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练习题(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10:1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明园的毁灭》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明园的毁灭》练习题》。

第一篇:《圆明园的毁灭》练习题

《圆明园的毁灭》练习题 阅读课文,填空: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一、读拼音写词语。

huījìnsǔnshīxiāohuǐɡuībǎo

()()()()hónɡwěiqīnluèyáotáihuánɡɡōnɡ

()()()()

二、辨字组词。

幻()征()凡()艺()幼()证()几()芝()值()稍()统()般()置()梢()流()股()

三、查字典填表。

要查的字音 序部 首除部首几画选 字 义

举世闻名A往上托;B举动;C推选; D提出;E全

奇珍异宝A有分别,不同的;B奇异;C惊奇;D另外;E分开

风景名胜A胜利;B打败别人;C优美的;D比另一个优越;E能够承担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天南地()众星()月金()辉煌玲珑()透亭台楼()田()风光诗情画()不可()量

五、将下列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1、元清唐明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皇家园林长春园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词填空。

统一统治

1、两岸人民隔海相望,盼望着祖国早日()。

2、秦始皇()六国之后,实行暴力(),焚书坑儒,民不聊生。

测量估量

3、毛泽东主席的逝世,是中国人民不可()的损失。

4、詹天佑带领工人仔细地()了隧道的地形。

不但……而且……因为……所以……

5、()许多小园是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像众星拱月一样。

6、圆明园()建筑宏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七、把有关联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杭州双龙洞买卖街

金华趵突泉苏堤春晓济南圆明园石钟乳

北京西子湖小泉

【拓展运用】

这篇课文中我喜欢的四字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明园的毁灭》

五、1唐、宋、元、明、清;2园林、皇家园林、圆明园、长春园。

六、1统一;2统一、统治;3估量;4测量;5因为、所以;6不但、而且。

七、杭州-西子湖-苏堤春晓;金华双龙洞-石钟乳;济南-趵突泉-小泉;北京-圆明园-买卖街。

第二篇:《圆明园的毁灭》课后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huījìnsǔnshīxiāohuǐɡuībǎo

()()()()hónɡwěiqīnluèyáotáihuánɡɡōnɡ

()()()()

二、辨字组词。

幻()征()凡()艺()幼()证()几()芝()值()稍()统()般()置()梢()流()股()

三、查字典填表。

举世闻名A往上托;B举动;C推选;D提出;E全

奇珍异宝A有分别,不同的;B奇异;C惊奇;D另外;E分开

风景名胜A胜利;B打败别人;C优美的;D比另一个优越;E能够承担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天南地()众星()月金()辉煌玲珑()透亭台楼()田()风光诗情画()不可()量

五、将下列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1.元清唐明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皇家园林长春园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词填空。

统一统治

1.两岸人民隔海相望,盼望着祖国早日()。

2.秦始皇()六国之后,实行暴力(),焚书坑儒,民不聊生。测量估量

3.毛泽东主席的逝世,是中国人民不可()的损失。

4.詹天佑带领工人仔细地()了隧道的地形。

不但……而且……因为……所以……

5.()许多小园是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像众星拱月一样。

6.圆明园()建筑宏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七、把有关联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杭州双龙洞买卖街

金华趵突泉苏堤春晓

济南圆明园石钟乳

北京西子湖小泉

【拓展运用】

这篇课文中我喜欢的四字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圆明园的毁灭》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及品析

──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

执教: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贾 宁

(实录后附课堂总评

一、总评二)

课前交流

一、师生问好,拉近师生距离。

师:孩子们,看到大家非常高兴。知道我从哪里来吗? 生:北京。

师:知道我姓什么? 生:贾。

师:大屏幕上都写着,是吧?知道我姓什么的,我们再来打声招呼吧!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我呀,特别喜欢听声音洪亮的问好声。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怎么把我的姓给丢了呢?我们再来一次: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哎,贾老师好!

师:我相信你们是真心的希望我好,所以我还想从你们问候声中听到那份饱含的深情,咱们再来一次:同学们好。

生:贾老师好!

(师生打招呼,消除了初次见面的紧张感和陌生感,拉近了师生距离)。

二、猜字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师:简单的几句问好之后,我相信我们没现在已经是朋友啦。那么现在我们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咱们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好,猜字谜。认真看,这个字,是你认识的。谁认识?你说? 生:这个字应该是个“水”字。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真了不起,这是一个甲骨文,看起来就像流动的水,它就是“水”字。那咱们再来一个?

生:好。师板书 师:这是什么 生:这个是“山”字。

师:哎,这个就像并立山峰一样,它就是“山”。

行啊,我对你们刮目相看了,要不要来个难的试试? 生:好。

师:看清楚了啊,(板书)这个字长得可真是有点难。生:这个字可能是“十”字。师:“十”字? 生:没错。师:为什么?

生:我猜他是交叉十字路口。师:像不像? 生:像。

师:越看越像啊。哎,他还真不是“十”字。(生笑,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幽默感,调节了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生:我觉得这个字像个“井”字” 师:井,像不像? 生:像。

师:越说越像吧?

师:可惜也不是,谁再来试试。

你看它还像什么?最后那男孩。生:我觉得有点像那个斯特勒的铁十字。师:你们看他像不像一个十字路口? 生:像。

师:顺着这个思路再去想。师:这个路是干什么用的啊? 生:走的。

师:对呀,哪个字表示走? 生;这可能是个“行”字

师:不是可能,你说的非常准确,它就是行字。行的本意就是路或者是路口。

好的,要不要再来一个? 生:要。

师:但我可要提醒你啊,这个可特别的难。想猜吗? 生:猜。

师:刚才这个你们就猜错了。你可以放弃,是猜还是放弃。生:猜。

师:好,欣赏你们这点。咱们学习上就该有这种自信心,有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那我就把这个最难的字写在上面。请你认真看。(板书)

师:有同学皱起了眉头,我给大家点小提示,你们看,下面这个部分表示的是旗子,底下两个人表示的是很多士兵。

生1:有可能是“众”字 师:哪个“众”。生1:群众的“众”字。

师:哦,有很多人表示“众”,有点意思了。你来。生2:我觉得有可能是“军”字。

师:“军”字?哎呀,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了。生3:我觉得有可能是个“兵”字。

师:兵字,一个人,可我这里是好多的士兵呀。生4:我觉得这个字是“营”字。师:“营”字,越来越接近。

师:给大家一点提示吧,不想再难为你们了。我写一半,(板书)?说出来。生:旗。

师:哎呀,真的是“旗”字吗?是旅,旅的本意就是军旅、军队的意思。把这四个字连起来读读。

生:旅行山水。

师:我想你们的声音还能够更洪亮一些。再来 生大声朗读:旅行山水。

(猜字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了课前的紧张气氛,同时,激活了学生思维。有收有放,在收放自如中囊括了文字、文化、历史,用心良苦。)

三、漫谈旅游,奠定感情基调。师:喜欢旅行吗? 生:喜欢。

师:你们说说你都去过哪儿? 生1:我去过东山港。师: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生1:那里有个海滩,那里有很多贝壳,我在那里捡过贝壳。师:哎,童年的时候在海边捡贝壳那一定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还有谁想说说。

生2:我去过汕头的南澳港,那边有海,有沙滩,那边很美很漂亮。师:真是的,大海总是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所以有一种辽阔的美。生3:我去过鼓浪屿,那边有一个日光岩,上面是鼓浪屿最高的石头。师:真是,知道著名诗人舒婷吗?舒婷说鼓浪屿是自己的生命之湾。生4:这个暑假我刚好去过乌镇,在乌镇的小桥流水古镇中我体会到很多。师:你说的也像乌镇一样的美,给人一种悠远的、飘摇的、江南特有的特色,对吧?还有谁来说说?男孩。

生5:我去过牛头山,那边的岱山瀑布想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你真了不起,还引用了李白的诗句来说。牛头山旁边有个牛头王的墓碑,那是著名的大书法家启元白先生写的,那个字可漂亮了!

(信手拈来的教师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及积淀。)师:好了,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也想介绍一处我很喜欢的地方。(播放课件或板书,因看不到视频,仅仅是猜测)读出来!

生:敦煌莫高窟。

师:在敦煌莫高窟,有很多精美的石雕,泥塑和皮画。那么在莫高窟中啊,有一个长织洞,在上世纪初被发现后,国外很多的考察队、探险队纷纷而至。将洞中几万件的珍贵文献、绢画、泥塑以及其他洞中的壁画、雕塑等等都运往国外,5 造成了人类文化史上最大的损失。那么今天,敦煌已经成为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同学们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好好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

(让学生猜甲骨文“旅行山水”,再讲到自己最喜欢的敦煌莫高窟,自然引出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文化浩劫——莫高窟文物的流失和圆明园的毁灭,从情感上已经为上好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时间

一、直接导入,揭示劫难。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上课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两件事让咱们中国人特别心痛。一件是我们刚刚提到的敦煌的蒙难,还有一件,便是——一起读。

(生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正音,扫除障碍。

师:好,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师:读完了吗?

来,一起看看这些词语。自己读读。

生齐读:举世闻名 皇家园林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奇珍异宝 不可估量

(生每个词语读两遍)师:读一遍就可以,接着读。

谁想自己来读读。

师:有这么多同学想读,这样,每人读一个。生接读。

师:读的非常正确,它们都是文中的词语,在课文句子中,相信大家对他们都有一定的认识。

(这些四字成语全都准确概括了圆明园的辉煌与精美,所以这些词语的阅读不仅仅是正音与扫除障碍,更是让学生在初读之后对圆明园的整体感知。)

2.理清脉络,感知结构。

师:那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清楚了吗?谁来说说。生:第一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师:哦,说的是毁灭。(板书“毁灭”)你接着来。生:第二段是讲圆明园有三个小园,也叫圆明三园。

师:嗯,说的是圆明园的组成,那就叫“布局”。来,把这个词批注在2自然段旁。来吧,你继续说。

生:第三自然段讲圆明园里面有什么建筑。

师:好的,写的是“建筑。(板书“建筑”)看谁还记得和老师一起记批注。你接着说吧。

生:第四自然段讲的是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历史文物。师:嗯,讲的是“文物”(板书)。

生:第五自然段讲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拿走圆明园的东西,并烧了圆明园。师:嗯,圆明园被毁灭了,对吗? 生:嗯。

师:谢谢你,说的比较准确。

孩子们请看,其实文章的1、5自然段写的都是── 大声说出来。生:毁灭。师:那么2、3、4自然段概括地讲,写的是? 生:2、3、4自然段讲的是圆明园很美。师:是现在的圆明园? 生:以前的圆明园。

师:哦,以前的、原来的、昔日的。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学生读起来并没有难度与障碍。所以,老师安排在学生初读之后分析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条理。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内容,又可以教给学生布局谋篇的方法。)

三、精细品读,感受美好与毁灭。

师: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默读2、3、4自然段,看看从昔日的圆明园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画画相关的句子,做一做简单批注,开始。

(前面有方法指导,这里有适时运用,扎实的引领与训练)。生:默读。

师:好了,孩子们,咱们来交流交流? 在昔日的圆明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在第二自然段里看到了“众星拱月“这个词,我能体会到圆明园昔日的园林是十分多的。

师:是呀,孩子们,数量很多,那是上百个圆明园,而其中的一个圆明园就占地5200余亩,相当于640个足球场啊!什么感受?

(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生:我感受到圆明园非常大。

师:用上一个四字词语,那叫做规模—— 生:宏大。

师:真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生:皇家园林。师:好啊,咱们接着谈,从其他的词语中,你还感受到什么?你来说。生:(学生声音过小,听不清楚)

师:你看看,他从第三自然段读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你说?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我们好像住在圆明园的境界里面似的 师:陶醉其中啊,那你能给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吗?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真是美不可言。你来说。

生:我也从第三自然段得到体会,圆明园有很多壮观的景象。我还觉得他们虽然以前没有汽车,但是他们的建筑还是一样的雄伟。

(学生提到了古代条件的局限下却依然有如此震惊世界的建筑,老师是否需要在价值观上进行引领?)

师:你也感受到了壮观的景象很多是吗?究竟有多少呢?我们来看看。咱们中国的古代的园林建造上常常会挂上一块匾,有一册书叫做《圆明园匾额启示》,当中所记载的匾额就是数千景。

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后,同学们的感受又丰富了许多,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赏欣赏。

生:好

(师生合作读)

师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齐读: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师读: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生齐读: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师:我刚才读的是殿堂,你们读的是? 生:亭台楼阁。

师:我读的是金碧辉煌的殿堂,你们读的是? 生: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我读的是金碧辉煌、宏伟大气的殿堂。你们读的是—— 生齐:玲珑剔透……

生1:我们读的是玲珑剔透,小巧的亭台楼阁。(逐步引导)

师:读着说着,你感受到什么? 生:这段话用了对比的手法。

师:哟,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那对比只是为了在这儿提这一处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我读的是买卖街,你们读的是——

生:山乡村野。

师:我读的是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你们读的是—— 生: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师: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中用了对比的手法。

师:真是如此。有大气的,就有小巧的。有表现热闹的,就有—— 生:宁静的。

师:那接下来,同桌就像我们刚才那样,合作读读 二、三两句话。你看看这种对比还体现在哪?开始

(生同桌合作读)

师:好,孩子们,发现了没有?谁来第一个说?来吧。

生:我发现白色的这些句子和黄色的这些句子,他们也有对比。白色的句子,他有仿造的东西,是现实的。

师:真好,是仿造现实的。

生:而黄色的部分主要写他是仿造想象出来的一些物体来建造出来的。师:接着说吧。生:所以我认为他们这里面有运用对比的手法。师:而且不仅有民族的,还有—— 生:西洋景观。

师:那现在我请两位同学合作读读这段话。谁来?这样,请你们同桌来,那男孩读前边,女孩读后边,我相信他们的朗读能带给我们再次感受圆明园中这建筑的不一样。

(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女生读: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男生读: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女生读:还有西洋景观。

(以情感带动语言文字的学习,以语言文字的学习促进情感的深化。无需从技巧上指导,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美”,通过读,读出了一个“美”。同时,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了解作者构段的方法、语言表达形式的丰富性、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师: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圆明园。在圆明园中——你来读 生1:在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在圆明园中——你来读

生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师:是呀,在圆明园中——,一起来。生齐读: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漫步在圆明园中,我看到了大大小小的建筑。有大有小,你们呢?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哦,你看到的有大气、小巧的。你呢?

生:我还看到了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感受到他宁静的山乡村野的感觉。师:是呀,不仅有宁静的。还有? 生:热闹的。师:你呢?

生:我还感受到了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那些很美的景物。师:还有那些现实中的——

生:还有那些现实中的仿照安澜园建造的。

师: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大大小小、虚幻现实、古今中外的建筑,就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面对这样一座园林,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自己来读读。

生:(齐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谁想读出自己的感受?来,那个女孩。

生1:(情感朗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哎呀,真是画卷徐徐眼前开,人间天上筑起景。谢谢你。谁还想来? 生2:(情感朗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嗯,真是极境极仙,美不可待。难怪文中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好,咱们接着看。从其他段落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中看到圆明园中有很多的财宝。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给我们听听。

生:我从“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中读到的。

师:真是啊,孩子们你们,看这个“上自”、“下至”抓的多好啊?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尽在其中。

(播放课件,欣赏视频。)

师:慢慢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积累了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都折射着那段不可重复的历史,而当中的很多就被珍藏在圆明园中。所以文中才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主观的朗读与课件直观的音像图片资料双管齐下、相得益彰。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充分感知课文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课文中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然而,他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比如说,在我读到的相关资料中,有人这样描述:说圆明园是从大自然中汲取最赏心悦目的东西,从而组成了一个最动人的总体。那么此时,你还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呢?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用几句话写在练习单上。开始。

(生开始自由创作)

师: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姿势,把头抬起来。哎,头放正,肩放平。师:(提醒)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咱们在力求把字写得美观的同时,还得注意有书写的速度。(生书写约五分钟)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就先写到这里。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描述的昔日的圆明园。

生1:交流: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规模宏伟的,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那里的奇花异草十分美丽,点缀着圆明园金碧辉煌、壮丽浓烈。

师:真是好一座壮丽的圆明园啊,谁再来分享?

生2:交流:圆明园不仅有人造景观,还有自然景观点缀着金碧辉煌的殿堂,他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更是一副美轮美奂的画卷。

师:听听,字里行间渗透着他的赞美之情。来,我们在一起来看看这个女孩所写。

师:来,你读。

生:昔日的圆明园美景数不胜数。园内的小园林变化多端,各有各的特点。到处都是奇花异草,十分迷人。

师:哎呦,你们看,能够看得出来,他提取了课文资料。而且将他们整合起来,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其是这些语言多么精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书写,大家可以看到,整齐、美观,我相信能够代表咱们班同学的书写水平。

师:同学们,其实很多你们的描述中,还用到了诸如此类的词语,真的是很精彩。看,这规模宏伟的圆明园不但如此,而且其间还遍植奇花异草。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了一座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真不愧是万园之园。

(所有多媒体的借助、书面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在学习中“一咏三叹”。使“爱之深”,“恨之切”,水到渠成。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

然而,这昔日所有的辉煌,在1860年10月,都被付之一炬。(课件播放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视频。)(一系列视频的播放都将抽象的历史具象化,让那段遥远的历史活生生立于学生面前。当学生沉浸在对圆明园的赞叹中时,顺势导出圆明园的毁灭。犹如充分酝酿后的爆发,让学生充分理解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有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

师:好了,同学们,带着你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自己读一读第5自然段。(生自读第5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英法联军简直就是一群强盗。当他们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后。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生齐:统统掠走。

师:孩子们,你们这是温文尔雅的拿走,他们可是统统掠走,我们再来读一遍。

师引读:他们闯进圆明园后,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生齐:统统掠走;

师:那名贵的书画,珍贵的典籍不复存在了。实在运不走的—— 生齐: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师:那精美的雕塑,金铜利器不复存在了。最后,他们竟然—— 生齐:任意破坏、毁掉。

师:那民族建筑,西洋景观不复存在了。

难怪文章的作者在开篇便这样感慨到:一起读——

生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前面所有情境的创设,此刻通过朗读充分表达,让学生感受到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万园之园顷刻间化为一片灰烬的无奈,让学生在一种至恶至丑的情境中产生强烈震动,迅速投入到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 狂,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到极点。再次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能体会到你们的心情。作者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写下了两个“不可估量”。来,圈画在书上。

师:好,孩子们,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的题目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很多笔墨写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呀?你来说。

生1:作者就是想给后面铺垫,说后面是很辉煌的建筑被毁灭的。师:是啊,这是他的理解。还有吗?

生2:作者这样写,是因为要写出他的辉煌,然后后面要写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你读出了“突出”。

生3:其实呢,他是用了很鲜明的对比。用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他后来被毁掉进行了对比。

师:孩子们,你们所说,正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用大量笔墨来写昔日的辉煌,从而更加衬托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那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下节课你们的语文老师带着大家再进一步了解圆明园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对于组织手法,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前面几个板块的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圆明园的美好与毁灭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与感触,此时,老师适时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将学习由浅表到深层,由阅读理解到写作方法,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华丽转身。)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师:那,这是今天的作业,谁来读一读。

生:作业一:抄写文中生字新词。二,对比课文和你搜集的资料,写下你对圆明园的补充描述。

师:好的,因为刚才我们课堂上还有很多同学的写作没有来得及收尾,所以我把它补充成今天的作业。下节课,我们还可以来交流。你看,通过一整堂课的学习,我们其实只是了解了圆明园的皮毛而已。我们的圆明园那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如果大家将来有时间去北京的话,你们亲自走进圆明园,我相信那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每一棵花草会无声地告诉大家更多、更多……

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生沉浸在课堂中)

师再次高声说:下课了,孩子们。师:谢谢我们同学,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师:跟台下的在座老师说再见。生:老师们再见。

(“一座山对一座座山峰的依靠才层峦叠嶂,一条河流对一条条河流的召唤才海纳百川”。短短的四十分钟,贾老师用他儒雅浑厚的个人魅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精神富足、思想深邃、文化立体的老师。)

课堂总评

(一):

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

——在阅读中感受园美、情重、心痛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我想,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贾老师这节课真是恰到好处的。

细细读来,课文虽是极尽简洁,却是文情并茂。作者通过简洁却内涵丰富的每一句话,能极尽人们想象的每一个词,详尽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与壮观。诚如雨果所说:在世界的一隅,圆明园的存在是人类的一个奇迹,她属于幻想的艺术。而当这个奇迹与幻想化为灰烬时,我们要在学生心中留下的不应仅仅是一个美丽泡影或者一声叹息,而应是一种丰满的体验。

其实,不论昔日的圆明园如何地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不管她的毁灭又是如 何地痛切心扉,若是没有实实在在的现于眼前,我想,于学生而言,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吧。所以,只有让学生深刻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她的毁灭才会有震撼力与感染力。贾老师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让学生情到极致。将赞叹之情充分激发、对惋惜之心深层挖掘、让仇恨之意喷薄而发。

从课堂伊始,老师便在“美”上做足了功夫。从结构布局到园内风光、从宏伟建筑到历史文物,贾老师引领学生漫步园内,细细赏、美美地读,发挥想象、抓住对比、紧凑文字训练,将一座活灵活现、娇俏灵动的圆明园摆在了学生眼前、放入了学生心里: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它美到极点,让学生动了真情。却不知,这是老师一个美丽的 “圈套”,此时的老师正为下文“被毁”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铺垫。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当学生在圆明园的美景里醉意正浓、对圆明园的爱意正酣时,她的毁灭却如江河崩堤,那一段段残忍的视频、一组组庞大的数字,让学生懂得了“不复存在”的不仅仅是美丽建筑与奇珍异宝,还有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尊严,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不可估量”。此时,学生一直被“压抑”、被激发的饱满情感,终于喷薄而出。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了梅艳芳那首流传了几十年的老歌: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四十分钟里,学生醉倒在圆明园的美丽之中,对这样一座园林爱得情真意切、酣畅浓餍。然而,犹如狂欢过后的末日、阳光背后的响雷一般,学生从“非常美丽”到“残垣断壁”,老师给予的是冰火两重天,体会到的是美得心醉、毁的心碎。以至于四十分钟过后,学生依然沉浸在课堂中,意犹未尽。

语文,是一门生命的课程,执教者的厚度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高度,贾宁老师的儒雅浑厚、自然潇洒,若闲庭信步般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语文课堂,带给学生、带给观课者的是“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的余音缭绕„„ 课堂总评

(二)情智并重 文意兼得。

崔峦理事长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对当今阅读教学提出了四点要求,即:落实年段学习目标、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呈现学生学习过程。沉下心来再次品味贾宁老师的课堂,慢慢找到了课堂中的立足与聚焦点。可以说,《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课文的表达情感”的最好文本。贾宁老师立足这一点,删繁就简,对文本充分解读,深层挖掘,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满而又立体的课堂。

1.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承载着祖国的语言文字,包罗万象。而语文课堂,又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由此,语文课千头万绪。因此,借助于一篇课文可以教给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可以有很多。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若细细品味,在简洁平直的语言中蕴含着大量的语言信息及文本内涵:

如“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众星拱月”突出了圆明园的主要地位,彰显了圆明园建筑风格上的美丽;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相映成趣,“金碧辉煌”之宏伟和“玲珑剔透”之精巧,本是不和谐的,在这里却有机结合在一起,可见建筑师构思之巧妙;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圆明园中可真是无奇不有,天下美景尽集于此,想象一下这个建造的过程,估计也是一部血泪史……

像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老师不懂得取舍,盲目追求形式化,就会喧宾夺主,使学生抓不到重点,从而造成了语文课堂的低效和教学目标的失败。所谓“大道至简”,我们一堂课若能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在这个时候,老师需要的便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魄,敢于取舍、舍得放弃,能有一双慧眼在大量信息中筛选出对学生最有利、与教学目标最近的一条路,还原一个真实、求简的课堂。

在这节课中,贾老师关注重点词句,整体抓住 “对比”这一表现手法,小处着眼于:大气——小巧、宁静——热闹、现实——想象、民族——西洋的对比,大处着眼于辉煌与毁灭的对比,以朗读为手段、以语言文字训练为落脚点,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在短短四十分钟内给了学 19 生一个不一样的天地,一次丰厚、跌宕的情感体验。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魄承载起一节课的精彩。

2.“君子动口又动手”,在读写结合中扎实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对“语言文字”的提出和强调是2011版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点。课标明确提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纵观贾老师的这节课,语言文字训练贯穿始终、扎实有效。(1)在品读剖析中感悟语言技巧。

贾老师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感悟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让学生了解作者构段的方法、语言表达形式的丰富性,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2)在想象中感悟语言的情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虽然并没有一处明显的想象环节,但是,每一个环节却又都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如在情感朗读圆明园的布局及建筑时,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文字流转的,否则怎会有犹如漫游置身于幻想的境界里的感觉?让学生充分描述圆明园中究竟有怎样的奇景,才称得上美轮美奂、万园之园时,想象定是学生语言的前提……

(3)在情景中体会语言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学生的主观朗读与音频、视频资料相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圆明园的辉煌、壮观以及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可耻行径,一咏三叹,充分感悟到语言文字的情感及内涵。

(4)在读写、交谈中进行语言实践。

在学生充分领略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丽之后,每个学生的心中都充满了自豪与惊叹之情。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充分激发起来,他们就想一吐为快,直抒胸臆。这时,贾老师安排学生在动情处写话,安排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明园的辉煌,以情感带动语言文字的学习,以语言文字的学习促进情感的深化。

3.书读百遍,文意兼得。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语文课堂的高效应该从读书中来。可见,“读”是语文教学的唯一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贾老师貌似无意实则用心良苦地安排学生进行了多次、多形式的阅读。层层的读,读出了文本的精妙:通过读,学生读出了文章的结构与布局;通过读,学生读出了文章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读,学生读出了圆明园的辉煌与美好;通过读,学生读出了圆明园毁灭的惨烈与无奈……

纵观课堂,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有情有智、文意兼得,让我们看到了执教者的大气度、大智慧。

总之,语文的任务是要发展语言,滋养心灵,感受文化。“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所标识的高度,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有望达到。如果,你爱语文,也朝着这个方向出发吧……

第四篇:《圆明园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明园毁灭》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读导学,以读传情”,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结合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把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变为丰富的情感,将惋惜、赞叹、仇恨,相互交织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以情带讲,情中启迪,情中升华”,多媒体的展示使课文声情并茂;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学生想像、感悟、倾诉,与文本情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3、把阅读、感悟、想像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音乐渲染,名言导入。

2、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填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世界文化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爱祖国文化的情怀。

(一)走进圆明园,了解布局,理解“众星拱月”。

1、质疑: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提出疑难的问题。

2、多媒体展示,通过图标直观理解“众星拱月”。

3、指导感情朗读。

(二)读文感悟,想像圆明园奇特的景观,了解其丰富的收藏。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画出一句能概括这两段内容的句子。(抓过渡句)

2、交流探究、细细品味。

①对比朗读,感受圆中景观的奇特。

A建筑风格②教师引读,了解圆中景观的分类。

(第三自然段)

③资料扩充,填补园中景观的空白。

4想像朗读,品味园中景观的美妙。

①图片展示各种奇珍异宝。

B文物收藏

(第四自然段)②师生交流收集资料,了解“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三)小结,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赞美圆明园。

三历史回顾,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引发愤怒之情。

2、抓住主要词语了解侵略者的丑态,激发愤怒之情。

3、面对历史,朗读感悟,深入探讨,倾诉愤怒之情。

四总结全文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梳理全文,情感提升。(倾诉自已最想说的话)

作业设计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毁灭:不可估量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2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运用不同角度分类介绍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100多年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北京上空烟云笼罩,发生了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惊叹的事情。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预设)是的,圆明园被毁灭了。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学生书空)

(预设:毁灭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再也没有了。让我们齐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以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伊始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一)指明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二)理清层次,随文理解

1、读文思考:文中都写了什么?找一找作者是如何评价圆明园的毁灭?

2、板书:(不可估量)

——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那昔日的辉煌。

三、品读课文,走进辉煌

(一)细读课文,品味辉煌

1、集体交流2—4自然段:要求在重点词句下划上横线,并批注。

板块一:独特的布局

(1)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呢?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2)理解“众星拱月”的独特布局。(板书:众星拱月)你能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吗?(通过联系上下文辅助理解)。

板块二:各异的景观

(1)引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2)语段比较练习,学习作者从多角度分类描写事物及巧用连接词的写法。

①看,老师把这段话的第一句,作了一些改动(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觉得这样改行吗?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通过比较,个别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运用连接词“有……也有……”分类介绍,层次清楚,读来富有节奏感。)

(3)提示背诵: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

②教师小结:课文运用连接词“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从不同角度分类(景物的种类、建造方法、建筑特色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园内景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据史料记载,园内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呢。

仿写句子(出示课件练习,自由选择一句)

例: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____的丹顶鹤,也有____的绿孔雀;有____的猴子,也有____的狮子。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奇花异草,有____,也有____;有____,也有____。

(6)小结:看来,同学们也学会了运用文中的介绍方法。

圆明园内有这样的奇花异草,还有各种珍禽异兽,它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板块三:珍贵的收藏

(1)过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

文物。你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圆明园的辉煌呢?

(2)理解“上自……下至……”的时间长(跨度有2300年)

(3)师再引“所以,它又是……”(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在教学圆明园昔日美景部分时,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新课标倡导的自助学习方式得以有效落实。

(三)欣赏昔日圆明园,谈感受。

(有利于让学生激发情感,留下悬念。)

(四)小结设疑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3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

其中3、4点为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3、讲授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四、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正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教材运用读、思、划、议、提的方法教学。

(一)复习导入课文

1、指领学生写“圆明园”

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让学生连续读,在此时写板书“圆明园。”

2、写板书“的毁灭”

提问学生在写“圆明园”和写“的毁灭”的时候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不是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毁灭之前和之后的巨变。同学们是不是想详细的了解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个园林?是如何辉煌的呢?从而引出今日的新课。

理由:把本文情感蕴含在板书之内,确立学生提笔练字的好习惯,也从而引出本节新课。

(二)学生通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利用各种方式读的过程中得出经验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1、让学生把自身认为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相关内容:《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1《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及教学点评《杨氏之子》教学案例评析《与象共舞》教学设计《窃读记》教学杂谈《景阳冈》练习设计《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请换一种评价──《桥》教学案例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反复揣度,从中无处情感。

理由:使学生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抓到重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精讲课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读,读后让同学们围绕“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圆明园的布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围分散着众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说圆明园以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各种小园。

第三段:

学生读,齐读。提问学生此段共有几句话,再分别找人来读。

问此段都写了什么?同学们将按课文内容回答。继续提问此段一共有几个“有”字?如果这8个“有”所包含的东西全部存在,那么你应该如何读?让学生通过理解自己读。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应当读出自豪和骄傲的口气,然后教师范读。

之后学习此段运用排比和关联词的重要性和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

在此期间完成板书:有...还有(7有)

第四段:

教师略讲,学生自学

让学生读后,回答此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之中都有什么?

在学生回答都是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同时写板书: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提问: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举世闻名。园内奇珍异宝无数。

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通过上面几段对圆明园未毁灭前的具体学习,笔锋一转来观看视频。

1、播放圆明园毁灭后在原址上逐渐还原的动画视频

2、提问学生这把火烧掉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开动思维从最表层的文物、园林上升到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

让学生产生激愤的心情。

3、在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让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圆明园的重大损失,使其刻骨铭心。

六、激发爱国情感,产生振兴祖国愿望并布置作业

提问学生圆明园真正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英法联军从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抢夺践踏?

为何中国当时不反抗呢?我们的军队哪里去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侵略者践踏圆明园的憎恨,激发对振兴祖国的决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刻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留下作文,让同学们有话可说。

作业题目是以“我想对xx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的对象可是侵略者、中国、同学、自己等。

只要书法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即可。

文章当中要求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排比句式和关联词。

七、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二.“众星拱月”(布局)

三、有···还有···(7有)(排比句)

四、上自···下至···(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4

一、解读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选自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第七组的21课,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本文是一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精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以及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毁,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是: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是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二、目标制定: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也比较多,因此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搜集、向别人请教等等的方式获取大量有关圆明园毁灭的史料。上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因此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认识了6

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殿堂、损失、销毁等词语。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①以读激情,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②通过查阅圆明园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 第二课时:

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在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

四、教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朗读法、情境法、拓展法这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

课标十分强调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以读悟情”贯彻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情境法

多媒体集文字、声像于一身,它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圆明园如梦幻般的境界里,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播放影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激发学生的爱憎之情。

拓展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圆明园为何毁灭以及面对这一现实说出你内心的感受。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令学生终生受益。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品词读句,锤炼语言。

2、熟读成诵,体会感情。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程序:

(一)质疑激情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在学生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围绕这一毁灭你会提哪些问题?”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这样,有利于体现“学由疑开始”,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品读悟情

今天,教科书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此,我充分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并理解“众星拱月”这个词语,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为了突出这些景观各自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这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充分认识和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去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并画出关键词来说明文物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凡是、统统、任意”去体会侵略者的贪婪和残暴,学习了课文内容后再通过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同时让学生说说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在学生说完感受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份感情再一次走进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的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理解“不可估量”这个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拓展延伸

1、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通过这一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点:我先安排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再回答,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地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合作精神。

2、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让学生面对这一让人心痛的图片,说说此时心中的感受,然后写下来,有机地把听说读写穿插在其中。

七、板书设计:(图略)

精当的板书可以体现教学思路。本文关键词是“毁灭”.我以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惨象对比,来激发学生的痛惜、愤怒之情。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为什么会毁灭?面对被毁灭的圆明园你有何感想?这些问题贯穿全文,大大的问号正好启发了学生的多向思考。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三、说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准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当年的景观。

第二课时:剖析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想象圆明园当年的美丽景色,体会忠思想。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指导背诵,并进行片断训练。

这里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分五个环节进行。

1、复习旧课:

这节课开始,我在听写词语后,鼓励学生说说圆明园当年的景观。我相机板书(建筑宏伟、博物馆)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理解新课打下基础。

2、出示学习目标:

⑴ 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想象圆明园的美丽景色。

⑵ 选择课文的中心思想。

目标是一节课的指导方向,提示本课时教与学的内容。为了使目标意识化,我指名读目标。

3、剖析重点段,展开思维,概括中心: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⑴ 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开端。我让学生观察圆明园被毁后的插图,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什么体会。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进行小结: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化为灰烬,这都是侵略者一手造成的。这时学生的情感变化了,为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⑵ 学生默读第三部分,讨论:文中是用哪三个字来说帝国主义侵略者毁掉圆明园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掠、毁、烧),再让学生讨论:侵略者是怎样掠,怎样毁,怎样烧的?并划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朗读这一段。最后我及时小结刚才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

⑶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准备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损失了么?找出最能说明损失大的词语。在学生理解了第二、三两部分的内容之后,估计学生会找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小结并板书(化为灰烬)。

4、回归整体,提出疑难:

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剖析重点段后,为了回归整体,我先用投影出示本课的三种中心思想,让学生选择。这样做,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下节课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打下基础。然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从读中回归整体。俗话说:会质疑才是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释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5、总结升华:

总结旨在巩固,贵在升华。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祖国受到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化为灰烬。希望同学们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

到这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全部完成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6

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这是“注提实验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由读通课文到初步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读中体悟语感。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中,我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定为教学重点。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定为教学的一个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二、注重迁移,选择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课题、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四、训练思维,优化程序

第一环节,揭题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书写“圆明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帮强盗给毁灭了。(继续书写课题:的毁灭)再读课题。

3、读完课题,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变了,再不是课前那样活泼可爱、笑眯眯的了。为什么读了课题,我们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设计理由: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设计思路:

1、让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做上记号是自己读书思考的痕迹,有意识指导学生读书做上不同记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设计理由:要求学生读书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悟课文内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第三环节,初步悟情,直奔情感宣泄处。

设计思路:

1、同学们在读完课文后,心里是什么滋味?请你用一句话告诉我,把你心里的感受说出来?

2、读到哪一段最让你痛恨、愤怒,由学生初读文章的情感直奔第五自然段。

3、齐读、指名读。

4、从文中文字“掠、搬、毁、烧”来想象英法联军侵略的嘴脸。(读书方法:把书由薄读厚,想象画面。)学生自由读

设计理由:课文朗读,我没有从技巧上指导,因为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正因为学生有了这种情感,再加上老师在情感的“煽风点火”,这时让学生直奔第五自然段水到渠成,这里正是他们情感的宣泄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品味出来,让学生通过细细体会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四环节,寻求恨因,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那么大的恨?请大家到课文2、3、4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读书方法:把书由厚读薄,归纳中心)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

3、讲读第三自然段。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师: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

(4)、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

(5)师:然而,可惜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天――1860年10月6日,端起书,再次读第五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5、略读第四自然段。(教学方法同上)

板书:上自……下至……

设计理由: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在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 “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教师就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全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五环节,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设计思路:

1、师;就是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瑰宝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帮强盗无情地烧毁了。(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2、后面定格,出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师:同学们呀,这场大火烧掉了一切的一切,所以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

板书:没有了……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还没有了……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没有了上自……也没有了下至……

3、师: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几根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因此我们说圆明园的毁灭,它损失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设计理由: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泄,每个人不同的文本感悟在这里得到升华。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一切都没有了,剩下的是对国人的一阵阵叹息、深思。

第六环节,悬念设疑,激发爱国情感,引领深读文本。

师: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一种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希望大家进一步深读课文,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说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的还有什么?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始终以情为线,以读为轴,这里有师生的交流之情,有生与本的感悟之情,有迸发的爱国之情,当这所有的情在课堂激荡时,我们的教师活了,学生活了,文本活了,这就是生命,我们母语的生命,我们语文课堂的生命!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7

说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由于这段历史与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单单对语言文字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补充展示有关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来丰富教学资源。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本组教材的专题是“勿忘国耻”,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重点写的是辉煌。

说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毁灭的经过。

能力目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说重点: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我将之确定为教学重点

说难点:

文章用大量篇幅描绘昔日的辉煌,体会这种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是教学的难点。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一次次的阅读与感悟,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说教法:

教法一: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教法二:充分利用电子白板,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去理解,从而获得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走近圆明园,整体感知。

第二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第三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第四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1、走近圆明园: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后,出示两组词语(一组是表现圆明园辉煌的词语,一组是反映圆明园毁灭过程的词语),通过分析词语规律,学生头脑中不仅是这些词语本身,而且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炼。

2、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1)通过默读、个别读等形式体会,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

(3)理解圆明园风格迥异的建筑,我采用让学生自由朗读后,画出文章中的景,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景与其他同学分享。这其中有 金碧辉煌的殿堂(突出华丽之美),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突出小巧,精致之美);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突出繁华之美),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突出自然之美)……用不同类型的美,凸显圆明园美轮美奂的建筑。

(4)感悟珍贵文物,通过出示“珍宝”图片直观感受,抓住“上自先秦时代的的青铜礼器,下自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句话中“上自”、“下至”这两个词来体会时间长,跨度大来体会这里的珍宝之多,之名贵。抓“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来体会珍宝种类之丰富。

这样用不同形式的读,大家分享感受,直观看图片、老师引导等方法让学生感悟圆明园不愧是我们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也为它的毁灭导致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3、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通过出示视频《火烧圆明园》,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学生沉默于惋惜痛恨之中时,我让学生回到文本中,再次指导朗读,在此,我让学生一读再读,一悟再悟,是想让学生把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激荡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教学的循序渐进。

4、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孩子们,这就是被誉为世界典范的皇家园林,它曾经美的让人心醉,如今又毁的让人心碎,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它们都随着侵略者狰狞的大火灰飞烟灭,再也不复存在,只剩下这几根石柱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面对残垣断壁,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你想说点什么?

通过电子白板反复创设的视觉反差,视听强化,学生内心的惋惜一定会转变为愤怒,由愤怒而生悲痛,为下面的写话练习奠定基础。我在学生抒发愤恨之情时,抓住时机,激情过渡:这残垣断壁,断壁残垣,屈辱历史的见证,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见证,这残垣断壁,断壁残垣,是我们心头无法抹灭的伤痕,继而最后引导学生抒发情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说板书设计:

21、圆 明 园 的 毁 灭

布局美化

建筑美 为

文物珍贵灰

这样的板书设计,将本文由曾经的辉煌及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请准的概括,也表现出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8

一、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训练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简练的文字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指出了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是怎样的;第五自然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第六单元“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训练项目的继续。这是教材小修改后所提出的单元训练重点,比修改前的教材要求有所降低,更加符合了学生学习实际。因此本文教学重点可定为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或对侵略者仇恨这一思想内容。

就教材教学上的难点而言,我认为主要要从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来分析。就本文标题来说,重点在于“毁灭”。但从写法上看则是按圆明园及其毁灭这两个部分来分别安排材料的。其中对圆明园的辉煌浓墨重彩,而对“毁灭”轻描淡写,给人以教材本身先天不足之势。为此,我以为如何在教学中克服这一先天不足的劣势或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综合上述分析,即结合这篇教材的编排位置、写作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几点为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通过朗读、想象、整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抒发自己对圆明园这一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3、自学生字生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导学设计及教法、学法的选择

本文拟安排3课时组织课堂教学。

教具准备有两项:

1、写有重点句子的文字投影片三至四张。

2、《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

第一课时导学设计:

在检查学生预习并粗读课文后,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处作者评价圆明园的句子(①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作为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段的主线,在朗读中让学生交流、评价、理解,教师相机引导,从而在文章的内容中体会思想。例如,抓住“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建筑艺术的精华”可引导学生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通过重读“金碧辉煌、小巧玲珑”来体会殿堂的宏伟之美,亭台楼阁的小巧之美,体会宫殿建筑的各具风格。通过一字一顿朗读“山乡村野”来体会圆明园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更有山乡村野的空旷;再用缓慢而舒展的语调读出文中介绍的园中不同特点的建筑之美和漫步园内的感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圆明园给人以如入仙境、使人陶醉的迷人景色,体会到圆明园确实是世界园林奇迹,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在朗读、指导中,力求读的形式多样化,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竞读、评读等,通过读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通过读来体会文中所包含的对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的思想。同时,这也为下文的学习作出情感上的铺垫。

另外,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朗读指导的效果,我认为相机准备一些文字投影片,以投影的方式加以指导,有力于提高朗读质量。

第二课时导学设计

在学生学习圆明园辉煌景观这一部分内容之后,这一课时我以第五自然段“毁灭”展开、组织了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1、检查第一课时的内容,鼓励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和朗诵三、四自然段。[这一设计在于鼓励学生课前多读,我认为背诵训练不仅仅是课内的事,也不仅仅是课外的事,鼓励学生主动背诵,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背诵的习惯;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了情感的迁移。学生充分体会了圆明园的美,自然更能激起对侵略者的恨。]

2、小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把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然后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准备交流汇报①交流读后的感受。(为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惋惜,感到难过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等)②交流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这一设计仍然以读为主,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情感由刚才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热爱过渡到对侵略者的痛恨上来。]

3、投影重点句设疑思考:外国侵略者掠走的是什么,搬运的又是些什么,任意破坏的是什么,毁掉的又是什么?运用反刍的方法速读前文,找出相关内容交流汇报。[这一教学设计从教材写作上的缺陷入手,采取反刍阅读的方法,通过交流江报,可使学生创造性的重组教材,在学生脑海中再现“毁灭”的情景,化先天不足为教学优势,进一步体会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强化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

4、观看《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然后结合第五自然段让学生进行质疑,如1860年侵略者为何能够在中国如此为非作歹?为什么中国军队不进行抵抗?为什么侵略者敢于销毁罪证?此时教师补充相关的背景材料,揭露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便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并激发出学生对当时统治者无能的愤慨之情,深刻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起小学生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的远大志向。[这一设计较合理地运用了录像资料,并巧妙引起了学生质疑。这一质疑已不同于课始的质疑,不仅能有效的激活的思维,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语言表达等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也有效地促成学生情感上的升华。]

有关课后练习中的讨论“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这一问题以及生字词的强化、好词好句的积累、背诵段落的强化等可放在第三课时进行。

就整个设计而言,我认为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有效地实现了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实现了读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了读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也增强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9

一、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一篇课文,课文首先概括写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写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最后写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谁都知道,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和它毁灭的经过已成为历史,要想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历史重演,让学生经历一下从辉煌到毁灭的过程,那样,学生就会带着切身感受去理解课文,并能激发起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本堂课我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重现历史。

二、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选择

本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倒叙的编排方式,首先感慨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巨大,再通过回顾圆明园昔日辉煌和被毁的经过进一步加以说明。若按课文的编排,学生要经历由恨到爱再到恨的感情变化,这是一种由落到起再到落的折线型变化过程。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感情,我采用了顺叙的教学方式,首先领略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再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最后得出认识即“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样学生的感情经历的则是由爱到恨到更恨的变化过程,这是一种逐步下降的直线型变化。学生不同于演员,情绪感情变化说来就来,就学生来讲,直线型感情变化远比折线型感情变化要直接些、快捷些。

学生的感情变化是我这次教学的一条思路,不同的感情变化,预示着教学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圆明采风,萌发自豪感;第二阶段是名园毁灭,激发失园恨;第三阶段是再走圆明路,树立强国志;第四阶段是讨论建名园,增强报国心;第五阶段是总结全文,升华爱国情。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本篇课文的情境性、思想性较强,在圆明采风一段,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渲染,多媒体演示等,创设了一个“圆明园之旅”的情境,带领学生首先,园外观布局;接着,园内看景观;然后,屋内看收藏;最后,观后谈感想。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学中不必进行过多的琐碎的分析讲解。我仅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特点。第三自然段音韵、意境较美,我让学生用“读一读”的方法进行学习,读中感受圆明园景观的美与风格各异。第四自然段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收藏的多与珍贵,我让学生用“举一举”的方法进行学习,也以此促使学生逐步养成查阅收集资料的习惯。学完二、三、四自然段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你最想对着圆明园说句什么话?”,这事实上是一个让学生感情外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当学生感情已到达爱的顶峰时,教师话峰一转,用“以上风格各异的景观,以及那么多、那么珍贵的收藏,却在几天内化为乌有”这一强烈对比效果的事实,促使学生感情急剧降温,由爱的顶峰落入恨的低谷,再通过对比理解词语,看录相激情,谈感受,感情朗读等,使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加剧,转变为一种强烈的“失园恨”。最后,通过观看圆明园废墟照片,辩论以及朗诵,使学生由一种“失园恨”上升为一种“强国志”和“报国心”,从而使教学达到一个高潮。最后总结全文,齐读课题,升华爱国情感,结束教学。

另外,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也是我设计教学的一条思路。一分析就会发现,本课课题“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定中结构的偏正词组。由板书不难看出,我首先由定语“圆明园”开始,用“画”一画的方法认识圆明园“布局”的特点是“巧众星拱月”,用“读”一读的方法感受圆明园“景观”的特点是“美 风格各异”,用“举”一举的方法体会圆明园“收藏”的特点是“多 最珍贵”,总的来说,堪称“瑰宝、精华”,但却被“掠”、被“毁”、被“烧”,落脚在了中心语“毁灭”上。最后再紧扣课题进行总结,即“圆明园是瑰宝是精华的辉煌历史我们要记住,但圆明园被掠、被毁、被烧的屈辱历史我们更要记住”,课题分析完后,教学也进行完了。最后,齐读课题,结束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推进,声象等现代技术手段因其形象、直观的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进入了课堂,为教育所使用。以下是我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的几点考虑。

1.用在重点、难点处

首先必须明确,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它起的只是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就要考虑用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凭着兴趣面面俱到,这肯定是一大忌讳,因为有时面面俱到往往会导致一面都不到。尽管有的用的时间很少,犹如蜻蜓点水,但我觉得,与其这儿点一下那儿点一下地浪费时间,不如扎扎实实地抓几个问题,那样可以抓得更深些,更透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之所在,从而利用多媒体,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课件,我主要采用了五张加一组幻灯片、两段录相,份量较大的是两段录相,第一段《圆明美景》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景观的美与风格各异,它和那组幻灯片《圆明收藏》一起,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爱”的情感;而第二组录相《圆明园的毁灭》和对比理解词语的那张幻灯片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恨”的情感。这爱与恨碰撞的结果就是最后一张幻灯片“朗诵词”所烘托的效果,即“强国志、报国心”。前面说过,学生感情的变化是我本次教学的一条思路,也是文章的重点,应该说,课件对突出教学重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而《众星拱月图》和《圆明园鸟瞰图》则帮助学生理解、明确了圆明园的布局,可以说是突破了一个难点。有些事物,光靠空想是想不出来的。

2.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件做好后,在什么时间展示也需认真考虑,特别是图片类的课件。应该说,这类课件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较好的直观、形象效果。但如果一来就出示给学生,学生有时就会乐得偷懒,“一切都是现成的,我只管看就行了,何必还要去想呢?”那样,在一定意义上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怎么办呢?应当在语言文字和图片之间留有一个想象的余地。先读语言文字,再把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象化,最后再出示图片,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从语言文字开始,经过抽象,再到具体的完整的思维过程。

比如《圆明园鸟瞰图》的出示,我让学生读书后先画一画,这是一种理解的方式,完成从文字抽象到形象的过程。画出来后再让学生看看实际的图片,这是检验自己抽象过程的方式。看了图片后,有的学生会想:“我想的真不错”,体验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有的则会想:“我画的还差一小点,下回再努点力”。这样,在检验的同时,还实现了一定意义的自我鼓励。录相《圆明美景》的出示也是这样,在学生神游的基础上,再去亲眼看看,边比较一下和自己想的一样吗?完成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过渡,也激起了一种浓浓的自豪感。而录像《圆明园的毁灭》则是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增强了“失园之恨”,这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我想,这样出示的效果一定比直接出示要好得多。

3.引导学生去自己获取信息

进入信息时代,单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以后的发展。我觉得,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施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一种现代信息氛围,更要让学生进入到获取信息这一过程中来,即不仅“观之”,而且“动之”。

在我所用的这个课件中,除了《众星拱月》图外,其余图片资料都是学生通过上网或是图书馆里找来的,只要引导学生动起来,找到的资料远比老师一人找的要丰富得多,而且学生查找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四、教后记

本堂课,成功的地方不少,比如说,紧扣重点设计教学,使学生感情在学习中逐步升华,达到教学目的。再比如说,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维训练,如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画一画圆明园布局示意图;读完第五自然段后,让学生想一想,当时笼罩北京城的还有什么;看完圆明园废墟图片后,想一想,碑一样的石柱上刻着什么……

但也有一个很大的不足。本次教学我导得过多,限制得过多了,比如我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用举一举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相当于教师带学生到果园里摘水果,叫学生们“来,我们一起摘这棵,用这种方法摘”,若能让学生到果园后,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果树,自由选择摘果子的方法,最终也能把果子摘完,那样,学生会摘得更自由些,更高兴些。可我觉得,自己还没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0

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

二、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是很长,但是这篇课文涵盖的语文的知识点的训练却是包罗万象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把课文学透,领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我把课文分成三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练习朗读课文,初步理解一些重点词语;第二课时通过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来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第三课时是通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说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说说我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这里我就针对我设计的第二课时说一说。

(一)、说学习要求

知识点:

1、理解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4、课后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难点:句子训练,感悟辉煌。

拓展点:

1、用“有……也有……;有……也有……”的句式训练说话。

2、学习用一句话概括圆明园的特点,并用具体语句说一说。

(这样设计,凸显教学训练的重点,合理地、创造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二)、说教学环节

1、说导入:引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物质财富,也为祖国各地的城市留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多媒体出示北京故宫等各地景点图片),真是举不胜举。今天,老师还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景观,那就是圆明园。(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情境激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意境。)

2、说学习内容

(1)、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布置格局、建筑特点、收藏的珍贵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随机出示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圆明园昔日的景观。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理解重点词语:通过课件图片的出示,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辉煌。

(3)、句式训练:街道上开着一家一家的店铺,有(),也有();有()也有()。以此启发学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就是要凸显语言文字的训练。

(4)、拓展:请学生先用一个词语来补充下面的句子,并用具体的语句说一说。

出示课件:圆明园是一座()的皇家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拓展说话,并启发学生用“我来读”或“我来说”为开头回答。)

3、说小结:圆明园中,有这么多的宏伟建筑,有这么多的中外名胜,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辉煌)是呀!当时的圆明园是多么地辉煌!

4、说板书设计

圆明园

举世闻名 皇家园林

殿堂 亭台楼阁

“买卖街” 山乡村野

辉煌

民族建筑 西洋景观

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这样的板书设计,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说明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以上是我对《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所作的教学设计,我始终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鼓励创新思维。它最大的特点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是勿忘国耻。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的教材。(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组教材的内容、主题,结合着五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特点及其心理特征,参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词:认识,会写,学会,理解,培养什么能力……):

1、自学或结伴学习,借助工具书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

3、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圈、标、加批注),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懂得,领会……):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情,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根据本组课文的主题和本课的学习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词掌握,理解……)。

由于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所以,我把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较抽象,学生难掌握的)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离现在学生生活的年代已久远,所以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下面我从教法上谈谈如何实施目标。

四、说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初步的认知,产生学习课文的愿望,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已成为历史,单单对语言文字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利用图片、小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阅读自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在教学中就必须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因此,我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作批注,学生从课文中初步获取知识,发现自己的学习难点,使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地有的放矢地学习、探索,最终找到答案。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二人转”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桌或邻桌的学生配对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起来也很上心。

4、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让学生读通、读懂,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难点内容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强,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将本课分为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奠定情感基调

这里我准备了《圆明园的毁灭》电影片段,指导观看,导入:1、板书课题;2、设问:看完电影片段,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然后鼓励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提示阅读方法: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作批注。

这样的导入,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的放矢,直奔课文的情感预设点。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把不懂的生字词,不懂的语句标记出来,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且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文段摘抄下来。读后,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包括生字词、句子等),并且可以与同桌、邻桌结伴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主要是辅导学困生学习生字词,对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正与指正。最后,教师投示生字、新词,检验学习成果和总结学习方法、学习所得。

这个环节中,我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任务与索求,都能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包括认识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了解课文大意等知识点。这样,既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第一课时完)

第三环节:品读交流,体悟情感

学生学习完生字新词,基本掌握课文整体内容后,就可以进入本课教学的第三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品读交流,体悟情感。

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这部分。曾有一位名教师说过:“让学生在读书中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有利于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所以,我投影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3、4自然段,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在笔记上摘抄下好词好句。

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我还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反复品读,感受圆明圆昔日的辉煌。这正好体现了“教是为学服务”的观点。

学习完“圆明园昔日辉煌”这部分,旋即引导:“可是,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有两个强盗放了一把大火,把它化成灰烬了。同学们,请你们学习最后一段,把他们的罪行找出来!”通过学生的品读最后一段,认识侵略者的野蛮途径,从“侵入、闯进、掠、毁、烧”等几个重点词语记住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然后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激励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第四环节: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通过前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心中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心情难以平静,所以,在接下来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教师激情引导: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这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有什么话想说的?把你们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交流,互相评价。

3、师生小结:贫穷受欺压,落后就挨打!国盛则园兴,国衰则园毁。本课教学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氛围中结束。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师激情引导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动于衷而发于外,在写话中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再次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六、我的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再现辉煌 感受毁灭

布局合理 侵入北京

建筑雄伟 闯进园林

收藏丰富 放火烧毁

爱 恨

国盛则园兴 国衰则园毁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2

一、说教学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的行经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篇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文中所描写的许多景观现在已经遗失,圆明园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就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来整体把握语文课程目标,同时,根据教材内容本身所具有特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合课程资源,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丽的东西毁灭了,这就是一个悲剧,更能激发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文章前后联系紧密,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后,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情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已经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他昔日的辉煌景象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

依据这节课本身的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为: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激情。

五、说教学过程(包括整合点诊断及解决方法)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陶醉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同时,透过辉煌背后看到毁灭后的沧桑,既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更应该体验“痛的让人心碎”。

(一)、揭示课题、奠定基调

上课伊始,让学生举起右手一起写下圆满无缺的“园”,光明普照的“明,”万园之园的“园”。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板书:毁灭。此时,读课题时,学生心中有了初步的感受:愤怒、可恨。

带着这样的情感,重新走进圆明园一睹圆明园昔日的风采,学生心中涌动的不仅有观景时的陶醉,还有美景被毁后的痛惜。

(二)、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圆明园内究竟有什么?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觉得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首先从它的整体布局说起。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布局。那么,这个众星拱月的布局是什么样的呢?除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以外,利用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其次,圆明园内有风格各异的建筑。而每一处景物又都是那样精妙绝伦,美伦美焕。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胜,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还有许多是根据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所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句。单凭解读文本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这里需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圆明园光著名的景点就有四十多处,那么要写尽园内所有的景色需要多少个“有”?可见,圆明园美景是写不完道不尽的。接着,课件播放圆明园内的20多处景观,并配上曲子《平湖秋月》。这时,再去读该重点句,学生就能体验到那种“漫游”的境界了。

再次,圆明园内收集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上至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2300多年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些东西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此时用课件呈现部分珍宝的图片,使昔日圆明园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丰满。

这时候,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认识到圆明园不光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评价它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在这个基础上补充资料: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

那么,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它真正拥有的是什么?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更是一种文化。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不可估量的万园之园,被两个狗强盗毁灭了,被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此时此刻,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都会感到心痛、愤怒,痛惜那曾经光彩夺目现在却化为一片灰烬的圆明园。于是在充分感悟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后,再去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损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痛、一种恨。

(三)、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

应该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祖国文化的损失,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然而,它带给中国人民的更是一种痛彻心肺的耻辱,是仇恨的怒火,是警醒,是奋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到圆明园被毁的经过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再配上悲愤激昂的《江河水》,学生亲眼目睹昔日光彩夺目的圆明园被抢、被烧、被毁,最后只留下断壁残垣在风中哀叹,心不能不为之一动。师生再创造性改编2—4自然段,昔日的“有……有……有……”变成毁灭后的“没有……没有……没有……”,面对曾经美好的一切都化为灰烬,这个时候屏幕上出现李大钊的诗: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学生的心缩得紧紧的,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朝政府的昏庸无能、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倾泻而下。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毁灭了,那么它被烧毁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烧不毁的又是什么?我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有更多的思考。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3

下面我对王传美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王传美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相信王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优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柱森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柱森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电影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柱森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展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王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2分钟)

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20分钟)

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钟)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2分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钟)

环节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 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在“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环节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我本着作业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

有……也有……

……还有……

不仅有……还有……

不但……还……

上自……下至……

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5

一、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由于这段历史与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单单对语言文字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上课前通过让学生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补充展示有关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来丰富教学资源;并且在扩展性学习中,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说教材

(一)在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教材处理

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更应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文中的一些抽象的语言描绘,整合为形象生动的教学资源。如将“众星拱月” 通过课件直观演示,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资源的效果。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请看大屏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能力目标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所以,我把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离现在学生生活的年代已久远,所以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

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已成为历史,单单对语言文字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采用直观演示法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是为学服务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这节课中,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亲自去体会、去理解,从而获得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四、说学法

我们都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在教学中就必须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因此,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法和写批注法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接着,我将要重点讲的是本课的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流程

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将本课分为三个课时,今天,我重点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请看大屏幕,第一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第二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第三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

第一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课件出示全文中心句“圆明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提出质疑,为什么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带问题走进文本。

记得,永正老师说过:“让学生在读书中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有利于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所以,接着我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3、4自然段,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我还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反复品读,感受圆明圆昔日的辉煌。这正好体现了催峦老师倡导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

如:学到“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这一句时,因为“众星拱月”这个词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便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化抽象为形象,便以学生直观了解圆明园建筑结构的特点。

又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景观和历史收藏时,其中的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名人书画都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和辉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在学习这些句子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象并在展示中抓住关联词“有……也有……”来引导学生品读。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任何视觉上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达。”直观的图片更利于学生感受园内的壮观。)

圆明园的景观只是书上说的这些吗?不是的,接着在扩展知识这个环节中我会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给学生收集资料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收集的积极性,又起到了加深理解内容的作用。)

在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后,我还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品读二、三、四自然段。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对重点句段的反复品读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学生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就完成了第一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的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使教学难点得于突破。

接下来进入到了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在这个环节,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让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读后交流感受。

接着:抓住重点句“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通过对重点词“凡是、统统、任意”的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了解侵略者是如何掠夺的。

然后:扩展交流收集到资料,让学生补充描述当时被毁灭的情景,并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引导学生讨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东西?此时此刻,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让学生畅所欲言(恨、气愤、可惜……)

最后:配以悲壮的音乐,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最后一段。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通过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录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为后面的练笔奠定了感情基础。

第三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通过刚才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心中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心情难以平静,所以,在接下来的最后一个环节

1、教师激情引导: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一个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交流,给予中肯的评价。

3、师生小结:贫穷受欺压,落后就挨打!国盛则园兴,国衰则园毁。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师激情引导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在写话中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再次突出了教学重点。

六、教学设计反思

1.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重点句、段的一读再读,一悟再悟的过程中,将语言文字和学生感悟融在了一起。写话环节的安排,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也是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宣泄。

2.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亲眼目睹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这正是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运用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大体现。但是,设想付诸于实践,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第五篇:圆明园毁灭读后感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学校的《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对于圆明园,我是心存骄傲的。不管它曾经是否被帝国摧毁,也不管它现在是如何的面目!但是可以说,它集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把我国古典园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人,都说它确实是好。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园林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总之,圆明园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赢得过荣誉,曾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抢劫圆明园的时候,随军的神职人员在圆明园被焚毁前居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这是令中国人所愤怒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的自圆其说。

我想,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令中国所有人民所羞辱的,也是令全世界,令全人类所叹息的,也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想,现在的英国和法国应该抱有抱歉之心了吧!毕竟他们的做法实在太过分,太可恶了!可是,网上的一条消息,彻底把我震撼了:对于圆明园一事,帝国中有的没有记载,有的甚至是庆祝胜利之类言语。他们这般的自我吹嘘,我真的被震撼了。他们难道不该觉得在圆明园一事上,他们的做法可耻之极吗?没有记载,这不是小人的做法吗!敢做不敢当,这不是和当年日本对于二战时的残暴行为不以承认的可耻做法一样吗!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从现在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看完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八国联军像疯狗抢骨头一样地抢夺圆明园中的瑰宝的片段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裏。浓烈的烟火徽种麄€北京城,熊熊的火焰吞食著圆明园。这火光照亮了中华人民的心,使他们奋起反击。这火光也照亮了我,使我感慨万分。我的眼在流泪,我的心也在流泪,看完电影火烧圆明园,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的心灵被耻辱啃齿著,被愤怒的火焰灼烧著.

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想看看那有著许多美丽传说、极精美的、举世无双的火烧圆明园呢?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奇异的花草树木,那价值连城的国宝……然而,这一切都不存在了,流下来的只是几根残缺不全的石柱孤零零地躺在那裏,它们好像在向人们诉说著当年的屈辱和痛苦。许多年前,嗜血成性的英法联军,无视中华民族的尊严,盗意践踏中华国土,大肆掠夺火烧圆明园的文物和财宝,推倒火烧圆明园的亭台楼阁,毁坏了圆明园的奇花异草。为掩饰罪行,他们放火烧了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在惯穿整个记录片中,以一种平实的读白与清晰的画面向我展示著一个历史上伟大建筑的诞生与灭亡也在展示著中华民族强大的清帝国的诞生与灭亡。

当我看到西方以中式为时尚是我的心情是多麼的激动,我以我做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著五千年文化而感到自豪。但当我看到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时我无比的气愤却也无助。要是我也可以上战场我想我一定会多杀几个敌人的。

封闭则代表著落后的到来,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了。

所以,最后圆明园的灭亡也只是迟早的事了,只不过它不是像阿房宫一样是毁在中国自己人手裏而以,你没有别人强大你就无话可说,这不也正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吗?

如今,圆明园的断柱残垣还顽强地屹立在那裏。它记录著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它记录著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告诉我们后代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一定要强盛!

下载《圆明园的毁灭》练习题(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明园的毁灭》练习题(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明园的毁灭(推荐)

    圆明园的毁灭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理解下列词语: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题(全文5篇)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题 一 我会读,也会写。 qīnlǜeguībǎopéngláiyáotái 二 我能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举世名 金碧辉 玲珑透 众星月 奇珍宝 高台楼......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范文模版)

    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课时 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授课教师:董文燕 时间:2013、11、10 班级:五(1)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范文合集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圆明园的毁灭资料,方明园的扑灭材料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起头焚烧全球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传奇世界私发布网服。十月的秋风外,我们不免感怀旧日西郊......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1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敢都无比的愤怒与惋惜。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浓缩了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才建成。但是,在18......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可恶!”我放下书,叹息了一声,叹息着圆明园就这样毁于一旦,叹息着英法联军是多么无耻、残暴、贪婪! 圆明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里面收藏着非常多的历史文物,且建筑也很宏伟。......

    圆明园的毁灭234266(范文大全)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情况及把握的学情,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积累文中优美词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的经......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五年(4)班陈宇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