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全面提高全民身体健康与健康水平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面提高全民身体健康与健康水平的调研报告平罗县卫生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平罗县党委《关于做好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平党办发[2004]6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平罗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局于2004年5月组织专人就“以人为本,全面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截止到5月1日,全县共有县级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防疫站、保健所各1所,乡镇卫生院21家,城关防保站、陶乐防保站各1所,厂矿医务室14家,个体诊所35家,村医疗站180家,已基本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为建立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全县乡镇卫生院除部分乡镇卫生院外,都已基本完成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基本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要地的基础设施和条件。部分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救护车(如黄渠桥中心卫生院、姚伏中心卫生院、宝丰卫生院等)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急诊需求。
二、目前医药卫生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卫生部门在巩固和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成果的前提下,着重在医疗专业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大力加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同时,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加大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力度,完善院长负责制,实行公开选拔和末位淘汰制,积极探索卫生改革的新路子,对村医疗站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狠抓乡、村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基本满足了全县广大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需求,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村卫生院(惠北、通伏、崇岗、下庙)房屋陈旧,基础设施落后,设备配置不全,缺乏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生化分析仪、尿液检测仪等,这即使农村卫生院的就医环境无法改善,又增加了农村卫生院对疾病筛查的难度。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卫生院正常业务的开展,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早期诊治带来了隐患。
2、从2003年起,由于财政紧张,县政府对农村卫生院实行差额补助,并且对99年以来新注入的农村卫生工作人员财政不予拨款,全部实行自收自支。由于乡镇卫生院以预防保健工作为主,许多工作者都是无偿服务的,而且卫生医疗收入减少,药品利润逐年减少,煤、电、水等公务费支出却逐年增加。这样,既加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又造成缺人才又用不起人才的局面,使我县卫生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地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长足发展。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得不到足额发放,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每月仅能拿到300多元的工资,农村卫生院为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医疗上,忙于创收而忽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从而缺乏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一旦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对,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隐患。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落实各项保健任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民心工程,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并将部分医疗卫生单位指定为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单位,但黄渠桥中心卫生院作为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由于没有资金投入,住院部的扩建工程至今无法开展,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长期、稳定发展。
4、我县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医工作在我县各级医疗机构都得到了足够的认识和加强,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传统中医诊疗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保障我县的中医优势,但我县大部分医疗单位的中医诊疗仪器都相对落后,中医人才相对匮乏,无法保障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同步。
四、建议和对策为扭转这种局面,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身体素质的健康水平”的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重点搞好乡(镇)卫生院三项建设(房屋、人员、设备)提高卫生院综合服务功能,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惠北、通伏、宝丰、崇岗、下庙、黄渠桥卫生院房屋翻建,扩建更新,补充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人员、设备三配套)。
(二)进一步稳定农村基层卫生院的农村卫生队伍,积极争取政策,建议县政府调整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政策,尽快恢复对乡镇卫生院的全额拨款政策,稳定农村卫生队伍。对新注入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财政也予以支持,减轻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切实保证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
第二篇:关于全面提高全民身体健康与健康水平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面提高全民身体健康与健康水平的调研报告
平罗县卫生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平罗县党委《关于做好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平党办发[2004]6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平罗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局于2004年5月组织专人就“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截止到5月1日,全县共有县级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防疫站、保健所各1所,乡镇卫生院21家,城关防保站、陶乐防保站各1所,厂矿医务室14家,个体诊所35家,村医疗站180家,已基本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为建立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全县乡镇卫生院除部分乡镇卫生院外,都已基本完成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基本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要地的基础设施和条件。部分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救护车(如黄渠桥中心卫生院、姚伏中心卫生院、宝丰卫生院等)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急诊需求。
二、目前医药卫生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卫生部门在巩固和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成果的前提下,着重在医疗专业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大力加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同时,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加大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力度,完善院长负责制,实行公开选拔和末位淘汰制,积极探索卫生改革的新路子,对村医疗站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狠抓乡、村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基本满足了全县广大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需求,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村卫生院(惠北、通伏、崇岗、下庙)房屋陈旧,基础设施落后,设备配置不全,缺乏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生化分析仪、尿液检测仪等,这即使农村卫生院的就医环境无法改善,又增加了农村卫生院对疾病筛查的难度。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卫生院正常业务的开展,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早期诊治带来了隐患。
2、从2003年起,由于财政紧张,县政府对农村卫生院实行差额补助,并且对99年以来新注入的农村卫生工作人员财政不予拨款,全部实行自收自支。由于乡镇卫生院以预防保健工作为主,许多工作者都是无偿服务的,而且卫生医疗收入减少,药品利润逐年减少,煤、电、水等公务费支出却逐年增加。这样,既加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又造成缺人才又用不起人才的局面,使我县卫生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地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长足发展。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得不到足额发放,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每月仅能拿到300多元的工资,农村卫生院为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医疗上,忙于创收而忽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从而缺乏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一旦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对,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隐患。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落实各项保健任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民心工程,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并将部分医疗卫生单位指定为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单位,但黄渠桥中心卫生院作为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由于没有资金投入,住院部的扩建工程至今无法开展,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长期、稳定发展。
4、我县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医工作在我县各级医疗机构都得到了足够的认识和加强,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传统中医诊疗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保障我县的中医优势,但我县大部分医疗单位的中医诊疗仪器都相对落后,中医人才相对匮乏,无法保障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同步。
四、建议和对策
为扭转这种局面,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身体素质的健康水平”的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重点搞好乡(镇)卫生院三项建设(房屋、人员、设备)提高卫生院综合服务功能,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惠北、通伏、宝丰、崇岗、下庙、黄渠桥卫生院房屋翻建,扩建更新,补充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人员、设备三配套)。
(二)进一步稳定农村基层卫生院的农村卫生队伍,积极争取政策,建议县政府调整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政策,尽快恢复对乡镇卫生院的全额拨款政策,稳定农村卫生队伍。对新注入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财政也予以支持,减轻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切实保证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卫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举办的各类机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由政府按照卫生规划的要求予以安排。
(四)是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重视乡镇卫生院院长的任用、管理和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五)是加强农村卫生适宜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从我县实际出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改善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培养和建设一支与农村卫生发展相适应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
(六)县财政加大对中医工作的投入,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发展中医事业,使中医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七)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拓宽卫生筹资渠道,跑项目、引资金,各渠道争取卫生投入资金,以促进我县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八)是切实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充分认识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农村卫生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卫生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农村卫生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坚持以病人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提供及时到位的服务与患者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让全县人民享受优质、高效满意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全面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00四年五月十八日
第三篇:关于全面提高全民身体健康与健康水平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面提高全民身体健康与健康水平的调研报告平罗县卫生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平罗县党委《关于做好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平党办发[2004]6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平罗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局于2004年5月组织专人就“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截止到5月1日,全县共有县级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防疫站、保健所各1所,乡镇卫生院21家,城关防保站、陶乐防保站各1所,厂矿医务室14家,个体诊所35家,村医疗站180家,已基本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为建立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全县乡镇卫生院除部分乡镇卫生院外,都已基本完成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基本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要地的基础设施和条件。部分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救护车(如黄渠桥中心卫生院、姚伏中心卫生院、宝丰卫生院等)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急诊需求。
二、目前医药卫生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卫生部门在巩固和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成果的前提下,着重在医疗专业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大力加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同时,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加大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力度,完善院长负责制,实行公开选拔和末位淘汰制,积极探索卫生改革的新路子,对村医疗站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狠抓乡、村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基本满足了全县广大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需求,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村卫生院(惠北、通伏、崇岗、下庙)房屋陈旧,基础设施落后,设备配置不全,缺乏比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如生化分析仪、尿液检测仪等,这即使农村卫生院的就医环境无法改善,又增加了农村卫生院对疾病筛查的难度。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卫生院正常业务的开展,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早期诊治带来了隐患。
2、从2003年起,由于财政紧张,县政府对农村卫生院实行差额补助,并且对99年以来新注入的农村卫生工作人员财政不予拨款,全部实行自收自支。由于乡镇卫生院以预防保健工作为主,许多工作者都是无偿服务的,而且卫生医疗收入减少,药品利润逐年减少,煤、电、水等公务费支出却逐年增加。这样,既加重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又造成缺人才又用不起人才的局面,使我县卫生人才大量流失,严重地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长足发展。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得不到足额发放,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的情况下,每月仅能拿到300多元的工资,农村卫生院为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医疗上,忙于创收而忽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从而缺乏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一旦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对,为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隐患。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落实各项保健任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民心工程,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具体管理办法,并将部分医疗卫生单位指定为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单位,但黄渠桥中心卫生院作为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由于没有资金投入,住院部的扩建工程至今无法开展,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长期、稳定发展。
4、我县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中医工作在我县各级医疗机构都得到了足够的认识和加强,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传统中医诊疗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保障我县的中医优势,但我县大部分医疗单位的中医诊疗仪器都相对落后,中医人才相对匮乏,无法保障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同步。
四、建议和对策为扭转这种局面,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全身体素质的健康水平”的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重点搞好乡(镇)卫生院三项建设(房屋、人员、设备)提高卫生院综合服务功能,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惠北、通伏、宝丰、崇岗、下庙、黄渠桥卫生院房屋翻建,扩建更新,补充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人员、设备三配套)。
(二)进一步稳定农村基层卫生院的农村卫生队伍,积极争取政策,建议县政府调整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政策,尽快恢复对乡镇卫生院的全额拨款政策,稳定农村卫生队伍。对新注入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财政也予以支持,减轻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切实保证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增加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卫生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的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举办的各类机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的购置、维修,由政府按照卫生规划的要求予以安排。
(四)是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重视乡镇卫生院院长的任用、管理和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五)是加强农村卫生适宜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从我县实际出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改善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培养和建设一支与农村卫生发展相适应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
(六)县财政加大对中医工作的投入,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发展中医事业,使中医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七)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拓宽卫生筹资渠道,跑项目、引资金,各渠道争取卫生投入
第四篇:全民调研报告
全民参保登记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内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情况,按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开展的调查登记工作。目的是通过信息比对、数据集中管理和动态更新等措施,对各类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记录、核查和规范管理,从而推进职工和城乡居民全面、持续参加社会保险。为了尽快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目标,更好为XX区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截止2015年9月底,全区已如期完成正常户籍人员的参保登记工作。根据9月30日从现有参保登记信息系统数据统计,全区实际应登记人数为XX万人,已调查登记录入信息数据人数为XX万人,登记完成率达XX%,扣除单险种工伤参保人数XXXXX人后,登记率为XX%。
一、XX区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开展情况
2015年X月以来,我区以社会保险全覆盖为目标,通过信息对比、入户调查、数据集中管理和动态更新等措施,对各类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记录、核查和规范管理,推进城乡居民全民、持续参加社会保险专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组织部署到位,确保“抓得实”。在重庆市布署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后,XX区迅速行动,成立了区全民参保登记工作领导小组,详细制订了工作方案,动员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参保登记工作;充分依托街道(镇)及村(社区)的基层平台,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建立乡镇(街道)全民参保登记工作评优激励机制,确保全民参保入户调查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鼓励各村(社区)争先进,营造了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
二是业务培训到位,确保“干得好”。为确保乡镇(街道)、村(社区)做好入户调查数据录入工作,3月份起完成了多层面政策培训工作,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和上门培训的方式讲解工作流程、登记项目、指标含义、数据标准等,统一口径、统一要求、统一考核,区社保经办机构还利用“走基层、送服务”活动的机会,针对基层社区(村)在入户调查及数据整理中出现的特殊问题,上门协调解决各类具体问题。
三是数据审核到位,确保“质量高”。入户调查获得的信息质量关系到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的质量,为确保信息完整、真实,我区采取双审核制,由各乡镇(街道)对村(社区)完成的调查信息进行初步审查,将符合要求、准确规范的信息录入系统,不符合条件的要求退回重新调查登记。乡镇(街道)录入后,再由区农保处按照全省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标准对入库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对录入不完整、不规范、不准确的数据不予通过,并将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乡镇(街道)的录入员,要求及时整改,随后将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告知其他乡镇(街道),以免出现类似错误,有效提高了入库数据质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全民参保登记在全国50个地区开始试点以来,在我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包括:跨部门数据比对操作难度较大;大部分地区基层经办人员不足,工作负荷大;信息化整合规划和建设滞后,影响数据库动态管理等。
一是与公安部门信息不能共享,给登记工作带来困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延伸,户籍人员因买房、拆迁等居住地址发生变化、户籍迁移等情况大量增加,导致户籍地址与实际居住人员不符,加之目前无法与公安部门共享信息,只能依靠各社区(村)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登记。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参保登记工作带来困难,也大大增加了基层人员工作量,影响人员底数的准确性。目前尚未使用全市统一的信息系统,缺乏市内外横向联系及信息共享机制,加上户籍信息方面诸多问题,造成对外地就业人员参保信息采集、核对的困难,甚至有些人员的调查无法全面完成,影响登记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是基层人手紧,工作负荷大。参加参保信息登记工作的基层人员,往往同时兼顾着城乡医保、被征地养老、计生、就业管理服务、各类待遇享受人员资格认证等多重工作。参保信息入户调查工作量大面广,精力牵制大,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对本已满负荷的基层单位及工作人员是一项考验。
三是缺乏有效的数据库动态管理机制。目前,还无法通过系统自动更新、人工动态调查录入等手段,对登记对象因死亡、户籍迁移或参保情况变化(中断续保、异地参保)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乡镇(街道)、村(社区)对本辖区登记(核对)的信息数据采集后,有需变更登记信息的,申报、审核等缺乏统一标准,还不能实现实时动态维护。
三、关于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扎实做好全民参保登记管理工作,使全民参保登记工作信息数据更全面准确,更好发挥为实现全民参保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立多部门协作平台。从试点情况来看,如果仅仅是人社部一家发文,其他部门协调工作难度太大,尤其是由社保经办机构牵头的地区。部门间协调要有长期的制度性安排。建议由人社部牵头,协同公安、财政、民政、卫计委等部委,共同发布多部门协调参与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的政策文件,并建立一个协作平台,由人社部门牵头,多部门共同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工作。二是统一规范办事流程。参保登记环节包括社保业务系统参保登记信息比对、基础信息收集比对、信息整合与调查对象的筛选、信息调查核实和信息传输、核实与入库等内容。具体如下:第一,各级社保机构应比对、整合本地区参保人员在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系统的信息,主要数据项包括个人基础信息指标项、单位基础信息指标项以及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状态信息,信息完整、准确的参保人员信息直接确认参保登记。第二,社保机构将从公安等部门取得的本地完整的人口数据信息,与社会保险数据进行比对。主要数据项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户口性质、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联系方式等。第三,通过本地区内外部比对以及逐级在金保工程联网数据库中比对异地参保信息,清理重复信息、剔除无效信息、纠正错误信息,产生可确认的参保信息和需通过调查等采集信息的人员对象。确认的参保信息直接入库,同时形成《全民参保登记个人信息核对表》。第四,以乡镇(街道)事务所和村(居)民委员会为主,通过入户调查等方式调查核实需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同时摸清未参保原因。第五,村(居)民委员会将调查、采集的信息提交给乡镇(街道)事务所,并由乡镇(街道)事务所初审,符合规定的录入上报。第六,县级社保机构审定乡镇(街道)事务所上报的调查核实信息,确认符合规定后入库。三是实行登记信息数据库动态管理。充分利用专网平台,实现市级登记库与区级登记库实时对接和数据实时同步,登记库与各类业务系统的对接。通过系统自动更新、人工动态调查录入等手段,对登记对象因死亡、户籍迁移或参保情况变化(中断续保、异地参保)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乡镇(街道)、村(社区)对本辖区登记(核对)的信息数据采集后,有需变更登记信息的,应按照申报、审核等规定程序及时变更,实行实时动态维护,进一步提高经办服务工作水平。对居民外出务工、长期定居的人员,建立人员花名册,分门别类管理,逐步纳入登记范围。
第五篇:全民健康教育调研情况汇报(定稿)
全民健康教育调研情况汇报
2005年10月9日至31日,经省政府批准,省爱卫会组织开展了全省第六次城市卫生检查活动,对**、**、**、等12个城市的城市卫生进行了全面检查。其中健康教育检查组由省健康教育所和地区抽调的人员组成,检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组织网络、社区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行业健康教育、大众媒体健康
教育和控烟健康教育。总体上来看,各市的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全民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和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市都成立了独立的或挂靠在爱卫办、疾控中心的健康教育机构,有专职人员和一定的工作经费。市、区两级还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领导小组。政府、爱卫会和卫生部门的领导每年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健康教育工作,并经常参加各种健康教育的大型活动。各乡镇、街道及社区也相应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能积极协调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如天水市、兰州市城关区等市、区每年政府领导或卫生局分管领导都主持召开健康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和安排工作计划。兰州、平凉、庆阳等市还将健康教育纳入街道社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协调组织和督促检查辖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效,档案管理比较规范。定西市2004年借撤地设市的机会,将健康教育所从爱卫办单列出来,配备了专职人员、工作用房和办公设备。
二是健康教育纳入了社区卫生服务。卫生部门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制定了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教育、疾病控制等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了社区人群健康状况调查,建立了居民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初步进行了社区诊断,制定了针对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干预措施。定西市还结合本市实际,重点开展了全市范围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讲座活动,组建了包括内科、儿科、妇产科、口腔科、中西结合和预防医学等专业副高级以上职称14名专家组成的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在两年时间内,在广场、学校、街道社区、乡村和新闻媒体上组织了大型卫生宣传、健康知识讲座、义诊咨询等活动近20次。
三是健康教育成为医院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各级各类医院在门诊和住院部设立了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了健康咨询,免费向就诊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还开展了住院病人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每年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每月对各科室健康教育有安排,有检查,有记录。四是学校健康教育常抓不懈。各级学校坚持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并结合体育、品德教育、生理卫生、生物等教学活动和举办健康知识专题讲座、黑板报、小学生手抄报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还普遍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年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对各级学校进行考核。其中兰州、平凉等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比较好。五是新闻媒体能充分发挥大众传播的优势,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创卫宣传。如《平凉日报》在“周末特刊”等栏目中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每周1次以上。还开辟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专栏。近三年,共刊发创卫新闻、健康教育知识稿件540篇/条。平凉人民广播电台在“生活七彩虹”专题中播放健康教育内容稿件148篇/条,每周首播1次,重播1次。平凉电视台公共影视频道设有《卫生与健康》栏目,每周一期,每期20分左右,播两次;每年播发卫生方面的新闻80条以上。《天水日报》、《天水晚报》自2003年以来,共开设卫生与健康专栏专版228个,刊发文章、图片等437篇(幅),刊发《吸烟有害健康》等公益广告2版/次,坚持向群众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并对国家、省市有关卫生政策、卫生动态、卫生新技术、新知识及时进行了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