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学数学”为“做数学”——《从“不懂就问”到“动手就做”》读后感 周鑫

时间:2019-05-13 10:1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变“学数学”为“做数学”——《从“不懂就问”到“动手就做”》读后感 周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从“不懂就问”到“动手就做”》读后感 周鑫》。

第一篇:变“学数学”为“做数学”——《从“不懂就问”到“动手就做”》读后感 周鑫

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从“不懂就问”到“动手实验”》读后感青岛金水路小学周鑫

影子是什么颜色?当你脑海中出现这个问题时,第一反应是问老师(查资料),还是亲自动手寻找答案?通常情况下,“不懂就问”被当做是“好学生”的一种表现。于是老师会告诉你,影子是黑色的。但是上海市延安中学物理老师蔡文学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影子是什么颜色取决于被什么光照射,教学中老师往往把结论告诉学生,却忽略了前提条件。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让学生从“不懂就问”变成“不懂就做”值得我们深思。以《圆柱的表面积》一课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课前准备,为数学思考预热

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圆柱体,然后给它穿上一件合身的外衣。因为喜欢,所以愿意做,学生本身对操作的东西就感兴趣,因此拿到作业时学生们欢呼雀跃。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把书本上死板的数学知识变为有趣的动手实践。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初步感知圆柱表面积。

二、交流“做数学”的过程,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创造思维碰撞的舞台,再现“做数学”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

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交流自己的做法。有的学生的作品十分精致,做得不仅正合适,还进行了美化装饰,做得不好的同学学生感觉很不好意思。交流做法时更是精彩纷呈,有的学生说:“我把圆柱的底面摁在纸上,用笔画出底面,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另一个底面......”没等她说完,另一个学生抢着说:“根本不用这么麻烦,我把纸对折后再画,一下子就剪出了两个底面,因为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的做法也很多,有的学生说:“我用一张纸把圆柱侧面包起来,剪掉多余的部分,就做出来了。”有的学生说:“我把圆柱的侧面在纸上滚了一周,做好记号,剪下这一周的纸,就得到了圆柱的侧面”„„

三、扎实的获得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获得是有效参与的重要方面。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就是学会了学习。

在充分的展示交流过程中,学生对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已理解的非常透彻,这时问学生:你的这件外衣用了多大面积的纸?学生马上想到只要求出圆柱的两个底面的面积和侧面的面积就知道了,并且清楚两个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实际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接下来让学生马上求一下自己圆柱的外衣用纸的面积,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迅速投入到计算中。

为让每个学生都能深入理解,真正掌握,算完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清思路,互相评价。全班同学都很快掌握了算法,这时老师告诉学生,你们求的实际上就是这个圆柱的表面积。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这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四、让数学“活”起来

接下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什么问题跟求圆柱的表面积有关,学生们思维活跃,想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做一个圆柱形水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做一个油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做一节炉筒需要多少铁皮,只求圆柱的侧面积等等,能准确进行灵活运用。整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思维非常活跃,不用老师来总结公式和方法,学生们就能正确解决相关的问题,实现了课堂的有效高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要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课堂上,要引发学生思考,而引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块儿思考。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就会制造更多的惊喜。

第二篇:《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

读 书 心 得

南 新 焕《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读后感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是张景中教授的教育数学丛书之一,这本书浅近地介绍张景中教授自1975年以来在数学教育领域进行的探索,为平面几何的数学作了教材与教法上的改进,这种再创已超越教学法加工的范围,形成了教育数学的研究领域。在这本书里,我见识到古老的面积解题技巧,为三角函数注入新血,此外于微积分中使很多学生感到头疼的“极限 ”语言被自然平易的定义所取代等,丰富的例题表明张景中教授所提的新观点,的确提供简明的逻辑结构且能便利的解题。

一、数学教育与教育数学的分别

两千多年前欧几里德对当时的几何学研究成果进行再 造,写成了「几何原本」,一直成为历久不衰、影响深远的几何教程。近两百年前法国数学家柯西将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研究成果进行再造,写成「分析教程」,深厚的影响现今的大学讲坛,当代的布尔巴基学派把现代数学纳入结构的框架,完成四十余卷的巨著“数学原理”,为数学家教育准备了高级教程。从欧几里德、柯西及布尔巴基学派,我们看到:为了数学教育的需要,对数学材料进行研究再加工整理,这是教育数学的任务。简而言之,数学教育仅需撷取学数材料,配上教学加工法即可开展活动;教育数学则须提学数材料及教法上的缺陷进行研究创新与整理。

作者张景中与曹培生教授于1974至1976年间,曾

在新疆巴州21团场子女校教中学数学,两人合作从事面积方法的几何教材教法研究,自成体系,为教育数学做了贡献。两千多年来,中西方累积了不少的数学知识,国内中学数学教育普遍呈现一种现象:要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逐年灌输给莘莘学子,赶进度是司空见惯的事,数学教育可以不必这样填鸭,数学教育家只要学会撷取适当的数学材料,于数学教学法加工即可改善现状,但教育数学的重大课题则是前辈大师留下珍贵遗产并非完美无瑕,于中学到大学的数学课程中存在着公认难点,指出大师们工作上的缺陷,从数学内部于以再改造,是教育数学家主要的任务。

二、为什么改革?

如同大家一样,我也有些疑惑之处:

1、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定义三角函数sin(α)的意图为何?

2、生活中何时应用到三角函数?

3、国中生对符号运算能力足够吗?

4、三角函数的性质用在何处?

5、三角函数值的数感何以淡化处理?

6、实施新路数学的成功结果如何断定?

三、勇于尝试

仅管上述疑惑的存在,欣赏完大师的三角函数面积新法,内心总涌现冲动,何不自己也借课余专题研究,实际来试炼一番?江翠国中陈彩凤老师早已将此新式三角函数新义在资优班实施,获得学生热烈回响,估且不论成败如何,陈老师对数学的热忱实令人感到敬佩,更激发我自身的改革初衷。我想这样的三角函数教材对于国中生应有投资的价值,期望尽速完成专题讲义,好好的研究比较一下。

四、结语

读书会着重讨论与分享,诚如赖逢老师所言,分享自己的教法比较有意义,更易使彼此成长,讨论会中看法与分析犀利的黄科铭老师总能从较高层次的结构上看问题,黄郁斐老师亦有针血之见,吾人何其有幸聆听众师智言。

下载变“学数学”为“做数学”——《从“不懂就问”到“动手就做”》读后感 周鑫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变“学数学”为“做数学”——《从“不懂就问”到“动手就做”》读后感 周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