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南安产业经济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安产业经济的调查报告
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三国东吴置县,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南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一度是闽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市土地面积2036平方公里,人口148万,海外侨胞300多万人,是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
南安东依“活力泉州”,西靠“魅力厦门”。承接泉州、厦门两个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的产业辐射,具备地理、人文、区位、产业和侨台诸多优势,这个有着千年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积淀的侨乡新城,在海峡西岸建设的快车道上,正 “又好又快”的提速前进。
同时,南安也有着优越的投资环境,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市区距厦门国际机场97公里,距泉州晋江机场30公里,距省会福州220公里,福厦公路、漳泉铁路以及福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国家二类口岸石井港已建成5000吨级码头并可直航香港、厦门、上海、广州,形成以铁路、高等级公路、港口海运为一体的大交通格局。
南安始终把工业作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全市已建成100个工业小区,形成石料建材、水暖消防器材、建筑陶瓷、塑料化工、针织服装、五金机械、雨具箱包、食品罐头等八大支柱产业。同时,市场,产业、基地得到良性互动发展,从外延拓展,到内涵深化,南安的产业集群开始释放巨大能量,南安的工业经济迈上质的提升之路,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9.4亿元,比增12.1%;财政收入11.36亿元,比增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2亿元,比增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43元,比增9.1%,农民人均纯收入5036元,比增6.8%。
南安致力于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向前挺进,西翼以仑仓、英都为核心的水暖阀门产业集群迅速形成;东北翼康美鞋业基地正在热建;中部的南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建设全力推进„„。
中国石材城、中国水暖城、中国粮食城„„一个个誉满全国乃至世界的“国字号”专业市场,成为引领南安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其完善的产业集群更是推动南安市的经济快速发展:
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始建于1998年底,占地800亩、经营面积30万平方米,拥有加工厂、店铺900间,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矿山、石材加工和经销
商600多家,经营国内外名优特石材千余种,年交易额30亿元,是我国最大的“建材超市”、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管理规范化程度最高的石材批发市场。
中国水暖城:南安素有“水暖器材之乡”的美誉,目前全市共有水暖阀门企业450多家,年产值45亿元,驻外供销人员5万多人,营销着全国70%左右的水暖产品。
南安中国粮食城:该项目建设用地1200亩,计划总投资3.5亿元,将开发建设成为一个“华东第一、全国一流”的粮食市场。南安推介的粮油产业发展基地规划总面积1.5万亩,分为中国粮食城中心区、南侨大米加工贸易区、大盈小麦粉加工贸易区、霞光油脂油料加工区和东头黄山现代农业示范区。
南安环球家具城:这个项目占地面积800亩,规划建设“家具展销大厅和会展中心”、“高档家居展销中心大街”和“家具展销商场及配套管理社区”三大功能区,总投资额10亿元,将建成福建省规模最大,集家居用品、国内国际贸易、会展、物流以及综合性多功能于一体的规模化、市场化、园林格局的超级商业城。
特殊的区位优势,让南安拥有世界级的大产业,其中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石头产业就是最好例证。水头是全国最大的石材生产和出口基地,石材生产量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45%以上。以水头为生产聚集地的石材产业集群为南安创下了每年200多亿的产值。“买石头,到水头”为石材业界众所周知,南安因此被业界誉为“中国卡拉拉”。
聚集在仑苍、英都的水暖阀门是南安“六大支柱产业”和“八大产业基地”之一,历经发展,已成为中国三大水暖阀门生产基地之一。水暖洁具的营销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全国首批水暖业7个“中国名牌”中,南安就占了4个。
官桥粮食批发市场,早先只担负着“北粮南运”、“北粮南储”调控作用。如今,一个集仓储、生产加工、现货交易、物流、信息流等于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化粮食城和中国一流粮油产业集群已经崛起。
滨江机械汽配、霞美光伏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基地展翅欲飞,这些新兴产业即将促使更多专业市场的形成。
霞美光伏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被列入福建省“十一五”规划中的专项规划。该基地总规划用地面积约7.5平方公里,以生产光伏、LED产品为核心,重点发展新型太阳能光伏材料和太阳能电池、LED产业、光伏和LED应用产业。一期计划投资6亿元,至2010年,基地将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00亿元,一个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光伏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南安经济又一新亮点。
泉州出口加工区南安配套区,规划用地面积11.6平方公里,首期开发4.28平方公里,处在泉州城镇群与厦门城镇群交叠辐射影响区内,是泉州市出口加工区的配套和延伸,是泉州市对外经济的一个窗口,是出口企业的最佳选择。配套区整个规划系统借鉴国内外现代城市发展和先进工业园区的经验,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目标进行建设,是集生产、物流、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南安市滨海汽配与机械产业基地,被列入福建省“十一五”规划的专项规划。首期推出工业用地2630亩,目前已有25家企业入驻并开工建设,总投资18.80亿元。基地二期设施建设已全面动工规划,工业用地5500亩,届时基地工业用地总面积将超过8000亩,计划在2010年建成福建省最大、最具专业水平的汽车配件、工程机械、机械装备产业园区。
南安市鞋业基地项目,总体规划用地3985亩,计划总投资20亿元,空间规划为“市场+基地”,在基地主入口处规划160亩的鞋业市场,为基地提供物流、仓储等配套服务,然后以市场为依托沿规划主干道纵深方向向两侧开发建设鞋业生产基地。
2009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GDP)413亿,工业产销持续较快增长。建材业产值165.2亿元,比增16.1%;轻纺鞋服产值41.4亿元,比增14.4%;电子机械产值20.4亿元,比增 12.6%;纸制品产值13.6亿元,比增10.3%;食品饮料产值10.9亿元,比增2.7%;石油化工产值21.8亿元,比增10.5%;家私装潢产值16.1亿元,比增 11.8%。规模企业支撑作用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8.2亿元,占工业产值34.5%,增长23.3%。总量跃居福建省县级城市第2名,全国县级城市第33名,并有上市企业两家,申鹭达成为中国卫浴行业首家上市企业,另外南安市还有50家上市后备企业。其中,23家企业与证券中介机构达成合作意向,9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5家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资金达8亿元;13家企业引入博士后、财务总监等高级人才30多人;5家企业已基本完成上市前期工作。
南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回归创业”工程为平台,以“一区八基地”为抓手,以产业、基地、市场联动为特色,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提质增量,构建具有南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着南安市整体经济的巨大发展。
第二篇:四川产业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四川产业经济现状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第1页,共4页 蒋金华四川地区产业经济调查报告
四川产业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姓名: 蒋金华
关键词:四川 经济 现状
摘要:用占全国的市场份额衡量,四川现有优势产品46个。其中,33个集中分布在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和高技术产业这四大特色产业内,实现的销售收入超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0%。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今后四川应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内的优势产品。同时,通过加强节能减排、发展产业集群和改善外部环境,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强优势产品的竞争能力。
按照统计规范,工业行业共划分为39个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根据不同的内涵,一般把大类行业称之为产业,而将中类或小类行业称之为产品。多年来,关于四川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大类甚至覆盖范围更广的领域,如机械、冶金、化工、食品等。局限于这个层面进行研究,涉及面过宽,影响资源的集约配置
一个区域的产品是否具有优势应由市场检验,主要考虑市场份额、经济效益和需求增长三个条件。
关于市场份额,判别标准可按区域内某行业销售收入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确定。按照不包括西藏的30个省市自治区计算,各省市区销售收入比重的均值为3.33%。一个省市区的销售比重与均值的比值只有超过1.5,即达到5%以上,才可称之为市场份额较大。为此,可以确定销售收入比重在5%~10%之间为市场份额较大,比重在10%~20%之间为市场份额很大,超过20%则为市场份额极大。
关于经济效益,判别标准可按该行业占全国同行业的利税比重,与销售收入比重的比值确定。比值在1以下,表明利税增长落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经济效益较低。比值在1~1.5之间为经济效益较高,比值超过1.5则为经济效益很高。
关于需求增长,判别标准可按全国该行业销售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比值确定。比值在1以下,表明该行业销售增长落后于全国经济增长,需求增长较慢。比值在1~
1.5之间为需求增长较快,比值超过1.5则为需求增长很快。
四川优势产品在全国的地位
优势产品的概况
按照上述标准衡量,四川工业现有优势产品46个(详见附表1)。2005年实现的销售收入超过2370亿元,接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40%。
46个优势产品分布在7个大类行业。其中,装备制造17个,清洁能源2个,农产品加工10个,高技术产业4个,化工7个,冶金4个,建材2个。
分布在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和高技术产业这四大特色产业内的优势产品共计33个,2005年实现的销售收入接近1900亿元,超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30%。
优势突出的产品
四川省的天然气、战斗机、铁路机车、钒钛新材料等4个产品,其市场份额和技术水平均居全国第一,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其中,钒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0%,钛产品、战斗机和铁路机车的市场潜力巨大,天然气供不应求。这4个产品都属于市场份额极大、经济效益很高、需求增长很快,具有突出优势的产品。
优势明显的产品
优势产品中,市场份额很大或极大、经济效益较高或很高、需求增长很快、优势明显的产品,有汽轮机、锅炉设备、发电机(组)、无机盐、磷肥等5个。
近年来四川省优势产品的变化有以下特点。
一是部分产品快速成长。近年来,其他日用品设备、香料香精、磷肥、锅炉、精制茶、无机盐等10个优势产品的销售增长较快,目前按市场份额排序均居全国前五位(详见附表
3)。
二是产品数量有所增加。2005年与2003年相比,有汽车车身挂车、饲料生产设备、啤酒、羽毛绒及制品等8个产品的市场份额进入优势产品行列,光纤光缆、橡胶靴鞋、化学矿采选等4个产品的市场份额退出优势产品的行列,进出相抵净增加4个优势产品(详见附表
4)。
三是部分产品具有潜在优势。目前,四川省多晶硅已形成1500吨的生产能力,占全国产能的90%,且具有经济效益很好和需求增长很快的特征,预计将迅速成为具有突出优势的产品。此外,竹藤家具和丝绢等2个产品成长较快,具有成为优势产品的明显潜力(详见附表4)。
四是经济效益有所减弱。2005年的优势产品中,经济效益较高和很高的有19个,比2003年的26个减少 7个。同时,2005年有色金属合金、冶金专用设备、绝缘制品、水电、饲料、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其他烟草制品等13个优势产品的经济效益比2003年明显下降(详见附表5)。
优势产品形成的主要因素
四川省的优势产品除了水电、天然气具有资源优势和卖方市场之利外,其余都属于竞争性产品。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由以下多种因素决定的(详见附表6)。
资源条件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降低开发和制造成本。由于四川省生物资源,天然气、水能、钒钛等矿藏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使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和新材料的开发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产业基础
四川省一些优势产品的凸显,得益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特别是三线建设形成的产业基础。这期间建成的二重、132厂、东电、东汽、东锅、长虹、资阳机车厂等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生产、研发和营销能力,通过改革开放这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四川省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崛起。
品牌效应
品牌代表市场信誉度,是产品性能和质量良好的充分体现。拥有品牌便于拓展市场和保持较高的价格水平。四川省白酒产品拥有五粮液等6个全国名酒品牌,在这“6朵金花”的带领下,川酒长期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白酒市场。
创新能力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四川省的发电机、锅炉设备、汽轮机、钒钛、战斗机等产品,其性能和质量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彩虹电器通过开发系列产品,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白酒、中药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源优势相结合,创造出多个知名品牌。石油钻采设备通过组织结构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依托产业集群快速崛起。相反,技术创新不足的一些产品,如纤维原料、化学原料、麻纺织、铁合金、绝缘制品等,经济效益明显降低。玻璃及制品还退出了优势产品行列。
综上,资源优势是低层次的竞争优势,产业基础和知名品牌是高层次的竞争优势,自主创新能力则是核心的竞争优势。
第三篇:特种经济动物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镇赉县畜牧业管理局
关于特种经济动物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按照省局调查函的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十一月十二日我局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分析了特种经济动物发展情况,并组成调查组,利用一周的时间,就镇赉县特种经济动物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貂狐貉皮张价格下降情况下,镇赉县特种经济动物产业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小动物、大经济”政策引导扶持下,稳步发展,已初步形成产业化,在畜牧业的比重逐年提升。回顾全年来看,主要是坚定发展经济动物产业路子不动摇,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和加强扶持资金投入力度等,克服了不利影响,稳定了貂狐貉产业发展。同时,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进”的发展方针,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路子下,特种经济动物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县貂狐貉发展到100万只。我县在特种经济动物发展上加强经济合作组织领导,激活产业发展链条,实行自我管理,提供统一引种、统一饲料配送、统一防疫检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等统一一条龙服务发展经营模式。特种动物经济协会组织的建立,拉动了我县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了貂狐貉产业组
1织化程度,从生产到销售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同时转变传统养殖方式,筹建现代养殖园区。走出去,考察先进的养殖地区,借鉴外地经验,从貂狐貉养殖入手,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政策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逐步实现生产方式由院到园,养殖规模由百到千,经营方式由散到整,养殖户收入由千到万的历史性转变。园区建设也将是特种经济动物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最终归宿。预计明年,我县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回暖,市场行情看好,特种经济动物产业也将持续发展。
二、特种经济动物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饲养方式制约了产业发展。我县当前特种养殖业尚处于生产力较低下,多而散且小而全的状态,饲养品种较单一而低下,这种多而分散的经营机制不仅制约了自身的发展而且面对市场竞争缺乏抗风险的能力和长足发展的后劲。
(二)饲养成本高影响了产业的发展。饲料价格全面上涨,本地缺乏饲料工业企业集团,饲料加工发展滞后,制约貂狐貉专业化发展。
(三)产品深加工企业缺乏影响产业发展。深加工能力缺欠,行业凝聚力不足的状态。
(四)皮毛市场疲软影响产业发展。受经济影响,高档商品需求下降,导致皮毛市场价格过低,影响了养殖户的饲养积极性。
三、产业发展合理化建议
(一)充分利用发展特种动物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镇赉县独特的地理位臵发展貂狐貉产业。镇赉县隶属于吉林省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座落在嫩江与洮儿河夹角地带,在北纬45º28′14″至46°18′15″,东经122°47′06″至124°04′33″之间,地处吉林、内蒙古、黑龙江三省区结合部,是毛皮经济动物养殖业的黄金地带。另外,养殖历史比较悠久,有着丰富的养殖经验和基础,并有多年从事畜牧业的科技工作者做技术服务保障。
(二)大力抓好特种养殖的商品基础建设。产业化的生产组织,就是要上规范、上档次、创名牌、最终求得高效益;因此要使特种养殖业布局发展形成区域养殖,实行基地化管理,这有利于对产品的系列开发,有利于开拓销售市场。及时调整种群结构,生产市场对路产品,选育优良种畜,提高产品竞争优势。用优良的种狐、种貂杂交改良原地产狐貂的品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市场为导向,切实搞好消费水平、市场容量、销售情况、出口动态及价格波动等现状分析,真正弄清投资养殖品种的发展前景,并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后,选择一些市场销路较好、风险档次偏低的品种养殖,同样一个饲养周期,好的品种在经济效益上远远优于普通品种。在养殖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注意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及
时掌握特种养殖动态与行情走势,有的放矢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使产业养殖能稳步推进。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屠宰加工企业。积极营造亲商、引商、安商、富商的环境,引进特种经济动物屠宰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自身发展小动物产业优势,降低引资门槛,吸引外地投资者,通过客商带动促进发展。本地没有皮毛加工企业这对貂狐貉今后的稳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就无从谈起产业发展壮大做强。
(五)经营一体化。各有关环节连结成“龙”形产业链,实行“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综合经营。因此,必须转变经营机制,走产业化之路。特种养殖业产业化经营,要抓“龙头企业”建设,这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产业化经营和发展的依托点。
2009年11月18日
第四篇:县发展核桃经济产业调查报告
驱车驶入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南边陲的**彝族自治县境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遍野绿油油的核桃林,它像一块块绿玉点缀着山乡,那万绿丛中的点点白瓦房则风吹树摇中时隐时现,让人仿佛置身于山峦叠翠的绿色宝地。
**彝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民风淳厚,土地广袤,山川秀美,资源富集,她以“中国核桃之乡”、“核桃城”、“核桃生态园”、“核
桃村”、“全国核桃质量第一”、“全国县级核桃人均占有量第一”著称于世。涛涛不息的**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10.53万彝族为主体的各族儿女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11个乡镇(4镇7乡65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星星点点散落在这崇山峻岭、河流如织、阡陌纵横的1957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
“核桃的故乡,在**江畔,我爱你**,核桃的故乡----”这是一首在**境内普遍传唱的民歌。核桃,古称胡桃,西晋张华在其《博物志》中称:“张骞出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近代的《中国果树分类学》亦从其说:“我国普遍栽培的核桃,原产于南部和亚洲西部。大约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把核桃引入我国。因此,有胡桃之名。”1980年科技工作者在云南省**彝族自治县发现一段核桃阴沉木,经中科院化验表明,这段核桃木距今已3325 75年,即生长于公元前1375 75年之间。距此可确定,**县核桃已有35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在1979年全国核桃技术协作会上**县荣获“全国核桃质量第一”、“全国县级核桃人均占有量第一”的荣誉;1995年又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2003年被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授予为“国家美国山核桃种植示范推广基地”。目前,**大泡核桃已通过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
核桃成了**县的一大传统支柱产业,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了42.09万亩,农民人均达39株,年产核桃8124万公斤,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达936元,核桃成了当地彝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如今,**县已建成万亩核桃生态园一块、千亩以上核桃连片5块、百亩以上核桃连片102块,这些连片核桃自然形成了核桃村、核桃箐、核桃沟、核桃坡,成了当地一个个令人向往的模范核桃生态自然景观。
金秋时节,是核桃成熟的季节,也是当地彝民们最忙碌的季节,亦是彝县人民充满希望和辉煌的季节。一树树长得又圆又大的累累核桃,一团团、一串串地缀满枝,裂嘴笑欢彝民们收打,每当此时,彝族男女老少在欢歌笑语中,起早摸黑,男人们吼着山歌,拎着长竹杆,爬上缀满核桃果的核桃树,“刷”下雨点般的“金果果”;女人们应着山歌,背起竹篮,拾起一年的希望。在彝族山寨,稼植核桃、收打核桃、烘晒核桃果、交易核桃、核桃初级加工是彝族同胞们一年里的主要活计。
近年,**县核桃种植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私营企业的大发展。目前,全县私营核桃初级加工企业大大小小共有126户,其中年加工核桃量在500吨以上的有12户,就核桃初级加工一项,每年均可解决1.5万人左右约5个月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年实现540多万元的城乡劳动经济收入。与此同时,**县还与省内外60多户客商结为核桃贸易伙伴,并形成了国内有一定规模的核桃收购加工贸易集散地,全县年实现非公制经济收入达16270万元,占GDP的61.6。借助核桃产业的发展势头,**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外商参与核桃种植业发展,实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同时,先后创办了**团山核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伊斯兰侨茂核桃食品精深加工企业、****核桃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企业所生产的“傻哥牌”系列核桃食品、琥珀核桃、密香核桃、袋装薄壳核桃、**核桃乳等核桃特色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如今,**县核桃产业迅速发展,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核桃为四大干果之首,其全身都有是宝,核桃仁甘美可口,营养丰富,据测,1公斤核桃仁所含营养,相当于9公斤牛奶、5公斤鸡蛋,称为“营玉库”;核桃又称为“木本油料之王”,出油率高达70,核桃油既是高级食用油,又是高级工业用油;核桃仁、外果及枝叶均可入药;核桃树其木材坚硬,韧性好,耐冲击,花纹美观,不翘不裂,是上等的木制材料;核桃植株枝叶繁茂,树冠如巨伞张天,果实翠绿可爱,因而又是优良绿色化树种。核桃树成了彝县人民的“摇钱树”。
点苍山之西的**彝族自治县,彝族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尤为突出、内容丰富,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传统的“火把节”、独特的“二月八”赶庙会、商贾如云的“二月十九街”、“**核桃产品交易会”等,有热情奔放的彝族“打歌”、美丽的民族服饰、独特的婚丧习俗等,构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站在县城遥看魏魏苍山,似见突兀之处绽开一道缝隙,形同巨大的石门,这就是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石门关”,其集雄、险、奇、秀、幽于一身,那里有山的险峻美、有石的奇特美、有水的隽秀美、有花的芬芳美、有云的朦胧美、更有风土人情美,在“
关内”你看到是梦幻般的迭水瀑布、神奇般的自然雕塑、天堂般的生态峡谷,走出来,你已是苍山[神秘的客人了。
根据我厂的检修工作的具体特点,加大了计量管理的力度,进行了长度计量器具的普查工作,确保车间生产所需量具的配备率达到98以上。开展了长度量具周期检定工作,计量人员深入现场检测量具,确保了车间所用量具的准确度,周检合格率达到100。坚持节支降耗,对于失准的量具及时修复,作到了随到随修,降低了我厂计量器具的购置数量和费用。完成了计量标准器具及配套设备送上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量值传递工作,同时为下一长度量具周期检定工作夯实了基础。
六、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方面。
①编制了机电修配厂网络平台设计方案,为公司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作了基础工作。
②在厂领导的安排和指导下,及时地维护全厂的计算机,确保计算机的完好,定期对服务器进行维护,防止数据丢失。
③对各单位的计算机硬件计划进行鉴定,完成厂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按厂下发给各单位的计算机耗材指标,严格控制和管理好全厂的计算机耗材。
200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以铝电工程为切入点,以碳素厂非标件的设计加工为突破口,积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工程的具体要求,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针对本收集的技术问题做好①机电修配厂IT平台的建设,完成机电修配厂OA办公软件的开发②完成遗留的WK-10B斗底板的改进设计及制造③西南区输煤系统给煤机的设计④研究108T电动轮转子拆卸和装配的工装⑤完成电解槽的制作的技术服务和质量控制工作⑥输煤系统各种我厂制作的滚筒的设计工作。⑦完成我厂承修电厂打击轮的技术服务工作。⑧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积极为车间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总之,在厂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技术办的各项都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推动全厂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今后要及时总结经验,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求真务实,扎实工作。2004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中虽然取得一些成绩这和厂领导关怀和帮助是分不开的。通过对2004年的工作总结,发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例如铝电工程中有的工作不是尽善尽美,侧翼板的制作变形控制不到位,虽然发现了问题,因为有领导说情而没有坚持原则,虽然没有造成损失,但是为组队电解槽带来了难度,在今后的工作中凡是技术问题必须坚持原则。还有加工公司的备件滚筒设计也存在个别问题,例如轴的尺寸标注错误,轴承座个别尺寸的计算错误,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成品件的设计中,要按规矩办,严格审核图纸后,报总工程师对图纸进行终审后,再下发车间制作。其中主要责任在我,另外还要加强我们工作的责任心,还要努力地学习,扩大知识面,只有这样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2005年技术办全体人员将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再接再厉,再上新台阶。以上是我们科室2004年的简要工作总结,有不对的地方请领导批评指正。
汇报人:田敏军
机电修配厂技术办
2004年12月25日
第五篇:产业调查报告
产业调查报告范文
开展产业调查但不知道如何写调查报告,没关系,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产业调查报告范文,内容仅供参考。
篇一:产业调查报告范文
为了大力全方位推动我县山野菜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使山野菜行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对*市山野菜产业进行调查的通知》的要求,责成农委牵头,会同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对全县山野菜的采集、加工及销售等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山野菜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县地处***南部山区,境内山高林密,沟谷纵横,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森林野生植被完好,为山野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可利用的经济植物50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山参、黄芪、平贝、细辛、鹿茸、刺五加等200余种中草药和松茸、蕨菜、薇菜、榛蘑、黑木耳等山珍产品。
**县山野菜平均每年总量在3500吨(鲜)左右,包括蕨菜2200吨、薇菜650吨、榛蘑100吨、滑子蘑200吨、刺嫩芽70吨、黄瓜香30吨、黑木耳50吨、松茸8吨,出产季节分别为5月中旬5月末刺嫩芽,5月末6月蕨菜、薇菜、黄瓜香,7月9月榛蘑、滑子蘑、松茸、黑木耳。我县山野菜保存和加工方式比较简单,保存方式多为盐渍和晒干两种;加工方式为晒干,人工挑选剪根,不使用其它添加材料。县内生产、加工山野菜的企业有二十多家,其中有十六家在工商局注册,有十四家企业注册了商标品牌。山野菜原料及成品销售方式有直接销到外地客商手中和代销两种方式;销售地点有日本、韩国、香港和国内各地,日本、韩国消费者对我县的山野菜给予高度评价。近两年采集山菜给农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个劳动力一年跑山可增加收入近万元,占农村农庭总收入2030%。
二、山野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野菜是一种无化肥、无农药残留污染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天然绿色食品,可以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使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山野菜成为现代都市人的美味佳肴。从而促使了我县山野菜产业大踏步发展,但同时也使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1、分散,重采轻管,存在破坏现象。我县山野菜大部分生长在交通不便的重山密林中,缺乏合理的保护措施,在群众性采集过程中,毁灭式、掠夺式的采集,致使有的物种几尽枯竭,造成了严重破坏,制约了对野生菜的永续利用和商品开发。
2、开发利用的研究较薄弱。由于野生菜分布和种类的多样化,使得它的育种、管理、采收、贮运、包装、保鲜及系列食品的加工,未形成规范化,许多宝贵得不到利用。
3、的利用率低。我县可食野生菜开发利用率仅为其的3%左右,由于野菜生长的特性及部分品种的耐贮性较差,在采集、装运过程中,也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和浪费,降低其利用率。
4、加工企业信息不灵,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主要是我县的一些山野菜加工企业由于信息不灵通,不能及时把握国际市场的经营销售动态,进行盲目收购、加工,致使产品积压亏损惨重。再加上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产品质量差,花色品种单调,因此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我县出口的大部分山野菜为腌制品和晒制品,用大罐包装,只能作为他国的再加工原料。
三、对山野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统一规划保护。可食山野菜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地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它不仅与食品工业相关,而且涉及到农业、林业、医药、商业、外贸各个方面。因此,应该把野生菜列入国家食品产业来进行开发,建立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域,建立野生菜种子苗圃,保护及收集珍稀和濒危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菜。
在生产上,应实行分区采收或间隔采收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避免因盲目开发而造成野生的枯竭。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要积极进行人工集约化栽培,建立原料基地,并逐渐实现基地良种化、区域化,使在质量、品种、规格和数量方面有相对稳定的保护,既为山野菜食品的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又可有效地保护。
2、加大山野菜的研究力度。首先,山野菜的开发利用应在充分研究其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应对种子进行研究。除开发新型可食野生菜品种外,还应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品种进行研究,以便实现人工栽培,并保持原有的野生风味。此外,要加强对野生菜的营养、疗效及保健功能的研究。加强对采后贮运、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并同步研究其配套加工设备。
3、综合开发、提高的利用率。在山野菜的开发中应树立综合开发、物尽其用的指导思想,避免浪费。首先是积极探索山野菜的主体开发。自然界中植物很少单独存在,多数是群落组合存在于各地,一种植物常常伴随着其他植物。因而在开发时,要考虑相关的可食野生菜的开发;其次,要考虑综合利用,比如果实、根、茎、叶、花的利用,可从中提取食用色素、香精、香料、果胶、淀粉、甜味剂等特殊营养成分,从而提高野生菜的利用率。
4、联合开发、改造技术、拓展深加工领域。积极进行技术和引进,改造现有加工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完善加工工艺,改进包装装潢,制定必要的质量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的测定,建立国际标准化的体系。
目前,我县的山野菜加工制品有干制品、盐渍制品等,多为粗加工,品种单调,档次较低,应该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如开发速冻制品、野生蔬菜汁、保健食品、野生蔬菜粉、野生菜的发酵食品等等。这样,野生菜的研究、开发、利用才能成为具有我县特色的新产品,并更快走向世界。
篇二:产业调查报告范文
为全面落实县四次党会议精神,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助推“三个**”和新农村建设,切实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根据县政协xxx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组织开展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现状
从1xxx年开始,我县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发展规划》为引领,通过持续努力实现了农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农业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大提高。到xxx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比xxx年增加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60元,比xxx年增加3687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比xxx年增加7%。
(一)产业化基本情况
十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覆盖了三次产业。初步统计,全县现有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的企业55家。其中,本地注册企业41家(含3家国企),外来委托、订单生产企业14家;组建农民专合社82家,发展产业型协会21个,农产品营销经纪人63人。
在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获省级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1家,市级认定重点龙头企业17家;通过国家级认证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专合社12个,市级示范社13个;获省市优秀农业经纪人4个。
1、企业经营型。按产业类别分,现有生产型企业有26家;加工类企业26家;旅游类企业3家。共流转土地、建立产业基地
万亩,发展订单农业9万亩,带动农户达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47%。其中,(1)生产销售企业中,种子生产繁育10家,水果蔬菜生产销售3家,畜牧养殖销售11家,水产养殖销售2家,年生产销售:种子840万公斤,水果蔬菜万吨,生猪万头,珍禽97万只,禽蛋3350万枚,分别占全县总产的100%、5%、10%、13%、%。实现收入亿元。订单农业面积9万亩,流转土地万亩,解决就业3500人。
(2)收储、加工销售企业26家中,粮油类14家,食品7家,蚕丝1家,虫草加工1家,猪毛生化加工1家,林产2家。年收购、加工销售大米7万吨,油脂万吨,肉类万吨,(本地原料)特色食品万吨,分别占全县总产的53%、40%、30%、15%。
(3)观光旅游企业3家,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万人。
2、专合组织型。截止xxx年底,全县共发展农民专合社81个,注册资本6275万元。其中,水果种植20个、畜禽养殖26个、蔬菜种植13个、水产养殖10个、养蜂2个。合作社入社成员5460户,流转土地万亩,带动农户11600户。xxx年,实现销售总额5125万元。
3、协会、经纪人型。全县登记注册的产业化经营性协会共21家、会员3025人,农产品经纪人注册会员63人。产业协会中,从事生产销售的16家,技术指导型协会3家,专业销售型2家。
xxx年,生产型协会实现销售收入4500万元;农产品经纪人销售总额达5125万元。
(二)产业化优势与特点
1、区域化布局初现,组织化逐渐提高。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发展机制,我县立足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了杂交种子、绿色蔬菜、无公害优质水(干)果,可溯源生猪、优质獭兔、无公害水产等10类产业基地,以及“十点五线”休闲农业区。
同时,全县于xxx年通过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推进县”认定。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18个,无公害农产品总产达万吨,分别占粮食、油菜、水果、蔬菜总产的%、%、%、%。为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十年努力,建成水稻、油菜种子基地万亩,并成功申报为“四川省油菜种子繁育基地县”。
2、内培外引齐头并进,多元投入助推跨越。目前,55家龙头企业中,本土企业41家,年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引进产业化企业14家,实现生产总值达亿元。带动本县及周边地区农户
3.2万户;81家农民专合社,年收购销售额达亿元,是十年前的35倍。
3、三产融合互动,产业向纵深发展。在加快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的同时,农产品加工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中,年收购加工粮油达万吨,肉类万吨,(本地原料的)特色食品吨,分别占全县总产的55%、30%、15%。
4、产业特色鲜明,名优品牌崛起。全县现有注册商标18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13家。并培育出“**贵妃枣”、“略坪蔬菜”、“长荣”蜜柚,“汉农”野猪肉、“茂露”山地鸡、“垚垚”、“名凤源”野鸡蛋、贵妃鸡蛋、“昌益”绿壳鸡蛋、“福民”黑鸡蛋等品牌。外销农产品统一包装率达到了30%以上,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不断提高。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问题:
(一)重视不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县级推动力度小。1998年以后,全县再没有类似的产业化规划,对产业化的发展也没有提上政府的重要议事范畴,未有研究、部署和推进措施;二是近年成片、成带发展农业产业化成效不明显,新农村示范基本上是在原有产业基础和规模上搞重点工程打造,真正推动农业产业化、助农增收不很明显;三是乡镇“重项目轻基础”。对农业项目实施重视,对“一村一品、一镇一色”的发展缺少研究和分析,真正助推农业产业化的乡镇较少。
(二)龙头不强。表现为:真正的产业化龙头少、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不高。本土企业中,仅有16家评为市级龙头,无国家省级的产业化企业;在26家生产型企业中,除种子业10家、果蔬销售3家、生猪养殖11家、水产养殖2家与农业的生产有较强直接关联外,26家加工、3家旅游观光企业与农业生产仅为生产者与收购者的关系,几乎没有定向(订单)生产联系;二是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附加值低。全县特色农产品品种多、产量小,无法满足企业的加工生产,无公害粮油有条件但无参与的企业。贵妃枣、优质梨优势明显,也仅服务于集团消费,没有真正接受市场检验。生猪(年出栏万头)、小家禽(年产875万只)量足质优,但主要依靠鲜卖,无精深加工,“6115”工程的推动没有全面的支撑体系。
(三)规模不大。我县的农业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发育不够,集中连片少、集约化
程度低;养殖业同样如此,规模化养殖比例低。因此,农产品批量供应能力差,在市场中形不成气候。以致没有一个省市级的批发市场;其次,乡镇间产业化基地建设不平衡,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再者,产购间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生产技术和服务管理水平质量不高。缺乏合同履约管理、监督机制,企业与农户还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龙头与农户间联系松散。
(四)投入不足。虽然“三农”投入逐年加大,但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来说,投入显得严重不足。
1、投入结构不尽合理。xxx年新农村建设本级安排1650万元,但用于农业产业培育的资金不到21%,用于引导企业发展的资金为零。
2、争取的上级建设项目中,针对农业产业化的比例极少(除了特批专项)。
3、金融支持乏力。由于农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专合社等经济组织贷款缺乏金融部门支持。
4、民间资金对农业的投入,由于土地集中困难,难以进入。同时缺乏民间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政策措施。
(五)合力不够。品牌效应利用不突出,没有充分发挥**名牌效益,在水果、蔬菜、大米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例如枣子就有“万佛”、“调元”、“观音”等多个品牌;二是农口部门优质服务市场未能体现“**”特色、优质农产品没有固定的销售窗口,有也仅限于大的公司行为,折射出市场发育不全和服务市场、服务产业化的宣传意识不强;三是机制不佳。企业、专合社与农户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签订订单后:农民按价高销卖无视合同、企业随行就市低价收购不执行保护价政策,企业原料短缺和农产品卖难同时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农业”履约率偏低;四是专合社管理不规范,大多数合作社没有有效发挥组织。
篇三:产业调查报告范文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以降低物流成本,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我们分别走访调研了部分物流企业、工业企业、专业市场业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现就我区物流产业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物流指标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区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代表的物流业,适应工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xxx年全区公路货运量 4940 万吨,货运周转量 96693 万吨公里,注册营运性货运车辆 4021 辆,吨位 15801 吨,挂车 294 辆,吨位 9092 吨,总载重达到 24893 吨位。据统计,xxx 年物流业增加值为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占全区 GDP 的比重达到 %,占服务业的比重达 17%。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
(二)、物流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260余家,依附四大专业市场130余家,依附工业企业110家,依附商贸企业和为三农配送20余家。但在工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的共81家。其中依附沙发材料市场的有证物流业户41家,依附沙发市场的有证业户23家。全区从事危化品运输的物流物业7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三)、物流市场主体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区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中,注册资金 300 万元以上(含)的仅有众智达、安顺、恒业、山运 4 家,其中众智达物流的业务主要是对原企业(催化剂公司)服务的,依存度较高。安顺物流主要为兴鲁化工和齐鲁石化服务的,依附性也很高。恒业物流主要以上海、广东、无锡、西安五条专线为主。山运物流主要是依靠为主要业务。这些企业拥有的车辆只有几十部。xxx 年全区纳税过 100 万的物流企业仅4家,分别为众智达物流、大地公司、安顺物流、恒业物流,数量仅占纳税过百万服务业企业的 6%。4 家企业中,纳税都不足 500 万元,除众智达外,其余不足 200 万元。除了这几个较大的物流企业之外,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有几部车辆,更为甚者很多物流企业只有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个门头,主要是配货业务。依附于沙发市场的配货站达80余户,但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车辆,只是搞配货业务。依附于沙发材料市场的物流业户41家,大多数是只有一到三部车辆。
(四)、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随着我市鸿运、良乡、王舍物流园的建立,我区第三方物流队伍迅速发展,初步形成零担、专线、联运、快递、危化品运输等络覆盖全国。宏信化工、催化剂公司、兴鲁化工、永大化工、凤阳彩钢、华安新材料等企业物流逐步向第三方物流拓展,加快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银座、利群等商贸连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设施整合改造,投资新建了一批配送中心,带动了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
(五)、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物流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四大专业市场持续的繁荣和发展,带动了为市场服务的物流业。据不完全统计,这四大专业市场物流圈能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各种专线、零担、联运络辐射面越来越大,越来越灵活和便捷。我区的支柱工业企业采取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的方式,释放了大量的物流,也带动了第三方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成本。
二、我区物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认识不够。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够清晰,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在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物流服务业的推进和发展。大多建立在低水平的无序竞争运营之中。
(二)、从宏观上没有统一的规划。物流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缺少统一、科学规划。各物流公司各自为政,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比比皆是,这样不但浪费了有限的土地、人力、资金,分散了我们的整体实力,影响了我们做大做强的物流产业,还削弱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力,使我区的物流产业形成了现在的“铺天盖地的多,顶天立地的少”的不利局面。
(三)、物流企业成本上升,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运营成本加大。随着土地、人力、燃料等不断升高,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由xxx年的3040%上升为去年的5565%。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利润状态下运行,缺少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的税收管理和税赋不甚合理。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实际经营中,综合性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相互重叠,很难区分运输和服务收入,税务部门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征税。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物流企业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又要缴纳8%的土地使用税,合计缴纳总收入25%的税收。过高的税负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增加10%20%,从而使物流得不到更有效的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些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便选择政策优惠的地区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四)、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结合得不够。
(五)、管理不到位,物流企业诚信意识缺失。由于我区目前还没有对物流产业实施统一的管理,职能部门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致使政府对物流产业管理的不到位。由于管理不到位,再加之各种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使的物流企业盲目相互压价,无序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低,不讲诚信,代收货款占为己有时有发生,无照无证经营现象存在。
三、对我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成立统一领导管理机构,强化管理。成立以区分管领导为组长,由经信局、发改委、交通局、贸易局、地税局、工商局、公安局为成员的统一管理领导小组,集中对物流产业进行整治和管理。为我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制。在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基础上,聘请物流专家对我区的物流的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产业发展重新进行规划,制定中长期物流产业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发展实施。
(二)、优化物流产业的政策发展环境。现在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是制造业主辅分离,向物流企业释放物流。调查中发现,现在发展比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自身剥离出来的企业物流实体,这类企业具备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与生产后商贸物流相接轨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xxx)51号),推动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的服务功能。尽快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有关差额税收政策。按照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赋税的原则,将物流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代理等环节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严厉打击公路三乱,免除企业不合理负担。
(三)、加强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化是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现在物流的重要支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重点培养一批龙头骨干物流企业,以提升和带动我区物流产业整体水平。与其他城市联合,重点支持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完善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络联盟合作。
(四)、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支持高等院校与物流企业合作,通过采取物流人才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开展物流专业培训,有针对性的培训行业内能够统筹规划和服务与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支持企业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增强大学生就业的能力。成立物流行业协会,强化自律意识,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水平,推动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