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实训报告

时间:2019-05-13 10:5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质勘察实训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质勘察实训报告》。

第一篇:地质勘察实训报告

地质勘察实训报告

这次的地质勘察实训为期两周。第一周我们到了从化校区,在那里我们的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在即将要新起体育馆的场地上进行地质勘察,分析地质结构,并做好相关数据的登记以及整理。日常的实训过程中我们都是顶着烈日的暴晒,在工地上和钻探的师傅们一起工作。工作中我们遇到不懂或不太明白的地方就和师傅们了解和探讨。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很佩服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在课堂上学习地质勘探的知识,并且都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当我们真正走到工作实践中时,就晒时间变成一个傻瓜一样,什么都不会了。我认真思考了一下,造成这样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课堂上学的都是经典的地质实际情况,容易区分和认识,一到外面实地勘察,一遇到不是很明显的地质情况时,就很难找到下手的方向。

但是经过老师和师傅的讲解后,我找到了地质勘察的着手面,以及地质勘察的一般方法,对野外勘察的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这次的实训很辛苦,但是收获很大,很有成就感,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单自如此,由于这次实训是到另外的一个校区,需要带的东西很多,有的东西我带不了那么多,到那边后,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是我却的到了同学们很多的帮助,加深了我们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体会到了,出门在外我们需要的是需要的更多的是相互帮助和相互之间的谅解,这样我的实训就变的更加有意义了。

第二周的实训主要是在机房里进行资料录入。资料录入看似很简单,但是却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的工作的,要非常细致才能避免出错。在资料的录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的一些方面,首先,我在开始资料录入之前,对相应的软件缺乏相应的了解以及学习,从而导致在资料录入的过程中有好些地方出现了错误或者错录的情况,以致浪费了不少的时间。第二就是,在资料录入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对地质勘察登记的资料存在不足的地方——不够详细,所以有些特性就不可避免的空置了下来,造成一定的残缺。

总的来说,这次实训我们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了自己还存在的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只有通过更加努力的学习来提高自己各方面得专业知识,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加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这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一锻炼自我,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并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第二篇: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范文 目 录 1.绪论 1 1.1 工作目的任务 1 1.2 位置交通 1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 1.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2 1.5 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3 2.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 3 2.1 区域地质 3 2.2 矿区地质 5 3.矿床地质 7 3.1 矿体分布、规模及产状 7 3.2 矿石特征 8 3.3 矿石中有益及有害组份含量及其变化 9 3.4 矿体围岩地质特征及覆盖层特点 10 3.5 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10 3.6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1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1 4.1 水文地质 11 4.2工程地质 15 4.3 环境地质 16 5.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6 5.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16 5.2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17 5.3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17 5.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8 5.5 采样、化验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9 6.资源/储量估算 20 6.1 储量/估算所依据的工业指标 20 6.2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20 6.3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21 6.4矿体圈定原则及块段划分 22 6.5资源/储量分类 22 6.6剥采比计算与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23 7.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23 7.1水泥用石英砂岩资源形势分析 23 7.2矿山开发的技术条件 24 7.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5 8.结论 25 8.1结论 25 8.2 建议 26 1.绪论

1.1 工作目的任务

为与##水泥灰岩矿寻找配套的硅质原料基地,##省国土资源厅以#国土资勘便字[2004] 013号文件,将“####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勘查”项目下达我队承担。2004年6月6日##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队提交的《##省###县##水泥用石英砂岩矿普查设计》进行审查,以##国土资勘便字[2004]058号文批准实施。

本次工作主要任务是:通过矿区1:2000地形地质草测,基本查清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产状及相互关系。地表以75m间距沿矿体周边布置探槽,中间以稀疏浅井控制矿体,通过系统取样基本查清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及矿石质量,估算资源/储量。同时调查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开发利用和规划开采提供基础地质资料。1.2 位置交通

####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区位于####市北15公里,隶属###县##镇管辖。地理坐标 东经 119°$$′45〃~119°%%%′30〃,北纬 40°$$$′45〃~40°%%%′30〃。矿区面积1.46km2。

^^^^公路自矿区东南3km通过。矿区西侧有“村村通”水泥路至%%和%%村。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3.1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山脉东段南缘,地势北高南低,区内沟谷发育,属@@支流水系,仅在雨季洪水较大,间歇性强。区内最高峰海拔312.70m,最低70.2m,最大相对高差242.5m。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2)气象

本区属东部季风区暧温带湿润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冷空气影响,多西北风,夏季受海洋气团和太平洋高压影响,多东南风,气候总趋势是冬季较长偏暖,秋季较短,夏季炎热时间不长,春季干燥多风,平均风速3m/S,最大风速26m/S。

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0.5℃,多年平均降水量679.3mm,最大年降水量为1273.5mm(1969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20.0mm。日最大降水量378mm(1959年7月21日),多年平均蒸发量1646.8mm,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3倍。(3)地震

本区位于郯庐地震带和华北地震带内,区内地壳稳定程度属次不稳定级,地震烈度为7度。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本区遭受了Ⅶ度的地震破坏。1.3.2经济概况

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矿业开发有小煤窑、水泥灰岩和建筑石材、碴石料等。区内水电充足,劳动力资源尚属充足。1.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区内地质工作历史久远,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省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该区先后进行1:20万和1: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九十年代##地质大队对该区进行了水泥灰岩矿及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地质普查工作,1995年提交了《##县%%水泥用石英砂岩矿详查报告》,现为$$水泥厂硅质配料矿山,上述工作成果为本次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1.5 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地质大队于2005年初开展工作,首先进行矿区1:2千地形地质草测,然后施工槽探和浅井,于11月完成全部野外工作,之后转入室内资料的全面整理及报告编写。通过本次工作共获得水泥用石英砂岩矿资源量(331+332+333)138.77万吨。共完成实物工作量如下(见下表):

完成工作量总表 表1-1 工作项目 单位 完成工作量 备注 1:2000地质草测 Km2 1.46 1:1000地质剖面测量 Km 1.052 3条 探矿工程槽 探 m3 1410 21条 浅 井 m 6 1眼 采

样刻

样 件 120 小

重 件 22 化验测试 基 本 分 析 件 120 组 合 分 析 件 2 小体重测试 件 22 内 检 分 析 件 16 外 检 分 析 件 15 2.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 2.1 区域地质

本区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山海关台拱南部$$盆地西南缘。区内出露地层比较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断层及褶皱构造较为复杂。兹将主要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2.1.1地层:

该区变质基底为晚太古代变质深成岩,自中上元古代青白口系开始接受沉积至侏罗纪中期,除志留纪、泥盆纪外,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但受古地理环境限制,各时代地层发育情况不等。本区各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各地层岩性组合主要特征见插表2-1

区 域地层表

表2-1 界 系 统 组 代号 厚度(m)主

性 新生界

全新统 Q

4河流相砂、砾石层及残坡积层

上更新统 Q3 0-5 下部为冰积层,上部为冲洪积砂、砾石、粉砂及黄土

中更新统 Q2 0-3 以洞穴堆积为主

中生界 侏罗系

张家口组 J3Z 332-3079 流纹岩夹流纹质熔岩、角砾岩、凝灰角砾岩

白旗组 J3b 86-544 安山岩,流纹质凝灰角砾岩、流纹岩、粉砂岩

髫髻山组 J2t 2662-3153 辉石安山岩夹气孔状安山岩、安山集块岩夹煤线及薄层煤

门头沟组 J1m 178-312 薄层粉砂岩夹砂砾岩、煤层、含砾粗砂岩、炭质页岩

三叠系

黑山窑组 T3h 161.8 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炭质页岩、粉砂岩、含煤线

古生界 二叠系

石千峰组 P2Sh 0-15 紫色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一中粒净砂岩、杂砂岩

上石盒子组 P2S 0-72 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夹细砂岩、粉砂岩

下石盒子组 P1X 115 灰色含砾中粗粒长石杂砂岩,有A2、A1层耐火粘土岩

山西组 P1S 618 含砾细粒长石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

石炭系

太原组 C3t 51 灰黑色粉砂岩含铁质结核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

本溪组 C2b 70.7-82 铁质砂岩或褐铁矿、粘土岩、细砂粉砂岩及页岩

奥陶系

马家沟组 O2m 101 白云质灰岩夹虫孔灰岩、白云岩、局部为含燧石白云质灰岩

亮甲山组 O1L 139-300 豹皮状灰岩为主,其次有虫孔灰岩夹钙质页岩,含燧石结核虫孔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

冶里组 O1y 101-123.5 以灰岩为主,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灰岩,黄绿色页岩,泥质条带灰岩,紫红色竹叶状灰岩,薄层碎屑砾屑灰岩

寒武系

风山组 ∈3f 29.3-92 竹叶状灰岩,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钙质页岩及泥质条带灰岩

长山组 ∈3c 18 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藻灰岩及生物屑灰岩

崮山组 ∈3g 37-102 下部和上部为灰岩及粉砂岩,中部为灰色灰岩

张夏组 ∈2z 130-168.4 上部鲕状灰岩夹含藻灰岩,下部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

徐庄组 ∈2x 27.3-101 黄绿色含白云母粉砂岩夹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及灰岩

毛庄组 ∈1mz 112 紫红色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白云母小片

馒头组 ∈1m 71 砖红色泥岩、页岩为主,底部具角砾岩和砾岩

府君山组 ∈1f 146 暗灰色豹皮沥青质白云质灰岩

上元古界 青白口系

景儿峪组 Qnj 28-32 薄层及中厚层泥晶灰岩夹钙质页岩

龙山组 Qnl >95 含砾砂岩夹页岩 太古界 单塔子群

白庙子组 Aγb >344 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夹浅粒岩及黑云母角闪片岩

迁西群

三屯营组 Aγs >12122 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 2.1.2.构造

**向斜是一个由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组成的不对称的向斜构造,北起城子峪,南至下平山,长20km;东自张岩子,西至花场峪,宽约10km。向斜轴向近南北,轴面西倾,倾角78°左右。

区域断裂构造较为发育,西翼发育的北北东向断裂构造,造成地层层序不连续和局部缺失,并明显地使古生界地层出露宽度变窄。断裂构造还见有北东向、东西向、北西西向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地层的连续性。2.1.3岩浆岩

本区岩浆岩活动相当频繁,以燕山期为主。西侧花岗岩体的上侵造成向斜西翼沉积岩层产状变陡,局部倒转;南东侧&&花岗岩体侵位于中生界火山岩之中。区内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等均有出露,呈岩床、岩脉状侵入于各时代地层中,规模不大。2.1.4区域矿产

区内矿产资源较丰富,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水泥用石灰岩、无烟煤、耐火粘土、石英砂岩等。石灰岩矿主要产于寒武系张夏组及奥陶系冶里组、亮甲山组。煤、耐火粘土主要产于石炭系、二叠系及中生界侏罗系地层中。石英砂岩产于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龙山组及古生界二叠系上石河子组地层中。区内金属矿产规模较小,多零星分布。2.2 矿区地质

矿区位于^^向斜西南缘,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龙山组一段、二段和新生界第四系残坡积物。地层呈平缓单斜状产出,断裂构造使矿区总体形成一地堑状平台,太古界变质花岗岩呈结晶基底广泛分布于青白口系地层之下。2..2.1地层

(1)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龙山组(Qnl)为矿区主要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两段:

一段:一层(Qnl1-1):灰白、灰黄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中厚层状,底部见含砾层,交错层发育,厚12-16m,不整合于太古界变质花岗岩之上。(见照片3)

二层(Qnl1-2):紫红色、黄褐色薄板状泥质砂岩、粉砂岩互层,细粒,层厚20-25m,为矿层底板。

二段:一层(Qnl2-1)黄褐色,褐铁矿化含海绿石石英砂岩,细-中粒,中厚层状,交错层发育。为本矿床之矿层,平均厚4.09m。二层(Qnl2-2)紫红色、黄绿色泥质页岩,为矿层顶板,风化剥蚀严重,呈弧岛状分布,厚度小于1.00m。(2)第四系(Q)

为残坡积物、腐植土、砂土层及含碎石砂土等,主要沿沟谷分布,厚度0~5m。2.2.2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干断裂为F3断层,位于矿区东侧,总体南北走向,倾向东,倾角68-70°,宽3-10m,性质为正断层。其它为次级断裂,分布于矿区北部,主要有两条,分别为F1、F2,断层走向285-300°,倾向S-SW,倾角80-85°。两条断层以20°夹角在北东部相交,其中F1为逆断层,F2为正断层。断裂构造将矿体断为三段,断距较大,形成相隔较远的三个矿段。2.2.3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不发育,仅见一条花岗斑岩脉,岩脉近南北向侵入于矿区西侧龙山组一段粗砂岩和薄板状细砂岩中,在矿区西北部侵入于龙山组二段一层的矿体中,与围岩呈小角度斜切侵入接触关系。岩脉产状,倾向150°,倾角15°,厚约1-3m。

太古代变质花岗岩分布于青白口系地层之下,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变质花岗岩:浅肉红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钾长石含量多,斜长石次之,石英含量在20-30%,暗色矿物多为黑云母,较少量褐铁矿。3.矿床地质

3.1 矿体分布、规模及产状

本矿床由单层矿组成,赋存于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龙山组二段底部,即Qnl2-1为本区矿层,因断裂构造破坏使单一矿层断为三个矿段,各矿段特征如下:

Ⅰ号矿段:矿体分布于矿区中部TC1-TC16范围内,出露形态为纺锤状,长轴方向长560m,最大出露宽度240m,最小40m,平均宽130m。出露面积约63500m2。矿体最大厚度5m,最小0.7m,平均4.0m。产状,倾向130-180°,倾角3-15°,局部20°。矿体出露最高标高294.7m,最低240m,相对高差54.7m,矿层顺地形坡向沿山梁分布。呈平台状。其上覆盖层厚度0~0.5m。(见照片2、3)

矿体呈层状产出,具有舒缓波状变化特征。矿层厚度稳定,16个探槽中,仅南端的TC8、TC9厚度小于4m,分别为3.3m、0.7m,其余探槽厚度均大于4m,在4~5.0m之间。

Ⅱ号矿段:分布于矿区北部TC17-TC20范围内,出露形态为近三角形,东西向最大长度390m,南北向最大出露宽度200m,出露面积约50000m2,平均厚度4.23m;矿段出露最高标高321.7m,最低280m,相对高差32.7m,产状倾向30-55°,倾角5-16°。矿层沿山梁分布。其上覆盖层厚度0~0.5m。(见照片1、3)

Ⅲ号矿段:由TC21号探槽控制,该矿段受断裂破坏及地形影响呈西宽东窄半椭圆形,东西方向130m,南北向最宽100m,出露面积约10700m2矿体厚5.5m,出露标高160m,产状倾向215°,倾角15°。矿层沿山梁分布。其上覆盖层厚度0~1m。

综上所述,本区矿体呈层状低角度产出,具舒缓波状变化特征,矿体厚度变化不大,平均厚4.09m,各工程见矿厚度(见下表)。

各工程见矿厚度统计表 表3-1 矿段号 工程号 厚度(m)平均厚度(m)备

注 Ⅰ TC1 4.00 4.00 2 4.6

4.004.104.054.04.024.603.300.704.054.104.305.004.304.40

QJ1 4.30

Ⅱ 17 4.10 4.23 18 3.005.304.00

Ⅲ 21 5.50 5.50 3.2 矿石特征 3.2.1矿石矿物成份

组成矿层之矿石全部为石英砂岩,其矿石成分为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

(一)碎屑成分:占矿石矿物总量90-95%,其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含量占80-85%,海绿石(已被褐铁矿交代殆尽,呈假象存在),含量小于10%,并有微量锆石、长石、云母等。

(二)胶结物成分:占矿石总量5-10%,其成分为石英、铁质及粘土质矿物。

3.2.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呈细-中粒砂状结构,以接触式胶结为主,次为增长式胶结(次生石英加大边),亦见有空隙充填式胶结类型。占矿石矿物主体的石英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粒径一般在0.1-0.3mm间,分选性较好,少量碎屑在0.03-0.1mm间。矿石呈层状构造及块状构造。3.2.3矿石类型

组成矿体之矿石矿物成份简单,结构、构造单一,矿石自然类型属细-中粒褐铁矿化海绿石石英砂岩,工业类型为水泥用硅质砂岩矿。3.3 矿石中有益及有害组份含量及其变化

矿石中主要组份为SiO2、Al2O3、Fe2O3、三者合量95%以上,其次为CaO、MgO二者合量不足1%,K2O、Na2O、Cl-、SO3、TiO2等含量甚微。各矿段SiO2、K2O、Na2O平均品位见表

矿段号 SiO2(%)K2O(%)Na2O(%)(K2O+Na2O)(%)Ⅰ 86.35 0.442 0.078 0.52 Ⅱ 84.25 0.432 0.080 0.512 Ⅲ 87.61 0.99 0.041 1.031 3.3.1有益组份含量及其变化

主要有益组份为SiO2,全矿床平均85.64%,最高91.34%(TC5),最低80.08%(TC18),总的来看,矿层中SiO2含量均匀,沿走向和倾向无明显变化。

3.3.2有害组份含量及其变化

(1)碱量(K2O+Na2O):全矿床平均0.57 %,含量比较均匀稳定。碱量中主要组份平均含量K2O 0.50%,Na2O 0.074 %。

(2)其它有害组份:根据组合分析结果,SO3 0.0085~0.0097%;MgO 0.60~0.61%;Al2O32.99~3.54%;Cl 0.006%;Fe2O37.02~8.09%;各类有害组分含量甚微,均低于允许指标。

综上所述,矿石中不论是有益组份还是有害组份,含量变化较小,均属于含量均匀性质。根据本区矿石主要有益组份SiO2与主要有害组分碱量(K2O+Na2O)的相关性,证明二者含量相互制约,即SiO2含量高时,碱量(K2O+Na2O)含量低,二者成反相关变化。3.4 矿体围岩地质特征及覆盖层特点 3.4.1矿体围岩地质特征(1)顶板围岩: 矿体上覆地层的层位为Qnl2-2,其岩石组合为紫红色、灰绿色泥质页岩,层理发育,岩性松软,易风化剥蚀。本区仅在Ⅱ矿段顶部有少量出露。顶板围岩SiO2 含量平均72.26 %,碱量(K2O+Na2O)含量平均1.96。(2)底板围岩:

矿体下伏地层为Qnl1-2,为灰绿色、褐色、薄板状细砂岩及粉砂岩互层,构成底板围岩。层理发育,呈半风化状。底板围岩SiO2 含量平均76.09%,碱量(K2O+Na2O)含量平均1.45。

从以上围岩特征可以看出,围岩和矿体中SiO2和碱量(K2O+Na2O)含量有一定差别,顶板岩性和矿体界线清楚,而矿体和底板岩性界线不十分清楚。3.4.2覆盖层特征

由于矿层产于该区最高部位,加之顶板围岩极易风化剥蚀,绝大多数矿层之上仅覆盖少量的腐植土和残坡积物,主要由砂土、碎石等组成,一般0~0.5m,最厚处亦不足1.00m。据相邻的下平山矿区资料,其化学成分SiO2平均67.05%,碱量(K2O+Na2O)平均3.13。显示硅低碱高的特点。3.5 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3.5.1矿床类型

组成本矿区矿层之矿石,含有少量代表海相沉积环境的标志性矿物——海绿石,岩石碎屑粒度较细,结构成份成熟度高,矿层具水平层理,交错层理,层面具波痕,据以上特征结合上下层位的岩石组合,表明该矿床沉积环境属浅海陆棚相,因而矿床成因类型属浅海相沉积类型。

3.5.2找矿标志

矿床严格受层位控制,产于龙山组二段底部,其上覆地层为紫色、黄绿色泥质页岩,其下伏地层为棕褐色薄板状细砂岩、页岩和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白色粗砂岩),特征明显;另外,矿石因含铁质较高呈黄褐色、棕褐色,肉眼极易识别。

由于上覆地层极易风化剥蚀,且矿层自身产状平缓,较易形成平顶山地貌,加之组成矿体的矿石本身致密坚硬,地貌易形成陡坎,在本区亦属特殊景观(地方俗称“草帽山”、“大平台”)。以上特征在同类矿床中极容易见到,是寻找同类型矿床的明显标志之一。3.6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本矿床与东侧相邻的下平山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属同一层位地层的相邻块段,其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及物理性能等多项指标基本一致,下平山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已开采多年,为浅野水泥厂配套的硅质原料矿山,类比相邻矿山开采、加工及利用的实际资料,该矿床矿石易采易选加工技术性能良好。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 水文地质 4.1.1区域水文地质(1)、地形地貌

本区属燕山山脉东南部低山丘陵区,山体多为浑园状,山顶平缓,河谷发育多为“U”型谷。最高山峰海拔标高312.7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河谷,标高70.2m,比高242.5m。地表植被不发育,主要分布有人工林(松、柏)及野生灌木丛等。(2)、气象水文

本区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0.5℃,多年平均降水量679.3mm,最大年降水量为1273.5mm(1996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20.0mm,日最大降水量378mm(1959年7月21日)。多年平均蒸发量1646.88mm,多为年平均降水量的2.3倍。

矿区属^^河水系,呈枝叉状分布,区内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雨季水位暴涨,平时水量很小或干涸。(3)、含水岩组类型及富水性

根据地貌形态,含水量富水性及水理性质,本区含水岩组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溶洞裂隙水,沉积岩裂隙水及混合花岗岩裂隙水,四种类型。各含水岩组富水性叙述如下:(a)松散岩类孔隙水:

含水层为第四系坡洪积物,分于河谷及沟谷之中,由砂、砾、碎石、亚粘土等组成,厚一般4-10m。分选性差。富水性一般为河谷中较强,沟谷中较弱。根据民井调查资料:水位埋深1.5-3m,单井涌水量一般<100m3/d,但本层与下伏的基岩风化带裂隙水往往构成统一的水力系统,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供水水源。(b)碳酸盐岩溶洞裂隙水

该岩组为寒武系的一套碳酸盐岩,分布于矿区北部。岩溶沿构造裂隙发育,深度一般40-100m,地下水赋存于溶洞,溶孔和溶蚀裂隙之中,含水带厚33-150m,富水性一般较强。据前人资料,水位埋深10-30m,单井出水量:0.02-30m3/h·m。(c)沉积砂岩裂隙水

该岩组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龙山组一套石英砂岩,岩层裂隙发育,为透水层。据前人资料,泉流量一般小于0.1m3/h。(d)混合花岗岩裂隙水

该岩组为本区内的基底地层,网状风化裂隙较发育,地下水赋存于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风化深度10-20m,富水性较弱。据前人资料:泉水流量,单井涌水量一般0.1-1m3/h·m。(4)、区域构造及富水特征

本区新构造发育,最早为东西向,而后为北东向、南北向、北北东向,老的构造表现出多次活动性。地质构造是控制岩溶发育的主导因素,构造破碎带普遍含水。4.1.2矿区水文地质(1)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低山丘陵区,矿体均分布于分水岭地带,%%河谷及孤石峪河谷分别构成了矿区的东、西、南边界,北部边界即为局部分水岭。矿区位于补给区,区内最高标高312.70m,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70.20m,比高242.50m,矿体出露标高240-312.70m,最低可采标高240m。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含水岩组单一。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龙山组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粘土岩,泥质页岩,其下部为太古代混合花岗岩。矿层为龙山组二段一层,岩性为石英砂岩,矿层倾角3-15°。此外沟谷地段有零星的第四系分布。(2)、含水岩组特征(a)石英砂岩风化裂隙水

矿层以下岩石风化程度减弱,由于石英砂岩本身为透水岩层,加之风化裂隙较为发育,矿体均产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该矿区富水性微弱。

(b)混合花岗岩风化裂隙水

该岩组位于龙山组地层之下,为本区的结晶基底,混合花岗岩内普遍发育有网状风化裂隙,强风化带可形成孔隙潜水,半风化带则以风化裂隙为主,富水性较弱。(c)构造裂隙脉状水

矿区东侧F3断裂构造呈近南北向贯穿整个矿区,断层倾向东,倾角76°,破碎带宽度3-10m。断层性质为正断层,推测其为较强富水断层。

(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

矿区地下水补给来源单一,绝大部分来源于大气降水。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大气降水大部沿山坡直接以地表迳流形式排泄,一小部分由地表风化裂隙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向深部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地表水流入孤石峪下平山河谷后汇入汤河,地下水流向与地表水流向一致,由高向低,由坡地向河谷迳流。(4)、矿床充水因素 矿区附近无大的地表水体,小的水库均低于矿体最低出露标高,风化裂隙富水微弱,构造脉状水出露亦低于矿体最低开采标高,故矿床充水因素单一。

未来矿床采用露采方案,采场范围内的大气降水将直接汇入采场。本矿区矿体均位于山顶,坑底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泄水。故该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4.1.3 矿坑涌水量预测

风化裂隙水微弱,本次预测仅以露天采场内所接受的大气降水来确定矿坑的涌水量。

(1)、露天采坑降水汇入量计算 计算公式:

1、Q雨平均=F·A雨平均

式中:Q雨平均—露天采场雨季日平均降水汇入量m3/d F—露天采场的汇水面积m2 A雨平均—历年雨季日平均降水量m

2、Q雨最大=F·A雨最大

式中:Q雨最大—露天采场雨季日最大降水汇入量 F—露天采场的汇水面积m2 A雨最大—历年雨季日最大降水量m 降水汇入量计算成果表 表4-1 采场最大汇水面积F(m2)历年雨季日平均降水量A雨平均(m)露天采场雨季日平均汇入量Q雨平均(m3/d)历年雨季日最大降水量A雨最大(m)露天采场雨季日最大汇入量Q雨最大(m3/d)备

注 63500 0.00482 306 0.378 24003(2)、矿坑涌水量预测

矿坑涌水量为大气降水汇入量,降水系列资料应用本队1990年9月提交的“河北省秦皇岛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评价报告”,雨季日平均降水量为7-8月份平均值,露天采场面积为Ⅰ矿段分布面积。

露天采场雨季日平均涌水量:306m3/d 露天采场雨季日最大涌水量:24003m3/d 4.2工程地质

本矿床与东侧相邻的下平山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属同一层位地层的相邻块段,其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及物理性能等多项指标基本一致;矿体及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矿床开采工程地质条件亦基本一致。

一、相邻矿山三件矿石抗压、抗拉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本区矿层裸露地表,属半风化岩性质,导致矿层抗压、抗拉强度不大。抗压、抗拉强度试验结果表 表4-2 采样地点 石英砂岩(矿体)采样号 抗压、抗拉强度(MPa)垂直平行平行

TC31 石英砂岩(矿体)WL1 181.0 / 5.9 TC41 石英砂岩(矿体)WL3 228.7 212.6 5.2 QJ002 石英砂岩(矿体)WL5 117.0 / 5.3 175.6 212.6 5.5 资料来源于《##省##县##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勘探报告》

二、本区矿层顶板为页岩,层理发育,易风化破碎,又处在较高位置,岩石力学性质很差,易于剥离。

三、矿体及围岩产状平缓,倾角3-15°,矿体直接出露于山顶部位,今后矿山的开采不形成边坡,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4.3 环境地质

矿区内无工业污染,生活环境良好。根据矿体的产状,矿石组合及矿区地质构造特征,未来矿山开采时不会发生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等现象。本矿区环境地质类型属一类,环境质量良好。5.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5.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5.1.1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

##石英砂岩矿属沉积成因层状矿床,产状平缓稳定,形态简单,连续性好,厚度变化较小,有益有害组份含量均匀,SiO2的变化系数不大,碱量变化系数也较小,矿层内无夹石,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综合上述特点,根据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ZD/T0213-2002]有关规定,确定本矿床属第Ⅰ类勘

第三篇:勘察地球物理实训报告

勘察地球物理实训报告

第一章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2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2

第二章 实验一 磁法勘探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3

一、实验目的...........................................................................................................................3

二、磁法勘探的原理...............................................................................................................3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3 第三章 实验二 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8

一、实验目的...........................................................................................................................8

二、高密度电法的勘探原理...................................................................................................8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8

八、总结.................................................................................................................................11 第四章 实验三 地质雷达实验.....................................................................................................11

一、实验目的.........................................................................................................................11

二、地质雷达的勘探原理.....................................................................................................11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2 第五章 实验四 γ射线衍射仪实验.............................................................................................16

一、实验目的.........................................................................................................................16

二、γ射线衍射仪原理.........................................................................................................16 参考文献.........................................................................................................................................18

第一章 勘查地球物理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地球物理学中的重力、磁法和电法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处理流程、各勘探方法基本处理、解释软件系统、数据的地质地球物理解释过程等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熟悉各种勘探方法的整个工作原理和处理解释流程以及实习报告编写等过程,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手段、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计算技能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巩固已学过的专业知识,为下一步进入专业课程和毕业论文阶段以及今后走上本专业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一)实课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野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综合分析问题方面得到初步训练。

2.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理论联系实际,为进一步学习各种地球物理方法打好基础。3.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能力。

(二)实验的任务

1.初步掌握重、磁、电等各种物探方法在野外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2.能熟系各类专业仪器的操作过程,了解仪器及保证仪器安全的主要措施。

3.掌握各方法的工作设计、资料整理、图件绘制、推断解释和报告编写,要求每人能独立完成各方法实验报告。

(三)课程基本要求

水文、工程物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实验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加深对水文、工程物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掌握物探仪器的原理与操作方法,为野外实践打下基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学生做到:

1.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

预习是为做好实验奠定必要的基础,明确实验目的、任务、有关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2.严谨求实

实验时要求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认真记录观测数据,善于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曲线,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遵从实验教师的指导

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如出现意外,要及时向老师汇报,以免发生

意外事故。

4.注意安全

学生实验过程中,要熟练实验室环境(水、电等)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

5.仪器的使用

使用仪器前要事先检查仪器是否完好,使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老师及时处理,不得私自进行。

6.实验报告

一个实验报告大体包括下列内容: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目的、简要原理、主要实验步骤的简要描述、测量所得数据、计算和分析结果,问题和讨论等。

第二章 实验一 磁法勘探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

实验学时:5学时

实验地点:地球物理勘查实验室 实验依据:《勘查地球物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磁法勘探数据采集工作方法;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二、磁法勘探的原理

磁法勘探是以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接收和研究地质体(构造或矿体等)在地表及其周围空间产生的地球磁场的变化和特征来推断地质体存在状态(产状、埋深、规模等)的一种物探方法。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内容

本实验在室外使用高精度磁力仪做剖面观测,学习磁法勘探的野外工作过程和仪器操作,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编写实验报告。

(二)仪器

G856质子磁力仪,探头及相关的仪器配件。

(三)实验的主要步骤

(1)布置测线、测点。(2)将磁力仪与探头连接。

(3)测线测量时通常2-3 人一组,由一人拿探头,一人兼做记录,或单独由一人记录。

(4)打开仪器,设置日期和时间、设置线号、设置点号和调谐场等参数,具体操作见仪器使用说明书。

(5)逐个测点进行磁场观测,并记录观测值,完成剖面上所有测点的观测。(6)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绘制磁场变化的剖面图,分析剖面上的磁场变化特征,编写实验报告。

(四)磁法观测的注意事项

(1)质子磁力仪操作员应按常规磁法仪器操作规范要求,在进行高精度磁测,在地质勘探方面使用,则需用一台仪器在测区附近做日变观测。

(2)操作人员身上一定要清理掉一切铁磁性物体,观测时罗盘应远离仪器5m 以上,要远离汽车30m 以上,其它人员也要与仪器保持距离。

(3)对于高精度测量的测区应是电磁干扰小,磁场梯度较小,遇到强磁性干扰时(铁路、高压线等),须合理移动点位,并记录在案。

(4)要注意仪器安全,防止碰撞。

(五)实验报告:

该次实验地点为昆工莲华校区足球场,全班共分六组实验测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图1-1为向上延拓图对比图。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磁异常现象。

图1-1.向上延拓(5m)对比图

图1-2从上到下分别为单组测量的剖面测量磁场图,背景磁场图和分离出来的局部磁异常图,图中可明显的看到从左到右有明显的三个正磁异常区,最大值为40nt.1-2 数据的圆滑

图1-3为该局部场拟合剖面模型,拟合参数为磁倾角-60度,磁偏角0度,磁化强度100nt。

图1-3 图 1-4为各个测量小组数据综合起来的磁异常等值线图和向上延拓5km后的磁异常图,通过延拓,压制了局部场,突出了背景场,从图中可知,该区主要

表现出东向的负异常和西向的正异常

图1-4

第三章 实验二 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

实验学时:6学时

实验地点:地球物理勘查实验室 实验依据:《勘查地球物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工作方法;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二、高密度电法的勘探原理

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常规电阻率法大体相同。它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电探方法,根据在施加电场作用下地中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推断地下具有不同电阻率的地质体的赋存情况。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系统由主机、多路电极转换器、电极系3 部分组成。多路电极转换器通过电缆控制电极系各电极的供电与测量状态。主机通过通讯电缆、供电电缆向多路电极转换器发出工作指令、向电极供电并接收、存贮测量数据。数据采集结果自动存入主机,主机通过通讯软件把原始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将数据转换成处理软件要求的数据格式,经相应处理模块进行畸变点剔除、地形校正等预处理后,做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在等值线图上根据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结合钻探、地质调查资料作地质解释,并绘制出物探成果解释图。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内容

本实验在室外采用温纳装置做剖面观测,学习电法勘探的野外工作过程和仪器操作,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编写实验报告。

(二)仪器

高密度电阻率勘探工作仪器包括测量系统和反演软件系统。测量系统包括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测控主机)和WDZJ-3多路电极转换器。该系统具有存储量大、测量准确快速、操作方便等特点,并且可方便地与国内常用高密度电法处理软件配合使用。

(三)装置形式

采用的装置形式为:固定断面扫描装置α排列(温纳装置AMNB)见图1-1。

测量时,AM=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一条剖面线;接着AM、MN、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依此不断扫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由于供电电极AB和MN均按一定比例增大,所以在反映深部信息是有比较好的效果。

图3-1 α排列(温纳装置AMNB)装置

(四)各项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主机电源电压,转换电极控制器开关,转换电极控制器电源电压,主机各接线柱之间的绝缘电阻,转换电极控制器各接线柱之间的绝缘电阻,32芯物探电缆完整性,干电池箱的电压等。在每次都要测量60根电极的接地电阻。

(五)参数设置

主要是设置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系统主机的工作参数,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断面号 每个排列都需要设置,每个中段从1开始,以步长1逐渐增加。2.转置类型 α排列 3.滚动总数 1 4.电极数 60 5.点距 1m 6.MN间距 1m 7.滚动号 1 8.供电时间 1(测量延时50ms)

(六)测点观测

首先是在测量段布设32芯物探电缆两根,在电缆接线头处打下电极,待60根电极连接好之后,首先进行接地电阻检查,以防止有漏接电极或者检出接地电

阻过大的电极。

待接地电阻检查好后,进行测量。测量主机自动完成α排列方式的测量,并自动记录数据。

待一个排列测量结束之后,向前挪动电极和该段的电缆,完成下一个排列的测量。

(七)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

输出观测的剖面数据,分析断面上的异常特征,编写实验报告。

高密度电阻法测量地点是在昆工莲华校区足球场,分组测量,我们第六组实验剖面编号为28号,高密度电阻法应用的原理为自动交换电极分层测量,最深测量电极一般为最两边两根和中间两根,本次测量一共用了60根电极.然后在室内通过软件把原始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将数据转换成处理软件要求的数据,测量数据和模型图分别如图2-1和2-2所示,该次一共测量了18个层,从图中可看出,该剖面表现出地表附近的两个明显的低电阻带,中间的过渡带和深层的高电阻带,地表附近的低电阻带应该是地下埋藏的金属物或其他低电阻物质所致。而深层的高电阻可能为地下的难导电的地质体所致。剖面图

图2-1

剖面图

图2-1

图2-2

八、总结

此次实验,主要让我们学习到物理勘探中的高密度的不同电法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应用,它的工作原理,操作的熟悉及实验后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出现异常的解释。怎样把所得数据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利用相关知识解释数据中的异常,这一过程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夯实了所学的专业知识。

第四章 实验三 地质雷达实验

实验学时:5学时

实验依据:《勘查地球物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

2.通过对地下目标体的地质雷达探测,了解目标体异常的地质雷达剖面特征。

二、地质雷达的勘探原理

地质雷达是浅层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在浅层工程地质勘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质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束在界面上的反射探测有关目的物。

地质雷达的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可重复的发

射脉冲;(2)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3)取样接收与模数转换器,用于进行模拟信号到数字的转换;(4)主控制器,用于完成信号的采集和显示过程。

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紧靠地面,发射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传入大地,电磁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的电性分界面后便发生反射或折射,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被接收天线所接收,见图4-1。不同介质介电常数不同,形成电性界面,根据回波讯号的特征及其传播时间可判断电性界面的形态和埋深。

图4-1 地质雷达探测原理描述及异常体地质雷达图像

雷达波由发射天线发射到被接收天线接收所需要的往返时间为:

t4zx/v

式中,x为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间的距离,Z为反射界面的深度,v为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于在测量中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x是固定的,且较小,因此上式可简化为:t=2z/v,式中电磁波传播速度V速(c0.33 m/ns);r为地下岩层的相对介电常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C22r,c为光

(一)实验内容

1.采用800MHz天线和500MHz天线在室外马路上测量,了解地下介质结构分层情况和地下管线等在雷达剖面上的形态特征。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编写实验报告。

(二)仪器

1.RAMAC X3M型地质雷达主机;2.800MHz天线;3.500MHz天线;4.电缆;5.电池

(三)实验的主要步骤

(1)选择合理的天线

天线的选择是根据要探测的异常体可能的埋深和最小尺度来确定。如在粘土层较厚的地区,要尽可能使用100MH z低频天线;对公路、混凝土建筑物的检测应使用500MHz或800MHz的高频天线。

(2)硬件系统的连接

先将电池装到主机和天线上,将光纤分别与主机和天线相连,将并口数据线与主机和计算机相连。

(3)采集参数设置

1、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

2、运行 Groundvision 软件。

3、当软件的 F5 为红点时,表明系统已经连接好,按F5 进入参数选择界面。

4、选择文件要保存的子目录,取文件名。

5、选择使用的天线,触发方式,点击”setting”进行参数设置。

6、设置采样频率、样点数、迭加次数、采样间距等参数。

(4)数据采集

按“OK”,再按“Start measurement”进行数据采集。

(5)数据采集完成后,按 F6 或ESC 键结束数据采集,退出”Groundvision”软件。

(6)关闭主机和天线的电源开关,关闭计算机,将光纤和数据线取下。(7)将测得的数据输入雷达数据处理和解释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地质解释,编写实验报告。

(四)雷达使用注意事项

1、雷达使用前,要对电池进行充电,充至充电器的指示灯为绿色即可。

2、电池不要充电时间过长或完全用完再充电,随用随充即可。

3、雷达使用时要注意保护光纤和光纤接口,用完后及时将光纤套和接口帽套上,以免进入

灰尘,影响数据传输。

4、雷达使用完后,要及时将电池取下。

5、将电子单元与天线连接时或安装电池时,一定不要让接口处有水。

6、雷达超过半年不用时,要将电池充满电,并将系统连接起来在室内采集一个小时。

7、雷达在现场使用完毕后,要注意清点配件是否齐全,以保证下次能顺利使用。

(五)实验报告:

地质雷达勘探主要是通过测量仪器发出的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物质的介电性系数的不同,电磁波发生反射,再通过测量仪来接收电磁波,从而测量不同物质的分界面,该次测区为莲华校区国资院门前,分组测量,每个小组测量两次分别为测空气与地面的界面,和空气与路边小车的界面,图3-1和图3-2分别为测量空气与地面界面的原图和经过滤波处理后的图,从处理过图中可看到清楚地看到界面起伏形状,但图中的起伏并非地形的真正起伏,而是人为地改变测量。

图3-1

图3-2

图3-3和图3-4分别为路边小车与空气界面的测量图,从处理过后的图中,我们可明显看到三辆小车与空气的界面他们都是因为电磁波从空气中传播遇到不同介电性的物质所致。

图3-3

图3-4 第五章 实验四 γ射线衍射仪实验

实验地点:昆明理工大学莲花校区 实验日期:8.28

一、实验目的

1.学习γ射线衍射仪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

2.通过对地下目标体的γ辐射量探测,了解目标体异常的γ辐射变化剖面特征。

二、γ射线衍射仪原理 2 3 78.1 82.7 79.2 7 8 9 10 73.4 43.3 57 37.6 28.2 28.1 26.8 26.5 27.3

路灯

大理石28.1 12 27 13 29.3 14 32.9 15 33.1 16 29.7 17 30.9 18 28.5 19 26.7 20 25.7 21 27.9 22 27.2 23 35.5 24 63.2 25 63.9 26 67.3 27 67.9 28 63.3 29 61.3 30 58.2 31 62.1 32 67.8 33 68.1 34 70.2 35 70.1 36 72.2 37 62.7 38 61.7 39 43.5 40 71.4 41 61

草地

草坪与灰岩分界

泥土

y射线放射性图100500***22252831343740x/my/kev系列1

分析结果:由数据和图像我们可以的在地质的分界点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有路灯、大理石、草地、灰岩和泥土的地方,放映出了不同地质体的γ辐射是有差异的。大致可以看出的地表有植物覆盖的地区γ辐射量比岩石的地区的大,从而推出γ辐射与植被有关,其次是金属和岩石对γ辐射影响也很大

参考文献

1.于汇津、邓一谦著.勘查地球物理概论.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2.磁法仪器使用说明书。3.高密度电法使用说明书。4.地质雷达使用说明书。

第四篇:怎样阅读地质勘察报告

怎样阅读地质勘察报告

(一)现在的勘察报告越来越厚,我们应该快速找出对基础设计实际有用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应该重点看的内容和数据:

1、直接看结束语和中的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类型以及基础砌筑标高。

从持力层土质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该土质的好坏。一般认为不小于180Kpa的为好土,低于180Kpa的土可认为土质不好。

天然地基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采用一些地基处理方式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2、结合钻探点号看地质剖面图,并一次确定基础埋置标高。

以报告中建议的最高埋深为起点,画一条水平线从左向右贯穿剖面图,看此水平线是否绝大部分落在了报告所建议的持力层土质标高层范围内,以此确定基础埋深。对于局部未进入持力层的小部分回填土,可在验槽时与勘察单位共同协商,采取局部清除,用级配砂石替换等方法处理。

3、看结束语或建议中对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是否有液化判别。这条很重要,没有的话要让勘察单位重新补充且明确液化判别。

4、重点看两个水位――历年来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和抗浮水位。

历年来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在设计地下构件如地下砼外墙配筋时要用到,来计算外墙受到的水压力。当估计建筑物有可能抗浮不满足要求时,一般要用到抗浮水位。

5、对于结束语或建议中定性的预警语句,必要时将其转写进基础的一般说明中。

如: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基槽边界条件较为复杂,应妥善选择降水及基坑边坡支护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观测,降水开始后需经设计人员同意方可停止,等。

6、了解结束语或建议中场地类别、场地类型、覆盖层厚度和地面下15m范围内平均剪切波速,尤其是建筑场地类别,在电算时要用到。

7、了解持力层土质下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如果有,需验算一下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如何看懂地质报告

(二)1、如何阅读勘察报告

(1)直接看结束语和建议中的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类型以及基础砌筑标高。

(2)地基承载力一般以千帕kPa为单位,1kPa=1kN/m2。

(3)从持力层土质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大小可以初步判断土质的好坏。一般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的为好土,低于180kPa的可认为土质不好。

(4)回填土的承载力一般为60~80。一些层数低矮的丙丁类建筑,例如单层砖房住宅、单层大门、荷载比较小的临时建筑(构筑)物,基础可以落在回填土上。(5)看基础砌筑标高即确定埋深。基础尽量浅埋。基础不得埋在冻土深度范围内,否则基础会受到冰反复胀缩的破坏性影响。“基础的冰冻深度和±0.000的绝对标高”两项一般要求明确写在结构总说明中。

2、结合钻探点号看懂地质剖面图及确定基础埋置标高

设计人员第一步应该以报告中建议的最高埋深为起点,用铅笔画一条水平线从左向右贯穿剖面图,看看此水平线是否绝大部分落在报告建议的持力层土质标号层范围之内。

(1)如果此水平线完全落在该范围之内,则建议标高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2)如果此水平线绝大部分落在该范围之内,小部分(小于5%)落在该范围之外(落在不大有利的土质上),这时本着基础宜浅埋的经济原则,判定建议标高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但日后与勘察单位一起验槽时,要共同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这局部的不利土层。一般的处理措施是局部换填或是局部清掉,视具体情况加豆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替换。

(3)此水平线绝大部分落在该范围之外,则建议标高不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须进一步降低该标高。

3、重点看结语或建议中对饱和软土的液化判别

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即饱和软土,但不包括黄土)在地震强度的作用下的液化判别其重要性已经上升为抗震规范中的强条。一般来说,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在强震时不会发生整体倾覆,即使遇上罕遇地震,建筑一般也是坍塌而不是倾覆。但对液化地基上的建筑倾斜或是倾倒却是很可能的,这是因为平时地基土中的水分同土

“紧密团结”为一体,与土共同承托支持整个建筑物的重量,这时土中的水分是有利的。而当地震时,地基土会被震实下沉而水会漂上来,基础原来是坐落在坚实的基础上,而此时却落脚在含水量急剧增大的地基上,类似漂浮在水上。泡了水的地基土承载力会大幅丧失,于是建筑物会整体倾斜甚至倾倒。

4、重点看两个水位:历年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和抗浮水位

历年最高水位:一般设计地下构件如地下混凝土外墙配筋时,要使用这个水位来计算外墙受到的水压力。

抗浮水位:一般比历年最高水位低一些。设计人员看到一些地下层数较多而地上层数不多的工程,有可能不满足抗浮要求时,应要求勘察单位提供准确的抗浮水位。要根据工程经验,具体分析报告中可能不合理的水位,及时与勘察单位沟通,最终要求勘察单位提供真实、科学、合理的抗浮水位数据,作为设计的正确依据。

5、特别扫读结语或建议中定性的预警语句,并且必要时将其写进基础说明

报告中的预警语句如“施工时应注意,在降水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影响相邻建筑物。建议对本楼沉降变形进行长期观测。”“严禁扰动基地持力层土„„”等等,一定要重点标识出来,并将他们写入基础说明中,这样做是为了突出矛盾,告诫自己这些地方日后挖土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结构自身问题,另一方面也加深施工单位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如“持力层以下埋藏有砂层,且有承压水的条件下,施工时应注意不宜钎探,以免造成涌砂,降低地基承载力和加大基础沉降量”这样的警告,如果设计人员不写在图纸中,施工单位不可能钎探时注意,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如: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基槽边界条件较为复杂,应妥善选择降水及基坑边坡支护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观测,降水开始后需经设计人员同意方可停止,等。

6、特别扫读结语或建议中场地类别、场地类型、覆盖层厚度和地面下15m范围内平均剪切波速

一般报告中结束语处的第2条会交待地面以下15m范围内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平均值,并根据此数值判定拟建场地土的软硬类型,并结合拟建场地的覆盖层厚度,进一步判定拟建场地的场地类别。

剪切波速实质上就是剪切波竖向垂直穿越各个土层的速度,一般来说,土层土质越硬,穿越速度就越快。

7、次要看的东西

好土下是否存在不良工程地质中的局部软弱下卧层。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在实际工程中比较少见。如果有,则进行局部软弱下卧层验算。

8、少看甚至不看的东西

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可以少看甚至不看。这些内容和设计关联不大,其中比如含水量、土的密度、土的孔隙比e和空隙率n、土的饱和度S、土的干密度、饱和密度、有效密度、抗剪强度指标、缩限WL、土的塑性指数IP、土的液性指数IL等,都可以不看。

第五篇:地质勘察合同

地质勘察合同

发包人(甲方):

勘察人(乙方):

勘察证书等级:

签订日期:年月日

发包人:

勘察人:

发包人委托勘察人承担等区域的岩土工程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及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为明确责任,协作配合,确保工程勘察质量,经发包人、勘察人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以便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概况

1.1 项目名称:

1.2 工程建设地点:

1.3 工程规模、特征:

1.4 工程勘察任务委托文号、日期:将依据进场时间发委托书

1.5 工程勘察任务(内容)与技术要求:

发包人提出的勘察任务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6承接方式:委托

1.7 预计勘察工作量:

第二条开工及提交勘察成果资料的时间和收费标准及付费方式。

2.1 开工及提交勘察成果资料的时间。

2.1.1大市政工程的勘察工作定于年月日开工,年月日前提交勘察技术资料及成果。由于发包人或勘察人的原因未能按期开工或提交成果资料时,按合同第四条规定处理。

2.1.2展示区工程的勘察工作定于年月,提交勘察技术资料及成果。由于发包人或勘察人的原因未能按期开工或提交成果资料时,按合同第四条规定处理。

2.1.3一期工程的勘察工作定提交勘察技术资料及成果。由于发包人或勘察人的原因未能按期开工或提交成果资料时,按合同第四条规定处理。

2.1.4 勘察工作有效期限以发包人下达的开工通知书或合同规定的时间为准,如遇特殊情况(设计变更、工作量变化、不可抗力影响以及非勘察人原因造成的停、窝工等)时,工期顺延。

2.1.5若甲方能提前提供场地,乙方应以接到发包人下达的开工通知书为准,并在接到开工时间通知后35天内提交勘察技术资料及成果。由于发包人或勘察人的原因未能按期开工或提交成果资料时,按合同第四条规定处理。

2.2收费标准及付费方式

2.2.1本项岩土工程勘察采用固定综合单价合同,按勘察人实际完成工作量结算。工程勘察总费用暂定为元(大写:)。固定综合单价和暂定工程量见下表:表中综合单价包括但不限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措施费、管理费、利润、税金、审查费等完成工作所需支付的一切费用。此外投标人在报价时应充分统一考虑完成约定施工内容所必须的各项费用、及计划工期变更影响的费用等因素,并分摊计入在综合单价中,不再另外计取。

2.2.2勘察人提交大市政工程正式勘察成果资料后,十个工作日内发包人97%的市政工程勘察费用。

2.2.3勘察人提交展示区正式勘察成果资料后,十个工作日内发包人支付97%的展示区勘察费用。

2.2.3勘察人进行一期项目勘察工作,在乙方进场七天后由乙方提出申请支付30%的勘察费用。

2.2.3勘察人提交一期项目正式勘察成果资料后,十个工作日内发包人支付至一期项目85%的勘察费用。

2.2.3项目结构封顶一个月后,无遗留质量问题十个工作日内发包人支付至一期项目97%的勘察费用。

2.2.4项目竣工验收后,无遗留质量问题十个工作日支付剩下工程款。

第三条 发包人、勘察人责任

3.1 发包人责任

3.1.1 发包人委托任务时,必须以书面形式向勘察人明确勘察任务及技术要求。

3.1.2 在勘察工作范围内,没有资料、图纸的地区(段),发包人应负责查清地下埋藏物,若因未提供上述资料、图纸,或提供的资料图纸不可靠,地下埋藏物不清,致使勘察人在勘察工作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或造成经济损失时,由发包人承担。

3.1.3发包人应及时为勘察人提供并解决勘察现场的工作条件和出现的问题(如:落实土地征用、青苗树木赔偿、拆除地上地下障碍物、处理施工扰民及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有关问题、平整施工现场、修好通行道路、接通电源水源驳口)并承担其费用。

3.1.4若勘察现场需要看守,特别是在有毒、有害等危险现场作业时,发包人应派人负责安全保卫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危险作业的现场人员进行保健防护。

3.1.6为勘察人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所需费用由勘察人承担。

3.1.7由于发包人原因造成勘察人停、窝工,则工期顺延。

3.1.8发包人应保护勘察人的投标书、勘察方案、报告书、文件、资料图纸、数据、特殊工艺(方法)、专利技术和合理化建议,未经勘察人同意,发包人不得复制、不得泄露、不得擅自修改、传送或向第三人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如发生上述情况,发包人应负法律责任,勘察人有权索赔。

3.1.9本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和补充协议中勘察人应负的其它责任。

3.2勘察人责任

3.2.1 勘察人按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和发包人的技术要求进行工程勘察,按本合同规定的时间提交质量合格的勘察成果资料,并对其负责。

3.2.2 由于勘察人提供的成果资料质量不合格,勘察人应负责无偿给予补充完善使其达到质量合格;若勘察人无力补充完善,需另委托其他单位时,勘察人应承担由此发生的全部勘察费用;或因勘查质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工程事故时,勘察人除应负法律责任或免收直接受损失部分的勘察费外,并根据损失程度向发包人支付赔偿金,赔偿金额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2.3在工程勘察开工前,对勘察地点进行充分的踏勘和了解,提出勘察纲要或勘察组织设计,派人与发包人的人员一起验收发包人提供的材料。

3.2.4在现场工作的勘察人的人员,应遵守发包人的安全保卫及其它有关的规章制度,承担由此所引起的责任。

3.2.5勘察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岩土工程条件(或工作现场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技术规范要求,向发包人提出增加工作量或修改勘察工作的意见,经设计院书面同意和认可勘察办理正式变更手续。

3.2.6勘察人须为实施本项目的进场工作人员投保人身意外险,并为进场设备和车辆购买保险,并保证投保的额度能够涵盖因意外造成的损失,否则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3.2.7若遇到村民闹事或扰乱现场施工,由勘察人先自行解决,其费用已分摊在综

合单价中。若解决不了,发包人会积极去解决场地问题和村民阻挠问题。

3.2.8若遇到没有施工场地或施工场地没有作业面,由勘察人自行解决,其费用已分摊在综合单价中,发包人协助解决。

3.2.9若遇到探孔点不合适,由勘察人提出更改位置,由发包人复核后方可变动位置。

3.2.10本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和补充协议中发包人应负的其它责任。

第四条违约责任

4.1 由于发包人未给勘察人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而造成停、窝工或来回进出场地,则工期按实际工日顺延。

4.2由于勘察人原因造成勘察成果资料质量不合格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时,其返工勘察费用由勘察人承担。

4.3 合同履行期间,由于工程停建而终止合同或发包人要求解除合同时,勘察人未进行勘察工作的,不退还发包人已付预付款;已进行勘察工作的,按完成的工作量据实结算。

4.4本合同签订后,发包人不履行合同时,无权要求返还预付款;勘察人不履行合同时,双倍返还预付款。

4.5由于勘察人原因未按合同规定时间(日期)提交勘察成果资料,每超过一日,应减收勘察费200元/日。

第五条反商业贿赂条款

1.甲、乙双方都清楚并愿意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定,双方都清楚任何形式的贿赂和贪渎行为都将触犯法律,并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2.甲、乙双方均不得向对方或对方经办人或其他相关人员索要、收受、提供、给予合同约定外的任何利益--包括但不限于暗扣、现金、购物卡、实物、有价证券、旅游或其他非物质性利益等,但如该等利益属于行业惯例或通常做法,则须在合同中明示。如乙方违反该条规定,甲方可据此要求乙方支付技术咨询报酬总额20%的违约金,且有权解除合同。

3.乙方在签订和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如发现甲方工作人员存在接受商业贿赂、营私舞弊等行为,应向甲方审计监察部门投诉。

第六条本合同未尽事宜,经发包人与勘察人协商一致,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

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七条其它约定事项:/

第八条本合同发生争议,发包人、勘察人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向项目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条本合同自发包人、勘察人签字盖章后生效;按规定到省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审查部门备案;发包人、勘察人认为必要时,到项目所 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签证。发包人、勘察人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本合同终止。

本合同一式陆份,发包人叁份,勘察人叁份。

发包人名称:勘察人名称:

法定代表人:(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委托代理人:(签字)

住所:住所:

电话:电话: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银行帐号:银行帐号:

下载地质勘察实训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质勘察实训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质勘察委托书样本

    委 托 书 有限公司: 为 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供设计参数,现委托贵公司为我局编制《 建设工程地质勘察与计算报告书》 。委托事项如下: 一、编制的报告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地质勘察合同书

    地质勘查合同书 委托方(简称甲方):矿业有限公司 受托方(简称乙方):赤 峰 宏 远 地 质 勘 查 有 限 公 司 唐山迁西分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的有关规定,经双方协商......

    岩土工程勘察实训总结

    岩土工程勘察实训总结 班级:***姓名:***学号:*** 工程勘察实训分别为室外勘察实训和室内资料整理实训。在实训之前,我们接触到工程勘察这门课程,并展开了相关的学习,开始对工程勘......

    地质勘察与研究

    论文题目:地质勘察与研究 子题目:地勘单位对营改增的实施与推进 公司:云南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 部门:财务部 姓名:刘学伦 日期:2013年9月9日 学生原创性声明 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生......

    公路工程的地质勘察[本站推荐]

    公路工程的地质勘察,就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的理论和各种技术手段,实行调查、研究公路要穿越地带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公路选线、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经济合理而又正确完整的工......

    铜梁县地质勘察合同范本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含凿井)工程测量、工程物探]工程名称:铜梁县某某学校在综合楼工程工程地点:铜梁县合同编号:勘察证书等级:综合甲级(061022—KJ)发 包......

    地质勘察监理管理办法

    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工程前庄指挥部前庄指挥部 地质勘察监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确保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质量,规范地质勘察监理工作,满足设计需要,依据《关于开展铁......

    地质勘察工程范本合同

    地质初步勘察工程合同合同编号:发包人 勘察人 发包人委托勘察人承担勘察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为明确责任,协作配合,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