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提高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為核心的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根本點在于提高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對于國防動員系統來說,提高信息化條件下國防動員能力,應重點建好“一個系統”、健全“三種機制”、提高“六種能力”。
建好“一個系統”
就是建好國防動員信息系統。首先,要逐步完善基礎網絡,利用地方信息技術優勢,綜合運用無線加密通信、衛星通信、3G通信等手段,提高基礎網絡建設水平。其次,要完善基礎數據庫。圍繞構建動員潛力、情報信息、部隊動員要求等基礎信息數據庫,建立采集更新、動態采報等管理方法,完善數據挖掘、融合和信息分發、共享等技術手段,提高信息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為組織實施國防動員提供信息保障。第三,要規範建設標準。按照區分層次、規範建設的原則,統一數據格式、預設系統接口、規範聯網運行,管好用好信息系統和信息化裝備,實現國防動員系統內部、軍地之間、不同網絡之間相互“兼容”與系統功能的“擴容”,確保國防動員指揮機構、動員單元、動員要素之間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健全“三種機制”
要健全軍地聯合指揮機制。按照軍地職能和體系作戰要求,推動軍隊指揮系統、國防動員指揮系統和地方應急指揮系統的有機餃接,形成軍地兼容、平戰一體、互聯互通的軍地聯合指揮機制。通過強化指揮技能訓練、組織指揮機構演練、完善指揮編組等,提高國防動員指揮能力。
要健全軍民融合式動員機制。把國防動員工作列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積極在經濟建設中貫徹軍事需求,做到交通設施兼顧部隊機動需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落實防空要求,重要產業發展注重軍民兼容,裝備技術研發實現軍民兩用,切實走開軍民融合式動員保障路子。
要健全領導機制。以貫徹落實《國防動員法》為契機,會同地方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國防動員工作考評辦法,把推動國防動員工作落實情況納入領導干部年度考核、黨管武裝述職和“雙擁模範城(縣)”評比的範疇,加大責任追究力度,促進各類資源向國防動員能力聚焦,形成軍地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
提高“六種能力”
加強基于信息系統的國防動員能力建設,應圍繞服務和保障部隊體系作戰能力這個根本,提高“防衛作戰、動員支前、戰場管制、應急處突、綜合保障和政治工作”等動員能力。為此,一要加強信息化知識學習。以落實中心組帶機關理論學習和首長機關訓練制度為主渠道,以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黨委班子崗位練兵和“創先爭優”活動為平台,以深化基于信息系統指揮方式研究為牽引,大力加強信息化知識學習,努力提升首長機關特別是黨委班子成員信息化素養。二要加強信息化裝備訓練和國防動員演練。著眼國防動員需求,開展實戰化訓練,依托地方科技資源,積極開展信息化裝備技能訓練。緊貼可能擔負的任務,著力強化實案化演練,通過編組分練、綜合演練,增強軍地聯合的有效性、作戰方案的科學性、動員支前的快捷性,提高遂行國防動員任務的整體能力。三要加強國防動員能力檢驗評估。圍繞提高動員能力,制定《檢驗評估細則》,建立軍地聯合評估機構,定期對市、縣(區)國防動員能力成建制、成系統地進行檢驗評估,找準矛盾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大膽推進,確保基于信息系統的國防動員能力在持續鞏固深化中發展提高。
国防动员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是和平时期积蓄国力、巩固国防的战略性工程。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正处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开拓创新、真抓实备,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动员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着眼推进融合式发展,进一步搞好国防动员建设的统筹规划
贯彻好胡锦涛主席“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思想,首要的是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搞好统筹规划,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一是在工作思路上找准着力点。要坚持服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把国防动员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来思考、来筹划,根据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立足现有资源和现实条件,科学确定国防动员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全面分析国防动员各领域工作和建设的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国防动员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推进建设的对策办法,使国防动员建设筹划部署更加符合实际。
二是在规划设计上找准切入点。要在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时,统筹考虑国防动员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在工农业生产、运输和邮电、物资储备和财政金融等项目规划的编制中,做到军用与民用、平时与战时的兼顾融合。在科技发展规划特别是重大科技项目、新技术引进、科技成果推广、科技产业发展等规划编制中,一定要制定寓军事技术于民用技术体系之中的“技术储备”计划。在人口发展规划中,要以全民族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为基础,寓兵员动员资源于社会劳动力之中,尤其要增大高科技人员的构成比例,努力提高后备兵员的科技素质。
三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找准结合点。平时建设兼顾战时需求,基础设施赋予军事功能,是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和发展,为兼顾军事需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平台。在规划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交通设施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军用铁路专线、军用飞机跑道、大型武器装备装卸载需要;建设通信光缆干线、移动通信网络、行业专网等民用通信设施时,要充分考虑战时互联互通需要;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对空防护需要,努力做到一项投资、多重效益。
二、着眼提高整体动员水平,进一步打牢国防动员建设的基础
国防动员建设是覆盖各领域、需要全社会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搞建设,扎实打基础,持续抓落实。
一是打牢思想基础。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开展国防动员工作的思想基础。要把国防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和全民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要抓好领导干部国防教育,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党校培训、形势报告、检查考评和议军会议等制度。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学校、企业和农村国防教育的新路子,拓展利用国防教育电视栏目和网站开展教育的新办法,将国防教育渗透到各行各业。要广泛开展国防教育
活动,大力总结宣传典型,培育心系国防、情系国防的良好风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是打牢兵员动员基础。兵员动员是国防动员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要按照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努力实现建设转型。要优化民兵布局结构,加大由生产企业向科研单位和院校、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由国有大中型企业向非公有制企业的拓展力度,逐步形成以重要方向、重要交通干线和大中城市为重点的民兵建设格局。要积极探索依托地方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系统,成建制、成系统编组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方法路子,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国家现有技术、人才和装备优势。要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兵预备役人员流动性增强、管理难度加大的实际,认真总结近年来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探索加强动态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召得来、用得上、起作用”。
三是打牢法制基础。把国防动员建设纳入法制轨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要把研究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配套法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逐步构建上下衔接、完整配套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加强国防动员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各级党政领导、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的法律观念。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国防动员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依法规范国防动员的内容和程序,搞好战备训练、组织管理、经费保障和执法监督,不断提高国防动员系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
三、着眼完成多样化任务,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能力建设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和“一个提高”的战略思想,给国防动员建设职能任务赋予了新内涵。适应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求,应着力增强“四种能力”。
一是增强科技支前能力。要组织好科技动员潜力调查,搞好与军事专业对口的地方高科技人才储备,充分发挥高精尖人才在科技攻关、信息作战、设备维修等方面的骨干作用,为未来战争提供人才保障。军地各方要高度重视,通力协作,加强研究探索,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法规制度,规范工作秩序,真正把科技潜力转化为动员保障能力。要改进国防动员运行管理模式,尽快建立完善信息资料数据库和辅助决策系统,逐步构建国防动员一体化情报信息传输平台,切实提高国防动员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是增强保障机动能力。要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战略机遇,积极提出贯彻国防需求项目,完善国防交通网络建设。要深入开展军交运输“畅通工程”建设,加强部队机动道路和进出道路建设,搞好民用运力征用准备,建立健全运力动员潜力数据库,制定各种复杂条件下的运输保障方案和接力、迂回运输计划,抓好交通专业保障队伍针对性适应性训练,满足部队远程立体机动的需要。要加强通信战储物资管理,完善通信枢纽、网络布局,积极配合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及时足额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做好应
急通信指挥平台的网络传输资源组织和现场机动指挥中心建设,确保危急情况下通信联络安全畅通。
三是增强防空抗毁能力。要把防空袭作为重点,加强对策研究,进一步完善指挥机构、电力通信以及交通枢纽等目标的安全防护措施。要加强人防指挥体系建设,完成基本指挥所和机动指挥所建设,要抓好重点城市、重点地区和骨干人防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地下交通和人防疏散通道工程。要强化防空、警戒、工程救援和防化力量建设,组织开展防空袭和救援演练,确保重要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安全。
四是增强平时服务应急能力。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组织严密、突击力强的优势,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稳定,主动承担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灭火、事故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要充分发挥国防动员设施、设备和物资军民合用、平战两用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动员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国防动员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第二篇: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核心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
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核心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
基层检察院是检察工作的重点和基础,依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层检察院的建设离不开法律监督能力的全面体现,即实现检察工作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筹兼顾,而检察队伍整体执法办案能力的提高是实现法律效果的基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力的提高是实现政治效果的前提,公正廉洁执法能力的提高是提升检察公信力、实现执法为民社会效果的保证。在此,我从执法办案、服务大局和公正廉洁执法三个方面,就如何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做初步探讨。
一、提高执法办案能力
执法办案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的重要载体,是维护司法公正、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首要方式。推进基层检察院建设必须以提升执法办案能力为基点,深化队伍执法理念,提高业务素质水平。优化执法环境,推进办案一体化建设,确保执法办案能力的充分体现。
(一)深化执法理念。保证队伍素质能力的高水平
要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做到“四个在心中”。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树立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观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始终坚持在学习中深入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开展“素质工程”建设,通过学历教育、挂职锻炼、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深入推进大规模教育培训。通过建立健全全员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门培训和实践锻炼,解决执法办案中的突出问题和素质能力的薄弱环节,切实提高发现违法犯罪、分析研判矛盾、侦查突破案件、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等法律监督能力。
(二)优化执法环境,保证法律监督的高效能
执法办案的效果与执法环境密切相关。检察机关必须从自身做起,自觉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统一起来,对重要工作和专项行动的部署、开展情况及时向党委、人大汇报,做到在当地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人大的有效监督下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要主动协调政府等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解决制约检察工作跨越发展的编制、人员、检务保障等问题,加快科技强检和信息化应用进程。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促使群众提高法律政策水平,形成推动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社会合力。
(三)落实办案一体化,保证执法办案的高效率
坚持依法、理性、集体行使法律监督权,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避免出现信访案件劫持司法、媒体炒作影响依法办案和执法地方化的问题。积极探索“执法一体化”机制,完善办案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强化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形成发现和查处违法犯罪案件合力。不断落实“检察一体化”机制,通过督办指导、异地羁押等措施提高突破案件和抗干扰能力。积极推进“侦查一体化”机制建设,自侦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要通力协作、合力侦查,完善证据体系,确保办案质量。推进“惩防一体化”,把预防T作贯穿于查办案件的各个环节,完善个案预防、系统预防和专项预防举措,切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二、提高服务大局能力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检察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实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治效果,基层检察院就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增强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为大局服务,胸怀大局是前提,立足本职是基础,正确履职是关键。正确处理检察业务与第一要务的关系,把执法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责任,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中的政策法律和民生利益问题,在打击与保护、惩罚与挽救中实现合法利益最大化,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牢牢把握当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的主要内容和对检察T作的基本要求,对重大疑难问题、关系全局问题要主动向党委汇报,对重要工作部署要及时向党委报告,对党委关注、有社会影响的案件要及时汇报查办进展情况。要善于将执行政策与正确适用法律紧密结合起来,把办案的法律效果建立在坚实的政策基础上。
(二)立足检察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在服务大局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定职能、职责和程序行使检察职权。不能脱离法定职责搞服务经济建设,严禁借口服务经济插手经济纠纷和违规办案。建立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提高发现、打击和预防经济犯罪的能力。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努力构建社会化大预防网络,帮助相关单位和部门堵塞漏洞,强化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和廉洁奉公的意识,促使人民群众守法、护法,构筑“不想、不能、不敢”犯罪的警戒线。树立对市场主体平等服务、平等保护的观念,破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注重保护各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贯彻“一要坚决、二要慎重。务必搞准”的原则,在对待涉及企业人员的“擦边”、“压线”案件时,要进行认真分析,严格掌握法律政策界限。
(三)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化解社会矛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要把社会矛盾化解贯穿于检察工作全过程。注重统筹当事人各方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兼顾法、理、情,使办案过程成为明辨是非、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过程。坚持首问首办责任制,积极采取联合接访、司法救助、督导排查等方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检信访事件发生。建立信访申诉案件转办、分流处理机制和息诉息访联动机制,通过联合调查、联合听证、共同答复,引导群众理性信访。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把风险评估作为办理案件的重要环节,加强办理重大复杂案件和作出不批捕、不起诉、不抗诉、撤案等决定的风险评估预警,针对个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增强化解矛盾、处理涉检信访问题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形势研判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并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置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提高公正廉洁执法能力
公正廉清的执法行为是提高执法办案效果和服务大局水平的保障,也是基层检察院建设质量提升的重点。强化诉讼监督和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是促进公正廉洁执法的有效手段。要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建立监督与被监督的长效机制,促进法律监督工作优质高效。
(一)践行职业操守,提高执法公信力
公正廉洁执法、维护公平正义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要把忠诚作为必备的政治品格,把公正作为首要的价值追求,把清廉作为奉行的职业操守,把文明作为履职的重要保障,强化恪尽职守、秉公办案、维护公正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守护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坚持“理性”执法,做到客观公正、以法为据、以理服人;坚持“平和”执法,诚心、耐心听取诉求,疏导、化解社会矛盾;坚持“文明”执法。做到语言文明、行为文明、作风文明,展示检察官的良好形象;坚持“规范”执法,严格依照实体法和程序法执法办案。
(二)强化诉讼监督,促进司法公正
坚持力度、质量、效率、效果相统一的原则,提高监督实效。抓住有社会影响的重点类案,开展专项侦查监督。建立完善侦查违法行为调查机制和违法事项纠正情况跟踪制度,确保侦查违法行为及时得到纠正。注重运用抗诉手段加强对裁判不公刑事案件的监督,及时发现、深挖审判不公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开展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监督,充分运用检察建议、纠正违法手段开展监督规范工作,建立巩固清理超期羁押成果的长效机制,推进同步监督机制建设。
(三)强化内部监督,确保公正执法
强化自身监督是确保检察权正确行使的必然要求。要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办案纪律、办案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执法工作机制。认真开展案件复查和重点案件回访工作,加强对自身执法办案的监督。抓住执法办案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采取定期检查、实地抽查、调卷审查等形式开展执法检查。落实案前教育、案中检查、案后回访等监督措施,有效防范执法办案中不作为、乱作为和违法违纪等问题。要采取日常监督、重点抽查、明查暗访等方式开展检务督察,有效解决检察人员在工作作风和执法办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三篇:评审中心以强化评审队伍建设为核心,提高财政评审能力
评审中心以强化评审队伍建设为核心,提高财政评审能力
抓好评审队伍建设,是提高评审能力的关键。评审中心将从四个方面加强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财政评审能力。
1、提高思想道德。在全过程跟踪评审中,由于评审人员对工程项目涉及深、对造价影响大、接触面广泛,因此评审人员需要加强风险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2、正确定位自己的工作职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参与部门较多,有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等等,容易产生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因此评审人员需要正确定位自己的工作职能,做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
3、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评审人员参与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为更好的完成评审工作,评审人员更应该提高有关的专业知识,加强技术学习,在工作中不忘进步,从而更好地完成评审工作,并有助于提高政府执政形象和政府公信力。
4、树立服务意识。评审中心工作人员,明确评审工作是服务我县财政改革和财政的中心工作,更要为投资决策、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提供技术支持。
评审中心工作人员参与工程策划、设计、招投标、实施和结算五个阶段的工作,建立有沂南特色的全过程评审管理体系,为投资的决策、预算的执行和审计,以及后期工程的考评提供客观科学的技术支持,将为我县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努力推动技术创新上水平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努力推动技术创新上水平技术创新是品牌发展的源泉,是实现卷烟上水平的核心。
推动技术创新上水平,一是精心组织重大专项实施,力求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认真分析制约我国品牌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强对世界烟草发展趋势分析研究,注重跟踪世界烟草发展前沿技术,继续围绕良种培育、卷烟调香、减害降焦、特色工艺四大战略课题,精心组织烟草基因组计划、卷烟减害技术、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卷烟增香保润、中式卷烟制丝生产线、超高速卷接包机组、高香气低危害烟草品种等重大专项的实施,集中全行业智慧和力量,攻坚克难,力求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充分发挥重大专项对行业科技进步的带动引领作用。
二是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上取得新的成效。技术创新上水平,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在于培养大师级的技术创新人才。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大胆引进各类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卷烟工业技术中心、烟草研究机构都要着力培养大师级人才。高度重视基层科技队伍建设,鼓励小改小革,抓好科技普及,打牢行业技术创新的基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各个方面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社会科技资源,走开放式研究路子,努力提高全行业科技水平。
三是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在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热情上取得明显进步。认真研究制定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办法措施,努力营造科学、严谨、宽容、开放的良好氛围,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积极推行课题制,建立完善的课题评价制度,通过竞争方式确定课题承担者,确保课题选定和研究上水平。积极推行首席研究员制,大力培养各个领域学科带头人,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体制环境。认真落实科技人员各项待遇,建立创新评价考核机制,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第五篇:关于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以提高干部履职能力为核心的素质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
关于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
以提高干部履职能力为核心的素质建设工程的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和省、市纪委关于实施纪检监察干部素质建设工程的部署要求,不断提高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和工作水平,经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加强教育学习、开展系统培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监督等措施,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全县纪检监察干部政治更加坚定、纪律更加严明、作风更加优良、业务更加精通、工作更加高效,为全面完成纪检监察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二、总体要求
围绕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素质,着力加强“四种修养”、提高“三种能力”。
加强“四种修养”:
一是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深化纪检监察干部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的认知和把握,努力夯实理论基础,切实增强用科学理论指导纪检监察工作实践的能力。二是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全县 纪检监察干部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着力塑造纪检监察干部良好的道德风尚。三是加强纪律修养。进一步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纪律意识,带头执行党章及党内法律法规,带头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充分发挥纪律的保障作用,用纪律规范行为、管理队伍、塑造形象。四是加强作风修养。切实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不断推动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提高“三种能力”:
一是提高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认真研究、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服务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提高依法执纪和依法办案能力。加强案件管理制度和办案纪律制度建设,强化依纪依法办案理念,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拓展线索的能力、依据程序办案的能力、突破案件难点的能力、查办案件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案件审理能力,切实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三是提高工作创新能力。充分调动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工作热情,强化创新意识,探索工作方法,破解工作难题,依靠创新推动工作落实,通过创新打造特色亮点,推动纪检监察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工作措施
实施素质建设工程要以学习为根本,以制度作保证,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促工作,以工作保成效,重点落实三项措施:
(一)加强学习教育
以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在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不断夯实理论功底,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
一是坚持常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县纪委常委会和各乡镇纪委书记每个季度确定一个学习专题,安排学习1—2次,采取内部交流、专题研讨的方式,紧密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和各常委分管工作实际,就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交流研讨的内容要突出理论性、实践性、前瞻性和探讨性,要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目的。根据需要可采取常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的形式,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二是认真落实机关集体学习制度。严格落实“周五论坛”学习制度,通过机关人员轮流讲课,相互点评等学习方式,培养和提高干部语言表达、独立思考能力,切实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强化干部的日常学习。以完善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干部修养和工作技能为重点,倡导多读书、勤学习的良好风气,采取荐书、评书、心得交流等多种形式,教育和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加强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哲学以及现代管理等知识的学习。四是深化主题教育。根据当前工作形势,结合“干部作风建设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两项活动,谋划、组织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和科学发展观知识考试,组织系统内部知识竞赛。以学习王瑛、苗汝英、姜瑞峰等先进典型为载体,通过集中学、个别学、写心得、谈体会、集体辩论、演讲比赛、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方式,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通过深入挖掘王瑛、苗汝英等先进事迹精神内涵和精神实质,使全体纪检监察干部提升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心。以警示教育光盘、典型案例等资料中的反面典型为警示教育载体,通过发放警示教育光盘、编发警示教育案件资料,剖析发案原因,提醒全体纪检监察干部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五是开展调研交流活动。结合“三个一”服务调研活动,每季度围绕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和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成果,采取适当方式进行交流。每名纪检监察干部都要建立工作联系点,紧密结合自身的岗位实际定期到联系点进行蹲点调研,切实做到服务科学发展、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
(二)强化业务培训
针对县直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人员增多、素质层次不齐的问题,在全县举办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以理论知识和纪检监察业务知识为主要培训内容,多层次、多渠道、大 规模培训干部。邀请财政、审计、法院、检查、司法等部门业务骨干及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常委、室主任对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全方位的业务培训。邀请市纪委办案人员、安排本机关案件、执法、信访等科室结合当前正在查办检查和受理的有关案件、项目、事项,结合实际为全休纪检监察干部讲经验、讲程序、讲规章制度,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素质。各乡镇纪委除参加集中培训外,还要自行组织研究制定经常性的培训计划,并要结合新农村勤廉工程的实施,牵头和配合有关部门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
(三)完善规章制度
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为目标,以强化激励约束作用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工作各项制度,保证机关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努力实现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靠制度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修订完善工作制度。要在继续落实每日签到制度、去向告知制度、班子内部谈心谈话制度、基层纪委书记届中考察、述廉等各项原有制度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重新修订完善机关各项工作制度,包括案件查办、执法纠风等方面的业务工作制度,办文办会、财务管理、公务接待、后勤保障等日常管理制度,日常工作督查和过错责任追究等落实保障制度。二是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实行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完善机关考核实施办法,加强考核结果运用,进一步增强考核工作 的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三是健全纪工委、监察分局各项制度,提升纪工委监察分局履职能力。制定《纪工委监察分局工作细则》,对纪工委监察分局开展工作提供依据、提供基础。对纪工委监察分局工作的考核、人员评价、述职、述廉、工作报告、定期督促检查,开展专项巡查或检查等内容予以完善,强化管理,提高工作针对性,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整体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四)强化监督约束。
通过设立纪委书记电子信箱、监察局长电子信箱、向社会公开承诺、聘请纪检监察监督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民主评议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日常监督。同时,要建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责任制,纪委书记、副书记、主管常委、科室主任、一般人员之间逐级签订监督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监督责任体系。通过监督约束,切实树立起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政治可靠、纪律严明、业务精湛、能力完备、作风优良、业绩显著的良好形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县纪检监察机关素质建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纪委书记任组长,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县纪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有关职能室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纪委办公室。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听取工作汇报,分析情况、总结经验、研究对 策,及时加强指导,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素质建设工程扎实推进。
(二)精心组织安排。要把实施素质建设工程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本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与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创新制度结合起来,做到统筹谋划、精心安排、同步推进。各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要体现科学性、完整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活动的广泛性和吸引力。真正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机关和干部作风明显改进。
(三)强化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素质建设工程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研究制定素质建设工程任务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评价办法。对于认真对待、精心组织活动的单位要通报表扬,对于走过场、重形式,效果差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