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征文 2
关于开展北京市首届中小学
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优秀成果
征集、评选和表彰活动的通知
各区县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室),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建设平安、和谐、幸福的校园是我们从事学校教育最根本最美好的心愿,预防师生心理危机是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乃至德育工作必须努力坚守的底线。尽管各学校为此付出很多努力,但是,由重大、突发意外事件(如自杀、暴力冲突、安全事故等)所造成的师生心理危机仍时有发生。面对媒体舆论、家长的伤痛及种种要求,校领导被动投入大量精力,相关教师深感压力。
如何从心理危机干预角度积极预防和快速有效应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校园危机事件,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维护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使危机损害降到最低?
同时做好学生日常的生命教育工作,可以积极预防并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相辅相成。生命教育思潮自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创立以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每一次危机事件都提醒我们,生命何其脆弱,该如何让人们懂得生命之可贵?生命教育刻不容缓。而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不只是面向学生,也包括教师队伍。
为了更好的总结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与工作方面的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个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动、深化学校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工作,全面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发展,特举办北京市中小学首届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征文比赛,本活动将面向全市各区县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广泛征集以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课例、案例、论文及校园心理剧本。优秀成果将汇编成《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优秀成果集》(暂定名),所有获奖成果将在2014年底召开会议,进行表彰和宣传。
本活动自愿参加,不收取任何费用。
一、征集管理办法
(一)成果要求
1.成果征集范围包括各区县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在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领域的课例、案例和论文。
课例(A类):指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活动课教案或学科渗透课教案,字数为2000~3000字。
案例(B类):指教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的叙事、个体咨询和个体辅导活动等,字数为2000~4000字。
论文(C类):指研究报告、实践感悟和经验总结等,字数为4000~6000字。校园心理剧本(D类):根据校园日常生活撰写的,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字数为4000~10000字,2.属于近3年来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理论成果,能充分体现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主题特色,实践效果良好,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操作性。
3.以上成果,已在公开学术刊物发表者请注明。
(二)征集办法
1.请各区(县)德育或心育研究中心负责人,将此通知下发到贵区县每个中小学校及职业学校;
2.为确保成果质量,请各区县根据成果征集要求先进行区域内初评,各区县上报成果数量不超过50份(燕山区不超过20份),且每位参评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只能提交1份成果,每份成果限报2名作者,多出者不予参评。
3.请各区县负责人按照类别对征集的成果进行汇总和整理,于2014年7月1日前,以区县为单位提交以下材料:
(1)各区县申报成果汇总表(A4纸打印纸质稿一份、电子稿)
(2)各区县申报成果(A4纸打印纸质稿三份、电子稿)
4.请各区县负责人务必确认成果作者的单位、姓名、成果名称等信息的准确性,评审组将以此作为最终依据颁发证书。
联系人:白玉萍
电话:1581143947
1电子邮箱:xinling1970@126.com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邮编100101。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
课题组
2014年1月13日
附件:各类申报材料格式说明
一、申报成果信息汇总表
二、课例结构
1.教学基本信息(所用教材、学科、授课年级、主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效果等)
2.教学过程
3.教学反思
三、案例结构
1.背景描述(问题提出、起始时间、相关者的背景等)
2.分析、解决问题过程
3.经验和反思
在案例描述过程中请注意尊重和保护个案隐私,可以对相关学校名称、师生名字及具体情节做适当的虚拟处理。
四、论文结构
论文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2-3个)、作者、正文、参考文献。如果论文为研究报告,则需要包括问题概述(问题提出、研究基础)、目标与内容、对象与方法、研究进程、取得成效、结论与建议等部分。
五、校园心理剧
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发生在师生身边,能体现师生的心理世界,适合学生表演。情节跌宕起伏,心理问题表现清晰,具有艺术感染力。同时能够体现心理剧的心理技术的运用,解决方法生动、实用、有效,注重改变过程,有教育、启示意义。
六、电子稿存储方式说明
1.各区县以区县名称建立文件夹,“申报成果信息汇总表”存储在该文件夹中,然后按照成果类别分别以“A”、“B”、“C”、“D”为名称建立子文件夹,每个子文件夹中存储各类申报成果电子稿。
2.电子稿命名格式:成果名称(单位+姓名)
七、成果格式
1.在首页右上角注明“课例”、“案例”或“论文”字样,四号黑体字。
2.题目居中,1号宋体字。
3.作者姓名、单位(全称)居中,用3号楷体字。
4.文中标题均为五号黑体字,所有正文均为五号宋体字,一级标题用“一、二、三、”,二级标题用“
(一)(二)
(三)”,三级标题用“1.2.3.”,四级标题用“(1)(2)(3)”。行间距为“单倍行距”。
5.文中如有图表,加图题和表头,并编号,图题位于图片下方,表头位于表格上方。
6.注释及参考文献一律用尾注,格式如下:
格式一:作者:《文章题目》,《期刊(报纸)名称》,发表时间(年、月)及期数。
格式二:作者:《书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时间(年、月)及版数,页码(用P.×××格式)。
第二篇:中小学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中小学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为了能够科学、及时地开展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新冠疫情防控心理干预工作方案。
一、目的1、为受影响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3、积极预防、减缓和尽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会影响;
二、原则
1、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2、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干预,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实施帮助者和受助者均应当注意避免再次创伤。
3、健康宣导,指导积极应对,消除恐惧,科学防范。
三、领导小组
将疫情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作为开展和促进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纳入学校统一领导,迅速安排部署,抓好组织落实。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我校疫情心理疏导与危机干预工作。我校新冠疫情防控心理干预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各年级主任、年级德育副主任及全体班主任
四、工作内容
1、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识别高危人群,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如自杀、冲动行为等。发现可能出现的群体心理危机苗头,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并提供建议性的解决方案。
2、综合应用各类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3、培训和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五、工作方式
1、加大宣传力度。疫情期间,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向广大师生普及科普知识,并就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安全的疫情防护提出针对性建议。
2、制定工作措施。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管理纳入学校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并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以切实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为目标,把握在开学前、开学后等关键时间点提供有关疫情防控心理调适的正确信息,及时调整师生心理状态,有特殊情况的,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3、及时进行研判。各班班主任要及时摸清本班疫情情况,积极关注学生、教师疫情及其心理状态,掌握受疫情影响的师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变化,及时识别高危人群,避免极端事件、群体心理危
机事件的发生。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干预,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避免求助者因前来咨询而受到再次伤害。
4、开展有序服务。开学前,要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不定期向广大师生和家长推送防疫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为被疫情困扰、被隔离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要积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变化,对有需求的师生开展线上个体辅导或者进行电话咨询,引导师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开学后,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防疫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对因疫情导致心理困惑的学生及时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仁怀市五马中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按照《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通知》(黔教安稳发〔2013〕118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建立健全领导班子
组长:罗其伟
副组长:周盛
成员:袁泽刚黄德强苏金波聂旭华王永聪刘在龙
彭洪庆周洪林甘文丽 政教处工作员及各班班主任
三、具体措施
1、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
(1)、按照有关要求,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辅导员、德育教师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2)、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通过心理健康宣传周、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3)、继续加强心理辅导工作,积极配合团委、关工委做好“心情驿站”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咨询,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4)、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贫困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早恋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
(5)、教科局将逐步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并充分利用现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资源,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2、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长效机制,确保青少年学生在校健康快乐成长
认真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普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
(1)、建立健全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对面临家庭变故、重大挫折、突发事件或有心理障碍、行为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关心他们,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2)、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协助家长做好教育、疏导、监控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学生转到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防止因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
(3)、关心留守儿童,深入开展“我把学生当家人,学生把我当亲人”活动;四要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五个早”预警机制和加强毕业生离校前、放假前后、考试前后、开学前后、新生入学后、重大活动前后和季节交替前后的“7个重要时段”的重点监控工作。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为学生安全负责,确保青少年学生在校健康、快乐成长。
仁怀市五马中学
2013年10月6日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仁
怀
市
五
马
中
学
五马中学政教处
年10月2013
第四篇:心理危机干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在这里跟大家汇报自己参加培训后不成熟的感悟与思考。这次的培训是在华中师范大学,以讲座学习为主,参观了华师大的心理发展服务中心并于其他院校的老师进行了交流。由于时间所限,我仅就学习中感触最深的一点和交流中引发的一点思考做一个简要汇报:
学习中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我们指导员在心理危机中的角色定位究竟是什么。
1.辅导员应扮好心理危机“处理过程参与者”
辅导员工作侧重点主要在于平时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对心理危机苗头的发现与辨别等;工作内容主要是关注发展性危机,协同专业心理健康助人者,进行预防性干预,如做好心理普查、危机排查等工作。根据心理危机各阶段的特点,辅导员应偏重于进行全程性、动态性管理,定期访谈,定期排查,及时与专业心理助人者共同研判状态。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危机预防中,应更偏向于价值观的引导,解决心理危机的思想根源。在心理危机突发事件中做好陪伴和与各方的协调以及学生相关情况的及时提供。觉得我们也应该效仿一些高校,细化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应急手册,一方面明确各部门权责,另一方面提供指导型工作流程和范例式处理办法,使指导员拿来能用,用之有效,事后无责。
2.辅导员不应扮演“庇护者”的角色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下,学生问题的处理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简单粗暴,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这一导向下,我们容易产生同情心理,犯过渡保护的错误,最终错误的扮演了“庇护者”的角色。我们应当学会甄别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当做思想问题谈心谈话了事,而是需要提高我们的敏感性,自己迷惑和无法把握时及时转介。
3.辅导员不应当扮演“专业人员”的角色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有别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充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至于业务上要求辅导员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辅导等相关知识,为的是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更好地开展工作,而不是要求其代替专业人士从事心理危机的诊断和干预工作。这背后有三个原因:一是辅导员如果兼具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心理辅导者的角色,会引起角色冲突。心理危机干预或者辅导要求遵循价值中立原则,而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二者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二是心理危机干预中,辅导员面临着相当大的专业受限性,所以真的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三是法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十六条和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也就是说法律只赋予我们进行心理健康说明教育的权利,并且明令禁止我们进行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疗和心理障碍的诊断。此外,现阶段关于心理危机干预问题方面的管控制度局限于如何从源头来解决问题,从而忽略了对心理干预的指导员法律途径的保护以及进行不科学的心理危机干预所造成的后果的法律责任的认定,这也导致了我们指导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心理问题问题谈虎色变。所以我们应当对二级学院的生活辅导室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作用定位,从宏观制度上细化明确指导员的权责义务,促使指导员健康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
在交流中引发的思考就是我们指导员在心理危机工作中应重视体育锻炼的作用
体育锻炼对心理危机的积极作用是取得理论界和一线工作者一致认可的有效办法。大家总会听说这个官员那个老板不堪重负自杀了,娱乐明星今天吸毒明天抑郁后天离婚了,但你很少听说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员出现诸如此类的情况,我想可能算做是一种证明吧。
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体育锻炼,观看体育比赛。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组织大量学生真正喜欢的体育赛事和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锻炼,在培训、资金、场地、设备上给予大力支持,通过组织许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尝试建立学生工作与体育工作的协调配合机制,让学生工作部门与体育工作部形成合力,大力提升校园的运动氛围,让体商建设工程更上一层楼。这样才有可能取得体育场对网络游戏这场攻坚战的胜利。再如我们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观看大型赛事,给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伴随着比赛的无限激情与跌宕起伏的是观众们的呐喊、鼓掌和感动,可以使他们压抑着的评判欲和表现欲得以释放。如果你去过辽宁主场,喊过辽宁,削他这样的口号。就一定能感受到这种作用的真实存在。此外,我们也应当强化心理训练和团体训练,全方位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寻求传统课堂理论性质健康教育教学的改革,大力提倡心理训练和团体训练,将其制度化体系化,努力实现在活动中教育,在笑声中学习,在快乐中思考。
以上即为我此次学习的一点感悟和一点思考,由于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以上感悟和思考会存在大量不科学的结论和内容,也希望大家给与理解和原谅。最后,再次感谢学生工作部能给我们这样一个出外参观学习提高的机会,让我们真正的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更加认识到了自己业务上的巨大短板与显著差距,让我们明确了努力方向。
谢谢大家!
第五篇: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
为进一步有效干预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及时疏导、避免或减少由心理问题引发的伤害事件发生,保障公安民警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完成各项公安工作,省厅专门制定了《全省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处置预案》。
该预案为我省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处置工作提供了细致周密、可操作性强的理论指导,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公安民警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工作、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用现有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造成或可能造成当事人陷于认知、情感和行为发生紊乱,甚至危及生命的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以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以人为本、预警及时;预防为主、教育先行;重点突出、干预到位;支持系统、多方结合;科学规范、严格保密这六项工作原则为指导。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民警对心理危机的了解与认识,提高民警承受重压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措施,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当事人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重塑信心和正确评价自我,顺利度过危机,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预案中分别对省、市、县三级心理危机干预部门的职责提出明确规定,要求各市公安局政治部成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组,负责组织开展本市公安民警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配合省厅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领导组做好本地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各县公安局成立心理危机干预情报站,负责建立以政工部门工作人员、科所队长为主体的信息网络,及时了解民警的工作、生活、思想及心理状况。在发现或得知民警有异常心理或行为表现时,要尽快向市级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组报告相关情况,采取必要的看护措施和妥善的援助措施,防止发生意外事件。《预案》还根据事件的性质将心理危机事件分为A、B、C三级,对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