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演讲内容新

时间:2019-05-13 10:5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防震减灾演讲内容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防震减灾演讲内容新》。

第一篇:防震减灾演讲内容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筑起生命的防护墙 为生命加把安全的锁》。请看一段视频。地震以其排山倒海之势,瞬间便使山河移位,生灵涂炭。这里曾经风景如画,鸟语花香,可转眼间山河破碎;这里的人们曾经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可转瞬间成为一片废墟;曾经这里是为人祈福,佑人平安之所,可在天灾面前,神仙却连自己都无法保佑。这里曾经是知识的海洋,孩子快乐自由的成长;可是如今,在那地动山摇的轰鸣声中,山河呜咽,花草落泪,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在那曾经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再也看不到那活泼的身影,调皮的模样,再也听不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了,愿逝去的灵魂在天堂得以安息。

当我们扼腕长叹上天不公平的时候,却有一所学校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无一人伤亡,创造了中国地震史上的奇迹,它就是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它的校长叫叶志平。让我们记住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吧—叶志平!他每年把大量资金用于教学楼的维修上,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严格细致到每个班的疏散路线都是固定的。

无独有偶,1995年我省苍山5.2级地震时,没有人因地震而直接伤亡,但由于中小学生心理恐慌,导致拥挤、跳楼,使300多名学生受到伤害,留下惨痛教训。

两相对比,叶志平校长的做法,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

朋友们,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中,总有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我们是否注意到身边的危险。“防险之心不可无”。地震时有发生,恶魔总是来找无知的人。今天,希望通过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我们更多的了解防震减灾知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第一篇古今地震知多少

在二十世纪,我国甘肃、四川、西藏、云南、台湾、河北等地相继发生了十次重大地震灾难,在地震中丧生的人数达到约70多万人,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无家可归,给人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建国前发生的地震地震中,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是目前世界已知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高达83万人。特别是发生在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的郯城地震,震级为8.5级,波及8省161县,死亡5万多人,是当时全国总人数的千分之三,史称“旷古奇灾”。今天我们看到的熊耳山大裂谷就是那次地震留下的地貌,几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能从现在乱石林立,巨大的山裂中感受到当时地震的惊天动地的力量以及巨大的破坏力。

朋友们,让我们牢记这些灾难,共同走进地震知识的殿堂,去揭开地震的那并不神秘的面纱吧!

第二篇地震知识知多少

那么什么是地震呢?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像台风、暴雨、火山喷发、海啸一样,是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要认识地震就得先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它的活动规律。

地球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墁、外核、内核。如果用一只鸡蛋来表示的话。地壳相当于鸡蛋壳,地墁相当于鸡蛋清,中心层是蛋黄相当于外核与内核。

活动规律:由于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分布是不均匀的,因而造成了地球内部物质不停地做缓慢运动,在这些巨大力量的长期作用下,有些岩石会发生倾斜、变形,当地球内部的能量积累到足够大时,一些本身比较脆弱或有些轻微裂隙的岩层就会在这种力量下产生剧烈的震动,这样地震就发生了。

让我们通过图片来了解地震中的几个概念:震源和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震级和烈度: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地震是我国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自然灾害,地震是我国群灾之首,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地震的分类:根据成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地震,一类是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中危害最大,发生频率最多的是构造地震,约占90%,像唐山、汶川、雅安等地发生的地震都属于这种地震。

下面让我们通过图片,直观的感受一下全球地震的分布带,而我国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汇处。

通过我国地震分布图片,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国地震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的特点。所以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省处于郯庐断裂带,自古至今,郯庐断裂带及其附近两侧,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动从未间断过,说明它是处于活动状态的断裂,是一条地震活动带。据统计研究,自公元1400年以来,以郯庐断裂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M8.5级地震1次,M7.0-7.9级地震5次,M6-6.9级地震11次。

朋友们,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让全民了解地震,掌握防震减灾的知识,更好的保护好我的生命,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地震的破坏力虽强,但并不是没有一点震前预召的,我们的地球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总是提前给我们以预示: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震异常:地震异常分为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

微观异常:指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仪器才能观测出的地震异常。宏观异常:由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气象异常等

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动物异常: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动物异常行为平均在震前6小时出现,震前2 ~3小时达到高潮。

在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之前就曾出现了大量蜻蜓乱飞,青蛙上街、桃花凌雪绽放,大量鱼涌水面等动植物反常表现。

还有地震云的出现。大震预警现象主要有地声和地光

(1).我们来看一组地光的照片。地光是地震前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报。虽然时间很短,瞬时即逝,但当观察到这种地震前兆后,应该利用这个短短的时间,争分夺秒,立即采取防避措施,减免生命财产的伤亡损失。

(2).地声。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几十天内。根据地声传来方向,可判断震中方向。一般讲,地声小,震级小;地声大,震级大;地声脆,震源浅;地声闷,震源深。因此,听到地声时,就应果断采取临震避险措施。

地震宏观异常的预报效能已经得到了验证。中国第一次利用宏观异常对余震预报取得成功是在河北省邢台地震现场。1966年3月26日在宁晋县百尺口6.2级地震前,邢台地震工作队提出了三条预报依据:即震中区水位急剧涨落、井水翻花、发浑和动物异常行为反常。

注意!并非所有的宏观异常都与地震有关

所以当我们发现宏观异常,要及时报告给地震部门,由专家对异常进行科学判别!地震预报的发布:地震预报是人民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如果处置不当,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地震专家在内都无权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意见。

当我们听到各种有关地震的消息时,要冷静并认真分析,不可轻信和再传播。要听信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的直接声音,打击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维护社会安定。

第三篇地震防护知多少

在地震强大的地动山摇的震撼力面前,我们的力量是渺小的,我们无法阻碍地震的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牢记防震减灾的知识,在灾难面前将伤害降到最低。

从地震开始颠动到房屋倒塌,有一定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叫大震的预警时间。地面颤动时间往往是逃生的最佳时间,大约有十二秒左右。

所以我们要抓住黄金12秒预警时间: 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如果我们身处室内,在平房或一楼可瞬间逃到安全的地方,要选择跑。如果处于高的楼房或其他室内,我们要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要选择躲。

如果在室外,我们要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寻找活命三角区。发生地震时一定要找到可以构成三角区的空间去躲避

地震时倒下的梁与物体会形成一个三角区,物体越结实形成三角形空间就越大。如果在室内这些地方都将成为我们的活命三角区(看图片)

很多人不懂这个三角区,所以他们教孩子这样!

假如地震发生,你不能这样做(1)躲到桌子,床下和汽车里

(2)靠墙站立或蹲下(3)站在门框边上

假如地震发生,我们应该这样做:(1)、迅速寻找一个大而坚实的物体(2)、移动并靠近它的一侧(3)、尽量卷缩自己身体靠下

再次强调,如果你想在大地震时活下来!请记住“活命三角区。请切记:小震时,防砸伤,找掩蔽物。大震时,防压伤,找三角区。

学校作为人员集中地,孩子的安全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当地震发生时,正确做法:当无法立即逃出时,要以比桌高度更低的姿势,躲在桌子的旁边。

当能逃出时,面对地震我们要抓住关键的时间,用书包或书本护住头部,听老师的指挥从安全通道有序的撤离到空阔的避难场所去。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牢记防震减灾知识,人们编了一段好听好记的地震自救歌。• 你拍一,我拍一,地震自救要学习.你拍二,我拍二,镇定自若不要怕.• 你拍三,我拍三,安全有序往外散.你拍四,我拍四,疏散不及钻桌子.• 你拍五,我拍五,被困废墟把嘴捂.你拍六,我拍六,相信自已会得救

• 你拍七,我拍七,救助未到不要急.你拍八,我拍八,如有可能往外爬.• 你拍九,我拍九,听到声音要求救.你拍十,我拍十,战胜困难贵坚持.让我们通过一段地震逃生的视频来更好的掌握防震减灾知识。

在生活中,并不是我们掌握了防震减灾的知识,地震就被我们吓跑了,就不会在我们身边发生,一旦在地震中遇到危险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果遇到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护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如果被埋怎么办——实施自救

加固环境、保存体力、包扎伤口、敲 击 求 救

切记:被埋下方莫要慌,搬开杂物扩空间。不要乱叫保体力,包扎伤口自救护。保护支撑防余震,先露头部呼吸畅。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自救成功的例子:

震后72小时是“黄金救援”时间,据统计,震后第一天救出存活率为90%,第二天为50-60%,第三天仅剩下20-30%。但汶川地震后,很多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5月17日凌晨,红白中学职工李克成被困在废墟中106小时后成功获救。地震后,李克成被埋在废墟下,他摸到了一个学生用的作业本和一个矿泉水瓶子,他喝自己的尿液,用作业本纸充饥,等到了救援。

互救小常识:时间就是生命。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先救“生”,后救“人”。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救援力量。

第四篇熊耳山地震遗址保护策略篇

熊耳山地质结构复杂,拥有国内最长的地震大裂谷,是目前我国仅有的六处崩塌开裂典型地震遗址之一。2006年被中国地震局批准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熊耳山裂谷遗址的发现和命名,填补了我国东部地区历史地震遗址的空白。所以要开发与保护并重,切不可本末倒置。

第五篇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亲爱的朋友们,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抗震救灾,凸显人间真情。在荒凉与废墟面前,在一次次的天灾面前,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一次大地震会教我们清醒不少,我们这个世界,有的人不幸死于象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也有不少人是死于无知。

防震减灾,杜绝人祸,警钟常鸣,居安思危。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更有能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防震减灾知识。做安全的使者。愿天佑中华,福佑你我,兄弟姐妹们,让我们携手同行,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更多的生命买一份保险,为更多的生命加一把安全的锁吧!

第二篇: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

防震减灾手抄报

地震谚语

1、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

2、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

3、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

4、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

5、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

6、离得近,上下蹦;离得远,左右摆。

7、上下颠,在眼前;晃来晃去在天边。

8、房子东西摆,地震东西来;

要是南北摆,它就南北来。

9、喷沙冒水沿条道,地下正是故河道。

冒水喷沙哪最多?涝洼碱地不用说。

10、豆腐一挤,出水出渣;地震一闹,喷水喷沙。

地震灾害特点

地震成灾具有瞬时性。地震在瞬间发生,地震作用的时间很短,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就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人类辛勤建设的文明在瞬间毁灭,地震爆发的当时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抗御行动。

地震造成伤亡大。地震使大量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元凶,尤其一些地震发生在人们熟睡的夜间。

地震还易引起火灾、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等次生灾害。

避震知识【避震原则】

一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二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三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

【避震要点】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第三篇: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下面是关于防震减灾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防震减灾手抄报



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xx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20xx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第四篇: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

自从四川地区发生了8级的大地震,人心惶惶,不过大家没有束手待毙,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支援这就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怎样防震减灾。如果地震来了,要怎样躲避?还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首先,如果地震来了,我们要怎样躲避?我有5种可能:

1、如果在教室里,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在课桌底下,注意保护头部。

2、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

3、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等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员撤离现场。

4、如果在商场发生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体。

5、如果在公共汽车里发生地震,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其次,就是要提前知道地震到来。如果地震来之前,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蜜蜂会惊飞;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会到处窜跑;老鼠们会急急忙忙地搬家。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让我们记住这些防震减灾的知识,并且好好练习,让灾难远离我们,让我们这个世界永远平安、幸福!

第五篇:新防震减灾法读后感

具体来说,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有以下新内容、新特点:

一是新增防震减灾规划一章,明确了规划的内容、编制和审批程序以及规划的效力和修改程序。特别是要求防震减灾规划应当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监测台网、震情跟踪、预防措施、应急准备等做出具体安排。

二是强化地震监测预报。新法规范了地震预测意见的报告和地震预报意见的统一发布,规定地震工作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对海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监测预报工作,并增加了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以及震后地震监测和余震判定的规定。

三是加强地震灾害预防。明确了对已建相关工程的抗震性坚定和加固,提高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建立了鼓励城市编制地震小区规划图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对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管理。

四是完善地震应急救援。新法与《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规定进行了衔接。明确了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主体、程序和内容,强化了紧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国际救援的组织协调,明确了地震灾害的分级和地震应急预案的启动,完善了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职责,规范了震情灾情信息的上报与发布制度。

五是规范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新法总结汶川抗震救灾的成功经验,明确了政府在恢复重建中的责任,对过渡性安置方式、安置点的选址和用地以及生产恢复等做了规定,明确了恢复重建中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并对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灾害现场清理保护等做了明确规定。

六是新增监督管理一章,明确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挪用救灾资金和物资,进一步强化了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对有关资金、物资以及捐赠款物的监管。

一、基本情况

《防震减灾法》修订,是在总结法律实施10年来的经验基础上,为适应经济社会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法律制度进行全面的修改、完善。

法律修订案在保留原法总体结构的基础上,新增加了2章:一是,防震减灾规划,二是监督管理。原法共48条,修订后为93条,新增加条文45条。对原法律40余条进行了修改、完善,仅个别条款未做修改。

法律修订案的主要特点:强化了政府职能,强化了部门职责,强化了社会参与,强化了条件保障,强化了科技支撑,强化了法律责任

防震减灾法确立的主要法律制度有32项,其中:新建的法律制度11项,完善的法律制度16项,未修改的法律制度5项.《防震减灾法》对防震减灾管理职能进行了全面的规定:

——涉及各级政府的职能有28项

——涉及地震部门的职能有26项

——涉及相关部门的职能有22项

二、法律制度

(一)新建的法律制度

1.建立了从事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标准的制度.;新规定了从事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标准(第十条);新规定了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应当遵守国家标准(第二十条);新规定了有关建设工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与抗震防要求相衔接(第三十六条)。

2.建立了采取一系列新措施提升地震监测能力的制度

新规定了国家建立多学科地震监测系统的要求(第十七条); 新规定了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制定相应地震监测台网规划的职责(第十八条);新规定了水库、油田、核电站等重大建设工程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或者强震动监测设施的要求(第十九条);新规定了海域地震监测和火山监测的要求(第二十二条);新规定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应当增加地震监测台网密度的要求(第三十条);新规定了国家支持全国地震烈度速报系统的建设(第三十一条)。

3.建立了地震监测台网运行、信息共享和社会服务制度.规范了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的要求(第二十一条); 建立了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和信息汇交制度(第二十五条);

4.建立了震情会商制度

对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机构组织召开震情会商会、形成震情会商意见或者地震预报意见以及对地震预测意见的评审、为政府提出对策建议等,进行了全面的规定。(第二十八条)

建立了余震监测和地震监测资料和信息管理的制度(第三十二条)。

5.建立了外国组织和个人来华从事地震监测活动制度

对外国组织和个人来华从事地震监测活动应当遵循的审批程序、采取的工作方式进行了规定。(第三十三条)

6.建立了地震小区划制度

对国家鼓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地震小区划图,以及地震部门负责审定地震小区划图,进行了规定。(第三十七条)

7.建立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制度

对政府加强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管理,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措施,国家予以必要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第四十条)

8.建立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制度

对城乡规划应当确定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第四十一条)

9.建立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立与管理制度

对国家、省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市、县政府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进行了规定,对救援队伍的装备配备进行了规定(第五十四条);对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的条件保障进行了规定(第五十五条);

10.建立了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制度

对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的方式、选址、用地、次生灾害防范、治安以及生产恢复进行了全面的规定。(第五十九条至六十三条)对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进行了规定。(第五十六条)

11.建立了政府、政府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和社会监督机制.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行政检查职责进行了规定;对审计机关和监察机关的专门监督进行了规定;对防震减灾的社会监督进行了规定。(第七十五条至八十一条)

(二)完善的法律制度

1.完善了防震减灾管理体制

法律对防震减灾管理体制的规定进行了修改(第五条),突显了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地位。

法律明确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职能,并且明确了地震部门承担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日常工作的职能。(第六条)

2.完善了防震减灾的社会参与制度

在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基础上,新规定了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新规定了国家鼓励、引导志愿者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第八条);

新规定了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地震预测意见的处理措施(第二十六条); 新规定了有关单位和个人观测到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的处理措施(第二十七条);

新规定了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当组织编制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第四十六条);

对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中的社会参与进行了全面的规定。

3.完善了防震减灾的经费保障机制

法律在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防震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新规定了将防震减灾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第四条); 新规定了国家逐步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经费投入(第十一条);

新规定了国家对乡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给予必要支持(第四十条),等等。

4.完善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制度

将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公民防震减灾意识,作为推进防震减灾工作的一条原则,写入法律总则(第七条);

明确规定了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学校、新闻媒体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的措施;

明确了各级地震工作部门对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的指导、协助、督促职能(第四十四条)。

5.完善了依靠科技推进防震减灾工作的制度

对国家鼓励、支持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依靠科技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进行了规定(第十条);将防震减灾技术纳入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第十四条);对依靠科技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进行了规定(第十七条);

对国家鼓励、支持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经济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了规定(第四十三条);

对国家鼓励、扶持地震应急救援新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进行了规定(第五十三条); 对通过开展震后建设工程破坏机理调查、完善工程强制性标准和抗震设防措施进行了规定(第六十五条);

对编制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应当依据新的基础资料和经地震部门复核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了规定。(第六十六条)

6.完善了防震减灾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制度

法律修订案将原法对防震减灾规划规定的一条扩展为一章,对防震减灾规划编制的权限、程序、坚持的原则、包含的内容、规划的发布、规划的实施进行了全面的规定。(第十二条至第十六条)

7.完善了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制度

建立了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划定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制度,建立了地震监测设施受到破坏后地震部门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修复的职责(第二十三条);

将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纳入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程序,强化了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从源头把关、保护地震观测环境的职责。(第二十四

8.完善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

在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时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强化内容进行了规定(第十四条);

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震情跟踪、工作意见、强化工作措施进行了全面的规定(第三十条);

对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建设工程抗震加固进行了规定(第三十九条);

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抗震救灾资金、物资贮备进行了规定(第四十二条);

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市、县人民政府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进行了规定。(第五十四条)。9.完善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

在原法规定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新增了以下规定:明确规定国家和省两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审定制度,并明确规定由地震部门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第三十四条);

明确了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第三十五条第二款);

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提高抗震设防要求进行了规定(第三十五条第三款);

明确规定了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与抗震设防要求相衔接(第三十六条);

明确了各相关主体在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各环节工作中的责任(第三十八条);

明确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地震部门对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检查职责。(第七十六条)

10.完善了地震灾害保险制度

对国家发展有财政支持的地震灾害保障事业进行了政策性规定(第四十五条)。

11.完善了地震分级响应机制

建立了四级地震响应机制,与国家相关法律及预案相对接;对各级地震灾害发生后地震应当预案的启动进行了规定(第四十九条);

对救援力量的统一部署以及外国救援力量的调配进行了规定(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七第);

对震情、灾情、抗震救灾信息的管理进行了规定。(第五十二条)

12.完善了震情、灾情上报和发布制度

规定了地震震情、灾情信息上报的要求,完善了信息发布的要求。(第五十二条)

13.完善了震后紧急措施制度

对地震灾害发生后,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可以采取的紧急措施进行了规范,包括人员抢救、伤员救治、基础设施抢修、灾民安置、次生灾害防范、社会治安维护等方面。(第五十条)

14.完善了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制度

强化了政府组织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工作的职责,同时明确了地震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承担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具体工作的职责。(第五十八条)

15.完善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制度

强化了政府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职能(第六十四条);建立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制度(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

规范了地震灾害现场的清理和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第六十九条);

明确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的要求、遵循的原则、善后处置、强化服务等方面的内容(第七十条至七十四条)

16.完善了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

一方面,对管理部门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行政不作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另一方面,对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增加了处罚措施、加大了处罚力度。(第八十二条至第九十一条)

(三)未作实质修改的法律制度

1.军队参与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制度

规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法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职责。(第九条)

2.地震监测台网的统一规划与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规定了国家对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第十八条)3.地震预报统一发布制度

规定了国家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仅对该法律制度的文字表述进行了完善,实质内容未作修改。(第二十九条)

4.建设工程抗震加固制度

规定了抗震加固的要求、工程范围,除对加固范围进行完善外,制度未作改变。(第三十九条)

5.地震应急预案制度

规定了编制预案的主体、要求和内容,以及预案的备案,对制度未作实质性修改。(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

三、贯彻实施

(一)完善配套法规规章

立法工作是动态的、发展的、长期的,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需要。

修订或者制定相关配套的法规规章,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防震减灾法》的新规定和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推进《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修订工作;

二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要根据《防震减灾法》的规定和实际需要,推进防震减灾地方法规的修订工作;

三是,对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些工作,比如地震紧急救援、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活动断层探测等,各地要加强研究,条件成熟的可以先行推进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制定;

四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实施时间较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规章,逐步上升为地方法规;

五是,继续加强地震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工作,规范防震减灾管理和技术活动,为法律法规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地方立法:要有地方特色;要有可操作性;要将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尽可能落实到部门;要强化落实法律制度的措施。

(二)推进法制宣传教育

要坚持防震减灾方针政策宣传与法制宣传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与科普宣传相结合;坚持社会公众宣传与重点对象宣传相结合;坚持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

1.强化干部职工的法制培训。要将法律法规知识纳入职工教育和培训计划,通过在业务培训班中开办法制课程、举办专门的法制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

2.开展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要积极推进防震减灾法律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台站等主题活动。针对不同宣传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活动。开展主题活动,要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相结合。

3.开展好重要纪念日的宣传活动。各单位要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防震减灾法》施行纪念日、国际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科技宣传周等时机,广泛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社会的法制宣传。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和阵地建设。通过举办宣传骨干培训班,增强防震减灾普法工作者的能力。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地震台站、互联网平台、流动展版和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利用便捷的方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地震行政许可审批,把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关,为首府提供公共安全保障。虽然现在已有先进的地震监测手段,但目前世界上能够成功预报地震的先例还很少,所以工程抗震设防就是防震减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大防震减灾法的宣传力度,提升市民防震减灾意识。与此同时,引导业主做好地震行政许可审批,严格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要求,做好工程安全性评价。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组织防震减灾行政执法检查,引导新立项的工程业主自觉做好安评工作。对于桥梁、水库、50米以上高层建筑等重大工程,地震行政执法部门依法督促其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一,要做到依法执法。开展行政执法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坚持实体合法、程序合法.要健全地震行政执法的规章制度。执法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执法资格。不执法犯法,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执行得当,杜绝不依法执法、执法过当的行为。

第二,要做到敢于执法。行政执法权,是《防震减灾法》赋予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神圣权力。建立执法责任制,将执法工作的责任层层落实,落实到具体的管理部门,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发现违法行为,必须及时查处,不能不闻不问,或听之任之。

第三,要做到善于执法。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不能以罚代管。要探索与其他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的途径,提高执法工作效率。要针对执法工作中的难点,开展专项检查和执法活动,抓好典型案例,提高执法工作的社会显示度。

(四)加强法制监督检查

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的监督和指导,积极向人大汇报工作,吸取人大的意见。

要健全防震减灾法制监督机制,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的监督检查,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要对同级有关部门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的情况进行监督。

要积极争取人大、政府开展《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和行政检查活动,推进法律制度的落实。

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保证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

要依法开展地震行政复议工作,既要保障正确执法行为的实施,又要对乱执法、执法过当等错误行为及时予以纠正。

(五)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防震减灾法》赋予了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管理防震减灾工作的职能,各单位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各自的管理职能进行全面的清理。

要根据清理结果,制定推进法定职能履行的工作方案,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落实到人。

凡是《防震减灾法》赋予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在地方立法中,可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将政府的职能明确规定到具体的政府工作部门。

不能明确规定到具体的政府工作部门的,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要为政府履行管理职能制定方案,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积极推进。

(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防震减灾要面向社会,必须强化社会管理。

开展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工作,就是依法动员和规范全社会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局面。

在管理防震减灾工作过程中:必须真正树立以震情为中心的观念;必须始终坚持全面防御的道路;必须切实致力于“防震”、落脚于“减灾”。

要建立科学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要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创新管理方式、降低管理成本;

要研究进行社会管理的有效措施,实施行政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工作内容不同、性质不同,工作方式、方法也不同; 要做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切实改变忙于事务、疏于管理,缺位、越位、错位并存的现象;

(七)强化公共服务能力

地震部门的工作宗旨是保障全社会的地震安全。为政府提供决策服务、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只有将工作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服务于社会,与社会形成互动,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才能逐步提高,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要不断探索防震减灾服务于社会的途径;要不断促进工作成果向公共服务产品的转化; 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质量。

(八)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要对法定职能履行中涉及的政务信息进行清理,建立政务信息公开目录。

要拓展公开渠道,改善公开方式,方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和查询防震减灾政务信息。

特别要规范震情、灾情信息的发布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是提高城乡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措施。为此,修订草案做了以下规定:

一是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修订草案规定,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规定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的全过程负责,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承担相应责任。(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十七条)

二是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修订草案规定,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对于已经建成的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建设工程,应当采取抗震加固措施。(第三十五条第三款、第三十八条)

三是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修订草案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抗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广设计图集和施工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建设示范工程,逐步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水平。(第三十九条)

四是规定县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学校应当把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第四十三条)

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完善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提高了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加强了对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的管理要求。

与1997年颁布的原《防震减灾法》相比,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中的相关规定更加细致、明确。比如,新法中增加了“防震减灾规划”和“监督管理”两个章节,明确规定县级以上政府的防震减灾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

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新法中增加了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规定。在“地震灾害预防”一章中,新法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的全过程负责”,并将需要采取必要抗震加固措施的工程范围扩大到“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提高了对上述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新法还增加了有关农村抗震设防的规定,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从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管理”,“建设示范工程,逐步提高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水平”。

此外,为了有效地遏制违法行为,新法还对现行防震减灾法规定的法律责任作了补充、修改和完善,对有关人民政府、地震工作部门或者机构以及单位、个人的违法行为,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保证新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是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的重要工作职责。《防震减灾法》提出,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近年来的震害经验表明,按照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建造的房屋建筑能够基本达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为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的相关要求,要进一步总结汶川大地震中房屋建筑震害情况,积极组织全面修订相关工程建设标准,提出建筑工程特别是学校、医院等建筑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这类建筑的抗震性能。同时,各地要严格执行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的监督管理,把学校、医院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建成最安全、最放心的工程。

应进一步加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工作,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建筑、中小学校、统建住宅和其他限额以上工程,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按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杜绝无证设计、无设计施工和无抗震措施工程。同时,积极开展基层工匠技术培训。

下载防震减灾演讲内容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防震减灾演讲内容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和资料(写写帮推荐)

    防震减灾手抄报 地震谚语 1、响声一报告,地震就来到。2、大震声发沉,小震声发尖。3、响得长,在远程;响得短,离不远。4、先听响,后地动,听到响声快行动。5、上下颠一颠,来回晃半天。......

    防震减灾演讲稿

    防震减灾,爱护生命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汾河中学的柴荣,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防震减灾,爱护生命! 地震是一种使人类文明毁于瞬间的巨大天灾。它的......

    防震减灾自查报告

    防震减灾自查报告1 20xx年,**县防震减灾局工作在市防震减灾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20xx年度县(区)防震减灾部门工作目标》,牢固树立......

    防震减灾工作汇报

    甘南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防震减灾工作汇 报近年来,州经信委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制度,并按市地震......

    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了避免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针对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本部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项目部和外协队密切配合,周密......

    防震减灾论文

    论古代建筑的抗震 夏钟秀 2014092303 摘要:从古至今,地震总是会给人类带来伤亡。在我国古人们依靠智慧用“以柔克刚”的思维,利用种种巧妙的措施,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破坏力消......

    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2012年鸡场坪彝族乡防震减灾宣传 工 作 总 结我乡的防震减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地震工作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执行《中华......

    防震减灾工作计划

    防震减灾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小学公共安全 、 教育指导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 、 教育活动,探索学校防震减灾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