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托川南三市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本站推荐)
依托川南三市
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
县域经济只能是县域特色经济。南溪县是一个丘陵农业小县,人口41万,幅员面积704平方公里,2003年全县gdp仅16.87亿元,各种资源相对贫乏,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工业企业规模偏小。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发挥区位优势,在宜宾、泸州、自贡川南区域经济带中构建特色经济,实现南溪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
一、找准南溪在川南三市中的位置
在宜宾、泸州、自贡三市中寻求南溪发展新机遇,既是川南三市经济迅猛发展等外在环境条件的成熟,也是南溪多年来自身匹配能力增强的结果,是南溪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南溪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南溪位于川南三市的腹心地带,距宜宾48公里,距泸州60公里,距自贡60公里。且交通条件较好,与泸州、宜宾有长江水道相连,与泸州、自贡有二级水泥路相接,宜南沿江公路改造将于今年破土动工。
(二)川南三市强有力的辐射带动力
近年来,宜宾、泸州、自贡工业改革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前景看好。到2010年以前,宜宾将建成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川滇黔结合部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金沙江水电资源开发的依托城市。泸州将建成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自贡将建成结构合理的工业城市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城。随着这些定位的不断实现,川南三市的战略地位将不断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半径将不断扩大。一方面,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将向郊区转移。目前,宜宾城市规划区内的工业企业将陆续外迁。市场的日益专业化和分散化,许多商品的聚集与分散功能逐步转向周边。另一方面,川南三市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服务支撑,如农副产品等等。
(三)南溪不断提升的匹配能力
南溪县域经济在川南各区县中已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能为大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一是农业在川南具有特色。南溪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各类经济作物。2003年,蔬菜、水果、畜禽三大农业支柱实现总收入7.27亿元,占农业总总入的66.4%。其中,优质蔬菜面积达13.1万亩,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全国第四批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农业(蔬菜)科技示范场;四川白鹅出栏500万只,白鹅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保护资源品种;优质水果面积达5.1万亩,万亩50里优质水果长廊开始见效。
二是工业基础条件在川南较优越。南溪是国家直供电网、大管线供气,有丰富的高钙矿石、煤碳资源,泸盐路、川云路和万里长江穿境而过,是大工业项目落户南溪的优选地。天蓝有限公司8万吨三聚磷酸盐项目已大量投产,宜宾城区规划内的企业也将陆续迁至南溪。红光、南山、长庆三大军工企业具有人才、管理、技术、信息等优势。
三是城镇建设潜力较大。南溪位于长江边上,地势平坦开阔,是长江沿线及川南各区县中少有的建城良地。以“政府不出一分钱,县城旧貌换新颜”的南溪模式完成了县城的旧城改造,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8平方公里,在宜宾市各县中规模相对较大。
四是教育事业在川南领先。南溪一中为全国示范高中取得实质性进展;南职中、大观职中分别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职业高中;高考上线率连续六年稳居宜宾市第一。
二、借势优化调整经济结构
南溪在经济结构上与川南三市的发展有许多互补或配套的产业,但总体上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抓好川南三市大发展的机遇,努力调整产业方向,提升产业层次,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同时,提高服务川南三市的水平。
(一)建好农产品基地
农业的发展应适应川南三市市场需求变化,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目标,努力构建现化农业,为川南三市人民提供优质丰富的农产品。一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建立生产技术规范、监管与培训体系,扩大生产规模,到2007年使无公害农产品达30万亩,绿色农产品10万亩,有机农产品5万亩。同时,重视绿色标准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形成四川白鹅、蔬菜、西瓜、甜橙等绿色品牌,以品牌来带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二是迅速壮大产业基础,形成规模。根据全县资源分布、生态特点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按照统一的生产标准要求,建立布局合理的绿色食品基地,高起点、标准化建设农业生态园区,到2007年,建成四川一流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县、长江上游甜橙开发基地县、中国白鹅之乡。三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在巩固县文龙植物公司、县富民白鹅公司、大自然果蔬开发公司的基础上,鼓励川南三市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发展甜橙、雪梨、蔬菜、白鹅等农产品深加工。
(二)建好工业基地
南溪未来工业提出的“轻工、化工两大主导产业”,轻工产业特别是酒类、豆腐干等与宜宾、泸州发展方向相同,化工产业与三市的工业发展方向一致。其他部分机械工业在产品类属上有相似之处。如锅炉等等。为此,要实现南溪工业与川南三市的对接。一是建好科技产业园区。正着手进行南溪县科技产业园区开发,园区沿宜泸公路两侧展开,由a、b两区组成。a区为生态绿色食品加工区,主要面向宜宾、泸州的食品工业以及机械工业。该区已列为宜宾市属宜东工业区。b区为科技产业开发区,水、电、气、交通等公用基础设施和地形条件特别适合化工产业发展,主要面向三市的化工产业。天原有限公司已在该区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宜宾市的其他化工企业也有意投资该区。二是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引导三个军工企业加强与川南三市各企业的技术、项目合作。三是发展配角工业。南溪各种企业数量众多,全县化工企业10余个,酒类企业40余家,在川南三市各大企业中延伸产业链,发展配角工业。
(三)建好科教文化基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川南三市人民群众对教育要求日益提高。南溪教育应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提升教育档次,实现教育产业化开发,构建四川教育强县。一是培育优质教育群体。继续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南职中要巩固全国重点职中牌子,南溪一中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建设中华民校。到2005年建成省级示范性初中2—3所,省级示范性小学2所,省级校风示范校、艺术特色校各2所,南溪幼儿园建成省级优质示范园。二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吸收社会资金以产业开发等多种形式投入教育。完善南溪一中初中部和钟灵街小学的改制。三是实施“上挂下联”战略,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四是继续巩固“两基”成果,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加快云台山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观光农业的发展,培育旅游亮点。
(四)建好商贸基地
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市场40余个,总投资1亿元左右,但缺乏整体规划,没有进行整合、提升、培育,所以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和辐射力不强。南溪地理位置决定了未来五至十年,要提升南溪产业,服务川南,完全有必要建立具有吸引力和扩散力的大型批发市场。一是组建市场股份公司。通过市场股份公司领跑全县商贸业;通过市场股份公司募社会闲散资金在北城新区集中建设市场;通过市场股份公司提高市场和发展延伸市场。二是培育和发展特色市场和专业市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建立一批酒类、豆腐干、蔬菜、水果等专业批发市场,最大限度地实施商品转化;结合川南三市产业的特点,建好化工、建材等专业市场。三是加强大型零售业的发展。在推进现有超市发展壮大的同时,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等。
三是加强政府间的友好往来。突破区域障碍,主动与泸州市、自贡市建立定期联系与汇报制度,联系感情,加深了解。并与泸州市江阳区、自贡市自流井区结成友好区县,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县委县政府牵头组织好县上各部门和企业深入到川南三市各大企业进行走访,或是诚挚邀请川南三市各企业到考察,促进经济项目的合作与交流。
四是加强对川南三市的宣传。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泸州、自贡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南溪经济发展情况。有意识地在泸州、自贡组织同乡会。春节、中秋等做好泸州、自贡籍在南工作同志举行茶话会。
第二篇:实施五大战略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
工业的徘徊,已成为困绕南溪这样一个丘陵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要实现工业的突破性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明确思路,创新举措,在服务上着力,在招商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业的综合实力,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准确把握工业机遇,科学确立发展思路
工业的发展,应综合分析内外发展因素,找准切入点,增强发展活力。从南溪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看,工业正迎来了新的机遇。一是外部条件良好。南溪位于川南三市的腹心地带,交通条件较好。宜南沿江一级公路改造已列入市政府规划。到2010年以前,宜宾将建成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自贡将建成结构合理的工业城市、泸州将建成西部化工城。川南三市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半径将不断扩大,南溪将同时接受三市辐射带动,城市功能变化和工业结构调整,企业也将向郊区转移。二是内在基础夯实。南溪地势平坦,有国家直供电网、大管线供气,有丰富的石灰石、烟煤资源,泸盐路、川云路和万里长江穿境而过,具有大工业项目落户南溪的比较优势。红光、南山、长庆三大军工企业拥有众多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和较强的产业研发能力。县属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化工、轻工两大主导产业具有相当规模,主导作用已经凸现。农业基础扎实,服务环境优良,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发展活力增强。随着《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行政许可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的实施,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为此,南溪工业的发展,应结合县情,以工业规划区为平台,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突出轻工化工两大主导产业,背靠大市发展配角、联合军工共谋发展、依托农业产业互动、扶优扶强壮大支柱,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初步形成县域工业大发展格局。
二、推进招商引资战略,提升工业经济实力
一是突出重点,加强宣传。发挥好与自流井区、江阳区友好区县作用,突出抓好与宜宾、泸州、自贡等市内大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特别是早谋划、早行动,主动加强与宜宾五大优势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宜宾城区规划范围内外迁企业的联系,采取送资料上门、落实专人等措施,加大对有效信息的捕捉力度。二是储好项目,开发项目。加强与大中型企业、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储备开发项目。要对经济合作项目进行分析排队,确立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在一些大项目上取得突破。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盯住不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已引进的项目要加大扶持和协调的力度,一如既往地提供全方位的“家政式”服务。三是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建立健全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建立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业主负责制,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主管部门和政府负责人责任制。
三、推进产业集群战略,壮大工业经济规模
一是狠抓产业聚集的载体建设。县工业规划区是企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按照“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分业建园、滚动发展”的思路,切实抓好工业规划区建设。二是着力发展配套产业链。重点围绕宜宾五大优势工业产业链,积极争取饮料酒业、氯碱化工、林竹产品等产业链延伸到南溪,争取更多项目落户南溪。加强与五粮液集团的合作,力争 五一七车间的扩产技改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加大与天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在扶持天蓝公司8万吨三聚磷酸钠项目发展的基础上,力争新增5万吨白炭黑及6万吨纯碱项目。三是狠抓支柱产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扶优扶强政策,围绕轻工、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加强企业间的联系与协作,拓展延伸优势产业链,实现规模效应,形成集群经济。鼓励天蓝公司跨越式发展,带动南红化工等企业不断壮大,形成基础化工产业集群;支持红光化工医药公司等企业的扩能技改,发展壮大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引导酒类资源整合,扶持华徽等企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食品产业集群;引导南山公司等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实施技术改造,大力拓展市场,实现机械产业集群的恢复性增长。
四、推进制度创新战略,增强工业经济活力
一是全力支持军工企业改制重组。主动承担军工企业分离的社会职能,积极协助红光、南山、长庆等军工企业的改制重组、整合、盘活存量资产,激活优秀人才,充分利用射钉紧固器材、汽配、基础化工产品的品牌和市场优势,引进项目和资金,使重组企业扎根南溪,再现新活力,成为南溪新一轮工业发展的主力军。二是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各民营企业不间断地“改制”,在产权流动、法人治理上大胆探索尝试,不断完善企业体制和机制。一些上了规模的民营企业,积极实施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出资人、股东组成董事会,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生产经营大胆交给职业经理人。三是健全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机制。建立部门工作责任制,完善相关配合政策措施,依法维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多加强指导和服务。
五、推进技术创新战略,打造工业经济品牌
一是增强企业品牌意识。把县属工业发展、提升地方品牌与引进知名品牌结合起来,把技术创新和开发新品牌结合起来,把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与增强品牌实力结合起来,通过品牌培育来开拓市场,做大企业的规模。二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府推动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多途径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项目研发。大力支持校企、院企、企企联姻,加强项目对接,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三是开发企业人才队伍。加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外出参加学习,开拓视野,转变观念。真心实意地引进各类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
六、推进环境优先战略,落实工业发展举措
一是提升软硬并重的服务水平。着力抓好以城市经营推动城市化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突出抓好南城区改造、北城新区建设、宜南沿江公路一级拓宽改造,打造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努力改善城乡投资环境,增强安商、亲商、富商的吸引力。二是转变调控引导的组织效能。发挥政府依法行政职能,真正形成“市场调控企业,政府创造环境”的行政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政府协调服务机制。凡是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一律由市场解决。政府主要抓好统筹规划,信息引导,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三是提高公开高效的办事效率。建立和完善审批项目五公开、限时办结、互联审批、告知承诺、预约办件、投诉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阳光下作业”,规范审批行为,确保按时办结。认真治理对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采取收费公示、检查申报等制度。
第三篇:立足镇域打造“回归经济”,促进发展实现“四大突破”
立足镇情打造“回归产业”,促进发展实现“四个突破”——程河镇镇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3年,程河镇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激发镇域活力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意见》,着力打造“柳编之乡、中原菜地、商贸边镇、活力程河”,按照“以高标准的规划引领发展,以全民创业促进发展,以打造诚信务实的环境保证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断夯实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重点发展回归经济,在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实现“四个突破”:
一、在蔬菜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上实现突破。
按照我镇“沿埠双路以西发展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区”的规划设计,我镇一是扩大蔬菜产业面积,壮大产业规模,基本形成四个中心。即以乔庄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华楼、陈庄、陈湾等村,发展大棚及露地蔬菜3000亩;以王营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常庄村发展大棚蔬菜1000亩;以杨湾芦笋种植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芦笋种植2000亩;以埠口双孢菇种植合作社为中心,发展菇类种植15万平方米。2013年力争实现蔬菜种植面积6000亩的总体目标。二是放大效益。当前,我镇已与河南、安徽、山东等客商、企业达成蔬菜种植合作意向,重点引进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重点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突破性发展高端蔬菜种植,不断提高单产效益,年产值力争突破1亿元。
二、在回归产业的渠道和方式上实现突破。
鉴于程河区位、交通、基础设施等优势相对较弱,而程河籍在外经商办企业的成功人士又相对较多的现实情况,我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上,着重发展回归经济。一是以“信”“情”招商。今春,我们多批次向程河籍在外经商办企业人员发放《致程河籍务工经商人员的一封公开信》、《致程河籍老乡一封公开信》和《致纺织品企业家的一封公开信》。书记、镇长带队先后组团到浙江温州、杭州、广东澄海等程河人士集聚地,宣传家乡发展的现状、家乡人民对发展的企盼以及家乡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招商中既向他们传达了家乡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决心,也同时向他们发
1出了诚挚的邀请和“家”的呼唤。二是以诚招商。为表明镇委、镇政府招商的诚意,我镇专门组织招商专班,对有回乡创业意向的,不论远近、不论大小,都亲自登门拜访;凡到程河考察的每一个客商,书记、镇长都亲自陪同、热情接待,用诚信、诚心打动每一位投资者。三是以“惠”留商。对每一位回乡创业的老乡,我们都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最优秀的干部”为其保驾护航。通过这些诚心、诚信措施的推行,极大地激发了程河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业的热情。目前,已经签约或正在建设的回归企业有:投资7000万元的裕棉纺织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赵坡万亩水产养殖基地;投资6500万元的金钰凤纺织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的玉良门业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的陈湾富泰鞋帮加工厂等。
三、在全民创业的人员和技能上实现突破。
民富则镇强。在发展全民经济上,我们更加注重创业型人才的挖掘和储备。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扶持创业人才。主要是对现有的种植、养殖、加工大户进行奖励扶助。在年初的经济工作会上,我镇拿出了12万元对全镇19户种、养、加大户和民营企业进行表彰,在全镇范围内树立创业典型,营造了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同时,还对各类专业大户在场地租用、信用贷款、生产环境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尽量减少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困扰。二是培育创业人才。借助我镇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签订的校镇合作协议和扶贫部门“雨露计划”的平台,大力培训实用技术人才。今年3月,我镇拿出16万元,组织全镇有种养特长和创业意愿的首批108名青年农民到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免费技术培训。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都很强,为农民的创业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第二期培训班也正在筹备之中。目前,我镇这一实用人才培训模式已成为“襄阳模式”得到推广。三是引进创业人才。主要是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将本镇在外人才和外地人才引入我镇。目前,我们已引进的芦笋种植、蝗虫养殖、香菇种植、蔬菜种植、园林花卉等各类人才有32人。
2这些措施为我镇镇域经济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为全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四、在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上实现突破。
在基础设施的配套与完善上,我镇本着“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高标准管理,高质量运行”的原则,于2012年7月投资70多万元,聘请华中科技大学城镇规划学院对整个镇域、镇区以及产业做了一个高标准的规划;又先后完成了中心学校东西校区的合并、双埠路的升级改建、苏坡至程河段绿化及镇标广场建设项目。这些基础性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城镇的面貌,提升了城镇的品味,助推了投资兴业的热潮。2013年,我们将继续按照“规划先行、科学实施、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要求,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有:投资800万元的镇区一纵(孙岗路)一横(交通路)街道整修及排水工程;总投资750多万元的全长6.2公里的东赵路(双沟东王岗至程河赵坡村)修建工程,一期建设工程4.2公里已开工;正在兴建的总投资680万元的程河、埠口两个卫生院住院部综合大楼建设工程;即将实施的项目还有:正在进行招投标的总投资2500万元的黑清河自来水厂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供水范围将覆盖全镇;正在洽谈之中的由襄阳浙江商会投资兴建集工、农贸市场、商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占地33亩,总投资8000多万元;新社区建设项目有:总投资2.2亿元的卧阳岗社区,建成后可容纳住户1016户。一期工程102户,将于今年6月底前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正在规划筹建的社区还有四个,即埠口小区、乔庄社区、程河社区、曹河社区。
各位领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将借助此次观摩会议的东风,在区直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坚决按照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要指示,借鉴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再上措施,再加力度,奋力开创镇域经济的良好局面,为区域经济再创辉煌添砖加瓦。
第四篇:浅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如何立足“三基”建设实现新突破
结合直属一大队实践 浅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如何立足“三基”建设
实现新突破
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根基,是推动公安交通管理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公安部决定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为主要内容的“三基”工程建设,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活动成果,推动公安工作长远发展而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2007年是“三基”建设的关键之年,直属一大队在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紧迫性和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重大部署的认识,加深了对公安交警部门开展“三基”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全面推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交警队伍队伍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三基建设,狠抓基础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三基”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公安交通管理基础工作实现了崭新突破。笔者就以直属一大队“三基”工程建设实践经验为例,浅谈一下基层公安交警部门如何立足“三基”建设,实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新突破。
一、推动警力下沉,在解决基层实力上实现新突破
基层所队作为公安交警部门机关最基本的工作实体,担负着服务群众、保障畅通的重任。增强基层实力,首先就是要推动警力下沉。直属一大队严格按照公安部《关于加强基层所队正规化建设的意见》中“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强化实战”的要求,建立警力下沉的工作机制。
一是制定出详细实施方案,加强警力资源配置的调查研究工作,准确了解基层警力需求情况,制定出符合辖区交通管理实际的警力配置标准。在增加警力上,一方面积极向支队机关争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试行聘用文职人员,解放警力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是坚持新增警力全部充实基层一线原则。二OO五年以来,直属一大队陆续新增警力53人,全部充实到基层和一线实战部门。二OO七年七月,直属一大队又积极从支队机关争取了3名警力,也全部充实到一线,使大队基层警力配备达到全部警力的91%。
三是建立警力下沉的利益引导机制。直属一大队认真总结近年来人事工作经验,在干部选拔任用、民警福利待遇、表彰奖励、装备保障等方面,形成有效引导警力下沉的利益机制,鼓励民警安心基层、扎根基层,立志在基层建功立业。把那些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基层中队长岗位上来,为基层基础建设注入活力。
四是加大基层投入,强化警务保障。直属一大队从立足实际、注重实效的角度出发,把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有效结合起来,按照建设标准化、执法规范化、勤务科学化的要求,坚持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流,钱往基层花的原则,从装备、经费、待遇等各个方面不断加大对基层一线的投入。集中力量建设好基层所队,从机制上保障基层所队必需的办公用房、汽车、电脑等基本装备和民警个人防护装备。大队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对基层中队营房进行了改建和维修,增配更新了部分中队警务用车和警用摩托车,为部分中队添置了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和用品。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增强基层中队战斗力和民警安心基层工作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苦练基本功,在提升基层民警实战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基层民警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关系到队伍战斗力的强弱。直属一大队始终把苦练基本功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突破口来抓,加大岗位练兵力度,按照“科学练兵,循序渐进”和“干什么,补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精心谋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通过“四个强化”保障了岗位练兵的制度化,经常化。推动“三基”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是强化日常练兵和集中训练制度。根据直属一大队工作实际,大队积极引导和推动基层所队建立早训晚练,战训结合等练兵制度,确保人员,时间,内容到位。根据大队的部署和要求,各基层所队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做到基础练兵经常化,岗位练兵专业化。在抓好业务练兵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实际,重点抓好体能训练,技能训练以及应急救援处置演练,各业务职能科室按照各条线的要求,结合大练兵实施方案,实施专业练兵。为确保集训不走过场,提高民警的练兵积极性,直属一大队以贴近实战,服务实战为目标,以练促战,以战促训,对集训科目进行精心设计,制定了警体技能,队列,体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集训方案,确保了岗位练兵取得实效。
二是强化领导带头制度。在大练兵活动中,直属一大队领导坚持以身作则,走在练兵前列,积极参与计算机操作培训,坚持进行队列和擒敌拳训练等,通过领导带头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层干部民警同训练,同考核,为民警树立榜样,形成了全队苦练基本功的良好氛围。领导的率先垂范极大的激发了基层民警岗位练兵的积极性和热情,民警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经常组织座谈讨论,对执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地探讨,促进了民警法律知识进一步丰富,以及执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强化科技练兵制度。直属一大队把信息化引领基层基础工作作为“三基”建设关键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获取和控制大量信息上,在增强信息实效上下功夫,提升信息为现实工作服务的能力。面对大队民警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不高,交警信息平台录入参差不齐的情况,大队把计算机技能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从汉字录入水平入手,组织全体民警开展信息应用技能的练兵活动,选派2名有一定计算机知识基础的民警作为信息化培训教员,负责民警的培训任务。要求在年底之前,全体民警打字速度要过关,录入速度50周岁以上的民警每分钟10个字以上,40-49周岁的民警每分钟20个字以上,39周岁以下的民警每分钟达30个字以上,并要求民警通过自学和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进一步提升大队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为逐步推行网上办案,全面实行无纸化办公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是强化练兵保障激励制度。直属一大队把苦练基本功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了组织保障。把苦练基本功活动情况与效果列入对各单位的绩效等级化考评,与评先,评优,表彰奖励,经济利益,选人用人等直接挂钩,把民警参加练兵的情况作为晋升,考评,立功受奖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不达标的单位,落实领导责任,限期整改,对成绩突出的民警给予奖励,年底前考核成绩达标人数比例低于85%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不得参与评优,以此来激励各单位和广大民警积极投身苦练基本功。
三、做实思想工作,在增强基层民警工作活力上实现新突破。
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灵魂,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生命线,是公安交警部门真正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取得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全面胜利的有力保障。交警大队作为公安交警部门的主要基层单位,是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针对对象,由于基层民警业务训练紧张,执勤任务繁重,客观上给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为把基层政治思想教育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直属一大队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公安交警部门政治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对公安交警队伍中涉及的难点和顽症的思想问题,做到了多思考,多研究,多想对策,舍得花时间,下功夫,逐渐形成规范民警思想意识的无形之网,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形成有利于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强化政治建警,政治强警的思想。直属一大队高度重视交警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将加强民警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民警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民警政治理论素养,坚定民警政治立场信念,作为交警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在组织上予以保证,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基层干部具体抓,各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还科学设定思想教育的长期计划和具体目标,防止以小概全,以长官意志代替科学决策,避免随意性,使政治思想教育规范化、系统化,保持长久,而发挥长效。
二是创新管理手段,增强政治思想教育的亲和力。直属一大队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也始终贯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体贴人的原则,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树立民警的主人翁地位。采用人本管理、柔性管理的原则和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人本主义管理模式,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始终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紧贴民警工作、生活实际,引导民警在执勤执法中受教育,在爱民活动中受教育,在警民共建中受教育。通过形象化、情感化的理论灌输,教育者为人师表的人格感召,先进事迹感天动地的心灵震撼,警示教育触目惊心的沉痛教训,引导民警端正执法思想,坚持执法为民。
三是改进教育方式,增强政治思想教育的灵活性。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上,直属一大队注重结合民警的工作特点,改变内容单
一、形式沉闷的做法,努力实现从“说教式”向“引导式”、“启发式”的转变,在手段上积极创造条件,力求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民警接受教育的兴趣。同时细化内容,丰富手段,增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向心力。破除“政治思想教育必须集中大块时间搞”的观念,充分利用训练、例会、执行任务动员时机,将教育穿插其中,做到教中有管、管中要教、教管结合,把大教育分成小教育,把集中教育分散在日常教管中,实现教育的“小型化”和“轻便化”。化大为小,将大题目分解成若干个民警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小题目,这样具体形象,有血有肉,便于操作。既贴近民警实际,又便于接受。或是变深为浅,将深奥的变成通俗的,将抽象的变成形象的,将要解决的问题明朗化,将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化。在形式上注重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相结合,与民警的业务工作相结合,与民警的业余生活和家庭生活相结合,采取人性化管理、以情感人的办法,寓教于乐,使民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四是注重贴近实际,增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大队领导时刻注意摸清民警的思想实际,找准政治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心人”,对民警的情况能够了如指掌,对民警的特点一清二楚,对民警的内心世界明察秋毫,对民警做到知情、知性、知心、知变。把服务基层、服务一线、关心民警疾苦当作责无旁贷的义务,注重把政治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保护民警的政治权益不受侵害。同时经常与民警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了解掌握民警思想脉搏,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真心实意为民警排忧解难,做到“五必谈”、“四必访”。“五必谈”,就是下属遇到困难、晋升职务、调动工作、家庭发生矛盾、思想不稳定时必须谈。通过谈心、交流的方式,以情感人,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四必访”就是:民警出差在外,生病住院、家庭遇到重大困难,发生重大变故时必访,把民警现实存在的家庭困难问题、伤病问题、婚恋问题等作为教育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大事来抓,经常关心过问,及时帮助解决。做到因情施策,因人施教,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免除民警的后顾之忧,创造一个拴心留人的良好工作环境。通过这些方法,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透、做细、做实,以思想政治工作、去凝聚警心,使民警精神面貌得到进一步改观,切实提高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
四、狠抓日常养成,在树立基层公安交警良好形象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更好地实践执法为民思想。基层所队处在公安交警部门执法活动的最前沿,队伍整体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安交警部门的形象。直属一大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从“四个提升”入手,狠抓日常养成,培养民警良好的思想、工作作风和规范的言行举止,有效解决基层公安交警形象欠佳的问题,全力打造一流执法环境,筑牢民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意识,展示德州交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
一是推行执法责任制,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直属一大队坚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把执法责任制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根本制度常抓不懈,重申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如有不按法律依据办事被群众投诉举报的,要立即组织专人调查,一经查实,依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确保执法责任的落实;同时围绕行政职能中涉及到的自由裁量权,对行使条件、运用范围、裁决幅度等进行细化分解,努力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创建和谐警民关系,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着力制度建设,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直属一大队按照***部长“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四句话要求,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规范化管理,以《内务条令》、“五条禁令”和《道路交通民警执勤执法工作规范》为准绳,建立规范的工作、生活、学习秩序。在工作职责、执勤执法、执法监督、廉洁勤政等方面,制定明细的规章制度,做到以制管人、靠制管事。切实纠正服务态度“冷、硬、横”、纪律作风“稀、拉、松”、内务卫生“脏、乱、差”等问题,促进民警的作风养成,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同时细致查找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整改不放松,以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最根本目标,要求全体民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着装规范,文明用语,纠正交通违法行为时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准确、法律程序完备、处理恰当。对服务不到位、行政不作为等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直属一大队以转变工作作风为突破口,创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型、和谐型”五型警队为抓手,以服务理念、专业素质、职业精神为三大支柱,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加强交警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改变以往执勤执法过程中重管理轻服务的狭隘思想,切实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变管理为服务,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行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从全方位、多角度贯彻落实上级公安机关对于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的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交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各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承诺服务制等便民举措。为给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大队还在各窗口部门推出“六个一”服务,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您好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暖心,一片真诚办事,一声再见送行,做到让“群众四少”即“少跑一趟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少一次麻烦”等承诺服务,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努力使群众处处感到方便、热情、快捷,切实树立人民交警的良好形象。
四是强化监督机制,提升公众满意度水平。直属一大队切实加强执法监督、执法回访,认真执行绩效考核、警务公开、承诺服务等制度,通过多种渠道积极收集和充分倾听人民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群众监督的力度。首先是舆论监督。主动加强工作透明度,将警力、警务及一系列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向社会公开,欢迎群众、媒体监督、举报,广纳良言,逐项汇集,认真研究整改,为提高民警执法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群众监督。以行风评议等活动为契机,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代表及社会知名人士作为警风警纪义务监督员,通过定期座谈、建议、讨论等形式,主动将执法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再次是内部监督。大队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在各项执法活动中实行互相监督、互相评议的体制,在上下级之间、民警之间形成层层监督的网络,制约民警执法行为,同时坚持不定期地对民警的执法活动、警容风纪、内务等进行明查暗访,对办事拖拉、效率低下、作风粗暴、执法不公、履职不认真、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一旦发现立即查处,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当事人和领导的责任,进一步增强全体民警干好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真正确保广大民警把法规政策理解好、执行好、落实好。
总之,要想立足“三基”建设,实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新突破,基层公安交警部门就必须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按照“警力要下沉、保障要有力、班子要加强、管理要严格、机制要创新、执法要规范、工作要上去、人民要满意”的总体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各项基层基础工作。同时牢牢抓住“三基”建设关键之年这个大好时机,高站位思考,高标准启动,高质量推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实干意识,锐意进取,扎实工作,通过“三基”建设,大力增强基层实力,增强基层活力,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水平,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为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第五篇:理念、制度、方式“三创新” 实现社会管理“新突破”
理念、制度、方式“三创新” 实现社会管理“新突破”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改革开放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创新社会管理,不单是维稳行为、管控行为和部门行为,更重要的是执政行为、人本行为和社会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
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还面临诸多问题,重管理轻服务、重指令轻倾听、重打压轻疏导等管理理念长期存在,管理体制格局与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化的利益结构和人民的多元化需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上还存在简单粗暴等情况,这些问题容易造成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外地人与本地居民之间、企业与工人之间等等的深度隔阂,甚至引发重大的群体性事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格局,实现社会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要从理念、制度、方式上实现创新,突破社会管理的“瓶颈”。
在观念转变上做文章,实现理念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管理理念的变化决定着矛盾化解的质量。在一些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着“被动式管理”、“单向约束”等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转变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使人民群众经济上有成就感、政治上有优越感、生活上有归属感、精神上有愉悦感、保障上有安全感。
在体制机制上出实招,实现制度创新。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国社会管理中政府采取“包打天下”、“单打独斗”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存在“各管一段”互不衔接和“共管一段”责任不清等问题,越位、错位与缺位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创新社会管理,要深化对城乡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公共资源投入管理体制的改革,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明确各部门、各主体权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机制。
在手段方法上下功夫,实现方式创新。在社会管理中,有些领导干部还是习惯于运用高压的“硬”手段,不习惯用沟通协调、道德约束、自律互律的“软”手段,容易造成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的激化,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出现。创新社会管理,要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从习惯于事后“灭火”转变到源头“防火”,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转变到重视运用经济、文化、行政、道德、科技等综合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在观念转变上做文章,在体制机制上出实招,在手段方法上下功夫,大胆创新,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