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才引进工作规程审核事项
人才引进工作规程审核事项(外地调入)
修改时间:2011-3-21 13:46:01浏览次数:2467
5【审核事项】人才引进(1)
【项目名称】人才引进审核(外地调入)
【申报对象】
(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
(2)具有中级职称或本科学历,且年龄男性40周岁以下、女性35周岁以下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3)因家庭实际困难需要照顾父母、配偶而调动的在职干部及符合随迁条件的配偶和未成年或待业未婚子女。
苏府[2007]124号文件规定(1)至(2)类引进人才允许其配偶及未成年或待业未婚子女随迁。
【申报材料】
1.拟调人员的人事档案。(说明:个人人事档案必须完整,档案转移时请调出单位予以核实确认)
2.《拟调人员呈批表》一式三张。(要求接收单位如实填写表格,在一张A4或16K纸上正反页打印,调出单位、调出主管部门盖章;如已在苏州工作一年以上,档案已代理在苏州,则由接收单位提供苏州工作期间的《劳动合同》原件和复印件,同时段缴纳社保的证明原件和公积金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户口本或《户籍证明》。(调出地派出所审核确认的户籍材料)
4.《学历证书》、《职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5.《学历查询报告》原件和复印件。(接收单位必须保证引进人员学历证书的真实性,并提供经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普通高校学历查询报告)
6.《政审报告》原件且盖有接收单位及主管部门公章。(由接收单位考察出具,必须确认引进人员在政治、刑事及经济方面无不良情况,报告必须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有无参加国家禁止的非法组织行为、有无违法犯罪记录、有无重大经济纠纷等问题)
7.个人婚育证明材料。
(1)已婚或离异人员提供民政部门相关法定证件。允许配偶及未成年或待业未婚子女随迁,还需要补充以下材料:
①配偶随迁提供配偶的《户籍证明》和失业证明(户籍地)。配偶不随迁的,提供不随迁声明,其工作单位盖章核实。
②未成年子女提供家庭关系证明及子女《户籍证明》。
③待业未婚子女的待业证明。
(2)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全国流动人员婚育证明》或《苏州市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卡》的原件和复印件。
8.拟调人员提供苏州市居住地派出所证明或苏州市区房屋产权证、土地证、产权共有权证原件及复印件。苏州接收单位有集体户口,则提供集体户口登记卡片并加盖所在地派出所公章。
9.属夫妻分居调动的,还需要提供:
(1)配偶的《苏州市居民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集体户口则提供集体户口登记卡片并加盖所在地派出所公章;
(2)配偶所在的工作单位的证明。
10.属父母身边无子女照顾引进的,还需要提供:
(1)父母亲《苏州市居民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
(2)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街道、居委会和父母工作单位提供的证明。
11.属随军调动的还需要提供:驻军师以上政治机关下发的随军通知。
【办理程序】
1.接收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县、处级单位)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初审后发商调函,进行商调和调档。无主管部门的直接向市人才服务中心提出申请。
2.主管部门将拟调人员全部材料报市人才服务中心会审。
3.审定通过后,市人才服务中心签发调动或户审表格,单位办理相应手续。调动人员持《调动通知》、《拟调人员呈批表》和《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进行工作、工资、户口、养老保险等关系转移。户审人员则持《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进行户口关系迁移。
提醒:调入单位必须提供调动人员的身份证号码、迁出和迁入详细地址及辖区派出所全称。户口迁移时,调动人员必须按规定先持《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到迁入地公安局或行政服务中心换发《准予迁入证明》,然后持《准予迁入证明》到迁出地派出所办理户籍迁出手续。
【办事顺序】申请—核准—调动
【办理时限】5个工作日
【受理窗口】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一楼大厅4号窗口
附金阊、沧浪、平江三区行政服务中心地址
金阊区行政服务中心地址:苏州市西环路2115号
沧浪区行政服务中心地址:苏州市十梓街343号
平江区行政服务中心地址:苏州市平江区旧学前8号
*******************************************************************************************************************************
单位申办人才引进手续有关注意事项
改革开放以来,人才流动日益活跃,形式日趋多样化,为更好地贯彻市委市政府“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精神要求,也为更好地服务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现就有关人才引进申报手续完善如下:
一、工作关系和档案在外地,落实了苏州单位,且符合苏府【2007】124号文件第五条规定的人员,由单位为其办理人才引进的调动手续。
二、户口在外地,但大学本科毕业后直接在苏州工作,与苏州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社保缴纳一年以上,档案在本市人才服务机构或就业服务部门代理,且符合苏府【2007】124号文件第五条规定的人员,由单位为其办理人才引进手续。
三、户口在外地,本人已在苏州工作,且与苏州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社保缴纳一年以上,档案在本市人才服务机构或就业服务部门代理,并符合苏府【2007】124号文件第五条规定的人员,由单位为其办理人才引进手续。
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
2010年8月16日
第二篇:20110308-2苏州人才引进审核事项
人才引进工作规程审核事项(外地调入)
【审核事项】人才引进(1)
【项目名称】人才引进审核(外地调入)
【申报对象】
(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
(2)具有中级职称或本科学历,且年龄男性40周岁以下、女性35周岁以下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3)因家庭实际困难需要照顾父母、配偶而调动的在职干部及符合随迁条件的配偶和未成年或待业未婚子女。
苏府[2007]124号文件规定(1)至(2)类引进人才允许其配偶及未成年或待业未婚子女随迁。
【申报材料】
1.拟调人员的人事档案。(说明:个人人事档案必须完整,档案转移时请调出单位予以核实确认)
2.《拟调人员呈批表》一式三张。(要求接收单位如实填写表格,在一张A4或16K纸上正反页打印,调出单位、调出主管部门盖章;如已在苏州工作一年以上,档案已代理在苏州,则由接收单位提供苏州工作期间的《劳动合同》原件和复印件,同时段缴纳社保的证明原件和公积金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户口本或《户籍证明》。(调出地派出所审核确认的户籍材料)
4.《学历证书》、《职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5.《学历查询报告》原件和复印件。(接收单位必须保证引进人员学历证
书的真实性,并提供经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普通高校学历查询报告)6.《政审报告》原件且盖有接收单位及主管部门公章。(由接收单位考察出具,必须确认引进人员在政治、刑事及经济方面无不良情况,报告必须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有无参加国家禁止的非法组织行为、有无违法犯罪记录、有无重大经济纠纷等问题)7.个人婚育证明材料。
(1)已婚或离异人员提供民政部门相关法定证件。允许配偶及未成年或待业未婚子女随迁,还需要补充以下材料:
①配偶随迁提供配偶的《户籍证明》和失业证明(户籍地)。配偶不随迁的,提供不随迁声明,其工作单位盖章核实。
②未成年子女提供家庭关系证明及子女《户籍证明》。③待业未婚子女的待业证明。
(2)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全国流动人员婚育证明》或《苏州市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卡》的原件和复印件。
8.拟调人员提供苏州市居住地派出所证明或苏州市区房屋产权证、土地证、产权共有权证原件及复印件。苏州接收单位有集体户口,则提供集体户口登记卡片并加盖所在地派出所公章。9.属夫妻分居调动的,还需要提供:
(1)配偶的《苏州市居民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集体户口则提供集体户口登记卡片并加盖所在地派出所公章;(2)配偶所在的工作单位的证明。
10.属父母身边无子女照顾引进的,还需要提供:(1)父母亲《苏州市居民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
(2)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街道、居委会和父母工作单位提供的证明。
11.属随军调动的还需要提供:驻军师以上政治机关下发的随军通知。
【办理程序】
1.接收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县、处级单位)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初审后发商调函,进行商调和调档。无主管部门的直接向市人才服务中心提出申请。
2.主管部门将拟调人员全部材料报市人才服务中心会审。
3.审定通过后,市人才服务中心签发调动或户审表格,单位办理相应手续。调动人员持《调动通知》、《拟调人员呈批表》和《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进行工作、工资、户口、养老保险等关系转移。户审人员则持《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进行户口关系迁移。
提醒:调入单位必须提供调动人员的身份证号码、迁出和迁入详细地址及辖区派出所全称。户口迁移时,调动人员必须按规定先持《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到迁入地公安局或行政服务中心换发《准予迁入证明》,然后持《准予迁入证明》到迁出地派出所办理户籍迁出手续。
【办事顺序】申请—核准—调动【办理时限】5个工作日
【受理窗口】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一楼大厅4号窗口,电话:0512-65815515
附件:《拟调人员呈批表》(16K纸或A4纸,正反面打印)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
说明:本表由个人如实填写
第三篇:人才引进申请审核表
关于引进硕士研究生XXX同志的
XXXXX公司 关于引进博士研究生XXX同志的 请示
关于引进高级工程师XXX同志的(企业)
正文:共五段,不少于800字。北京市人事局:
第一段: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规模、纳税等),不少于300字。
例: XXXX公司是XXXX年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于XXXX年X月在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区注册。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开发)的项目种类。公司生产、经营、开发项目的规模和经济效益、税收情况。
第二段:现有人才基本状况及紧缺人员情况,不少于200字。例:
XXXX公司内设X部X室,下设单位X个,分布在X个省,分别为XX、XX、XX等X个城市。公司共有XXXX名员工,其中管理人员X名,专业技术人员X名,其他人员X名,并详细描述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第三段:申请引进人才的基本情况及引进的理由,要突出人才的特点和对本单位工作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少于200字。例: XXX同志,性别,XXXX年X月出生,政治面貌党员(团员、群众),已(未)婚。该同志XXXX年X月毕业于XXXXXX大学(学院、学校)XX专业,取得了(中专、大专、)学历,毕业后分配到XXXXXX单位工作。又于XXXX年毕业于XXXXXX院校XX专业,取得了(大学、研究生)学历。XXX同志于XXXX年取得了高级职称(写明具体职称名称)。该同志于XXXX年X月到我公司工作,人事、档案关系在X省、X市(县)XXXX单位,户口所在地XX市XX派出所。〔下面叙述引进人才的特点、已取得的成果及对现单位发展起到的作用及做出的贡献〕。
第四段:配偶及子女基本情况,是否随调、随迁。例: XXX同志其配偶XXX,于XXXX年X月毕业于XXXXX院校,现在XXXXX单位,系干部身份,申请随调;其子(女)XXX,XXXX年出生,现在XXXXX学校读(小学、中学、大学),申请随迁。
第五段内容提要:明确提出引进的申请及结尾。
例: 根据我公司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引进XXX同志的申请,现将有关材料一并报送,望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XXXXXXXXXX公司(盖章)
XXXX年XX月XX日
说明:
(1)聘用单位可参考以上格式,根据实际情况草拟请示,要求段落层次清楚,语言简练流畅,反映问题全面,便于理解;
(2)标题的字体设置为宋体、小二号字,正文的字体设置为仿宋_GB2312、三号字,A4纸打印。
第四篇:2010人才引进业务有关事项的说明
2010人才引进业务有关事项的说明
1.用人单位办理引进在职人才、接收院校应届毕业生业务,须先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人事政府部门办理人事立户登记。用人单位办理招调工业务,须先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劳动部门办理招调工立户登记。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办立户的,用人单位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申报材料;在区人事、劳动部门申办立户的,用人单位到相应区人事、劳动局提交申报材料。
2.本指南内容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人才引进业务为标准,各区人事局办理人才引进业务可参照执行。
3.支柱产业具体是指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物流产业、文化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具体是指机械、服装、钟表、家具、印刷包装和黄金珠宝六大优势传统产业。
大型商场具体是指从业人数在500人以上,年销售额1.5亿元以上的商业企业。4.夫妻一方具有本市户籍,且结婚时间和分居时间均达到2年以上的,招工35周岁以下,调工45周岁以下,调干50周岁以下,具备基本条件的另一方可由其用人单位以夫妻分居方式申请引进。但是,如果另一方符合单招单调入户条件的,应通过单招单调的方式申请引进。结婚时间以结婚证为准,分居时间以具有本市户籍一方的户口本落户时间为准。
5.根据《深圳市调入人员缴纳超龄养老保险费的规定》(深府[2008]180号文)规定需要核补超龄养老保险费的拟引进人员,确属愿意补交超龄养老保险的才可申报引进。
6.招调工调档程序:
(一)我市用人单位决定从市外招调员工后,向拟招调员工所在地相关单位和部门发出《深圳市招调员工联系函》(具体式样见本手册附表),对拟招调员工进行商调和调档。《深圳市招调员工联系函》劳动保障部门加盖公章。
(二)从“深圳市劳动保障网”下载或从本手册复印《深圳市招工登记表》(表二1)或《深圳市调工登记表》(表二2)。属招工的,下载或复印《深圳市招工登记表》(表二1),由户籍所
0 在地居委会(或乡镇政府)办理审核签章手续;属调工的,下载或复印《深圳市调工登记表》(表二2),由调出单位办理审核签章手续。
(三)办完签章手续后,有关资料连同档案一并发回我市用人单位。
7.政策性安置:用人单位仅招调属政策性安置人员的,可凭本单位的营业执照、深圳市发改局(或者侨办、军转办等单位)审核的属政策性安置人员的文件、证明办理立户手续。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相关文件的名单申报录入个人信息,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对此类人员下达专项指标。
8.指南中所列举的相关业务表格,可在“相关业务表格及填表说明”中查阅样表。9.已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人事立户的用人单位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人事立户登记、人才引进等相关业务,须出示《人事立户登记证》和经办人社保卡。已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招调工立户的用人单位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理招调工立户登记、招调工等相关业务,须出示《深圳市市外招调员工办事手册》和经办人社保卡。经办人须在本单位缴交社保。
10.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业务窗口:市民中心B区行政服务大厅西区53-60号窗口。其中,56-60号窗口为受理及招调工业务打印发证窗口;54号窗口为其他业务打印发证、报到窗口;
53、55号窗口为机动窗口。
11.各用人单位应保证申报信息的准确性,因单位原因导致审批信息不准确的,需重新申报信息,重新审批。
12.为保证系统高速运转,我局已将2009年12月31日前的数据清空,在此日期前申报的信息请重新申报。
13.本指南所称“以下”不包含本数,“以上”均包含本数。
14.本指南所要求材料后面均注明材料性质,未注明的都是要求原件。温馨提示:
1.因到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时,要提供原户口本复印件和计划生育证明材料(已孕或已育的提供深圳市计生证明原件;未育的提供在老家办的计划生育调查表复印件和广东省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原件),要求复印件的请自行复印备用、要求原件的 请在办理时开具两份,自行保管一份备用。
2.根据市公安局有关规定,入户地选择按照如下次序原则处理:自有合法房产、父母、配偶处;用人单位集体户口;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集体户口。应当预先确定并填写拟入户地派出所。
网站汇总: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zdgOutWeb/step1.jsp 拟招调工个人测评是否符合招调工条件和申报信息登陆界面:“招调员工个人条件测评”http://zdg.sz12333.gov.cn/zdgOutWeb/step2.jsp 业务咨询电话:82108904;12333 2
第五篇:人才引进工作情况汇报
人才引进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安华公司在县经贸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不断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与开发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人才队伍现状
随着我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管理、财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进行补充和提升。目前我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大中专毕业生11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0%,管理队伍128人,占职工总数的8.7%,技术骨干、专业技术人员45人,占职工总数的1.5%。
二、在引进、培养、使用大学生人才方面采取有关措施。一是提高人才福利待遇,增强企业吸引力。我们对本科以上毕业生或高级技术人员,在工作及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提供舒适的环境,公司给予提供住房,缴纳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意尽量安排其家属到公司工作,在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帮助,以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二是建立全新的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对一个企业而言,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对企业起着决定作用。公司实行“任人唯贤,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冲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内部民主选举、竞争上岗和直接聘任(委任)的方式,多渠道选拔高素质人才。开展一些如评选“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企业优秀青年后备人才”等活动,激活人才奋发向上的活力。
三是加强学习培养,提高现有人才素质。我公司不断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投入,组织开展建设学习型企业,争做学习型人才的活动。通过公司培养,许多大学毕业生现己成为公司的生产部长、设计部长、造型主任和车间主管,组成了公司的骨干力量。我们制定培训计划,与国内权威的培训机构深入合作,聘请讲师或通过视频等方式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管理理念、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执行力,使中层干部这支中坚力量充分发挥。
公司与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高等院校和陶瓷行业权威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加强联合培训,近两年先后两批派遣80余名技术人员赴景德镇参观学习,同时,与平原一中六名学生签字委培协议,进行陶瓷专业定向培养,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后备技术力量。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目标和任务
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我公司将积极开展企业培训工程,不断提升公司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综合能力,不断优化技术工人的知识和文化结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买进来”的策略,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整体人才队伍素质水平。为了快速提高,计划聘请六位陶瓷工艺大师、教授、专家进行技术咨询、现场交流指导。目前己联系了三位,主要包括:特种釉料的研制、低成本节能坯料配方的研制、陶瓷装饰工艺、造型设计、成型工艺等,全面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引领行业潮流。
四、对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建议:一是设立企业人才信息库,储备高级人才资源。建立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评选奖励制度,以政府投入、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等多途径、多渠道地筹集资金,每年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社会荣誉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广大大
学生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加大企业大学生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优惠措施吸引大学生来我县工作。对我县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管理人才,除了在学历培训方面进行补助外,还应帮助解决住房、医疗养老保险、家属工作、子女读书等问题,使人才有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引进人才的吸引力。
三是引导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投入。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建立企业培训经费的保障制度,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把人才资源当作人才资本来开发经营,对人才培育成效明显的企业进行适当奖励。
2011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