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网购调查报告显示:京沪穗近半网店盈利(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1:1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网购调查报告显示:京沪穗近半网店盈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网购调查报告显示:京沪穗近半网店盈利》。

第一篇:2006网购调查报告显示:京沪穗近半网店盈利

调查机构正望咨询日前披露的《中国2006年度网上购物调查报告》显示,京沪穗三大城市里,有超过400万人在网上购物。与此同时,京沪穗有近半(48.6%)网上卖家2006年度实现了盈利,盈利卖家平均月净赚2230元。

调查报告大学生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市场

网购平台 强者恒强

新鲜出炉的对“网络买家”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京沪穗2006年度超过400万人的网购人群中,近290万人在淘宝上有过购物,90余万人在易趣有过购物,近30万人在拍拍有过购物。在当当网有过购物的人数90余万,在卓越有过购物的近80万人。

一成卖家专职做网店

有意思的是,大约每五个C2C的买家中就有一个是C2C卖家。2006年度,在京沪穗三个城市,平均每个淘宝卖家的成交金额为33300元;平均每个易趣卖家的成交金额为20970元;平均每个拍拍卖家的成交金额为679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京沪穗网络卖家中,已有超过10%是全职经营。

据了解,正望咨询本次调查通过电话访问共获得了4089份有效问卷。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调查报告显示近7成高考状元已难觅职场踪迹

调查报告显示近7成高考状元已难觅职场踪迹

2013年07月04日 08:14来源:法制晚报

随着各省份高考成绩出炉,高考头名最终选择到哪些高校就读也成为热议的话题。

从今年已经公开报道的信息看,北大清华仍然是不少省份高考头名最为青睐甚至已经确定就读的高校。

根据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2年,全国超过8成的高考头名最终被清华和北大录取。而香港高校虽然在近几年吸引了不少高考头名学生,但仍未撼动清华北大的地位。而从高考头名选择专业看,经济和管理专业仍然是最多的。

近几年,关于高考头名最终能否成才的争论不断,而调查报告显示,近7成高考头名已难觅职场踪迹,大多数人恐已“流失”海外。

头名调查 八成就读清华北大

今年北京文理头名分别由北京四中张韵凝和清华附中朱宸卓摘得。据了解,张韵凝第一志愿报考了北大工商管理专业,朱宸卓第一志愿报考了清华电子信息类专业。

对于取得高考头名的学生来说,清华北大仍是大多数人的梦想。今年上海市、湖北省等省份的文理科高考头名所报考的高校,也是清华和北大。

今年各省份高考头名中,也不乏有人提前就已经被上述两所高校录取。比如新疆在6月25日公布高考成绩,其理科头名在6月18日就已经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随着高考成绩公布,清华北大等名校对于高分生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近些天,清华北大在某省的招生组就相继在其各自的官方微博上发布颇具“煽动性”和“火药味”的招生信息。北大方面更是直指有兄弟院校“造谣”说北大的学生宿舍无空调,而实际上宿舍早就安装空调了……

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介绍,自200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高校陆续进入内地招生,正在集体挑战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虽然北大清华的地位尚未被撼动,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高校已经成为近几年内地各省高考头名的又一选择。

根据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实际上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各地区高考头名最主要的选择,就是到清华和北大就读。

在过去30多年里,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高考头名人数最多,有696人,清华大学位居第二,有520人。而这两所高校招录的高考头名人数,占比超过8成。

专业选择 最偏爱金融和管理

从今年已经确认到哪所高校就读的高考头名情况看,金融、经济、管理仍然是他们选择的主要专业去向。

根据中国校友会网的调查报告显示,1977-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头名选择就读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人数最多,有522人,占总数的37.85%。

高考头名专业选择

排序 专业 人数经济学和管理 522电子信息专业 94法学专业 92生命科学专业 85计算机专业 77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副教授分析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令人遗憾的是,恢复高考36年来,农学专业尚无高考头名问津,这显然与我国从农业大国变身为农业强国的国家战略不符,值得反思。

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高等教育完全不同于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学更多强调理解记忆学习,大学更强调反思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除了需要良好的记忆力外,更需要有一定的创造力。同时,高考头名的父母应抛弃在孩子人生发展道路上“急功近利”包办一切的做法,鼓励孩子不做“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不要集中选择北大清华等个别高校的经管等热门专业,而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充分挖掘他们自身的专长和潜力。

争夺生源 港校打出金字招牌

从今年媒体报道的信息看,已经有部分高考头名表示更青睐于香港高校。比如河北省的文科头名于潇,就更青睐于去香港中文大学就读。

根据中国校友会网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000-2012年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高考头名中,选择就读香港高校的头名有66人,虽然较北京相差甚远,但已经超过上海排在“最吸引高考头名就读地区”的第二位。

早在2005年,北京高考理科头名陈秀野就放弃了清华大学,选择到香港科技大学求学,一时间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2011年,香港大学内地共录取学生291人,包括北京三名文科头名在内的17个省、市级高考头名。而当年的北京理科头名梁思齐在三所港校和北大之间,最终选择去香港科技大学就读。

高额的奖学金,是港校吸引更多内地高分考生投奔的一大“杀手锏”。2011年,最终选择去香港科技大学就读的北京理科头名梁思齐获得了该校56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足够其在香港的学习和生活开支。而同一年被香港大学录取的17名高考头名,也都获得了每年16万港币的高额奖学金。

而相比之下,国内知名高校的奖学金金额就不具有竞争力。

此外,从近些年香港高校招收内地生源情况看,高额奖学金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吸引力。全英文的教学环境,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更好的职业前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生青睐香港高校的重要因素。

昔日头名 七成销声匿迹

和取得高考头名时备受关注不同,这些高分考生在就读大学后,人生道路又如何发展,大多并不为人熟知。

根据浙江媒体日前对该省多名高考头名目前的生存状态的回访信息显示,2007年的浙江省理科头名李清扬当年考入香港大学,目前就职于中银香港全球市场部,职位为人民币交易员,起薪每月2万多元。

2008年的浙江省文科头名申屠李融,去年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业,也选择了先就业。据公开报道,目前她就职于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税务咨询。

此外,浙江省2006年至2008年读本科的高考头名中,7成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有一半在香港或国外读研究生。这种趋势,跟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数据基本吻合。

该调查报告显示,高考头名在国内完成大学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直接就业或创业的比较少,大多数人继续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介绍,据保守估计,全国的高考头名中,出国留学比例高达60%,相对而言出国的理科头名人数远高于文科头名。

据赵德国介绍,美国、新加坡、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是这些学生的留学首选。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这些曾经的高考头名学成归国的仅占少数,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思考。

人才流失 数量世界居首

“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近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国际人才竞争愈发激烈,必须以更加灵活的政策和机制积极参与竞争。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拥有庞大的人才资源存量。

到2010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2亿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达到12.5%。

中科院对涉及生物与生化、计算机、物理、农业、数学、化学六大领域1907名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人才进行筛选分析,发现全球顶尖科技创新人才当前任职比例的国家排名中,我国在物理、数学和计算机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物理、数学位居第九,计算机位居第八。

但是,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这位负责人强调,我国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和素质等与世界先进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予以重视并加以解决”。(本版文/记者 王南)

高考“状元”为何难成职场“状元”

2012年07月11日 14:19来源:中国教育报

■顾骏

日前,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发微博称:高考“状元”在各自的事业上几乎都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与社会预期相差甚远。据说,我国改革开放后,约2000多名高考“状元”,现在没有一个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罗厅长的“发现”,引起媒体关于“状元”的又一阵热议。

其实,高考“状元”职场表现这一话题由来已久。2009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经过对1977-2008年全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等状况的调查,所得出的结论和罗厅长的发现高度一致。从近年来涌现的“杰出政治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富豪企业家校友榜、长江学者等顶层人才榜”上,也都未发现高考“状元”的身影。公众由此疑惑,“状元”职场表现同社会预期相去甚远,是“状元”自身的问题,还是社会对“状元”的期待有问题?

有人认为,“状元”即使没有成为著名人士,但“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取得成绩和进展,拥有和谐美满的家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等,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成功”,因此,应该“以平常心待之”。意思很明确,“状元”没问题,而公众对“成功”理解有误,对“状元”的期待有偏差。

当然,任谁都不敢说“人生幸福”不算成功,但任谁也不敢说——这样是否对得起“状元”称号及其背后的国家投入。

公众对高考“状元”的过高期望,来自于中国教育本身的许诺。因为我们一直以“出人才”为教育的国家目标,教育规划纲要也在培养更多“人才资源”上加大了笔墨。既然如此,如果高考“状元”不能适当转化为职场“状元”,岂不等于说基础教育在生产“考试人才”上高效,而在未来“职场人才”的准备上低效甚至无效呢?如果承认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优质产品”——“状元”被期待有超出同龄人的职业表现,不也顺理成章吗?国家给“状元”以优先选择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机会,不正是希望他们日后产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效益吗?“生活幸福”对他们个人而言堪称“正果”,但国家对教育资源配置在“状元”身上反映的“投入产出比偏低”,也应该“以平常心待之”吗?

既然对“状元”的社会期待没有错,那是否“状元”错了,因为自身不努力,所以导致职场表现欠佳?有些评论确实是这样推理的,比如找出“状元”在选择学校、专业和职业方面的种种问题。这样的推理经不起推敲。没当上“状元”,甚至没进过大学,却取得傲人成绩的成功者不在少数,仅仅学校或专业的选择哪来这么大影响?

真正的问题出在教育体制上:我们期待教育产出的人才,同学校实际产出的“状元”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学校培养出来的“状元”,通常只是考场翘楚。如果其能力结构未能在高等教育中得到及时而有效的纠正、改善和完善,那么,高考能力越强,职场表现越差,不但可能,而且还是大概率事件。

自然界有个规律,越是特化的物种,越是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越是难以继续自身的进化,越是容易在环境巨变中被淘汰。现在“状元”比“非状元”总体上略胜一筹,已相当不易。这说明大多数“考试专才”仍能通过日后大学学习和职场努力,突破过早“特化”所造成的人生困境,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就此而言,他们虽然无法成为“职场状元”,但仍能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已算“得成正果”。

高考状元大多没成职场精英很正常

2013年06月18日 05:15来源:重庆晨报

近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指出高考状元流失海外严重,在求学和专业选择上追求热门、高薪的情况较普遍。与此同时,状元们在职场上表现远低于预期,除学界和文学界已出现少数几位“职场状元”外,大部分状元的职业成就并不突出。

(6月17日《京华时报》)

因为稀缺和新奇,高考状元历来备受关注。“状元笔记”也好,“状元游街”也罢,高考状元不仅具有文化和社会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营销意义。作为“精英中的精英”,高考状元一直承载着老百姓厚重的期望,是公众心目中“教育改变命运”的样本;当高考状元的角色扮演“不尽如人意”、达不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引发公众的质疑和担忧也就在所难免。

不论是职业成就并不突出,还是海外流失情况较为严重,抑或是教育投资回报率达不到社会预期,高考状元“不如人意”打破了人们的刻板印象。在想象的图景里,高考状元作为人中龙凤,通常应该在职场领域占据顶尖位置。殊不知,在1977-1999年900多名高考状元中,七成大学毕业后“销声匿迹”,在职场难寻高考状元的踪影。

然而,正如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言,“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只是社会流动的一种渠道,而并非全部。换言之,高考状元进入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并不意味着

可以立竿见影地收获物质财富,而是通过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提高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和机遇,增强了高考状元向上社会流动的可能性。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教育改变命运的现实度下降、周期性加长,高考状元难以像过去那样“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社会流动加速、社会分工细化的格局下,高考状元在职场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竞争。从这个角度上说,高考状元“不如人意”是一种正常现象,从侧面反映了社会进步。

在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社会里,“一步登天”的传奇,除了编剧刻意杜撰的之外,大都经不起事实推敲和常识考量。对于高考状元来说,耀眼的高考分数只是过去,大学毕业之后,依然要在职场里摸爬滚打,依然要经历大浪淘沙的洗礼。在这里,昔日的高考状元光环不再,如何赢得社会认同,是摆在所有高考状元面前的现实考题。

一个理性、包容的社会,应当尊重所有为美好生活而不断努力的人们。渴望高考状元“一飞冲天”的愿景虽然美好,却难以在现实中上演。更何况,高考状元通过高等教育和职场生涯实现了社会流动和阶层跨越,即使“默默无闻”,也同样值得肯定。

□杨朝清(研究生)

第三篇:调查报告显示 宁波超四成网购者不知如何维权

调查报告显示 宁波超四成网购者不知如何维权

昨日,市消保委发布《宁波网络购物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根据这份报告,目前宁波的网购环境中,质量问题、与描述不符、不能当面签收这三大问题比较突出。报告认为,法律不健全、卖家缺乏诚信或成网络消费侵权频发主因。

本次调查的对象涉及各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消费群体,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8份,回收率94.8%。

近半数受访者对网络购物评价一般

此次调查显示,对网上购物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受访者共有6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3%;对网上购物评价为一般的受访者共有46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9.1%。

调查发现,商品质量问题、收到的商品与描述不符、快递人员不确认货主及当面签收,是目前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遇到的三大主要侵权问题,其中有495人表示遇到过商品质量问题,占被调查人数的24.6%;有379人表示遇到过收到的商品与描述不符,占被调查人数的18.9%;有222人表示遇到过快递人员不确认货主及当面签收,占被调查人数的10%。

其他的侵权问题,则包括商品维修问题久拖不决、未按约定时间发货和送货时间太长、消费者收到假货、存在开发票问题等。

一些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不太注重售后服务,不及时解决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一拖再拖,也是消费者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131位受访者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其通过网购买到的商品出现质量等问题后,经营者能在三天内解决,仅占13.8%;有353位受访者表示,其通过网购买到的商品出现质量等问题后,经营者能在一周内解决,占37.2%;有61位受访者表示,其通过网购买到的商品出现质量等问题后,经营者能在3个月或更久解决,占6.4%。

超四成受访者不知道如何维权

调查发现,网络购物消费侵权问题之所以频繁发生,除了有的消费者对网络购物认识不全,或者是网络电子付款、物流等相关服务不完善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有关法律不健全和卖方缺乏诚信。

调查显示:有459位受访者表示,消费侵权事件频发的原因是“有关法律不健全,买卖双方行为存在很大灰色空间”,占被调查人数的48.4%;有347位受访者表示,消费侵权事件频发的原因是“卖方缺乏诚信,利用网络特性,欺骗消费者”,占被调查人数的36.6%。

调查还发现,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有超四成受访者不知道如何维权。其中,有439位受访者表示会与购物网站沟通、协商,占被调查人数的41.5%;有247位受访者表示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放弃维权,占被调查人数的23.4%;有207位受访者表示想维权但不知道找哪个部门,占被调查人数的19.6%。有117位受访者表示会投诉到消保委、工商等部门,或直接上法院起诉,占被调查人数的11.1%;有47位受访者表示会通过其他方式处理,占被调查人数的4.4%。

第四篇:上海社区养老调查报告:近半受访者盼有家庭医生

调查显示,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健康状况是他们最关心的内容,上海社区养老调查报告:近半受访者盼有家庭医生。逾六成受访者表示很需要提供体检、常见病、慢性病防治服务及健康养生等保健知识。有老年人提出,希望社区医疗机构发放有关老年人健康防病及合理用药的小手册,文字尽量通俗易懂、道理浅显明了,方便老年人阅读理解。有受访者提出,希望社区添置老年康复保健设施和提供康复服务,方便就近开展康复治疗。2010年,全市各级医疗部门共建有家庭病床6.66万张,其中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数4.08万张。对于患重病、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来说,家庭病床既可享受家人照料,又获得专业诊治,还减少就医费用,是相当人性化的治疗方式。同时急诊联络、上门诊疗等服务也获得老年群体的欢迎,需求量不断增加,调查报告《上海社区养老调查报告:近半受访者盼有家庭医生》。有51.4%的受访者表示很需要社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诊疗等服务。同时,作为今年上海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家庭医生制度受到了老年群体的欢迎。46.7%的受访者表示很需要家庭医生,其中中心城区老年人对家庭医生更有认同感,有52.1%的受访者表示很需要。2010年,全市新增养老床位建设资金总投入12.7亿元,新增养老床位10843张。年末全市养老床位97841张,占户籍老年人口的3%。与快速增长的人口相比,养老床位仍一位难求。现在不少人认为进养老院既不拖累子女工作,还能排解寂寞,很认同这样的养老模式。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四二一”家庭结构使得老人照护者更为匮乏,因此养老护理需求更为迫切。调查中,近半数受访者感到很需要增加养老床位。其中有57%的中心城区受访者对养老床位需求迫切。同时,老年群体对社区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有较高需求,有44.1%的受访者表示希望社区多组织价廉物美的夕阳红旅游活动,43.1%希望社区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休闲活动。(记者鲁哲)

下载2006网购调查报告显示:京沪穗近半网店盈利(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网购调查报告显示:京沪穗近半网店盈利(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