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1、2、3、4、)四个班级的地理教学,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教育改革纲要,全面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努力探究偏远地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认真落实蒙西阳光学校“导学案”教学模式,把“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发挥到极至。教学中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钻研地理教材,认真备课和编写学案,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地理”转变为“会学地理”。
二、学生状况分析
蒙西阳光学校今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两校重组,学生的层次出现了差异,据本人了解,初二四班学生的地理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其他三个班级的学生地理学习水平不相上下,基础相对牢固,对今后的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地理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课堂整体秩序也有所好转,自学能力也上升到一定水平,相信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将会圆满完成。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课本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八年级上册地理为中国地理知识的宏观阐述,主题是从整体上介绍中国的概况,主要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等四个大的方面。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共分三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分三节。介绍了中国的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落实“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集体备课,精心准备地理学案,力求每节课学生各取所需,做到天天清、课课清、堂堂清。
2、强化地理学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基础化”为思路,深化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提高整体地理学习质量。
4、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和探究性学习,多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机会,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而非死记课本知识点。
5、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6、重视地理读图、析图、用图能力的培养,运用好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学科的有用性。
8、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教学研究
由于本人今年要撰写研究生毕业论文,论文的题目与实际教学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地理教学的相关理论书籍,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最终完成论文的撰写。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1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推行许市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4.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一些信息资源,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5.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6、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要求为指南,以人教社教材为依据,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落实该学科的教学常规,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有深度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达到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密切关联的地理知识,达到让学生自觉形成地理思想,培养学生浓厚的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要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全部教学任务。
教材内容讲述的是中国地理知识的前半部分,内容分为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大部分。
本册内容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有很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又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再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再加上技术力量还相对薄弱,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南,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该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三、学情分析
本学年任八年级七个班的地理教学,学生学地理的能力总体上讲,层次差别不是太大,每班的大部分学生在七年级时地理掌握的比较好,有少部分的学生稍差些,在知识点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能力上,有三个班较好,两个班其次,两个班较差一些,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要有改进,加大转差力度,尽量缩小层次差,使各班都至少有30%的优生,80%的合格。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学期地理课程的学习,要使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达到既学到知识,又锤炼了能力,还形成了时代要求的世界观;
2.努力提高学生成绩,在期中与期末检查中力争95%合格,30%优秀,尽量把不合格控制在5%以下;
3.继续加强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不断改进措施,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在教学中具体落实措施如下:
(1)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做到精讲精练,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率。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练、重基础,提倡微型题训练,讲练结合,巩固与提高并进。
(4)要善于把握重、难点教学,指导学生抓住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活学活用。复习时,切忌要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机械背诵,应把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课,紧握集体智慧和力量,注重实效。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标,上好每一节课;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时随地做好地理知识的资源收集和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每次检测后,要切实做好质量分析总结,注重查找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总之,在本学期中,要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学生去把握知识和锤炼能力,脚踏实地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质量,向学生和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生地理教学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因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级整体情况不太好,基础打得不行。全年级二百多名学生,有6个教学班级。四班基础较好些,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但课堂纪律有待提高。二班课堂映较慢,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每个班有5、6名学生基础很差,学习没兴趣,转后任务很重。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从世界看中国,这章内容是本册课本的总领,体概括了中国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家庭共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后面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掌握四高原、四盆地、三平原、三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总体现状及特征,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学习他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土地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部分。
第四部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竖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交通、农业和工业方面分析,掌握经济状况,铁路干线、农业和工业是重点
(二)教材图文并茂,培养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人芥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对地理问题的叙述,文字简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时借助多姿多彩直观生动的插图,针对性强,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和中国政区图,一幅图用不同的颜色重点点出中国的位置,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形象记忆,34个省区也是如此,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相邻的省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形成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三)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学生活动,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并列的双系列结构。同时还穿插课外阅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了积极作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思路(结束八年级上册学习,八下学一章内容)
研究现状:这学期时间短,八上需要学习四章的内容再加上下册一章的内容,内容很基础,侧重于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想想,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理解我国的经济现状,农业分布特色,经济特点。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一些信息资源,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做到精讲,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5、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6、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7、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8、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六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1-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32-3
复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4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25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26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27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28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5
学生情况简析
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有了一定感性的认知,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于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教学中也存在不少误区、盲区,学生知识没有形成系统。两班级之间的成绩相当,有不少学生贪玩,学习方法欠恰当。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使用教材及本学期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四章:中国经济
本学期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
1、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及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
2、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了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3、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
4、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取得的成就。
方法与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5、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特别是以《标准(20xx年版)》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备课质量,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上册)。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三个班的学生总体上讲,水平差不多,每班的大部分学生七年级地理掌握的都比较好,有少部分的学生稍差些。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大部分。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五、教学总目标:
1、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得到发展。
2、成绩: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争取没有不及格学生。
3、期考目标:人平均分60以上。
六、具体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4.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向学校、学生、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八年级地理学科将要学习中国地理,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但是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辽阔,学生们的了解认识不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他们只是结构的 不完整,认识上的不全面,使得他们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有很大缺陷,不足以满足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另外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进行 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兴趣,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大部分基本具备地理学习的能力,当 然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许多问题,碰到许多障碍,对地理学习出现一些困惑,甚至有点讨厌,对学生学习地理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也将是八年级地理教学的 一大课题,八年级地理课程的.可设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同事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关心 与热爱,与与日俱增,在潜隐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与道德情操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分标 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 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主体模型 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明确节约自然环境的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环境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 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 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括,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环境所面临的状况,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
四、教学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他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堂效益,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效率
4、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依据生活实际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 法,相互研究,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6、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研重点与教改专题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
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承担八年级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共计315名学生,每周12个课时。班级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由于地理是小科,学生重视不够,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够不上来的重要原因。八年级下学期面临会考,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编写,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册教科书始终如一地注意巩固和强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和表达、交流等能力的训练。教科书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共分三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分三节。介绍了中国的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
四、教学任务:
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2、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了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并能分析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9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教育改革纲要,全面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努力探究偏远地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认真落实xxx学校“导学案”教学模式,把“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发挥到极至。教学中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钻研地理教材,认真备课和编写学案,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地理”转变为“会学地理”。
二、学生状况分析
xxx学校今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两校重组,学生的层次出现了差异,据本人了解,初二x班学生的地理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其他三个班级的学生地理学习水平不相上下,基础相对牢固,对今后的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地理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课堂整体秩序也有所好转,自学能力也上升到一定水平,相信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将会圆满完成。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课本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八年级上册地理为中国地理知识的宏观阐述,主题是从整体上介绍中国的概况,主要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等四个大的方面。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共分三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分三节。介绍了中国的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落实“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集体备课,精心准备地理学案,力求每节课学生各取所需,做到天天清、课课清、堂堂清。
2、强化地理学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基础化”为思路,深化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提高整体地理学习质量。
4、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和探究性学习,多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机会,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而非死记课本知识点。
5、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6、重视地理读图、析图、用图能力的培养,运用好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学科的有用性。
8、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应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学生的“双基”和应用能力为主,同时兼顾两头,让优秀生更突出,让落后生有进步。争取通本学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会应用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
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认识领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认识领域
能力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德育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
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11
一基本情况
本人执教八年级共两个班C203,C205,c209,203班和205班是我自己带上来的班,所以本期开学的首要要任务是就是要尽快摸清两个教学班的具体情况,以便于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既要抓好后进生的的学习,也要保证优秀生原有的状况。总的来说,虽然所教班级不多,但我认为任务艰巨,因为初二面临明年的毕业会考,要做的工作是比较多的。但相信经过努力,这一些目标应该会实现。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期共有四大章内容必须掌握,而且中考重点章节较多,尤其是有关中国地理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历年来考点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Ⅰ: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本章应掌握的有关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有关中国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政区轮廓,行政区的名称简称是重点。
Ⅱ: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包括了中国地形,气候,河流等有关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中国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中国气温分布降水分布以及成因;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地理环境关系,长江黄河发源各河段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如何治理。
Ⅲ:中国的自然资源
了解各种自然的基本概况;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和特点有哪些以及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水资源海洋资源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分布在哪里。
Ⅳ: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面积广大人口众多,自然环境各具特色,因此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是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除此之外,还介绍了另外几条地理分界线,这几条地理分界线有什么意义。把全国分成了四大地理区域。每个地理区域各有什么与其他区域不同的地方,这些差异的形成又与地理环境有何关连。我们如何在不同区域内发展经济,如何因地制宜地充分地发挥当地有效的自然资源来生存。
三教学大体思路和目标:
把握课程新理念,培养能力求发展
《地理课程标准》中鲜明地提出了地理学科的六大理念,其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的两个最重要的理念。这也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到:
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评价机制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体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评价学生不能以分数来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变化,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并充分注
意他们在情感态度行为方面的变化,在实施课堂教学中特别要注重这点。
②构建新型的地理课程:这要求我做到不断学习,转变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尽快适应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加强科学研究,由“教书匠”型转变成“学者型”教师。还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能满足于“三板”教学,而要努力学习与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
体现教学新原则,调整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期除了完成必须的教学任务外,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上。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的自然环境,人口和疆域,资源,四大分区特征。
五教学安排
全期共19周,每周2课时,共38课时。
其中新授30课时,复习课8课时。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使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三、教学设想
1、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实行启发式,探究式,培养学法,提高能力。
3、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地理 的自信心,面向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解剖难点。
四、具体措施
1、讲授切合实际、因材施教。以“开放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为主。采取先慢后快的进度:前三周较慢,待学生熟悉教材与教法、学法时按正常进度上课。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实
行启发式,探究式,培养学法,提高能力。
3、力求知识趣味化。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狠抓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5、练习要求规范认真。作业批阅及时、认真。
6、及时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7、做好教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积累。
五、深入备课:
1、备学生
⑪帮助学生完成八年级地理学习的过渡。我们要切实作好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能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而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地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⑫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知识都弄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2、备教材
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以期在教学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3、备教法 尝试将“研究性”的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备课中搜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把一些平淡无奇的知识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创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
l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2课时 第二周: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2课时 第三周: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2课时 第三周:复习检测
2课时 第五周:国庆假
第六周: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2课时 第八周: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2课时 第九周:复习检测
2课时 第十周:期中反馈测试
第十一周: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2课时 第十二周:第二节
土地资源
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节
水资源
2课时 第十四周:复习检测
第十五周: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2课时 第十八周:复习检测
第十九周至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2012级经过两年的地理学习,新课已结束,本学年进入复习教学阶段。本学年进入复习教学其总目标定义在:培养学生适应高考“能力立意、综合为主”的要求上,通过复习教学,将学生在新课学习时学到的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综合化,侧重点放在立足课本,夯实基础,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真正使学生做到地理教材熟,地理图形空间熟,地理知识梳理清,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懂。通过全面系统地复习,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确保科学高效的进行备考复习,备课组特制定本学地理复习计划。
一、复习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复习思路
(一)、根据考试大纲对地理高考命题要求来分析——确定备考复习方向,提高备考复习的针对性性。
安徽省自主命题从2009年开始至今已有3年,我们认真分析这年的高考试题,依据考纲,从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再结合今年的重大地理事件以及课改精神可能带来的对命题的影响,以此分析来确定备考复习内容与方向是很有必要。
1、国家考试大纲坚持以能力立意的原则不会改变。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地理科考试能力要求主要有十种:①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②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③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本《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世界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④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⑤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⑥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⑦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⑧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⑨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⑩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以上这十种要求就是地理复习教学的“纲”,正确解读这十种能力要求,就能确定我们备考复习的内容与方向。
2、结合安徽实际,考查对江苏区域地理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将是一个新动向
这可能是命题创新的突破点,也是符合大纲要求的,大纲中第三能力要求:“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主要是要明确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认清区域中主要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从对这些特征进行对比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加深对我国区域地理特征的理解的细化”。从江苏省4年来的自主命题研究看,都体现了这一命题趋势。结合地方地理知识,考查学生对本省区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问题的分析能力;关注社会(包括重大时事),贴近生活;试卷体现出开放性、渗透性,重视探索性与联系实际。这是复习教学必须关注的的。如西部大开发、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苏南地域经济发展特色等,就些试题时代特色鲜明。今年江苏地质、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又是改革开放十年成果展示年,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年等,这些都有可能也会纳入考试题中。课改精神也可能带来的对命题者的影响,复习教学必须加以关注。
(二)、从地理自身学科特点分析——确定备考复习的内容、技能与能力培养方法,提高备考复习的实效性。
1、侧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对地理图表判读、获取信息、分析、归纳能力。
地理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这历来是高考考试的重点,这也能充分体现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如地理命题中强调图文并茂,要求学生通过对图文分析,描述图示的地理特性等。即要求学生运用地理理性思维,给出地理事物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原有结论和特点发生的变化等。通过图文或文字材料强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复习教学必须加以关注。引导、启发考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2、扎实基础,复习教学做到求实,求解,求活仍是有效备考复习的法宝。地理能力是以基础扎实为前题的。学生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虽还不能满足高考取得好成绩的要求,但有了扎实的地理基本知识后,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够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就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学生地理高考是否能取得好的成绩,固然受多因素的影响,但与我们平时的教学是否做到求“实”、求“解”、求“活”有着重大的关系。这儿讲“实”的含义,一是一种教学态度,一定要有一个求实的工作态度,认真踏实地工作作风;二是讲地理基础知识的落实。我们现用的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成为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一定要以教材为依据,以考纲为导引,系统地一章一节,一图一表,一题一讲练,扎扎实实引导学生复习,理解,迁移,运用。一定要要求学生对地理教材的熟悉,地图空间位置的落实,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记忆与理解正确,真正使学生做到教材熟,图形空间熟,知识梳理清,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懂。求“解”,就是教师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强固然重要,但没有理解,我们无法想象能学懂地理。能力的形成是以理解为前题的,学习地理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会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这就必须重视地理理性的教学。地理理性知识主要阐述学生能够接受的地理基本原理,它们是地理知识的骨架。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特征,才能学好地理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对地理抽象的知识理解得深刻、透彻,才能提高各种能力。这儿讲的求“活”,一是讲教学的方法“活”与教会学生在懂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特征的基础上能够“活”用,即一个教法,一个学法。教师面对学生、教学内容等实际,灵活运用教法,对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掌握理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成因是很重要。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活力”的体现。而教学方法“活力”,潜功能作用又会促进学生的活学与活用。复习课堂教学要解决“复习课炒现饭、无趣味、无新鲜感”的问题。通过教师灵活运用教法和教学艺术去营造一个和谐的、愉悦的、良好课堂复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是可以明显地提高复习教学效率,也是复习质量的保证。
二、复习计划安排
本学年,我们将高三分为基础复习、专题讲练、模拟冲刺三个各有侧重的复习阶段——即三轮复习。第一轮(2011.9—2012.1):基础复习,构建知识网络。这一轮复习立足高考的角度,将学生在新课学习时学到的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以章节为单位串联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网络化、综合化,侧重点放在立足课本,夯实基础,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做到理解要到位,记忆要牢固。真正使学生做到教材熟,图形空间熟,知识梳理清,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懂。通过全面地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质的飞跃。
第二轮(2012.1—2012.3):专题讲练,提升综合能力。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通过专题讲解,其重点是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把地理教材内容概括为四大系统,设置四大专题:
1.地球运动专题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时空变化。本专题内容分属于教材不同的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求学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去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可以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推理出成因。让学生掌握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让他们遇到某一事物的时候会自己分析,自己找规律,做到举一反三。
2.人地关系专题包括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它们贯穿在教材很多单元,专题复习中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整合为“地理四大问题专题”,集中探讨各个问题的成因、规律、表现以及对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这部分内容发展变化较大,要注意更新。
3.区域地理专题它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政治区域等。区域地理是文综考试命题的出发点,学生必须有清晰的区域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所以,在考试中区域地理常常是地理科试题的瓶颈。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高考备考中,要引导学生弄清当今世界大势所趋,要将社会热点与书本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4.地理图表专题地理复习的“三关”(基础关、图像关、综合关)中,最难的就是图像关。高考中常出现“文综的瓶颈是地理”的现象。图像专题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及相关地理计算。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理想手段,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在专题复习中,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独立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第三轮(2012.3—201.6):模拟冲刺,提高应试水平。三轮复习即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这一阶段建议主要通过精心编制的模拟题,以及对江苏各地调研考试题的研究,找信息,找命题趋势,努力探命题答题的规律,感悟试题特点,训练答题技巧,保持审题、纠错灵感。同时抓学生答题的规范,答题常规训练,防止学生答题因不规范和卷面不整洁失分。加强对尖子生心理健康指导,提高抗挫能力。树立他们的信心,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迎接高考的到来。
三、考试计划
此计划是根据“2011年级复习考试计划”而制定。因此,此计划中安排的考试次数、考试时间与2011年级考试计划具有一致性。如果年级考试计划有变,此计划服从年级考试计划。此计划立足于地理第一轮——“基础复习”的内容、进度、知识与能力要求而制定。
(一)、考试次数与时间安排:(9月—3月)
考试次数、考试时间与2011年级考试计划保持一致性。(年级统考五次,自主小考试五次)
(二)、各次考试的命题范围与命题者、审题者:
各次考试的命题内容、范围与复习进度基本保持一致。命题立足在“扎实基础,落实双基,梳理知识,拓开广度”,为学生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基础复习”目标要求上。
统一次:(9月7-8)全部内容。
自主第一次:(9月20日)自然地理中的“地图与地球”与“天气与气候”。统二次:(10月7-8)自然地理中的“地图与地球”与“天气与气候”。自主第二次:(10月20日)自然地理中的“天气与气候”,“陆地与海洋” 统三次:(11月7-8)“天气与气候”,“陆地与海洋”,“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自主第三次:(11月20)自然地理全部内容。统四次:(12月初)自然地理全部内容,人文地理(高中必修下册前2章)自主第四次:(12月20)人文地理、选修一。统五次:(1月初)“世界地理” 与“中国地理总论”。自主第五次:(1月20)区域地理全部。
说明:
1、如中途复习进度与上内容有较大差异时,作临时变动一定提前一周通知学生。
2、如新老校区都用此题,且新校区复习进度与上内容有较大差异时,需提前一周通知命题者。
(三)、试卷结构与试题难度:
试卷结构:与安徽高考地理试卷结构保持一致。即:分选择与综合两类。选择26个题,每题2分和3分;综合3大道,选做题2题(各10分),题分为40分和20分。
试题难度:(年级)控制在0.50—0.56之间;试题要符合命题的一般原则。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推行许市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4、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一些信息资源,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5、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6、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生地理教学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因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级整体情况不太好,基础打得不行。全年级二百多名学生,有6个教学班级。四班基础较好些,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但课堂纪律有待提高。二班课堂映较慢,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每个班有5、6名学生基础很差,学习没兴趣,转后任务很重。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从世界看中国,这章内容是本册课本的总领,体概括了中国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家庭共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后面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掌握四高原、四盆地、三平原、三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总体现状及特征,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学习他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土地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部分。
第四部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竖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交通、农业和工业方面分析,掌握经济状况,铁路干线、农业和工业是重点
(二)教材图文并茂,培养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人芥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对地理问题的叙述,文字简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时借助多姿多彩直观生动的插图,针对性强,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和中国政区图,一幅图用不同的颜色重点点出中国的位置,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形象记忆,34个省区也是如此,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相邻的省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形成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三)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学生活动,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并列的双系列结构。同时还穿插课外阅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了积极作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思路(结束八年级上册学习,八下学一章内容)
研究现状:这学期时间短,八上需要学习四章的内容再加上下册一章的内容,内容很基础,侧重于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想想,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理解我国的经济现状,农业分布特色,经济特点。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一些信息资源,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做到精讲,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5、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6、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3
学生情况简析
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有了一定感性的认知,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于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教学中也存在不少误区、盲区,学生知识没有形成系统。两班级之间的成绩相当,有不少学生贪玩,学习方法欠恰当。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使用教材及本学期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四章:中国经济
本学期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
1、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及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
2、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了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3、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
4、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取得的成就。
方法与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5、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八年级地理学科将要学习中国地理,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但是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辽阔,学生们的了解认识不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他们只是结构的不完整,认识上的不全面,使得他们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有很大缺陷,不足以满足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另外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进行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兴趣,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大部分基本具备地理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许多问题,碰到许多障碍,对地理学习出现一些困惑,甚至有点讨厌,对学生学习地理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也将是八年级地理教学的一大课题,八年级地理课程的可设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同事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与与日俱增,在潜隐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与道德情操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主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明确节约自然环境的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环境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括,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环境所面临的状况,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
四、教学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他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堂效益,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效率
4、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依据生活实际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究,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6、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研重点与教改专题
1、“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2、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3、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4、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六、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应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学生的“双基”和应用能力为主,同时兼顾两头,让优秀生更突出,让落后生有进步。争取通本学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会应用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
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认识领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认识领域
能力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德育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
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要求为指南,以人教社教材为依据,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落实该学科的教学常规,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有深度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达到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密切关联的地理知识,达到让学生自觉形成地理思想,培养学生浓厚的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要完成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的全部教学任务。
教材内容讲述的是中国地理知识的前半部分,内容分为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大部分。
本册内容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有很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又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再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再加上技术力量还相对薄弱,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南,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该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三、学情分析
本学年任八年级七个班的地理教学,学生学地理的.能力总体上讲,层次差别不是太大,每班的大部分学生在七年级时地理掌握的比较好,有少部分的学生稍差些,在知识点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能力上,有三个班较好,两个班其次,两个班较差一些,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要有改进,加大转差力度,尽量缩小层次差,使各班都至少有30%的优生,80%的合格。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学期地理课程的学习,要使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达到既学到知识,又锤炼了能力,还形成了时代要求的世界观;
2、努力提高学生成绩,在期中与期末检查中力争95%合格,30%优秀,尽量把不合格控制在5%以下;
3、继续加强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不断改进措施,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在教学中具体落实措施如下:
(1)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做到精讲精练,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率。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练、重基础,提倡微型题训练,讲练结合,巩固与提高并进。
(4)要善于把握重、难点教学,指导学生抓住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活学活用。复习时,切忌要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机械背诵,应把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课,紧握集体智慧和力量,注重实效。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标,上好每一节课;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时随地做好地理知识的资源收集和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每次检测后,要切实做好质量分析总结,注重查找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总之,在本学期中,要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学生去把握知识和锤炼能力,脚踏实地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质量,向学生和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承担八年级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共计315名学生,每周12个课时。班级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由于地理是小科,学生重视不够,这是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提够不上来的重要原因。八年级下学期面临会考,从现在起必须做些工作,加强学生的重视,为地理会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编写,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册教科书始终如一地注意巩固和强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和表达、交流等能力的训练。教科书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共分三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分三节。介绍了中国的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
四、教学任务
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2、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了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并能分析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
3、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
4、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取得的成就。了解交通运输网络和工业、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学会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5、继续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6、通过八年级《地理》上册的课程学习,使学生真切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地观。
五、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5、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6、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8
一、夯实基础,寻找突破口,全面提高成绩
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地理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设计,积极进行课前和课后反思,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与同行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
根据市教学进度,适当超前,争取能提高完成新课基础上,提前转入初二下册的教学。
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究,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把学习内容向生活渗透,打好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使学生今后能独立获取地理知识。
加强平时检测,落实好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细化知识点,注意知识点的比较与联系,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强辅导,使他们更快地取得进步。
结合中国地理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不断地纠正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二、做好各层次学生的帮扶
本学期重点把精力放在中等生的提高及后进生的转化,中等生在把好基础的同时,重点提高他们读图、用图能力,及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同时要在平时提高听课效率,及时复习消化所学的地理知识,为会考做好准备。由于后进生人数较多,因此配合班主任先抓好课堂上遵守纪律,适当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树立目标,逐渐学会与人相处,懂得做人的道理,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多鼓励他们。深入到学生之中,收集各种或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疑惑,调整教学。
三、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初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独立预习和勇于发问的良好习惯。
四、努力提高师德水平,更好地教书育人
本学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教,而且要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多撰写教学论文。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9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特别是以《标准(20xx年版)》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备课质量,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上册)。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三个班的学生总体上讲,水平差不多,每班的大部分学生七年级地理掌握的都比较好,有少部分的学生稍差些。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大部分。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五、教学总目标:
1、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得到发展。
2、成绩: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争取没有不及格学生。
3、期考目标:人平均分60以上。
六、具体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4、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向学校、学生、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是经1年半学习,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级约120名学生,有三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个别学生有时不能形成班级焦点,必须进行较多的组织教学。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四、教学目标: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复习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初一地理难点,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二重点章节有: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五、教学措施与计划
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让90%以上的同学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二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22日——5月21日)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学习手册》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阶段:(5月22日——6月13日)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教育改革纲要,全面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努力探究偏远地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认真落实xxx学校“导学案”教学模式,把“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发挥到极至。教学中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钻研地理教材,认真备课和编写学案,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地理”转变为“会学地理”。
二、学生状况分析
xxx学校今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两校重组,学生的层次出现了差异,据本人了解,初二x班学生的地理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其他三个班级的学生地理学习水平不相上下,基础相对牢固,对今后的地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地理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课堂整体秩序也有所好转,自学能力也上升到一定水平,相信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将会圆满完成。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课本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八年级上册地理为中国地理知识的宏观阐述,主题是从整体上介绍中国的概况,主要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等四个大的方面。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共分三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分三节。介绍了中国的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落实“自学精讲,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集体备课,精心准备地理学案,力求每节课学生各取所需,做到天天清、课课清、堂堂清。
2、强化地理学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基础化”为思路,深化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提高整体地理学习质量。
4、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和探究性学习,多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机会,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而非死记课本知识点。
5、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6、重视地理读图、析图、用图能力的培养,运用好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学科的有用性。
8、指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第五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使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三、教学设想
1、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实行启发式,探究式,培养学法,提高能力。
3、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地理 的自信心,面向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解剖难点。
四、具体措施
1、讲授切合实际、因材施教。以“开放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为主。采取先慢后快的进度:前三周较慢,待学生熟悉教材与教法、学法时按正常进度上课。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实
行启发式,探究式,培养学法,提高能力。
3、力求知识趣味化。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狠抓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5、练习要求规范认真。作业批阅及时、认真。
6、及时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7、做好教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积累。
五、深入备课:
1、备学生
⑴帮助学生完成八年级地理学习的过渡。我们要切实作好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能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而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地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⑵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知识都弄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2、备教材
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以期在教学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3、备教法 尝试将“研究性”的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备课中搜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把一些平淡无奇的知识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创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
l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2课时 第二周: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2课时 第三周: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2课时 第三周:复习检测
2课时 第五周:国庆假
第六周: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2课时 第八周: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2课时 第九周:复习检测
2课时
第十周:期中反馈测试
第十一周: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2课时 第十二周:第二节
土地资源
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节
水资源
2课时 第十四周:复习检测
第十五周: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2课时 第十八周:复习检测
第十九周至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