次来北医,他们在05、06年组建中国区的医药咨询团队,大概每年在协和、北医招了2、3个人。

唯一的近距离接触他们的机会,我错过了。

当时心里的愧疚我没有跟任何人说,只是自己偷偷地去浏览了麦肯锡公司的招聘网站,看到了他们对于暑期实习生应聘者的四条要求,让我印象深刻(现在写法好像变了,但实质是一样的):

第一,就读顶尖大学,在校成绩优异(没有变化,对成绩一贯高要求);

第二,拥有管理咨询公司或五百强公司实习经历(现在的写法是“展现初步接触或投入管理顾问职涯的兴趣”,其实是一个意思,毕竟展现兴趣的最好方式就是“我做过”)

第三,出色的课外活动经历(现在的写法是“具备领导能力”,实质是一样的,只是坐在宿舍里教室里的人,是无法胜任咨询顾问和一切专业服务工作的)

第四,中英文沟通能力卓越(没有变化,bilingual proficiency是所有顶尖公司的要求)

这四条既可以说是招聘的要求,也可以说是希望加入的同学努力的方向。麦肯锡这样一流的公司(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可以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广阔的接触国际化商业知识的机会,所以它对于年轻人的要求也是苛刻的。你可以理解为他要求你在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到最好,特别是对于非经管专业的同学。

首先,你要把本专业的知识学好,一个自己专业都学不明白的人你怎么能指望他跨专业领域分析和解决问题呢。

第二,你要展现出良好的商业素质和商业感觉,这就需要你用实习经历来证明,不但要实习,而且要从实习中学到东西。

第三,任何一家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都强调Leadership,这是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你需要领导的不单单是一个团队,你的客户,更重要的是领导你自己和你的工作;这要求你具备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抗压能力,成熟的谈吐和沟通技巧,通俗的说就是“能够倾听他人并且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让他接纳你的观点和建议,最后大家一起按计划实现目标”。我相信锻炼这种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在校生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参加一个学生社团或者校外的NGO,然后从普通成员一直坚持做到你能做的最高位置。

第四,是英语,我只能说这东西太重要了,即便你不申请出国读书,好好学英语考个托福雅思也是很有必要的。

当时的我,除了成绩和社会活动经历之外,英语和实习都是空白。后来的一年多,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压力也来了,只好从零开始恶补。包括利用课余时间读经济管理专业的教材,去光华管理学院的一楼抄讲座信息、听讲座,具体做了什么现在都记不得了,只记得是读了很多很多很多书。此外,为了不让别人challenge自己的专业知识,我还努力的研究学习制药工业的发展历程,尽量让自己从纯粹的理论和学术知识向实际应用转一转。恶补英语,考托福。等等。

我知道很多同学关心这些实习是怎么找到的,我只能说,这个因人而异,但最开始的时候基本都是朋友推荐的。我第一份实习是在辉瑞,这得益于我学生会的工作有一段时间是和辉瑞中国共同开展烟草控制宣传活动,学校校办的肖渊老师、学生会的沈鹏老师为我积极推荐。我在2007年苦于找不到第一份咨询公司的实习,这份折磨一直延续了整整10个月,各种尝试和挫败,最后是我在学生会和英才学校结识的挚友,清华的张汉威师兄,在得知了我的经历和不易之后,将我极力举荐给了他的同学,现在罗兰贝格的李迪昇师兄。所幸我最后把握住了每一个宝贵的机会。那个时候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的眼界与能够达到的高度,是由他身边的好朋友们决定的。最后,中金的机会是靠自己的实力拼下来的,这个在这里就不细说了,对投资银行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很多资料。

(三)一些建议——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

最后,给大家一点建议。

1、从大学之初就尽早建立一张你自己的简历。

毕业前,我和02级大牛学姐刘扬聊过这个问题。其实,社会对一个年轻人是否优秀是有比较一致的标准的。

无论你毕业是打算申请出国读书,还是求职工作,你都需要一份简历。而你的简历上体现的内容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我前文提到的四个方面。

(1)成绩:虽然成绩不能说明一切,但确实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你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在申请者众多的时候,分数、排名这些量化的东西仍然是最直接最低成本的筛选方式。对于申请出国,你的专业课成绩肯定要扎实;对于找工作,特别是跨专业领域,好的成绩可以让你的面试官感到些许放心。

(2)实践经历:申请出国的同学,你的简历上需要有研究经历甚至是学术文章,找工作的同学你需要有实习。这是一个道理。同样的条件下,任何招聘者都希望找到一个熟悉和有经验的年轻人。

(3)课外活动:对于学术研究来说相对次要,但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也可以作为一个加分。对求职的人来说,我的经验是,在校期间有过比较丰富的社团活动经历的人往往更加容易沟通,更具有判断力,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更成熟。而且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在社团活动中共同参加活动共同打拼最容易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这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4)英语:不过多解释,这个的重要性大家相信都很清楚。现在很多公司的面试环节都是全英文的,除了日常英文交流外,用英文熟练准确地讨论商业问题也是非经管专业的同学需要锻炼的。

2、实习越早越好,毕业前的暑期实习非常重要

实习不好找,好的实习更不好找,所以更需要及早关注。最开始通过朋友和师兄师姐推荐是最好的方式之一,通过参与学生会、社团、各种学术活动都有可能让你结识优秀的前辈,如果你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也许一个问题就可以吸引对方,一段简短但有深意的谈话就可以帮助你结交一位好朋友。我相信,所有的师兄师姐都是很愿意帮助低年级同学的,毕竟大家曾经有过相似的困惑和奋斗经历;而且大家也都是靠着自己的师兄师姐的帮助成长起来的。只有和比你更加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能成长和提高。此外,很多商业社团还有内部的实习机会,做好准备你也可以积极争取。

暑期实习非常重要,很多公司通过暑期实习提前选拔人才,会直接发full time offer。此外,暑期实习项目在很多公司是正规的系统的招聘项目,有完整的培训和督导,所以能够学到的东西也更多。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你毕业后去什么水平的公司工作基本上在你暑期实习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大多数公司的暑期实习会和同年的全职招聘同时进行,因此准备申请暑期实习的同学一定要更早开始准备。

3、归根结底,还本溯源,早点找到自己喜爱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我无数次的推荐,在此也不厌其烦的再次推荐:2005年Stanford大学毕业典礼上,苹果公司的CEO美国创业者的代表人物Steve Jobs的精彩演讲《Stay hungry,Stay foolish》,好好读,认真读,背下来铭记在心,你会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最近有一部电影,也推荐大家看看。《3 idiots》,三个小时的印度语,讲述了一个追求卓越而不要追求成功的故事。当影片结束Farhan的父亲问他“卖掉这台电脑够不够买一部很好的相机”时,我哭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傻瓜,一摸一样。

一份高薪的工作、一个Ivy League的offer并不说明任何事情,如果你还没找到自己真心喜爱的事情,那就继续找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戏剧性的找到它。

最后,我想说,这确实是一个浮躁的年代,但请你不要抱怨。因为你就是你,你只属于你的父母你的家庭还有你自己,浮躁和你无关。不要让浮躁影响了你,误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得不偿失。

静下心,问问你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来到这么好的学校,到底为了什么?是不是还记得自己那个最初的,可能听起来有点可笑的梦想。大学毕业步入社会,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选择”,行百里路半九十,坚持下去,别输在最后的那一次冲刺上。

下载原创求职经历(华硕篇附精英挑战赛以及华硕学院培训经历)(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原创求职经历(华硕篇附精英挑战赛以及华硕学院培训经历)(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