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国60周年征文:从两会要不要选国花说起
今年的两会,可谓“台上未开网上先开”。先是网络作为新兴的媒体平台大放光彩。网络上一片邀请总理上网对话的呼声,网民们在“网络提案”、“有话捎给代表”等活动中也非常积极,两会,赢得空前的注目。其次,记者网上报名、50多年来首次公布代表团驻地、境外记者可以直接采访两会代表、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法律草案首次提供英文版等等举措,表现出政
府应对国外关注的满满自信。这边厢,南方论坛里一个小小的争论,更从侧面反映出这届两会透明、开放的特色。
网友漠阳之子“严重要求”《这次两会一定要选出国花》,帖子引来几位网友的不同意见。一位说“选不选国花,根本对人民生活没有任何关系。两会如果都去选国花,干脆不要开了。”又一位火气大,说,“够天真。你以为全国两会是广东特有的年花市?”这下楼主不干了,跟帖列出了62位院士“双国花”提案的名单,强调选国花是寄托民族精神的做法。
选国花究竟应不应该拿到两会上来讨论?我想是应该的。一个国家的象征,不在全国人大上讨论,难道由少数人去决定?但是,在医疗、教育、房价、社会公平等重大民生问题面前,代表们应该优先选择何者呢?
一个提案能否在两会上拿出来讨论和表决,是有程序规定的,提名人数就是最起码的一条。所以,由
一、两个代表想到的提案,总会去争取其他代表的支持签名。当然,的确存在一些人大代表委员,甘做“太平委员”“太平代表”,平时不调研不思考,会上寡言少语,只会临时抱佛脚,随意在别人的建议、提案上挂名应景。我不敢妄论“国花提案”上签名的院士们有多少属于挂名应景,但是在“国花”问题上附议签名,也不是一件坏事。至少还是有一批老百姓有“选国花”的呼声。
我们当然希望代表接近民众、了解民众呼声,我们更希望代表不是光提议、光批评,最好能以专业的知识、细致的调研,提出具有专业建设性的提案,迈好第一步,使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从提出来的时候就有个好的发展方向。
国花的有无,虽不切近民生,但是对于国家形象的再塑造,对于国家精神的动员,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中国正以越来越进步、开放的形象快速发展着,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发展的趋势无疑是好的。看看这全国两会一年热似一年,代表们一年踊跃胜一年,就是政府亲民、听民、为民的一个明证。有这样的两会,在讨论了重大民生话题之余,讨论一下国花,又何尝不可呢?
我唯一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变成了“双国花”提案?梅花之高洁能振奋精神,这好理解。那么牡丹呢?富贵堂皇?两个完全是不同的境界嘛~~~看来还是中国习惯的“大团圆”思维在作怪。
不论如何,我并不反对两会选国花。我只反对选“双国花”。
第二篇:党校教师建国60周年征文:从不听话说起
---重温《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有感
现在时常听到一些基层(镇、村)干部说:现在农村的老百姓不像过去(改革开放以前及初期)那样听话,矛盾较多不好解决,工作较难开展。农村的老百姓为何“不听话”,如何提高基层(镇、村)领导干部化解农村矛盾及“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本文谈谈一些看法。
一
“不听话”也就是说存在者矛盾,而“群体性事件”即是“矛盾”集中激化的结果。一般人理解“矛盾”为:不和、排斥、冲突,本文也是指这一意思。过去,群众发生矛盾或群众与政府之间发生矛盾后,群众要求组织(政府)解决矛盾,情绪都较为温和,也相信组织和干部能够解决问题。但现在“矛盾”发生后,开始是个体性的形式的,但很快转化为群体性的形式,群众不听领导干部劝解,或集体上访或上街静坐或游行抗议,甚至冲击机关,有意把事态扩大。这就是党和政府所说的“群体性事件”。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群众对基层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已失信任。
作为基层党校的教师,接触过不少基层(或最底层)的老百姓,觉得他们很现实(或讲有一定的自私心),也容易受人(别有用心的人)的挑动,也容易躁动。但他们绝大部分是纯朴的是讲道理的,他们要求也不高,如果领导做法是合情合理,他们是高兴的,是支持、配合的,是听话的。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说:“这些人闹事直接的原因,是有一些物质上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这些要求,有些事应该和可能解决的,有些事不适当地和要求过高、一时还不能解决的。但发生闹事的更重要的因素,还是领导上的官僚主义。闹事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工人、学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选集》第五卷.p395)。据中央信访局统计,群众上访的问题中,80%都有一定的道理,而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可以基层得到解决。现在不少的地方政府中也普遍存在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潜规则,给人“老实人吃亏”的暗示,只有“闹”,领导(或大领导)才重视,矛盾才能(快)解决———值得深思。
二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过程,社会的矛盾不仅多,而且以直接、公开、冲突的形式出现。但这些矛盾绝大部分都是利益(经济)性的矛盾,“据有关方面的分类统计,由于利益矛盾引起的人民内部的矛盾已占到社会矛盾纠纷的70-80%,成为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秦宣主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p275),都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无论‘瓮安事件’还是‘孟连事件’,都是单纯的利益冲突,都是民众基本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正常宣泄和正当满足,都是民众长期积怨的集中爆发,都是人民内部(http://www.xiexiebang.com矛盾在特定条件下的集中表现,不存在什么隐秘的政治图谋”(笑蜀:《处理群体事件需要新思维》,《南方周末》2008.09.11.E29“评论”),不具有推翻政府并取而代之的“政治诉求”。现在的“群体性事件”,“所有事端都发源于单纯的经济利益冲突,只有当利益冲突不能得到妥善处置时,冲突便会升级,矛盾开始转向基层政府;如果基层政府继续采用错误的方式去处理冲突,冲突才会向上蔓延”(陈敏:《转型时期的利益冲突》,《学习时报》2006.04.17.p12)。
刘少奇讲过:“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激化起来就可能闹事。我研究了一些地方的闹事,几乎全部都是为了经济性质的切身问题”(《刘少奇选集》下卷.p305);刘少奇明确概括人民内部矛盾大量表现为人民群众同领导者之间的矛盾,分配问题等,其中领导干部是主要的原因。邓小平一直关注和研究我国的人民内部矛盾的发展,他说:“人民内部矛盾最广泛地表现为经济领域中的物质利益矛盾”,“党群矛盾、干群矛盾突出,成了人民内部矛盾的焦点”(宋善文:《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群言出版社,2007.3版.p13)。
三
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但一个社会的矛盾时时、处处尖锐化也是危险的。胡总书记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胡锦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人民日报》2005.06.27)。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利益(经济)问题,已成为影响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要素之一,“合作共赢”,“增加共同的利益”已成为现阶段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式。所以,对出现的矛盾,不要等,不要推,不要拖,必须通过民主协商,协调利益关系去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把矛盾化解在苗头阶段,而不是靠领导的权(强)迫压服。基层干部要注意不能什么的矛盾,都出动“公安”解决问题。笔者认为,“群体性事件”是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表现之一,如果处事公平合理,反腐败力度加大,贫富差距缩小,相信“群体性事件”将化解在矛盾冲突爆发之前,相信“群体性事件”也将越来越少。
现实中,许多群众及一般的干部都说:老大难(问题),老大(一把手)出面就不难。这话说明了我国现存的“政治生态”的情况。为什么不把小问题化解在苗头之中,为什么只有“一把手”出动才行呢?这是不正常的管理。应该变成基层干部平时的依法办事、依法处理,辅之解决现实问题的疏导教育,将问题化解在苗头之中的这一“常态”。
第三篇:建国60周年征文
60年历程,60年巨变
光阴如水,岁月如梭。六十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 六十年历程,六十年风雨,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写进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卷。这6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0年的沧 桑巨变,6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从1949年到2009年, 我们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整整60年。中国社会取得的翻天覆地的 变化和崛起的速度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中国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在 “中国人真的站起来了”的惊呼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60岁韶华!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人民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已于今日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那句话还在耳边飘荡,转眼 间我们就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纪念。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 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共和国开国大典的 隆隆礼炮声到改革开放,从香港回归到澳门回归再到两岸关系拨云见日,从宇宙 飞船遨游太空到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 ···在这六十年里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进,我们告别了昨天,告别了民生凋敝、经 济落后旧中国,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经历六 十年的风雨历程后,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 方。建国初期,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面孔,并没有畏缩,勇往直前,经过三年的 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 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为 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第 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化的起点。
改革开放,使中国这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成为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中国的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中国在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神舟五号神舟七号 发射成功,“嫦娥一号”飞上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改革开放,使中国建设新农村的脚步越走越快,农村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让人们的生活过 得更加幸福。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青 藏铁路的建设,奥运场馆的建设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雀 跃……中国正
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壮举!2008 年,年初南方风雪冰冻,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神七飞天··· 不 ···平凡的 2008 年使我们民族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坚强,历经了大灾大难大悲大喜而
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华民族,更令世界刮目相看。在全球经济还未从金融风暴的阵痛中醒来的寒冬中,迎来了 2009 年。2009 年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全球风雨飘摇,中国也不平静,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 困难,同时也蕴涵着重大机遇。2009 年又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一年,是一个变革 与重构交织、海水与火焰交融的一年,是我们有着许多期待的一年,也是世界期 待中国再创经济新奇迹的一年。在前进的路上会有风险,会有困难,而我们绝不 向困难考验屈服,在挑战和考验中清醒捕捉发展机遇。60 年风雨,60 年历程。我们伟大的祖国历经历史的考验,走过了多少风风 雨雨,我们不断地从我们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在实践中创新,六十年的变化足迹 遍布中华大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空中自豪的飘扬。中华民族这条巨龙已经苏 醒,让全世界看到我们的精彩表现吧!人民共和国走过了 60 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 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六十年光辉岁月弹指挥 间,中华大地却是沧桑巨变。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沿着昨天 的足迹,我们坚信炎黄子孙一定能走出新的天地。
第四篇:建国60周年征文
神州大地.争艳礼花齐鸣,国乐奏响时刻,跃起我们五十六个大家庭,合奏祖国赞的心弦.伟大的祖国赞歌的旋律,脉搏,跃舞历史长河,跃舞于历史长河
伟大祖国赞歌的优美旋律,蕴得山川海洋,浴血燃烧,同画祖国赞的情漪,伟大祖国赞画的神韵,浴血墨,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挥毫九州的大地,唤醒沉睡的中国龙,奏天之声,威仪于神州大地,奏响伟大祖国威仪于世界大地的乐章。
神州大地,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国歌唱起时刻,涌起我们十四亿儿女,合唱祖国赞的心潮,伟大祖国赞歌的
歌声,歌喉,跳跃神州长空,跳跃于神州长空
伟大祖国赞歌欢快的歌声,幻的花草兽禽,灵魂燃炽,同诗写祖国赞的情扉。
伟大祖国赞诗歌的乐律,灵魂韵,感化自然界的生灵,唤醒沉睡的中国凤,唱物之乐,母仪于神州大地,歌唱伟大祖**仪于天下大地的赞歌。
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建国60周年精品征文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每当这首《龙的传人》在耳边响起,我就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东方巨龙的美誉。这条巨龙在古老的东方盘踞了五千多年。它绵延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见证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绵延万里的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壮丽的**故宫,无与伦比的苏州园林,还有丰富的宝藏和秀丽的风光,无不是它留下的足迹。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诉说着中华民族的豪情万丈;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描绘了华夏儿女的意气风发!
六十年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算不了什么,但是,就在这短短的六十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真可谓一日千里。如今,改革开放为祖国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祖国的强大,香港和澳门才回到祖国的怀抱;由于祖国强大,全世界水电工程规模最大的长江三峡工程才得以建成;由于祖国的强大,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得以在**举行;由于祖国强大,中国奥运健儿金牌零的突破到**奥运会金牌列世界第一;由于祖国强大,“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得以成功发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送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国家,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更是显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系列的成功,不正证明了今天祖国的强大和繁荣吗?东方巨龙经过千年的洗礼,再次焕发青春,意气昂扬地向着一个崭新的时代迈进!
今年,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很不寻常。面对严峻挑战和困难,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本文来自蚂蚁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为中国这条巨龙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它永远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在这不寻常的一年里,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写进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卷。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沉着,统揽全局,驾驭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回首3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神七”一飞冲天,奥运成功举办,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令中国人民倍感自豪,人们发自内心地赞叹: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我们已经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对中华民族这条龙来说,抓住并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见到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蓦然回首间,东方巨龙已腾飞了千年,新中国已走过了六十载。雄关漫道铮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东方巨龙,雄起东方!
别样历史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很多时候,过去的那些峥嵘岁月对我们这一辈来说就是书上的黑白记忆。一幅老照片,一段模糊的视频,烽火里的一切缱绻在影像中,定格一瞬间。我在潜意识里一直拒绝着从清末到民初抗日时期的小说、电影,总觉得在那些屈辱的岁月,沉睡的华夏民族里任何个人都幻成了渺小无力的存在,所以以那些时代为背景的故事难免笼罩这一层国仇家恨的阴影。相比较之下,新中国诞生以后的岁月,没有内外交困,没有四分五裂,没有动荡不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国家,即使弱小,也隐隐透着足以依赖安全感。
我的老家在南京边上,外公小的时候南京城门还有日本兵的把守。每次回老家探亲,年迈的外公就会一遍一遍的说起当年的故事,从幼年讲到后来参加的抗美援朝。人老了就会回忆过去的事情,于是这些历史在老人的心里鲜活起来,在遍遍讲述中被演绎。前段时间看了一部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不为别的,只是想起在那样一片残垣断壁上建立起来的城市是多么的不容易。如今的南京,是一座漂亮的省城,江苏经济文化的中心,散发着六朝古都特有的风韵。外公总说今天的南京城和记忆里不一样,很多东西找不到了,但是眉眼里是藏不住的欣慰和高兴。
他说,小时候的路很泥泞,下了雨得提着鞋走,有的时候干脆不穿鞋,但是现在路都平整了,以前想都没想这么多车跑在路上;
他说,自己很小的的时候就出来讨生活了,跟着一个点心师傅做早饭卖,家里姊妹七个供养不起,上完小学就没能再上了,而这个学历已经是他周围人家里算不错的,更多的人,特别是女子,和我外婆一样,这辈子都无法体会文字的乐趣。现在的孩子苦,但是上学条件和以前比真是天上地下啊;
他说,刚建国那会儿,买什么东西都有指标,得计划着。比别人家多几张米票布票都能高兴好久。以前的人吃粗粮是没办法,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吃粗粮也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养生之道了。
原来,看着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成长,也是一种幸福。
回望六十年的岁月,六十年的风雨征程。曾经,摇摇欲坠的华夏民族在接连不断的打击中被迫抬眼看世界,然后花了一百年的时间做着同一个强国富民的梦。蚂$蚁,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六十年前的十月,残破的中国大地,五亿四千万中国人,一句天安门下微弱但让世界听的真切的诺言,叩开历史的新一段征程。那时的人们高唱着“东方红,太阳升”,高唱着毛主席,想必是发自肺腑的狂欢呐喊。无论新中国走过多少弯曲的路,只能说,她没有先例可以参照,只能探索,从重围里杀出一条血路。
对于这六十年,我心存感激,心存敬佩,心存感动。
我在课堂上看到书上记载着的变迁,从黑白渐渐变成彩色,从模糊的轮廓一点点清晰起来。
我在老人呢喃的历史里重温中华大地的浴血而生和蹒跚成长。
我在国际赛场上飘扬起五星红旗时感受到沸腾的热血。
我相信,在这样一个祖国的怀抱下,我将走的更远更好。
未来,我终于能亲身经历。无数个微小如我的叠加,汇聚成暗涌的力量,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