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土地就是爱国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土地就是爱国》。
土地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土地问题是一个事关全国大局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也事关每一个中国人的大问题。作为祖国大地母亲的儿女,以守土为已责的土地管理者,我对爱土地就是爱国理解更为深刻。
土地是万物生存之源,是立国富民之本,土地承载着我们共同的家园,承载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爱国就要爱土地。中国古代一直把社稷(原意为土神和谷神)作为国家的代称。每一寸土地都是国家政权的象征。翻看中外历史,录满了争夺土地的事例。人们不会忘记,一百多年前当英国殖民者抢走香港时,就曾逼令清朝官吏为这些强盗们举行授土仪式;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捍卫这片土地,从硝烟迷漫的虎门炮台到齐声呐喊的广州三元里,寸寸土地都浸透了先烈们的鲜血。半个世纪前,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人民当家,大地一新,屈辱的历史从此改写。今天,离散百余年的香港、澳门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一百多年的历史沧桑,使中华民族对土地与国家这个主题更多了一层铭心刻骨的理解。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古往今来,祖国大地上不知留下了多少诗人墨客激情的土地颂歌,不知留下了多少农人披荆斩棘的垦拓和辛勤的耕耘,不知留下了多少爱国将士以死相许的身躯,这才造就了几千年的辉煌文明和今天十几亿人赖以生息繁衍下去的家园。
爱国就要爱土地,爱土地就要守国策。应该看到,一方面,我们靠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创造了和正在创造着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发展奇迹;另一方面,我国的土地利用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形势并不容乐观。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我国每年增加上千万人口耕地却要减少几百万亩,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土地流失危害,荒漠化面积正以每年360万亩的速度递增。问题还严重在,由于一些同志认识上的偏差和土地管理在机制、体制、法制上的某些缺陷,滥占耕地、违法批地、浪费土地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人地关系失衡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越来越突出。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地扭转这种局面,不仅会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也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一切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人们,都要立即行动起来,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同一切破坏土地的行为作斗争,决不能让几千年来注满先辈汗水与鲜血的土地和家园,因我们一些人不文明的用地行为而受到破坏。尤其是我们土地管理工作者,肩负着合理安排用地的使命,责任重于泰山,一定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出色地完成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各项任务。
国家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家好了,才有家家好、人人好。国家强化土地管理。是我们建设共同的美丽家园和每一处家园的根本保证。中央领导一再强调,不能浪费土地、滥占耕地砸了子孙的饭碗。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振聋发聩的告诫。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坚决落实中央的治本决策,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使我国的跨世纪发展奠定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坚实基础上。大量实例告诉我们,从城市到乡村土地利用的潜力处处都有,这种潜力就在每个人的脚下。守土有责,责重如山!只要管理严格,措施得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稳即保证现在耕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战略目标,并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对用地的需求。
我们要用行动告诉世界:靠中国的地不仅能养活中国人,而且能建设一个21世纪无愧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繁荣、富强的国家。加强土地国情国策教育,增强耕地忧患意识,树立爱土惜地的观念,养成“人人守土有责,代代惜地光荣”的社会新风尚,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中国在迈向历史新纪元,中国的土地管理事业也在迈向历史新纪元。让我们发扬文明用地、文明管地新风,向土地注入我们满腔的赤子之爱,在祖国大地上建设起更加美丽的家园!
谢谢大家!
第二篇:爱国就要爱土地演讲
爱国就要爱土地演讲
文章标题:爱国就要爱土地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土地就是爱国》。
土地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土地问题是一个事关全国大局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也事关每一个中国人的大问题。作为祖国大地母亲的儿女,以守土为已责的土地管理者,我对爱土地就是爱国理解更为深刻。
土地是万物生存之源,是立国富民之本,土地承载着我们共同的家园,承载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爱国就要爱土地。中国古代一直把社稷(原意为土神和谷神)作为国家的代称。每一寸土地都是国家政权 的象征。翻看中外历史,录满了争夺土地的事例。人们不会忘记,一百多年前当英国殖民者抢走香港时,就曾逼令清朝官吏为这些强盗们举行授土仪式;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捍卫这片土地,从硝烟迷漫的虎门炮台到齐声呐喊的广州三元里,寸寸土地都浸透了先烈们的鲜血。半个世纪前,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人民当家,大地一新,屈辱的历史从此改写。今天,离散百余年的香港、澳门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一百多年的历史沧桑,使中华民族对土地与国家这个主题更多了一层铭心刻骨的理解。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古往今来,祖国大地上不知留下了多少诗人墨客激情的土地颂歌,不知留下了多少农人披荆斩棘的垦拓和辛勤的耕耘,不知留下了多少爱国将士以死相许的身躯,这才造就了几千年的辉煌文明和今天十几亿人赖以生息繁衍下去的家园。
爱国就要爱土地,爱土地就要守国策。
应该看到,一方面,我们靠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创造了和正在创造着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发展奇迹;另一方面,我国的土地利用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形势并不容乐观。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我国每年增加上千万人口耕地却要减少几百万亩,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土地流失危害,荒漠化面积正以每年360万亩的速度递增。问题还严重在,由于一些同志认识上的偏差和土地管理在机制、体制、法制上的某些缺陷,滥占耕地、违法批地、浪费土地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人地关系失衡的问题在一些地方越来越突出。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地扭转这种局面,不仅会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也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一切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人们,都要立即行动起来,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同一切破坏土地的行为
作斗争,决不能让几千年来注满先辈汗水与鲜血的土地和家园,因我们一些人不文明的用地行为而受到破坏。尤其是我们土地管理工作者,肩负着合理安排用地的使命,责任重于泰山,一定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出色地完成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各项任务。
国家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家好了,才有家家好、人人好。国家强化土地管理。是我们建设共同的美丽家园和每一处家园的根本保证。中央领导一再强调,不能浪费土地、滥占耕地砸了子孙的饭碗。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振聋发聩的告诫。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坚决落实中央的治本决策,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使我国的跨世纪发展奠定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坚实基础上。大量实例告诉我们,从城市到乡村土地利用的潜力处处都有,这种潜力就在每个人的脚下。守土有责,责重如山!只要管理严格,措施得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耕
地总量动态平稳即保证现在耕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战略目标,并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建设对用地的需求。我们要用行动告诉世界:靠中国的地不仅能养活中国人,而且能建设一个21世纪无愧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繁荣、富强的国家。加强土地国情国策教育,增强耕地忧患意识,树立爱土惜地的观念,养成“人人守土有责,代代惜地光荣”的社会新风尚,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中国在迈向历史新纪元,中国的土地管理事业也在迈向历史新纪元。让我们发扬文明用地、文明管地新风,向土地注入我们满腔的赤子之爱,在祖国大地上建设起更加美丽的家园!
谢谢大家!
《爱国就要爱土地演讲》来源于,欢迎阅读爱国就要爱土地演讲。
第三篇:爱国爱党演讲稿:我爱祖国,我爱党与爱国爱党演讲稿:我爱这土地
爱国爱党演讲稿:我爱祖国,我爱党
我是一个中国公民,是一名中学生。我很自豪,也很骄傲,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我为自己长大后能够为中国共产党出一份力而骄傲。我爱祖国也爱共产党。
“浴血中华,开天辟地”。历史上溯到二十世纪初叶———全球狼烟四起,天下大乱,帝国主义列强为称霸一方,穷兵黩武,扩张形势,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与此同时,旧中国风雨如馨,腐朽的清王朝气数已尽,革命力量风起云涌。在生死攸关时刻,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却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希望,指引了新方向,以最大的工农群众为基础,一心为民族,一心为救中华,舍生忘死,为新中国开辟了天地。
中国共产党使我们幸福生活的创建者,是我们现在没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崇拜与敬重的“偶像”。我唉中国共产党,因为没有她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进行艰苦卓越的斗争,也就没有今天的我,没有我这个幸福的小家,以及我们共同的大家族!
"曲折探索,奠基伟业“,几经磨难,历尽沧桑,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率领下,最终赶走倭寇,建立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伟大而又可爱的祖国呀!你知不知道,你的成立触动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啊!1949年,当毛主席宣告中国成立时,又曾震撼了多少人!我会恨自己没能早点出生,不能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出一把力。更没能亲眼看到新中国成立,举国欢腾的场面,我爱祖国。今后,我将用自己的成绩报效祖国的培养!
”改革开放,共襄盛世“。随着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的春雪中苏醒,演绎东方崛起的传奇。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独立自立、初现繁荣的社会主义中国。现在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经济,科技,盛誉已响遍全球,迅速发展成了一个受人瞩目的大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民的生活已经摆脱了经济落后的局面,在世界上已占重要位置,赫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中国的成立,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奋力拼搏,与坚持不懈的奋斗才会有此局面。从”五四“运动的开始,中国迎来了新民主主义的开端,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一切反外中国的邪恶势力进行着拼搏。1949年,总算结束了一百多年来的硝烟弥漫,慢慢步入了伟业道路。经历无数劫难,中华民族的子民得到保全。
让我们一起高声的呼喊起来:”我爱祖国我爱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 精神永驻我心,我与党血脉相连。“现在,就让我们用行动来证明决心吧!
爱国爱党演讲稿:我爱这土地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
年轻是什么?
年轻是春日的竹笋,草原的新绿,出水的芙蓉;
年轻是初生的太阳,远征的新帆,离弦的利箭……
年轻的我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年轻人的路该怎样走,青春的真正价值又是什么呢?是无数共产党员凭着那份永恒的追求,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为我撑起了一片晴空。
任长霞——人民的好女儿,一个多么让人为之骄傲的名字。默读着任长霞的事迹,我就像那些被她帮助过的市民、乡亲一样,心灵被深深地震撼。
在工作中,她面对上访的群众常常流泪,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女人眼窝浅”;在生活中,舍小家、为大家,看着一天天苍老的母亲和有病卧床的父亲,她说:“不是女儿不孝,实在是那么多事搁在那儿,等着我去办哪”;在罹难之后,民警和群众自发地请求医生:“求求你,救救她,要我身上什么器官都行”,这是一种什么情结,一种和人民血肉相连,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情结。
xx年4月17日,那是河南省登封市有史以来最悲壮的场面,14万群众自发为她送行,十里长街鲜花如海、挽幛如云;阳光下,泪水横流;灵堂前,哭声一片。其悲、其壮撼天动地。感动个人可以“作秀”,感动一方百姓,却来不得半点虚假。任长霞,一位从未见面却已经离去的英雄,用登封百姓的话说:“任局长您能拆掉石碑,可您拆不掉俺老百姓心中的这座丰碑”。
朋友们,当我说着这样感人的事迹时,我很骄傲,因为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我常常会被他们那平凡身影所散发出的共产党员特有的魅力而感动。
他们爱自己的事业,魂牵梦绕的是老百姓的利益。记得那是个难忘的苦夏,浙江林学院新 校区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尽快投入使用,工期紧、任务重。面对百年一遇的高温,检修所的共产党员们凭着一股“人民电业为人民”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每天凌晨4点钟就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由于变压器安装在室内,起重机根本派不上用场,只好全部采用最原始的人力,有时安装一台变压器要花上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实在累的不行了,就席地而坐,稍事休息便立刻投入战斗。安装配电柜时,两三个人挤在不到一平方米的狭窄柜内装设备、拧螺丝,一丝不苟地测量尺寸、制作母排……汗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工作服常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谁能想象,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是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在支撑着他们。
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像烙印一样深深地植入了我的心底,影响着我的思想和行为。我暗暗立下誓言,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我的血管里奔流着革命前辈的鲜血,我的胸膛里燃烧着对祖国的热爱。不管遇见多大的风雨,多大的浪,我心中的信念不会改变:我永远是党的儿子,时刻准备着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我国著名诗人艾青曾有过这样一首感人肺腑的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亲爱的同志们,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为什么我的心中永远纯净,因为我对我们的党爱得深沉!
第四篇:爱国,爱社会主义
爱党爱社会主义
祖国就是热爱她的壮丽河山、悠久历史和文化,爱国与爱政党、爱制度没有必然联系。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抽象的,不符合实际的。邓小平同志就曾经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社会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内容。爱国从来就不是抽象的,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爱国就要心系民族命运、心系祖国发展、心系人民福祉。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统一,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这是当代爱国主义精神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我们说爱国主义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相一致、相统一,是由近代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历史进程、事实所决定的,是由当今时代和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在近代中国,使中华民族“独立起来”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把爱国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内在地统一起来、一致起来;在当代中国,使中华民族“富裕起来”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地统一起来、一致起来。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命运,面临着两大时代课题:一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富裕。这是历史向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政党、阶级、领袖们提出的两大时代课题,谁有能力在这两道时代课题面前考试合格,谁就有资格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承担责任,谁就能登上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无数仁人志士为此探索、尝试,始终没能找到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两道时代考题面前给出了合格答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标志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实现。这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运动的任务,可以归结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争取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其主体可以概括为摆脱奴役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摆脱贫穷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完成和两大时代主题的践行,都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换言之,中华民族独立、富强,人民自由、幸福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把爱国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有机地、内在地统一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目标。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世界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过侵略和掠夺,他们强加给中国人民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建立租界、开放通商口岸,使中国的经济命脉完全受帝国主义控制和操纵,祖国的尊严受到侮辱,领土完整受到侵犯,民族独立受到威胁。在经济上,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70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共计赔款19.53亿两白银,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6倍。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辱,内受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压迫和剥削。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濒于亡国的境地,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艰难、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农民阶级的代表洪秀全,地主阶级改良派的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革命派包括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后进行过无数次的抗争、尝试和探索,其中有影响的《天朝田亩制度》、《大同书》和“三民主义”三个方案,是想把中国建成“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大同世界;或者通过“平均地权”实现“耕者有其田”。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始终无法使中国摆脱积贫积弱的困境,只有中国无产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把爱国主义推向了崭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观察中国社会、考察中国革命所处的国际时代背景和各阶级状况,科学地解决了近代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中一直没有解决的中国革命的对象、性质、任务、动力、前途、战略策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革命运动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它以工农联盟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革命运动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把革命的矛头直接指向中国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推翻反动统治的同时,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摧毁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这一革命是以往革命所不能比拟的,是爱国主义的崭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人是爱国主义的最高典范。在近30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始终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贡献了自己最优秀的儿女,其爱国程度超过我国历史上任何阶级、政党、团体所曾达到的高度,不愧为现代爱国主义的最高典范。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旧的国家机器被砸碎,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被废除,开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族受屈辱、人民灾难深重的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中国人民近代爱国主义的第一个目标——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辟了新的历史纪元。所以我们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不是单凭哪个人的愿望或意志就能造成的,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同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中国共产党使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但是,西藏地方反动当局仍不愿放弃残酷、黑暗、野蛮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平息叛乱、实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才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昔日“会说话的工具”变成了有家、有业、有尊严的公民,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土地的主人,成为主宰自己精神生活的主人,成为国家和西藏的主人。50年风雨历程,50年沧桑巨变,西藏各族人民从中得出一个伟大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新西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选择和福祉。
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什么样的制度,走什么道路,关乎着人民胜利果实的存亡。我们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所决定的。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不选择资本主义道路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原因就在于近代中国已经丧失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首先,帝国主义的入侵,断绝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早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就已经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并有缓慢发展。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进程,大量外国资本涌入,目的是把中国变成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市场以及倾销商品的市场,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独立发展的空间。其次,封建势力异常顽固、强大,阻挠、窒息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社会体系非常完备,资本主义这个新生弱苗,难以冲破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束缚、镇压和围剿。此外,民族资产阶级十分软弱,没有能力领导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占垄断地位的情况下,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处境十分艰难,这样的力量难以担当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从根本上堵塞了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惟一正确选择。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那么中国出路何在?哪些因素促使中国人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从国际因素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从正反两个方面促使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对中国领土进行了重新瓜分,他们竟然决定把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各种权利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国际地位非但没有上升,反而进一步下降;国家权益非但没有得到维护,反而成为西方列强们进行政治交易的筹码。“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中国人民在震惊、愤怒之余,更加看清了资本主义的真面目,对资本主义制度文明的幻想彻底破灭了。与此同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连续三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沙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次给中国人民以信心和鼓舞。从国内因素看,首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同时,各种各样的其他社会思潮也涌入中国,其中主要的有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等,各种思潮经过激烈交锋、碰撞,经过反复比较、鉴别,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其次,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性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中国无产阶级是大机器工业的产物,是现今生产力的代表,他们除具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共有的一切优点外,还具有三个不同的特点:人数虽少,但高度集中,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受剥削压迫程度最深,对革命具有高度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大部分来自农民,易于和工人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又异常强大,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任务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上,落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肩上。第三,新中国成立后,受到西方国家在外交、经济、军事上的严密封锁,中国不可能从资本主义国家那里得到援助和支持,只有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能够援助中国。同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具有重大的榜样和示范作用,促使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以上这些因素说明,中国人民的这种选择不是哪个政党、哪些人的主观愿望,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惟一正确的选择,是不可抗拒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第一大时代主题,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任务的完成,并为第二大时代主题,即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一目标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可靠保证和光明的前景,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首先,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开辟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其次,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尊严受到尊重,国格人格受到尊重。再次,在“一穷二白”的家底上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迅速恢复和增长,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挽救了我们古老的祖国,挽救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使苦难深重的祖国获得解放和新生。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六十年来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实现了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党在总结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近30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后,毅然决然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其显著的实践特色,它不是从书本上照抄照搬来的社会主义,而是从实践中闯出来的社会主义,是汲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其显著的民族特色,它不是从他国模式“克隆”出来的社会主义,而是符合中国国情及其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的自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其显著的时代特色,它不是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或改旗易帜邪路的社会主义,而是锐意改革,着力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义,是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造、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能够引导中国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西藏,正是由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西藏才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惟有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西藏才会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西藏各族人民才会有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和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我国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西藏,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9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17倍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同期水平。这些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482元,比1978年增长21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6元,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比1978年增长17倍。进入新世纪以来,累计有20万户、百万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有1000多户城镇居民住上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西藏各族人民从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倍感中央的深切关怀,倍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倍感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西藏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的历程和积累的经验,揭示了一个伟大真理: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才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前,我们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从历史的财富中寻找源头,从社会的进步中汲取力量,从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中获得启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我们理解爱国主义的基础,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的现实依据,更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党建工作开启新篇章
下一篇:成功,从珍惜开始
第五篇:土地诗人的爱国深情
土地诗人的爱国深情
——《我爱这土地》赏析
1938年,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诗人把自己比成一只鸟,表示要不倦的为祖国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深情的歌唱,即便死了,也要“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抒发了对祖国、民族、土地真挚深沉的热爱,像誓言一样严肃,像热血一样庄严,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忧郁”是艾青诗歌艺术特色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诗也不例外。全诗以疑问开头,“假如我是一只鸟”,而这只鸟却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与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冲天的白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了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然而这种忧郁不是消极的,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爱,给予读者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强信念。
接着,诗中接连出现了“鸟”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强化了感情。诗忌用“的”,作者却用一大串“的”字组成的长句抒发感情,形成了对描写对象的立体感与雕塑感。“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侵略的国土的写照;“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则预示着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接下来一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了对土地的热爱。作者从感觉出发,捕捉瞬间的感觉和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投入,善于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也是艾青诗歌的第二个艺术特色。
作者在进行了必要的停顿后由比而赋,以设问方式通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表现了悲愤痛苦感情,“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对祖国爱的越深,心中的痛苦也越强烈。这种文字朴实平易包含情感,也是艾青诗歌的又一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