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游览湖北省省博物馆有感
游览湖北省省博物馆有感
上个星期的星期日上午有点事,很累,本来是打算中午好好休息一下,睡个好觉的。但是却被通知下午要去参观省博物馆,心想反正也没去过省博物馆,就跟同学们一起去看看吧。
好在省博物馆离我们学校也不是很远,坐了一会车之后就到了。刚刚下车,三座宏伟的带着古代风格的建筑映入我的眼帘,我当时就觉得今天这次参观肯定不会让我失望。
我们这次来正好赶上“那不勒斯的黄金时代”的油画展,让我也感受到了除了荆楚文化之外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气息,也是一次视觉的盛宴。
看湖北省省博物馆主要还是要感受一下本地的荆楚文化。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楚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孕育了具有楚地域特色的灿烂文明,八百年的历史中,楚人以勇于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参观了“古代瓷器专题展”、“秦汉漆器艺术”、“荆楚百年英杰”等,其中重点参观了荆楚百年英杰。通过参观我了解到湖北自古以来人才荟萃,享有“惟楚有才”的美誉。近代以来,荆山楚水更是英杰辈出。其中有指点江山的国家元首,有救国救民的革命先烈,有领兵杀敌的军旅名将,还有建功立业的科技精英、学术大师、艺术泰斗 他们从不同方面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缅怀或尊敬。在这么多的藏品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曾侯乙编钟和越王勾践剑了。这两件文物一件是代表荆楚音乐文化的代表文物,一件是代表荆楚军事工艺的代表文物。曾侯乙编钟保存之完整,气势之磅礴都令我震撼。越王勾践剑饱经岁月犀利,剑锋完好,剑身犹存,实属难得。
一个地区的博物馆是反映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当地历史沉淀的集中展现,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讲堂。这次省博物馆之旅把我从课堂拉到了现实中,通过对历史遗物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先人是怎样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以勤劳的智慧,奋勇抗争精神,创造出无数的奇迹。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共青团员,我们要继承先人的优良品质,学习他们的精神,努力学习好文化知识,做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这才不会辜负了父母,社会,祖国的培育。
孔森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地班2010301020042
第二篇:湖北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想解一个城市,那么请到他的博物馆去”。作为一个大一学生,对自己要生活四年的城市历史,当然要有一定的了解。博物馆离学校不远,在东门坐777路过到黄鹂路下车,博物馆就在马路对面,上午10点半从宿舍出发,11点15到达。
湖北省博物馆之行让作为华夏子孙的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楚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孕育了具有楚地域特色的灿烂文明,八百年的历史中,楚人以勇于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
最先参观的是楚文化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湖北发掘了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现了楚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该馆全面展示了楚文化的辉煌和灿烂。楚文化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区域文化,独具一格、自成一体、博大精深,是构成先秦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人深埋密封的丧葬习俗与长江流域独特的地质结构,使这一时期的大量文物得以完好保存,为今天研究楚文化提供了生动丰富的实物史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复原2002年在湖北枣阳九连墩发掘的楚国车马坑中的部分车马。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壮观的车马坑。综合馆让人对湖北的历史文化有了较为完整的了解。
曾侯乙墓是一座2400年前的诸侯国君的墓葬。曾侯乙墓出土青铜礼器是历年来我国出土青铜数量最多、种类较全的一次。该墓出土的编钟、鼓、琴、瑟、笙、箎、排萧8种共125件乐器。种类全,数量多,制作精,保存完好,其中不少乐器是新发现,为世界考古史上所罕见。这批乐器反映了公元前五世纪我国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是中国音乐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曾侯乙墓展览陈列了该墓出土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现了2400年以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古代瓷器专题展展现了湖北地区瓷器的发展脉络。瓷器玉石般温润的质感,自发明一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瓷器分青瓷、白瓷、青白瓷之分,六朝至隋唐,青瓷一统天下;宋代湖北主要出产青白瓷。我最喜爱的是青花瓷,其中四爱图梅瓶,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元代青花精品。
郧县人以“郧县人”的发现为主线,同时展示了湖北境内旧时代时期遗存的发现;秦汉漆器艺术展现了秦汉时期漆器艺术的辉煌;书写历史展现了湖北境内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和书写工具;屈家岭是最先发现的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 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能够证明这一点:我们华夏民族具有无比坚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历史早已过去,辉煌也罢,惨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谈中”。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祖国建设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三篇:重走科举路——游览科举博物馆有感
重走科举路
——游览科举博物馆有感
要讲到中国文化,其中熠熠闪光的一定有自隋炀帝就开始科举制度,它从建立伊始就“呼唤”千万学子“竞折腰”。直至清朝灭亡,1300余年间,科举制度已成为读书人心中“永远的痛”,也以其独特的方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文化。
一个阴霾的午后,我们抵达了科举博物馆,门轻轻地掩着,我们一度怀疑当天休馆;可能因为地处郊区,那天下午一共只有我们两人在参观,这是一种幸运还是悲哀?
改革开放,改了文化,革了迷信,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变得崇洋媚外。日本、韩国,曾经都是中国的附属国,甚至近代还有不共戴天之仇,居然有千万青少年狂爱之;而对于中国文化却嗤之以鼻,科举制度更是因其无法挽救朝代灭亡而被批判的一无是处。可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科举制度带给中国文化和国家命运的究竟是什么?我期望着这次参观可以给我一个答案。
进去之后,首先看到的就是元代的“科举门”,门背后写着“忠”。只是一个科举门,就轻而易举看出古代皇帝建立科举制度的目的——选拔有知识并且忠心的人为自己管理天下。这个出发点是对的,并且通过科举制度也选拔出了很多的治国之将,可是随着科举制度考试内容的逐渐“变态”,选拔出来的人也越来越“畸形”,他们有的是为了中举之后带来的钱权,有的除了背书什么都不会,这些人的存在和发挥作用,简直是在拿民生开玩笑。
科举门后面是孔子的像,“奠国学之宏基,集教育之大成”。孔子,春秋时的大圣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人有着深厚的影响。可是不同朝代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不同利益,在不同程度上曲解了他老人家的话:
或曰:“以得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整段话的意思是说,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用恩德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别人的恩德呢?用公正、坦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可见,孔子是反对以德报怨,主张明辨是非的。根据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报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报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抹杀了多少真理与人民的创造性,但同时,我们的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
掌握不了这些东西,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你看,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好好的一句话,硬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生生地变成了孔子要愚弄人民,要阻挠人民知书答理寻求知识的愚民之术。
像这样被曲解的话还有很多很多,中国知识人就这样被统治者愚弄,死心塌地参加科举完成功成名就的梦想。
馆中展示了很多关于科举的匾额,介绍了科举的发展之路,老师上课讲过这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朝代都不同程度地改进了科考的方式。重走科举路,这一段走的很轻松。
让我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古人考场作弊的工具。如左图,古人要把自己押题的文章密密麻麻地抄在纸上携带进去。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连作弊都比古人懒,古人不辞辛苦把文章再抄一遍,不但可以作弊,还增强了自己的记忆;而我们却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用手机拍下来,或者干脆找人在外面“念”答案,监考老师仔细查看,可找到的纸条越来越少,殊不知空中无形的“纸条”已传了无数张。作弊,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暂时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法,唯一能做的只是加强考场管理,可真正重要的人文道德教育却从小学开始就被放到一边。这是古代“科考大于天”时的弊病,也是现在拿考试成绩衡量学生时的弊病。如果有一天,考试成绩不再是唯一,这个问题也许会迎刃而解。
科举,不仅考验着你的知识,还考验着你的耐心和体力。或许这样选
拔出来的人才,才可以在磨难中仍保持乐观的心态,无论被贬多少次仍忠于朝廷。
将要离开之时,发现院子的墙上有金榜题名的名单,足有十米长,1300年,究竟有多少人毕其一生精力只为参加科考,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最后中榜的人只有这十米……
我们还在“明清状元榜”上发现了胡广、杨慎、翁同龢、张謇等人的姓名,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答案。
科举虽然有很多弊端,可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这是唯一有效的选拔人才方式,也确实选拔了一大批的名臣名将。谁又敢说,如果没有科举制度,1300年间的朝代发展会更好呢?
第四篇:湖北博物馆交流心得
湖北省博物馆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这次外出考察学习主要是对重庆红岩联线、三峡博物馆和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进行交流学习。其中最让我难忘,对我启发最大的就是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现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成。现设有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社教部、协调部、考古部、文保中心等业务部门。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盘龙城--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曾侯乙墓》等十多个展览,以其精美丰富的展品、精良的陈列布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宜人的观赏环境,向观众介绍湖北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深受海内外游人欢迎。
这次交流中,湖北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王吉超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与我们深入交流有关博物馆展览工作的经验和发展方向。之后,王主任还亲自带我们到展厅参观学习,并赠送给我馆几套该馆临展的丛书。在这次交流学习中,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主要从展览的形式设计方面总结这次交流学习的感悟。
首先,王主任谈到,在对一个展览进行设计之前,要进行全面的考察,要与策划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充分理解展览的中心主题是什么,然后,确定设计的方向。在设计中,要有一个贯穿始末的主题,从展览的标识,到每件展品的说明牌,都要风格统一,有标志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个展览完整一致。要充分挖掘展览的内涵,运用各种展览方式和宣传手段,来更好的表现出展品的艺术价值,使观众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展览的魅力。
其次,是对设计人员的要求。设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例如PS,AI,Coreldraw,CAD软件等。不仅要在技术上要做到精通,在知识储备上也要做到广泛涉猎,对各种艺术形式,陈列模式都要进行学习研究,吸收其中有用的部分,充分运用的实际展览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开阔眼界。陈列设计人员一定要走出去,多看多听,多与兄弟馆之间交流,学习别人的先进的展览设计手段,取长补短,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认知水平。
第三,王主任建议我馆要多承办一些巡回展览,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各馆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更多的展览设计思路。要积极与各馆交流,不仅要与国内的兄弟馆保持联系,还要放眼国际,学习国际一流的展览技术,承接国际展览,从中提高自己的展览设计能力。要争取主办巡回展览,结合我馆的资源优势,创造出一条适合本馆的展览设计模式。
这次与湖北省博物馆的交流学习机会十分难得,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设计人员,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为我今后的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将结合这次交流的心得体会,继续努力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我馆的展览工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展览部 张寅
2012-12-10
第五篇:湖北博物馆调研报告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
简介: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现馆舍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
目前,湖北省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建筑具浓郁楚风,呈一主两翼、中轴对称。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成。主要建筑分别为二、四层,属一类民用建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耐火等级一级,防水等级二级,抗震烈度7度,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
布局风格:馆区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品”字。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
装修: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干挂法装饰。再此重点介绍下石材干挂法的做法及施工流程:墙面花岗岩饰面的几种施工方法比较:
目前国内大理石、花岗岩板材墙面装饰的施工方法大致
有三种。传统湿法工艺──在砼墙面或砖墙面上按设计要求事先绑扎好钢筋网,钢筋网与结构预埋件焊接牢固,安装石奢之前将饰面石材按照设计要求用钻头在板侧钻成鼻孔,将铜丝穿入孔内并与钢筋网绑扎牢固,在石材与基层墙面之间用1:2.5水泥砂浆灌缝。
这种施工方法的缺点是墙面平整度、垂直度不易控制,板缝易泛盐霜,影响美观,基层处理不好则易引起空鼓脱落现象。湿法改进工艺──其方法基本与传统湿法工艺相同,主要不同的是用碳钢弹簧卡代替了铜丝绑扎,在上下层板材之间增加了连接钢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施工比较方便,对控制垂直度与平整度较传统湿法工艺有所改进,但这种方法的缺点亦与传统湿法工艺相同。干法施工──干法施工亦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把由花岗岩薄板与钢筋细石砼制成磨光花岗岩复合板用连接件将其与结构连成一体,并且在饰面与结构之间形成一个空腔,详见《建筑施工手册》的有关介绍。这种方法工艺复杂,施工质量难于控制,其二即为本文所介绍的干挂式施工法,它施工方便,易于保证施工质量,分格清晰整齐,整体观感好,有的框架无需砌筑填充墙也可进行花岗岩饰面的施工。
干挂式施工的工艺方法:根据墙面花岗岩的分格尺寸要求绘制立面分格图,如图a
所示,施工时根据分格图在墙面上弹出分格线,并对饰面石料规格下料加工。当饰面基层为框架而无填充墙时,每隔一段距离设一根竖向主龙骨,主龙骨由膨胀螺丝和连接铁件使其与基层墙面或框架梁相连接,主龙骨可以采用槽钢、方钢或角钢等,主龙骨的材料规格,花岗岩石材与基层之间的间隙综合考虑次龙骨的允许跨度通过力学计算而定,当基层为墙面时可以不设主龙骨而将次龙骨直接固定在墙面上。在每一块花岗岩的横缝上口设一次龙骨(如图b中5所示),次龙骨与主龙骨之间采用电焊焊接,次龙骨的大小应根据石材规格的大小考虑其上承受的石材重量以及风载等经计算而确定,一般采用L30×3或L50×5角钢。每一块花岗岩的顶端与下端均开设φ5的小孔,如图c所示,花岗岩与次龙骨之间采用连接铁及钢销相连接,如图d中6、7所示,连接铁与次龙骨的连接采用螺栓固结,如图d中9所示,该节点可以使连接件进行前后左右位置的微调,以便调整花岗岩的垂直度与平整度,钢销一般采用φ4的镀锌钢筋或不锈钢,钢销与花岗岩钻孔之间隙可以用环氧树脂或502胶等填堵。缝隙处理:干挂式花岗岩饰面的板材之间一般留有8~12mm的空隙,在整体墙面安装完毕以后,缝隙用打硅胶封没,图d中12。硅胶的色彩可以根据石材的颜色选定。为使硅胶均匀美观,在打硅胶之前缝内先嵌一条轻质泡沫塑料条作硅胶的背衬。如在室内墙面上装饰大理石或花岗岩板时,次龙骨可以直接固定在墙面上,这样就可以取消主龙骨,而用膨胀螺栓和连接铁件将次龙骨与基层墙面连接。
干挂式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要点:花岗岩板材的尺寸要根据结构实际尺寸进行分格排布,在下料之前在饰面的基层墙面上(或框架梁柱上)弹出分格线,在分线分格闭合后将分格绘制成板材分格排布图,然后根据排布图下料加工主次龙骨与饰面板材,这样才能确保整个饰面分格的协调美观。主龙骨与次龙骨及与基层之间的连接要牢固,采用多大的螺栓(或焊缝)要经过设计计算而定,施工时要确保质量,并做好防锈处理,一般龙骨采用镀锌钢材或在钢材表面涂刷防锈漆,特别是焊接点的防锈处理尤为重要。为确保整个立面的平整度与垂直度,应在整个立面上下左右挂线拉线安装板材,每安完一块板要仔细检查调整它的垂直度与平整度,在满足要求后才能安装上层板材。为防止底层板被碰撞破坏或移位,在最底层板与基层的空隙之间可灌300mm高的砂浆或细石砼。板材之间的板缝打胶是影响美观和防渗漏的关键,所以在打胶前要清除板缝内的灰尘,内衬条均匀,确保硅胶厚度10mm以上,打胶要连续均匀,平面凹进2mm左右,不得使胶打在缝外污染饰面板材的表面。
对干挂式施工法的几点看法:干挂式施工法由于采用了钢结构主次龙骨,可以使饰面石材与结构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当上部幕墙饰面突出结构180mm时,采用干挂式施工法可以使花岗岩饰面与上部幕墙饰面平齐。干挂式施工法由于不采用水泥砂浆灌缝,而采用硅胶嵌缝,可以防止墙面渗漏与板缝泛盐霜现象的出现。干挂式施工法结点牢固,不会产生起鼓脱落现象。干挂式施工方便,质量易于控制。没有湿贴法中因灌浆而使饰面石材跑位的现象,干挂式施工在饰面石材就位校正后即可固定。干挂式施工法可以适用于各种形式的装饰面基层上,可用于框架结构而无填充墙,也可用于钢结构墙面以及空心砖、加气砼砖墙等基层的大理石花岗岩饰面。干挂式施工法可适应于采用大规格的饰面板材,本工程中最大的花岗岩规格为750×1500mm,从而使饰面整齐美观,整体观感好。
另外,在墙面的特殊部位,如,内墙面跟楼地面的交接处,为了遮盖地面与前面的接缝、保护墙身以及防止擦洗地面时弄脏墙面做成踢脚线。其材料与楼地面相同,内凹进去,踢脚线高120~150mm。为了增加室内美观,在内墙面和顶棚交接处,可做成各种外装饰线。
屋面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室外环境(广场地面是花岗岩地面)按景观式、园林式的特点进行布局,通过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园林绿化、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等形式,营造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和谐配套的历史文化氛围,给观众提供一个休闲、舒适、幽雅、公园式的室外游览空间。是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武汉市一座光彩夺目的标志性建筑和对外开放的一大精品名牌景观。丰富且有着地方特色的珍贵藏品和不断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显著成就,使本馆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世界上最庞大的青铜乐器曾侯乙编钟、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翘楚之作越王勾践剑、地质年代早于北京人的郧县人头骨化石等,都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并具有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