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在读中眷注生命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夏淑红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采用倒叙的方法,先阐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最后描述了圆明园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及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是啊,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历史教训,更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诵读此文时,心情是沉痛的,是愤概的!而文章那精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那一连串的形容词和动词,更激起我内心的冲动!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我对这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预设及设计理念是这样的:
(一)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设置: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在过程和方法方面:让学生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引导学生自主读文,通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这同时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本节课将主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融入情景教学法,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运用“读、悟、思、议、学习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二、学生情况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也比较多,因此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搜集、向别人请教等等的方式获取大量有关圆明园毁灭的史料。上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因此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教学过程:
本课对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只有学生充分的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才会对它产生爱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爱,才能对侵略者贪婪、野蛮的罪恶行经产生更深刻的仇恨,才能与作者心灵相通,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所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此我设计了以下5个板块。
1.第一板块:名言引题,激趣导入(1分钟)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预习课文,我相信学生对课文内容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课文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如果这时直接进入对课文的教学,往往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对课文的学习中,因此在导入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第二板块:品读交流,体悟情感(3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三部分进行的。第一部分,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出示多媒体课件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布置格局、建筑特点、收藏的珍贵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激发他们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圆明园举世闻名的部分,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然后讲读第三自然段。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
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4)、句式训练:街道上开着一家一家的店铺,有(),也有();有()也有()。以此启发学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就是要凸显语言文字的训练。
最后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学生自学后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在这部分中应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二部分,让学生细读探究第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通过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同时让学生说说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在学生说完感受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份感情再一次走进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1、各人小声朗读第五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2、学生自学后讨论(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认识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从“侵入、闯进、掠、毁、烧”等几个重点词语中记住侵略者把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的滔天罪行。然后抓住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侵略者把圆明园化为灰烬的画面,激励学生把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读出来。
3、观看视频、再指名朗读第五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第三部分,讨论问题。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了它辉煌的过去?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第三板块、情感升华,总结课文(6分钟)
抓住课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让同学们谈谈: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这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想象,此刻学生的情绪必定高涨,此时老师要做的就是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第四板块:深化感悟,提高认识。(2分钟)
1、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通过这一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点:我先安排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再回答,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地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合作精神。
2、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第五板块:开展辩论,课外延伸(1分钟)
我们的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学习不仅仅在课上的40分钟。因此,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辩论主题:“昔日的圆明园是那么辉煌,而今天的圆明园又是这样残破,我们是否应该重修圆明园呢?”课上的40分钟是有限的,这个辩论仅仅是个开头。我鼓励学生把这个辩论延续到课外,辩论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六、板书设计: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这样的板书,能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把握课文的整体脉络,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情感的把握。
七、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各位专家进行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圆明园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明园毁灭》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读导学,以读传情”,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结合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把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变为丰富的情感,将惋惜、赞叹、仇恨,相互交织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以情带讲,情中启迪,情中升华”,多媒体的展示使课文声情并茂;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学生想像、感悟、倾诉,与文本情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3、把阅读、感悟、想像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音乐渲染,名言导入。
2、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填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世界文化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爱祖国文化的情怀。
(一)走进圆明园,了解布局,理解“众星拱月”。
1、质疑: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提出疑难的问题。
2、多媒体展示,通过图标直观理解“众星拱月”。
3、指导感情朗读。
(二)读文感悟,想像圆明园奇特的景观,了解其丰富的收藏。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画出一句能概括这两段内容的句子。(抓过渡句)
2、交流探究、细细品味。
①对比朗读,感受圆中景观的奇特。
A建筑风格②教师引读,了解圆中景观的分类。
(第三自然段)
③资料扩充,填补园中景观的空白。
4想像朗读,品味园中景观的美妙。
①图片展示各种奇珍异宝。
B文物收藏
(第四自然段)②师生交流收集资料,了解“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三)小结,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赞美圆明园。
三历史回顾,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引发愤怒之情。
2、抓住主要词语了解侵略者的丑态,激发愤怒之情。
3、面对历史,朗读感悟,深入探讨,倾诉愤怒之情。
四总结全文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梳理全文,情感提升。(倾诉自已最想说的话)
作业设计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毁灭:不可估量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2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运用不同角度分类介绍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100多年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北京上空烟云笼罩,发生了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惊叹的事情。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预设)是的,圆明园被毁灭了。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学生书空)
(预设:毁灭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再也没有了。让我们齐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以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伊始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一)指明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二)理清层次,随文理解
1、读文思考:文中都写了什么?找一找作者是如何评价圆明园的毁灭?
2、板书:(不可估量)
——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那昔日的辉煌。
(一)细读课文,品味辉煌
1、集体交流2—4自然段:要求在重点词句下划上横线,并批注。
板块一:独特的布局
(1)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呢?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2)理解“众星拱月”的独特布局。(板书:众星拱月)你能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吗?(通过联系上下文辅助理解)。
板块二:各异的景观
(1)引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2)语段比较练习,学习作者从多角度分类描写事物及巧用连接词的写法。
①看,老师把这段话的第一句,作了一些改动(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觉得这样改行吗?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通过比较,个别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运用连接词“有……也有……”分类介绍,层次清楚,读来富有节奏感。)
(3)提示背诵: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
②教师小结:课文运用连接词“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从不同角度分类(景物的种类、建造方法、建筑特色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园内景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据史料记载,园内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呢。
仿写句子(出示课件练习,自由选择一句)
例: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____的丹顶鹤,也有____的绿孔雀;有____的猴子,也有____的狮子。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奇花异草,有____,也有____;有____,也有____。
(6)小结:看来,同学们也学会了运用文中的介绍方法。
圆明园内有这样的奇花异草,还有各种珍禽异兽,它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板块三:珍贵的收藏
(1)过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
文物。你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圆明园的辉煌呢?
(2)理解“上自……下至……”的时间长(跨度有2300年)
(3)师再引“所以,它又是……”(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在教学圆明园昔日美景部分时,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新课标倡导的自助学习方式得以有效落实。
(三)欣赏昔日圆明园,谈感受。
(有利于让学生激发情感,留下悬念。)
(四)小结设疑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3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
其中3、4点为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3、讲授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四、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正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教材运用读、思、划、议、提的方法教学。
(一)复习导入课文
1、指领学生写“圆明园”
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让学生连续读,在此时写板书“圆明园。”
2、写板书“的毁灭”
提问学生在写“圆明园”和写“的毁灭”的时候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不是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毁灭之前和之后的巨变。同学们是不是想详细的了解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个园林?是如何辉煌的呢?从而引出今日的新课。
理由:把本文情感蕴含在板书之内,确立学生提笔练字的好习惯,也从而引出本节新课。
(二)学生通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利用各种方式读的过程中得出经验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1、让学生把自身认为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相关内容:《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1《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及教学点评《杨氏之子》教学案例评析《与象共舞》教学设计《窃读记》教学杂谈《景阳冈》练习设计《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请换一种评价──《桥》教学案例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反复揣度,从中无处情感。
理由:使学生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抓到重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精讲课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读,读后让同学们围绕“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圆明园的布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围分散着众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说圆明园以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各种小园。
第三段:
学生读,齐读。提问学生此段共有几句话,再分别找人来读。
问此段都写了什么?同学们将按课文内容回答。继续提问此段一共有几个“有”字?如果这8个“有”所包含的东西全部存在,那么你应该如何读?让学生通过理解自己读。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应当读出自豪和骄傲的口气,然后教师范读。
之后学习此段运用排比和关联词的重要性和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
在此期间完成板书:有...还有(7有)
第四段:
教师略讲,学生自学
让学生读后,回答此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之中都有什么?
在学生回答都是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同时写板书: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提问: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举世闻名。园内奇珍异宝无数。
通过上面几段对圆明园未毁灭前的具体学习,笔锋一转来观看视频。
1、播放圆明园毁灭后在原址上逐渐还原的动画视频
2、提问学生这把火烧掉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开动思维从最表层的文物、园林上升到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
让学生产生激愤的心情。
3、在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让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圆明园的重大损失,使其刻骨铭心。
提问学生圆明园真正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英法联军从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抢夺践踏?
为何中国当时不反抗呢?我们的军队哪里去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侵略者践踏圆明园的憎恨,激发对振兴祖国的决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刻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留下作文,让同学们有话可说。
作业题目是以“我想对xx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的对象可是侵略者、中国、同学、自己等。
只要书法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即可。
文章当中要求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排比句式和关联词。
圆明园的毁灭
二.“众星拱月”(布局)
一、解读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选自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第七组的21课,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本文是一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精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以及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毁,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是: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是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二、目标制定: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也比较多,因此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搜集、向别人请教等等的方式获取大量有关圆明园毁灭的史料。上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因此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认识了6
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殿堂、损失、销毁等词语。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①以读激情,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②通过查阅圆明园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 第二课时:
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在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
四、教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朗读法、情境法、拓展法这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
课标十分强调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以读悟情”贯彻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情境法
多媒体集文字、声像于一身,它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圆明园如梦幻般的境界里,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播放影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激发学生的爱憎之情。
拓展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圆明园为何毁灭以及面对这一现实说出你内心的感受。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令学生终生受益。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品词读句,锤炼语言。
2、熟读成诵,体会感情。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程序:
(一)质疑激情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在学生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围绕这一毁灭你会提哪些问题?”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这样,有利于体现“学由疑开始”,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品读悟情
今天,教科书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此,我充分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并理解“众星拱月”这个词语,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为了突出这些景观各自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这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充分认识和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去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并画出关键词来说明文物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凡是、统统、任意”去体会侵略者的贪婪和残暴,学习了课文内容后再通过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同时让学生说说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在学生说完感受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份感情再一次走进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的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理解“不可估量”这个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拓展延伸
1、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通过这一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点:我先安排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再回答,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地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合作精神。
2、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让学生面对这一让人心痛的图片,说说此时心中的感受,然后写下来,有机地把听说读写穿插在其中。
七、板书设计:(图略)
精当的板书可以体现教学思路。本文关键词是“毁灭”.我以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惨象对比,来激发学生的痛惜、愤怒之情。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为什么会毁灭?面对被毁灭的圆明园你有何感想?这些问题贯穿全文,大大的问号正好启发了学生的多向思考。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5《圆明园的毁灭》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准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当年的景观。
第二课时:剖析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想象圆明园当年的美丽景色,体会忠思想。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指导背诵,并进行片断训练。
这里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分五个环节进行。
1、复习旧课:
这节课开始,我在听写词语后,鼓励学生说说圆明园当年的景观。我相机板书(建筑宏伟、博物馆)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理解新课打下基础。
2、出示学习目标:
⑴ 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想象圆明园的美丽景色。
⑵ 选择课文的中心思想。
目标是一节课的指导方向,提示本课时教与学的内容。为了使目标意识化,我指名读目标。
3、剖析重点段,展开思维,概括中心: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⑴ 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开端。我让学生观察圆明园被毁后的插图,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什么体会。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进行小结: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化为灰烬,这都是侵略者一手造成的。这时学生的情感变化了,为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⑵ 学生默读第三部分,讨论:文中是用哪三个字来说帝国主义侵略者毁掉圆明园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掠、毁、烧),再让学生讨论:侵略者是怎样掠,怎样毁,怎样烧的?并划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朗读这一段。最后我及时小结刚才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
⑶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准备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损失了么?找出最能说明损失大的词语。在学生理解了第二、三两部分的内容之后,估计学生会找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小结并板书(化为灰烬)。
4、回归整体,提出疑难:
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剖析重点段后,为了回归整体,我先用投影出示本课的三种中心思想,让学生选择。这样做,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下节课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打下基础。然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从读中回归整体。俗话说:会质疑才是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释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5、总结升华:
总结旨在巩固,贵在升华。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祖国受到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化为灰烬。希望同学们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
到这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全部完成了。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6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这是“注提实验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由读通课文到初步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读中体悟语感。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中,我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定为教学重点。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定为教学的一个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二、注重迁移,选择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课题、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四、训练思维,优化程序
第一环节,揭题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书写“圆明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帮强盗给毁灭了。(继续书写课题:的毁灭)再读课题。
3、读完课题,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变了,再不是课前那样活泼可爱、笑眯眯的了。为什么读了课题,我们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设计理由: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设计思路:
1、让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做上记号是自己读书思考的痕迹,有意识指导学生读书做上不同记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设计理由:要求学生读书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悟课文内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第三环节,初步悟情,直奔情感宣泄处。
设计思路:
1、同学们在读完课文后,心里是什么滋味?请你用一句话告诉我,把你心里的感受说出来?
2、读到哪一段最让你痛恨、愤怒,由学生初读文章的情感直奔第五自然段。
3、齐读、指名读。
4、从文中文字“掠、搬、毁、烧”来想象英法联军侵略的嘴脸。(读书方法:把书由薄读厚,想象画面。)学生自由读
设计理由:课文朗读,我没有从技巧上指导,因为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正因为学生有了这种情感,再加上老师在情感的“煽风点火”,这时让学生直奔第五自然段水到渠成,这里正是他们情感的宣泄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品味出来,让学生通过细细体会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四环节,寻求恨因,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那么大的恨?请大家到课文2、3、4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读书方法:把书由厚读薄,归纳中心)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
3、讲读第三自然段。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师: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
(4)、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
(5)师:然而,可惜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天――1860年10月6日,端起书,再次读第五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5、略读第四自然段。(教学方法同上)
板书:上自……下至……
设计理由: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在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 “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教师就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全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五环节,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设计思路:
1、师;就是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瑰宝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帮强盗无情地烧毁了。(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2、后面定格,出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师:同学们呀,这场大火烧掉了一切的一切,所以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
板书:没有了……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还没有了……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没有了上自……也没有了下至……
3、师: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几根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因此我们说圆明园的毁灭,它损失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设计理由: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泄,每个人不同的文本感悟在这里得到升华。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一切都没有了,剩下的是对国人的一阵阵叹息、深思。
第六环节,悬念设疑,激发爱国情感,引领深读文本。
师: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一种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希望大家进一步深读课文,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说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的还有什么?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始终以情为线,以读为轴,这里有师生的交流之情,有生与本的感悟之情,有迸发的爱国之情,当这所有的情在课堂激荡时,我们的教师活了,学生活了,文本活了,这就是生命,我们母语的生命,我们语文课堂的生命!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7说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由于这段历史与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单单对语言文字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补充展示有关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来丰富教学资源。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本组教材的专题是“勿忘国耻”,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重点写的是辉煌。
说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毁灭的经过。
能力目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说重点: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我将之确定为教学重点
说难点:
文章用大量篇幅描绘昔日的辉煌,体会这种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是教学的难点。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一次次的阅读与感悟,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说教法:
教法一: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教法二:充分利用电子白板,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去理解,从而获得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走近圆明园,整体感知。
第二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第三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第四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1、走近圆明园: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后,出示两组词语(一组是表现圆明园辉煌的词语,一组是反映圆明园毁灭过程的词语),通过分析词语规律,学生头脑中不仅是这些词语本身,而且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炼。
2、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1)通过默读、个别读等形式体会,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
(3)理解圆明园风格迥异的建筑,我采用让学生自由朗读后,画出文章中的景,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景与其他同学分享。这其中有 金碧辉煌的殿堂(突出华丽之美),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突出小巧,精致之美);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突出繁华之美),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突出自然之美)……用不同类型的美,凸显圆明园美轮美奂的建筑。
(4)感悟珍贵文物,通过出示“珍宝”图片直观感受,抓住“上自先秦时代的的青铜礼器,下自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句话中“上自”、“下至”这两个词来体会时间长,跨度大来体会这里的珍宝之多,之名贵。抓“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来体会珍宝种类之丰富。
这样用不同形式的读,大家分享感受,直观看图片、老师引导等方法让学生感悟圆明园不愧是我们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也为它的毁灭导致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3、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通过出示视频《火烧圆明园》,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学生沉默于惋惜痛恨之中时,我让学生回到文本中,再次指导朗读,在此,我让学生一读再读,一悟再悟,是想让学生把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激荡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教学的循序渐进。
4、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孩子们,这就是被誉为世界典范的皇家园林,它曾经美的让人心醉,如今又毁的让人心碎,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它们都随着侵略者狰狞的大火灰飞烟灭,再也不复存在,只剩下这几根石柱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面对残垣断壁,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你想说点什么?
通过电子白板反复创设的视觉反差,视听强化,学生内心的惋惜一定会转变为愤怒,由愤怒而生悲痛,为下面的写话练习奠定基础。我在学生抒发愤恨之情时,抓住时机,激情过渡:这残垣断壁,断壁残垣,屈辱历史的见证,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见证,这残垣断壁,断壁残垣,是我们心头无法抹灭的伤痕,继而最后引导学生抒发情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说板书设计:
21、圆 明 园 的 毁 灭
布局美化
建筑美 为
文物珍贵灰
烬
这样的板书设计,将本文由曾经的辉煌及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请准的概括,也表现出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8一、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训练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简练的文字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指出了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是怎样的;第五自然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第六单元“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训练项目的继续。这是教材小修改后所提出的单元训练重点,比修改前的教材要求有所降低,更加符合了学生学习实际。因此本文教学重点可定为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或对侵略者仇恨这一思想内容。
就教材教学上的难点而言,我认为主要要从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来分析。就本文标题来说,重点在于“毁灭”。但从写法上看则是按圆明园及其毁灭这两个部分来分别安排材料的。其中对圆明园的辉煌浓墨重彩,而对“毁灭”轻描淡写,给人以教材本身先天不足之势。为此,我以为如何在教学中克服这一先天不足的劣势或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综合上述分析,即结合这篇教材的编排位置、写作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几点为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通过朗读、想象、整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抒发自己对圆明园这一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3、自学生字生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导学设计及教法、学法的选择
本文拟安排3课时组织课堂教学。
教具准备有两项:
1、写有重点句子的文字投影片三至四张。
2、《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
第一课时导学设计:
在检查学生预习并粗读课文后,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处作者评价圆明园的句子(①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作为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段的主线,在朗读中让学生交流、评价、理解,教师相机引导,从而在文章的内容中体会思想。例如,抓住“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建筑艺术的精华”可引导学生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通过重读“金碧辉煌、小巧玲珑”来体会殿堂的宏伟之美,亭台楼阁的小巧之美,体会宫殿建筑的各具风格。通过一字一顿朗读“山乡村野”来体会圆明园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更有山乡村野的空旷;再用缓慢而舒展的语调读出文中介绍的园中不同特点的建筑之美和漫步园内的感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圆明园给人以如入仙境、使人陶醉的迷人景色,体会到圆明园确实是世界园林奇迹,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在朗读、指导中,力求读的形式多样化,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竞读、评读等,通过读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通过读来体会文中所包含的对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的思想。同时,这也为下文的学习作出情感上的铺垫。
另外,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朗读指导的效果,我认为相机准备一些文字投影片,以投影的方式加以指导,有力于提高朗读质量。
第二课时导学设计
在学生学习圆明园辉煌景观这一部分内容之后,这一课时我以第五自然段“毁灭”展开、组织了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1、检查第一课时的内容,鼓励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和朗诵三、四自然段。[这一设计在于鼓励学生课前多读,我认为背诵训练不仅仅是课内的事,也不仅仅是课外的事,鼓励学生主动背诵,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背诵的习惯;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了情感的迁移。学生充分体会了圆明园的美,自然更能激起对侵略者的恨。]
2、小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把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然后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准备交流汇报①交流读后的感受。(为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惋惜,感到难过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等)②交流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这一设计仍然以读为主,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情感由刚才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热爱过渡到对侵略者的痛恨上来。]
3、投影重点句设疑思考:外国侵略者掠走的是什么,搬运的又是些什么,任意破坏的是什么,毁掉的又是什么?运用反刍的方法速读前文,找出相关内容交流汇报。[这一教学设计从教材写作上的缺陷入手,采取反刍阅读的方法,通过交流江报,可使学生创造性的重组教材,在学生脑海中再现“毁灭”的情景,化先天不足为教学优势,进一步体会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强化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
4、观看《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然后结合第五自然段让学生进行质疑,如1860年侵略者为何能够在中国如此为非作歹?为什么中国军队不进行抵抗?为什么侵略者敢于销毁罪证?此时教师补充相关的背景材料,揭露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便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并激发出学生对当时统治者无能的愤慨之情,深刻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起小学生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的远大志向。[这一设计较合理地运用了录像资料,并巧妙引起了学生质疑。这一质疑已不同于课始的质疑,不仅能有效的激活的思维,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语言表达等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也有效地促成学生情感上的升华。]
有关课后练习中的讨论“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这一问题以及生字词的强化、好词好句的积累、背诵段落的强化等可放在第三课时进行。
就整个设计而言,我认为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有效地实现了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实现了读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了读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也增强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9一、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一篇课文,课文首先概括写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写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最后写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谁都知道,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和它毁灭的经过已成为历史,要想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历史重演,让学生经历一下从辉煌到毁灭的过程,那样,学生就会带着切身感受去理解课文,并能激发起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本堂课我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重现历史。
二、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选择
本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倒叙的编排方式,首先感慨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巨大,再通过回顾圆明园昔日辉煌和被毁的经过进一步加以说明。若按课文的编排,学生要经历由恨到爱再到恨的感情变化,这是一种由落到起再到落的折线型变化过程。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感情,我采用了顺叙的教学方式,首先领略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再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最后得出认识即“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样学生的感情经历的则是由爱到恨到更恨的变化过程,这是一种逐步下降的直线型变化。学生不同于演员,情绪感情变化说来就来,就学生来讲,直线型感情变化远比折线型感情变化要直接些、快捷些。
学生的感情变化是我这次教学的一条思路,不同的感情变化,预示着教学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圆明采风,萌发自豪感;第二阶段是名园毁灭,激发失园恨;第三阶段是再走圆明路,树立强国志;第四阶段是讨论建名园,增强报国心;第五阶段是总结全文,升华爱国情。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本篇课文的情境性、思想性较强,在圆明采风一段,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渲染,多媒体演示等,创设了一个“圆明园之旅”的情境,带领学生首先,园外观布局;接着,园内看景观;然后,屋内看收藏;最后,观后谈感想。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学中不必进行过多的琐碎的分析讲解。我仅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特点。第三自然段音韵、意境较美,我让学生用“读一读”的方法进行学习,读中感受圆明园景观的美与风格各异。第四自然段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收藏的多与珍贵,我让学生用“举一举”的方法进行学习,也以此促使学生逐步养成查阅收集资料的习惯。学完二、三、四自然段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你最想对着圆明园说句什么话?”,这事实上是一个让学生感情外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当学生感情已到达爱的顶峰时,教师话峰一转,用“以上风格各异的景观,以及那么多、那么珍贵的收藏,却在几天内化为乌有”这一强烈对比效果的事实,促使学生感情急剧降温,由爱的顶峰落入恨的低谷,再通过对比理解词语,看录相激情,谈感受,感情朗读等,使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加剧,转变为一种强烈的“失园恨”。最后,通过观看圆明园废墟照片,辩论以及朗诵,使学生由一种“失园恨”上升为一种“强国志”和“报国心”,从而使教学达到一个高潮。最后总结全文,齐读课题,升华爱国情感,结束教学。
另外,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也是我设计教学的一条思路。一分析就会发现,本课课题“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定中结构的偏正词组。由板书不难看出,我首先由定语“圆明园”开始,用“画”一画的方法认识圆明园“布局”的特点是“巧众星拱月”,用“读”一读的方法感受圆明园“景观”的特点是“美 风格各异”,用“举”一举的方法体会圆明园“收藏”的特点是“多 最珍贵”,总的来说,堪称“瑰宝、精华”,但却被“掠”、被“毁”、被“烧”,落脚在了中心语“毁灭”上。最后再紧扣课题进行总结,即“圆明园是瑰宝是精华的辉煌历史我们要记住,但圆明园被掠、被毁、被烧的屈辱历史我们更要记住”,课题分析完后,教学也进行完了。最后,齐读课题,结束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推进,声象等现代技术手段因其形象、直观的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进入了课堂,为教育所使用。以下是我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的几点考虑。
1.用在重点、难点处
首先必须明确,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它起的只是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就要考虑用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凭着兴趣面面俱到,这肯定是一大忌讳,因为有时面面俱到往往会导致一面都不到。尽管有的用的时间很少,犹如蜻蜓点水,但我觉得,与其这儿点一下那儿点一下地浪费时间,不如扎扎实实地抓几个问题,那样可以抓得更深些,更透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之所在,从而利用多媒体,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课件,我主要采用了五张加一组幻灯片、两段录相,份量较大的是两段录相,第一段《圆明美景》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景观的美与风格各异,它和那组幻灯片《圆明收藏》一起,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爱”的情感;而第二组录相《圆明园的毁灭》和对比理解词语的那张幻灯片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恨”的情感。这爱与恨碰撞的结果就是最后一张幻灯片“朗诵词”所烘托的效果,即“强国志、报国心”。前面说过,学生感情的变化是我本次教学的一条思路,也是文章的重点,应该说,课件对突出教学重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而《众星拱月图》和《圆明园鸟瞰图》则帮助学生理解、明确了圆明园的布局,可以说是突破了一个难点。有些事物,光靠空想是想不出来的。
2.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件做好后,在什么时间展示也需认真考虑,特别是图片类的课件。应该说,这类课件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较好的直观、形象效果。但如果一来就出示给学生,学生有时就会乐得偷懒,“一切都是现成的,我只管看就行了,何必还要去想呢?”那样,在一定意义上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怎么办呢?应当在语言文字和图片之间留有一个想象的余地。先读语言文字,再把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象化,最后再出示图片,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从语言文字开始,经过抽象,再到具体的完整的思维过程。
比如《圆明园鸟瞰图》的出示,我让学生读书后先画一画,这是一种理解的方式,完成从文字抽象到形象的过程。画出来后再让学生看看实际的图片,这是检验自己抽象过程的方式。看了图片后,有的学生会想:“我想的真不错”,体验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有的则会想:“我画的还差一小点,下回再努点力”。这样,在检验的同时,还实现了一定意义的自我鼓励。录相《圆明美景》的出示也是这样,在学生神游的基础上,再去亲眼看看,边比较一下和自己想的一样吗?完成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过渡,也激起了一种浓浓的自豪感。而录像《圆明园的毁灭》则是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增强了“失园之恨”,这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我想,这样出示的效果一定比直接出示要好得多。
3.引导学生去自己获取信息
进入信息时代,单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以后的发展。我觉得,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施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一种现代信息氛围,更要让学生进入到获取信息这一过程中来,即不仅“观之”,而且“动之”。
在我所用的这个课件中,除了《众星拱月》图外,其余图片资料都是学生通过上网或是图书馆里找来的,只要引导学生动起来,找到的资料远比老师一人找的要丰富得多,而且学生查找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四、教后记
本堂课,成功的地方不少,比如说,紧扣重点设计教学,使学生感情在学习中逐步升华,达到教学目的。再比如说,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维训练,如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画一画圆明园布局示意图;读完第五自然段后,让学生想一想,当时笼罩北京城的还有什么;看完圆明园废墟图片后,想一想,碑一样的石柱上刻着什么……
但也有一个很大的不足。本次教学我导得过多,限制得过多了,比如我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用举一举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相当于教师带学生到果园里摘水果,叫学生们“来,我们一起摘这棵,用这种方法摘”,若能让学生到果园后,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果树,自由选择摘果子的方法,最终也能把果子摘完,那样,学生会摘得更自由些,更高兴些。可我觉得,自己还没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0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
二、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是很长,但是这篇课文涵盖的语文的知识点的训练却是包罗万象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把课文学透,领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我把课文分成三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练习朗读课文,初步理解一些重点词语;第二课时通过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来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第三课时是通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说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说说我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这里我就针对我设计的第二课时说一说。
(一)、说学习要求
知识点:
1、理解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4、课后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难点:句子训练,感悟辉煌。
拓展点:
1、用“有……也有……;有……也有……”的句式训练说话。
2、学习用一句话概括圆明园的特点,并用具体语句说一说。
(这样设计,凸显教学训练的重点,合理地、创造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二)、说教学环节
1、说导入:引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物质财富,也为祖国各地的城市留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多媒体出示北京故宫等各地景点图片),真是举不胜举。今天,老师还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景观,那就是圆明园。(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情境激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意境。)
2、说学习内容
(1)、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布置格局、建筑特点、收藏的珍贵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随机出示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圆明园昔日的景观。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理解重点词语:通过课件图片的出示,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辉煌。
(3)、句式训练:街道上开着一家一家的店铺,有(),也有();有()也有()。以此启发学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就是要凸显语言文字的训练。
(4)、拓展:请学生先用一个词语来补充下面的句子,并用具体的语句说一说。
出示课件:圆明园是一座()的皇家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拓展说话,并启发学生用“我来读”或“我来说”为开头回答。)
3、说小结:圆明园中,有这么多的宏伟建筑,有这么多的中外名胜,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辉煌)是呀!当时的圆明园是多么地辉煌!
4、说板书设计
圆明园
举世闻名 皇家园林
殿堂 亭台楼阁
“买卖街” 山乡村野
辉煌
民族建筑 西洋景观
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这样的板书设计,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说明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以上是我对《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所作的教学设计,我始终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鼓励创新思维。它最大的特点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1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是勿忘国耻。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的教材。(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组教材的内容、主题,结合着五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特点及其心理特征,参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词:认识,会写,学会,理解,培养什么能力……):
1、自学或结伴学习,借助工具书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
3、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圈、标、加批注),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懂得,领会……):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情,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根据本组课文的主题和本课的学习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词掌握,理解……)。
由于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所以,我把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较抽象,学生难掌握的)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离现在学生生活的年代已久远,所以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下面我从教法上谈谈如何实施目标。
四、说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初步的认知,产生学习课文的愿望,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已成为历史,单单对语言文字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利用图片、小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阅读自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在教学中就必须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因此,我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作批注,学生从课文中初步获取知识,发现自己的学习难点,使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地有的放矢地学习、探索,最终找到答案。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二人转”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桌或邻桌的学生配对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起来也很上心。
4、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让学生读通、读懂,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难点内容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强,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将本课分为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奠定情感基调
这里我准备了《圆明园的毁灭》电影片段,指导观看,导入:1、板书课题;2、设问:看完电影片段,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然后鼓励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提示阅读方法: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作批注。
这样的导入,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的放矢,直奔课文的情感预设点。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把不懂的生字词,不懂的语句标记出来,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且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文段摘抄下来。读后,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包括生字词、句子等),并且可以与同桌、邻桌结伴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主要是辅导学困生学习生字词,对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正与指正。最后,教师投示生字、新词,检验学习成果和总结学习方法、学习所得。
这个环节中,我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任务与索求,都能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包括认识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了解课文大意等知识点。这样,既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第一课时完)
第三环节:品读交流,体悟情感
学生学习完生字新词,基本掌握课文整体内容后,就可以进入本课教学的第三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品读交流,体悟情感。
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这部分。曾有一位名教师说过:“让学生在读书中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有利于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所以,我投影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3、4自然段,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在笔记上摘抄下好词好句。
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我还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反复品读,感受圆明圆昔日的辉煌。这正好体现了“教是为学服务”的观点。
学习完“圆明园昔日辉煌”这部分,旋即引导:“可是,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有两个强盗放了一把大火,把它化成灰烬了。同学们,请你们学习最后一段,把他们的罪行找出来!”通过学生的品读最后一段,认识侵略者的野蛮途径,从“侵入、闯进、掠、毁、烧”等几个重点词语记住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然后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激励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第四环节: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通过前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心中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心情难以平静,所以,在接下来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教师激情引导: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这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有什么话想说的?把你们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交流,互相评价。
3、师生小结:贫穷受欺压,落后就挨打!国盛则园兴,国衰则园毁。本课教学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氛围中结束。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师激情引导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动于衷而发于外,在写话中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再次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六、我的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再现辉煌 感受毁灭
布局合理 侵入北京
建筑雄伟 闯进园林
收藏丰富 放火烧毁
爱 恨
国盛则园兴 国衰则园毁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2一、说教学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的行经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篇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文中所描写的许多景观现在已经遗失,圆明园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就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来整体把握语文课程目标,同时,根据教材内容本身所具有特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合课程资源,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丽的东西毁灭了,这就是一个悲剧,更能激发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文章前后联系紧密,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后,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情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已经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他昔日的辉煌景象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
依据这节课本身的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为: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激情。
五、说教学过程(包括整合点诊断及解决方法)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陶醉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同时,透过辉煌背后看到毁灭后的沧桑,既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更应该体验“痛的让人心碎”。
(一)、揭示课题、奠定基调
上课伊始,让学生举起右手一起写下圆满无缺的“园”,光明普照的“明,”万园之园的“园”。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板书:毁灭。此时,读课题时,学生心中有了初步的感受:愤怒、可恨。
带着这样的情感,重新走进圆明园一睹圆明园昔日的风采,学生心中涌动的不仅有观景时的陶醉,还有美景被毁后的痛惜。
(二)、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圆明园内究竟有什么?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觉得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首先从它的整体布局说起。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布局。那么,这个众星拱月的布局是什么样的呢?除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以外,利用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其次,圆明园内有风格各异的建筑。而每一处景物又都是那样精妙绝伦,美伦美焕。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胜,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还有许多是根据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所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句。单凭解读文本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这里需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圆明园光著名的景点就有四十多处,那么要写尽园内所有的景色需要多少个“有”?可见,圆明园美景是写不完道不尽的。接着,课件播放圆明园内的20多处景观,并配上曲子《平湖秋月》。这时,再去读该重点句,学生就能体验到那种“漫游”的境界了。
再次,圆明园内收集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上至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2300多年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些东西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此时用课件呈现部分珍宝的图片,使昔日圆明园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丰满。
这时候,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认识到圆明园不光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评价它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在这个基础上补充资料: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
那么,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它真正拥有的是什么?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更是一种文化。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不可估量的万园之园,被两个狗强盗毁灭了,被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此时此刻,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都会感到心痛、愤怒,痛惜那曾经光彩夺目现在却化为一片灰烬的圆明园。于是在充分感悟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后,再去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损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痛、一种恨。
(三)、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
应该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祖国文化的损失,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然而,它带给中国人民的更是一种痛彻心肺的耻辱,是仇恨的怒火,是警醒,是奋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到圆明园被毁的经过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再配上悲愤激昂的《江河水》,学生亲眼目睹昔日光彩夺目的圆明园被抢、被烧、被毁,最后只留下断壁残垣在风中哀叹,心不能不为之一动。师生再创造性改编2—4自然段,昔日的“有……有……有……”变成毁灭后的“没有……没有……没有……”,面对曾经美好的一切都化为灰烬,这个时候屏幕上出现李大钊的诗: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学生的心缩得紧紧的,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朝政府的昏庸无能、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倾泻而下。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毁灭了,那么它被烧毁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烧不毁的又是什么?我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有更多的思考。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3下面我对王传美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王传美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相信王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优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柱森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柱森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电影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柱森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展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王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4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2分钟)
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20分钟)
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钟)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2分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钟)
环节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 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在“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环节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我本着作业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
有……也有……
……还有……
不仅有……还有……
不但……还……
上自……下至……
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5一、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由于这段历史与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单单对语言文字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上课前通过让学生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补充展示有关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来丰富教学资源;并且在扩展性学习中,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说教材
(一)在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教材处理
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更应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文中的一些抽象的语言描绘,整合为形象生动的教学资源。如将“众星拱月” 通过课件直观演示,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资源的效果。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请看大屏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能力目标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所以,我把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离现在学生生活的年代已久远,所以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
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已成为历史,单单对语言文字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采用直观演示法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是为学服务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这节课中,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亲自去体会、去理解,从而获得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四、说学法
我们都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在教学中就必须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因此,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法和写批注法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接着,我将要重点讲的是本课的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流程
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将本课分为三个课时,今天,我重点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请看大屏幕,第一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第二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第三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
第一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课件出示全文中心句“圆明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提出质疑,为什么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带问题走进文本。
记得,永正老师说过:“让学生在读书中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有利于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所以,接着我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3、4自然段,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我还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反复品读,感受圆明圆昔日的辉煌。这正好体现了催峦老师倡导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
如:学到“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这一句时,因为“众星拱月”这个词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便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化抽象为形象,便以学生直观了解圆明园建筑结构的特点。
又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景观和历史收藏时,其中的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名人书画都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和辉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在学习这些句子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象并在展示中抓住关联词“有……也有……”来引导学生品读。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任何视觉上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达。”直观的图片更利于学生感受园内的壮观。)
圆明园的景观只是书上说的这些吗?不是的,接着在扩展知识这个环节中我会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给学生收集资料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收集的积极性,又起到了加深理解内容的作用。)
在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后,我还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品读二、三、四自然段。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对重点句段的反复品读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学生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就完成了第一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的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使教学难点得于突破。
接下来进入到了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在这个环节,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让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读后交流感受。
接着:抓住重点句“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通过对重点词“凡是、统统、任意”的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了解侵略者是如何掠夺的。
然后:扩展交流收集到资料,让学生补充描述当时被毁灭的情景,并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引导学生讨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东西?此时此刻,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让学生畅所欲言(恨、气愤、可惜……)
最后:配以悲壮的音乐,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最后一段。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通过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录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为后面的练笔奠定了感情基础。
第三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通过刚才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心中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心情难以平静,所以,在接下来的最后一个环节
1、教师激情引导: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一个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交流,给予中肯的评价。
3、师生小结:贫穷受欺压,落后就挨打!国盛则园兴,国衰则园毁。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师激情引导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在写话中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再次突出了教学重点。
六、教学设计反思
1.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重点句、段的一读再读,一悟再悟的过程中,将语言文字和学生感悟融在了一起。写话环节的安排,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也是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宣泄。
2.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亲眼目睹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这正是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运用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大体现。但是,设想付诸于实践,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第三篇:《圆明园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明园毁灭》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下面我对王传美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王传美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相信王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优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柱森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柱森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电影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柱森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展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王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2【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六年制小学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训练重点是“写文章要有中心”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
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
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5、教具准备:
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说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3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
其中3、4点为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3、讲授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四、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正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教材运用读、思、划、议、提的方法教学。
(一)复习导入课文
1、指领学生写“圆明园”
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让学生连续读,在此时写板书“圆明园。”
2、写板书“的毁灭”
提问学生在写“圆明园”和写“的毁灭”的时候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不是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毁灭之前和之后的巨变。同学们是不是想详细的了解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个园林?是如何辉煌的呢?从而引出今日的新课。
理由:把本文情感蕴含在板书之内,确立学生提笔练字的好习惯,也从而引出本节新课。
(二)学生通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利用各种方式读的过程中得出经验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1、让学生把自身认为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相关内容:《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1《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及教学点评《杨氏之子》教学案例评析《与象共舞》教学设计《窃读记》教学杂谈《景阳冈》练习设计《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请换一种评价──《桥》教学案例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反复揣度,从中无处情感。
理由:使学生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抓到重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精讲课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读,读后让同学们围绕“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圆明园的布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围分散着众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说圆明园以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各种小园。
第三段:
学生读,齐读。提问学生此段共有几句话,再分别找人来读。
问此段都写了什么?同学们将按课文内容回答。继续提问此段一共有几个“有”字?如果这8个“有”所包含的东西全部存在,那么你应该如何读?让学生通过理解自己读。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应当读出自豪和骄傲的口气,然后教师范读。
之后学习此段运用排比和关联词的重要性和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
在此期间完成板书:有...还有(7有)
第四段:
教师略讲,学生自学
让学生读后,回答此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之中都有什么?
在学生回答都是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同时写板书: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提问: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举世闻名。园内奇珍异宝无数。
通过上面几段对圆明园未毁灭前的具体学习,笔锋一转来观看视频。
1、播放圆明园毁灭后在原址上逐渐还原的动画视频
2、提问学生这把火烧掉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开动思维从最表层的文物、园林上升到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
让学生产生激愤的心情。
3、在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让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圆明园的重大损失,使其刻骨铭心。
提问学生圆明园真正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英法联军从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抢夺践踏?
为何中国当时不反抗呢?我们的军队哪里去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侵略者践踏圆明园的憎恨,激发对振兴祖国的决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刻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留下作文,让同学们有话可说。
作业题目是以“我想对xx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的对象可是侵略者、中国、同学、自己等。
只要书法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即可。
文章当中要求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排比句式和关联词。
圆明园的毁灭
二.“众星拱月”(布局)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三、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根据我们学校的“六段”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一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预习汇报
2.掲题引读小组合作
3.成果交流精讲点拨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5.个性练习反思矫正
环节一、导入新课预习汇报
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预习汇报: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文的朗读情况。出示常规要求“三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在预习中有哪些收获?可以是收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可以是从读文中获得的一句话、一个词等。
3、质疑: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得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决解决的放到文中共同解决)
环节二、掲题引读小组合作
过渡:总结学生们的预习情况,老师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解决?
幻灯片出示:为什么圆明园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称它为建筑艺术的精华?
学生带问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在文章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讨论,组织好语言,准备交流。
环节三、成果交流精讲点拨
围绕掲题引读中提出的2个问题,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1)宏伟的建筑:众星拱月的布局、民族建筑、西洋景观(2)珍贵的文物(3)名人字画(4)奇珍异宝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欣赏这些画面。并指导朗读,读出这种美。
幻灯片出示一架大炮,问:这是什么?然后播放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影像资料!看完资料学生谈感受:愤怒、痛恨、惋惜等等。
3、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先读在写,读出这种心情来。
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指导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心,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个性练习,反思矫正
我本着练习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的板书设计:
宏伟建筑勿忘国耻
珍贵文物化为灰烬
名人字画振兴中华
奇珍异宝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5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篇课文,是精读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是勿忘国耻。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的`教材。(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组教材的内容、主题,结合着五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特点及其心理特征,参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词:认识,会写,学会,理解,培养什么能力……):
1、自学或结伴学习,借助工具书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
3、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圈、标、加批注),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懂得,领会……):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情,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根据本组课文的主题和本课的学习目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词掌握,理解……)。
由于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所以,我把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较抽象,学生难掌握的)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离现在学生生活的年代已久远,所以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下面我从教法上谈谈如何实施目标。
四、说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初步的认知,产生学习课文的愿望,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已成为历史,单单对语言文字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利用图片、小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阅读自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在教学中就必须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因此,我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作批注,学生从课文中初步获取知识,发现自己的学习难点,使学生在课堂上用心地有的放矢地学习、探索,最终找到答案。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二人转”学习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桌或邻桌的学生配对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起来也很上心。
4、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让学生读通、读懂,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难点内容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强,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将本课分为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奠定情感基调
这里我准备了《圆明园的毁灭》电影片段,指导观看,导入:1、板书课题;2、设问:看完电影片段,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然后鼓励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提示阅读方法: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作批注。
这样的导入,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的放矢,直奔课文的情感预设点。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把不懂的生字词,不懂的语句标记出来,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且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文段摘抄下来。读后,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包括生字词、句子等),并且可以与同桌、邻桌结伴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主要是辅导学困生学习生字词,对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正与指正。最后,教师投示生字、新词,检验学习成果和总结学习方法、学习所得。
这个环节中,我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任务与索求,都能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包括认识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了解课文大意等知识点。这样,既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第一课时完)
第三环节:品读交流,体悟情感
学生学习完生字新词,基本掌握课文整体内容后,就可以进入本课教学的第三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品读交流,体悟情感。
首先,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这部分。曾有一位名教师说过:“让学生在读书中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有利于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所以,我投影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3、4自然段,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在笔记上摘抄下好词好句。
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我还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反复品读,感受圆明圆昔日的辉煌。这正好体现了“教是为学服务”的观点。
学习完“圆明园昔日辉煌”这部分,旋即引导:“可是,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有两个强盗放了一把大火,把它化成灰烬了。同学们,请你们学习最后一段,把他们的罪行找出来!”通过学生的品读最后一段,认识侵略者的野蛮途径,从“侵入、闯进、掠、毁、烧”等几个重点词语记住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然后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激励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第四环节: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通过前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心中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心情难以平静,所以,在接下来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教师激情引导: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这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你有什么话想说的?把你们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交流,互相评价。
3、师生小结:贫穷受欺压,落后就挨打!国盛则园兴,国衰则园毁。本课教学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氛围中结束。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师激情引导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动于衷而发于外,在写话中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再次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六、我的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再现辉煌 感受毁灭
布局合理 侵入北京
建筑雄伟 闯进园林
收藏丰富 放火烧毁
爱 恨
国盛则园兴 国衰则园毁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6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2分钟)
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20分钟)
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钟)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2分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钟)
环节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 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在“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环节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我本着作业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
有……也有……
……还有……
不仅有……还有……
不但……还……
上自……下至……
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7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这是“注提实验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由读通课文到初步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读中体悟语感。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中,我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定为教学重点。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定为教学的一个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二、注重迁移,选择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课题、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四、训练思维,优化程序
第一环节,揭题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书写“圆明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帮强盗给毁灭了。(继续书写课题:的毁灭)再读课题。
3、读完课题,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变了,再不是课前那样活泼可爱、笑眯眯的了。为什么读了课题,我们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设计理由: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设计思路:
1、让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做上记号是自己读书思考的痕迹,有意识指导学生读书做上不同记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设计理由:要求学生读书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悟课文内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第三环节,初步悟情,直奔情感宣泄处。
设计思路:
1、同学们在读完课文后,心里是什么滋味?请你用一句话告诉我,把你心里的感受说出来?
2、读到哪一段最让你痛恨、愤怒,由学生初读文章的情感直奔第五自然段。
3、齐读、指名读。
4、从文中文字“掠、搬、毁、烧”来想象英法联军侵略的嘴脸。(读书方法:把书由薄读厚,想象画面。)学生自由读
设计理由:课文朗读,我没有从技巧上指导,因为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正因为学生有了这种情感,再加上老师在情感的“煽风点火”,这时让学生直奔第五自然段水到渠成,这里正是他们情感的宣泄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品味出来,让学生通过细细体会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四环节,寻求恨因,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那么大的恨?请大家到课文2、3、4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读书方法:把书由厚读薄,归纳中心)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
3、讲读第三自然段。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师: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
(4)、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
(5)师:然而,可惜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天――1860年10月6日,端起书,再次读第五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5、略读第四自然段。(教学方法同上)
板书:上自……下至……
设计理由: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在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 “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教师就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全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五环节,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设计思路:
1、师;就是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瑰宝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帮强盗无情地烧毁了。(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2、后面定格,出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师:同学们呀,这场大火烧掉了一切的一切,所以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
板书:没有了……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还没有了……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没有了上自……也没有了下至……
3、师: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几根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因此我们说圆明园的毁灭,它损失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设计理由: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泄,每个人不同的文本感悟在这里得到升华。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一切都没有了,剩下的是对国人的一阵阵叹息、深思。
第六环节,悬念设疑,激发爱国情感,引领深读文本。
师: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一种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希望大家进一步深读课文,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说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的还有什么?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始终以情为线,以读为轴,这里有师生的交流之情,有生与本的感悟之情,有迸发的爱国之情,当这所有的情在课堂激荡时,我们的教师活了,学生活了,文本活了,这就是生命,我们母语的生命,我们语文课堂的生命!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8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运用不同角度分类介绍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100多年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北京上空烟云笼罩,发生了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惊叹的事情。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预设)是的,圆明园被毁灭了。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学生书空)
(预设:毁灭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再也没有了。让我们齐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以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伊始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一)指明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二)理清层次,随文理解
1、读文思考:文中都写了什么?找一找作者是如何评价圆明园的毁灭?
2、板书:(不可估量)
——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那昔日的辉煌。
(一)细读课文,品味辉煌
1、集体交流2—4自然段:要求在重点词句下划上横线,并批注。
板块一:独特的布局
(1)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呢?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2)理解“众星拱月”的独特布局。(板书:众星拱月)你能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吗?(通过联系上下文辅助理解)。
板块二:各异的景观
(1)引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2)语段比较练习,学习作者从多角度分类描写事物及巧用连接词的写法。
①看,老师把这段话的第一句,作了一些改动(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觉得这样改行吗?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通过比较,个别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运用连接词“有……也有……”分类介绍,层次清楚,读来富有节奏感。)
(3)提示背诵: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
②教师小结:课文运用连接词“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从不同角度分类(景物的种类、建造方法、建筑特色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园内景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据史料记载,园内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呢。
仿写句子(出示课件练习,自由选择一句)
例: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____的丹顶鹤,也有____的绿孔雀;有____的猴子,也有____的狮子。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奇花异草,有____,也有____;有____,也有____。
(6)小结:看来,同学们也学会了运用文中的介绍方法。
圆明园内有这样的奇花异草,还有各种珍禽异兽,它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板块三:珍贵的收藏
(1)过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
文物。你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圆明园的辉煌呢?
(2)理解“上自……下至……”的时间长(跨度有2300年)
(3)师再引“所以,它又是……”(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在教学圆明园昔日美景部分时,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新课标倡导的自助学习方式得以有效落实。
(三)欣赏昔日圆明园,谈感受。
(有利于让学生激发情感,留下悬念。)
(四)小结设疑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9《圆明园的毁灭》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准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当年的景观。
第二课时:剖析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想象圆明园当年的美丽景色,体会忠思想。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指导背诵,并进行片断训练。
这里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分五个环节进行。
1、复习旧课:
这节课开始,我在听写词语后,鼓励学生说说圆明园当年的景观。我相机板书(建筑宏伟、博物馆)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理解新课打下基础。
2、出示学习目标:
⑴ 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想象圆明园的美丽景色。
⑵ 选择课文的中心思想。
目标是一节课的指导方向,提示本课时教与学的内容。为了使目标意识化,我指名读目标。
3、剖析重点段,展开思维,概括中心: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⑴ 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开端。我让学生观察圆明园被毁后的插图,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什么体会。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进行小结: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化为灰烬,这都是侵略者一手造成的。这时学生的情感变化了,为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⑵ 学生默读第三部分,讨论:文中是用哪三个字来说帝国主义侵略者毁掉圆明园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掠、毁、烧),再让学生讨论:侵略者是怎样掠,怎样毁,怎样烧的?并划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朗读这一段。最后我及时小结刚才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
⑶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准备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损失了么?找出最能说明损失大的词语。在学生理解了第二、三两部分的内容之后,估计学生会找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小结并板书(化为灰烬)。
4、回归整体,提出疑难:
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剖析重点段后,为了回归整体,我先用投影出示本课的三种中心思想,让学生选择。这样做,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下节课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打下基础。然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从读中回归整体。俗话说:会质疑才是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释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5、总结升华:
总结旨在巩固,贵在升华。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祖国受到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化为灰烬。希望同学们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
到这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全部完成了。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0一、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训练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简练的文字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指出了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是怎样的;第五自然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第六单元“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训练项目的继续。这是教材小修改后所提出的单元训练重点,比修改前的教材要求有所降低,更加符合了学生学习实际。因此本文教学重点可定为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或对侵略者仇恨这一思想内容。
就教材教学上的难点而言,我认为主要要从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来分析。就本文标题来说,重点在于“毁灭”。但从写法上看则是按圆明园及其毁灭这两个部分来分别安排材料的。其中对圆明园的辉煌浓墨重彩,而对“毁灭”轻描淡写,给人以教材本身先天不足之势。为此,我以为如何在教学中克服这一先天不足的劣势或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综合上述分析,即结合这篇教材的编排位置、写作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几点为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通过朗读、想象、整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抒发自己对圆明园这一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3、自学生字生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导学设计及教法、学法的选择
本文拟安排3课时组织课堂教学。
教具准备有两项:
1、写有重点句子的文字投影片三至四张。
2、《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
第一课时导学设计:
在检查学生预习并粗读课文后,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处作者评价圆明园的句子(①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作为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段的主线,在朗读中让学生交流、评价、理解,教师相机引导,从而在文章的内容中体会思想。例如,抓住“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建筑艺术的精华”可引导学生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通过重读“金碧辉煌、小巧玲珑”来体会殿堂的宏伟之美,亭台楼阁的小巧之美,体会宫殿建筑的各具风格。通过一字一顿朗读“山乡村野”来体会圆明园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更有山乡村野的空旷;再用缓慢而舒展的语调读出文中介绍的园中不同特点的建筑之美和漫步园内的感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圆明园给人以如入仙境、使人陶醉的迷人景色,体会到圆明园确实是世界园林奇迹,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在朗读、指导中,力求读的形式多样化,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竞读、评读等,通过读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通过读来体会文中所包含的对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的思想。同时,这也为下文的学习作出情感上的铺垫。
另外,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朗读指导的效果,我认为相机准备一些文字投影片,以投影的方式加以指导,有力于提高朗读质量。
第二课时导学设计
在学生学习圆明园辉煌景观这一部分内容之后,这一课时我以第五自然段“毁灭”展开、组织了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1、检查第一课时的内容,鼓励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和朗诵三、四自然段。[这一设计在于鼓励学生课前多读,我认为背诵训练不仅仅是课内的事,也不仅仅是课外的事,鼓励学生主动背诵,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背诵的习惯;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了情感的迁移。学生充分体会了圆明园的美,自然更能激起对侵略者的恨。]
2、小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把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然后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准备交流汇报①交流读后的感受。(为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惋惜,感到难过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等)②交流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这一设计仍然以读为主,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情感由刚才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热爱过渡到对侵略者的痛恨上来。]
3、投影重点句设疑思考:外国侵略者掠走的是什么,搬运的又是些什么,任意破坏的是什么,毁掉的又是什么?运用反刍的方法速读前文,找出相关内容交流汇报。[这一教学设计从教材写作上的缺陷入手,采取反刍阅读的方法,通过交流江报,可使学生创造性的重组教材,在学生脑海中再现“毁灭”的情景,化先天不足为教学优势,进一步体会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强化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
4、观看《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然后结合第五自然段让学生进行质疑,如1860年侵略者为何能够在中国如此为非作歹?为什么中国军队不进行抵抗?为什么侵略者敢于销毁罪证?此时教师补充相关的背景材料,揭露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便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并激发出学生对当时统治者无能的愤慨之情,深刻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起小学生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的远大志向。[这一设计较合理地运用了录像资料,并巧妙引起了学生质疑。这一质疑已不同于课始的质疑,不仅能有效的激活的思维,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语言表达等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也有效地促成学生情感上的升华。]
有关课后练习中的讨论“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这一问题以及生字词的强化、好词好句的积累、背诵段落的强化等可放在第三课时进行。
就整个设计而言,我认为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有效地实现了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实现了读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了读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也增强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1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文、感悟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制成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现在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出示书中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圆明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板书:化为灰烬)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通过前面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切实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这时直奔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英法联军贪婪、无耻、野蛮的强盗行径,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通过朗读使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抒发和强化。
第三步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圆明园的布局。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圆明园布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合作,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
(3)课件出示圆明园布局图。(板书:众星拱月的布局。)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有机地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读书、思考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完成简笔画及课件展示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2、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用笔在文中画一画。
(2)出示小练习,将圆内的景观分类。
(3)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建筑风景图片。(板书:风格各异的建筑)
(4)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景观想像说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奇珍异宝。(板书:珍贵的历史文物)
(3)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损失的不可挽回,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4、模拟导游,介绍辉煌。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设计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小导游,任意选择课文2、3、4自然段中的一段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来解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和创造的机会,训练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及感知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第四步历史再现,升华情感。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
2、画面定格,出示: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
3、师小结,齐读课文第一段。(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曾经辉煌壮观的圆明园是如何在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政府的无限憎恨之情。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泻,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步作业超市。
必做题: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词语,背诵课文3、4自然段。
选做题:
1、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一堆废墟旁,想象着它昔日的灿烂与辉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2、组织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写一篇新旧中国对比的小论文。
3、关于是否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是什么?和同学交流讨论后组织一次小小辩论会。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2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读导学,以读传情”,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结合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把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变为丰富的情感,将惋惜、赞叹、仇恨,相互交织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以情带讲,情中启迪,情中升华”,多媒体的展示使课文声情并茂;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学生想像、感悟、倾诉,与文本情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3、把阅读、感悟、想像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音乐渲染,名言导入。
2、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填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世界文化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爱祖国文化的情怀。
(一)走进圆明园,了解布局,理解“众星拱月”。
1、质疑: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提出疑难的问题。
2、多媒体展示,通过图标直观理解“众星拱月”。
3、指导感情朗读。
(二)读文感悟,想像圆明园奇特的景观,了解其丰富的收藏。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画出一句能概括这两段内容的句子。(抓过渡句)
2、交流探究、细细品味。
①对比朗读,感受圆中景观的奇特。
A建筑风格②教师引读,了解圆中景观的分类。
(第三自然段)
③资料扩充,填补园中景观的空白。
4想像朗读,品味园中景观的美妙。
①图片展示各种奇珍异宝。
B文物收藏
(第四自然段)②师生交流收集资料,了解“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三)小结,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赞美圆明园。
三历史回顾,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引发愤怒之情。
2、抓住主要词语了解侵略者的丑态,激发愤怒之情。
3、面对历史,朗读感悟,深入探讨,倾诉愤怒之情。
四总结全文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梳理全文,情感提升。(倾诉自已最想说的话)
作业设计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毁灭:不可估量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3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得爱国行为。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方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本课的重点设为:
1、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
2、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难点设为:
1、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文章题目明明写的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为什么通篇竟花大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呢?
四、说学生学习情况
首先,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主要表现在:一是朗读特别出众的学生没有,二是朗读时对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三是一部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高。
五、说教法
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句,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启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同频共振。
利用多媒体教学,实施探究性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情景教学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对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只有学生充分的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才会对它产生爱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爱,才能有对侵略者贪婪、野蛮的罪恶行经有更深刻的仇恨,才能对作者心灵相通,披文入情,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1、激情导入新课。
本文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一是它的毁灭。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大屏幕放出圆明园资料中的壮观景观,使学生尽快进入对美好景观的憧憬,然后在出示圆明园的毁灭遗址,使学生产生不能一见的遗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渴望。
2、质疑导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入新课后,鼓励学生自由,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内容,这一步的设计打通课内外界限,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走向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疑导思、导读。
3、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诵读为主线,走出烦琐的分析的泥潭。
在教学中,我从教学实际出发,抓住儿童心理特点,多种阅读形式交替使用,诵读训练要求明确,评价指导及时,以读引思,以读悟法在读中感悟和积累。尤其是文中再现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我搜集有关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在理解内容后“赏读”使之感人肺腑,震撼人心。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圆明园的建造历程经历了200多年花了大量的资金成为世界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是化为一片灰烬,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剪辑,再现了侵略者的贪婪野蛮。这一处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加速了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进程,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课文的内容。我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一步步把课文读懂、读深、读透,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走了一个来回”。这样学生的情感是刻骨铭心的,远比仅凭文字的体验深刻的多。并且在次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使感情进一步升华。
4、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培养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师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惧资料,收集资料,这样的设计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扩大了视野,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问题的提出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泻,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七、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体现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变化,也表现出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但是,设想付诸实施,课堂是生成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经验不足,这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也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出意见。我的说课就到这儿。谢谢!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4一、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一篇课文,课文首先概括写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写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最后写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谁都知道,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和它毁灭的经过已成为历史,要想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历史重演,让学生经历一下从辉煌到毁灭的过程,那样,学生就会带着切身感受去理解课文,并能激发起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本堂课我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重现历史。
二、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选择
本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倒叙的编排方式,首先感慨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巨大,再通过回顾圆明园昔日辉煌和被毁的经过进一步加以说明。若按课文的编排,学生要经历由恨到爱再到恨的感情变化,这是一种由落到起再到落的折线型变化过程。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感情,我采用了顺叙的教学方式,首先领略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再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最后得出认识即“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样学生的感情经历的则是由爱到恨到更恨的变化过程,这是一种逐步下降的直线型变化。学生不同于演员,情绪感情变化说来就来,就学生来讲,直线型感情变化远比折线型感情变化要直接些、快捷些。
学生的感情变化是我这次教学的一条思路,不同的感情变化,预示着教学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圆明采风,萌发自豪感;第二阶段是名园毁灭,激发失园恨;第三阶段是再走圆明路,树立强国志;第四阶段是讨论建名园,增强报国心;第五阶段是总结全文,升华爱国情。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本篇课文的情境性、思想性较强,在圆明采风一段,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渲染,多媒体演示等,创设了一个“圆明园之旅”的情境,带领学生首先,园外观布局;接着,园内看景观;然后,屋内看收藏;最后,观后谈感想。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学中不必进行过多的琐碎的分析讲解。我仅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特点。第三自然段音韵、意境较美,我让学生用“读一读”的方法进行学习,读中感受圆明园景观的美与风格各异。第四自然段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收藏的多与珍贵,我让学生用“举一举”的方法进行学习,也以此促使学生逐步养成查阅收集资料的习惯。学完二、三、四自然段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你最想对着圆明园说句什么话?”,这事实上是一个让学生感情外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当学生感情已到达爱的顶峰时,教师话峰一转,用“以上风格各异的景观,以及那么多、那么珍贵的收藏,却在几天内化为乌有”这一强烈对比效果的事实,促使学生感情急剧降温,由爱的顶峰落入恨的低谷,再通过对比理解词语,看录相激情,谈感受,感情朗读等,使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加剧,转变为一种强烈的“失园恨”。最后,通过观看圆明园废墟照片,辩论以及朗诵,使学生由一种“失园恨”上升为一种“强国志”和“报国心”,从而使教学达到一个高潮。最后总结全文,齐读课题,升华爱国情感,结束教学。
另外,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也是我设计教学的一条思路。一分析就会发现,本课课题“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定中结构的偏正词组。由板书不难看出,我首先由定语“圆明园”开始,用“画”一画的方法认识圆明园“布局”的特点是“巧众星拱月”,用“读”一读的方法感受圆明园“景观”的特点是“美 风格各异”,用“举”一举的方法体会圆明园“收藏”的特点是“多 最珍贵”,总的来说,堪称“瑰宝、精华”,但却被“掠”、被“毁”、被“烧”,落脚在了中心语“毁灭”上。最后再紧扣课题进行总结,即“圆明园是瑰宝是精华的辉煌历史我们要记住,但圆明园被掠、被毁、被烧的屈辱历史我们更要记住”,课题分析完后,教学也进行完了。最后,齐读课题,结束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推进,声象等现代技术手段因其形象、直观的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进入了课堂,为教育所使用。以下是我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的几点考虑。
1.用在重点、难点处
首先必须明确,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它起的只是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就要考虑用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凭着兴趣面面俱到,这肯定是一大忌讳,因为有时面面俱到往往会导致一面都不到。尽管有的用的时间很少,犹如蜻蜓点水,但我觉得,与其这儿点一下那儿点一下地浪费时间,不如扎扎实实地抓几个问题,那样可以抓得更深些,更透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之所在,从而利用多媒体,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课件,我主要采用了五张加一组幻灯片、两段录相,份量较大的是两段录相,第一段《圆明美景》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景观的美与风格各异,它和那组幻灯片《圆明收藏》一起,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爱”的情感;而第二组录相《圆明园的毁灭》和对比理解词语的那张幻灯片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恨”的情感。这爱与恨碰撞的结果就是最后一张幻灯片“朗诵词”所烘托的效果,即“强国志、报国心”。前面说过,学生感情的变化是我本次教学的一条思路,也是文章的重点,应该说,课件对突出教学重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而《众星拱月图》和《圆明园鸟瞰图》则帮助学生理解、明确了圆明园的布局,可以说是突破了一个难点。有些事物,光靠空想是想不出来的。
2.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件做好后,在什么时间展示也需认真考虑,特别是图片类的课件。应该说,这类课件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较好的直观、形象效果。但如果一来就出示给学生,学生有时就会乐得偷懒,“一切都是现成的,我只管看就行了,何必还要去想呢?”那样,在一定意义上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怎么办呢?应当在语言文字和图片之间留有一个想象的余地。先读语言文字,再把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象化,最后再出示图片,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从语言文字开始,经过抽象,再到具体的完整的思维过程。
比如《圆明园鸟瞰图》的出示,我让学生读书后先画一画,这是一种理解的方式,完成从文字抽象到形象的过程。画出来后再让学生看看实际的图片,这是检验自己抽象过程的方式。看了图片后,有的学生会想:“我想的真不错”,体验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有的则会想:“我画的还差一小点,下回再努点力”。这样,在检验的同时,还实现了一定意义的自我鼓励。录相《圆明美景》的出示也是这样,在学生神游的基础上,再去亲眼看看,边比较一下和自己想的一样吗?完成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过渡,也激起了一种浓浓的自豪感。而录像《圆明园的毁灭》则是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增强了“失园之恨”,这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我想,这样出示的效果一定比直接出示要好得多。
3.引导学生去自己获取信息
进入信息时代,单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以后的发展。我觉得,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施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一种现代信息氛围,更要让学生进入到获取信息这一过程中来,即不仅“观之”,而且“动之”。
在我所用的这个课件中,除了《众星拱月》图外,其余图片资料都是学生通过上网或是图书馆里找来的,只要引导学生动起来,找到的资料远比老师一人找的要丰富得多,而且学生查找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四、教后记
本堂课,成功的地方不少,比如说,紧扣重点设计教学,使学生感情在学习中逐步升华,达到教学目的。再比如说,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维训练,如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画一画圆明园布局示意图;读完第五自然段后,让学生想一想,当时笼罩北京城的还有什么;看完圆明园废墟图片后,想一想,碑一样的石柱上刻着什么……
但也有一个很大的不足。本次教学我导得过多,限制得过多了,比如我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用举一举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相当于教师带学生到果园里摘水果,叫学生们“来,我们一起摘这棵,用这种方法摘”,若能让学生到果园后,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果树,自由选择摘果子的方法,最终也能把果子摘完,那样,学生会摘得更自由些,更高兴些。可我觉得,自己还没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5一、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由于这段历史与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单单对语言文字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上课前通过让学生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补充展示有关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来丰富教学资源;并且在扩展性学习中,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说教材
(一)在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教材处理
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更应是教材的组织者和开发者。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文中的一些抽象的语言描绘,整合为形象生动的教学资源。如将“众星拱月” 通过课件直观演示,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资源的效果。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请看大屏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能力目标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所以,我把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离现在学生生活的年代已久远,所以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
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已成为历史,单单对语言文字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采用直观演示法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教是为学服务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这节课中,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亲自去体会、去理解,从而获得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四、说学法
我们都知道“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在教学中就必须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因此,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法和写批注法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接着,我将要重点讲的是本课的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流程
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将本课分为三个课时,今天,我重点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请看大屏幕,第一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第二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第三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
第一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课件出示全文中心句“圆明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提出质疑,为什么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带问题走进文本。
记得,永正老师说过:“让学生在读书中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有利于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所以,接着我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3、4自然段,要求学生边读书边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我还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反复品读,感受圆明圆昔日的辉煌。这正好体现了催峦老师倡导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
如:学到“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这一句时,因为“众星拱月”这个词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便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化抽象为形象,便以学生直观了解圆明园建筑结构的特点。
又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景观和历史收藏时,其中的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名人书画都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和辉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在学习这些句子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象并在展示中抓住关联词“有……也有……”来引导学生品读。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任何视觉上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达。”直观的图片更利于学生感受园内的壮观。)
圆明园的景观只是书上说的这些吗?不是的,接着在扩展知识这个环节中我会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给学生收集资料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提高学生收集的积极性,又起到了加深理解内容的作用。)
在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后,我还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品读二、三、四自然段。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对重点句段的反复品读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学生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就完成了第一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的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使教学难点得于突破。
接下来进入到了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在这个环节,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让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读后交流感受。
接着:抓住重点句“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通过对重点词“凡是、统统、任意”的反复朗读体会,让学生了解侵略者是如何掠夺的。
然后:扩展交流收集到资料,让学生补充描述当时被毁灭的情景,并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引导学生讨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东西?此时此刻,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让学生畅所欲言(恨、气愤、可惜……)
最后:配以悲壮的音乐,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最后一段。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通过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录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为后面的练笔奠定了感情基础。
第三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通过刚才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心中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心情难以平静,所以,在接下来的最后一个环节
1、教师激情引导: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一个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交流,给予中肯的评价。
3、师生小结:贫穷受欺压,落后就挨打!国盛则园兴,国衰则园毁。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师激情引导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在写话中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再次突出了教学重点。
六、教学设计反思
1.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重点句、段的一读再读,一悟再悟的过程中,将语言文字和学生感悟融在了一起。写话环节的安排,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也是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宣泄。
2.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亲眼目睹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这正是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运用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大体现。但是,设想付诸于实践,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第四篇:《圆明园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毁灭》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一、解读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选自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第七组的21课,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本文是一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精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以及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毁,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是: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是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二、目标制定: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也比较多,因此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搜集、向别人请教等等的方式获取大量有关圆明园毁灭的史料。上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因此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认识了6
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殿堂、损失、销毁等词语。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①以读激情,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②通过查阅圆明园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 第二课时:
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在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
四、教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朗读法、情境法、拓展法这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
课标十分强调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以读悟情”贯彻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情境法
多媒体集文字、声像于一身,它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圆明园如梦幻般的境界里,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播放影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激发学生的爱憎之情。
拓展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圆明园为何毁灭以及面对这一现实说出你内心的感受。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令学生终生受益。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品词读句,锤炼语言。
2、熟读成诵,体会感情。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程序:
(一)质疑激情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在学生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围绕这一毁灭你会提哪些问题?”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这样,有利于体现“学由疑开始”,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品读悟情
今天,教科书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此,我充分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并理解“众星拱月”这个词语,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为了突出这些景观各自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这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充分认识和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去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并画出关键词来说明文物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凡是、统统、任意”去体会侵略者的贪婪和残暴,学习了课文内容后再通过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同时让学生说说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在学生说完感受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份感情再一次走进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的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理解“不可估量”这个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拓展延伸
1、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通过这一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点:我先安排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再回答,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地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合作精神。
2、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让学生面对这一让人心痛的图片,说说此时心中的感受,然后写下来,有机地把听说读写穿插在其中。
七、板书设计:(图略)
精当的板书可以体现教学思路。本文关键词是“毁灭”.我以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惨象对比,来激发学生的痛惜、愤怒之情。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为什么会毁灭?面对被毁灭的圆明园你有何感想?这些问题贯穿全文,大大的问号正好启发了学生的多向思考。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2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得爱国行为。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方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本课的重点设为:
1、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
2、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难点设为:
1、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文章题目明明写的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为什么通篇竟花大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呢?
四、说学生学习情况
首先,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主要表现在:一是朗读特别出众的学生没有,二是朗读时对情感的把握不够到位,三是一部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不高。
五、说教法
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句,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启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同频共振。
利用多媒体教学,实施探究性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情景教学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对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只有学生充分的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才会对它产生爱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爱,才能有对侵略者贪婪、野蛮的罪恶行经有更深刻的仇恨,才能对作者心灵相通,披文入情,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1、激情导入新课。
本文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一是它的毁灭。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大屏幕放出圆明园资料中的壮观景观,使学生尽快进入对美好景观的憧憬,然后在出示圆明园的毁灭遗址,使学生产生不能一见的遗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渴望。
2、质疑导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入新课后,鼓励学生自由,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内容,这一步的设计打通课内外界限,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走向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疑导思、导读。
3、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诵读为主线,走出烦琐的分析的泥潭。
在教学中,我从教学实际出发,抓住儿童心理特点,多种阅读形式交替使用,诵读训练要求明确,评价指导及时,以读引思,以读悟法在读中感悟和积累。尤其是文中再现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我搜集有关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在理解内容后“赏读”使之感人肺腑,震撼人心。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圆明园的建造历程经历了200多年花了大量的资金成为世界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是化为一片灰烬,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剪辑,再现了侵略者的贪婪野蛮。这一处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加速了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进程,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课文的内容。我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一步步把课文读懂、读深、读透,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走了一个来回”。这样学生的情感是刻骨铭心的,远比仅凭文字的体验深刻的多。并且在次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使感情进一步升华。
4、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培养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师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惧资料,收集资料,这样的设计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扩大了视野,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问题的提出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泻,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七、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体现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变化,也表现出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但是,设想付诸实施,课堂是生成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经验不足,这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也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出意见。我的说课就到这儿。谢谢!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3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运用不同角度分类介绍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100多年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北京上空烟云笼罩,发生了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惊叹的事情。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预设)是的,圆明园被毁灭了。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学生书空)
(预设:毁灭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再也没有了。让我们齐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以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伊始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一)指明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二)理清层次,随文理解
1、读文思考:文中都写了什么?找一找作者是如何评价圆明园的毁灭?
2、板书:(不可估量)
——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那昔日的辉煌。
(一)细读课文,品味辉煌
1、集体交流2—4自然段:要求在重点词句下划上横线,并批注。
板块一:独特的布局
(1)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呢?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2)理解“众星拱月”的独特布局。(板书:众星拱月)你能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吗?(通过联系上下文辅助理解)。
板块二:各异的景观
(1)引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2)语段比较练习,学习作者从多角度分类描写事物及巧用连接词的写法。
①看,老师把这段话的第一句,作了一些改动(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觉得这样改行吗?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通过比较,个别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运用连接词“有……也有……”分类介绍,层次清楚,读来富有节奏感。)
(3)提示背诵: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
②教师小结:课文运用连接词“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从不同角度分类(景物的种类、建造方法、建筑特色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园内景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据史料记载,园内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呢。
仿写句子(出示课件练习,自由选择一句)
例: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____的丹顶鹤,也有____的绿孔雀;有____的猴子,也有____的狮子。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奇花异草,有____,也有____;有____,也有____。
(6)小结:看来,同学们也学会了运用文中的介绍方法。
圆明园内有这样的奇花异草,还有各种珍禽异兽,它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板块三:珍贵的收藏
(1)过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
文物。你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圆明园的辉煌呢?
(2)理解“上自……下至……”的时间长(跨度有2300年)
(3)师再引“所以,它又是……”(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在教学圆明园昔日美景部分时,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新课标倡导的自助学习方式得以有效落实。
(三)欣赏昔日圆明园,谈感受。
(有利于让学生激发情感,留下悬念。)
(四)小结设疑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4下面我对王传美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王传美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相信王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优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柱森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柱森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电影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柱森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展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王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5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这是“注提实验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由读通课文到初步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读中体悟语感。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中,我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定为教学重点。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定为教学的一个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二、注重迁移,选择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课题、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四、训练思维,优化程序
第一环节,揭题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书写“圆明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帮强盗给毁灭了。(继续书写课题:的毁灭)再读课题。
3、读完课题,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变了,再不是课前那样活泼可爱、笑眯眯的了。为什么读了课题,我们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设计理由: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设计思路:
1、让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做上记号是自己读书思考的痕迹,有意识指导学生读书做上不同记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设计理由:要求学生读书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悟课文内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第三环节,初步悟情,直奔情感宣泄处。
设计思路:
1、同学们在读完课文后,心里是什么滋味?请你用一句话告诉我,把你心里的感受说出来?
2、读到哪一段最让你痛恨、愤怒,由学生初读文章的情感直奔第五自然段。
3、齐读、指名读。
4、从文中文字“掠、搬、毁、烧”来想象英法联军侵略的嘴脸。(读书方法:把书由薄读厚,想象画面。)学生自由读
设计理由:课文朗读,我没有从技巧上指导,因为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正因为学生有了这种情感,再加上老师在情感的“煽风点火”,这时让学生直奔第五自然段水到渠成,这里正是他们情感的宣泄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品味出来,让学生通过细细体会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四环节,寻求恨因,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那么大的恨?请大家到课文2、3、4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读书方法:把书由厚读薄,归纳中心)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
3、讲读第三自然段。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师: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
(4)、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
(5)师:然而,可惜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天――1860年10月6日,端起书,再次读第五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5、略读第四自然段。(教学方法同上)
板书:上自……下至……
设计理由: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在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 “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教师就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全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五环节,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设计思路:
1、师;就是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瑰宝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帮强盗无情地烧毁了。(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2、后面定格,出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师:同学们呀,这场大火烧掉了一切的一切,所以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
板书:没有了……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还没有了……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没有了上自……也没有了下至……
3、师: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几根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因此我们说圆明园的毁灭,它损失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设计理由: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泄,每个人不同的文本感悟在这里得到升华。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一切都没有了,剩下的是对国人的一阵阵叹息、深思。
第六环节,悬念设疑,激发爱国情感,引领深读文本。
师: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一种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希望大家进一步深读课文,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说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的还有什么?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始终以情为线,以读为轴,这里有师生的交流之情,有生与本的感悟之情,有迸发的爱国之情,当这所有的情在课堂激荡时,我们的教师活了,学生活了,文本活了,这就是生命,我们母语的生命,我们语文课堂的生命!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6说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由于这段历史与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单单对语言文字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补充展示有关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来丰富教学资源。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本组教材的专题是“勿忘国耻”,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重点写的是辉煌。
说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毁灭的经过。
能力目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说重点:
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我将之确定为教学重点
说难点:
文章用大量篇幅描绘昔日的辉煌,体会这种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是教学的难点。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一次次的阅读与感悟,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说教法:
教法一: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教法二:充分利用电子白板,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去理解,从而获得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走近圆明园,整体感知。
第二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第三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第四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1、走近圆明园: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后,出示两组词语(一组是表现圆明园辉煌的词语,一组是反映圆明园毁灭过程的词语),通过分析词语规律,学生头脑中不仅是这些词语本身,而且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炼。
2、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1)通过默读、个别读等形式体会,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
(3)理解圆明园风格迥异的建筑,我采用让学生自由朗读后,画出文章中的景,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景与其他同学分享。这其中有 金碧辉煌的殿堂(突出华丽之美),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突出小巧,精致之美);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突出繁华之美),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突出自然之美)……用不同类型的美,凸显圆明园美轮美奂的建筑。
(4)感悟珍贵文物,通过出示“珍宝”图片直观感受,抓住“上自先秦时代的的青铜礼器,下自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句话中“上自”、“下至”这两个词来体会时间长,跨度大来体会这里的珍宝之多,之名贵。抓“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来体会珍宝种类之丰富。
这样用不同形式的读,大家分享感受,直观看图片、老师引导等方法让学生感悟圆明园不愧是我们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也为它的毁灭导致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3、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通过出示视频《火烧圆明园》,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学生沉默于惋惜痛恨之中时,我让学生回到文本中,再次指导朗读,在此,我让学生一读再读,一悟再悟,是想让学生把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激荡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教学的循序渐进。
4、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孩子们,这就是被誉为世界典范的皇家园林,它曾经美的让人心醉,如今又毁的让人心碎,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它们都随着侵略者狰狞的大火灰飞烟灭,再也不复存在,只剩下这几根石柱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面对残垣断壁,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你想说点什么?
通过电子白板反复创设的视觉反差,视听强化,学生内心的惋惜一定会转变为愤怒,由愤怒而生悲痛,为下面的写话练习奠定基础。我在学生抒发愤恨之情时,抓住时机,激情过渡:这残垣断壁,断壁残垣,屈辱历史的见证,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见证,这残垣断壁,断壁残垣,是我们心头无法抹灭的伤痕,继而最后引导学生抒发情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说板书设计:
21、圆 明 园 的 毁 灭
布局美化
建筑美 为
文物珍贵灰
烬
这样的板书设计,将本文由曾经的辉煌及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请准的概括,也表现出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7一、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一篇课文,课文首先概括写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写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最后写圆明园毁灭的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谁都知道,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和它毁灭的经过已成为历史,要想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历史重演,让学生经历一下从辉煌到毁灭的过程,那样,学生就会带着切身感受去理解课文,并能激发起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本堂课我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重现历史。
二、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选择
本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倒叙的编排方式,首先感慨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巨大,再通过回顾圆明园昔日辉煌和被毁的经过进一步加以说明。若按课文的编排,学生要经历由恨到爱再到恨的感情变化,这是一种由落到起再到落的折线型变化过程。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感情,我采用了顺叙的教学方式,首先领略圆明园昔日的美丽景观和珍贵收藏,再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最后得出认识即“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样学生的感情经历的则是由爱到恨到更恨的变化过程,这是一种逐步下降的直线型变化。学生不同于演员,情绪感情变化说来就来,就学生来讲,直线型感情变化远比折线型感情变化要直接些、快捷些。
学生的感情变化是我这次教学的一条思路,不同的感情变化,预示着教学的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圆明采风,萌发自豪感;第二阶段是名园毁灭,激发失园恨;第三阶段是再走圆明路,树立强国志;第四阶段是讨论建名园,增强报国心;第五阶段是总结全文,升华爱国情。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本篇课文的情境性、思想性较强,在圆明采风一段,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渲染,多媒体演示等,创设了一个“圆明园之旅”的情境,带领学生首先,园外观布局;接着,园内看景观;然后,屋内看收藏;最后,观后谈感想。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学中不必进行过多的琐碎的分析讲解。我仅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特点。第三自然段音韵、意境较美,我让学生用“读一读”的方法进行学习,读中感受圆明园景观的美与风格各异。第四自然段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收藏的多与珍贵,我让学生用“举一举”的方法进行学习,也以此促使学生逐步养成查阅收集资料的习惯。学完二、三、四自然段后,我让学生说一说“你最想对着圆明园说句什么话?”,这事实上是一个让学生感情外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当学生感情已到达爱的顶峰时,教师话峰一转,用“以上风格各异的景观,以及那么多、那么珍贵的收藏,却在几天内化为乌有”这一强烈对比效果的事实,促使学生感情急剧降温,由爱的顶峰落入恨的低谷,再通过对比理解词语,看录相激情,谈感受,感情朗读等,使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加剧,转变为一种强烈的“失园恨”。最后,通过观看圆明园废墟照片,辩论以及朗诵,使学生由一种“失园恨”上升为一种“强国志”和“报国心”,从而使教学达到一个高潮。最后总结全文,齐读课题,升华爱国情感,结束教学。
另外,课题《圆明园的毁灭》也是我设计教学的一条思路。一分析就会发现,本课课题“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定中结构的偏正词组。由板书不难看出,我首先由定语“圆明园”开始,用“画”一画的方法认识圆明园“布局”的特点是“巧众星拱月”,用“读”一读的方法感受圆明园“景观”的特点是“美 风格各异”,用“举”一举的方法体会圆明园“收藏”的特点是“多 最珍贵”,总的来说,堪称“瑰宝、精华”,但却被“掠”、被“毁”、被“烧”,落脚在了中心语“毁灭”上。最后再紧扣课题进行总结,即“圆明园是瑰宝是精华的辉煌历史我们要记住,但圆明园被掠、被毁、被烧的屈辱历史我们更要记住”,课题分析完后,教学也进行完了。最后,齐读课题,结束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推进,声象等现代技术手段因其形象、直观的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进入了课堂,为教育所使用。以下是我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的几点考虑。
1.用在重点、难点处
首先必须明确,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它起的只是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在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就要考虑用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凭着兴趣面面俱到,这肯定是一大忌讳,因为有时面面俱到往往会导致一面都不到。尽管有的用的时间很少,犹如蜻蜓点水,但我觉得,与其这儿点一下那儿点一下地浪费时间,不如扎扎实实地抓几个问题,那样可以抓得更深些,更透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之所在,从而利用多媒体,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课件,我主要采用了五张加一组幻灯片、两段录相,份量较大的是两段录相,第一段《圆明美景》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景观的美与风格各异,它和那组幻灯片《圆明收藏》一起,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爱”的情感;而第二组录相《圆明园的毁灭》和对比理解词语的那张幻灯片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恨”的情感。这爱与恨碰撞的结果就是最后一张幻灯片“朗诵词”所烘托的效果,即“强国志、报国心”。前面说过,学生感情的变化是我本次教学的一条思路,也是文章的重点,应该说,课件对突出教学重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而《众星拱月图》和《圆明园鸟瞰图》则帮助学生理解、明确了圆明园的布局,可以说是突破了一个难点。有些事物,光靠空想是想不出来的。
2.不能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件做好后,在什么时间展示也需认真考虑,特别是图片类的课件。应该说,这类课件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较好的直观、形象效果。但如果一来就出示给学生,学生有时就会乐得偷懒,“一切都是现成的,我只管看就行了,何必还要去想呢?”那样,在一定意义上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怎么办呢?应当在语言文字和图片之间留有一个想象的余地。先读语言文字,再把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象化,最后再出示图片,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从语言文字开始,经过抽象,再到具体的完整的思维过程。
比如《圆明园鸟瞰图》的出示,我让学生读书后先画一画,这是一种理解的方式,完成从文字抽象到形象的过程。画出来后再让学生看看实际的图片,这是检验自己抽象过程的方式。看了图片后,有的学生会想:“我想的真不错”,体验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有的则会想:“我画的还差一小点,下回再努点力”。这样,在检验的同时,还实现了一定意义的自我鼓励。录相《圆明美景》的出示也是这样,在学生神游的基础上,再去亲眼看看,边比较一下和自己想的一样吗?完成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过渡,也激起了一种浓浓的自豪感。而录像《圆明园的毁灭》则是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增强了“失园之恨”,这对激发学生情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我想,这样出示的效果一定比直接出示要好得多。
3.引导学生去自己获取信息
进入信息时代,单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以后的发展。我觉得,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施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一种现代信息氛围,更要让学生进入到获取信息这一过程中来,即不仅“观之”,而且“动之”。
在我所用的这个课件中,除了《众星拱月》图外,其余图片资料都是学生通过上网或是图书馆里找来的,只要引导学生动起来,找到的资料远比老师一人找的要丰富得多,而且学生查找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四、教后记
本堂课,成功的地方不少,比如说,紧扣重点设计教学,使学生感情在学习中逐步升华,达到教学目的。再比如说,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维训练,如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画一画圆明园布局示意图;读完第五自然段后,让学生想一想,当时笼罩北京城的还有什么;看完圆明园废墟图片后,想一想,碑一样的石柱上刻着什么……
但也有一个很大的不足。本次教学我导得过多,限制得过多了,比如我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用读一读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用举一举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相当于教师带学生到果园里摘水果,叫学生们“来,我们一起摘这棵,用这种方法摘”,若能让学生到果园后,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果树,自由选择摘果子的方法,最终也能把果子摘完,那样,学生会摘得更自由些,更高兴些。可我觉得,自己还没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8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2分钟)
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20分钟)
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钟)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2分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钟)
环节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 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在“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环节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我本着作业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
有……也有……
……还有……
不仅有……还有……
不但……还……
上自……下至……
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9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圆明园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组第21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所面对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此之前的学习让他们已经具备了理解文章和体会荣辱的能力,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体会圆明园的宏伟,同时也能树立兴我中华的意识,但是由于年代比较久远,我们的生活环境与之前大不相同,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体会当时我们所受的屈辱,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是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建筑宏伟、瑰宝、灰烬”等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反复阅读能够背诵3、4自然段,体会圆明园的宏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能够热爱祖国,有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课及学生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体会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昔日辉煌之景。教学难点是能够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同时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那么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利用多媒体让他们更好的体会当时的情境,置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那么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质疑问难,在师生合作中读懂课文,体会圆明园毁灭价值的不可估量。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结合时代背景、抓重点词语、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适当辅以多媒体教具,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六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整体感知、深入体会、谈感受、迁移拓展、作业小结,下面对我的六个环节进行简单的概述。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我将引出一个话题“同学们有没有去北京旅游过呢”这样的问题导入今天的新课,这样的导入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家是否有去过圆明园,见过如今圆明园的景象,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参与其中激发起大家学习的兴趣,从而板书今天的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环节: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我分成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解决生字词的环节,我会让大家在读后先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锻炼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同时为之后课文的梳理扫清文字障碍。然后让学生结合全文,说一说文章中都讲了有关圆明园的哪些?这个问题之所以在这里提出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统领全文框架的问题,因为文章比较短,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通过两三个同学的回答就可以知道答案,我也会同时进行板书的书写:组成、建筑、收藏、侵略。
第三环节:再次朗读,深入体会。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读书,不待老师讲。鉴于此,本环节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首先,我会先让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因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基本都可以找出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之所以在这里会问这个问题,是为后文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奠定基础。
其次,我会接着上面一个问题继续问:“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个问题算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这么问可以引起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接下来,我会组织一个小组讨论,让大家阅读2-4自然段,说一说最吸引大家的是哪里,待会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回答的意识,在这里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来体会以下重点词句的含义:1.“众星拱月” 2.体会“有…也有…有…也有”,3.“不仅有…还有…”的句子 4。体会“…不但…还…”,“上自…下至…”。这一部分的学习也是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让大家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再次,我会按照课文课文的顺序,来进行提问:“这么宏伟,有这么多瑰宝的大园子,他究竟遭受了什么啊?”在大家的回答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来体会“凡是、统统、任意”等词。来升华作者对于毁灭圆明园的遗憾和愤慨之情。
最后,我会问同学们“化为灰烬”在这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而感情?来用一个问题总结这篇文章主要抒发的情感。
第四环节:观看影片、谈感受。我会组织一个影片观看的活动,让大家能够借助多媒体走向150年前的历史,结合当时的环境深刻体会当时侵略者的残暴和祖国的软弱。
第五环节:迁移拓展。文章的3-4自然段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所以和大家一起来试着背诵。
第五环节:作业小结。根据新课标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查阅有关圆明园的历史文献,下一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作业可以激发血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促进学科的综合发展。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犹如提纯的金,琢成的玉,能够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我的板书以文章写作的线索和作者所表达大感情来设计,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0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
其中3、4点为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3、讲授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四、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正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教材运用读、思、划、议、提的方法教学。
(一)复习导入课文
1、指领学生写“圆明园”
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让学生连续读,在此时写板书“圆明园。”
2、写板书“的毁灭”
提问学生在写“圆明园”和写“的毁灭”的时候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不是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毁灭之前和之后的巨变。同学们是不是想详细的了解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个园林?是如何辉煌的呢?从而引出今日的新课。
理由:把本文情感蕴含在板书之内,确立学生提笔练字的好习惯,也从而引出本节新课。
(二)学生通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利用各种方式读的过程中得出经验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1、让学生把自身认为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相关内容:《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1《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及教学点评《杨氏之子》教学案例评析《与象共舞》教学设计《窃读记》教学杂谈《景阳冈》练习设计《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请换一种评价──《桥》教学案例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反复揣度,从中无处情感。
理由:使学生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抓到重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精讲课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读,读后让同学们围绕“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圆明园的布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围分散着众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说圆明园以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各种小园。
第三段:
学生读,齐读。提问学生此段共有几句话,再分别找人来读。
问此段都写了什么?同学们将按课文内容回答。继续提问此段一共有几个“有”字?如果这8个“有”所包含的东西全部存在,那么你应该如何读?让学生通过理解自己读。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应当读出自豪和骄傲的口气,然后教师范读。
之后学习此段运用排比和关联词的重要性和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
在此期间完成板书:有...还有(7有)
第四段:
教师略讲,学生自学
让学生读后,回答此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之中都有什么?
在学生回答都是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同时写板书: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提问: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举世闻名。园内奇珍异宝无数。
通过上面几段对圆明园未毁灭前的具体学习,笔锋一转来观看视频。
1、播放圆明园毁灭后在原址上逐渐还原的动画视频
2、提问学生这把火烧掉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开动思维从最表层的文物、园林上升到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
让学生产生激愤的心情。
3、在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让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圆明园的重大损失,使其刻骨铭心。
提问学生圆明园真正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英法联军从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抢夺践踏?
为何中国当时不反抗呢?我们的军队哪里去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侵略者践踏圆明园的憎恨,激发对振兴祖国的决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刻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留下作文,让同学们有话可说。
作业题目是以“我想对xx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的对象可是侵略者、中国、同学、自己等。
只要书法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即可。
文章当中要求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排比句式和关联词。
圆明园的毁灭
二.“众星拱月”(布局)
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文、感悟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制成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现在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出示书中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圆明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板书:化为灰烬)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通过前面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切实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这时直奔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英法联军贪婪、无耻、野蛮的强盗行径,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通过朗读使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抒发和强化。
第三步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圆明园的布局。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圆明园布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合作,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
(3)课件出示圆明园布局图。(板书:众星拱月的布局。)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有机地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读书、思考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完成简笔画及课件展示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2、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用笔在文中画一画。
(2)出示小练习,将圆内的景观分类。
(3)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建筑风景图片。(板书:风格各异的建筑)
(4)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景观想像说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奇珍异宝。(板书:珍贵的历史文物)
(3)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损失的不可挽回,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4、模拟导游,介绍辉煌。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设计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小导游,任意选择课文2、3、4自然段中的一段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来解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和创造的机会,训练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及感知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第四步历史再现,升华情感。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
2、画面定格,出示: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
3、师小结,齐读课文第一段。(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曾经辉煌壮观的圆明园是如何在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政府的无限憎恨之情。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泻,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步作业超市。
必做题: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词语,背诵课文3、4自然段。
选做题:
1、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一堆废墟旁,想象着它昔日的灿烂与辉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2、组织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写一篇新旧中国对比的小论文。
3、关于是否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是什么?和同学交流讨论后组织一次小小辩论会。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2【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六年制小学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训练重点是“写文章要有中心”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
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
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5、教具准备:
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说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3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三、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根据我们学校的“六段”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一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预习汇报
2.掲题引读小组合作
3.成果交流精讲点拨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5.个性练习反思矫正
环节一、导入新课预习汇报
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预习汇报: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文的朗读情况。出示常规要求“三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在预习中有哪些收获?可以是收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可以是从读文中获得的一句话、一个词等。
3、质疑: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得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决解决的放到文中共同解决)
环节二、掲题引读小组合作
过渡:总结学生们的预习情况,老师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解决?
幻灯片出示:为什么圆明园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称它为建筑艺术的精华?
学生带问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在文章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讨论,组织好语言,准备交流。
环节三、成果交流精讲点拨
围绕掲题引读中提出的2个问题,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1)宏伟的建筑:众星拱月的布局、民族建筑、西洋景观(2)珍贵的文物(3)名人字画(4)奇珍异宝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欣赏这些画面。并指导朗读,读出这种美。
幻灯片出示一架大炮,问:这是什么?然后播放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影像资料!看完资料学生谈感受:愤怒、痛恨、惋惜等等。
3、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先读在写,读出这种心情来。
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指导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心,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个性练习,反思矫正
我本着练习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的板书设计:
宏伟建筑勿忘国耻
珍贵文物化为灰烬
名人字画振兴中华
奇珍异宝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4一、说教学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的行经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篇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文中所描写的许多景观现在已经遗失,圆明园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就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来整体把握语文课程目标,同时,根据教材内容本身所具有特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合课程资源,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丽的东西毁灭了,这就是一个悲剧,更能激发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文章前后联系紧密,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后,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情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已经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他昔日的辉煌景象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
依据这节课本身的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为: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激情。
五、说教学过程(包括整合点诊断及解决方法)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陶醉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同时,透过辉煌背后看到毁灭后的沧桑,既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更应该体验“痛的让人心碎”。
(一)、揭示课题、奠定基调
上课伊始,让学生举起右手一起写下圆满无缺的“园”,光明普照的“明,”万园之园的“园”。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板书:毁灭。此时,读课题时,学生心中有了初步的感受:愤怒、可恨。
带着这样的情感,重新走进圆明园一睹圆明园昔日的风采,学生心中涌动的不仅有观景时的陶醉,还有美景被毁后的痛惜。
(二)、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圆明园内究竟有什么?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觉得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首先从它的整体布局说起。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布局。那么,这个众星拱月的布局是什么样的呢?除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以外,利用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其次,圆明园内有风格各异的建筑。而每一处景物又都是那样精妙绝伦,美伦美焕。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胜,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还有许多是根据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所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句。单凭解读文本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这里需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圆明园光著名的景点就有四十多处,那么要写尽园内所有的景色需要多少个“有”?可见,圆明园美景是写不完道不尽的。接着,课件播放圆明园内的20多处景观,并配上曲子《平湖秋月》。这时,再去读该重点句,学生就能体验到那种“漫游”的境界了。
再次,圆明园内收集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上至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2300多年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些东西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此时用课件呈现部分珍宝的图片,使昔日圆明园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丰满。
这时候,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认识到圆明园不光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评价它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在这个基础上补充资料: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
那么,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它真正拥有的是什么?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更是一种文化。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不可估量的万园之园,被两个狗强盗毁灭了,被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此时此刻,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都会感到心痛、愤怒,痛惜那曾经光彩夺目现在却化为一片灰烬的圆明园。于是在充分感悟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后,再去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损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痛、一种恨。
(三)、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
应该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祖国文化的损失,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然而,它带给中国人民的更是一种痛彻心肺的耻辱,是仇恨的怒火,是警醒,是奋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到圆明园被毁的经过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再配上悲愤激昂的《江河水》,学生亲眼目睹昔日光彩夺目的圆明园被抢、被烧、被毁,最后只留下断壁残垣在风中哀叹,心不能不为之一动。师生再创造性改编2—4自然段,昔日的“有……有……有……”变成毁灭后的“没有……没有……没有……”,面对曾经美好的一切都化为灰烬,这个时候屏幕上出现李大钊的诗: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学生的心缩得紧紧的,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朝政府的昏庸无能、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倾泻而下。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毁灭了,那么它被烧毁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烧不毁的又是什么?我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有更多的思考。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5《圆明园的毁灭》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准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当年的景观。
第二课时:剖析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想象圆明园当年的美丽景色,体会忠思想。
第三课时:复述课文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指导背诵,并进行片断训练。
这里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分五个环节进行。
1、复习旧课:
这节课开始,我在听写词语后,鼓励学生说说圆明园当年的景观。我相机板书(建筑宏伟、博物馆)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理解新课打下基础。
2、出示学习目标:
⑴ 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想象圆明园的美丽景色。
⑵ 选择课文的中心思想。
目标是一节课的指导方向,提示本课时教与学的内容。为了使目标意识化,我指名读目标。
3、剖析重点段,展开思维,概括中心: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⑴ 观察是学生习作的开端。我让学生观察圆明园被毁后的插图,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什么体会。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进行小结:圆明园的美丽景色化为灰烬,这都是侵略者一手造成的。这时学生的情感变化了,为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⑵ 学生默读第三部分,讨论:文中是用哪三个字来说帝国主义侵略者毁掉圆明园的?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掠、毁、烧),再让学生讨论:侵略者是怎样掠,怎样毁,怎样烧的?并划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朗读这一段。最后我及时小结刚才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
⑶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准备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读全文,说说损失了么?找出最能说明损失大的词语。在学生理解了第二、三两部分的内容之后,估计学生会找出答案。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小结并板书(化为灰烬)。
4、回归整体,提出疑难:
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剖析重点段后,为了回归整体,我先用投影出示本课的三种中心思想,让学生选择。这样做,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下节课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打下基础。然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从读中回归整体。俗话说:会质疑才是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释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5、总结升华:
总结旨在巩固,贵在升华。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祖国受到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化为灰烬。希望同学们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意犹未尽的作用。
到这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全部完成了。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第五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宝鸡市太白县王家堎镇中心小学 武辉
一、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 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全课共5个自然段,按照有总到分的布局,先概括介绍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的奇迹,2——4自然段重点介绍的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最后自然段(第5自然段),介绍的是圆明园的毁灭。文章采取对比的手法,大量的篇幅,放在了昔日的辉煌,从辉煌到毁灭,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历史主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落后就要挨打!旨在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目标
本课为第二课时,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为此,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回顾圆明园的昔日辉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理解和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映射着国家的强盛与衰败;
3、依据链接资料,剖析圆明园毁灭的历史原因,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流程
一是重温课文,忆辉煌。复习课文,要求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前两部分内容,教师同步完成:辉煌建筑 名人字画 青铜礼器 奇珍异宝,完成圆明园昔日辉煌的主体板书。
二是品读课文,知毁灭。
1、让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段,画出英法联军野蛮行径的词句来;
2、媒体展示课文第5自然段,齐读课文——想想,应该以什么语气和情感来读?
3、媒体展示:圆明园残垣断壁,学生观看,直观感受惨烈现场,创设教学情境;
4、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想。
三是剖析现象,找本质。
1、要求学生快速阅读链接资料: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大清国,合作交流探究:造成圆明园毁灭根本原因是什么?——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合作交流,相互探讨,发展学生思维,理清文本主旨,最后全班展讲,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
2、进一步领导学生,明晰个人奋斗方向,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上升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高度。
四是总结课文,谈收获。
1、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2、作业:结合课文的学习,写一篇个关于课文的读后感,可以写你的悲愤心情,也可以写你振兴中华的雄才伟略……
二0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