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突发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1:4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突发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突发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

第一篇:卫生突发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

卫生突发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条例》,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保障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发生卫生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把事态和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特制定学校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一、每天上午上课前班主任老师对全班同学进行检查,通过询问、观察了解学生中有无发热、头痛、喉痛、流涕流泪、腹泻、皮疹等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必要时到卫生室测体温。体温超过37.5°C时,应立即与家长联系带去就医,同时将晨检结果上报学校卫生室。

二、对缺勤学生班主任老师要及时查明原因。如因病缺课要了解病情:有无发热、腹泻等,是否已就医、是否传染病等,并做好登记,于第二节上课前上报卫生室。

三、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或其他卫生异常事件及时上报卫生室。

四、学校卫生室上午对全校晨检情况进行汇总,一旦发生以下卫生突发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打电话以口头形式上报学校工作领导组,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解决。卫生突发事件的内容:

1、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有3人(含3人)以上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症状。

2、群体发热:一个教学班内有5人(含5人)以上发热37.5°C以上症状。

3、法定传染病:有1人诊断为法定传染病。

4、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或其他卫生异常事件。

五、卫生突发事件的内容

1、卫生突发事件的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时间。

2、卫生突发事件的名称、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

3、目前状况和紧急处理措施。

4、报告时间和报告人。

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管理

1、救治病人: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做好登录、通知家长。

2、配合调查: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3、控制事态:落实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4、保护现场: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必须停止供餐,保留造成或导致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5、必要时报告公安局、工商等部门。

七、卫生突发事件的责任

学校各级人员未按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视情节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按有关法规法纪处理

第二篇: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在校学生、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发生卫生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把事态和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特制定本校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一、卫生突发事件的内容

1、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有3人(含3人)以上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症状。

2、群体发热:一个教学班内有5人(含5人)以上发热37.5度以上症状。

3、法定传染病:有1人诊断为法定传染病。

4、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或其他卫生异常事件:

参照上述情况。

二、卫生突发事件上报的时间

凡发生上述卫生突发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打电话以口头形式上报教育局、卫生局有关部门,然后根据要求写出书面报告。

三、卫生突发事件应同时上报的部门

发生卫生突发事件同时上报的部门有:区教育局体卫科;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卫生突发事件上报的内容

1、卫生突发事件的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时间;

2、本单位和相关单位的名称、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如:盒饭供应单位的名称、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

3、目前状况和紧急处理措施;

4、报告时间和报告人。

五、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管理

1、救治病人: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做好登录、通知家长。

2、配合调查: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3、控制事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4、保护现场: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必须停止供餐,保留造成或导致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5、必要时报告公安、工商等部门。

六、卫生突发事件的责任

单位或个人如未按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视情节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卫生院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1)所有从事职业的医务人员都是责任报告人。

(2)医疗机构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管理。

(3)明确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详见附表1)

(4)明确报告内容

(5)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传染病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市卫生局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市卫生局指定的专业机构。

附表l:

——鼠疫:发现l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霍乱:发现l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l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l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1或发生l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水痘: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lV感染。

——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附表2:

——事件信息: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①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②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③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12、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2级医疗机构)

(1)科室工作人员熟悉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包括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经医院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3)对传染病进行分类隔离,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4)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科室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5)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6)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做好疫情报告。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第四篇:传染病上报制度、突发事件上报制度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一、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站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全面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根据我站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医务人员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三、建立健全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等相关登记并按照规范认真填写。

四、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传染病登记簿上登记,乙、丙类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传真或者送至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接到后在4个小时内网络直报。甲类传染病必须立即电话报告社区中心和疾控中心。传染病报告卡应内容填写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传染病报告卡保存3年。

五、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等、手足口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例如:水痘、生殖器疱疹等。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的疾病。

五、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培训。

六、配合社区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辖区传染病流调、随访、疫点处理及密切接触者隔离等工作。

七、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XXXXX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1年5月18日修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制度

为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质量和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件危害扩散、蔓延,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本站试剂,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件的报告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相关信息。

二、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服务站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中心核实后立即向疾控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报告内容

(一)事件信息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臵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

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XXXXX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1年6月25日修订

请到sqws6636997@163.com下载密码:6636997

第五篇: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枣园小学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根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文件及会议精神,我校已建立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并且完善了学校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学校发生一般事故,在事故发生后的1日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发生原因、处理情况报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发生师生伤亡、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群体性伤害事故,以及危及社会安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事件,在半小时内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将简要情况报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并在两小时内报告事故详细情况。以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针对校园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学校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制定学生上操、放学等时段楼梯安全制度和停电应急预案。并实行校长为首的班子成员的带班、值日、值勤制度,要求必须做到凡是有学生在校,就要有教师管理和保护。做到定期组织检查门卫、值班等方面的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督促学校建立严格的卫生保健制度,严格执行定期健康检查、卫生消毒及卫生保健登记制度。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是预防校园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学校已将交通、消防、卫生、防雷、防震、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纳入专题教育之中,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紧急疏散、逃生自救等演练,以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下载卫生突发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突发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场所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制度 在突发卫生事件时,为及时调查、处理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 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方案。 一、经营单位须防止危害健康的突......

    传染病报告制度111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是从地方到中央各级党政领导制定工作规划和施政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评价防治效果,开展检疫工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使疫情报告达到全、......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二、原则及要求:不迟报......

    传染病报告制度

    狼西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 1、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责任报告人在执业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报告制度范文4篇学校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历来是国家重视、民众受益的火事,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纽成部分。预防为主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方针。学校一......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一、传染病登记和初次报告 责任报告人在接诊所有就诊病人时,必须在登记本中做好记录,做到与挂号和处方签相符。初次接诊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