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鉴赏
题目 : 舞蹈在蓝色多瑙河上
课程名称 : 音乐鉴赏
院系 :机电工程学院
年级 : 11级
班级 :机械本(3)班
姓名 : 黄琪赟韬
学号 :110613026
舞蹈在蓝色多瑙河之上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简介创作背景简介
《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四百多首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写于1867年。现在人们常听到的是管弦乐曲。其实,这支曲子当初是作为一首男声合唱曲写成的。1867年,奥地利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急需一首供表演用的合唱圆舞曲。当时,约翰·施特劳斯已经创作了大量圆舞曲,于是大家提出最好请约翰·施特劳斯来写。“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柏克找到这位著名的作曲家,请求他为“合唱协会”创作一首合唱圆舞曲。当这一要求提出以后,约翰·施特劳斯并没有马上答应,虽然,他早就想写一首以多瑙河为主题的作品,但是人家要求他写的是一首声乐曲,而他过去从没有写过合唱。经指挥一再请求,他才答应试一试。
多瑙河是流经中欧的一条主要河流。这条河流对作曲家来讲,如同母亲一样的亲切、熟悉。约翰·施特劳斯不知多少次泛舟多瑙河上,漫步在她的两岸。那湛蓝的河水,如画的风光,村民朴实的舞蹈,美丽动人的传说,使作曲家感到犹如投身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之中,经常留连忘返,不愿离去。他更喜欢阅读诗人们赞美多瑙河的诗篇。所以,当赫尔柏克一提出要他创作一首以多瑙河为主题的圆舞曲时,一幅幅多瑙河秀丽景色的生动画面和柏希的诗句“在那多瑙河边,在那多瑙河边 „„ ”立即浮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约翰·施特劳斯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友人格涅尔听。这位诗人也有同感,他很快写下一首歌颂多瑙河的诗歌。当约翰·施特劳斯拿到《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诗篇时,乐思如同奔腾的河水,激荡在他的心头。关于约翰·施特劳斯是怎样创作《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的,是人们感兴趣的事情,于是传说纷纭。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那天,他忘了带谱纸,于是在自己的衬衫袖子上匆匆记下了这些乐思。这天夜里,他没有回家去,直到清晨,他才回到家里脱掉衬衫入睡。他的夫人杰蒂·德雷弗丝是一位歌唱家。她发现丈夫衬衣袖上的乐谱,知道这是他的什么新作,就没有动它。可是,当她有事出门归来时,发现这件写有乐谱的衬衣被仆人当作脏衣服拿去洗了。她不由得一惊,急忙跑出去找。幸好洗衣妇刚刚将衣服丢进洗衣盆里。杰蒂从水中将衬衣捞出。还好,乐谱墨迹还未泡掉。所以,今天,人们能听到这支动人的圆舞曲,真应该感谢杰蒂救谱之功。
当然,传说并不一定和事实完全相符,但它说明人们对这支曲子的热爱和想追根求源的迫切心情。
对于曲子本身,也是有一般波折的。1867年,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二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部乐曲同年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
····舞曲内容分析(借鉴部分音乐鉴赏人的意见)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徐缓的震音,好像是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个背景上,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第一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第二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第四圆舞曲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接下去的部分,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圆舞曲之后,很短。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圆舞曲、第四圆舞曲及第一圆舞曲的主题,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
作者简介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一个音乐家家庭,与父亲同名。
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他还将源于德国南部性格温和的连德勒舞,改造成为结构简单、节奏灵活、旋律优美、感情奔放的音乐体裁,在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还作有《雷鸣电闪》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复习材料 西方音乐流派
一.巴罗克时期(1600——1750)
1.音乐特点:作品大都宏伟壮观充满活力,以复杂沉重的复调音乐为主。2.代表人
巴赫:代表作《马太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包括前奏曲和赋格)亨德尔:代表作《水上音乐》《焰火音乐》;还有斯卡拉蒂、维瓦尔蒂等 3。中国明代律学家朱载堉1581年首创“新法密律”并计算出十二平均律,比西方早一百年。二.维也纳古典乐派(1750——1810)
1音乐特点:崇尚理性,形式严谨,以简洁明快的主调音乐为主。.2代表人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热情》,交响乐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 歌剧《费代里奥》 海顿:交响曲《时钟》 清唱剧《四季》《创世纪》 莫扎特:歌剧《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礼》 三.浪漫主义音乐(1820-1910)
1.音乐特点:从主观的角度感受事物,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2.代表人: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鳟鱼》《致音乐》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纺女》《冬之旅》
交响曲《未完成》)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幻想即兴曲》《华丽圆舞曲》 李斯特首创交响诗体裁,作品:《前奏曲》《塔索》《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 柏辽兹首创标题音乐,作品:《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3.艺术歌曲: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多为独唱曲有精心编配的钢琴正谱伴奏,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4.练习曲:是为练习某种乐器演奏和嗓音演唱技术而创作的乐曲。
5.标题音乐: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音乐形式,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相对应。例:《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 四.民族乐派(1860年左右)
1.音乐特点:作曲家探索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歌颂祖国河山和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2.代表人:
捷克斯美塔那交响诗《我的祖国》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 捷克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 芬兰西贝柳斯交响诗《芬兰颂》 俄国格林卡“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歌剧《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管弦乐《卡马林斯卡亚幻想曲》 俄国柴可夫斯基交响曲《第六悲怆》;序曲《1812年》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3.俄国强力五人团
成员: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作品:穆索尔斯基: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
4.交响诗: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例如:西贝柳斯《芬兰颂》;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五.印象乐派
1.音乐特点: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重视和声配器色彩,意境幽静朦胧飘忽空幻。2.代表人:德彪西
3.作品:交响素描《大海》;歌剧《佩利亚斯兰与梅丽桑德》;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 钢琴曲《意象》《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六.表现主义音乐
1.音乐特点:表现内心苦闷,孤独,恐惧,绝望等情绪 2.代表人:勋伯格(奥地利),贝尔格,韦伯恩
3.无调性音乐:没有调性的音乐出现于20世纪初,它取消了各音之间的音级功能差别打破传统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八度中的十二个半音处于平等地位,既不与某个调性中心有关系,也不依附于某个主音,从而避免和否定了调中心的存在。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 4.十二音音乐作品:勋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华沙幸存者》 七.爵士乐(JAZZ)
1.起源: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黑人舞蹈音乐,源自美国的黑人歌曲和“拉格泰姆”。2.代表作品:格什温的钢琴与乐队作品《蓝色狂想曲》,贝尔格的歌剧《璐璐》 3.分类:迪克西兰爵士乐(代表人: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金奥利弗),自由爵士乐 4.爵士乐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南部之子》 中国音乐部分 一.古琴音乐
1.古琴形制:七弦,十三徽 2.代表曲目:《高山》《流水》《阳春》《白雪》 3.赏析《流水》:曲式:“起,承,转,合”结构,谱源于《神奇秘谱》;此曲伴“航行者”太空船遨游太空 二.古代歌曲
1.发展历程:诗经,楚词,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发展阶段。2.代表作品:《阳关三叠》《扬州慢》 三.学堂乐歌 1.定义:“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末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1898年5月向光绪上书:“请开学校折”中提出的。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学校里开设乐歌课所唱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2.主要内容及代表作品: A、“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代表性的歌曲有:《何日醒》《黄河》 B、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的歌曲有:《体操-兵操》等; C、极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和新政的建立的,如:《革命军》(沈心工编)D、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反封建”民主精神。代表作:《勉女权》《女子体操》《缠足苦》;
E、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民主思想的,代表性歌曲有:《运动会》、《电报》、《文明婚》等; F、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勉学》《春游》《送别》
3.四位音乐家的作品风格比较
主要作品 音乐风格 对会的主要贡献 沈心工 《体操兵操》《黄河》 歌词浅显易懂,词曲结合好,适合儿童学唱
编写大量乐歌,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李叔同 《送别》《西湖》《春景》 所作乐歌文辞秀美,富于意境和韵味
创办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萧友梅 艺术歌曲《问》 所作乐歌贴和时政,善于运用西方音乐要素
1927年到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即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黄自 清唱剧《长恨歌》,艺术歌曲《玫瑰三愿》
作品题材丰富,体裁广泛,风格典雅旋律流畅结构严谨
介绍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大批音乐专业人才。4..清唱剧
又称神剧,是巴洛克时期的一种混合歌乐的形式。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谱以曲调,由许多乐章组成,包括:咏叹调喧叙调合唱等曲体。题材包括:抒情的,戏剧的,历史的,宗教的。无布景动作与服装,多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例如:黄自《长恨歌》;海顿《四季》《创世纪》
四..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1.聂耳:作曲家,云南人。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歌曲:《卖报歌》《新女性》 《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梅娘曲》
2.冼星海:作曲家,广东人。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生产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第六乐章《黄河怨》;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五.左翼音乐运动组织
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聂耳,王旦东等 中苏音乐学会聂耳,任光,田汉等
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聂耳,任光,张曙等 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张曙,安娥,吕骥等 六.歌剧:
1.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演唱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2.中国新歌剧代表作:(六部)* 马可《小二黑结婚》《白毛女》 * 梁寒光《赤叶河》 * 羊鸣《江姐》 * 罗宗贤《刘胡兰》 * 张敬安《洪湖赤卫队》 * 石夫《阿依古丽》
七.新中国的音乐家及其作品 陆祖龙合唱《祖国永远是春天》《一束山茶花》独唱曲《娄山关》《心中的玫瑰》《长城永在我心上》
吕其明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秦咏诚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我为祖国献石油》 施光南歌曲《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歌剧《伤逝》
彭修文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花好月圆》《丰收锣鼓》《瑶族舞曲》《乱云飞》 郭文景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歌剧《狂人日记》《夜宴》;交响合唱《蜀道难》;交响诗《川崖悬葬》;协奏曲《愁空山》;室内乐《戏》《甲骨文》《社火》 谷建芬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声与微笑》《烛光里的妈妈》《那就是我》 赵季平歌曲《好汉歌》。为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笑傲江湖》电影《大话西游》《霸王别姬》等配乐。
印青歌曲《走进新时代》《凝聚》《西部放歌》《永远跟你走》音乐剧《迷人的港湾》舞剧《妈祖》
三宝歌曲《你是这样的人》电影乐《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 刘炽歌曲《祖国颂》《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赞歌》 乔羽词作家,被称为“词坛泰斗”。作品有《思念》《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爱我中华》《我的祖国》《祖国颂》 八.补充音乐家及其称号
1、巴赫(音乐之父、复调大师)
2、海顿(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
3、(乐圣)
4、莫扎特(音乐神童)
5、舒伯特(艺术歌曲之王)
6、李斯特(钢琴之王)
7、肖邦(钢琴诗人)
8、帕格尼尼(小提琴之王)
9、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10、格林卡(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1、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乐之父)
12、冼星海(人民音乐家)
13、德国“三B作曲家”是指(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
其他
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孟加拉被称为“音乐之邦”。
第三篇:音乐鉴赏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抗战时期的伟大史诗道影响着抗日的人民
以其铿锵有力的力
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如此伟大的作品当它出现在和平安逸的今天更能给人以一种精神上的催化、灵魂上的洗涤。
与其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
不如说它是被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的动力。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完《黄河大合唱》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内涵
再配上激昂的旋律与深情的朗诵使人顿时心生敬畏唤起了灵魂深处的斗志。下面就分三方面对其进行我个人浅陋的赏析。
一、硝烟弥漫中的产物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然作词
冼星海作曲。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
以黄河为乐成就与独创性。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
音乐表现了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i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
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我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
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展示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音调清新、朴实优美
具有鲜明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 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二、浅谈《黄河大合唱》各章节
《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合唱、《黄河颂》
男声独唱
乐队、《黄河船夫曲》
配乐诗朗、《黄河之水天上来》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
黄河》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合唱)等8个乐章组成。每一乐章相互独立题那就是爱国。
却共同表现着同一个主 《序曲》这是管弦乐队演奏。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
象征形成了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序曲的高潮。
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开始在强
唱出急促、喊叫般、特性极强的乐句划呦
冲上前
划呦
冲上前
“咳呦劲的前奏引入之下划呦划呦划呦
”紧接着长音呐喊与领唱、合唱强化了号子的音乐特征。其中后半拍起的使情绪更加紧小节和同音八分音符与同音三连音的反复加以强调张。随后一阵错落的大笑声张气氛。舒展的弦乐间奏后的舒展旋律。随即
缓解了喘不过气来的激烈搏斗般的紧平稳的四部合唱
重复唱出弦乐演奏
音乐又转入强烈的搏斗式的旋律和浓厚的号子
经高度提炼、加工
用精当的合写音调。全曲在船工号子的基础上唱技巧组成了紧张搏斗、光明展望、继续奋战三个鲜明的场景
出了一个斗争的运动过程勾勒出一幅音乐图画。
第二乐章《黄河颂》。这是男声独唱民族颂歌。朗诵之后
也是一首深情而豪迈的这
乐队在中声区奏出连绵起伏的悠长前奏段前奏系由歌曲的第一句旋律演化而成有特点的旋律片段
三个大的波浪线和几个富
提示出全曲发展的主要音乐素材和内在的气质
典型的引申发展的手法
都使这首歌以雄伟的黄永不停歇特征。五声调试的旋律进行曲酣畅淋漓气势宏伟
并富有象征性的艺术感染力
源远流长河象征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必将浩浩荡荡更加辉煌。
第三乐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一首独特的歌曲——朗
从黄河悠久的历史到黄河的壮阔景观诵歌曲。歌词内容十分丰富和炎黄子孙今日的觉醒、奋起与对未来的呼唤构成了宏伟的篇章。一般曲作无法表现如此丰厚的内容奏互相独立的歌唱形式
于是作曲家借鉴西方歌词与伴
并融入古曲
采用民族乐器三弦进行伴奏《满江红》和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一些旋律色。而在实际演出中 第四乐章
以凸显民族化特
这首歌曲常常被省略不唱。
《黄水谣》。这是女声二部合唱和混声合唱歌曲
并运用强也是一首谣唱体的抒情歌曲。歌曲的旋律委婉而又深情烈的对比手法使简洁的再现部音乐首尾呼应
完整统一。开始的乐句为上下13度的宽阔音域包含了全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
旋律并成为全歌曲音乐发展的基本音乐素材。前8句为一个乐段发展流畅自如 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与黄河息息相关、辛勤劳作、世代耕耘的血肉关系后
营造出人河一体、人地一体的音乐氛围。随
以速度、节拍、音色的对比
产为小音乐进入对比性的第二乐段生了令人痛楚、震惊的艺术效果。中间补充、连续性的间奏调性的和弦。第三乐段歌词只有两句
曲作将其扩充
重复歌词形成全曲的结束。补充部分由器乐演奏完成虽然带有一点痛苦呻吟的意味但并不是颓废不振的情绪而是充满着希望与奋斗。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唱》。这是一首男声对唱、重唱与混声合唱歌曲。通过黄河岸边两个老乡的相互问答攀谈
表现出两个人共同的身世、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仇恨、共同的决心——为国当兵一起打回老家去。歌词以个两小分句的一问一答为一节前五节则重于叙事
用对唱的形式
共7节。
上下句之间均有短小的过门。
甲、乙同时演唱各自后两小节表现共同的心愿声部的旋律
采用重唱的形式然后再颠倒过来连续演唱。而后混声合唱与重唱重叠最后是节奏扩展一倍的强劲的结束句。整个歌曲就在上下两句旋律的重复和结合的基础上
共重复13遍
一方面
但并不显得单调乏味两个曲调具有纵向可动另一方面
两个旋律分别
形反而显得丰富多彩。其原因在于对位的规律即用复对位的作曲法生成建立在不同的调式变化上因而简单中寓丰富不变中有变化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具有精炼集中的艺术效果。
第六乐章抒情歌曲调
《黄河怨》。这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歌曲也是一首并不是一首可以独立演唱的艺术歌曲。歌曲以悲愤的音表现出被日寇践踏之下中国妇女的哀怨之情。与歌词的排比句
式相匹配歌曲的乐句紧缩加大了哭诉的情感含量并且由悲到
“你痛、由痛到愤形成了音乐的层次感。结尾的音乐推向高潮
”成为中国人民的集体呼喊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催人泪下。
荡气回肠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这是一首齐唱、轮唱歌曲。节奏整齐句式短小采用变化重复的作曲手法
使音乐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成双成对的民间音乐的发展手法与音乐主题紧密结合。快速
使旋律的的演唱更加上口易唱。两部轮唱、三部轮唱、四部轮唱民族风格更加浓厚。
第八乐章
《怒吼吧
黄河
》。这是一首混声合唱歌曲也是整个大合唱中分量最重的一首合唱歌曲也是整个大合唱中分量
随即由三最重的一首合唱歌曲。前奏即显示出激越、果敢的气势次重复的“怒吼吧展到六度、八度
黄河
”构成的开头乐句
音域由四度逐层扩
男高音、节奏也由短顿而拉开一个长句。接着女低音、女高音、男低音各差一拍依次唱出。复调作曲法显示出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景象。然后又变为先女声二部、后男声二部的“啊”又由如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女低音唱出以模进模仿、横向逐步紧凑等主复调结合的手法写出出色的音乐段落
充分表现出历史要峰回路转、继往开来的音乐主题。又通过和声色彩、力度聚集、直线旋律构成等手法结束。
三、《黄河大合唱》给予世人的影响
把音乐推向最高潮使整个歌唱完满
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热悲壮、激昂、宏伟、雄浑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 我想每一个华夏儿女听《黄河大合唱》时都会心潮澎湃血沸腾这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啊
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跨打不倒的象征。当我们潜心聆听时中怒吼的力量。我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
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
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
前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赴后继天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
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
实现中华民族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
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
那个时代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应有的骨气和胆识
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啊你们是黄河是不朽的黄河曲。
第四篇:音乐鉴赏
钢琴曲《蓝色多瑙河》的鉴赏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1012501班 郭国菊
通过将近一个学期对《音乐鉴赏》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在本课程的任教老师的熏陶下,我从以前只喜欢听流行乐到渐渐爱上部分钢琴曲和交响曲,其中最喜欢的是钢琴曲《蓝色多瑙河》,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听几遍。下面介绍下我对这首歌曲的了解和些微的认识。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是斯特劳斯家族里前后五位圆舞曲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其父与其同名,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而他小约翰·施特劳斯,自幼酷爱音乐,虽遭到父亲的反对,但在母亲帮助下偷学小提琴、钢琴和作曲。十九岁时,组织了自己的一个管弦乐团乐队,赴波兰、德国各大城市举行圆舞曲演奏会,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整个欧洲。遂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共创作了一百二十多首圆舞曲,其中最受世人喜爱的就是这首被誉为维也纳第二国歌的《蓝色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是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在1867年的作品,它的全称是《在美丽蓝色的多瑙河》。都说时代造就英雄,其实,时代还能造就伟大的艺术作品。1866年,结束奥地利和普鲁士多年来争夺德意志统治权的争斗和决定以容克地主资产阶级的普鲁士作为盟主统一德国的普奥战争以奥地利的失败而告终。此时,德国诗人卡尔·贝克题献给维也纳城的诗句——“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正好启发了小约翰·施特劳斯。他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创作出了这首名扬世界的曲子。
乐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较长的序奏、5首小圆舞曲和简短的尾声组成。
长长的序奏是使用小提琴的颤音来开始的。音量并不高,仿佛是朝阳划破地平线,向世界贡献新一天的温暖与和煦,一切都是那么的安宁。
接下来就是五首圆舞曲。第一首音乐十分地明快,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一下让人感觉到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美妙的旋律,就像娓娓动听的语调,正如歌词所描述的“你多愁善感, 你年轻、美丽、温纯, 犹如矿中闪闪发光的金子, 真情在那儿苏醒, 在多瑙河旁, 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的欢乐情景,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第二支圆舞曲,旋律跳跃、起伏,犹如起伏的波浪, 情绪爽朗、活泼,曲调轻盈,节奏感十分的强烈,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第三支圆舞曲,犹如冰与火的交融,刻画出生活在这条蓝色河畔的人民幸福田园生活的狂欢场面。在第四支圆舞曲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两种不同感情的融合表达了一种深深地陶醉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愉快心情。第五支圆舞曲是整部乐曲的高潮。节奏起伏跳跃,热情欢腾, 进一步表现了春回大地的美好景象。
乐曲的尾声,结构庞大,音响丰富,几乎包容了乐曲中的所有的圆舞曲的主题。全曲在火热的狂欢高潮中结束。这首作品如果不知道创作背景的话,我们绝对不会想到这样一首热情、优雅的作品是在战败后大多数人对国家前途命运感到悲观的时候创作的。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蓝色多瑙河》一经问世,就让全体奥地利人的精神为之振奋。这种强心剂太符合那个时代的需要了。
写于民族危亡时刻的《蓝色的多瑙河》,充满爱国之情,浸透着奥地利人民对祖国河山的敬仰之情。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一批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歌曲虽然在风格、体裁上和《蓝色多瑙河》有很大区别,但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让整个民族从低沉的情绪中解放出来,重新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一个乐观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无国界”这句话实在是太正确了。
参考资料
1.《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三线学兵连--古今中外音乐、戏曲赏析之赏析《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第五篇: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论文
欣 赏 黄 河 大 合 唱 有 感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欣赏《黄河大合唱》有感
《黄河大合唱》是所有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一首民族音乐,在无数的大合唱比赛中都能听到其气势磅礴的旋律,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不禁不住激动万分,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她诞生于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侵略中国的危急时刻,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是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而发出怒吼。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听着这激亢的乐曲,我心中顿时充满一股力量。在音乐鉴赏课上,我有幸能了解这一段创作历史,走近激情荡漾的抗战年代,感受那一代英雄人物的壮志豪情。并且能更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到《黄河大合唱》中那属于炎黄子孙的坚强和不屈。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宣扬革命精神的音乐史诗,为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重要作品。《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又一次奉命渡过黄河执行任务时,他获得了一份创作的灵感。当他看到,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惊涛骇浪扑面而来,呼啸龙吟的声音如雷贯耳,他被这黄河的宏伟气势折服了。当他看到船工们在三月延安的初春光着膀子,用尽全力摇着他过河,喊出震天动地的号子时,他被这情景感染了。他脑海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在延安的一个联欢会上,他当场朗诵这首诗,在场的作曲家冼星海被深深的感动了,他一下跳起来,一把夺过诗词,激动地说:“我能谱好,一定能!”于是,新的一轮创作开始了。在那严寒的冬天,冼星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终于谱好了《黄河大合唱》的曲子。在延安的大礼堂,当时的交响乐团首次演奏了这部曲子,合唱团首次合唱了这支壮歌,台上歌声飞扬,台下群情激昂。《黄河大合唱》以其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不仅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赞扬和欢迎,并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各个战区,进而蜚声海外。1940年,刘良模把《黄河大合唱》的乐谱带到了美国,1943年普林斯顿大学合唱团用英文首次在美国演唱。从此,《黄河大合唱》逐渐在美国、加拿大、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广泛演唱,成为中国最早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音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雄壮而激奋,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这部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作品展现了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惊人动地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时代、生活和群众的革命精神,成为时代的强音、民族的心声,震撼着神州大地,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抗敌。中华儿女高唱着这支传遍了祖国大地的战歌,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夺取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我们不能不说,这支歌给了中华儿女抗战的力量。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黄河大合唱》所表现的这种民族精神,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该有的,更是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们应该学习,发扬和铭记的。虽然年轻的我们没有经历那一场战火纷飞,生活在已给和平而幸福的年代,但是绝不能忘记那段耻辱的历史。
无论听多少次,《黄河大合唱》都能带给我心潮澎湃的感觉,那是属于内心最真实、最直接的震撼。听《黄河大合唱》的心情,是气势磅礴,是阵阵荡耳,是心境复杂的。我虽然没有见到过黄河,但也能从中感受到黄河口涛涛河水奔涌中那种如千军万马咆哮而来的势不可挡的姿态。《黄河大合唱》用雄壮,用呐喊,用号召,感染着我,歌颂着刚强不屈的华夏儿女,这是高昂,这是沉厚,这是凄婉,这是悲壮。那样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的曲调,有着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
《黄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融声乐、器乐、文学于一体。就合唱而言,给人以音乐与文学“协奏”的感受;歌词与音乐意境高远,形式灵活多样,富于歌唱性和音乐性;贴近劳苦大众,雅俗共赏,富于普及性;注意用情节、戏剧性渲染刻画人物;从艺术借鉴上看,它还带有西方“康塔塔”的成份。全曲由八首歌曲组成,既各成章节,又浑然一体。《黄河大合唱》是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里程碑式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中国音乐史上不朽的传世名作,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唤醒了人民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常常这样认为:过去的老歌都不好听了,都那么土,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流行歌曲才是主流。但我想《黄河大合唱》是始终不会落伍的。这是一个时代的标签。直到今天,《黄河大合唱》以及据其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仍是国内外音乐舞台上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欣赏这些伟大的历史作品,要牢记祖国惨痛的历史教训,要学习先辈们百折不挠、舍身为国的精神。不忘国耻,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