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试水国资改革的创新点以及未来企业兼并重组的着力点
上海试水国资改革
昨天,备受瞩目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在上海国资改革工作会议上正式公布。发展混合所有制、加强国资监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资在地方系统中体量最大的上海市,12月17日推出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第一个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这份备受关注的文件全称为《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涉及七大款二十条,也被称为“上海国资改革20条”。20条从国资管理、国资布局、国有企业分别确立了目标,这也标志着备受瞩目的上海国资改革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此次上海公布的国企改革共包括20条意见,涉及国企分类监管、国资流动平台搭建、股权激励扩容等细则。由于“20条”明显沿袭了三中全会改革目标的相关精神,再加上此前自贸区、试点延迟退休等试点,上海正成为中国深化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已毋庸置疑。
上海国资总量近10万亿,如此规模的国资改革方案是怎样出笼的?
“上海已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改革的目的是推动发展,改革进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向,成为此次改革的主要动因。
上海是我国地方国资国企的“重镇”。上海国资国企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9.64万亿元(含金融保险企业),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国有权益1.41万亿元。去年,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约占全国地方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国资委系统企业的1/
9、1/
4、1/8。从上海看,国企比重大,体量也较大。
上海国有企业改革有过多次,每一次改革都带来了上海新的发展,并在全国起到了表率的作用。
此次改革,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多次听取调研小组报告,明确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和原则,要求聚集“分类监管、治理结构、激励约束、流动平台”等四个重点深入调研,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他们提出,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一定要按照要求,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5个重大关系。
上海国资改革的亮点
一、国资收益上缴比例不低于30%
根据上海市方面的规划,完成此次国资改革的整套目标将用3至5年左右的时间。上海市已确定明年将首选1至2家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公司启动实质性运作。对于外界普遍质疑的国资收益上缴比例过低的问题,上海市此次也提出明确目标,称国有收益原则上将按照产业调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社会保障“各三分之一安排支出”,未来将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目标是到2020年不低于30%。同时将建立起国资收益资金使用评价制度。
二、明确人事的一些具体目标,这是本次改革着力较重的一部分。
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不能一肩挑
《意见》中对于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出了原则性要求,要求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不能“一肩挑”,其中强调了“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原则上兼任党委书记,与总经理分设”。而对于功能型及公共服务类企业,则董事长可兼任总经理职务,但要与党委书记分设。
根据上海“20条”的配套政策,未来上海市竞争类国企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和监事会主席由市委管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由市国资委党委管理,经理班子副职成员逐步由董事会聘任和解聘。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的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和董事长、监事会主席、总经理及经理班子成员,原则上由市委管理。
国企董事长年满63岁必须退休,上海市管企业管理人员实行任期制,年满60周岁的在免职的同时办理退休手续。业绩突出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因工作需要可适当延长任职年限,但最迟不超过63周岁。
推行企业领导去行政化,国企副职逐步市场化选聘,建立容错机制。行政化色彩过浓的国企中,弊端很多。比如,企业家强调冒险和创新精神,而官员则趋于保守。一个国企负责人,如果在任时不犯大的错误,基本可以舒舒服服干到退休。还有一些国企负责人,一边享受与行政级别挂钩的各种资源,一边还拿着市场化的高薪,公众对此颇有意见。
所以,“上海国资改革20条”指出,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核心骨干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符合法定条件、发展目标明确、具备再融资能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有分析称,这样的改革是要回归企业家精神,避免既是高官又拿高薪的情况。
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新一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中,上海市市长杨雄指出,要完善中长期激励相配套的约束机制,建立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
部分激励收益将成国企领导“抵押金”
“20条”提出,符合法定条件、发展目标明确、具备再融资能力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同时将完善市管国有企业领导人薪酬体系,符合条件的竞争类企业实施股权、现金两种类型的中长期激励。国企领导人员所获部分激励收益将在正常离职后兑现,成为“抵押金”。
与此同时,“20条”也提出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即将把改革创新工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作为“个人职务晋升和奖励的依据之一”。同时如果因为改革创新工作而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只要符合规章制度的,将对领导人员“不做负面评价,依法免除相关责任”。
上海提出,逐步推进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过去,国企正副职都有行政级别。但是,依据现在的新举措,将只保留正职有行政级别,副职全部实现市场化选聘。并全面推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保持合理的稳定性和必要的流动性。竞争类企业,按有关规定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考核奖惩、薪酬分配权。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完善长效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也是上海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根据新意见,上海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收入与职工收入、企业效益、发展目标联动,行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激励关系。同时,建立健全企业核心骨干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分配机制。符合法定条件、发展目标明确、具备再融资能力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对承担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投资公司,探索市场化项目收益提成奖励。
为激励国企经营者大胆创新,上海率先建立鼓励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对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未规定事项,鼓励开展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未能实现预期
目标,但有关单位和个人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决策、实施,且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不作负面评价,并依法免除相关责任。
“要对企业家多些理解和包容,不能总是对着报表看数字来评价企业家。急功近利的决策,也许短期报表会好看;立足长远的决策,也许当年的报表并不好看;有的决策为了长远利益,还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这些机制,当前上海相当缺乏,必须要建立,否则,敢于创新的企业家在上海无法冒出来。”韩正说。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实施分类监管
与以往的国资国企改革不同,此次上海的改革突出国资改革,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
从国资国企改革到“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看上去只是字面的表达不同,实质上,是政府职能的一次重大调整:政府将只管国资,而不干涉国企的具体事务。
在“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中,上海明确,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公众公司。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
这个过程中,上海将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管资本为主。为国企松绑,减少审批事项,切实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用韩正的话说,就是要落实三个词:“多管、管少、不管”,即国资的事要多管,国企的事要少管,企业经营的事不管。
与此同时,对不同类的国有企业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突出企业市场属性,兼顾股权结构、产业特征、发展阶段,逐步实现差异化管理。竞争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功能类企业,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而公共服务类企业,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引入社会评价。对不同企业,因企制宜,分类分层监管。
此前,上海已拥有了国盛集团、国际集团、国有资本管理公司等多家国资管理平台。《意见》中称,将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完善国资流动平台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整合,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服务民生等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还将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公众公司,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畅通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渠道,形成企业融资发展、机制创新、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回报社会的良性发展机制。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成为公众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机制市场化。借鉴上市公司管理模式和运作规则,建立企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制度体系。
“早在2011年,上海国有资本管理公司运作了上海家化的股权交易,在此番政策落地之后,该公司将作为上市公司的股权管理平台,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进行统筹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本次方案提出形成2~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本管理公司,未来仍有其他平台公司将运作涉及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转换的运作。”马泓说,“而对诸如国盛等国资平台而言,未来的定位还将坚持国有资本运作平台和产业平台,在如今上海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时,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发挥更多作用,创造和应用更多新的投融资方式,以促进上海国有资
本的健康运作。”
此外,根据《意见》,上海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形成2~3家符合国际规则、有效运营的资本管理公司;5~8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8~10家全国布局、海外发展、整体实力领先的企业集团;一批技术领先、品牌知名、引领产业升级的专精特新企业。
为更好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上海国资改革20条”还将在国资布局方面做出重大改革以求突破。而选择这一改革途径正是 “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韩正表示,要凸显国有企业在先导型、基础性、新兴产业中的集中度,目标是在3年至5年内让国有资本在战略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方面的集中度超过80%。“一开始说是80%,下决心要在80%以上”,韩正表示,“现在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意见》第七条显示,要调整优化国资布局结构。聚焦产业链、价值链,加强横向联动与纵向整合。加快调整不符合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的产业和行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提出在国资优化布局方面,将国资委系统80%以上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同时,企业集团控制管理层级,加强对三级次以下企业管控。对此,马泓指出,“任何资本合理的投资方向都应当建立在充分的规划下进行,包括投资风险、专业化程度、利润回报等因素的结合。简单归结为一点,便是资金效率优先。从文件提出对国资布局80%以上国资集中的考量可以看出,在此次目标产业里,前景是光明的,然而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旦阶段性出现资金下降,就会对国有资本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降低执行力。”
第二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年十月十六日
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
发展改革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就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意义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煤矿企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煤炭工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仍很突出,全国各类煤矿企业多达1.12万个,企业年均产能不足30万吨,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落后,煤炭资源回采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煤炭勘查开发秩序混乱,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规范煤炭开发秩序、保护和集约开发煤炭资源、保障能源可靠供应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主动性,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抓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程度、安全生产和科技水平,有序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二)基本原则。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相结合,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坚持统一规划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依法依规操作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坚持减少煤炭开发主体与维护企业职工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相结合。
(三)主要目标。通过兼并重组,全国煤矿企业数量特别是小煤矿数量明显减少,形成一批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矿企业年均产能提高到80万吨以上,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煤矿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煤炭资源回采率明显提高,环境保护与治理得到加强,煤炭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形成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矿格局。
三、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各产煤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尽量减少开发主体的要求,统筹协调关闭整顿、资源整合与兼并重组的关系,根据当地煤炭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科学编制本省(区、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总体规划,在与矿区总体规划衔接的基础上制定矿区兼并重组方案,确定兼并重组主体企业,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重点产煤省(区),要坚决淘汰落后小煤矿,大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黑龙江、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要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切实减少煤矿企业数量。矿区兼并重组方案和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名单要报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安全监管总局、能源局、煤矿安监局备案。
(二)积极探索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有效方式。要按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依法整合资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的原则,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和民营煤矿企业成为兼并重组主体,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企业以及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兼并重组,鼓励在被兼并煤矿企业注册地设立子公司。支持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维护企业与社会和谐稳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工安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兼并重组主体企业要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严格履行企业改组改制民主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职工安置方案,落实安置资金,积极稳妥解决职工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以及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问题,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妥善安置被兼并煤矿企业职工,改扩建和新建煤矿等项目应优先录用被兼并煤矿企业分流人员。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妥善处置债权债务关系,落实清偿责任,确保债权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
(一)科学配置煤炭资源。对尚未开发的煤田,要按照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的要求,科学、合理划分矿区和井田范围,制定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法向具备开办煤矿条件的企业出让矿区的矿业权。对已设置矿业权的矿区,鼓励优势企业对毗邻区域进行矿产资源整合,符合规定的相关矿业权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协议方式出让。
(二)加强财税政策扶持。对被兼并重组企业的煤矿安全改造、技术改造等项目优先安排财政投资补贴或贴息资金。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给予税收优惠,具体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等规定执行。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地区间可根据企业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等因素,签订企业兼并重组后的财税利益分成协议,促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成果共享。
(三)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兼并重组主体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兼并重组主体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转让等融资方式筹集发展资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条件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项目,各类金融机构要按照安全、合规、自主的原则,积极提供相应的授信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
(四)支持企业提高生产力水平。对兼并重组小煤矿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大中型煤矿企业,优先规划、核准其新建煤矿、改扩建煤矿、坑口电站和综合利用电站以及煤炭加工转化项目,支持对被兼并重组煤矿实施采掘机械化改造。按被兼并煤矿企业2007-2009年铁路煤炭年均外运量,为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增加铁路运力,优先保障兼并重组企业的煤炭运输。
(五)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各产煤省(区、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相关政策,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分离煤矿企业办社会职能,力争在2012年底前完成分离国有煤矿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
(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兼并重组主体企业要切实担负起被兼并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采用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平稳进行。被兼并煤矿企业要认真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加强资产和生产管理权移交前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加强安全巡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被兼并重组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兼并重组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五、加强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展改革委要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税务总局、安全监管总局、能源局、煤矿安监局等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对各产煤省(区、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督促检查。煤炭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要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兼并重组的宣传、推进、咨询等相关工作。各产煤省(区、市)人民政府要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精心做好兼并重组总体规划和矿区兼并重组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及时解决兼并重组中出现的问题,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维护煤矿企业职工与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兼并重组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二)做好舆论宣传。各产煤省(区、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深入宣传我国的能源形势,宣传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宣传介绍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成果,曝光浪费和破坏煤炭资源的典型案例,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三篇:上海自贸区或试水金融改革 外资行调研积极备战
上海自贸区或试水金融改革 外资行调研积极备战
摘自:宏观经济广州日报[微博]2013-08-28 08:48
自商务部网站22日公告称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二级市场上自贸区板块已经连涨多日;同时,传自贸区内涉及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等多项金融改革或开启,一些银行已开始积极备战。利率自由度预计较大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和以前的保税区不一样,上海自贸区涉及金融改革,比以前保税区只有物流和贸易更完整。”东亚银行常务副行长林志民表示,“比如,预计人民币利率的自由度会比较大。”
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指出,上海自贸区不是针对单一城市的“政策红利”,而是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其建立的目的包括完善自由贸易功能,更重要的是试点投资和金融的自由化。可以预期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 产品创新、离岸业务、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内资外投和外资内投等可能将在上海自贸区优先进行试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上海自贸区的相关细则尚未出台,但不少银行已经开始了积极准备。林志民副行长介绍:“目前我们已经在区内展开调研,中外合资的信用机构等都在调研之中。不仅是我们,同行也都在积极准备和筹划。”据了解,不仅是外资,民资也在做积极调研和准备。“现在民资和外资都高度关注上海自贸区的落地政策,大家都认为很多行业准入制将被取消。”上海某投资公司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