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0:2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思考

内容提要

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占用一部分耕地,但如何防止盲目滥占耕地,防止侵占农民利益,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面对巨大的超额利润,管住“圈地”治本的措施要靠机制和制度,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具体化、规范化。文章从建立企业占地规模与行业特点挂钩的制度、用地听证制度、“农转非”土地表土的再利用制度和形成有利于保护农民权益的土地增值分配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大家对保护耕地的重要性的认识似乎都很清楚,但现实生活中耕地占用仍然在加剧,形成了“道理都明白,思想不统一”的现象。面对巨大的超额利润,单靠教育不可能管住“圈地”,治本的措施要靠机制和制度,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管理制度,把“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国策落到实处。

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具体化、规范化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要落实到地块

目前我国划定的基本农田达到17亿亩,保护率达到83%,应该说不算低。但现在的基本农田是个总数,许多地方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地块。基本农田要一个村一个村落实,一块地一块地落实,地块、面积、等级要绘制成图并上网公布,每一块土地信息都可以随时调用,公开透明,便于农民和社会监督。这是一项很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二)强化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

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规划要经过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不能随意改动。强化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建设用地要严格限制在规划用地数量范围之内,并尽可能高效集约、少占耕地,严禁在规划圈以外占地,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总量。因交通、水利、国防等国家重点公共设施建设需要而超出规划范围的,要经过省级以上政府批准

(三)严格基本农田审批制度

首先要明确,一般的城市扩张和商业开发不能占用基本农田,以稳定基本农田面积。目前,城市扩区占用土地较多,而且城郊的地大都是有水浇条件的好地。这方面一定要严格控制,不得以路圈地,不能划进城区就算征地。因国家建设确需要占用基本农田,要一亩一亩地批。在审批体制上要上收权力,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使用或变相使用基本农田占用审批权。

(四)实行基本农田占用复议期制度

凡基本农田经批准转移用途后要上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占用方案经批准后,要留有一定的复议期,便于承包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及有关方面监督,发现漏报、少报、不当占用要及时纠正。

二、实行企业占地规模与行业特点、投资规模、产业水平挂钩的制度和评估体系

现在招商引资、企业投资中有一个普遍的问题,一个企业动不动就占几百亩地甚至上千亩、几千亩地,盖大车间,修大草坪,跑马占地。许多项目根本不需要占那么多地,很多企业是为了自己再招商,甚至是为了将来搞房地产。由于当地政府急于招商引资上项目,往往满足企业的过分要求。这是土地大量占用的主要问题。

国外土地管理先进国家对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及产出是有标准的,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不允许超越项目发展需要“圈地”。我们也应当建立这样的制度和评估体系,对什么行业、多少投资、多大产出,至多允许占用多少土地,要建立相应的参考标准。企业申请用地后,由土地管理部门组织按标准评估,按评估结果批准占用一定规模的土地,评估结果要向社会公布。政府批地规模要以此为依据,不能企业想要多少就批多少。通过这个办法促使企业用地集约化,尽量节约用地,防止企业投很少的钱,办不大的厂,占很多的地。

三、建立用地听证制度

现在商业用地基本上是开发商和政府确定,农民较少有机会参与谈判,出现补偿标准低、占地面积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有的甚至暗箱操作,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是引发占地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公益性用地的征用基本上是政府确定,农民执行,对于征用土地面积是否必要、合理缺乏监督,多征地比较普遍,以至一些地方兴建比天安门广场只小几平方米的超大广场。必须建立社会各方面参与的约束监督机制。对商业用地要建立价格听证制度,让商业用地增值情况公开透明,使之成为制约商业占地的有效机制。对公益性用地要建立征地听证制度,让社会各界能够参与评价,使之成为制约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扩大公益性征地,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有效机制。

四、重视“农转非”土地表土的再利用

我国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而且现有后备土地大多地处边远地区,土壤比较贫瘠。现在,不少地方土地“农转非”以后,表土也随之废弃或作建材原料用,非常可惜。土壤的形成要历经自然界千百万年的演化,被占用的城郊土地又经过多年利用和熟化,大多比较肥沃。虽然采取耕地占补平衡,但新地大多土质较差,土地肥力难以补回来。应建立“农转非”土地表土再利用制度。土地“农转非”以后,至少要将表层20公分的土壤取出再利用,在生态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劣等地进行土壤改良。这项工作可以结合耕地占补平衡,作为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的一项内容。如果一时没有条件利用,也可在城市小区中堆积成假山暂时储存起来,上面还可以搞绿化,但不能废弃,更不能做建材原料用。表土再利用费用要列入用地单位建设预算。政府可以设立专门基金,用于鼓励表土的再利用。这是一件看起来小而其实不小的事。

五、建立有利于保护农民权益的土地增值分配机制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终生依靠的社会保障,要维护好农民的这个基本权益,必须占用的土地要给农民以合理的补偿,安排好农民的生计。

改革征地制度。总的思路应是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严格控制占地规模,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对带有赢利性质的商业开发要让农民参与征地谈判,合理确定补偿方式和补偿数量。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可以采取土地使用权入股、土地租赁等形式,让农民参与收益分配,以获得长期补偿。城镇建设征地要适当留地开发安置农民。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农民对土地增值的分享,降低开发商的超额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遏止对耕地的商业性开发。

地方政府在维护农民利益上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不能为了追求政绩和财政收入,站在开发商的一方,甚至代替农民决策,强迫农民放弃自己的权利。过去我们靠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来支持工业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必要的,现在我们的工业化水平和城市资本积累水平已经很高,不能靠用农民的级差地租来搞城镇化,更要防止把农民的土地通过低价征用转变成部分企业的商业利益。农民失去土地,又没有新的就业机会,产生大量的流民,不利于城镇化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稳定。这个包袱最后还要政府来背。

第二篇: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思考

目 录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I 正文....................................................................................................II

一、我国耕地资源的基本特点...........................................................1

(一)面积辽阔人口多,人均耕地资源少......................................1

(二)降水不均山地多,优质耕地资源少......................................1

(三)难利用土地面积大,耕地后备资源少..................................2

(四)土地利用差异大,自然灾害危害多......................................2

二、我国耕地保护形势严峻...............................................................3

(一)耕地面积锐减,人地矛盾加剧.............................................3

(二)耕地质量退化,生态隐患加重.............................................4

(三)耕地利用粗放,比较效益降低.............................................4

三、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思考....................................................6

(一)增强国土忧患意识,大力推进科学发展..............................6

(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6

(三)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发挥市场基础作用..............................7

(四)遏制地方政府冲动,发挥制度约束作用..............................8 总结....................................................................................................9 参考文献...........................................................................................III

摘 要:探索当前我国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和保护的对策。通过研究的方法是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近年来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人地矛盾极为尖锐和突出,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研究的结论是增强国土忧患意识,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发挥市场基础作用;遏制地方政府冲动,发挥制度约束作用。

关键词:耕地资源;基本特点;严峻形势;保护对策

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思考

班级:行管11春 姓名:张小灵

一、我国耕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一)面积辽阔人口多,人均耕地资源少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 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121.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2.69%。耕地总量仅次于俄、美、印,居世界第四位,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我国耕地面积虽然辽阔,但庞大的人口数量却抵消了耕地资源总量大的优势。以2010年统计的全国人口131448万人计算,全国人均耕地仅为0.09267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0%。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市的人均耕地更不足0.06公顷,全国有20%以上的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FAO确定的0.053公顷的警戒线。

(二)降水不均山地多,优质耕地资源少

中国现有耕地资源中,无限制因素、质量好的一等耕地,有一定限制因素、质量中等的二等耕地和有较大限制因素、质量差的三等耕地分别占耕地资源总量的41.33%、34.55%和20.47%,还有3.65%的耕地不宜继续耕作[1]。可见,中、下等耕地及不宜农耕的土地共占到我国耕地总面积的58.67%。此外,水土资源的配置错位也影响了耕地的质量状况。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6.3%,但年降水量却占了全国年降水量的82.3%,其余地区拥有全国63.7%的耕地,可年降水量仅占到全国年降水量的17.7%。以水土组合指数度量区域水土组合程度及差异[2],则南方地区达2.256,而北方地区仅为

0.296;南北指数差接近于2,水土资源匹配组合很不协调。

(三)难利用土地面积大,耕地后备资源少

我国难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可供继续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有限。据统计,我国现有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漠山地等难利用土地面积共计17733.33万公顷,占到国土面积的17.94%。难利用土地的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有的800万公顷宜耕后备土地资源若按60%的垦殖率计算,可开发新增耕地480万公顷,约为全国耕地面积的3%。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60%以上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以西北、东北和内蒙古最为集中,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开发难度大。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以1996年为基期,全国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600万公顷,实施土地复垦补充耕地200万公顷,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533.3万公顷,补充耕地的总潜力仅为1333.3万公顷,这表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明显不足。

(四)土地利用差异大,自然灾害危害多

我国广袤的土地孕育了多样化的地势、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类型,而各种类型的不同组合导致区域间自然条件特征差异较大,从而出现明显的耕地资源利用区域差异分化,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东西区域差异和南北区域差异。以大兴安岭—黄河前套、鄂尔多斯高原中部—景泰、永登、湟水谷地—青藏高原东缘—中缅边界为东西区域差异的分界线,两区土地面积相当,但东部季风区集中了耕地总量的85.8%,土地生产力和集约经营水平都较高,西部干旱高寒区仅有14.2%的耕地面积,生产力和集约经营水平都较低。南北区域差异的土地利

用界线在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在西部地区以阿尔金山为界。南北差异反映在土地利用方式上,则是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以旱地农业为主。西部地区蒙新干旱区以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及放牧业为主,青藏高寒区以高寒农业及放牧业为主。

此外,我国耕地环境脆弱,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种类较多,危害程度和受损面积近年来呈增大趋势。1997-2010年全国耕地占用结构数据分析表明,每年因水冲、沙压、山崩、泥石流等灾害破坏所导致的灾毁耕地一般在5万-16万公顷,占耕地减少总量的25%左右。

二、我国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一)耕地面积锐减,人地矛盾加剧

1997年以来,我国耕地资源数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形成了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第五次滑坡。耕地总量从1997年的13006.67万公顷下降到2010年的12180万公顷, 10年间共减少826.67万公顷,减幅达6.36%,年均分别下降了82.67万公顷和0.64%。1997-2000年间全国耕地变化曲线较为平缓, 2000-2004年间耕地流失速度明显增大,特别是2003年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耕地数量减少速度最大的一年,耕地数量减少率达到了2.01%, 2004年以后耕地变化又归于平稳。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仍需占用大量耕地,自然灾害、农业结构调整等对耕地的压力仍然巨大,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耕地递减与人口递增的反向变化将使得人地矛盾更为突出,致使中国的人地矛盾在世界上呈现出最尖锐的状态[3-4]。

(二)耕地质量退化,生态隐患加重

我国耕地退化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突出、盐碱化加剧以及耕地污染等方面。耕地质量退化不仅对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影响,并且威胁着生态环境。目前,我国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约有4200万公顷的耕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年损失的土壤有机质以及氮、磷、钾营养元素分别达2.7×107吨、5.5×106吨、6.0×103吨和5.0×106吨[5]。同时,全国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现有荒漠化面积达26330万公顷,每年荒漠化扩展面积已超过66.67万公顷,其中农田约达20万公顷。全国盐碱化耕地面积约为760万公顷。此外,耕地受城市生活、工业、化肥、农药的污染也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重金属污染的农田面积多达2000万公顷,其中因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有700万公顷,使粮食每年减产100亿公斤。近年来,施肥结构失调使得我国耕地养分非均衡化现象非常突出,全国严重缺钾的耕地占56%,严重缺磷的占51%。重庆近10年的土壤监测结果表明,全市土壤有机质下降了5.2%、碱解氮下降了8.3%、速效磷下降了1.6%、速效钾下降了11.2%。

(三)耕地利用粗放,比较效益降低

我国人地矛盾尖锐的背后是耕地利用粗放,比较效益较低的严峻现实。耕地利用效益低,投入保障难,撂荒闲置多,规模经营差等都是当前耕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全国平均垦殖率为13.68%,复种指数157.82%,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耕地的利用强度是比较高的。但是,耕地的比较效益却偏低,城乡工矿用地的生产效率是耕

地的37.3倍,交通用地的生产效率是耕地的5.8倍,而且这种比较效益差还在逐年扩大[6]。过低的农业比较效益,加之农业本身固有的报酬递减规律,农户对耕地的依赖程度随之降低,耕地的投入保障自然难以维系,耕地撂荒闲置现象大量出现。据调查,我国农村存在“广阔天地夕阳红,农业粗放失三流”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效益驱动农村劳力外流、资金外流、资源外流。1996-2010年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2.50∶1增加到3.30∶1,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3.40∶1增加到3.94∶1。同期重庆市种田务农劳力指数由82%下降到15%,农村实用人才保障指数由78%下降到26%。据调查,我国农村每年的资本缺口都在5000亿元以上,重庆市农村每年的资本缺口都在120亿元以上。201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9870亿元,其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397亿元,当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仅为14.92%。2010年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2.5万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仅为1.32万亿元,当年农业贷款余额占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仅为5.86%。农业生产要素大量流失必然导致耕地投入减少,利用粗放。规模经营作为实现耕地集约利用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农业生产要素向耕地集结,但目前我国耕地规模经营的情况不容乐观。2009年年底,该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为14.49万公顷,占全市农村承包耕地总面积133万公顷的10.84%,流转的数量和比例均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但就现实的需要而言,该市土地流转的总体规模还是偏小的。

三、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思考

(一)增强国土忧患意识,大力推进科学发展

我国耕地资源状况不容乐观,我国耕地利用变化趋势不容乐观,我们面临的人多地少矛盾,是极为尖锐和突出的。我国耕地资源稀缺,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了世界22%的人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60%以上的土地分别在水资源缺乏或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通过开发补充耕地的潜力十分有限。目前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7]。全面认清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土地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而是要增强国土忧患意识,激励我们保护耕地、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们既要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唯一的出路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耕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从根本上取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建设,取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设置和安排。1978年,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从耕地保护的角度来看,这种制度的局

限性日益突出,如耕地产权不明晰、所有权主体虚置等,这些问题已成为耕地保护的主要障碍。耕地不仅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而且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因此农民与耕地形成生死关系,农民对耕地具有天生的保护责任。毫无疑问,保护耕地的主体是农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保护耕地事关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必须保障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耕地保护,要扩大农民有序地参与政治,要充分反映广大农民的意愿和诉求,创造条件让广大农民参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评议和检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是时代的要求,发挥亿万农民保护耕地的主体作用也是时代的要求。据调查,一些地方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权益,强制征占耕地,强制土地流转,导致部分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引发了农民不满。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合法权利,使广大农民在健全的土地制度下获得更大的土地物权和生产自主权,保障他们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是加强耕地保护的关键所在。

(三)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发挥市场基础作用

创新耕地保护机制是“保护耕地”基本国策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耕地保护机制包括规划机制、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等。现行的土地用途管制,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等制度对于保护我国耕地数量和质量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耕地保护上还存在着机制缺陷、效率不高的问题[8]。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土地使

用采用无偿划拨,造成了大量耕地被低价占用,大量土地被粗放利用,大量土地资产流失。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控制体系”。因此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随着耕地保护机制的日益完善,市场的基础作用必将更加突显。结合农村土地市场建设的实际情况,还存在着与耕地保护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与城市发达的土地市场体系相比,农村土地市场体系几乎是一片空白。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因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因此培育农村土地市场,为耕地保护提供市场驱动和市场服务,有利于促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有利于减轻经济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压力。

(四)遏制地方政府冲动,发挥制度约束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保护耕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地方政府是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在现实中往往成为导致耕地违法占用的推手。为推进招商引资、为实施政绩工程,支持默许土地违法占用的现象大量存在。此外,土地是财富之母,当土地资产的巨大价值日益

显现,土地价格上涨的利益诱惑十分强烈,当“以地生财”可以有效缓解地方发展财力不足时,地方政府就会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土地审批权,大量征地、出让土地,而难以履行保护耕地的职责和义务。据国土资源部通报, 2010年全国发生土地违法案件13万余件,其中80%的案件都涉及地方政府违法批地。国家监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广东省开平市两届市委领导班子以“化整为零”的方式违法审批近3万亩土地,有组织地对抗中央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决定。当前,切实贯彻耕地保护领导责任制和问责制,发挥制度约束作用,遏制地方政府冲动,是非常必要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严格实行问责制,就是要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应当追究有关地方政府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地方政府在解决发展空间和保护耕地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遏制发展冲动,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总结

耕地保护是中国社会经济稳定、和谐发展过程中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国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耕地保护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即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及生态环境建设对耕地资源的占用与消耗。在坚持既有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差异大等基本国情,充分借

鉴其他国家耕地保护的成功经验,创新耕地保护的方法与手段,从提高耕地质量与产出潜力、提高农民耕地保护积极性、限制城市增长边界、引导农村宅基地退出与复垦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对策,达到既能保证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同时又不影响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石玉林.中国1: 100万土地资源图数据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64 [2] 刘彦随,吴传钧.中国水土资源态势与可持续食物安全.自然资源学报, 2002(17): 270-275 [3]

Smil

·

V.Whowill

feedChina? TheChinaQuarterly,2005(143):801-813 [4] Smil·V.China 's agricultural land.The China Quarterly, 2009(158): 414-429 [5] 国家林业局.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2005 [6] 曲福田,陈江龙等.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自然资源学报, 2008(20): 231-241 [7] 薛艳杰,吴永兴.我国大都市区耕地保护问题分析———以上海市为例.城市问题, 2007(5): 32-36 [8] 陈小玮.论我国耕地保护机制的构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9): 219-222

第三篇:关于完善耕地保护机制的思考

关于完善耕地保护机制的思考

方忠敬

我就耕地保护相关问题,结合土地管理实践汇报几点认识。

第一,中国的耕地流失相当严重。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年到2010年建设用地指标大突破,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建设用地总目标3706.67万公项,2005年阶段性目标2382.86万公项,到2004年建设用地总量达3192.24万公项,占2010年规划建设用地总目标的86.12%,2005年阶段性目标实现程度133.97%,超过规划建设用地34%。其中广东省2004年把到2010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全部用完,而且还超过了0.4万公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建设用地指标用完,这就是我国拥有用土地审批权的部门从2005年开始违法批地、一些省市开始违法占地,一直到2010年。1996~2008年全国耕地面积从19.51亿亩下降到18.26亿亩,减少1.25亿亩,年均减少1041.67万亩。2006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已达7.47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一。人均用地133平方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人均用地82.4平方米和发展中国家人均用地83.3平方米的水平。地方政府为了城市化,大量占用平原平坝良田建设城市、集镇和村庄,出现了“平地建城植树,基本农田上山”的怪状,第二,土地财政导致城市规模无序扩张,占用耕地面积大。中央更多的是考虑耕地保护和农民问题,地方政府则主要考虑本地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这两者都与土地开发利用有关。为确保粮食安全,中央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包括占用耕地补偿制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明确了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权逐步减少,以地生财成为地方政府主要财源。2009年全国土地收益占地方财政收入48%。由于土地资源存在稀缺性的特点,目前这种依靠开发土地作为发展动力的“土地财

政”,是一种权力寻租竭泽而渔的短视行为。现届政府把今后50年到70年的土地收益一次性收取,实际上是“爷卖仔田”,用子孙的钱。这种“透支”必然影响资本、资源的合理配置,损害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土地财政”导致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农地非农化,耕地锐减,失地农民增多。“土地财政”低价征收农村集体土地,高价出让土地。一方面严重侵犯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征地补偿少、安置不到位,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房价暴涨,普通居民深受其祸害,农民进城越来越难。土地财政机制不改变,保护耕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只能流于空谈。

第三,土地管理过分集权,国土腐败问题。

我国大量农地非农化、耕地锐减虽然与基层政府违法违规相当突出有关,但主要是拥有农地转用审批权的部门把关不严造成的。由于地方政府的趋利化以及审批土地利益的“部门化”,滋生了审批者“权力变现”的思想,使得土地审批流于形式,甚至成为土地供应批发零售的“帮凶”。土地垂直管理后,土地违法占用现象依然相当严重,审批的耕地更多,耕地占用多补充少,专家讲耕地动态平衡水份大,耕地统计数据严重不实,问题出自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目前土地领域权力设置较为集中,同时缺少强有力的制度执行和监管,一些行政行为没有做到阳光操作,特别是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权力运行制衡和纠错制度尚不健全。国土资源部门的监督体系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人大、监察、舆论和群众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很难到位,而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也是务虚较多,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监督的盲点。众所周知,国土资源部门行使农地转用申报审批、征地补偿安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土地所有权确权等等权力,有关的政策口子稍微放一放,就会给人带来巨大的财富。“土地爷”热衷于权力寻租,滥用职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国土部门的官员靠土吃“土”也就成为通行的潜规则,国土资源系统己沦为腐败重灾区。去年以

来至今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查办国土资源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978件,其中贪污贿赂犯罪1715件,渎职犯罪263件。这些案件中,大要案1371件,县处级以上干部要案186人。

如何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呢?最根本就要强化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规划职能,解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编制,国土资源部门执行即裁判员和运动员一体的问题;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实现从保护耕地数量向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制度转变;转变土地配置和利用方式以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做好城乡建设用地调整,完善农村地权制度,建立进城农民宅基地、自留地和承包地退出机制,解决农民“城乡两栖”的问题;改革征地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征地补偿制度,无论是公益性用地还是经营性用地,均应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公平补偿,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保障被征地农民和失地农民权益;建立能激发地方和农民主动保护耕地积极性的新机制,改垂直管理为属地管理,强化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加强监督制约,预防国土腐败,特别是要监督制约,预防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腐败;进一步加强土地立法与执法。

(作者:系湖南省双峰县国土资源局 方忠敬)注:本文是根据作者在安徽大学“第四届县乡干部论坛”上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

第四篇:耕地保护论文

论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其中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最为重要,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之一是如何保证耕地资源安全,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有效供给。

【关键词】:耕地保护 粮食生产能力 重要性

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因为非农业建设占用而减少的耕地大约占耕地减少面积的40%左右(其他的减少原因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直接威胁农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确保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目前耕地保护方面的制度主要有耕地占用补偿制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近年来,中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已调整划定基本农田面积1.08亿公顷,到2000年底,保护率达到84%左右,基本完成《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国近2/3的省份建立了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基本得到控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省份达到29个,比1998年增加12个。1995-2000年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全国累计补充耕地200万公顷。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耕地的现状

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

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 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 3 75亩的 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 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2.耕地退化严重。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耕地资源贫乏。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耕地保护的原因

(一)我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包含着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水平是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粮食问题备受关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9622万吨,比上年减产240万吨,减2.4%。1999年—2001年,我国粮食连续3年减产,2002年仍是产不足需。但与此同时,粮食需求持续增长。所以必须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严格保护耕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

度,保护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

华,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的依靠。基本农田可定义为:从战略高度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人口增加对耕地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耕地问题的实质是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应当看到,目前 我国耕地严重不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依然占全国人口的70%,然而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有日趋减少的趋势。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逐年递减。无论是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解决我国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给问题,必须主要立足于国内,这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的方针,从来没有动摇过。为了切实贯彻这一方针,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扭转耕地减少过快的势头。正是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我国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土地管理工作必须把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首要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务院批准的《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到2010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不得突破2950万亩,全国耕地面积减少要求控制在9661万亩以内,耕地保有量应控制在19.2亿亩。根据预测,我国人口即将达到13亿,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届时,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即使耕地面积保持不减,人均耕地还将减少。我国在法律法规上对耕地采取了世界上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三)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我国耕地本不富余,但很多地方不能很好处理城镇化进程与粮食生产的矛盾,挤占了不少耕地。近年随着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征地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一是征地规模过大。全国开发区规划面积已达3.5万平方公里,圈占的耕地有43%闲置。二是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一些地方甚至把农民的土地作为生财之道,违法违规征地时有发生。因征地问题引发的纠纷甚至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这些问题暴露出我国现行征地制度方面的缺陷。因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保护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一要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约束和用途管制。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要强化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把用地规模限制在规划数量、范围之内。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需调整规划的,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土地用途一旦划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作他用。二要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用地。要把为公益性项目而进行的征地与一般经营性项目用地严格分开,缩小征地范围。征地权是国家的强制性行政权力,应当主要用于水利、交通、国防、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检法设施等国家重点公共设施建设,一般不能用于商业开发,更不应变成企业行为。要慎用征地权力,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工商企业需要用地,应当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向国家、向农民集体购买、租赁等市场方式取得,价格由市场决定。三要严格控制征地规模。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要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可征可不征的尽量不征,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必须征和必须用的尽量少征少用。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也要节省用地,减少征地。城镇建设要尽量盘活存量土地,控制城区过分扩张。企业用地多少,应当和产业特点,投资规模挂钩,防止投不多的钱,办不大的厂,占 很多的地。四要改进土地征用补偿方式。征用农民土地补偿低,土地增值分配不合理,是农民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个问题,也是造成耕地占用多的重要因素。农民集体土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过程,应当是农民分享城市化和工业化成果的过程,应当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是扩大城乡差距。要调整土地收入分配结构,确定补偿安置最低标准,给被征地农民以及时、合理的补偿,并探索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长远生计的办法。农户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土地经营权是农民的基本权益,要保障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权益不受侵犯。保护耕地的具体措施

1、坚决制止耕地闲置、抛荒。全面清理占而未用、具备耕种条件的耕地,组织乡(镇)、村、户及时复耕,并由土地征用单位支付复耕费用;对闲置一年以上的土地,要依法处以罚款;对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依法收回。对常年和季节性抛荒的承包地,可由种粮大户耕种。县、乡两级政府对制止耕地抛荒承担直接责任,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干部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对耕地抛荒严重的地方,坚决追究、严肃查处当地领导的责任。

2、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促进各类建设特别是城镇建设合理集约用地。严格实施土地规划计划,从严控制用地规模。减少用地报批环节,缩短报批周期,积极主动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提供用地服务。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要坚持依法用地,决不能以用地报批程序慢或缺乏征地资金等各种理由,擅自用地、越权用地、违法用地,决不能以牺牲资源和农民利益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3、严格巡查,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土地动态巡查制度,成立土地巡查小组,坚持定期巡查,巡查到位、不留死角。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大对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重大违法案件要公开查处,一抓到底,既要处理事,更要处理人,构成刑事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4、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根据“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数量不少、质量不降和绝不允许擅自将耕地改为非农用地,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建立县乡村保护基本农田领导小组,形成保护网络,对基本农田管理实行定位、定量、定人,确保每片都有一个责任人,村村都有专职管护员。

5、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严格执行“占一补一“,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实行建设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挂钩制度,严格按项目考核,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管理制度,以重点项目实施为导向,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形成补偿耕地的良性循环机制。

总之,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保护耕地将是我国目前急需着力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目标,即实现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所谓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满足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对耕地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的条件下,耕地数量和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耕地的数量、质量保护并注重耕地环境质量的提高。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保护耕地始终是增产粮食的基础。多年来,中国制定和完善了《农业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抑制了耕地面积锐减势头,使耕地净减少面积由九十年代前的年均30多万公顷,下降到目前的不足20万公顷。随着今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对耕地的需求压力仍然很大,中国政府将按照节约用地、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控制非农业占用耕地,进一步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乡村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的规划管理,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工业小区,调整村镇居民点用地,改造村镇,退宅还田;实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同开发、复垦挂钩。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保护耕地的重要性,但是今年来经济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协调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耕地保护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保护耕地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作用,对亿万农民的生计具有保障作用,对农村乃之全社会具有稳定做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关系到农民的长远生计。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土为粮之母。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最根本的是保护耕地。要严格控制农业结构调整对耕地的破坏,其中的重要方向是切实抓好耕地占卜平衡。

2、耕地保护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耕地保护事关社会稳定

4、耕地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正红、燕新程.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2】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3】 国土资源部《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中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国土资发[2004]223号)

第五篇:耕地保护自查报告

承德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自检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意见》(中纪发„2011‟21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现将我市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的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情况1、2011年,省政府与我市签订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中规定,到2010年末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502.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431.625万亩。到2010年末,我市耕地面积为603.5037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33.5万亩,均高于省政府下达的任务。2006至2011年我市的耕地面积从501.8909万亩增加到二调后的耕地面积603.5037万亩,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田坎系数变化较大影响耕地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影响耕地面积、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等。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 1

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管市长为组长、市国土资源局、市农牧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承德市耕地保护目标责任领导小组,负责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的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从而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管的长效机制。一方面,采取技术手段,建立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传输体系和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及时监测耕地变化状况,进一步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和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并引入耕地保护的社会监督机制,设立举报电话及时掌握用地情况,严格执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坚持巡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和纠正乱占耕地的违法违规行为,将违法占用土地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将违法占用耕地行为降低到最低水平。

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落实情况

1、促进原有的棚户区和城中村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贯穿平改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这一思路,彻底改变原有棚户区和城中村土地利用粗放,各类用地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三年大变样期间,我市对碧峰门、会龙山、酒仙庙和迎水坝四片棚户区进行了综合改造。群众居住生活环境较差,有的房屋还是解放前后建成的,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之多,属于严重的危房,人民的生命安全完全得不到保障。城中村更是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土地利用粗放,与我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理念、与集约节约用地更不相符。因此,我市抓住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这一契机,对原有棚户区和城中村进行综合改造,对原有棚户区和城中村进行统一拆迁并进行前期开发,成为净地后纳入储备,由规划部门统一进行规划开发。首先政府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原有住户的回迁安臵房,并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确保人民居住条件有改善,生活水平有提高,维护并实现了广大回迁居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其他结余出的土地公开进行出让,即弥补了拆迁费用的不足,又实现了住宅用地的有效供给,对于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稳定房价都有着深远意义。按照有关部门统计,四片棚户区原来的平均容积不达不到0.7,经过统一的规划开发整改,现有平均容积达到了2.2,很好地实现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强力推进“四个集中”。为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我们强力推进大项目向园区集中、中小项目向标准厂房集中、城市居民向住宅小区集中、农村居民向规划新村集中。一是大项目向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中。我们认真落实工业用地的相关规定,加强项目用地管理,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不低于项目所在地国家规定的标准,对项目的投资总额、投资强度、环境影响、科技含量等指标从严控制,重点向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零污染的大项目倾斜,凡是投资密度、容积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项目不准进入

园区建设。项目建成后,如果投资密度、容积率达不到标准,责成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做出相应处理。二是中小项目向标准厂房集中,引导和鼓励企业建设二层或多层标准厂房。三是城市居民向住宅小区集中。通过推进旧城改造,提高土地容积率和建筑系数等办法,把城镇建设的目光投向存量土地挖潜上,尽量减少居民建私房、建矮房,特别是临街建筑。对于拆迁户的宅基地安排,在征得拆迁户同意的基础上,优先购买商品楼、优先回迁。四是农村居民向规划新村集中。针对目前我市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我市按照省政府和承德市政府要求自去年起,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为我市的重点工作,对实施新民居改造的村庄统一进行改建或新建工作,腾出的土地用于发展经济,满足发展需要。

三、土地矿产卫片执法和“双保工作”监督检查情况

(一)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情况

1、基本情况。今年,省厅共下发我市2010土地矿产卫片图斑2287个,监测面积30605.6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图斑2164个,监测面积28731亩;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123个,监测面积1874.4亩。经各县区初步核查,属于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637宗,面积25968.2亩,其中耕地面积11520.9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用地20宗,面积1009.8亩,其中耕地面积706.18亩;临时用地47宗,面积481.4亩;其他实地伪变化180宗,面积3121.57

亩。

新增建设用地当中合法用地441宗,面积22995.15亩,其中耕地面积10389.43亩;违法用地196宗,面积2973.08亩,其中耕地面积479.8亩,包括省重点工程违法用地5宗,面积192.3亩,其中耕地面积16.6亩。全市2010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为

4.16%,较2009的4.99%,下降了0.8%。下辖十一个县区均不超过15%问责线。

按照省厅《关于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2010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若干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市各县区对增补图斑、历史违法用地和“二次调查”中国土部予以核减的“批而未用”地块进行了核查,未发现上述三类情况。

2、案件查处进展情况。全市2010196宗违法用地,目前全部下达了处罚决定,共收缴罚款1534万元,没收违法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72万平方米,拆除1200平方米,复耕37.4亩;提出党政纪处分建议27人,已落实17人;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31宗。

(二)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情况

我市2010矿产疑似违法图斑共计45个,其中涉及金属矿的疑似违法图斑29个,非金属矿的疑似违法图斑16个。经实地核查,合法图斑3个,违法图斑26个,伪变化图斑16个。

违法图斑26个,共17宗案件。除1宗直接拆除设备外,其余16宗已下达行政处罚决定,共下达罚款69.6131万元,已落实67.613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34.7262万元,已落实130.4262万元;没收违法矿产品1000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宗。

四、土地调控政策用地计划执行情况

1、土地差别化供地政策

今年我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采用差别化供地政策:

一是保障民生项目用地,即保障性住房用地按省下达的用地指标全额保障;二是保障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即四个220万千伏变电站用地全额保障;三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三个县除保障性住房项目外,不再安排新增用地指标;四是适当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倾斜;五是适当向协调发展区倾斜,即两县两镇一乡,由于滦平县属于环首都的三县之一,因此适当向承德县、隆化县倾斜;六是适当向中心城区倾斜。在以上前提下兼顾一般项目用地。

2、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计划执行情况

经省政府批准,我市共有17个项目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782亩,其中农用地1364亩(耕地1160亩),未利用的418亩。目前,承德西岸龙腾镁合金有限公司镁合金制品项目用地已经省政府批复,该项目用地指标70亩,全部为耕地。其他项目正在组卷,将于近日上报。

在下一阶段,我局将针对“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自查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按照省厅《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各项监督检查工作内容落到实处。

下载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耕地保护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耕地保护工作总结一年来,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相关股室的大力协助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保红线、保增长"的指导思想,积极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提......

    耕地保护培训资料

    耕地保护培训资料 一、耕地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 耕地的概念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

    南乐县耕地保护情况

    南乐县耕地保护情况近年来,南乐县委、政府紧紧围绕南乐经济发展大局,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

    保护耕地汇报

    宁武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政策措施 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 为了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根据《山西省耕......

    耕地保护(发言材料)

    牢扣四个环节切实保护耕地北山国土资源所(2009年3月18日)各位领导、同志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粮食是农民的生命线,也是整个人类的生命线,而粮食安全又系之于耕地安全,保护耕......

    保护耕地报告

    柘汪镇中心小学“保护耕地”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柘汪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一 、课题名称:“保护耕地”——柘汪镇耕地现状调查研究二、课题组成员课题组组长:高童(六1......

    耕地保护工作总结

    耕地保护工作总结 耕地保护工作总结1 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促进二十七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二十......

    耕地保护情况汇报材料

    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工作落实情况汇报材料 为切实做好全县耕地保护检查工作,根据《关于开展2012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考核的紧急通知 》文件要求,为开展好我县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