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希文化 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3 10:2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希文化 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希文化 读书笔记》。

第一篇:两希文化 读书笔记

两希文化

两希文化指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而其中代表读物就是圣经。在我看来,《圣经》这本书其性质与我们大家都看到过的《心灵鸡汤》很类似,都是通过很多一个个小故事来告诉我们做人、为人处世的道理。只不过《圣经》更加的抽象化,更加的过于伟大,更加的倾向于去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最不同的一点是《心灵鸡汤》主要是告诉我们,而《圣经》则告诉我们这么做,你觉得怎么样?。在这点上,我还是比较认同《圣经》的。因为在生活中任何事都没有什么该与不该,每个人的看法和处事的方法都不一样,所以自己觉得怎样做怎样好就怎样做,这样应该比较符合人性吧。在读着《圣经》这本书的时候,我有无数次都被它所感动,总是莫名其妙的有一股热流从心底往上涌。我知道这是因为里面的人物,里面的事情都让我觉得太美好太让人憧憬。与现实相比较起来,那是多么的完美啊,多么完美的人啊,多么完美的世界啊。虽然他们是生活在贫穷与饥饿中,但是他们还是对生活布满了幻想布满了希望。假如我们身边的人都有着他们这股耐力与勇气以及乐观的生活情绪,我想还在感叹生活不公平的人应该不会存在吧,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的人应该也不会如此之多吧。在这一点上现代人真的是应该好好反省反省啊,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还没打到让任何人都可以挥霍的程度,但是要让每个人都吃得饱还是不成问题。只要你肯努力,你可以得到更多。所以《圣经》中的不管碰到任何事情都抱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想法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在那么多的故事中,我认为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应该是关于摩西的神奇故事了,摩西在耶和华的指引下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逃出被奴役的命运的过程中,当他们来到红海前时,摩西的一声令下,红海就自己分开了,摩西带领着大家顺利的度过红海,在现实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也只能在那些“神仙鬼怪”的故事中实现而已。也正是这样的神奇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而摩西最后的死亡,在圣经中也带着神秘之感,通过摩西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得出,在圣经故事中,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也正是这些个神秘色彩是人们对“神”的信奉更加虔诚。上帝在他们生活中,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影响着他们的决策,更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圣经》这本书不仅是在故事情节上很生动让人难以忘怀,而且在语言文字上也很漂亮。它的词,它的句都很朴实而不华;即浅显易懂,又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希伯来的诗化语言,弥漫于整个经文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不能仅仅只是靠《圣经》中的美丽语言来过活的,假如把它当做我们的精神支柱,然后将其付诸于实践的话,这才是最完美的搭配。假如只是一味的盲目去相信上帝,把任何事情都归于上帝,希望得到上帝的谅解和宽恕,希望上帝帮自己度过难关,或是希望上帝帮自己达成愿望,而自己从来就什么都不做,什么都在等待的话就会事与愿违,事事都不顺。所以我们应该将《圣经》中所传达的教义和生活哲理赋予精神上的意义,让它鼓励自己,给自己一个更加积极的努力方向。

我们要从《圣经》中得到一些反思,吸取其中的一些教训,让其中有易于现代发展的东西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让其中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行为被人所利用来危害社会。我相信在这个文明的时代在每个人的努力下世界会更加的美好的。

还有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就是《圣经》文化意蕴深奥,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圣经文化影响深远。随着人类发展的全球化,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我们中华文化有着包容性和开放性,因此我们认识了解基督教文化,了解其独特的文化体系,以更好的借鉴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化!

高一五班赵艺

第二篇:两百字读书笔记

《伊索寓言》相传是古希腊一位曾经是奴隶可是因为具有聪慧才气而被释放的人——伊索所著的,正是拥有了这种历史,才使我开始看上这本书。伊索内容的人物设定很有特点,绝大多数是以动物与人或者全都是动物为主角的,这样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作者不用再去费时间来描述主角、配角的独自性格。只要写出一种动物就会马上使人们联想到其本质,从而很好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对于寓言的寓意。而且这种用动物代替人的手法也十分地生动典型,狼代表奸诈、狐狸代表狡猾、牛代表老实、兔子代表急躁或机智、老鹰代表有志气的人。伊索寓言的内容看上去都是十分的短小精练,没有任何过长的背景描写或者是心理描绘。几乎只是像“流水账”一般的简洁明了,一篇富含深涵的文章就只有四五百字。尽管只是简单的叙述和对话,去更给了读者更大的空间去思索。所谓“横看成林侧成风”,在不同的人眼里对于同一个寓言里都会自有一番见解。简单的构造使得读者可以自由地深掘故事的本质。伊索的故事往往是以某些主角(动物)在悲惨的下场下来京时告诫人们,如:《乌鸦与狐狸》、《鹿的脚与角》、《羊与狼》等等,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就给于了人们强而有力的说服,使人不得不点都赞同。由于《伊索寓言》是否确有其人现在仍有争论,并且由于在中世纪的一些寓言也被冠于了“伊索”之名,因此现在的《伊索寓言》的版本不尽相同,其中的故事也有些良莠不齐。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在看《伊索寓言》时,发现往往在《农夫与蛇》等故事中的寓意很深刻简易,可是有部分的寓言实在难以理解,不知作者在讲什么,甚至有一些寓言荒诞极了,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而编者的一段话解说了原因:因为《伊索寓言》中有的故事良莠不齐,因此不必一定要从一个寓言中获得什么教训,仅仅作为消遣的小故事略读一番即可。看完后,我也觉得的确我太钻“牛角尖”了。而《伊索寓言》中有些寓言可能只因为作者怕读者太难理解,所以在最后添上一句:“这说明xxxxxxxx”,看上去实在是把我的想法给抑制住了,反而不太合适,有了画蛇添足之感。总的来说,《伊索寓言》值得学习牢记在心的教训是很多的,故事内容也相对比较精彩,而2分钟就能看完、看懂一篇寓言了,所以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很不错的。

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说的是唐三藏为普渡众生,踏上了西天取经的道路。在路上,他收下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位法力高强的徒弟,他们一路上为唐僧降妖除魔,尽心尽力保护唐僧西取真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到达天竺雷音寺,取到真经,德道成仙。

这本书真是把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其中的故事小的时候在一些电视剧里已经了解了一些,现在一看,才突然觉得古人真是了不起,居然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这本书的前言里说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是根据以前人们的不断丰富完成的,由各个时期人们的想象,由此我看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孙悟空这个人物简直是写活了,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他不像是一个神仙,而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猪八戒的种种毛病好像也变得可爱了许多。这本书真能吸引人。我最近读了《不忘历史》这本书,内心涌动着一份感动、一份自豪、一份欣喜。我们中华民族爱国志士的高大形象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还记得王二小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用鲜血为我们铺平大路。他面对敌人的杀心毫无恐惧之意,他是个抗战小英雄。一个与我们同龄的孩子,本应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中享受天伦之乐,而他却遭遇了战争,遭遇了残酷的敌人。他本可以逃过一劫,但因为对敌人的仇恨,为了革命的胜利,他奋不顾身。当鬼子的枪口对准他的时候,他没有畏惧,没有哭泣。多么勇敢的小英雄啊,我为此震惊。相信他的父母在天上也会为他感到高兴自豪的。他们有个这样的好儿子此生也无撼了!我们和二小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们是多么幸运,又是多么幸福啊!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战争,没有仇恨,有的只是幸福美好。我们有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呵护,祖国的培养„„我们可以读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这一切都是像二小一样的舍生忘死的英雄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的!**英雄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是你们铺出了今天的阳光大道。“喝水不忘挖井人”,你们的恩德我们牢记在心。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要踏着先辈们的足迹,在我们的时代里,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腾飞吧!在这里我衷心祝愿你更加繁荣昌盛。《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童年》读后感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阿廖沙)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

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会是我最宝贵的收藏,就高尔基写的《童年 》这本书来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骆驼祥子》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后,我从中了解到了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基督山伯爵》

我觉得整部小说都强调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复仇”,因此人们有时把它翻译成〈基督山复仇记〉,我觉得也未尝不可。它向我们揭示了命运的相差,从天堂到地狱,再走坟墓走向人间的辉煌殿堂,也许正是这种命运的强烈反差才造就了这部小说的文学成就!!

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它主要写了柏杨老先生对现实中国中存在的丑陋的一种强烈抨击、许多同学看过我的这本书都说我有病、看真么极端的书、把中国说得一无是处、从国家到官员再到百姓、在一些时期都表现的十分“丑陋、不过看过这本书后会让每个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的态度、因此、我觉得这本书这个方面是很有益的。篇二:读书笔记100字三则

读书笔记100字三则

(一)鹿和狼的故事

今天,我读了一篇小短文,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以凯巴伯森林来告诫人们——我们不能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如果我们破坏了,就会和文中的那个故事一样,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表面上写的是一则小故事,实际上是在号召人们要共同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动物。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断事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二)《我的长生果》

今天我读了《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这个故事讲了:“童年的叶文铃喜欢读书,他如饥似渴的读,终于在初中写了一篇八百字的小说。”他读书痴迷到高尔基的一句话:“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读了这篇课文,我要学习她的勤学苦练。争取以后也象她这么棒,这么勤学苦练。

(三)《滴水穿石》 今天,我读了一篇小短文,名字叫做《滴水穿石》,读了这篇小短文我感触很多。短文主要讲了一个大石头对在一滴一滴滴下的水珠说大话,说自己坚硬无比,什么都不如它,更不能在它身上找出一丝被击的痕迹。水滴说:“别太得意了,石头大哥。你也有缺点啊??”然后石头当然不服气,就跟水滴打了赌,看看水滴能不能把它砸出一个窟窿。后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水地滴果然在石头身上打了一

个洞。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真正的见世面。骄傲自大是不可取的??篇三:八百字读后感

八百字读后感

篇一: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 》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首先,它塑造了一种新人物。像其创作者笛福一样,小说的叙述者兼主人公鲁滨逊? 克鲁索是一个水不疲倦、水不安生的行动者,是那个不断扩张、不断攫取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典型产物。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五次三番抛开小康之家,出海闯天下。他理智明 达,肯于劳动并善于劳动。他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以后,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农服,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他在海外冒险多年,历经千心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完成了他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

鲁滨逊又是个彻头彻尾的“经纪人”。他热衷于航海,并不因为什么浪漫的追求,而是完全为了经济利益。他在海岛上曾发过几句金钱无用的感慨,但说过以后立刻就把见到的钱币一一收好,最后又一千不落带回英国。

在他看来,非经济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是次要的,父母之言不足信,安乐之家不足恋。这部自述体小说几乎不曾记录任何消遣活动(如果和鹦鹉说话不在其中):也儿子不从纯欣赏的角度(或说美学的角度)来描写自然景象和异国风光。人与人的关系当然也首先是契约关系、借贷关系、主仆关系。鲁滨逊心安理得地认为贩卖黑奴是利润丰厚的风险事业。他被海盗俘获时曾鼓动同为海盗奴隶的小男孩

佐立一起逃跑,并许诺要使他成为“了不起的人”。然而一旦出逃成功又有人出了个好价钱,他只稍经犹豫、略讲价钱就把那孩于卖了。后来他在荒 岛上解救了一名土著,给他起名“星期五”,便顺理成章地把他收为奴仆。他回到欧洲之后找到他的代理人,即当年救他的葡萄牙船长。那老人当时已经穷愁潦倒,但仍然倾其所有拿出一百六十金币还欠鲁滨逊的钱,并交出一份详细的收支帐目。鲁滨逊感动万分,热泪盈眶,同时却不忘记一丝不苟地写一张收据。

总而言之,就其思想而言,鲁滨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而是以“占有”为目的的资本主义拓荒人。他的荒岛经历是早期西方殖民者的开拓史诗的一个缩影。“落难”最终成了一首占有狂想曲,经过了占有,开发和改善等资本主义“进步”历程。惟其如此,鲁滨逊 才能成为现代文学中影响最深远的原型或神话人物之一。篇二:哈姆莱特读后感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创作于1601年,是四大悲剧之首,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思想特点和创作成就,被誉为莎翁>戏剧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它是莎士比亚的骄傲。

《哈姆莱特》主要写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王复仇的经过。后来用“哈姆莱特”来

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的人。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概括了他的复杂性。

莎士比亚在剧中说:“这是一个颠倒的时代”。不错,彼时丹麦国的状况是:婚礼紧接着葬礼;敌军压境,宫中却仍在纵欲狂欢;朝廷里众大臣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社会上民众群情激奋。>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生活的时代与环境,这一切造就了他的性格与一系列看似怪异的行为。

在我看来,哈姆雷特整个人都笼罩着悲观主义色彩。在哈姆雷特的理想幻灭后的眼中,人类本体是丑恶的,他对人的这种认识带有偏激。所以,既然人在本体意义上是恶的,那还值得斗争吗?人活着还有意义吗?

这种种的考虑,无不造成他复仇行动上的犹豫延宕。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重重的顾虑是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其实很多时候,对于未知的事情,我们总是抱着保留的态度,对于未知的领域,我们总是犹豫不前。因此对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们就这样白白地放弃了。或者有些时候,碰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如奸王克劳狄斯所说,“因为旁人弄舌插足、老天节外生枝,这些都会消磨延宕想做的愿望和行动;该做的事情一经耽搁就像那声声感慨,越是长吁短叹越会销蚀人的精力和志气。”所以,想做的,想到了就该做!

篇三:哈姆莱特读后感

近日我看了莎士比亚所作《哈姆莱特》它是由五幕悲剧组成的。在这位戏剧大师的几部悲剧中间《哈姆莱特》是最扑朔迷离的也是最富有哲理性的。其中如父王为恶叔所弑王位被篡母后与凶手乱伦而婚王储试图复仇而装疯等基本情节。十分吸引我却又十分悲惨。

这次我想聊聊剧中的三个人物。

其实就是如此的扑朔迷离让我的同情也不得不转移到配角奥利菲亚的身上她是如此的年轻心灵和身体都没有成熟种种柔情连她自己都不明其所以然便提前油然而生爱和恨一起压挤着、煎熬着她脆弱的身心。她爱人同时渴望被爱却往往意识到自己爱人胜过被爱。她不幸而又无助不是因为品质上的弱点完全只是由于自己也不了解的天真无邪她当然十分痛苦却从未流露出来。所以在我看来她更像一只小鸟为了寻求庇护投向哈姆

莱特的怀抱;可叹他在神经错乱中竟把她从自己身旁摔开去摔的那么重终于无意间杀死了她。她死在了她爱的人手上上天对她还是仁慈的。

最后我想聊的这个人物与前两个人物相比他出场次数并不多却对情节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无论在外国还是中国鬼魂往往是一个有浓厚的人情味因为前世有莫大的冤屈在坟里不得安宁只得向活人显灵直至冤屈得以昭雪正义得以伸张为止。老哈姆莱特正是这样一个鬼魂以致他一出场便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呼喊后来把他如何被人谋害的经过口齿清晰的描述给哈姆莱特听他谈到他所受的痛苦并不是消极的哭诉而是积极地要求复仇这就是老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但从几个人物中我了解了许多懂了许多许多?? 篇四:边城读后感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从字面上理解,《边城》的大意可以理解为发生在城市的边缘,现代文明的边缘,战争的边缘的一个故事。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述了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

小说中的翠翠与爷爷一直生活在茶峒山城的深山里,陪伴他们的还有只狗。她在十三岁时认识了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天保十六岁,二老傩送十四岁,二老当地人也称岳云。翠翠爱上了二老,而同时这两人也爱翠翠。最终,大老选择离开,将翠翠让给二老,全在离开的途中失足落水而死,二老和船总认为是翠翠和她爷爷害死了他,有些不愿娶她。后来,爷爷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静静离开了,而二老因要娶翠翠与父亲顺顺吵架,无奈出走,这时,船总才让翠翠做二老的媳妇,但二老还没有回来。

在那时,人们依旧是包办婚姻,二老傩送已被一富人指定做女婿,且有碾坊做嫁妆,因此,二老与翠翠之间的自由恋爱很难达成。

作者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纯与透。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文中翠翠与二老之间的爱情故事完全没有城市里的俗气,不论是翠翠心中二老的影子与歌声,还是二老对翠翠的一见钟情,都沾不上一丁点儿瑕疵,都是那么的纯,那么的美好。文中作者甚至写到“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善良,单纯,充满了爱,这样的地方,怎能不让人有归属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透,茶峒的透不是简单的透,它透到了人心底,它让茶峒“静静的水即使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让翠翠“眸子清明如水晶”。

如此悲哀的爱情却发生在如同世外桃源的茶峒,这似乎有些怪,但换一个角度想想,将这么悲哀的爱情放在这么美好的茶峒,结合起来,倒也挺合适,因为我认为,这种悲哀,它是淡淡的,又是若有若无的,放于茶峒这样的地方,更可以体现它的纯与透。

篇五:蝴蝶梦读后感

《蝴蝶梦》开头对范霍珀夫人的描写是充满幽默笔调的现实中不乏这样三姑六婆的人物但跟愚蠢联系得这样天衣无缝的范·霍珀夫人却让我们面前升腾起一个活灵活现的小人物。有时候夸张有它无与伦比的魅力是任何别的手法望尘莫及的。

人总是有对比才有优势的或者这个“我”并不是出色的但在参照物范·霍珀夫人的衬托下德温特就不得不注意了我。就像水仙旁放一盆韭兰也许不被人注意但在水仙旁放一盆仙人球无论是哪盆都会起到异乎寻常的夺目效果。在这样有衬托的背景下德温特这个带着满腹心事的中年男人开始通过关注我来转移积压在他心头的无形阴影。德温特是因为带着“逝去妻子”的“忧郁”、“伤心”引起我的注意的本性淳良的我在初开始和他相交的时候总是千方百计想回避这一点总是拿捏着十二分的小心不触动他心底的伤疤的。但是年轻的我的骨子里还有好奇又想方设法想知道得更多一点。在我没太见过世面的眼里德温特就是一个典型中世纪贵族的形象高贵、阴冷、倨傲而且有些难以接近。而我则是一个因为地位卑下常常胡思乱想喜欢把>幸福放大喜欢把悲痛扩张的年轻女孩。患得患失常常使得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我的意识中我们连做朋友的可能都是微乎其微的。我们不过是两个都在旅途中稍憩着寻找个谈话伴侣的相识者而已也仅此而已。篇六:呼啸山庄读后感

我一口气将《呼啸山庄》读了两遍,第一遍像读其他书一样草草,囫囵吞枣,云里雾里,不解其意。第二遍只得无奈的重新读过,一句一言,仔仔细细,这才读出了其中的滋味。在此,我不得不承认,埃米莉勃朗特的确是一位天才的作家,她的才华丝毫不逊于有文学以来的任何一位有名或无名的作家。尽管埃米莉只在这世上度过了简短的三十个春秋,可这是不平凡的。她从未踏出过出生的那个庄镇,但是她的天空比任何人都要广阔,深邃。作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无愧于这个姓氏。她的诗作是浩瀚的蔚蓝色,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是纯洁的白色,安静祥和,而又会迸发出不一样的激情,走向狂热与躁动,就好似白色的那一个极端,但是两种颜色都是那么的干净单纯。

《呼啸山庄》里的爱情 是那么特别,与至今一来的任何一部小说中塑造的爱情都不一样。这种“埃米莉”式的爱情是那么的真挚,坦率,从来没有半分的扭捏与娇柔做作。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来自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从人的本性中散发出来的。交织在这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赤裸裸,没有半分的禁锢,也从未想到过禁锢。这是人间最真实的情欲写照,埃米莉从未给它套上过那种所谓“文学的外衣”。埃米莉塑造的主人公们,爱的是那么的坚强,超脱出一切,哪怕是生与死的距离。爱之深,痛之切。希斯克里夫的仇恨也是那样的强烈、真实与强大。这种复仇欲望,强大到可以摧毁他周围的一切。复仇之火,烧毁了两个家族的纠葛。凯瑟琳死时,他是那么的痛苦。凯瑟琳带走了他的爱,也带走了他的一切。尽管他还活着,却和死亡无异。他即使是得到了那么多,却还是不足以填补他的失去,他心灵的创伤。因为凯瑟琳死了,他的生活失去了意义。当他如幽灵般在日夜的呼唤着他的爱人的时候,他却也是再也得不到了。他折磨着他人的时候,也无时无刻不把自己伤的体无完肤。他的仇报了,他得到了那么多

人的财产,然而他却失去了支持自己生存的最后一根支柱,所以,就在这一刻,他死了。

在希斯克里夫以及这一辈的主人公心里,爱永远比恨浓,情感永远凌驾与理智之上,所以,他们很容易疯狂,但是却让人尊敬。他们的下一辈——那种理智胜于情感的爱,较之他们,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逊色的多。埃米莉那种超前的写作手法,加上这奇妙的文学思维,难怪会被别人将这部旷世奇书誉为“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篇四:大学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一.读书报告有沒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來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來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內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別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見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來。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可以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來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現几个重点可以发揮的。把这几個重点列出來,有时间的話,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为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資料或例证。

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他有关的书籍來补充你的論点。这样,你閱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有分量得多。

三.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徹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关的书來看,包括﹕ 1.作者的传记; 2.作者其他作品;

3.別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4.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來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与弹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誇獎一番。赞与弹都需要見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內容丰富,描写細膩,刻劃入微,感人肺腑,文章...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

弹当然比赞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養往往遜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並非易事。但不容易並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持手的做法,可是很容易變成一種公式,四平八稳的結果是不汤不水。

因此赞不容易,弹更难,又赞又弹也不简单。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以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結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來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見为主要內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牘的抄。否則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別人的唾餘。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如何撰写读书心得报告

一、前言

读书报告是读完书后的心得报告。并不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是必须把握书中要点,再以自己的话句重加组织所整理出来的文章。

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

没读书,信口开河,言之无物,不能称为读书报告。

2、要有心得

心得,批评,意见整理,创见。

因此,读书心得报告就是读完一本或相关的几本书后,经过整理思考而写下的感想。撰写的过程分成下列各步骤: →选定项目

→研拟初步大纲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拟定详细大纲 →撰写报告

二、读书报告的类型

1、感发型:个人的直觉,以表明对该书的印象与感受。

2、论述型:析论该书之內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

3、擷摘型: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籍以表彰该书之精神特质。

4、比较型:将该书与同类著作作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

5、源流型:评价该书所涉及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

以上类型可随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

三、写作前的准备

(一)培养适当的读书方法与技术

1、先做纲要笔记。

2、将原书的序言、导论、目次先看一遍,然后分章节将要点记下。

3、如有批评或心得应随时记下。

4、重新综览笔记,然后将全书的內容大意,扼要而有系统的介绍并加以评论。(二)选择阅读的书籍

1、老师指定;

2、学生自订;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订。(三)确立写作的內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

读书心得的內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

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

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於写读书心得者本身,即你对该书的反应与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务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写作的重点内容

(1)引言:关於书籍本书、作者、或书中议题加以概述。

(2)纵向之历史性回顾:对此问题的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

(3)横向之生活经验:可以与书籍內容相启发的。

(4)个人感思: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题,对前人的褒贬等。

(5)结论: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几个问题,以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3、写作的范围

(1)相关书讯:关於所阅读书籍的一些相关讯息,至少二百字。

(2)內容摘录:摘录书中有意义之文字,一百字以上,三百字以內,务需注明摘录文字出处之页码。

(3)个人观点:此部份即为分享文章的主要內容,需至少一千字。

(4)讨论议题:针对书籍內容至少提出一个相关的讨论议题。

4、注意事项

(1)读书心得报告的写法与传统作文的写法,在笔调上的不同,笔锋不一定要带感情。

(2)重要內容要在文章中显示撰写者的知识、逻辑与分析,个人感思需能使读者信服。

(3)以平实的方式叙述,少用“!”与“?”。

(4)写读书心得不一定是要写“书评”式的读书心得。(四)收集、参阅有关该书的任何其它资料

四、读书报告的写作规格

1、书目

将选读之书名、作者、出版处所、年月、版次,分项填写於题目左方(参见自校规定)。

2、全书提要

可经由书前序文、绪言或书后跋、后记等,写作该书之缘由、时代背景,书之结构重点,逐一介绍。(勿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1)重点介绍作者及著书之时代背景。

(2)全书之题旨大意。

3、心得评论

(1)感发:说明该书之精神与特色

(2)论述

(3)批判

4、结语

(1)提出问题

(2)表达期许

(3)归纳主要意见

5、附注

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不可掠人之美。

6、参考书目

写作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均应于报告后列出书名、作者。

五、力争做到

架构井然有序,层次条理清晰。

行文简洁明了,造句畅达易读。

批评态度客观,立论要讲证据。

恳切发掘疑问,培养洞视创见。● 由此,读书心得报告的格式,一般有下列几项:

一、书名

二、著者

三、出版社

四、页数

五、內容概要

六、读后心得

七、评语

八、附注 ●以下就这格式,介绍一篇读书心得报告做为范例:

一、书名:苦澀的成長

二、著者:朱炎

三、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爾雅出版社

四、頁數:141

五、內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十篇文章,可称为給青年的十封信,十个主題,每个都有对象。

首篇「愛」,阐释愛的作用,同时辨明时下对愛的曲解以及贏得真愛之道。次篇「青春」,从描述誤解青春的特質中,勉励青年应有刻苦耐勞,独立自主又淳朴谦虛气質,进而体認出一个人的價值,在於他对人類社会的实际貢獻。

第三篇「火鳳凰」,係以火鳳凰的行徑为喻,勉青年要有理想,要有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

第四篇「挫折」,以「衣衫的領子、袖子最易磨損」之巧喻,勉青年要有面对挫折,不畏挑战的勇气,并体認領導人物,註定要比別人承受更大的挫折。第五篇「孤独」,簡介离群索居以独立思考的生活方法,鼓励能不畏寂寞,进而領略孤独的況味,以及学習多單独思考問題。

第六篇「怨尤」,說明报怨之害,便是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利与否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勉人行事宜務实,切忌好高騖遠。

第七篇「蠱惑」,勉青年由自持、制欲、去私、不惑使自己清醒之后,进而慎思明辨,知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質与優良傳統,进而培養有为光明遠景獻身的气概。篇五:三百字读后感

三百字读后感

篇一:百雀l林>读后感

《百雀林》讲述了生活在永望村的三个女人因为赚了点钱心里一高兴便没有和丈夫商量就自作主张地去烫头发,回到家里以后就遭到了村里人的耻笑。这种耻笑使她们的男人也觉得耻辱,于是其中一人的丈夫许守林操起剪子,不由分说就将老婆新烫的头发剪了,另一个则把媳妇暴打了一顿,夜晚把她拖到羊圈,还有一个结局更悲惨,被丈夫打伤致死。从此在永望村,烫头成了谁也不敢提及的事。迟子建以现实主义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这个看起来触目惊心实则现实的>故事。女人没有自我,只是男人的附属物,是男人的私有财产,即使是烫头这样的小事也必须先经过男性的许可,否则便是挑战了男性的权威。

篇二:城南旧事读后感

同学们,在这个寒假里你们一定读了不少书吧!我也读了几本,《城南旧事》就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有:英子、宋妈、秀贞、妞儿、厚嘴唇、兰姨娘,其中英子是主人公,她是一个热情、善良、乐观向上的姑娘。她人小胆大,不仅帮妞儿找到亲妈妈,还帮自己的妈妈完成婚姻保卫战? 这本书包括五部分,“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惠安馆传奇”是第一部分,主要讲了英子从南方搬到北平,认识了人称“疯子”的秀贞,知道了秀贞的不幸遭遇,帮助秀贞找到了她的亲生女儿妞儿。这个故事主要体现了英子乐于助人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看海去”讲述了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在附近的荒原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神秘人。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他却是一个“贼”。这个故事描写了英子成长中的困惑,今天的我们经常也有类似的感觉。

书中还有一些情节我不是很理解,爸爸说我长大后就明白了。

篇三: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一个生物学家无意间进入“鹦鹉螺”号的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与他的两个同伴以及尼摩船长在探险中发生的事情,到达过人类从未到达的南极,经历各种风险和困难,见到了大海深处独一无二的美,更见证了大海的残酷,在海洋的深处埋藏着太多的轮船残骸。一路上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探险,让我们更接近大海,仿佛置身其中,深刻让人体会到真实与美的并存。

最喜欢里面说的一句话:”香是花之魂,海上的花虽然漂亮确是没有灵魂的。”这

里的灵魂是海底的独特,也体验了尼摩船长的将自己的灵魂深深藏于大海,对海底的不断追求与探索的精神。

篇四:朝花夕拾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初读《朝花夕拾》,我感觉它不像一部名着,反而像一位老朋友,多年不见在与你聊家常,也许这才是这本书的独到之处。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品味到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天真烂漫,眼前也不由自主的出现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画面。鲁迅趁大人不注意溜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玩耍,嬉笑,采摘野花野果,真是让人心向往之。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使用了大量对比与讽刺的手法,例如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使用了许多明亮,快活的文字来描写“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再写到作者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学习,反衬出了“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枯燥与乏味,体现了鲁迅对私塾的不满。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但更能吸引读者。这应该就是这本书成为名着的原因吧。

童年已经渐行渐远,留下的只剩琐碎的记忆,本书是鲁迅先生对逝去岁月的回忆,还有无奈的感伤。细细品味《朝花夕拾》,也让我开始去寻觅童年的时光了。篇五:名人传读后感

读完《名人传》这本书,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我,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感动了我。

《名人传》里的贝多芬由于他出身贫寒所以很小就辍学在家,他的一生很坎坷不平但他没有放弃勇敢的同命运做斗争,虽然他的一生很>孤独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却在这看似痛苦的中创作了一首又一首经典名曲,这些经典名曲是在他耳聋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些都是他不懈努力完成的,他战胜了疾病,战胜了痛苦,战胜了听众的平庸,战胜了困难与障碍,战胜了命运,登上了生命的顶峰。

又比如说故事里的托尔斯泰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聪明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虽然获得成功但他并不满足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不愿享受生活,不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有些作为来体现自己的生活价值,弘扬真正的基督精神对自由主义的蔑视。

作者通过这本书中的名人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敢于同命运做斗争,只要不屈服总有一天也会改变命运。人生就是奋斗,幸福大多产生在奋斗中,命运是自己掌握的。

第三篇:两学一做读书笔记

两学一做读书笔记汇编

一、什么是“两学一做”

“两学”是指学习党章党规,即《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

“一做”是做新时期合格党员。

二、“两学一做”教育对象 以支部为学习单位,面向全体党员

三、开展“两学一做”目的

就是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位党员,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推进的重要举措,从而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每位党员。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认识、大局认识、核心认识、看齐认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

党的思想建设,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

五、规范言行要做到4个进一步 1.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

2.进一步增强政治认识、大局认识、核心认识、看齐认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3.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

4.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六、学习教育要解决5个方面的问题 1.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问题 2.解决一些党员党的认识淡化的问题 3.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 4.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掁的问题

众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针对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一项一项进行整改,以解决问题成果检验学习教育的成果。组织全体党员对支部班子的工作、作风等进行评议。

4.开展民主评议,对不合格党员稳妥慎重给予组织处理,对照党员标准,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的程序,对每个党员进行评议,对有不合格表现的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法规,区别不同情况稳妥慎重给予组织处理。

十二、党员要怎样做

1.所有党员必须主动参加组织活动,做到至始至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2.所有党员必须主动学习,参与讨论,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体会。

3.农村党员要重点落实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践诺制度。4.非公企事业党员要重点落实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制度。5.窗口和服务单位党员,重点要落实党员挂牌上岗、亮明身份制度。6.机关事业单位党员,要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落实好直接服务群众制度,在学校,要求党员要增强党的认识、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奉献社会。

7.流动党员,要重点落实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引导流动党员为流入地和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8.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党委、支部的学习活动,还要指导好所挂钩联系的支部开展好活动,做到以上率下

十三、什么是五查摆五强化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对照合格党员标准,围绕“五查摆五强化”,深刻查摆剖析,自觉检身正己。

◎查摆信仰信念是否动摇,有没有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认识不清、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等问题、有没有精神空虚迷茫、组织或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信仰宗教、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等问题,强化政治定力。

◎查摆纪律规矩是否松弛,有没有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发表和传播同中央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当“两面人”、顶风违纪搞“四风”、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等问题,有没有在党不言党、在党不爱党、在党不护党、在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问题,强化党的意识。

◎查摆宗旨观念是否淡薄,有没有漠视群众疾苦、为群众办事不上心不主动、开展“两学一做”是时代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已经明确的改革发展目标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看党员领导干部如何作为,“两学一做”起到统一、引领思想作用。只有做合格党员,强化党员及党员干部崇规意识、守规意识、执规意识,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才能使每项工作都能“信得过”、“过得硬”,才能切实增强夯实基层、推动发展、后发赶超的责任使命,才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党员干部要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做一名合格党员,做到常怀忠诚之心,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扎扎实实转作风,勤勤恳恳办实事,让老百姓真正感到社会的风气发生实实在在的变化、自己的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我们党就能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下,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继续引领“中国号”巨轮攻坚克难、乘风破浪。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二

先进和优秀是共产党人的本质体征。中共中央决定2016年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如何主动把自己摆进去,如何对照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讲话找差距,改进自己,着力解决“不在组织、不守规矩、不起作用、不像党员”,以及“不敢为、不善为、不会为、不作为”等一系列问题,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做一个优秀的人,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能力不足”被列为我们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这是新形势对8700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考验,也是新常态对8700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提高“个人执行力”的要求。

党员要在学习中“提内秀”,努力增强践行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理论自觉。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学习,切实增强践行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理论自觉。要以“实干”的态度明确学习方向、学习重点,落实学习方法、学习时间,提高学习能力、学习实效。要以苦学积立德之涵养,摈弃“优越思想”,放下“傲慢偏执”,争做熟读历史典故的求知者、熟谙时代精神的好学者、熟用创新经验的借鉴者,把自己磨练成学问精湛、德行高尚、涵养深厚的表率,解决各种“不适应”的问题;要以精学蓄立功之本领,讲政治、守规矩,对标看齐,严守规则,保持定力,解决“不会干”和“不敢干”的问题,积极探索,重点攻业务难点,提高超前谋划的能力,掌握要领,学会方法,把自己培养成见解高明、行动高效、本领高超的实干家;要以深学养立言之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关键在于埋头苦干。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苦干、实干、创新干,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社会的认可,赢得人民的拥护,不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三

全党上下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深入推进,为切实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旬阳县国土资源局着力做好深化学习取真经、从严落实提效能、找准症结去陋习三篇文章。

深化学习取真经。深入学习《党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等内法规,学习党的优良传统、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着力在深化学习上下功夫,不断拓宽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深入开展研讨交流,弄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切实掌握“两学一做”的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真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入脑入心、扎地生根。

从严落实提效能。从严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关键,再好的决策部署、再完美的计划,离开了落实都会落空。要以说了算、定了干的决心,着力在从严落实上做文章,以实的行动加快各项工作落实,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工作落实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服务群众、行政审批、行使权力中做到换位思考,真正从企业、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急群众之急,想群众之想,解群众之难,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从快从速办理,以优的服务、实的行动、快的落实赢得广大群众认可。

找准症结去陋习。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对照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和“庸政懒政”专项整治,深入开展问题查摆,找准症结所在,推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工作效能提升、突出问题化解。着力在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不严不实、庸懒散等突出问题上做文章,从现在改起、从自己改起、从突出问题改起,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穿于校正党员自身问题的全过程,彻底消除不良习惯、去除陋习,坚持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四

新年新起点,新年新任务。日前,中央决定在8700万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摆在全体党员面前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必须用心用力,抓细抓实,突出正常,避免“水上漂”。

毛泽东同志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做任何事

发挥正能量。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党员的在党意识,不能让党员的心在水上漂、人在雾里行,失去方向、蜕化变质。对于“不像党员”和“不为”现象,要坚决整治、及时清理,从而保持并不断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五

近日,总书记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

“两学一做”,是继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之后党内思想教育更深层次的继续,更是一种总结与升华。党章党规,有助于明确全体党员行为规范,在行为层面做一名合格党员;学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有助于全体党员为完成好当前和未来的工作与目标提供思想“武器”,在思想层面做一名合格党员。尤其是对基层党组织,不落下一个党员,不让任何一个党员“拖后腿”,这本身就是“两学一做”向基层的延伸的题中之义。

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个根本要素就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就基层来讲,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不好、党的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组织生活受党内权力影响较大、服务党员做得很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有不少基层的党组织存在着对党章党规不熟,对总书记的讲话理解的不够透彻,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学得不深、做的不够、想的不多,甚至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由此而产生的精神空虚并进而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和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割裂了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破坏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六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是基础关键。全体党员干部要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白作为一名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首先要学习党章党规,党章党规是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发展到现在的思想凝练,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学习党章党规是对党发展历程的回顾,是思想不谋而合的展现,是引领行为的根本。学习党章党规,重在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其次要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总书记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重在加强

做”的真正内涵和目的意义。

学与不学,做肯定不是一样。不要以为入党了,就一定是合格党员,符合条件入党和做一个合格党员是有距离的,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在实践中不断成长,逐步成为真正合格的党员。并且,真正合格的党员应当具备较为全面的素质,能够自觉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逻辑关系。只有学在前面,才能更好地去做,才能做得更出色,做一个真正合格党员。

做是学习效果的直接检验。两学,学习的效果如何?就看做得如何?正所谓关键在做。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做符合党章要求的党员,做遵章守纪,清明廉洁的党员;一方面,要通过系列讲话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驾驭新时代发展方向的能力和水平。有看齐意识并能叫响向我看齐,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有水平的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八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整个学习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把“学”作为前提和基础贯穿始终,花气力、下功夫练好“学功”,确保“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整个学习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把“学”作为前提和基础贯穿始终,花气力、下功夫练好“学功”,确保“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坚持深入学,做到“学透”。既要坚持原汁原味地学,原原本本、逐条逐句地学党章党规、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从源头上更加直接地领悟精髓所在,实现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也要坚持“课外辅导”地学,认真研读各类权威解读资料,借助“外脑”的解读分析,更加深入地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实现从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自身直接学和“外脑”辅助学相结合的方式,提升领悟层次和水平,增强尊崇党章、遵守党规、践行重要讲话精神的自觉性。

坚持系统学,做到“学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须要坚持系统学习。既要学习党章党规中党的干部、党的纪律等内容,也要学习党的基层组织、违纪行为处分等内容;既要学习总书记在经济、民生、改革等方面的重要讲话,也要学习在军事、外交、稳定等方面的重要讲话,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地学习,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每个章节、每条规定、每篇讲话的精髓和内涵。

坚持结合学,做到“学实”。就党章党规学党章党规,就系列讲话学讲话,1 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己不正,焉能正人。”

牢固树立党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公仆意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党员”二字重于泰山,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牢牢铭记自己的特殊身份,高标准、严要求,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冲得上去,危难时候豁得出去,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无私的奉献情怀、负责的担当精神、争光的创优意识,用毕生的不懈努力去兑现入党时的庄严承诺。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十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的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我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等形式,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坚持“学”字为主,知行合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夯实“学”这个基础,坚持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坚持把所学运用到基层工作中去。作为一名乡基层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会上,发现了一些老党员聚精会神听讲、目不转睛看学习资料,他们的学习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们。他们在课堂上给我们讲他们当年的党员生活,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到基层中去,要学会坐“小板凳”,当好小学生,不仅要自我学习提高,还要向身边其他的乡镇、基层干部、老党员学习基层工作方式方法,积累经验。

干部学习“两学一做”,就是要从基层基础学习,尽快转变角色,拜群众为师,向老党员、老干部学习;就是要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把自己看做一名普通的群众,走出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与百姓拉家常,与群众话发展,摸清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理顺群众对工作的要求,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用真诚获取群众的信任。

二、坚持“干”字先行,扎根基层。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干事创业,即认认真真实实在在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我们干部

党员党性意识、增强党员能力水平、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为目标,通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集中开展定期培训、邀请专家巡回宣讲、党员承诺践诺、党员帮扶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教育、引导、团结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针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要尽快发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工委作用,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目标,通过紧抓党员思想教育,开展党课进车间、校企结合抓党建、巡回宣讲、党员挂牌夺徽、党员先锋示范岗等系列活动,提升企业党员的大局意识,不断强化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阵地建设;针对机关党员及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结合“务实重干、绿色发展”大讨论活动,采取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个人自学、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努力打造一支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党员干部队伍。

三、是要结合实际学习,不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在学习内容制定上,各单位需结合工作实际,结合“务实重干、绿色发展”大讨论活动,结合八大工程建设,制定学习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同时各级党委要成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督导组,督促指导各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将学习教育深入推进。通过教育,不断深入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不断提高认识、提升境界,做到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立足四个强化 做合格基层干部

基层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贯彻“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和决胜全面小康等重大任务对于干部的能力素质标准高要求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积极抓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契机,立足强化能力素质,自觉做合格党员干部。

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

党章党规是党员的规矩;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基层干部履行职责的规矩。在日常工作中部门之间、干部之间都要遵规守矩、互相支持、团结干事;要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服从指挥,令行禁止;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专业履职的思维,模范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强化担当精神和职责意识。

一方面,不要回避困难和问题。为官避事平生耻,要直面困难和问题,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真正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另一方面,要切实担起自己的职责。职责份内的事要拿起来,自己上手真抓

路新战略,带头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努力践行“两学一做”。

要带着问题具体学。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鲜明特点。基层党组织要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沉下身子、静下心来,组织党员开展专题学习会,切实把党员摆进去,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老百姓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交流讨论,把学习教育与查摆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梳理问题、深挖根源,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要从错误中反思学。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曾说:“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当前,基层党组织队伍中松垮散漫、名不副实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党员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也不是个别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基层党组织要以入脑、入耳、入眼、入心的学习方式,以身边真实案例为镜子,为所有党员经常上警示教育课,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时刻警醒自己,时时刻刻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二、践行“两学一做”,要真做善做敢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合格党员,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基层党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关键在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促做、知行合一。

要自觉带头做表率。基层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时时刻刻发挥表率作用,真正做到“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自己要时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努力增强集体荣誉感,自觉地维护党员的整体形象。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为营造一个和谐的基层党组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要立足岗位作奉献。每名党员在基层党组织中都有自己的岗位,或宣传、或服务、或监督,做合格党员就是要坚持埋头苦干,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真正做到自己的工作都有落实、有成效,每项任务都不说则已、说了就干,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要敢闯敢试善创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迎难而上,敢闯敢试,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精神谋事创业,最大限度的释放改革红利。要把改革创新与党员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的要求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去,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坚决同各种错误言行进行斗争,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信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坚定不移跟党走。

二、突出大局意识这一关键,做到担当尽责。“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导干部要强化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正确把握大局,坚持从大局角度观察、分析具体问题,正确处理好大局和局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善于运用大局,既立足各自岗位,认真做到知责、明责、尽责,真正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把该管的事情管到位,更要增强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实效性。

三、突出核心意识这一保障,做到集中统一。要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党章、党纪、党规,自觉维护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切实做到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更加有力。要增强组织观念和规则意识,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决不能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决不能游离于组织之外,决不能搞非组织活动,决不能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那一套。

四、突出看齐意识这一基础,做到政令畅通。要在落实决策部署上看齐,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坚持在政治上看齐,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上看齐,在律己上看齐,加强自我约束,自觉发挥好表率作用。党员教师通过学习党章,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和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在党为党。党中央的鲜明立场、坚决态度和强有力措施,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时刻保持冷静清醒,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不辜负党中央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

五、查找问题:

(一)业务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规则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不善于培养自己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9

第四篇:德希蕾日记读书笔记

《德希蕾日记》读书笔记

《德希蕾日记》简介

《德希蕾日记》是一部纪实性的日记。原著《我与拿破仑——瑞典王后德希蕾秘史》分为两本书《贝尔纳多特元帅夫人德希蕾》和《瑞典王后德希蕾》。书中记录了法国马赛(法国第二大城市)一个绸缎商的女儿德希蕾(Désirée)成为瑞典王后的历程。德希蕾和拿破仑(Napoleon)都是彼此的初恋情人,书中从德希蕾14岁初恋写起,记述了德希蕾和拿破仑一生的情感纠葛,也记述了整个拿破仑时代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及拿破仑的政治生涯和拿破仑的情感史。

《德希蕾日记》读后感

《德希蕾日记》是一本中学英语拾级读物,第一次读是在初中时,当时我就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非常喜欢德希蕾这个人物,这个女人,这个不同寻常的女人。拿破仑能征服世界,而德希蕾能征服拿破仑。今天再次读这本书时,拥有一颗平常心的睿智的德希蕾依然让人着迷,让人佩服,仍旧被她的大智大勇大慧大爱所感动。

书中的德希蕾是绸缎商的女儿,她美丽善良,纯真可爱,性格直爽,有胆识。因为拿破仑政治上的野心,拿破仑放弃了她而选择了约瑟芬,但她永远是拿破仑心中的一块净土,是他的第一次心动,是在他没有任何身份地位的时候能毅然决然不顾家人的反对站在他身边的人。后来,拿破仑有很多段情史与风流艳事,但不管拿破仑身边的女人是谁,德希蕾的地位都是与众不同的,她在拿破仑心中的地位是无人可替代的。这也是当拿破仑战败后,所有联盟的国家选择请德希蕾来说服拿破仑投降的原因。与拿破仑分手之后,德希蕾遇到了她生命中另一个爱她的人——贝尔纳多特元帅,并与他结婚。他跟拿破仑有相似的政治背景,但对待爱情和人生,却有不同的选择。他当上瑞典国王后,皇室的人都反对他与德希蕾在一起,但他却选择了与爱人不离不弃。

拿破仑是一位至今为止极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他震撼了法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以下是我对拿破仑的浅显的认识。

拿破仑性格中率直的一面,拿破仑和哥哥第一次上门到德希蕾家拜访,拿破仑和德希蕾,他的哥哥约瑟夫(Joseph)和德希蕾的姐姐朱莉(Julie)都是第一次见面,拿破仑就直接问德希蕾,“什么时候我哥哥可以和你姐姐结婚?”

拿破仑的野心,拿破仑刚认识德希蕾不久,当时拿破仑还是将军,他就对德希蕾说,“上天生下我,就为的是统治与兴建一个国家。我是属于创造历史的那种人。”拿破仑的妈妈说拿破仑想征服世界。拿破仑也确实如此,他一直朝着他的目标奋斗------统治法国,侵略外国,征服欧洲。

拿破仑的独断专行。干涉弟弟妹妹的婚姻,必须听从他的安排,他的一个弟弟吕西安(Lucien)因为没有听从他(拿破仑强迫吕西安与一位已故国王的王后结婚,吕西安拒不遵命;吕西安与一位女孩结婚,拿破仑有强迫其离婚),被逐出法国。拿破仑的妹妹波莱特(Paulette)的丈夫死后,拿破仑命令妹妹与自己不喜欢的亲王结婚。拿破仑还让他最喜欢的弟弟路易(Louis)娶了他的继女奥坦斯Hortense,二人彼此不喜欢对方(奥坦斯Hortense心里一直爱着拿破仑)。

拿破仑的情感史。拿破仑的初恋情人是德希蕾,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他放弃了他的真爱,娶了一位寡妇,一位伯爵夫人约瑟芬(其丈夫遇害,有两个孩子,比拿破仑打六岁。热月党军队总司令巴拉斯的情妇),由于约瑟芬没能给拿破仑生育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政治联姻,他与约瑟芬离婚后,又娶了奥地利公主。另外,拿破仑还有很多风流韵事,曾经有一位情人乔治娜,是一名舞女。

在拿破仑一生中,他只爱过德希蕾。德希蕾在拿破仑心中的低位是无人可及的,德希蕾是他一生的真爱。在他婚后,曾派了三人向德希蕾求婚,可能有内疚;拿破仑加冕时,他的母亲因对拿破仑不满未参加(也不想给儿子行屈膝礼),拿破仑非常生气,拿破仑的妹妹为了帮助母子两人缓解矛盾,就去找德希蕾帮忙,德希蕾设法让二人巧合似的相见,并故意把拿破仑推到了母亲的怀中(没有其他人敢这么做);德希蕾从法国启程前往丹麦时,拿破仑送了她一件貂皮大衣(沙皇送给拿破仑的,一共三件,一件送给了前妻约瑟芬,一件送给了最喜欢的妹妹波莱特);当拿破仑半夜从俄国前线战败秘密到达巴黎后,他第一个相见的人就是德希蕾;看着他儿子的玩具士兵,拿破仑对德希蕾说,“He should have been our son.We’ve been friends for a long time.We can’t really say goodbye for ever.”回忆在马赛的时光时,拿破仑说:“I’ve never been really happy since then.”“I still love you too much.”滑铁卢战役失败后,法国人民损失惨烈,人民不想战争,法国临时政府恳请德希蕾劝说拿破仑离开法国,否则巴黎将被毁灭,一方面是德希蕾是瑞典太子妃(英、瑞典、俄国等国组成了联军),更重要的是拿破仑相信德希蕾,德希蕾在拿破仑心中无人可代的。在拿破仑的回忆录中写到德希蕾是拿破仑的初恋。

拿破仑是个难以捉摸的人物,没有人真正理解他,甚至他曾经的恋人德希蕾有时也不能。

德希蕾,一个有爱心、善良、聪明、识大局、有智慧的女人,一个绸缎商的女儿,一位非常出名的元帅的夫人,一位亲王夫人,一位瑞典王妃、王后,也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女人,就像瑞典公主临死前说的那样,“two of the world’s greatest men have loved you.”德希蕾的丈夫贝尔纳多特(Bernadotte)(比德希蕾大15岁)不管是贵为元帅,还是国王,对她始终疼爱有加,两人相亲相爱,让人羡慕(拿破仑非常嫉妒)。拿破仑(比德希蕾大10岁)放弃了他的真爱,但一生爱着德希蕾。

第一部分 贝尔纳多特元帅夫人德希蕾

(1794年3月)德希蕾的父亲是法国马赛大绸缎商人,曾被指派为宫中丝绸承办人。德希蕾的父亲去世后,她的哥哥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有一天,德希蕾的哥哥忽然被捕,德希蕾就和她的嫂子去政府请求释放她的哥哥,在等待的过程中,德希蕾睡着了,到了下班时间,德希蕾被一位工作人员叫醒了,得知她的哥哥和嫂子已经回家,她大哭起来。这位工作人员,也就是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出于安全考虑,决定送她回家。在途中,德希蕾决定将约瑟夫介绍给自己的姐姐朱莉,并且得知约瑟夫的弟弟拿破仑是一位将军,于是邀请约瑟夫带着将军弟弟第二天晚上去她家坐客。拿破仑兄弟俩如约而至,拿破仑和德希蕾,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和德希蕾的姐姐朱莉,双双谈起了恋爱。

(1794年8月)拿破仑在德希蕾家被捕,德希蕾设法去营救他。

(1794年9月)在德希蕾的姐姐和拿破仑的哥哥结婚的前一晚上,拿破仑被释放回来。在姐姐的婚宴上,拿破仑宣布要和德希蕾结婚。德希蕾的妈妈让拿破仑发誓等德希蕾十六岁时再娶她。

(1795年9月)从拿破仑被捕后, 拿破仑没有了军队和薪水。为了准备作战,他带着朝德希蕾借来的98法郎来到了巴黎。临走前拿破仑对德希蕾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将来某一天你将成为法国最伟大人物的妻子!”在巴黎,为实现他统治法国的梦想,拿破仑去找塔列郎夫人,她的丈夫塔列郎是政府中的一个实权派,巴黎重要的人物和最漂亮的夫人常去她家。在那里,拿破仑认识了约瑟芬(也就是拿破仑的妻子),据说她是巴黎最漂亮的女人,她丈夫是个贵族,被斩决了,而她的漂亮救了她。约瑟芬有情夫。塔列郎夫人和约瑟芬给拿破仑一些帮助,为了得到她们的更多的帮助,拿破仑每天下午去拜访她们。由于一年多没见到拿破仑,并且对拿破仑在巴黎的情况有所耳闻,德希蕾决定到塔列郎夫人家把他从那些漂亮夫人那儿拉回来!于是德希蕾来到了巴黎。

德希蕾来到了塔利昂夫人家,被仆人拦住了,仆人告诉她没有被邀请的女士到这儿,必须有位先生带着。这时,贝尔纳多特将军来了。德希蕾请求贝尔纳多特将军把她带了进去。塔利昂夫人告诉大家约瑟芬决定嫁给拿破仑。德希蕾从那所房子里逃出来的,来到了塞纳河河边。她很绝望,现实太残酷,她爬上了桥栏杆要跳河自杀,贝尔纳多特将军把她拉了回来,并向她求婚,德希蕾拒绝了。贝尔纳多特将军31岁,德希蕾快16岁了。

(1798年4月)两年半的时光过去了。拿破仑和约瑟芬结婚了,但希望德希蕾和他永保友情。拿破仑掌了权。德希蕾想忘记拿破仑,可拿破仑不让德希蕾忘掉他,他三派英俊青年将军向德希蕾求婚。在拿破仑出征埃及之前的聚会上,德希蕾和拿破仑再次想见。

(一个月后)在姐姐家再次与尔纳多特将军相见,德希蕾答应了贝尔纳多特将军的求婚。(1798年秋)1798年8月17日,德希蕾结婚了。

(1799年7月)德希蕾的儿子奥斯卡诞生了。拿破仑写信说,如果德希蕾有了儿子,名字必须叫奥斯卡。奥斯卡不是法国名字,是古代一位伟大的国王的名字。

尔纳多特成了陆军部长。

(1799.11.9)拿破仑未经尔纳多特陆军部长的允许就从埃及回来了。说要和约瑟芬离婚,又怕巴黎人嘲笑他,所以决定不离婚了。领导者要尔纳多特执政,尔纳多特拒绝了。拿破仑统治法国了。

(1804.3)原来的那些贵族公爵和伯爵又回来了。人们见到拿破仑和约瑟芬时都得行屈膝礼和鞠躬。拿破仑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得如此,拿破仑甚至不允许他们自己自由恋爱。拿破仑命令妹妹波莱特嫁给意大利贵族首领博尔盖泽亲王。他曾命令弟弟吕西安娶一个贵族的女儿,吕西安拒绝从命,于是拿破仑命令吕西安立即离开法国。又命令他最喜爱的弟弟路易娶约瑟芬的女儿奥坦斯(拿破仑的继女)。路易不喜欢奥坦斯,奥坦斯也恨路易。奥坦斯爱拿破仑,拿破仑心里也清楚。

波旁原来是法国的皇族,拿破仑误以为波旁家族年青的亲王当甘参与了谋杀他的阴谋活动,密派了三百士兵逮捕了他,强行把他带回法国。法国的贵族和外国使节都请求拿破仑放了当甘。但拿破仑拒不见任何人。于是,一天夜里,拿破仑的母亲莱特齐亚夫人找到德希蕾,让德希蕾必须阻止他。她说,“如果他杀了这个公爵,所有法国人都将感到羞耻。你必须阻止他。他听不进任何人的话,可你在他的心中仍有一个特殊的位置。请你马上就去,他们打算明天就要枪决那个公爵”。虽然德希蕾对拿破仑进行了劝说,这个公爵还是被枪决了。拿破仑告诉德希蕾他要当法国皇帝。

(1804.5)拿破仑当了皇帝。

(1804.12.1)加冕典礼练习,拿破仑让德希蕾在典礼时穿德希蕾想跳河自杀那天穿的那件衣服。多么的残酷的念头,可是这能让他开心。因皇后约瑟芬不生育,拿破仑要和她离婚。皇后为了婚姻安全和拿破仑在教堂补办婚礼。三位御妹荣封公主。

(1804.12.2)加冕大典。拿破仑派人给德希蕾送来金币偿付借德希蕾的那98个法郎。拿破仑从来没有忘记他的初恋德希蕾。他也非常嫉妒德希蕾的婚姻很幸福,而他自己的婚姻很不幸。约瑟芬以为已经在教堂举行了婚礼,她的婚姻就可以很牢靠了。只有德希蕾心里清楚,当拿破仑决定离婚时,什么也不能阻拦他。可怜的约瑟芬!

加冕仪式上,拿破仑没有躬身低头,让教皇给他戴上皇冠,而是他从教皇手上突然取过皇冠把它戴到他自己头上。拿破仑打破了古老的习惯---他为他自己加冕,为皇后加冕!

(两周之后)歌剧院舞会。舞蹈演员乔治娜,拿破仑当时的情人。

拿破仑加冕时,他的母亲因对拿破仑不满未参加。德希蕾的母亲来到巴黎,德希蕾想让母亲行屈膝礼,而德希蕾的母亲不想给儿子行屈膝礼,拿破仑的妹妹为了帮助母子两人缓解矛盾,就去找德希蕾帮忙,德希蕾设法让二人巧合似的相见,德希蕾故意把拿破仑推到了母亲的怀中(没有其他人敢这么做)。

(1807.6)德希蕾的丈夫中弹受伤。

德希蕾一家在汉诺威非常幸福。拿破仑要把奥地利军赶出巴伐利亚,要德希蕾的丈夫去帮助他。德希蕾带着儿子回到了巴黎,已经有两年没有见到丈夫了。

姐姐当那不勒斯(意大利)的皇后。路易当了荷兰的皇帝。德希蕾成了篷特--科沃亲王夫人。

德希蕾的丈夫连战连胜,而拿破仑则进退维谷。拿破仑一直嫉妒尔纳多特是德希蕾的丈夫,现在,尔纳多特又连打胜仗,他更加嫉妒。事实上,拿破仑恨德希蕾的丈夫尔纳多特。他恨他,但是又需要他,没有他,拿破仑就不能取胜。

拿破仑甚至有些微笑地告诉德希蕾,她的丈夫中弹受伤了。拿破仑答应德希蕾去看丈夫,并派人随行。在马林堡,德希蕾见到了丈夫。

(1809年10月)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当了西班牙的国王,然而,西班牙人民拒绝要他。拿破仑的妹妹卡罗琳和丈夫,当了那不勒斯的皇后和皇帝;拿破仑的弟弟热罗姆在德国威斯特法利亚当国王,并和一个德国公主结了婚;拿破仑的弟弟路易仍然很粗暴地统治着荷兰,荷兰人痛恨他,妻子奥坦斯也嫌弃他。

(1809.12)皇后离婚。

德希蕾说,“拿破仑的爱情永远不会是真正的爱情。它只是一种欲望而已,而且不是同一种欲望。他玩弄了我的爱情,而又利用了约瑟芬的爱情。但是他爱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权力。”

约瑟芬派女儿奥坦斯来找德希蕾,说只想见德希蕾,不愿见任何人。医生带来了安眠药,约瑟芬认为要对她下毒而拒服。德希蕾给约瑟芬脱掉衣服,盖上被子。奥坦斯端来一杯茶,德希蕾把药放进去,约瑟芬二话没说,就喝了下去,十分钟之后她睡着了。德希蕾在隔壁沙发上休息。拿破仑来了。德希蕾太累了,德希蕾的头歪在了拿破仑的肩上,忽然意识到了拿破仑是皇上,请求原谅。但是拿破仑说:“就靠在那儿吧,靠在我的肩上。这样我才不会觉得孤独。于是德希蕾把头靠在拿破仑的肩上,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拿破仑告诉德希蕾他要娶一位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拿破仑说他可不能同时打三场战争,英国随时可能进攻法国,俄国沙皇也准备进攻法国。如果拿破仑当了奥地利皇帝的女婿,那么奥地利就不会打法国了。

[好一会儿,他把手放在我头上,手指摆弄着我的头发。“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亲爱的公主?”他问。

“好吧,”我说,“陛下您给我送些早点好吗?要是可能的话,来一杯浓咖啡。”](1810.7)拿破仑与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结婚已有三个月。三个瑞典先生求见德希蕾的丈夫尔纳多特,他们暗示瑞典想让德希蕾的丈夫尔纳多特成为瑞典的新王嗣---他将是瑞典下一位国王。

第二部分 瑞典王后德希蕾

(1810年9月)德希蕾的丈夫让成为瑞典王储。让一家放弃法国国籍。(1810年9月30日)让出发到瑞典。

(1810年12月21日)德希蕾在去往丹麦的途中,拿破仑派人送了她一件貂皮大衣(沙皇送给拿破仑的,一共三件,一件送给了前妻约瑟芬,一件送给了最喜欢的妹妹波莱特)。与丹麦国王共进晚餐。

(1810年12月22日)德希蕾与儿子到达瑞典。

(1811年元旦)德希蕾到达首都斯德哥尔摩。没有休息和打扮,让就让德希蕾与儿子去皇帝家人。德希蕾想让人给她脱鞋没有给大家留下好印象。

(1811年3月)太后送德希蕾一对宝石耳环。德希蕾开始学习瑞典语。皇后请德希蕾喝茶,表达了对德希蕾作为太子妃行为的不满。德希蕾愤而离去,表示要回法国。并把与皇后的谈话告诉了丈夫让,决定回法国。让告诉德希蕾现在战事复杂,拿破仑在与多国交战,万一有不幸事件发生,德希蕾有可能被扣为人质。

(1811.6)国王和皇后为德希蕾举行欢送会。德希蕾动身回法国。(为丈夫着想)(1811.1.1)德希蕾被邀请到宫中参加新年聚会。拿破仑问德希蕾为什么回法国?拿破仑让德希蕾劝说丈夫与他合作。(1812.9)拿破仑占领莫斯科,(1812.12.19)莫斯科大火烧得一无所有,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退,在撤退过程中,遭到游击队的袭击和俄军的追击围堵。士兵饥寒交迫,伤亡严重。拿破仑深夜偷偷返回巴黎,直奔德希蕾家,让德希蕾给她的丈夫写信,要求瑞典与法联盟。并表示如果德希蕾的丈夫拒绝合作,德希蕾必须立即离开法国。

(1813.4)德希蕾给拿破仑送丈夫的回信,瑞典方面拒绝合作。拿破仑回忆了与德希蕾在马赛的美好时光。当谈到拿破仑的儿子罗马王时,拿破仑对德希蕾说,“他应该是我们的儿子。”还说,他们是老朋友了,是不能分手的。并告诉德希蕾,从莫斯科回来后直奔德希蕾家的原因------那时他感觉好冷,好累,好饿。他需要德希蕾在他身边。

(一周后)找到了在莫斯科战役中受伤的保姆的儿子,并把他带回了家。

(1813.11)来比锡之战,法军大败。(来比锡之战是各国反对拿破仑压迫和统治的在会战,称“民族之战”)

(1814.3.29)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约见。拿破仑家人的去留意见不一。(1814.4.9)奥坦斯求德希蕾帮忙照顾孩子。沙皇来访。拿破仑同意出国,条件是让他的儿子继位。

(1814.4.13)德希蕾的丈夫让回到家,参加胜利游行。拿破仑自杀被救。

(1814.4.25)拿破仑接受退位条件,退到厄尔巴岛(属意大利,位于意大利和科西嘉之间)。德希蕾的丈夫请求德希蕾一起到瑞典,德希蕾说当丈夫当上瑞典国王时就会到瑞典。夫妻二人一起坐车游览了巴黎,回忆了他们的相识,相爱过程。

(1815.3.21)拿破仑东山再起,重登帝位。拿破仑的前妻去世。奥坦斯请求德希蕾照顾她的孩子。

(1815.6.23)滑铁泸战役。拿破仑二次退位。

(1815.6.29)联军聚集巴黎,要求拿破仑离开法国,否则巴黎就会夷为平地。政府请德希蕾出面劝拿破仑-----原困是拿破仑相信德希蕾。德希蕾带着政府的信件去劝说拿破仑。二人谈起了以前的美好时光。拿破仑自愿作战俘,把剑交给德希蕾。当一位军官投降时,他总是把他的配剑交给受降者。德希蕾救了巴黎,被人们称为“和平的圣母玛丽亚”。

(1821.7)1818.2月瑞典国王查理十三世去世。德希蕾当上了瑞典和挪威皇后。德希蕾的丈夫让5月11日加冕。

收到拿破仑母亲的来信,信中谈到拿破仑已经病逝。拿破仑写了回忆录,回忆录中说到德希蕾是拿破仑的初恋情人。书要出版,拿破仑的母亲征求德希蕾的意见,这句话是否可写。如果有不便,就删掉这一句。德希蕾回信说,把那句话原封不动地保留在拿破仑的回忆录中。(1822.6)与儿子奥斯卡相见,并谈论他的婚姻大事。要儿子娶约瑟芬的孙女小约瑟芬为妻。

(1829.5)六年前。德希蕾与小约瑟芬来到瑞典。小约瑟芬与奥斯卡两人一见钟情。二人结婚。

皇姑病危(瑞典瓦萨王朝的末代公主,没有贵族愿意娶她,父母又不允许她嫁给平民,所以终身未嫁)。皇姑建议给德希蕾加冕。临死前皇姑对德希蕾说,很疑惑为什么世上两位伟人都爱着你。

(1829.8.21)德希蕾加冕。

第五篇:《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旅行的意义

——读《文化苦旅》有感

一、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国际著名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中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剧协副主席、青歌赛评委。2006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为守护和解读中华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

二、写作背景

余秋雨写作本书首先是因为受了一位青春不老、童心难泯的美国老教授的激发。这位教授虽然年老但却冒险般地游历了我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使作者萌发重新认识祖国大地的愿景,并产生对中华文化的思索与追寻。其次,应该是作者对自己,对社会的一种慰藉。作者渴望在旅途中解放自己的心灵并对中国文化做出贡献。所以,余秋雨在不惑之年,毅然辞去官职走出书斋,开始了文化苦旅。

三、精彩论点

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写道:“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在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中,发出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的呼唤。文章中没有细节,没有历史人物,没有山水胜迹,但却充盈着闪光的智慧,蕴涵着深刻的思考。残垣断壁中,那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就像磁石一般强烈的吸引了我。

走进废墟,体会着历史的沧桑,品味着文化的内涵。在敦煌,他怀着无比的热情赞美民族代代相传承的对美与善的艺术的追求与表达;也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面对“道士塔”,揭开民族的伤疤,目光黯淡地心痛于近代内忧外患中民族精神的沦陷和流失;他驻足桃花、春雨、小桥、流水的“江南小镇”,面对“白发苏州”怆然发问——现代的中国社会中,从那些紧闭的老房子里“应该走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文化与传统应该怎样的保留与传承”才可以使“中国的文化在人格方位和地理方位上实现双相自立”?他告诉我们,江南小镇的重生、历史归属感的重生、民族归属感的重生,需要“一点真正的文化智者”,需要“一点隐潜在河边小巷的安适的书斋”,需要“一点足以使这些小镇产生超越时空的吸引力的艺术灵魂”。

他反省整个民族的文化。他从“一个王朝的背影”中,评论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一个文化盛败的因由。在晋商大院里,在“历史的暗角”思索民族软肋与民族精神的缺陷。他关心文人的命运,关心孕育这些文人的母语文化,关心我们的文化的根源,更关心我们文化的发展,并且关心着所有的文化的发展。他为所有游离在本土文化荒漠中的人们发问:“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他比所有的人看的更远、更真实、更深邃。他的面前是一个繁衍、昌盛了数千年的民族的文化的沉淀,那么,就注定了余秋雨先生的这个思索将是整个民族的,整个历史的。这个思索纵横了五千年,必定是漫长而艰辛的。而余秋雨先生就在这样的时代,平静一下自己内心的情绪,整装出发了,纵马思想,游走于整部民族的千古春秋。

在这些思索面前,余秋雨先生也有无奈: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好的文化却忘记了去继承?为什么我们要让文化在那样的“江南小镇”里渐渐萎缩、褪色?这是余秋雨先生要问的,也是我们年轻一代人应该思考的。

也许我的民族文化就需要来一次这样的思索,这样我们在前进中才可以走的更远,这样我们的根在黄土高原里才可以扎得更深。

四、《道士塔》读后感

读罢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觉得像品了一壶茗茶,意犹未尽。秋雨先生用他的脚步去丈量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那些被熟知或不为人知的地方。正如他所说,“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落在这山重水复、茫茫苍苍的大地上。”我以为,旅游的目的是去见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以外未曾了解的事物,而读书的目的是去获悉我们自身无法亲自体验的、旅游未曾到达的领域。感谢余秋雨将他的旅途感受为国人所分享,让我们领略不同的地域风情。

从黄沙漫漫的敦煌戈壁到温婉怡人的江南小镇,从天南到地北,他的足迹踏遍山山水水。他自己称,他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文人墨客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他心底的山水其实是“人文山水”。“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洞庭湖,“东方威尼斯”的天堂苏州,“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

然而,他的路途不是单纯的旅游,因为他背负了“文化”二字的重量,赋予了这本书沉重肃穆的基调。他的旅行的意义在于用其独特的洞察力以及深层次的思考来挖掘隐藏在名胜古迹的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背景故事和深刻涵义。

这本书里,我感触最深的,是《道士塔》。它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

全篇围绕敦煌莫高窟展开,说的是在20世纪初,莫高窟由一位无知的道士掌管,因为无知,他自作聪明地将窟中的珍贵壁画粉刷,甚至挖凿,代之以灵官塑像;因为无知,他将窟中无价的国宝向慕名而来的西方学者换回历历可数的银元;因为无知,祖国的瑰宝受到糟践,不幸流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国宝外流,我们发自内心地遗憾、痛恨、愤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让我们在今天,在这个觉醒了的民族当中,开始做一些事对遗失的文化进行补救。于是,在遗憾、痛恨、愤慨之余,我们直截了当地想抓住罪魁祸首。那么,元凶是谁?是犯下了强盗行径的西方学者?是目光短浅、愚昧无知的王道士?还是旧中国,那个没落在闭关锁国中的“天朝”?或许真如古人所说的“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自身的落后让我们已无心理睬一下被搁在西北荒凉之中的文物们,只好让强大的势力来替我们保管?想想旧中国所背负的“东亚病夫”的耻辱,想想“落后就要挨打”这铁一般的真理,我的心在滴血,我的民族自尊心在哭泣,我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它令我感到那样恐慌与不安,仿佛有一枝利箭从历史深处射来,刺痛了我的心。

这就是历史悲剧,发生在祖先们的身上,但它带来的痛苦却可以绵延几个世纪。然而时光即逝,往事不再,亦无法缉拿真凶,将其正法。我们所能做的,惟有无奈,无奈地历数罪恶,无奈地遗憾惋惜,无奈地遥望历史,无奈地幽幽痛惜,无奈地叹出一口气,让它定格在那一个个耻辱之日、罪恶之日的上空,化作晴空中的阴霾,眼睁睁看着愚钝的王道士在毕恭毕敬地带路,看着洋人们在莫高窟洞开的一刹那惊诧瞪大的双眼,看着一箱箱文献、一尊尊泥塑、一车车诗卷、一幅幅壁画被运走。这样的奇耻大辱,哪个国人还能坐视不理?一个当代中国青年这样写道:“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决胜负于城下。”激荡人心的语言,道出了每位中国人的心声。但,现实与理想总是在作无谓的对峙与较劲,从而无法统一。看看,现在中国人在干些什么?有一些人继续沦为洋人的奴隶;有一些人忘掉了耻辱,忘掉了历史;有一些人在伦敦、东京等地的博物馆买下中国文物的胶卷,回国后对着相片作空头研究;还有一些人在呐喊中吼出愤怒,却永远只是呐喊,无法付诸实践。

一切皆因他而起,那愚氓———王道士。时至今日,不少人认识了这个名字:王圆箓。我在想,如果让他知道了国宝的价值,让他知道了他所作所为的严重性,他会怎么做?依然赚取蝇头小利?又或者,转做了更大的买卖?还是改邪归正,捍卫国宝?无从得知———我的想象力有限。但这次的阅读却让我真实地接触了历史的阴暗面,那是一段可怕的、灾难的岁月,但愿它不再发生。

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为何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单纯因为它的外表炫丽,也因为它蕴藏着深层的文化底蕴,而它的残缺,再一次无情地触痛着这个民族脆弱的神经。

文化是庞大而又琢磨不定的东西。也许只有羁旅之苦,才会让人深深地体会旅行背后的意义,游览观光只是表面,对历史的思考才是真正的价值。秋雨用他的笔触写下他独到的见解,让我对旅游文化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下载两希文化 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希文化 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一、《道士塔》 摘: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中国官员也不是都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第一记 初看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文化的理解,实则,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压迫,一种力量!文化是美丽的、痛苦的、感人的、悲愤的,是包容一切的! 一切,对于某些人来说......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精选合集]

    《文化苦旅》读书报告 早就听说过所谓文化大散文的余秋雨《文化苦旅》这本书。正巧在男神的书房“来自赖坤老师的特别推荐”中发现了这本书,这个暑假就饶有兴趣的读了一番。......

    读书笔记《文化苦旅》

    读书笔记--《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余秋雨的一本书,什么样的书?不知道,但却一直对这本书很好奇,主要是对书名好奇,很想知道何谓“苦旅”,更想知道什么又......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读《文化苦旅》有感第一次读得这本书时日已经颇久了,只记得当时读完其中的一篇便已被余秋雨先生严肃深沉却又辽阔邃远的笔触深深折服了。之后这本书便在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之读书笔记 胡 耀 国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想法,静下心来好好地读读书。正好这个暑假学校布置老师们利用假期读一本好书并做读书笔记,也正好苦于囊中羞涩,没......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5篇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没有两者,路就是书”————题记初读余秋雨先生的这本《文化苦旅》,是在一个闲适而慵......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文化苦旅》这一本书,这本书的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是,在那一处处古迹的的背后却隐藏着人们不为人知的一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