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实践焕发青春
昨天的事仿佛仍历历在目,最后我们也终于在南通南大街圆满完成了这次暑期实践活动的全部任务,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实践焕发青春。在短暂的实践中,我们播撒汗水,收获了友情,添加了一份难得的认识阅历。
随着暑期的临近,我们7个来自南通的人怀揣着同样的梦想聚集了一起。南通,一个神奇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有着许多让人无法忽视的光芒:南通教育无与匹敌的神话、如皋人的长寿的秘诀……种种优势,让我们有了丰富的题材,在与辅导员的交流后,我们也确定了这次实践的主题——追寻南通民间艺术蓝印花布。
第一天我们系11级来自信息工程专业和强化班的7位同学聚集在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门口,这宣告着我们暑期社会实践的正式开始。在博物馆与吴元新馆长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旧时,浙江、江苏一带农村家家户户都会织布、染布。老辈人身上穿的衣服、日常用的包袱皮,甚至自家闺女的嫁妆,都是自家纺织印染的蓝印花布。窗帘、头巾、围裙、包袱、帐子等都可用它来做。蓝印花布仿佛就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布料。它的图案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自然,清新。江浙一带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就在江苏的南通地区。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许多用蓝印花布制作的工艺品,虽然成品的颜色并不华丽,但在朴素中透露着一点优雅。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南通市文化局,文化局的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蓝印花布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通的瑰宝,我们应当为拥有这一财富而感到骄傲,社会实践报告《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实践焕发青春》。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然而对它的保护力度仍然不够,希望所有人都能参与到保护这一民间艺术中来,蓝印花布不仅属于南通,更属于全世界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来到了海安华艺公司,在这里我们目睹了蓝印花布制作的全过程。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全凭人工手纺、手织、手染而成。其图案全凭手工镂刻,每幅刻好的纸版都似剪纸艺术。我们还自己做了一些,虽然不太好看,但是体验了其中的乐趣。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这里,我们采访了染化系、艺术系、纺织系的老师和主任,染化系的主任向我们介绍了学生所学习的课程,由于学校没有专门学习蓝印花布的设备,所以教学中涉及的部分比较少,只有在扎染的教学中会有,系主任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些蓝印花布的成品,这些作品样式不一,各具独韵。倒数第二天来到了八仙城的蓝印花布的销售店,店面虽并不大,但里面蓝印花布的制作品应有尽有:服饰、帽子、包包、鞋子、围巾……毕竟都是纯手工制作,而且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价格也因此会高一点的,可以理解。最后一天,我们在南大街分发调查问卷。天气很热,来来往往的人很多的,我们在人群中随机寻找路人,填写调查问卷,尽管这是一项很枯燥的工作,但随着人们的配合,这项工作也显得容易很多。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各种考验与磨砺间杂而来,短短的几天经历了许多,体验了许多,我们意识到实践的重要,在实践中,也体会到了文化的生命力,生命在于实践,实践焕发青春。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实践总结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队实践总结报告
2009年以来,镇江新区以江苏省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工作为契机,结合群众意愿和新区实际情况,大力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把它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
2010年1月4日,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平昌新城建设规划总体方案。平昌新城,无疑是一片承载希望和梦想的热土,它是平昌未来的新城区,也是平昌市发挥区位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备受着社会各界瞩目。而我们学习生活在这个城市,亦以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密切关注着新区的发展。
自2006年推进区的启动建设至2010年平昌新城建设规划总体方案的通过,几年来,推进区按照“按照党政主导、产业支撑、市场运作、群众拥护”的原则,科学谋划、大胆实践、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推进区确实成为了平昌新的增长极。在建设过程中,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这一环节对新区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为更好的反映平昌市推进区土地开发和利用等有关情况,了解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总结开发利用的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和建议,我队队员经过认真思考和筹划,决定学以致用,响应学校开展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开展对推进区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为社会和人民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我们队员14人,为跨专业组建,可同时发挥所长,同时我们有三名专业老师指导,在困难时是他们给我们信心,在处理技术性问题时是他们给了我们技术指导,使我们不畏挫折,勇敢前行,这次活动大家都信心满满,期待通过努力做出一份令学校和社会满意的成果。
7月1日,学校召开了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学校的相关领导都到场庆贺,全校有很多支志愿者队伍参与,同时还有诸多媒体在现场报道。仪式经过了开幕词、领导讲话、授旗等几个环节后,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隆重谢幕。下午,我们全组人员在办公室开研讨会,在老师的介绍下,大家纷纷讨论了如何具体地开展此次暑期实践活动,并做出了进一步的方案。另外,我们组成员为活动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如制作调查问卷,购置活动中所需物品等,打印遥感图像等。
7月2日,我们开始了十几天的外业调查。我们分别深入平昌市城乡规划局、平昌市土地局、平昌县土地局、瑞贝卡集团、万佳弘不锈钢有限公司、平昌县新城区、尚集镇等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受到当地领导的热烈欢迎以及各部门和村民的积极配合。我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去了平昌市规划局,平昌市土地局,平昌县土地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调研。进入这些机关单位,我们获得了他们所能给予的相关资料,这对我们日后的调查是很有益处且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切身的认识到,掌握大量信息对研究的重要性。当然,这其中难免会碰钉子,但我们以我们的真诚与执着打动了他们,在他们的指引与协助下,我们得以完成任务。通过此行,我们还了解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也对政府职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外业调查的大多数时间,我们还是在推进区内的各个村镇里。我们队14人奔赴推进区,在各个村镇与片区间穿梭调查。我们行在大街小巷,走在田间地头,以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当地村民的形式获得调研报告所需的第一手资料。一些村民对我们的调查询问热情回应,表达了对农村土地与国家政策的关注。外表朴实的他们,却不乏富有见地的评论,令我们啧啧称赞。他们面朝土地背朝天,对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有着不可割裂的深厚的感情,他们面对土地被征用这一事实流露出的无奈与惋惜亦令我们心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村民都能积极配合,就有一些村民用怀疑的目光审视着我们,打探我们的来意,对我们的提问也多少有些遮掩,我们也并不做强求,仍真诚的感谢他们的配合。但总体来讲,大部分受访者对我们的活动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乐意配合我们的工作,群众的支持配合是我们的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详细了解了推进区土地利用状况、开发的进程、土地流转的意见和土地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和翻阅资料,我们发现:新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总规模为5.59万亩,涉及丁岗、大路和姚桥3个镇,18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约2.1万农民。需要拆迁7826户、拆迁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工程分4个项目区进行建设,建设周期为三年,到2012年6月结束。工程总投资约40亿元,其中安置区建设投资约36亿元,土地整理和其他工程投资4亿元。工程实施后,通过农用地及未利用土地的开发整理可新增耕地3957亩,新增耕地比例为7.08%;通过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拆迁,可增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约8277亩。
新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从2009年4月开始编制规划方案,同年7月正式获得省国土厅批准。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工程建设,工程建设进展良好。在此期间,时任江苏省省长罗志军、国土资源部领导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等专家学者给予积极肯定。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都作了报道,中央电视台也进行了专题采访。
奔波了几天,我们的外业结束了,大家都稍松了口气。但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我们还有不可忽视的内业工作要做。我们组通过分工,在院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完成了如整合调查资料,编制地图,撰写总结报告与调研报告等工作,将我们十多天来的辛苦调查做成了一份研究成果。虽然,我们不是专业的调研团队,也不是政府部门,但是我们的实际行动是事实,我们的调查结果是最真实的、最基础的,以学生的触角来认知这个社会,符合实际,贴近百姓。这是我们队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交给指导老师、学校及社会的一份答卷。每天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集体的重要性。天气很热,而且每天都奔波在室外,中间几个同学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但我们相互扶持,以一个集体的力量支持着他们坚持下去。作为一个学生团队,虽然我们缺乏相应的系统性知识,而且并不像政府部门那样具有权威性,但是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起讨论,一起做事,一起总结,一起面对困难,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同样能把最真实的成果展现在大众面前,让人们认识到平昌推进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如何,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并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给自己增长知识,相信通过这个活动大家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以及成果意识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仅凭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则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口。它让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以现实主义的眼睛,以人文关怀的深度,去观察、体验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十几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相信对大家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和一份不可多得的回忆。我们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亲身体验生活,看到了城乡差别,感受着贫富差距;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得到了加强。“坚持”“责任”“信任”三个词在我们心中都存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我们在活动中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在与群众的接触中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了这个社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群众,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和与和谐社会做出了我们的贡献。
开拓者实践小分队队员 钱胜民
2011年7月16日
第三篇:春草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对于暑期社会实践,我的理解就是将我们在学校所学的一切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真正发挥应有的效果并从中学习到更多。只学习而不真正到社会中实践,那么所学的就毫无意义了。而且,社会实践可为以后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我们既深化了以前所学到的知识又学到了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一起相互补充,从而进步更快。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使我们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的大好良机;是提升思想,锻炼品格,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有莫大的帮助。为期四天的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但却让我们从中理解、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们受益终生。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们对社会各个阶层人的了解,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与收获了很多,也明白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对于我们春草实践队来说,经过为期四天的青岛胶州市胶北镇新农村合作社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深入走访和调查了当地卓有声望的合作社,其中,对青岛可花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双王桃子合作社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下面让我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春草社会实践队此次的具体实践情况。
其中我们春草实践队深刻地了解了青岛胶州市胶北镇的合作社情况,当地农民针对自身的弱势,其中为了凝聚单一农户的微弱力量,实现农超对接以及减少农户自我单一经营的风险,响应国家的政策(建设新型农村合作社于20XX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依靠自身与政府的力量,逐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社,并在当地形成一股前景越来越好的新势力。其中,我们主要调研的青岛可花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双王桃子合作社特点尤为突出。下面让我分别介绍一下这两家新型农村合作社的情况。
青岛市可花蔬菜专业合作社
青岛市可花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在20XX年由5人募集资金100万成立的,其中带头人陈玉金有丰富的从商经验,善于市场营销,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抓住此次良机,开创了青岛市可花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在此平台上,使农民、合作社、公司都实现盈利,前景越来越广。
青岛市可花蔬菜专业合作社拥有完善的制度。其中包括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社员管理制度、生产销售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充分的赋予了社员治理合作社以及深入学习的权利,详尽的规定了该合作社生产销售、财务管理制度以保障合作社的正常运营,实现合作社的逐渐壮大。
青岛市可花蔬菜专业合作社具有独特的经营方式。该合作社主要是公司、合作社、农户采取签订三方协议的方式进行订购与生产,既保证了农户、合作社的利益,又满足了公司的需要,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其中,青岛市可花蔬菜专业合作社与日本一家草莓加工公司签订了一项长期的合约,生产公司要求的品种,实现了双赢。
青岛市可花蔬菜专业合作社充分的保障了农户的利益与降低了农户的风险。首先,村民入股的门槛极低,可以是以土地租赁的形式入股,亦可以以生产工具的形式入股,还可以以资金的形式入股,充分的保障了农民的权益;而且,农户可以参与合作社的日常劳动来赚取一些钱;到了年底,社员可以根据合作社的盈利情况以及自己的入股份额来进行年底分红;公司与合作社先签订合约再进行种植且有最低价格保证,充分保障合作社社员的利益;最后,合作社有风险保证资金,用于风险保证以及设备购买。
尽管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青岛市可花蔬菜专业合作社由最初的5户农民发展到了120户,发展势头极好,尚存一些不足之处。其中,该合作社只进行粗加工,没有深加工,错失了深加工这一方面的巨额利润;该合作社高新技术利用不足,难以引领市场前沿;该合作社市场分析不足,难以深刻的掌控市场;当前合作社有些方面欠规范,应继续向日本韩国合作社学习,取长补短。
青岛旺果蔬专业合作社
首先,我们对三家桃园进行了调研,以此进行比较。第一家桃园:该桃园每亩收入大概3000-4000元,该桃园的情况是桃园所在地缺水,独立种植,并没有加入合作社;第二家桃园:该桃园每亩收入大概5000-6000元,该桃园的情况是,解决了水源问题,但没有加入桃园合作社,市场营销方式匮乏。第三家桃园:该桃园每亩收入大概10000元,该桃园的情况是,现已加入合作社,有专业的人指导,进行了包装,市场销路广。
综上三家桃园情况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来,是否参加桃园合作社的差别,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当地后屯青岛旺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情况。
后屯村青岛旺果蔬专业合作社是由村政府大力支持,连同农户建成的合作社。该合作社有诸多的优势,加入该合作社后,可以有专业的人来进行病虫害预防与治疗,来减少种植风险;凡是该合作社的桃园有统一的商标,可以进行更方便的市场营销,提高该地方桃园的知名度。
该地青岛旺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特色——桃花节。青岛胶州市胶北镇于每年的三月十五日举办桃花节,借此机会来吸引大量游客,来进入桃园赏花,逐渐增加当地桃园知名度,并借此机会打出后屯村的桃子品牌,销量逐年提升,当地的农民每年从中获得的收益也在逐步提高。
后屯村的青岛旺果蔬专业合作社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发展刚刚起步,合作社加入的农户并不多,现在的合作社实力尚且薄弱,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综合来看,以这两所合作社位代表来看,胶州市胶北镇的合作社的发展势头良好,在不久的将来,胶州市胶北镇的合作社的发展将更为美好。而且,为了摆脱单一合作社发展的限制,各个合作社将往合作联社的方向发展,但一切还在研究之,但前景终究是美好的。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使我深深的明白了没有实践的理论是不深刻的,而当今大学教育是主要是以理论学习,我们要抓住暑期这个为数不多的机会去参与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能有机会去参与社会实践,对我来说是收益匪浅的,还有几年我将步入工作岗位,我相信此次社会实践对我将来参加工作是有一定会有很大帮助的。
面前的路还很漫长,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我相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来说必将是终身受益的,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会不断地被验证,我会不断地理解和体会实践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地应用到实际工作来,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光辉闪耀九十载,青春建工十八大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一、活动概况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光辉闪耀九十载,青春建工十八大”为主题,以十八大召开为契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院按照“继续发扬好传统,不断创造新特色,努力取得新成绩”的总体要求,发挥学院的专业优势,闸室开展2012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院广大青年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投身实践,服务社会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今年,我院紧密结合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设立了两支省重点团队扬州市既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普查团、保护文化遗产助力运河申遗小分队;及其他校重点团队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小分队、奔赴各市的对江苏省货运交通需求现状分析小分队、古建筑测绘小分队、等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暑期实践团队,也有围绕民生展开的相关团队,如新生代农民工现状调查小分队、新疆民族学生发展状况调查小分队等共计13支社会实践小分队。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我院应参加实践人数为 人,参与率为。7月2日下午,我院举行了2012年暑期实践出征仪式,院党委余洪副书记、院团委虞强书记、田甜副书记及近200名团队队员、所有宣传报道组成员出席了这次会议。院党委副书记余洪为院总团及省重点团队授旗,就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宣布我院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出征。
二、活动总体过程
(一)筹措准备阶段—未雨绸缪、加强组织 1.广泛动员
精心组织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相对有限,因此加大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必要。通过文件通知,材料学习,使得全院本科一、二年级的同学对社会实践有了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在五月底,学院活动方案的征集工作就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学生参与热情高,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数的 份、组建服务团队数
支,其中省级重点团队二支,团队人数共计
。六月中旬,经过专家老师们的仔细筛选,确定了以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古建筑测绘江苏省货运交通需求现状分析等为主题的实践方案。
2.加强组织 明确分工
学院党政领导专门听取了院团委的准备工作汇报并对活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部署,下发了《 的通知》,成立; 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由院党委副书记余洪老师具体负责活动开展,而加强了对全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协调。学院专门拨付了 元经费支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3.领导重视 专家指导
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7月6日的出征仪式上,院团委书记介绍了我院今年社会实践方案的基本情况,党委余洪副书记对此次社会实践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对我院全体青年大学生给予厚望,要求各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要规范科学化实施活动方案,要切实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外,学院动员和组织刘雁、张建新、张敏莉、李胜才、杨鼎宜等40多位教授、老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老师,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地方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担任顾问,为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实践实施阶段—不畏艰苦,运用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
今年实践服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1.响应国家号召 关注建筑能耗
灯火通明的大型公共建筑每天会消耗多少度电?设施一流的高层建筑洗手间一天会消耗多少立方水?为摸清政府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耗能“家底”,最终为政府制定节能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将从7月2日起,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能耗调查小分队在扬州市范围内进行“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查”。建筑用能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从现行的国家统计年报体系中,很难得到比较准确的建筑能耗统计数据,致使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节能减排目标,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时,缺乏有效的建筑节能数据做依据。分队将对包括政府办公楼、商场写字楼等建筑面积在5000~1000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进行建筑能耗调查。能耗调查将首先从机关单位的建筑能耗开始,逐步扩展到其他建筑。
据悉,大型公建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为一般普通住宅的10~15倍。此次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及其逐月的电耗、气耗、水耗等,都是主要内容。被调查对象须提供相关数据的原始记录单或交费清单复印件,因为这些都是调查能耗的关键。能耗调查将通过了解大型建筑的真实状况,从而研究出有效的节能运行管理措施、节能改造优化技术及合理的用能模式,为扬州制定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等制度及相关标准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不配合分队调查的单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国家战略方面劝导他们配合调查。该活动被 《建筑时报》、《中国日报》、《科学时报》、《新华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多达30余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扬州的大型建筑能耗的减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素材,成为我院的一个经典调查。
2.助力运河申遗 弘扬扬州文明
今年暑期,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利用暑期实践的机会,对扬州这个地处长江中下游,位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古运河穿城而过,具有近2500年历史的古城,而且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小分队队员从各个方面了解运河的有关状况,对运河的如今的作用,历史上的地位等做了一个充分的了解,队员也来到扬州市中心文化宫附近展开了对古运河申遗的宣传活动。主要包括发放宣传页、放置多块古运河附近遗产点介绍展板以及签名活动。众多市民纷纷在横幅上签字,共同助力运河申遗。还赶赴其他宣传点展开更多的运河申遗宣传活动。省委组织部部长的莅临指导也让小分队的工作更有激情。运河历史悠久,现今对它的调查与申遗也是对祖先工作的肯定。
我院运河申遗小分队的同学历时颇久的实践成果既为扬州古城的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古运河的申遗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扬州的古城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3.应国家号召 倡导节能减排
“扬州市建筑垃圾回收与再利用”小分队实地调查扬州的建筑垃圾利用现状,随着扬州市兴建文明城市的步伐不断迈进,绿色和环保的观念也愈加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大量建筑垃圾已成为人们日益注重的环保问题中的“头号难题”。拆迁后建筑垃圾约有千万立方米,既不能恢复耕种植被绿化,也无法填埋,太多更不能运走,造成环境污染,虽然它也浑身是宝,但人们对其也只能望“宝”兴叹。建筑垃圾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建筑垃圾的综合回收与利用迫在眉睫。举办这样一个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能进一步走近社会,从社会现象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思考和解决,本活动也让使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观念深入人心。整个调查过程让成员们感觉到从政府到企业,从企业到个人,从个人到家庭,只有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把这个利国利民的事给办好,一方的努力却无人参与无异于杯水车薪,众人拾材火焰高,我们要站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把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自主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让扬州的未来更美好。这次活动也先后引起了《中国日报》、《建筑时报》等20余家国家级、省市级媒体的关注,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4.联系实际
专业反哺社会
作为一个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的文化名城,扬州古建筑、文化名园众多。为更好的保护古城历史文物,建筑测绘一直是我院建筑学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特色活动,从吴道台宅第到诸氏盐商住宅从往年的贾园到个园,我院“留住身边的文明——古建测绘”已经走多了整整十个年头。今年,受扬州市园林管理局的委托,我院建筑系的同学在系主任的带领下,对东关街、狮子巷、龙首关等40余处古建筑进行了精确测绘,队员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先进的测绘手段,绘成历史建筑图册,并对历史建筑的特色、意义、现状、保护和再利用等方面展开研究,还绘制出详细的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以及建筑三维立体数字模型。今后,只要轻点鼠标,即可直观地欣赏到扬州城古建筑风貌。该活动被《建筑时报》、《新华报》、《科学时报》、《中国日报》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多达30次。使古建筑的爱护观念更深入人心。
(三)实践总结阶段—认真总结,让实践效果更加深入 在校团委的关怀指导、学院领导的关心以及相关组织的支持下,在带队老师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基本达到了预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目的。《社会实践活动手册》上交数 和完成调查报告(心得体会)份数 及其占应参加社会实践学生数的比例100%。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知识技术优势,通过提供技术、文化、信息、等服务,引导和帮助了广大农村群众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促进农村经济的产业调整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我省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大号基础。
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也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本领和能力,完善了社会实践活动在育人体系中重要环节。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同学们结合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仅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喜悦,而且也使同学们能以大学生的身份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并为社会尽上自己的绵薄之力。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暑期社会实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实践报道的宣传报道也收获颇丰,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我院暑期社会实践事迹先后被《新华社》、《新华日报》、《中国文物报》、《中国日报》、《建筑时报》、《中国建设报》、《科技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11次,被省市级媒体《江苏工人报》、《中国江苏网》、《扬州日报》等宣传报道45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不仅宣传了建工学院,也提升了扬州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使扬州大学始终活跃在社会实践的第一线上。
三、活动特色
我院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围绕活动主题从实际出发,考虑各种情况,全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纵观我院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色:
(一)注重实践,关心弱势群体,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较多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要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但必须看到,当前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还是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不是很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针对这一情况,我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原则上要就近就便,组织学生在学校的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者本村范围里开展活动,紧密结合农村基层经济建设和扬州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征询可行性方案进行研究。我院根据自身特色和学生特长,在保持以往的作法的基础上,继续采用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组建重点团队示范带动的形式,积极鼓励“配套组队”、“特色组队”、“属地组队”和“社团组队”等形式。通过确定一批重点帮扶对象,规划一批重点服务项目,组建一批重点服务队伍,集中力量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活动,以期该次活动能促进我省的经济建设,提前实现小康社会。在这种目的下,我院多个小分队分赴各城市农村第一线,用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
队员们通过此次活动,不仅了解了各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而且能亲身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感觉非常高兴,确是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做出了贡献”。
(二)落实古建测绘运河申遗,为扬州古城保护做贡献
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位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古运河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近2500年历史的古城,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以明清时代的个园(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何园(以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享誉海内)等众多名胜古迹。
我院古建测绘和运河申遗小分队的同学历时颇久的实践成果得到了部门和专家的认可,既为扬州古城的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古运河的申遗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扬州的古城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普及节能意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为响应当前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珍惜利用自然资源的政策号召,我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组织小分队深入平常市民家和建筑生产第一线,广泛调研当前行业中节能减排的现状。
其中,同学们通过走访市民家中,挨家挨户的进行问卷调查,最后通过对近400份颇具代表性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扬州市既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普查团”分队对扬州大型建筑的调查,积极探访实地,走访现场,走上街头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响应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号召。
“扬州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调研团队”成员通过对扬州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及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最终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提醒人们少仍垃圾,“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给予有效利用,这不仅对于环境有益,也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结合专业,热点追踪
我院暑期实践对江苏省货运交通需求现状分析小分队奔赴江苏各市,进行耗时长久的货运交通需求现状调查,分队成员不畏酷暑,坚持在各地进行调查,并利用网络积极收集资料,在有限的时间完成了这项艰苦的任务。队员们表示通过这项调查,积累了经验,巩固了专业知识,对货运交通现状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古建筑测绘小分队对扬州主要的古景点、古建筑的测绘,为扬州的古城保护留下了积极有效的资料,既强化了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也为将来留下良好的素材。
(五)强化宣传,扩大影响范围 为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意义的认识,加强宣传活动,对内营造活动氛围,对外扩大活动影响,增强本次活动的教育效果,院新成立的大学生新闻中心积极筹划,组织动员,搞好对内、对外宣传,在出发前确定各小分队的安全负责人和宣传联络人,安全负责人要确保小分队人员的行车安全、住宿安全和饮食安全,确保整个实践活动在队员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宣传联络人要每天向学院及新闻中心报告今天的活动时间安排,通过手机、电话、邮箱等及时传达信息,既节省了时间,也使对外宣传更具直接性、真实性。为保证对外宣传的高质量进行,我院新闻中心每天都有队员深入射虎实践第一现场,从宣传报道的角度审视问题,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做到宣传报道的专业化、具体化。
(六)积极支持学校和兄弟学院的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院同学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支持学校和兄弟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假期过程中,留校做宣传报道的同学还积极通过现场及网络交流、活动联谊等方式同校宣报中心、农学院宣报中心的同学交流写作经验、宣报心得。
通过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队员们的人际交往经验,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专业定位,坚定了自己人生的奋斗方向。实践队员们用知识去贡献和谐社会的建设,用实际行动去饯行“光辉闪耀九十载,青春建工十八大”的诺言。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炎炎夏日,炽烈的太阳烤灼着大地。热浪滚滚的大街上,总有群不畏酷暑的大学生在奔波。烈日和炎热并没有磨灭他们的意志,反而点燃了他们的热情,他们追寻着六十年前解放南京的足迹,去亲身感受六十年前那场伟大的渡江战役。
怀揣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和对六十年前那场伟大战役的好奇之心,我们走向了经历过渡江战役的老革命家的住处,开始了对他们的采访。老人们谈起当年的战役仍然意气风发,颇有些指点江山的意味。更有谈到精彩至极之处时情绪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六十年前枪林弹雨的时候。老人们绘声绘色的描述几乎把战场的原貌展现在我们面前,也道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和战斗情节,让我们在场的学生们无不为之动容。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参与一项很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带领“万家帮”的智障儿童参观渡江胜利纪念馆。智障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空间较为狭小,对一些事情很不了解,我们想通过本次活动在参观纪念馆的同时让他们既得到了欢乐同时也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七月十三日下午我们准时拉着他们的手走进了庄严的渡江胜利纪念馆。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无处不在昭示着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无处不显示着老一辈革命战士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在参观文物的同时讲解员也在生动的给我们讲解着文物的来历、价值,时而穿插着对渡江战役和战前战后国内大形势的介绍。孩子们虽然有着先天的障碍,但是在活动中表现出对这些新奇事物的巨大好奇,都认真仔细的聆听、观摩,脸上也不是洋溢着欢快的微笑。渡江胜利纪念馆是为建国六十周年新建的一个纪念馆,其中不乏有许多高科技的成分,其中在展厅中央有一个打屏幕,通过3d动画的效果模拟当时渡江战役的情景,再配合声音的效果使人觉得身临其景。展厅的后半段是南京解放后南京建设方面的成就,介绍了南京的第一任市长和重要领导干部,让我们了解到了南京城在解放后的历史,也让我们了解曾经的老南京的面貌。参观结束了,参与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和“万家帮”的孩子们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后的打平台合影留念,看到大家脸上的笑容,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非常欣慰。
这个暑假,我们小分队还利用现有的设备和素材拍摄了大学生自导自演的电影《南京!南京!》。虽然从各个方面来说都不如专业导演拍摄的好,但是却体现了我们的一颗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心。这部影片凝结了我们小分队的心血,记录了我们本次活动的过程,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并且在先锋书店举办了首映仪式。
从前期的社会实践筹划到实施再到最后的总结,我们经历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中我们走出了校园,学到了我们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让我们珍惜,让我们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