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制度
XP/OHS轧钢部502企业标准体系代码:2213102
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强化安全管理,控制作业场所的潜在危险,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公共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轧钢部所属各单位、班组、岗位。
第三条 危险源等级的划分:
五级(A级)危险源:是指危害程度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四级(B级)危险源:是指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三级(C级)危险源:是指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二级(D级)危险源:是指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一级(E级)危险源:是指稍有危险。
第四条 危险源的分级检查、监控周期及主责人划分:根据“业主负责制”的原则和“谁的区域谁主管”的原则,确定危险源管理范围,落实检查、监控责任,对危险源实行两级主责人制。
1、对A级和B级危险源实行实业部、工段、班组三级检查、监控。实业部主管副部长、安全主管、工段主管副段长、班组兼职安全员逐级进行检查、监控。
1)A级危险源班组每班检查一次,工段每周检查二次,实业部每周检查一次,主责人为实业部部长和主管副部长。
2)B级危险源班组每日检查一次,工段每周检查一次,实业部每两周检查一次,主责人为实业部主管副部长和安全主管。
2、对C级危险源实行工段、班组二级检查、监控。由工段主管副段长、班组兼职安全员逐级进行检查、监控,班组每日检查一次,工段每周检查一次,实业部不定期抽查,主责人为安全主管和工段主管副段长。
3、对D级和E级危险源由班组检查、监控。班组长和兼职安全员进行检查、监控,班组每日检查一次,实业部、工段不定期抽查,主责人为工段主管副段长和班组长(或班组兼职安全管理员)。
第五条 危险源分级检查要求:
1、危险源检查表分为《岗位危险源检查表》、《工段危险源检查表》、《实业部危险源检查表》三种。各级人员按“危险源检查表”逐项进行检查,实业部检查时必须由工段长或主管副段长在《实业部危险源检查表》上签字;工段检查时必须由班组长或班组兼职安全员在《工段危险源检查表》签字;班组检查时必须由岗位人员在《岗位危险源检查表》上签字。
2、各级人员按照危险源检查表检查时,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的,在检查内容中划“√”;危险源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在检查内容中划“×”;当天、本周或本月没有危险源作业活动的条款,在检查内容中写明“无”;对于同样的操作岗位及多台设备的危险源检查,要注明岗位和设备的编号,如某个岗位或每台设备存在的危险原有问题,其它岗位和设备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的,可在检查内容中写明“某某岗位或设备危险源不正常,其它正常”。
3、班组每天对岗位危险源检查记录一次,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有效整改,并向工段上报检查表。
4、工段每周对危险源检查记录一次,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有效整改,并向实业部上报检查表。
5、实业部安全办每两周对所监控的危险源检查记录一次,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有效整改。
第六条 危险源检查信息的反馈和整改:
1、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各级监控人员要立即向实业部主管领导报告,特别重大隐患可以越级向公司安环部或主管副总经理直接报告。
2、自查和被上级部门检查出的隐患,负有危险源管理责任的单位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的,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并制定出具体整改时间,上报安全办公室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七条 危险源标志:
1、对属A、B、C级危险源的场所、区域、设备、设施设立危险源标志牌,标志牌内容有:危险源名称、编号(如A-
1、B-2等)、主责人、潜在危险、预防措施。
2、标志牌制作要求:
材质:薄铝板或铁板。尺寸:长600mm,宽400mm。
3、标志牌颜色:A、B、C级危险源标志牌颜色分别红、黄、蓝三色:
A级危险源标志为红色,边条、字母、文字均为黄色。
B级危险源标志为黄色,边条、字母、文字均为红色。
C级危险源标志为天蓝色,边条、字母、文字均为白色。
第八条 危险源的升降级管理:
1、当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增加或降低时,工段可申报该危险源升级或降级,凡升级或降级的危险源所属单位必须修改该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新出现的危险源,各单位应及时制定该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当危险源不再存在时,可以撤消该危险源。
2、A级、B级危险源的升级或降级,实业部应及时向安环部申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九条 检查与考核:凡不符合以下管理要求的,一次考核责任人50—200元。
1、未按要求进行危险源检查、监控管理的;
2、未按要求填写危险源检查表的;
3、未按要求时间上报危险源检查表的;
4、危险源标志损坏的。
第十条 本制度解释权归实业部安全办。
第十一条 本制度自发布日期起执行。
第二篇: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强化安全管理,控制作业场所的潜在危险,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公共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梅州客通游船有限公司所属各部门、班组、岗位。
第三条
危险源等级的划分:
一级(E级)危险源:是指稍有危险。
二级(D级)危险源:是指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三级(C级)危险源:是指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四级(B级)危险源:是指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五级(A级)危险源:是指危害程度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第四条
危险源的分级检查、监控周期及主责人划分: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危险源管理范围,落实检查、监控责任,对危险源实行两级主责人制。
1、对A级和B级危险源实行安全管理员、部门、班组三级检查、监控。安全管理员、部门主管、班组长逐级进行检查、监控。
(1)A级危险源班组每班检查一次,部门每周检查二次,安全管理员每周检查一次,主责人为安全管理员和部门主管。
(2)B级危险源班组每日检查一次,部门每周检查一次,安全管理员每两周检查一次,主责人为安全管理员和部门主管。
2、对C级危险源实行部门、班组二级检查、监控。由部门主管、班组长逐级进行检查、监控,班组每日检查一次,部门每周检查一次,安全管理员不定期抽查,主责人为部门主管和班组。
3、对D级和E级危险源由班组检查、监控。班组长进行检查、监控,班组每日检查一次,部门主管、安全管理员不定期抽查,主责人为部门主管和班组长。
第五条
危险源分级检查要求:
1、危险源检查表分为《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表》、《危险源清单》、两种。各级人员按“危险源清单”逐项进行检查,部门主管检查时必须由班组长在《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表》上签字;
2、各级人员按照危险源清单检查时,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的,在检查内容中填写已完成;危险源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在检查内容中填写未完成;对于同样的操作岗位及多台设备的危险源检查,要注明岗位和设备的编号,如某个岗位或每台设备存在的危险原有问题,其它岗位和设备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的,可在检查内容中写明“某某岗位或设备危险源不正常,其它正常”。
3、班组每天对岗位危险源检查记录一次,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有效整改,并向部门主管上报检查表。
4、部门主管每周对危险源检查记录一次,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落实
有效整改,并向安全管理员上报检查表。
5、安全管理员每两周对所监控的危险源检查记录一次,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有效整改。
第六条
危险源检查信息的反馈和整改:
1、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各级监控人员要立即向安全管理员报告,特别重大隐患可以越级向公司经理直接报告。
2、自查和被上级部门检查出的隐患,负有危险源管理责任的单位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不能在文档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的,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并制定出具体整改时间,上报安全办公室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七条
危险源标志:
1、对属A、B、C级危险源的场所、区域、设备、设施设立危险源标志牌,标志牌内容有:危险源名称、编号(如A-
1、B-2等)、主责人、潜在危险、预防措施。
2、标志牌制作要求:
材质:薄铝板或铁板。尺寸:长600mm,宽400mm。
3、标志牌颜色:A、B、C级危险源标志牌颜色分别红、黄、蓝三色:A级危险源标志为红色,边条、字母、文字均为黄色。
B级危险源标志为黄色,边条、字母、文字均为红色。
C级危险源标志为天蓝色,边条、字母、文字均为白色。
第八条
危险源的升降级管理:
1、当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增加或降低时,部门可申报该危险源升级或降级,凡升级或降级的危险源所属单位必须修改该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新出现的危险源,各单位应及时制定该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当危险源不再存在时,可以撤消该危险源。
2、A级、B级危险源的升级或降级,部门主管应及时向安全管理员申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九条
检查与考核:凡不符合以下管理要求的,一次考核责任人50—200元。
1、未按要求进行危险源检查、监控管理的;
2、未按要求填写危险源检查表的;
3、未按要求时间上报危险源检查表的;
4、危险源标志损坏的。
第十条
本制度解释权归梅州客通游船有限公司。
第十一条
本制度自发布日期起执行。
第三篇: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目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消除事故苗头。
范围:整个厂区
制氧厂是国家二级防爆单位,氧气泄露,未及时扩散,形成富氧区,遇到可燃物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空压机润滑油较多,夏天容易发生火灾,厂内的电气线路、设备在长时间运行或事故下,引起打火,导致火灾。厂内有大小压力容器几十台,尤其是储存氧气的非常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厂部职责
1.1必须组织或聘请有资质人员按规定对公司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测、评估;
1.2厂部部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负有检查、督查的职责。
2、车间职责
2.1车间主管直接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生产装置部分);
2.2具体管理措施依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动火管理》、执行实施。
2.3建立健全物质安全技术说明书。
2.4根据公司《事故应急预案》对重大危险源紧急事故进行抢险救灾实施及日常演练。
2.5每年不得少于一次举行安全、消防应急演习活动。
3、公司、车间每月不得少于一次进行专项安全综合检查。
4、车间对生产装置的日常巡回检查记录要及时。
4.1班组员工必须按规定进行巡回检查,同时车间的班组安全教育学习每月不得少于二次,并建立学习记录台账。
5、凡进入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区域内所有设施的更改需要厂部按程序审核同意方可实施,外来人员要有专人陪同方可入内。
6、维修及动火作业必须有书面报告,经现场查看、验收合格,方可下达动火许可 证,在区域内严禁无证动火。实行谁施工作业谁负责,安全达不到要求不作业,7、车间安全员对区域内的消防器材及应急物资的完好率负责,采取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保障设施正常运转使用。
8、运输物资需采用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单位承运,进入本公司重大危险源区域的运输车辆必须戴上阻火器方可入内。
9、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事故隐患,通过整改避免事故发生的,公司将给予奖励100—500元,对于在安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将责令限期完成整改并进行公示,对事故苗头知情不报者将给予处罚。
10、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第四篇: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 《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存在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
第五条各部门、车间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六条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
(一)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四)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
(五)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
第七条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八条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九条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四)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
(五)重大危险源等;
(六)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七)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
(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第十条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应当及时报送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销。
第十二条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一)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二)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三)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四)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第三章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第十三条所属企业的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第十四条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余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五条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十六条安全管理部门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四章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治理整顿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的立项、监控、整改、审核、工作制度。
第十八条对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限期整改、经评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九条公司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当地安全监督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应急救援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二)危险辨识与评价;
(三)应急设备和设施;
(四)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五)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六)培训与演练。
第二十条各单位应当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方案和演练计划,每年进行两次模拟演练。
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生产生活中长期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贮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设施和设备)。工业生产活动中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露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
重大危险源是重大事故发生的前提。即:由于重大危险源所涉及的危险物品易燃、易爆、有害、有毒的本质特性,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所以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不仅是预防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后者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监控是重大事故预防思想的进步,是从源头上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指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对危险源的辨识、确认是实行监控、管理的基础。
防止重大事故的 一步是确认或辨识重大危险源。对危险源的辨识基本原则是:
(一)本质属于潜在危险性:
1、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
2、有中毒窒息危险:
3、有高空坠落危险:
4、有烧伤、烫伤、腐蚀危险:
5、有飞溅物打击危险:
6、有被物体绞、碾、挤压、撞击、切割、挂带危险:
7、有被车辆提升系统伤害危险:
8、有坍塌、倾覆、滑坡、压埋危险:
9、有触电伤害危险:
10、其他容易导致人员伤害、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危险。
(二)隐患容易生产又不易被发觉、且难于控制。
隐患泛指潜在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的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从理论上而言,凡存在隐患的设备、岗位、场所都视为危险源;但是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凡是本质属性危险性的设备、岗位、场所都视为存在隐患,都一概作为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根本依据,以造成危险源过多过滥,失去重点监控意义。
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系统地收集设计,运行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尤其应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失误因素和预防重点。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的评价等级一般分为四级:
一级重大危险源:R大于或等于200m
二级重大危险源:100m小于或等于R小于200m
三级重大危险源:50m小于或等于R小于100m
四级重大危险源: R小于50m(其中R为死亡半径|)
要做好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工作,一级重大危险源最严重,要重点加强监控,四级重大危险源比较轻,也要做好监控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可以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事件,了解重大事故发生后的潜在后果,并提出事故预防措施和减轻事故后果的措施。
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企业应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其中,技术措施包括化学品的选用,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行、维修以及有计划的检查;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保证其安全的设备,对工作人员、外部合同和现场临时工的管理。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其内容应包括危险设备、设施的情况,工艺过程,使用的危害物质的性质、数量,有关安全系统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等。
安全评价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新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检查和评审。
四、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应救援预案有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制定。
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地技术与组织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材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众,并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的应急措施。每隔适当的时间应修订和重新散发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
五、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强有力的管理及监察对有效控制重大危险源头至关重要的。它是使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措施得以落实的保证。必须派出经过培训的、考核合格的技术人员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察、调查和评估,提出明确要求,以便于执行时有章可循。
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入手,对重大危险实行有效控制。
企业方面的职责: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评价、安全管理制度、应急计划、发布重大危险源信息;
根据重大危险源评价结果,按危险源级别,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体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派出经过培训的合格的安全监察人员,定期对所辖范围内相应监管级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监察。
六、相关法规: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部门负责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
中十冶集团大华公园世家项目部
2011年5月2日
中 十 冶 集 团
重
大
危
险
源
监
控
及
管
理
制
度
大华公园世家项目部
2011年5月
第五篇: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一)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二)对重大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镇安监办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部门举报。
(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对本单位有关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进行辨识,属于重大危险源的应当进行登记,并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
(四)生产经营单位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填写《重大危险源登记表》,报送镇安监办备案。
(五)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成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
(六)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的资金投入。
(七)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八)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人员,同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对设备、设施的管理。
(九)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并按月将检查情况报送镇安监办。
(十)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整改,对不能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及时向镇安监办报告。
(十一)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并报镇安监办备案。
(十二)镇安委会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安监办要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