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的观后感一档

时间:2019-05-13 10:1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明园的毁灭的观后感一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明园的毁灭的观后感一档》。

第一篇:圆明园的毁灭的观后感一档

圆明园的毁灭的观后感

学习中,我知道了圆明园是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

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知道了圆明园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可是观看了

《火烧圆明园》后,我又知道了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看了圆明园的毁灭,我真有些说不

出的感情……

第二篇: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在语文的课堂幸福成长

窦桂梅老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段赏析

通过观看窦桂梅老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视频,我深刻地感受到窦桂梅老师独有的课堂魅力,领略到了窦老师课堂的教学风格,对语文教学也有了些许新的收获、新的感悟。

在我看来,《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堂上,窦桂梅老师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教学理念:

一、朗读——再现世界的方式。

朗读,这是贯穿《圆明园的毁灭》整堂课最突出也是窦老师她自己强调的一大教学理念。画家可以用自己的画笔,通过线条、颜色来体现自己的思想;音乐家可以用跳动的音符、美妙的旋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述说心中的世界;那么作为学生,学习语文,我们今天可以用的也是被大力提倡的一个方式,就是朗读。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有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如第三学段阅读方面的学习目标就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怎样来组织有效的朗读丰满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来提升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呢?这是一个多么有挑战和实践性很强的事情。但从窦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她反反复复地读着同样的段落,方式却一点点地在改变,学生也在她的引导中越来越会读、乐读。一种种个性化的精彩的个人读,齐读,师领读,变化着调子来读„„充分地将朗读落到了实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读促悟,达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人文性凸显的课文,在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们在朗读中汲取着作家精彩的语言,积累着生动的丰富的有特色的语言文字,如不可估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在朗读中,学生们了解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起了学生们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运用字词句的教学,展示语文的工具性;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本堂课中,正是通过朗读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二)以读代讲,充分体现了“三主原则”。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从不考口头言语方面的听、说、读,阅读教学大都以教师“串讲”“串问”代替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主动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读”是提高朗读效率,增强阅读能力,感受人生真谛的必由之路。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纵观全课,窦老师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式贯穿于阅读教学,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如何在泛读中知晓大意,在精读中品味文字,在复读中体验情感。

窦老师“以读代讲”的方式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为主线”的三主原则。其中“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主动探究,真正把读书的优先权交给学生,从而使他们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为主线” 就是从学生智力结构的现状出发,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开发智力,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如,整堂课基本上都是以朗读贯穿始终的,而这里的朗读主要是学生个体或集体的朗读朗读之后,窦老师并没有立即予以评价,而是先采用了学生自评、同桌评、同学互评等方式,如果学生知道的,教师决不“代劳”,课上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名同学朗读完,个别同学对其进行评价之后,还有一处读不正确的地方没指出,此时窦老师就说:“不过还有一处,我听出来了。(看到很多同学举手了)哦,你们也听出来了,那是不是和我的意思一样呢?我就不说了,请你说。”把朗读、评价的优先权交给了学生;但窦老师采取的也绝非全程“放羊式”的教法,在学生进行评价后,老师还会进一步地进行引导,如,有位同学课文朗读得太流利了,忽视了分号、句号间的停顿关系,此时窦老师就进行了适当地引导,引导学生读的时候缓一下,慢一下,注意分号朗读和句号朗读有什么区别,进行这样的引导点拨后,再请这位同学读了一遍,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在这一主动参与和借鉴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朗读的技巧,还养成了善于倾听他人朗读的好习惯。

总之,朗读的学问很大,需要在探索中前进。但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组织指导学生每一次朗读,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及能力,“让粗糙的课堂变得细腻起来”,从而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也相信,窦桂梅老师阅读教学指导正是我们努力前行的一盏指路灯。

二、赏识性教育——点燃学生自信的火花。

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欣赏他们成长的脚步。我们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诉说,这既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不能随意敷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尊严地、自信地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窦老师十分重视跟学生的积极互动与交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恰到好处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赏识性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中,学生参与朗读和自主发言的机会有很多,因此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见解时需要一定的技巧,不能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要做到恰到好处。窦老师在这一点上获得了成效,体现了她驾驭课堂教学的高超艺术。如,在朗读过程中,有位同学由于读得太快,有些地方读得不太到位,窦老师并没有马上指出哪里读得有所欠缺,而是首先对他进行了表扬,“你真了不起,这段这么长,你从头到尾读得这么流利,同意吗?”紧接着,就有同学举手想说说他们刚才倾听后所发现的了,这时,窦老师就进行了适时的引导,“有同学想对你聊聊!”针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在表扬其优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进行赏识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情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途径。

在初看窦老师《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教学视频时,看到她如此激情的教学风格,我真的有点不适应,但当我静下心来,再次品读的时候,我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有真性情方有新境界。”我想,窦桂梅老师正是这样一个性情中人。有人就这样评价她:“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是的,在她的课堂上,从她的语言中,从她的板书中,从她的举手投足中,我们无不看到了她的激情四射,她的这种激情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起学生心中的那团火。

但也有人这样评价窦老师的课堂:“激情过火——虽深情并茂,课堂至始至终情绪饱满,听者跟着激动,过后给人的感觉很累,有时所表现的状态给人的感觉是——‘热闹’。”但在我看来,窦老师课堂上的这种激情不单单是种情绪,更是一种热爱,源于她对生活,对教育事业,对学生们的热爱。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在课堂上,窦老师总是那么地全情投入,“激昂处她和孩子们一起激昂,缠绵处她和孩子们一起缠绵。高兴,她和孩子们一起击掌;伤心,她和孩子们一起落泪。课堂上的窦桂梅全然把自己也当成了一个孩子,倾情挥洒着童真。”试想,如果我们有幸能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在若干年后,我们能像窦老师这样充满激情地走上讲台吗,即使不能达到像窦老师那样的境界,我们还能像当初尚未成为一名教师前那样怀揣着一颗“让孩子像追蝴蝶一样,轻松,快乐成长”的,对生活、对工作富有激情的心吗?我想,我们都很难最出一个肯定的回答。这也是我对窦桂梅老师产生钦佩之情的一个主要原因。

总之,优质教学是需要教学激情的。它需要教师贯注激情于文本,洋溢激情于课堂,点燃激情于学生。只有当教师有了教学激情,学生才会有浓厚的求知欲望,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才能凸显新课程理念中的人文性,营造快乐课堂,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使学生在艺术美的课堂内充分领悟真、善、美。因此,教师要用满腔的激情投身教育事业,要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用这种激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同时,只有用激情演绎教育,教师才能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窦老师曾写道:“一名优秀教师,应把教学当作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职业。语文教育教学对你而言,是激情,也是思想。”她就是拥有激情与思想的优秀教师。

听过窦桂梅课的老师几乎都说,她的课堂是文字无法完全传递的。确实,只有置身窦老师的课堂,你才会真正感受到她充溢血脉之间的一网情深,你才会真正领略到她的理想与行动的用心融合,你才会真正聆听到她的行动着的宣言:“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师生终身的精神向往,应该让师生一起在语文的课堂幸福成长。”

第三篇: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一)今天,>班主任江老师为了加深我们对圆明园的理解,专门为我们播放了一部片子,叫《圆明园的毁灭》。里面讲的是1860年10月,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了,把属于我们中国人的珍宝自己抢走了。

在电影中,我知道了圆明园的尘封往事。1709年康熙皇帝建造了圆明园,之后的150年中,圆明园不断扩建,集中了中、西文化的精华,成了一个人间仙境,好像是200多个我们学校一样大。雨果曾说: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

可是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入中国,把中国最强的部队打的一人不活,之后,胆小的咸丰皇帝就把北京放下不管了,跑到避暑山庄去了。英法联军闯入了圆明园,把里面的东西一件不留的带走了。为了销毁罪证,一把大火烧了圆明园。这火烧了我们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也让6位皇帝的心血,全都一把火烧的一干二净。

这些事情让我知道了一定要振兴中华,有力保卫祖国,不让悲剧再次发生。我们中华儿女要团结一心,建设好祖国的未来,不要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我们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加油!

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二)我在观看《圆明园的毁灭》完整版电影的时候,心里充满愤怒、悲愤和无比的惋惜,这么一个园林艺术瑰宝和精华就这样化作一片灰烬,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相信,全国人民的一颗报仇雪耻、仇恨、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心已沸腾起来,如同滚滚的江水一样,将大涛大浪刹那时翻起,涌向所有伤害了我们中国人民同胞的外国人,将他们一举歼灭。为了这次战争,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有多少的热血男儿抛头颅、撒热血,不幸还是被外国人的洋枪大炮打败了。

可恶的外国人,他们就像一条条走狗,像一堆堆无所作用的垃圾,像一条条卑鄙无耻的恶狼,只会抢夺我们中国人的领土以及各种金银财宝,他们如同一只只讨厌的寄生虫,粘附在我们中国这只肥壮的雄鸡上,如同吸收我们身上的营养一样,把我们祖国历代的名人书画以及各种珍贵的奇珍异宝,全部掠走,就像在掠夺一个小小的蚂蚁王国,他们简直是把我们当做一只小小的蚂蚁一样对待。在他们眼里,我们一个泱泱大国就如同一只蚂蚁般的渺小,他们是多么的胆大妄为啊!

火烧圆明园,简直是中国人的耻辱。百年来,受尽的耻辱,没入骨髓的刀光和血,都深深地烙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上。

圆明园原本是一个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里面收藏着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有着美丽的奇珍异宝,这是个多么美丽,多么壮丽的景象啊!但这一切是百年之后将永远地消失了,那片美丽的土地将成为一片废墟,一片无用的废墟。虽然它是废墟,但我仿佛能听见它的呼吸与心跳,它好像在说:“在百年之前,我是多么华丽啊!唉!都怪那些可恶的外国人,将我毁于一旦了。”

圆明园的毁灭简直是没有天理的事啊!外国人真是可恨,竟然仗着自己的洋枪大炮,就随意掠夺我们的财产。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才。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三)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它使我感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军民的懦弱,更可恶的就是那无耻的英法联军!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圆明园不仅美丽,而且聚集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珍贵历史文物,是举世闻名的当时最大博物馆、艺术馆。

然而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了圆明园,在园内肆意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鼓鼓的,甚至还放火将这具有无限价值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学完这篇课文,我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惋惜,而当时无能的清政府,竟屈服在了这些万恶的洋人的淫威之下,下了不抵抗命令,把洋人做靠山,想依靠洋炮来扫除国内的革命势力。我痛斥这黑暗的清政府。

可是最可恶的是万恶的洋人,他们不但随意侵略中国,还把我国的名胜古迹烧毁或破坏,他们还让我们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我国的国格受到了莫大的悔辱。

英法联军为什么来侵略我们呢?原因就是我们太落后了,要是当时我们强大,他们能敢吗?所以落后就得挨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效劳,让祖国永远列强国之首!

第四篇: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观课有感

上个礼拜,在罗老师的课上,我又一次接触到了窦桂梅老师豪爽的教学风格。因为前不久,钟老师也给我们看了窦老师上《清平乐 村居》的视频,这次再看窦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对于窦老师的教学风格就更加的确定了。在窦老师的课快上完的时候,同桌发表了一句:“这里的窦老师感觉没有了那种’霸气’,这堂课跟《清平乐 村居》截然不同。”我听了之后,也笑笑。

其实现在想来,我并不赞同同桌的说法。虽然没有《清平乐 村居》中语言、神态、动作上的夸张,不过我觉得这也是应课文之需要,学习《圆明园的毁灭》需要的就是悲痛、无奈的情感,而且,这堂课如海浪般一波波涌起,大气磅礴,然而不乏灵敏细腻;另外,窦老师在处理两节课上面也有相同之处——情感的强烈激发!而且这样的激发,窦老师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读”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也是,窦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节课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她的独特的“阅读教学”模式。在这节课中,窦老师无时无刻不是引导学生朗读,一遍一遍,逐渐深入,学生也渐渐体会并吐露出真情实感。而窦老师的“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读,或者是单一模拟式的读,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第5自然段)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愤怒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如何传情达意,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更深程度地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

窦老师的“读”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她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窦老师也是这样实践的。如窦老师要求学生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和“圆明园是……”用关联词“是……也是……”合并后问学生:“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或自豪,或激动,或神往……窦老师都给予肯定,尊重学生,并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窦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也是有“技巧”的。我经常听到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这样对学生说“请你带着高兴地语气读”“请你读出难过的语气来”„„窦老师的课也在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时非常巧妙,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圆明园的价值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一句时,她让学生齐读后,要求学生变读为告诉的语气并相继给予示范。而且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好该句子,如果你告诉的是孩子你怎么说?如果你大声地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你怎么说?你告诉的是父母你又怎么说?„„可以看出,窦老师的朗读指导完全屏弃了固定形式,而是着眼于开掘人物的内在心理,引导着学生在跟不同的对象作跨时空的对话后,进行恰当的个性化的朗读外化。使文本的语言成了学生自己内心的抒发。

在朗读指导中,教师自身的朗读艺术也在无时无刻地感染学生。窦老师的朗读声情并茂,很有吸引力;她的音色时而甜美圆润,时而深沉凝重;朗读时声音的力度和强度恰如其分,有时轻柔舒缓,令人如痴如醉,有时铿锵有力,感动人心;朗

读的速度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很有感染力,就是只说一句话,其中的词语也有轻重快慢之分。我觉得这些都来自于一个人的“放得开”,也就是一个人的“自信”。看来,自信对一名教师来说是相当地重要的,反思我自身,缺少的也就是自信。

窦老师教“读”的功夫着实令我钦佩,既然是名师,肯定还有许多技巧是我感触颇深的。比如窦老师将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与贯通,还有她的课件也是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

我觉得窦老师上的不仅是一节语文课,也结合了历史课、爱国主义教育课、文化史、数学知识等等,从此可见窦老师的知识面是如此广阔。

师:有谁查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一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大家会算,那么我们就来估算一下,看看我们这个大会堂,大概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大会堂?

生:学生纷纷猜测:起码800个、1000、1500多个,我看得有9000个这么大的面积呢!

师:是的,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

师:一天多少小时?(学生:24小时)师:三天三夜多少小时?(学生:72小时)三天三夜多少分钟?(学生:4320分钟)4320分钟是多少半分钟?(学生:8640个半分钟)那么会烧掉些什么?

生:会烧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画家、书法家的作品;会烧掉许多华丽的丝绸和衣服;会烧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奇珍异宝。

师:把这8642个半分钟加起来,想象一下,而且是在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的地方同时燃烧8642个半分钟啊。

这段教学,窦老师通过具体的数字计算、比对和想象等方法,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圆明园、亲近圆明园、赞叹圆明园。

我一直比较倾向于采用板书或是口头表述,不过窦老师的这一课,改变了我的想法。除了欣赏一些文物、景观的图片之外,窦老师播放了真实的短片或者是符合气氛的音乐,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让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憎恨与内心的愤怒,燃起爱国之情,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窦桂梅老师做到了完美的结合与统一

在这些基础之上,窦老师还进行了主题阅读的拓展,超越教材,如引入名人字画、奇珍异宝,补充圆明园20处景观并选了几处说感受,还有雨果的文章,以及圆明园占地面积等历史相关资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视野,而且实现了主题意义的开放性。

真的是越回顾,想讲的东西就越多。现在想来,当时还有一处教学是让我震撼的。在教学“圆明园里面有什么”一环节中,窦老师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一读再读,一悟再悟,对比所带来的震撼效果于是产生。而这一过程,又是和语言训练紧紧融在一起完成的。在语言训练过程中,“价值”和“损失”这两个“不可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窦老师不着一字,却让孩子了然于胸。

这篇课文虽然短,但由于窦桂梅老师的精心策划,在有限的篇幅里传达出了异常丰富的信息。如果说窦老师的《清平乐 村居》让人觉得是在欣赏一名戏剧演员的表演,那么《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一出舞蹈表演,时而平静,时而激昂,此起彼伏,内容却十分丰富,耐人寻味。

第五篇:美与毁灭——《圆明园》观后感

美与毁灭——《圆明园》观后感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看了学校的《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这样的文章开头似乎过于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却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情感。看过之后,我立刻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毁了吧,还是毁了好,如此完美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人间所应该拥有的,它只属于天国!

我们且先不论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以及是否奢华。如果有人能重建圆明园的话,我相信只有上帝能够办到。美,无须用如何华丽精致的字眼,当你被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时候,你能想到的也许就是这一个美字,甚至你虽然想到了,却无法发出声音。当人的某种情感达到极限的时候,越是简单原始的字眼,越能表达人的内心真实。无论恢宏壮丽、清新淡雅、金碧辉煌、山明水秀,还是人文之极、自然之天成,到了圆明园这儿都只能归结为一个字:美!

除了美,圆明园的规模之大,组建筑之多,都足够使人瞠目结舌。建筑式样之繁复多变,简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东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类赶出伊甸园。你可以试想一下,600个足球场一个挨一个的拼接起来是什么概念,在这片土地之上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东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时空纵贯古今的,但并无些许的杂乱,而是如此的和谐,仿佛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诗意与艺术和庞大的物质财富于一体,世界上确实曾经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圆明园。当两个强盗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再也不会有如圆明园这样的东西出现在人世之间。

影片中有一个温馨而动人的场面,在牡丹园中,富贵的皇家牡丹争相竞艳,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畅游于其中,其乐融融。让更多的人相信,康熙是因为太喜爱聪明活泼的乾隆而传位于雍正。如果我们相信这样一个说法,那么正在来临的大清帝国的盛世便有了一个完美的开头。而这片牡丹所在的园子便成了历史的功臣,当然它扮演的更大角色应是历史的见证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过的那样。只不过它当时还只是皇四子胤祯的别园,自然也还不叫圆明园。

我一直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爱自然科学,以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便投其所好进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见,却为什么他的后世子孙却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国失去了一个继续引领风骚的绝佳契机。雍正登上皇位之后,不知是出于感思亲情还是攀比好胜之心,开始大肆扩建圆明园。加上乾隆的长期建设,以致在半个世纪之后,圆明园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奢华、最完美的皇家园林,其实亦可称之为桃源仙境、紫宫天府。世界上最勤奋的皇帝非雍正莫属,在他统治帝国的十三年间,平均每天休息不到四个小时,为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乾隆继位之后,他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国库中的银两多得以致于影响了市面上正常的货币流通。圆明园便是在这样一个鼎盛的时代逐渐完成。乾隆听说法国的水法享誉欧洲,便吩咐传教士们在圆明园中修建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水法,一个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彻底平定了回部准格尔贵族的叛乱之后,乾隆便为来自维族的爱妃修建了富丽堂皇的伊斯兰式建筑,以慰其思乡之情。当一个男人可以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财富来取悦一个真正爱着的女人的时候,不知羡煞天下多少女子,郁闷死天下多少男子。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繁华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后的一件小事,便已预示着帝国的最终命运。乾隆皇帝下令废弃大水法的机械提水装置,而改用人工提水。历史与文化的惯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挡,连一个小小的喷泉装置也保不住。也许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现代文明面前一旦失去了强有力的掌舵者便会毫无疑问的沉没。更为让人深思的是,英使马噶尔尼送来了最好的大炮和枪械,但他们在角落封闭的房间里一睡便是五十年。鸦片战争之时,清军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军勇士们仍然在用战马和弯刀冲锋。虽然他们的勇气让英法带兵的将军们感到震撼,但结果却是英法联军以五人的微小代价击败了帝国三万大军。谁都没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丰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没有让帝国真正尝到教训的话,那么这一次,便是对皇室信息的毁灭性打击。

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之后,上万人进行了两天公开的大抢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点与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烂。为了公平起见,将军们号召士兵保持绅士风度,把文物财宝重新上缴然后进行了三天的公开拍卖。最终每个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约4磅重黄金的奖赏。格兰特将军于额尔金勋爵商议,为了彻底打击清廷信心,以便在条约谈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决定彻底毁掉圆明园。并借此向世人宣告,他们曾经来过北京,他们是胜利者,以免他们的伟大功勋被后人所遗忘。三千五百名士兵开始有组织的有条不紊的焚烧圆明园,海淀一带的其他几座皇家园林也随之焚灭。当联军把大炮架在安定门城门之上对准紫禁城的时候,战争结果已可想而知。

圆明园见证了大清帝国的繁盛与衰败。清帝国的命运已不仅仅是其自身的命运,而是代表着更为宏观更为深层的整个中华古代文明的命运。从大秦帝国到大清帝国,2000年的时光,是如此的漫长,虽饱经风霜曾屹立不倒;却又是如此的短暂,在三枪两炮声中大厦倾颓。秦和清的发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个宿命论者,只好承认,该结束了。可圆明园何罪,竟离此劫,永不超生。

痛定思痛,我们可以嘲笑那些相信皇帝在天之灵可以保护他们的宫女和太监;可以瞧不起那些以为凭借中国的地大物博就可以免过列强入侵洗劫的王宫大臣,但是绝对不能忘记那个皇权高高在上,闭关锁国的年代给中国历史铸下的烙印。三天的大火烧掉了一个圆明园,更加烧醒了中国的子子孙孙——相信科学技术,走出国门,不断壮大自己,不要让这样的屈辱再度重演!

下载圆明园的毁灭的观后感一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明园的毁灭的观后感一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大全五篇)

    《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今天老师用上课时间看了圆明园的毁灭纪录片。 我想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时代最有名的皇帝是: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为大清付出的最多,康熙付出的最多,只有......

    《圆明园的毁灭》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及品析 ──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 执教: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贾 宁(实录后附课堂总评一、总评二) 课前交流 一、师生问好,拉近......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范文大全]

    《圆明园毁灭》说课稿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圆明园毁灭读后感

    1860年10月18日——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日子,因为在历史的篇章上,这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即见证了帝国主义的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罪证,也证明了那时清朝的腐......

    圆明园的毁灭(推荐)

    圆明园的毁灭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理解下列词语: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范文模版)

    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课时 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授课教师:董文燕 时间:2013、11、10 班级:五(1)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范文合集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资料,圆明园的毁灭资料,方明园的扑灭材料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起头焚烧全球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传奇世界私发布网服。十月的秋风外,我们不免感怀旧日西郊......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1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敢都无比的愤怒与惋惜。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浓缩了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才建成。但是,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