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五年来江苏非官方高校BBS的发展建设现状
近五年来江苏非官方高校BBS的发展建设现状
网络BBS是由志趣相投的网络使用者共同组成的网络社区。它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芝加哥。80年代初,第一个商用BBS软件包上市。1995年8月8日,我国的第一个网络BBS,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论坛正式开通。现在著名的高校BBS除了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之外,还有北京大学的一塌糊涂、北京大学的未名、复旦大学的日月光华、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南京大学的小百合、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四川大学的蓝色星空等。高校BBS会员在我国BBS用户网络中都是平等的,可以自由地发布各类信息,也可以自由地对某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BBS中的内容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长期保存在服务器上。一个问题提出后,可能会讨论几天,也可能会讨论几个月。在BBS中,一些热心的网友会把相关的主题进行整理,或者转贴一些比较好的信息资源。学生登陆BBS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校情况、人际交流和娱乐(图1)。与普通的BBS不同的是,高校BBS身处校园,面向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主要包含有情感、生活、学习三个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主题。学生对本校的BBS的依赖性较强,登陆校园BBS己经成为上网的必做的事情之一。中国数据网的调查结果(图2)显示,只有30%的同学表示从来不登陆BBS。在校园内,拥有本校BBS上一个知名ID成为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上BBS十大热门话题更是成为许多用户追求的目标。目前江苏省内由在校大学生自发搭建的校内BBS论坛已经基本上满足了在校大学生及周边商家的需求,如盐城工学院论坛(http://),淮阴工学院论坛(http://),扬州大学论坛(http://)等高校学生搭建的论坛都为本校的对外宣传和校内大学生互动沟通提供了很好的网络服务平台,与普通的BBS不同的是,高校BBS身处校园,面向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主要包含有情感、生活、学习三个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主题。学生对本校的BBS的依赖性较强,登陆校园BBS己经成为上网的必做的事情之一。
第二篇:近五年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教育均衡发展始终是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研究者们见仁见智,提出了许多建议,形成了诸多观点。本文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含义、发展现状、行动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把握。
关键词:基础教育 均衡 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与日俱增,尤其是与全体社会成员密切相关的基础教育领域,更是受到空前的关注。目前,基础教育发展的均衡问题仍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许多教育问题都与之息息相关。近年来,对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讨论和研究一直是理论热点,已经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结合当下时代背景,考虑到文章的现实意义,笔者对近五年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对以后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出的背景
首先,有论者认为,各项政策、法规的出台使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2006年6月,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明确规定: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次年十月,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1】决定》中进一步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
指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措施集中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党和政府对于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契机。
其次,有论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动力之一。众所周知,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到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才能使所有社会成员享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时代的召唤。
第三,促进教育公平让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必然。进入新时期以来,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各种社会矛盾亟待解决。有论者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2】。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化解教育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教育公平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意味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已不再遥远。
二、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含义的不同观点
郑勇认为,对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应准确把握四点:一是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的积极发展。二是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而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区规划,分步实施,分类发展。三是均衡发展不是低水平、低层次的划一发展,而是追求高水平、高层次上的多样化、特色发展,并最终实现基础教育的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和整体提升。四是均衡发展具有其动态性和历史性【3】。
贾晓静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对教育横向结构方面的地区之间、地区内部的学校之间、学校内部群体之间和教育纵向结构方面的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配置均衡,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从而保障每一个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使每一个儿童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4】。
张红玲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质上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就是追求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的公平。它含义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省、市、县、乡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都要统筹规划,实现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5】。
吴开俊,黄家泉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指,确保给公民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调整以及资源配置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6】。
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现状
(一)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依旧不足且存在地区差异
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而对于几乎全部依靠财政投入的基础教育来说又是由来已久的顽疾。尽管国家一直在加大对于教育的财政投入,但从总体上看增加并不明显。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公布的资料,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全世界平均水平为5.7%,经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6.1%,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停留在3%左右,且呈下降趋势【7】。
另一方面,严重的地区差异也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地区间、城乡间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均衡,政府和受教育者间、城乡居民间、各级政府间经费负担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仍旧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还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经济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差距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因此,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我国农村和落后的偏远地区的教育经费不足表现得更为明显,矛盾更为突出。
(二)城乡二元分治结构加剧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我国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上表现为二元分割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其实质内容是,政府有意识地将教育资源向城市学校和各级学校中的“重点”倾斜【8】。其直接结果是,分属于两种制度下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的实现程度截然不同,不同的社会成员及其子女必将面对教育机会和所占教育资源的不平等。
教育均衡最重要的还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这里的教育资源既包括硬件资源,诸如校舍、教学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和教育投入等,也包括软件资源,诸如教师队伍素质及学校管理等。目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城乡和区域间基本办学条件存在差距,城乡和区域间师资在数量、质量、稳定性方面存在差距。此外,在义务教育推进过程中,城市义务教育先于农村义务教实施并采取有步骤推进的策略,这就在无形中默认了城乡二元分治在基础教育中的延续。
(三)重点校、名校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各级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点校,源于恢复高考之后。这种基于快出人才、出好人
才的权宜之计,在后来发展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变为教育不公平的焦点。重点校政策导致义务教育不均衡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性入学造成入学机会不公平。二是部分重点校“转制”导致新的更大的不公平。三是加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9】。重点校是精英教育政策的体现,在教育财政和教师聘用制度上实行倾斜,使本来就悠闲地教育资源过多流向条件好的学校,而对薄弱学校关注则较少,人为拉大了学校间的差距。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优质教育教育资源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追逐 名校现象近年来愈演愈烈。人们的这种心理诉求,间接造成了校际之间的不均衡,非常不利于基础教育均衡的实现。
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行动策略
(一)确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
当前,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使用竞争发展的方式,其结果有 悖于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有论者认为,确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均衡推进。这既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就一个地区来讲,基础教育的均衡推进关系到教育的平等问题,关系到教育的人权问题,也关系到三个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问题。二是“不均衡”拉动。教育事业要发展,必须在均衡推动的思想指导下,采取“不均衡”的策略进行“拉动”。暂时的均衡并不等于教育发展的大功告成,它应当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教育均衡发展永无止境,只有确立了这种辩证的均衡观,才能有效地“拉动”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10】。
(二)引入问责制,加强社会监督
有学者认为,在义务教育数量供给基本充足的情况下,关于义务教育的考核标准应该是全方位的,侧重教育质量的提高。可构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各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作出客观的判断,并以此为新的工作目标,指导地方政府发展义务教育。在评价地方政府的努力程度时,把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程度作为判断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义务教育供给与管理引入问责机制。此外,由于农村学校对教育资源分配的影响力较低,在获取教育资源时处于不利地位,为了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情况也需要公开。如果不扩大群众对教育决策的影响力,那么弱势群体的呼声就只能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必然难以保障
群众真正成为政府工作绩效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
政府在引导和支持个人和群众进行监督的同时,还应将相关的规划、政策、进展向社会通报,鼓励公众进行政策评议和提出建议,集合各种力量共同解决好问题【12】【11】。因此,要让人民。
(三)建立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倾斜政策
1、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进行教育手段的出创新。通过搭建教育信息资源平台,提 供多媒体素材、课件、教案、影视、教研成果等教育教学资源,以实现城市和乡村优质资源共享,使因需学习、因材施教变为现实【13】。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可积极探索在社区范围内依托一所或几所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联合周围的若干学校建立学区。学区有统一领导,在学区内各学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学区内教师的合理分配和流动,最大限度地保证学区内每一所学校教育资源的均衡和共同发展。
2、积极构建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的伙伴协作关系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作为一个更加宽泛的思路和更加基础的策略,人们期望能够经由大 学和中小学的合作,通过合作过程中主要角色的持续互动,将外部的改革政策和自身的学校 改进计划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沟通,综合地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地方高 师院校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在肩负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包括基础教育师资的同 时,更应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促进地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学校教师发展以及学校整体
改进的重任【14】。
3、建立“教育优先区”,关注弱势地区
教育优先区计划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将区域内教育发展规划和项目向社会公布,有计划、有目的地吸纳社会各方经费,这样可以保证有足够的和持续的经费投入。其次,教育优先区要有严密的规划、严格的指标,比如贫困状况、生态环境、民族构成、公众的教育需求等等【15】。
就教育均衡发展而言,如果弱势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提高,就很难实现高水平、高层次的教育均衡发展。因此,需要通过调整资源配置使弱势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在数量上与强势地区和学校趋于相对均衡,需要进一步对弱势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关注弱势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着力点,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弱势地区和学校的教育发展就没有整个教育的均衡发展【16】。
(四)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标准
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加强和完善义务教育监测机构,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建立
完善的义务教育监测制度,并以此加强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管理,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
(五)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在积极鼓 励其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大支持力度。在教育经费方面对民办学校施以扶持政策,是各级政府义务教育职责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对于降低民办学校的成本费用具有极大的作用。安徽省铜陵市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关系,探索出了一条协调发展的新路。民办学校自身作为竞争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会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办学自主权和独立性,进行灵活多样的市场化运作,以积极的姿态参与教育竞争,提高办学效益,增加教育责任感【17】。铜陵市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尤其在含义界定、原因分析、应对措施等方面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对我国进一步实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在肯定这些研究成果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我们所处的现实,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我国的教育均衡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理论和实践仍旧存在较大的距离,因此加强实例研究应该是今后的趋势。最近几年,不少地区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摸索出了很多值得推广的措施,我们应该及时
将它们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一整套体系,这必将会成为未来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晋堂.2007年:基础教育面临四大转折[J].人民教育,2007(6).[2] 郑克岭.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4).[3] [14] 郑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失衡原因及治理[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9(2).[4] 贾晓静.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J].教育评论,2007(2).[5] 张红玲.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9(2).[6] 吴开俊、黄家泉.教育均衡化发展:理想与现实的选择[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4).[7] 敬志红、陈建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投入问题研究[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7
(17).[8] 翟博.教育均衡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68.[9]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分析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J].教育
研究,2007(2).[10] 昌忠泽.以普遍服务理念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江海学刊,2007(4).[11] 吴宏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政府效能改进——基于湖北省的数据分析[J].教育发
展研究,2007(12A).[12] 高洪源.试论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治理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13] 汪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J].天津教育,2007(9).[15] 康开洁.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8(9).[16] 王丽.教育均衡发展若干问题思考[J].学术纵横,2010(4).[17] 方兴.铜陵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