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人物篇(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1:3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素材之人物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素材之人物篇》。

第一篇:作文素材之人物篇

人物篇——樊建川

收民族记忆、藏个体悲欢

——樊建川的“藏富”人生

一次战争,一场灾难,一个特殊的时代给世界加上了“苦难”和“失去”这些不忍卒看的修饰词,然而也缔造出一种特殊人类型格——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插过队、当过兵、教过书、从过政、经过商、写过书、搞收藏„„他的经历在旁人眼中甚是传奇;辞官经商,后为建博物馆几乎耗尽了十多年来的全部收益,甚至卖掉了公司的办公楼„„他的行为令许多人费解。

他曾经是一名驻守边防的军人,他曾是一个辞官下海的商人;如今的他,是一个博物馆馆长,拥有一个博物馆聚落;他收藏抗战文物、“文革”文物,他还收藏地震文物。

他,就是成都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知道他和他的博物馆聚落的人,都说他是个收藏历史和回忆的人。从1900 到2000年,中国发生了多少事情?樊建川要做的,不仅是收藏这百年中国社会变革下的物证,而且还为此投入巨资为它们分门别类建成博物馆并向公众开放。

敲一世警钟

建川博物馆坐落在四川安仁古镇,一个中国百年历史文化的几个集中浓缩点。从军阀割据到川军抗战,从蒋家王朝的崩溃到新中国的建立,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安仁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中国百年风云。仁者安仁,樊建川2003年一眼相中了这个有着浓厚历史氛围的小镇,占地500亩的博物馆聚落于此落地生根。

当记者问其为何选择收藏,樊建川坦言,对于他们五六十岁的人来说,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就想做一个事:敲警钟。他的收藏就是为了给后人敲警钟。修汶川地震博物馆,因为地震也是警钟。“为什么我们要修这么多的没有经过完全的科学论证的工程?为什么我们县城要建在两个地震带的交叉口上,还要在那儿待几十年?汶川大地震龙门山断裂带就是三十年爆发一次。我们说近一点,1933年大地震,国民政府没有修博物馆;1976年的平武松潘大地震,很遗憾我们也没有修博物馆。所以这次大地震,我就修博物馆。我想我这个人一辈子就是敲钟的人,敲一世警钟。”他激动地说。

再脆弱,也没有放弃时间

倒退至1983年,这位性情的馆主任宜宾市常务副市长,后出人意料地弃政从商。通过招聘广告,他应聘到成都一家港资房地产公司当办公室主任,月薪3000元。而他原来任副市长时,工资只有300多元。下海半年后,樊建川和几个朋友一起贷款100万元,办起了如今的房地产公司—成都建川实业集团。2000年初,建川实业在四川3000多家房产商中排名前五,如今在成都还能看到不少“建川”的房子。3年后,他不建房子了,要建博物馆—要为自己收藏的诸多抗战文物找一个家。建馆初期,资金、经验都缺乏,费用比预期增加了两三倍,耗费5亿。因为没有先例,所以前后经历二十多遍审查。樊建川没有放弃,甚至修建了一座国民党军队抗战馆,在内地的土地上。该馆赢得一片海内外赞誉,连战、马英九后来都为该馆亲笔题字。

人物篇——樊建川

野心勃勃要把建川博物馆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博物馆,樊建川有时也不得不无奈地摇头。要知道建馆容易养馆难。建川博物馆自2005年8月15日开放以来,累计接待观众五十余万人次,虽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但真正做到收支平衡还是从去年开始的。目前,已列入修建计划当中还未动工的展馆就有二十多个。

涅槃者如是说

记者:收藏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樊建川:遇到困难就自己闷头做吧。人总是可以想办法的嘛,做了以后就开了。我做国民党馆的时候也是做了再说,要不你永远也做不成。你看我做了三个中国第一的馆—国民党馆中国第一,川军馆中国第一,美军馆中国第一。我跟朋友们说我要建什么馆,他们都在说樊建川吹牛,根本建不起来,但现在,全部建起来了。记者:你收藏历史似乎大部分都和灾难有关? 樊建川:其实苦难也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财富。有的东西是不能避免的,就像这次地震。为什么说是财富,就是因为灾难过后我们有了教训,能够做得更好去避免将来的灾难。比如说唐山大地震,死了24万人,但唐山大地震换来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中国对城市的设防。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0年代,1980年代以后中国就开始对城市进行地震设防,起码是地级市以上。你看这次地震地级市以上基本都没事,包括德阳、绵阳、成都。这个财富就是说,它以24万人的死,换来了2400万人的生。

记者:那以你个人而言,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大磨难是?樊建川:没感觉经历多大磨难,要有的话,也一直都有磨难那就不叫磨难了,比如当兵的时候,零下40度都得站岗,为上学学费而焦虑,下海,为建馆而忙碌等等,这不叫磨难,这些是可以选择的,你也可以选择没有磨难的生活,是一种正常生活。比如我现在在参观博物馆,我会在微博上写一些负面的东西,但是我在说的时候我也会提心吊胆的。

记者:如何定义“成功”和“失败”?樊建川:这个成功和失败就是社会评价、历史评价和自己评价,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评价最重要,我感觉我生活在一个好时代,一个动荡、革命时代,经历了改革背景的时代,我活生生看了五十多年了,经历了大饥荒,改革开放三十年,自己都有参与,充满新奇,感觉自己无愧于这个时代。做这么多至少我自己很充实没有空虚。我承担了我该承担的责任,跑在社会的前沿。失败是一个人的认识问题,自己的判断。只要曾经成功,努力了,现在被撤掉了,其实也不算失败。

记者:面对危机,你惯用的处理方式是?樊建川:在做事的时候我也会考虑后果,只是我比较率性,随遇而安,赞赏那种比较安逸的生活方式。但是到了我这个年龄,如果不去做一些事,我就觉得不会心安的,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事情做。今天刚回到酒店,司机到的时候,把我们的行李放到马路边,我当时就觉得不对,他当时跟我吼,我也就用他们上海话骂了他说:“你十三点。”最后他就老实了。其实像我们这种人生就是:不说不快、不吐不快、不做不快。

记者:你的座右铭,或者人生信念是什么?樊建川:人生信念就是自己让自己心安,今天在参观世博馆排队时,看到了一个男人欺负一位女士,就因为那个女士在等的时候睡着了,口红染到那个男的背上,我当时看到就赶紧出面阻止这种场面。群众都支持我,其实当时关我什么事?又不认识,但是做了不会后悔,最重要的是使自己心安,符合自己的价值观、道德标准。

第二篇:作文素材人物篇

作文素材人物篇

1.典藏人物:O.1杨绛——走在人生边上

如今,人们提起近100岁高龄的杨绛,总会说她是钱钟书夫人。而1947年《围城》刚出版的时候,当人们打听作者钱钟书是谁时,回答则是杨绛的丈夫。《围城》问世4年前,杨绛编剧的《称心如意》、《弄真成假》等作品被搬上舞台,反响热烈。

1932年春,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钟书相识。第一次见到杨绛时,钱钟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答,一段佳缘由此展开。钱钟书是清华著名的才子,书生意气,而杨绛作为上海大律师杨荫杭的女儿,也是名门闺秀。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成婚,不久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相亲相爱的足迹。期间,杨绛与钱钟书爱情的结晶——女儿钱媛降临。抗日战争爆发后,杨绛与丈夫选择了回国,辗转任教北大、清华等高校,同时从事文学研究。

“文革”期间,杨绛受到不公正对待,被安排去扫厕所。她爱干净,把厕所打扫得一尘不染,连水箱的拉链都细致地擦干净,而且注意通风,所有厕所里没有异味。这也成了她的“休息室”和“避难所”。红卫兵来了,她就躲入女厕。即便受到不正当批判,杨绛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通晓英、法两国语言的杨绛,近60岁时,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第一个直接从西班牙文翻译了《堂吉诃德》。1978年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后来,西班牙国王授予杨绛“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以表彰她为西班牙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的杰出贡献。她的译本至今都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数最多的。

上世纪90年代末,在爱女钱媛和丈夫接连去世之后,杨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钟书的作品整理出来。2003年,《钱钟书手稿集》(影印本,40卷)能及时与读者见面,杨绛功不可没。同时,杨绛将他们夫妻二人高达数百万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以让学子有书读、读好书。

92岁高龄之时,杨绛把女儿只开了个头的《我们仨》续写完成并出版。“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在她哀而不伤的笔端下,一个知识分子家庭60多年风雨飘摇、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令人感佩至深。2007年出版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更是她对人、生命等命题的终极思索。走在人生边上的杨绛,以其高风亮节和坚忍顽强,挺起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

NO.2朱镕基——国之股肱

朱镕基总理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一个孤儿,尚未出生,父亲早逝,九岁的时候,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因贫病而死。

他命运多舛,在湘西求学时,染上了霍乱,几乎死去。

他是靠奖学金完成的学业,1947年,他以湖南状元的身份考进了清华大学。在清华,他是学生会主席。

他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尚未毕业便已参加工作,他是有名的青年才俊。他1951年朱镕基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随后即被派往东北,担任东北人民工业部计划室副主任,参加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筹建工作。他被当做最有潜力的年轻干部。1958年,脾气倔强、性格率直的他“因言获罪”,被打成“右派”,从此陷入了长达20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蹉跎岁月。从30岁到50岁,20年的金色年华恰似一江东流。1983年,中国第一位“前右派”的副部级任命获得通过,他被任命为国家经委副主任,电机制造专业的他,成为了继邓小平以后,中国政坛最出色的经济学专家。此后,他还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他还担任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7年的院长,他是博士生导师。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八世孙,1998年,他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他叫朱镕基,一个被渐渐淡忘的名字。老百姓说,只有他镇得住贪官,因为他不怕死。只有他敢改革,因为他不怕得罪人。

因为在职时执法严厉,他得罪了许多权贵,退休后,中央对他加强了保护,他渴望过平民的生活,可惜做不到。

也许你还记得国庆阅兵直播上那短暂的1秒,仅仅只是一秒。如果真有一股力量在企图使我们淡忘他,我们以该做些什么,至少要对得起他的白发。

NO.3何振梁——一个神圣的人

何振梁,192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祖籍浙江上虞。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起从事体育工作,在国家体委搞国际联络工作。曾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顾问、执委。2015年1月4日15:50分,何振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5岁。同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要求国际奥委会旗帜为其降半旗3天,以此纪念其对体育事业的卓越贡献。

2015年1月10日,何振梁遗体告别会在八宝山公墓东礼堂进行。何振梁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代表中国对国际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自己在国际奥委会工作多年确立的地位、威望和影响,加上他优秀的人品和出色的语言能力,何振梁为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NO.4李宗伟——“天王”盖“地虎”

李宗伟,马来西亚羽毛球运动员,华裔,擅长单打。从1998年开始代表马来西亚出外参加比赛,在2003年在大马卫星羽球赛赢得首个冠军。

被誉为大马羽球一哥,媒体经常把中国林丹、印尼陶菲克、丹麦皮特·盖德与他并列为世界四大天王。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亚军。2012年11月9日、10日连续两晚在吉隆坡会展中心举行婚宴。2008、2009、2010、2013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年终总决赛男单冠军。2010、2011、2014年全英公开赛男单冠军[1]。

2015年4月27日,世界羽联宣布李宗伟禁药案的最终判决结果,最终这位前世界第一被处以禁赛八个月的处罚,禁赛时间是从去年8月30日到今年4月30日。

3.本埠人物:NO.5易勤——“犟妈”

2013年,易勤,武汉市东方红食品有限公司经理,47岁。易勤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的福利企业,12名生产员工都是智残工人。春去秋来,夜昼轮转,47岁的易经理像妈妈一样,带着这批工人已经坚守了8年,熟悉她的人都亲切地喊她“犟妈”。她先后卖掉、抵押两套房子往工厂里贴钱,每天起早贪黑带着工人劳动,8年累计亏损近80万元的情况下,也坚持留下12名智残工人。

NO.6章开沅——无“衔”一身轻

他主动向所在的华中师范大

学请求退休,辞去“资深教授”的名称和所有待遇,包括每年10万元的津贴。他曾自嘲说:“人文社科领域的资深教授,后边带着括弧,标注„等同院士待遇‟”。

资深教授请辞,打破学术头衔终身制,意味着不再享受同等两院院士待遇——章开沅是第一人。

在章开沅看来,高校现今的体制像“围墙”,他想打破这堵墙,出去透透气。

4.致敬逝者:NO.7李小文——“布鞋”院士

李小文,1947年3月2日生于四川自贡,籍贯安徽贵池(今池州),遥感、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5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主任,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名誉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是 Li-Strahler 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

2015年1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2015年1月16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李小文已发表研究论著160余篇/部,研究成果和水平得到了国际公认,研究论文被国内外科研人员广泛引用: 论文有28篇被SCI收录,38篇SCI引用557次,44篇被EI收录,19篇被CSCD收录。其1981年的硕士论文1985年被美国权威著作《遥感手册(第二版)》收入,1985年论文于1997年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里程碑系列”,SCI引用113次;1990年获国际劳力士雄才伟略奖,国际权威性“Marquis 科技名人录” 97年第4版传主。

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攀登项目,国家973项目等重大遥感基础研究项目,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000年获首都劳动奖章,2001年获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2002年被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人事部,科技部共同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定量遥感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发展,并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研究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教学方面,李小文教授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研究生举办了遥感科学的系列讲座及专题讲座,指导了多名博士,硕士生,推动我国在短期内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遥感机理的研究和试验研究队伍。

NO.8汪国真——“透明”诗人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

1984年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2005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2005年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主任。

2015年4月26日凌晨两点十分,汪国真去世,享年59岁。4月30日,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北京时间4月26日上午10时许,微博认证为“诗人,宣传大使”的博主潘婷发微博称“诗人汪国真今凌晨两点十分去世。”此消息随后得到其助理的确认。汪国真工作室也发微博证实:“我们无法相信更不可能接受历历往事就在眼前我们无法遗忘根本就不会忘却音容笑貌淳淳教诲岁月如此无情何来妙手回春天妒英才只怨我辈无能长叹人生百十岁我恨人生六十载。”

诗人大卫在微博透露,“不敢相信,诗人汪国真今凌晨两点十分去世,刚打手机,接电话的是他妹妹,这是一个非常谦逊的人,有君子之风。与他出行过几次,印象特别好,音容笑貌依在……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诗歌评论家刘春在微信中写道:“在首都机场听说汪国真于今日凌晨病逝,享年59岁。这是一个我中学时热读过的诗人。其实,几乎所有70后诗人都读过他,虽然有的人成长起来后不敢承认这一过程。去年汪国真来桂林,我们还一起夜游两江四湖,可惜……。这是一个很谦逊的君子。悼念!”

5.教材钩沉:NO.9方山子——归隐到高尘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 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NO.10老王——呼唤尊严 6.外国巨匠:NO.11村上春树

近几年,村上春树几乎次次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但每次失之交臂,被称为“最悲壮的入围者”。不过他此前曾说,诺贝尔文学奖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村上春树作品的繁体中文版本主要译者赖明珠也认为其应该得奖,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村上春树的作品在文学的诸多方面开创新局,并且善于在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令大家发现许多值得注意的小地方,不少人因为他重新回到文学的领域。如果村上春树得奖,很多人会得到间接的精神鼓励,这应该也是诺奖的意义之一。

村上春树作品的简体中文版本主要译者林少华却表示,村上春树早晚会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今年不是时机。在林少华看来,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已颁发给莫言,因此,连续颁给亚洲作家的确不太可能。

评论家叶匡政对此表示了相似的看法。他认为,村上春树的小说更具通俗小说的某些特征,或许不太符合诺奖评委们的口味。叶匡政表示,这些评委年纪较大,文学趣味趋于保守。

2013年10月10日,村上春树第六次败北,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芒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NO.12小仲马——自己的力量

亚历山大·小仲马,法国剧作家、小说家,世界文学名著《茶花女》的作者,其父大仲马也是法国著名文学家、《基督山伯爵》的作者。

一天,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写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好了。”

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膀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冷酷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在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作品,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签您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小仲马的《茶花女》是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写出来的,出版后,法国文坛书评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小仲马一时声誉鹊起。

7.商界人物:NO.13雷军——我为“小米”狂

受《硅谷之火》中创业故事影响,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雷军开始和同学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当时的产品是一种仿制金山汉卡,可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比他们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而且这家公司可以把同类的产品做得量更大,价格也更低。

三色公司度日维艰,不要说公司运营,即使他们生活上也面临着等无米下锅的局面。半年以后,三色公司决定解散。清点公司资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了一台286电脑和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了一台386电脑。

在三色公司工作期间,雷军与王全国合作编写了雷军的第一个正式作品BITLOK 加密软件并组建了黄玫瑰小组;除此还用PASCAL编写免疫90,此产品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NO.14褚时健——从“烟王”到“橙王”

褚时健(1928年——)男,中国最具有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曾经是中国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1979年10月,褚时健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此后的18年的时间里,褚时健带领团队将这个陷入亏损的小烟厂打造成亚洲最大的烟厂,为国家创造利税991亿元。退休前,由于“经济问题”褚时健被判无期徒刑,几年后因为罹患糖尿病,于2002年得以保外就医,从此在哀牢山中包荒地种橙,至2012年,已经成为拥有35万株冰糖橙,固定资产8000万元,年利润3000万元,拥有完备道路规划和水利设施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8.文化人物:NO.15路遥——平凡人的史诗

路遥,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人。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1986年后,推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1992年积劳成疾,在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不久英年早逝。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NO.16刘和平——七年磨一剑

7年磨一剑,刘和平把“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北平无战事》。从开播前的“高冷”,到如今成为口碑、收视双丰收的现象级作品,《北平无战事》确实在2014年底给还在坚持严肃创作的电视剧从业者打了一针强心剂。电视剧的热播,也带动了《北平无战事》同名图书的热销,刘和平还将在近日出席“华策杯”编剧培训班,传道授课。不过,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和平透露,《北平无战事》筹拍期间曾经历过投资方撤资的窘境,“有投资人担心它太高冷,看不懂,但我对这部戏一直很自信,发生争执的时候,我就说,不要担心它的商业性,这部剧其实很商业。”

9.同龄人物:NO.17刘丁宁——心灵的选择

刘丁宁,女,2013年辽宁文科状元,在2013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68分的成绩,被香港大学录并获得78万元奖学金。入读香港大学一个月后,她选择退学复读,希望追求更纯粹的国学,圆梦北大中文。

2014年6月,她以666分再次拿到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这次,她报考了北京大学。

NO.18雷楚年——从“英雄”到“囚徒”

四川当地媒体报道,雷楚年进入重点高中后,觉得学习没什么意思,就经常跟着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泡酒吧、打牌赌博,一个月的开销高达好几万。但是雷楚年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根本无法为他提供足够的金钱支持,于是他就想通过各种方式挣钱。

由于雷楚年名声在外,经常有人托他办事,他就通过撒谎、说大话、伪造公章等方式,对别人许下无法兑现的诺言来诈骗他人钱财。雷楚年声称自己认识一家航空公司前董事长的儿子,以帮郝某在航空公司找工作的理由诈骗郝某10万元;还说他在教育局有关系,以答应帮朱某某和唐某某的孩子进重点中学为由分别诈骗两人10.5万元和7万元,之后又以各种方式诈骗前来雷楚年,男,汶川地震中师磁峰中学“第一批救援队员”。

在7名同学脱险之后,他迅速“隐身”志愿者的队列,并四处奔波找到班上所有老师和同学,是汶川抗震的“小英雄”,入选“感动中国”人物。2014年6月23日,雷楚年涉诈骗被抓获。购买驾照的受害者。

10.反面教员:NO.19毕福剑——成也“恶搞”,败也“恶搞”

2015年4月6日,一段疑似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饭桌上唱评《智取威虎山》的视频流出。视频中毕福剑唱了该京剧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著名选段,并且边唱边戏谑,对毛泽东使用了羞辱性词汇,称他“把我们害苦了”等等。

4月7日,《环球时报》公开发表了文章《如何看待毕福剑“不雅视频”**》,文中写道:劝名人多自重、多谨慎是必要的。

央视高层4月7日下午召开了办公会议,作出了从4月8日零点开始至12日零点止,暂时停播毕福剑主特的央视所有节目的决定。

4月8日,《华西都市报》发表消息,称央视新台长聂辰席上任第一天,就开始严厉治理央视员工的工作作风,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是: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发生了“视频**”。从4月6日视频流出,毕福剑就引起了社会热议。因著名主持人毕福剑的视频风浪,严重影响了中央电视台的民众形象,央视高层决议:严肃治理事情作风,从今天4月8日零点最先到4月12日零点止,暂时停播4天毕福剑在央视主持的所有节目。

NO.20林森浩——一声叹息

林森浩,在中山医院见习期间,牵涉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被投毒死亡案。2013年4月16日,警方初步认定同寝室的林森浩存在重大作案嫌疑,被刑事拘留。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故意杀人罪成立,被判处死刑。

2014年12月8日,复旦投毒案二审开庭,控辩双方激辩十三个半小时二审结束,法官宣布休庭,择日宣判。

2015年1月8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林森浩故意杀人上诉一案进行公开宣判:裁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死刑判决将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被告人得知二审判决结果后表示,如果判决最终核准,希望捐献遗体。

2013年4月16日,上海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因急性肝损伤经抢救无效去世。警方通报在学生的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N-二甲基亚硝胺,2013年4月16日上午,上海警方证实,中毒研究生同寝室的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已被刑事拘留。

第三篇:高中议论文必备素材之人物篇

高中议论文必备素材之人物篇

(一)关键字:康有为

托身明主,展才济世,从来都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这个理想,只有少数人能实现。大多怀才不遇,但“九死而犹未悔。在晚清那多事的时代,康有为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榜样,在坚守中彰显狂狷风格。自诩圣人,好救众生,公车上书,千古留名。就是这样一个狂人,一度影响中国发展的方向。

关键字:陈寅恪

“闭户高眠辞贺客”似乎就是对陈寅恪先生最好的写照。自56岁失明到79岁逝世,奋起于衰残老病之中,在学海坚持20多年的夜航,给元白诗笺证使《再生缘》再生,为柳如是立传,用苦汁酿成甜酒,创造出精神奇迹。他所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文学著作,更多的是那份身为学人,把不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作为道德的底线,潜心学术的精神。在这个浮躁不安的社会中,我想如陈先生般中国学者的精神同样对我们有积极的意义,也只当有了如闭户辞客,潜心学术的决心时,才能信步走在知识的世界中,漫观在天边的云卷云舒。

关键字:季羡林

都说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大师,我想,大概是没有了当初那份潜心做学问的心思吧。季老毫无疑问是这做学问的代表,他所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我想,这应该是所有想要做学问,正在做学问的人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吧。

关键字:韩寒

无论是代笔的网络口水战,还是众人对他离经叛道的不解,毫无疑问,韩寒依然是这个时代富有代表性的人物。韩寒的经历和作品有所争议,因为他的作品中毫不保留地谈到社会中的各种现实,并透露出对某些现象的愤慨与讥讽,鲜明地体现独立的思想。当然社会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但是我想,他敢于跟大多数人的流行观点唱反调,在无数网民狂热、暴怒的时候,能从另外一个方向思考,这点事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第四篇:高中议论文必备素材之人物篇

高中议论文必备素材之人物篇

(一)关键字:康有为

托身明主,展才济世,从来都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这个理想,只有少数人能实现。大多怀才不遇,但“九死而犹未悔。在晚清那多事的时代,康有为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榜样,在坚守中彰显狂狷风格。自诩圣人,好救众生,公车上书,千古留名。就是这样一个狂人,一度影响中国发展的方向。

关键字:陈寅恪

“闭户高眠辞贺客”似乎就是对陈寅恪先生最好的写照。自56岁失明到79岁逝世,奋起于衰残老病之中,在学海坚持20多年的夜航,给元白诗笺证使《再生缘》再生,为柳如是立传,用苦汁酿成甜酒,创造出精神奇迹。他所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文学著作,更多的是那份身为学人,把不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作为道德的底线,潜心学术的精神。在这个浮躁不安的社会中,我想如陈先生般中国学者的精神同样对我们有积极的意义,也只当有了如闭户辞客,潜心学术的决心时,才能信步走在知识的世界中,漫观在天边的云卷云舒。

关键字:鲁迅

毛泽东曾说过,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他的笔就是他最锋利的武器。作为上世纪影响中国最深远的作家,如今他的精神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然而,从近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语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鲁迅文章的事件中,上述问题的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而我认为,虽如今我们离那个革命斗争的年代越来越远,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必要了解那个**的时代。以史为鉴,才是最高明的做法,一味摈弃过去,歌唱成就,那最后只会变得麻木。所以,我们,这个时代,依然需要鲁迅。

关键字:季羡林

都说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大师,我想,大概是没有了当初那份潜心做学问的心思吧。季老毫无疑问是这做学问的代表,他所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我想,这应该是所有想要做学问,正在做学问的人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吧。

关键字:韩寒

无论是代笔的网络口水战,还是众人对他离经叛道的不解,毫无疑问,韩寒依然是这个时代富有代表性的人物。韩寒的经历和作品有所争议,因为他的作品中毫不保留地谈到社会中的各种现实,并透露出对某些现象的愤慨与讥讽,鲜明地体现独立的思想。当然社会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但是我想,他敢于跟大多数人的流行观点唱反调,在无数网民狂热、暴怒的时候,能从另外一个方向思考,这点事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第五篇:作文人物素材之梵高

其人其画

1853年,梵高生于荷兰的一个新教徒之家。少年时,他在伦敦、巴黎和海牙为画商工作,后来还在比利时的矿工中当过传教士。1881年左右,他开始绘画。1886年去巴黎投奔其弟,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著名画家鲁本斯、日本版画和著名画家高更。1888年,梵高开始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的感情。他曾短暂与高更交往,后来神经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在经历多次感情上的崩溃之后,梵高于1890年在奥维尔自杀。他对野兽派及德国的表现主义有巨大影响。

梵高一生为人敏感而易怒,聪敏过人,在生前他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其个人生活不幸而且艰辛,可他却随时都有献身给别人的爱、友谊和对艺术的热情。在比利时作传教士期间,他目睹穷人的艰难生活,决定以最大的热情帮助那些煤矿工人,他义务收容那些受重伤而垂死的矿工,希望以抚慰之词和自我牺牲精神帮助弱者博斗,不过,他只干了6个月就被解雇,原因是他对工作过分热情。

在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时期贡献给了艺术。他早期画作爱用荷兰传画的褐色调,但他天性中火一般的热情使他抛弃荷兰画派的暗淡和沉寂,并迅速远离印象派———印象派对外部世界瞬间真实性的追求和他充满主体意识的精神状态相去甚远。他不是以线条而是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梵高的耳朵 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曾经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他是试图用这个举动唤醒自己,制止内心愈演愈烈的疯狂?

抑或,这本身就是一个疯狂的举动?我记得他有一幅自画像,描绘着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他的眼神中没有疼痛,只有恐惧,仿佛能倒映出那刚刚消失的风暴的影子。如果允许我给这幅画另起一个标题的话,我会把它命名为《自己的伤兵》。在自己的战场上,梵高伤害了自己,又包扎着自己。——并且还以一幅自画像留作纪念。

是一念之差吗,还是蓄谋已久?他把仇恨的锋芒指向自身,指向一只无辜的耳朵——也许在那一瞬间,他与世界达成了和解,却加倍地憎厌自己,憎厌镜中的那个丑陋且变形的男人。于是,他的手势就像一列失去控制的火车冲出轨道,伴随着一阵疼痛般的快感抑或快感般的疼痛,那只鲜血淋漓的耳朵,成为他自己的牺牲品。莫非在梵高心目中,耳朵已是今生的一团赘肉——它只能听见世界的喧嚣,却对内心的狂潮置若罔闻?抑或,他太害怕日夜倾听自己的呻吟——那简直比外界的雷鸣闪电还要刺目,还要刻骨铭心?否则,他的刀锋不会随便选择发泄的对象——哪怕是针对一只微不足道的耳朵,也是有目的的。在冰流的铁器与滚烫的肉体的最初接触中,梵高对自己以及整个世界充满了破坏欲,必须通过打碎点什么才能获得平衡。这就叫做可怕:

心理的疯狂已演变为生理的反应,甚至表现为某种嗜血的倾向。在一声陌生的惨叫中,梵高本人获得了双重身份:既是刽子手,又是受害者。理智的天平倾斜了:他对自己的残忍超过了对自己的体恤。第一滴血,意味着他对自身犯下的第一桩罪行。

对于梵高割掉的耳朵来说,海水的声音也就是血液的声音、鲜红的声音。他仿佛要被世界的血、被大海的黄昏给淹没了。耳朵是他肩头的落日,遭受了沉重一击。女作家陈染的小说中有如下一段话:“我不爱长着这只耳朵的怪人,我只爱这只纯粹的追求死亡和燃烧的怪耳朵,我愿做这一只耳朵的永远的遗孀。”那只坠地有声的耳朵,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弹片,是一次无声的战争的纪念品——在我们想像中,它一直代替大师那枯萎的心脏跳动着,如同一架永不停摆的挂钟。在世界眼中,梵高疯了。但在这只耳朵的听觉中,世界疯了。

世界把自己的癫狂最先传染给人类的画师——就像曾经给他的笔端注入魔力。我们惊讶地注视着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颤抖的手势:他仿佛在代替整个人类受刑,成为痛苦的化身。想到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挣扎的线条与狂舞的色块: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这是一位生活在伤口里的大师,他习惯用伤口对世界发言。这是一个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镰刀最终收获了自己的耳朵。

世界没能挽救这个垂危的病人。梵高放下滴血的剃须刀片——不久,又拾起一把左轮手枪。他似乎越来越把自己当作假想的敌人,不断挑选着攻击的武器。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毁灭性的:在法国阿尔的一块麦田里,他用那只拿惯了画笔的手,对自己扣动了扳机。每当欣赏着一个多世纪前梵高的遗作(哪怕是印刷品),不知为什么,我总能隐约闻见一股硝烟的气息——或者说,死亡的气息。但是跟他的死亡相比,他的疯狂似乎更为恐怖。一只被阉割的耳朵,要比一具中弹的尸体更令人触目惊心。梵高死了,却留下了一只著名的耳朵——这最后的遗物似乎并没有失去听觉,收集着后人的议论。这只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设在我们生活中的听诊器,刺探着我们的良心。梵高死了,耳朵还活着,还拥有记忆。为什么不在他呻吟与崩溃的时候,扶持他一把——世界,你听见了吗?你的耳朵长在何处?

(二)史铁生(1951——),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名家的评价

·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蒋子丹

·在红卫兵一代中,史铁生也许是极少数能够超越自身,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许纪霖 ·铁生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他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的感觉。――贾平凹 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男,汉族,北京人。1958年如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初期有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青梅煮酒论铁生 ▲史铁生对命运独特的看法

人家让他拜佛,他不拜。因为,佛不能使他瘫痪的双腿站立起来,因为,如果佛要人“拜”才肯保佑人,那他就不称其为佛。他认为佛之本义乃“觉悟”,是一个动词,是行为而非绝顶的一处宝座。

人家让铁生算命,他不算。因为,如果命好则无须算,“好”自会来;如命不好,更不必算,乐得活一天高兴一天,省却明知前程险恶,还不得不步步逼近那灾难,成天战战兢兢,何苦!高人说能“为你避灾”,铁生也不信,因为那就是命运无定了,其所“算”,乃是妄说,还算它干什么?

但史铁生似乎又“信命”。他说:“万事万物,你若预测它的未来,你就会说它有无数种可能,可你若回过头去看它的以往,你就会知道其实只有一条命定的路。”难道一个人所走的路不都是“这一条”路?但这并非不要把握“命运”。铁生的奋斗精神和创作实践证明了他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他只是不强求什么,不做欲望的奴隶,因为欲望是无边的,人哪有完全“心满意足”的一天!

我以为新时期的青年作家中,史铁生是最了悟人生,最豁达,也最真诚的一个典型。他是个残疾人,他曾几次为此而悲观欲自杀,但当他终于觉悟到无差别便不成为世界时,他便坦然“接受”了残疾之躯,“接受”了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并努力做一个精神上的健康人。

我尤其欣赏铁生释然面对苦难的大度彻悟。他说:“苦难消灭自然也就无可忧悲,但苦难消灭一切也就都灭。”所以,人是万不可追寻什么绝对的公平,永远的利益以及完全无忧无虑的所谓“幸福”的。没有无憾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走进不同寻常的史铁生

史铁生,就是这样一个被严重忽视的人物。他一度被列入所谓“抵抗投降”者的行列,但这不蒂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史铁生的姿态与其说是抗议的﹑批判的,不如说是沉思的,建设的...我喜欢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

下载作文素材之人物篇(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素材之人物篇(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素材积累之人物

    作文素材积累(五) 作文素材积累之人物素材 (一)南非国父曼德拉 (生命有限,思想无价,精神永存) 【曼德拉说】1.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2.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

    作文素材(人物)[精选多篇]

    作 文 素 材 (人物) 有关“聪明 机警”的优美段落 别看他人小,心眼儿可灵啦,10个大人也比不了,真是秤砣虽小能吊千斤! 她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镶了一圈乌黑闪亮的长睫毛,眨动之间,......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32) 知行合一——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 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

    议论文素材精选-人物篇

    【语文】议论文素材精选(人物篇) 议论文素材精选(人物篇) 李白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

    作文素材之人物(小编整理)

    汉高祖刘邦--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谥号高皇帝。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有关父亲作文篇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有关“父亲”作文(篇)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有关“父亲”作文(20篇) 作者: 加入日期:11-09-30 1.爱,背在背上 人间多情,最伟大,无私莫过于是亲情! 亲情,胜......

    时事作文素材——人物篇(精选5篇)

    时事作文素材——人物篇 2010年网易教育十大新闻人物 1、方舟子:打假斗士 【人物简介】打假斗士方舟子:从2001年揭露“珍奥核酸”骗局开始,生物学博士方舟子已科学打假1000余......

    经典作文素材——人物

    经典作文素材 1 李 白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 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