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28●南昌市井文化生态主题园--万寿宫瓦肆角
南昌市井文化生态主题园--万寿宫瓦肆角
江西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王健教授
一、在赣鄱文化体系中,万寿宫文化可谓独树一帜,由治水祈福保平安,延伸演变为传播江西文化的桥头堡。万寿宫文化起到了将江西文化传播至他地,而他乡的江西游子及其后裔,始终认同江西宗庙情结难以释怀。客观上将江西文化辐射到全国各地,主观上认祖情结又将各地视野聚焦江西,使江西在全国尤其在西南诸省具有无形的文化标杆地位。
明清时期,全国各地先后出现了大量的万寿宫。万寿宫在江西扩张的同时,也在外省纷纷建立。据章文焕先生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的万寿宫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主要集中在湖南和西南三省,如湖南省有93个、在四川省拥有大大小小万寿宫166个、贵州省有108个、云南省有58个。这些万寿宫大都分布在各省市和县城的热闹码头,说明明清时期江右商人在湖南和西南三省的经济实力很强,也说明江西人的主要移民方向是西南数省。
南昌铁柱万寿宫曾经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宗教景观,坐落在南昌市西湖区翠花街(现在的南昌市二十一中学即为当时旧址),系东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为奉祀著名道家“四相”之
一、净明道派创始人许逊而建,当时称“旌阳祠”,此后曾改称“铁柱观”、“景德观”、“延真观”、“妙济万寿宫”,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又改称为“万寿宫”。
南昌以外地区的万寿宫是南昌人在外地的同乡会馆,也是江西人在外省的同乡会馆。外地万寿宫由当地拥有经济实力的江西籍人士掌管,又是具有传统道德的权威性的地方,因此外地万寿宫被赋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多种功能。将其功能归纳如下:
(1)勾通商业信息,活跃商品交流。
(2)联络乡亲,团结和帮助在外同乡,并为他们解决一些临时性的困难。
(3)举办公益慈善事业。延聘私塾先生授教,后发展为兴办学校,还举办或参与设义渡、育婴堂、养病所、修桥补路、施舍棺材等各种公益慈善事业。
(4)排解商业纠纷,调解内部矛盾。
(5)主办公共祭祀活动。万寿宫定期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活动的时间、集资和唱戏等安排都由万寿宫的管事和赣籍商会董事们共同商量决定;活动地点一般都在万寿宫进行。如每年正月二十八真君诞辰日、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生日、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成道日、八万寿宫文化,是传播江西文化的桥头堡,文化标杆地位毋容置疑
月初一至十五的“朝拜”真君仪式,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出家日等时间都有活动安排。
万寿宫文化,是传播江西文化的桥头堡。万寿宫文化所承载的赣鄱文化特征,足以展现赣鄱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传播力。万寿宫文化是赣鄱文化的重要特征元素。万寿宫文化有助于扩大赣鄱文化的认同感,提升赣鄱文化地位。其文化标杆地位毋容置疑。
二、万寿宫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人注目的江西传统特色
文化
万寿宫文化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其赋有的江西文化的特质;他的地方性和传播性造就了她的文化标杆性;至今在全国尤其是西南诸省许多著名景区仍然存续完好的万寿宫充分显示其文化的延续性、活力性。万寿宫文化,现在已经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足以可见其文化的优秀性。
许真君崇拜是一个历史现象,随着时代的变化,崇拜的内容和性质也不断发生变化,至明清之时,这种崇拜已经发展成为以万寿宫为中心的固定的文化现象,并形成“朝奉”、“南朝”、“西抚”与“剪柏会”等庙会文化,极具庙会经济价值,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庙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因而受到广泛地关注。庙会最活跃的主体是普通民众,庙会最基本的活动也根植于民间土壤,庙会最真实的场景则呈现于社群区域。在斑驳的庙会生活棱镜中,特定的信仰及其形式与市场、交换和休闲诸因素融汇一体,并不断地变动。换言之,所谓庙会,是因庙而有会,它是伴随着佛教、道教宗教活动产生的,是以庙为活动空间的一种集宗教、娱乐、贸易为一体的群众性集会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人们的需要,庙会又增加了文化娱乐活动,集拜神、买卖、娱乐于一体,使庙会的活动更丰富了。后来也出现了只有贸易不开庙的寺庙,参加庙会俗称赶庙会、逛庙会,因为有不少人只是买东西或娱乐,并不拜神。
借鉴北京、成都等地庙会开发的成功案例,糅合江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立足于南昌铁柱万寿宫,结合滕王阁仿古街、绳金塔仿古街,南昌市井文化万寿宫庙会与庙会经济的开发一定会成功。
三、建议打造:万寿宫瓦肆角---南昌市井文化生态主题园
---将南昌铁柱万寿宫翠花街区打造成集传统技艺、手工作坊、民间表演、地方名吃、贸易娱乐、祈福拜神、老街古建为一体的老南昌市井文化瓦肆
万寿宫瓦肆角---南昌市井文化生态主题园总体思路
保存复原一个表现南昌市井文化的生态主题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保护为契机,发展南昌核心城区旅游亮点,连带系列文化产业的培育,打造一个以南昌铁柱万寿宫文化为由头,以翠花街、合同巷为文化生态空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为主线的体现老南昌、感受豫章传统文化、购物休闲旅游、祈福平安寄托的“南昌市井文化生态园---万寿宫瓦肆角”。
原址重建南昌铁柱万寿宫,将现在占用万寿宫原址的南昌21中还地迁出,以万寿宫为中心将翠花街、合同巷、醋巷等附近老街保护修复,构建一个翠花街以西,中山路以南,船山路以北,萝卜巷以东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空间。
集传统技艺、手工作坊、民间表演、地方名吃、贸易娱乐、祈福拜神、老街古建为一体的老南昌市井文化生态园,进行常态开发,如打铁、卖酒、爆米花、弹棉花、地方戏、杂耍、小筱桂林说书、挑担剃头、瓷板画、糖画、南昌小吃名点、万寿宫祈福等都在此地荟萃。打造成南昌传统文化的名片。“感受豫章文化魅力,请逛万寿宫瓦肆角”。
南昌市井文化生态园---万寿宫瓦肆角与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结合开发。以祈福求平安,体验老南昌为主题,吸引八方游客。
总体思路为:一种风情、两个面向、三类功能、若干项目。
◆ 主题形象:
一种风情----万寿宫瓦肆角--南昌市井文化生态风情。
将南昌铁柱万寿宫翠花街区打造成集传统技艺、手工作坊、民间表演、地方名吃、贸易娱乐、祈福拜神、老街古建为一体的老南昌市井文化瓦肆。
◆市场定位:
两个面向----面向来江西南昌旅游的游客;面向南昌市民休闲祈福。
面向全国客源市场。据初步统计,2011年度南昌旅游接待人数 1752人次,位居全国92位。次于上饶、九江、吉安、赣州,仅高于景德镇。每年上庐山下西海的大量国内游客,也是该项目的潜在客源。与六个邻省省会的广东广州 13300人次,浙江杭州 7487人次,湖北武汉 11800人次,湖南长沙 5991 人次,福建福州 2739 人次,安徽合肥 2694人次相比,都有很大差距。面向全国,我们无法改变区位的弱势,但是,我们可以充实供给的内容,以吸引更多的客人来昌旅游。
面向南昌市民:据初步统计,南昌市区人口有268万,本地消费客源稳定持久。主题园设计内容有内涵的话,将是市民的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服务功能:
三类功能----全景式老南昌市井文化体验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功能;相关文化产业和旅游休闲客服功能。
◆ 宣传口号:
万寿宫瓦肆角 老南昌莫错过;
感受豫章文化 进万寿宫瓦肆;
许逊锁蛟龙治水 万寿宫祈福平安;
南昌万寿宫 保家永安康
景点风格:
万寿宫瓦肆角---南昌市井文化生态主题园,以现存的民国建筑和青石板路为背景环境主基调,以非遗展示和生产性保护为主内容,以旅游和市民休闲祈福为目的,打造一个活态的老南昌文化生态空间。(如北京老胡同四合院社区)
◆ 创意项目
万寿宫瓦肆角---南昌市井文化生态主题园
将全景式老南昌市井文化体验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功能;相关文化产业和旅游休闲客服功能,三位一体贯穿融合,打造“万寿宫瓦肆角---南昌市井文化生态主题园”文化旅游项目。以此带动相关文化产业链的形成:
1、原址重建南昌铁柱万寿宫
建议在原址修复,将南昌21中迁出,还地给老万寿宫。“万寿宫瓦肆角---南昌市井文化生态主题园”要以万寿宫为龙头,突出两个功能:祈福拜神;万寿宫庙会(农历八月一日举家飞升,作为庙会举办的时间)。以此为由头拉动客源市场的介入。“感受豫章文化,进铁柱万寿宫”。
① 用铜筑出中国最大金殿,殿内浇铸一尊许逊锁蛟龙铜像
② 殿前置一巨大铜钟,平时报时,节日报平安,形成南昌一大特色。
2、复原打造翠花街手工技艺作坊一条街
复原老南昌翠花街的店铺商贸情景,麻石板路,木板门面,店前挑幌子,以打铁、木工
制作、捕鱼器具、卖自制酒、弹棉花、打爆米花、米糖画等手工技艺、手工作坊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营造老南昌传统文化氛围。
2、打造江西地方名小吃一条街
择其他的老街巷集中布局江西地方名吃,形成规模,达到要知江西地方名小吃,请到万寿宫名小吃一条街的效果。以传统名小吃为主题,拒绝大餐。以具有非遗含量的优先,拒绝洋饮食。如南昌炒粉、酒糟汤圆、民间煨汤等。
3、打造民间表演大舞台
说书(也可以组织类似百家讲坛的活动)、小筱桂林相声、三角班采茶戏、其他地方戏展演、杂耍绝活表演等,也可以轮流请全省的有观赏价值的非遗项目来此踩街。
4、打造江西非遗美术、技艺一条街
南昌瓷板画、文港毛笔、上饶四连纸、婺源龙尾砚或星子金星砚、景德镇制瓷艺、吉州窑木叶天目等,促进其形成贸易平台。
5、中式休闲保健一条街
剃头挑子、捏脚铺子、中式推拿、拔火罐、针灸、营养食疗等。
6、万寿宫庙会
农历八月一日举家飞升,作为庙会举办的时间,以祈福国泰民安为主题,推动民间贸易和娱乐,以此拉动旅游。
7、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展演
每年的六月第二个周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借此开展全省的非遗展演踩街活动,以万寿宫主题园内的非遗项目为由头,外延组织全省的重要非议项目在此展演,达到宣传和促进旅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