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终极笔记

时间:2019-05-13 10:2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终极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终极笔记》。

第一篇:毛概终极笔记

毛概终极笔记一、十七会议

 一大(1921,7)《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1、二大(1922,7)半殖半封;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共和国(提出革命纲领的因素)(主观)马中结合;国情认识(客观)时局变化;列宁帮助(意义)分析社会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明确两步走(民主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次反帝反封革命纲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2、三大(1923,6)国共合作,党内合作;第二次在抗战,遇事协商(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瞿秋白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概念(左右两种错误倾向)(陈右倾)提出但没有做斗争

3、四大(1925,1)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

(功绩)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国民党分为左、中、右(扩左、争中、反右);工农运动;资产阶级一分为二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的萌芽标志

(特点)首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无产阶级领导;各阶级地位和作用(农民主力军);首次资分买办和民族(内容)分清敌友是首要;地主和买办是敌;资分官僚和民族,民族(中间、团结)革命、软弱、妥协;小资是基本动力,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工业无产阶级是领导力量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4、五大(1927,4)纠正陈和机会主义(对待农民问题的错误)没有真正改正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

(内容)农民革命领导权和武装的重要性、必要性;富、中、贫(贫农最革命);相信、依赖、放手发动群众

5、八七(1927,8)枪杆出政权;纠正陈右倾;土地革命和武装反蒋的总方针;秋收起义

6、三湾(1927,9)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组织、政治、思想建军

7、六大(1928,6)没收一切土地,依靠贫雇、联合中农;批判了王“左”右倾和陈右倾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工农武装割据

(内容)共党领导;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PS: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8、古田(1929,12)《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无产阶级

思想建军建党(内容)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军根本原则;思想建党在首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乡村中心—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毛形成重要标志)《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第一次反教条;第一次“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基本形成标志)乡村中心;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PS:基本形成土地革命路线:依贫、联中、限富、灭地主、变封建的地主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限制富农

(抗日战争)减租减息(解放战争)土改(建国以后)保护富农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合作以后)从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

9、遵义(1935,1)军事和组织问题(政策问题—瓦窑堡;思想问题—延安

整风;作风问题—七大);毛的领导核心

11、瓦窑堡(1935,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共和国代替工农共和国;无产

阶级和全民族(两个先锋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四特点)政经发展不平衡;敌人强大;人民军队弱小;共党领导和土地革命(奠定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践论》《矛盾论》洛川(1937,8)全面抗日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原则)无产阶级领导权;减租减息解决农民问题《论持久战》作战形式(主)运动战(次)游击战

PS:中共六届六中—建军(根本准则)党指挥枪(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生命线)政治工作;(领导保证)革命纪律和民主制度的高度统一

《共产党人发刊词》第一次马中结合;三大法宝;建党是伟大工程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首次新民主主义概念;“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依据

《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完整形成(特点)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前途)两步走—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次完整提出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政治纲领)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基础、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的民主共和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经济纲领)没收官僚归国,没收地主土地归农,容许民族资本存在发展;有中国工业的基本思想

(文化纲领)无产领导、人民大众、反帝反封的文化;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民族、科学、大众的新文化

(新、旧民主革命文化区别标志)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毛发展与在熟标志)《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开成毛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善体系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首次完整提出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区别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第二篇:毛概笔记整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笔记整理

一、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官方哲学,对国家来说是指导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学说更多的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学说。

3、马克思影响历史的最大贡献:①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规律。

②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的本质(即社会性),应与十七世纪牛顿力学的创立、十八世纪进化论的提出并列看待。(牛顿力学把上帝从科学界赶走了,进化论把上帝从自然界中赶走了,唯物史观把上帝从历史的领域赶走了)

4、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是已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经验和理论原则。

(二)毛泽东思想包含两个层次(毛泽东思想全是独创,两个层次有高下之分):

1、六部分独创性内容(解决六大具体问题)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3)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4)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武装斗争)(5)关于政策和策略的建设(统一战线)①(6)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2、三个活的灵魂(贯穿六部分始终,超越六部分之上)

(1)三个活的灵魂实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是永恒不变的东西。

(2)三个活的灵魂实质上反映了三个方面,即基本立场(工人阶级)、基本观点(唯物主义)、基本方法(辩证法)

①基本立场是工人阶级③的立场。为何马克思主义到目前仍起着深刻的影响?因为他选择了一个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阶级,因为工人的利益与历史发展的趋势一致,工人的利益与大机器生产联系在一起,也是唯一能改变现实的力量(农民不可能有科学的实践观和历史观)

②基本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践观、历史观④(唯物主义的人类历史观)。

③基本方法是辩证法,联系的、运动变化的、一分为二的(重点论与两点论)

(3)三个活的灵魂将三个方面的内容融会贯通,用中国人的语言形式表达,即实事求①② 3、4、5这几点(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三大经验,是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谁要是正确的理解了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关系,谁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国革命。

④ “活的”的含义是“不死的,超越生命时空局限” 无产阶级指一般的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指具体的工人阶级。(不是同一概念)西方的“历史”的概念是相对于“自然”的,更多指的是人类历史。

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① 实事求是①的地位:a.(对党)是党的思想路线②

b.(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c.(对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基本点③

② 群众路线的地位(全是对党而言):a.党的组织路线

b.党的认识路线

c.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

d.党的根本的工作方法

③ 独立自主的地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独立自主最有意义的内涵:第一层: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走适合中

国国情的道路;

第二层:要求依靠中国同志解决中国问题,反对照搬照抄

别国经验。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毛泽东

三、邓小平理论体系

改革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胡锦涛

邓小平理论体系包含三个层次:

1、围绕“两个”(关键):始终围绕两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

2、解决“九个”(九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全在发展):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发展阶段——初级阶段;

(3)本质和发展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发展的动力——改革;

(5)发展的外部环境——开放论;

(6)发展的政治保障——四项基本原则;

(7)发展的战略——三步走;

(8)发展的特殊任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9)发展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发展的依靠力量——人民。

3、贯穿“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①④ 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

思想路线即“思维路线”,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

其他两个灵魂是由实事求是派生出来的。

邓小平的观点常被概括为“猫、摸、抓、不争”即“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石头过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资”“社”“公”“私”不争论。② ③ ④四、一组肯定群众地位的说法

1、是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

2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①之一;

3、是三个代表之一;

4、是80 年党的历史留下的三大启示②之一(10 年前提出的)

5、中国共产党没有独立的利益,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利益诉求。

6、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执政后遇到的最大的危险是

脱离群众。

7、有无群众观点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是真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志。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四大区别:领导力量(最主要的区别);指导思想;

前途不同;世界历史的意义不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

级领导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一场革命的性质不取决于谁领导,而是领导任务,反帝反封是历史赋予资产阶级时代的使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体系包含七个方面:

1、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2、革命动力: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③④

3、领导力量:工人

工人阶级成为领导力量的必然性:

(1)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告诉我们:农民不行,民族资产阶级不行。

(2)中国工人的特殊优点:受压迫最深,因而革命性最强;

人数少(200万)但集中性强(沿海);

第一辈工人是农民变的,出卖劳动力,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

4、性质(三层)和前途(两步走)

5、纲领⑤:经济、政治(建立什么样的国体和政体)⑥、文化

6、道路(两个方面的本质性):a.武装夺权b.农村中心,农村包围城市。

为什么要走武装夺权的道路?这就要论证和平的议会斗争走不通,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对内没有民主形式可言,无议会和合法渠道。

②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80年党的历史留下的三大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依靠人民群众,必须始终自觉 小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不剥削人,唯一与资本主义共同的地方是私有制。小资产阶级没有阶级共识,资产阶级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

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又叫具体纲领或目前纲领。

国体即国家主体,政体即政治体制,国体是实质,政体是形式,“体制”表达“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建。③不会成为领导力量。④ ⑤ ⑥

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与优点之一。——斯大林

7、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

五、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个概念: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一件事,两者是一般和具体的关系,考察问题的角度不同。

社会主义革命的含义:

1、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革命,;

2、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变私有制为公有制。①

3、是解决无产阶级的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4、因此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深刻、最广泛的社会意识变革。

六、教材体系梳理

第1、2章是全书的总论,第3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4章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第5——15章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第5——7章总论性质,第5章是本质论,第6章是初级阶段论②,第7章是改革论。第8——11章分别写经济、政治(对内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第12章是特殊任务(实现祖国统一),第13章是第9章政治方面的继续(对外政治),第14——15章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总论,第14章是依靠力量(即统一战线,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四类人③),第15章是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②只要是把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永远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初级阶段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解决了国情问题。包含三样东西:初级阶段本身、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路线从根本上规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具体化。

③ 工人是头,农民是主力,知识分子是最主要的创新力量,军人是长城

第三篇:毛邓三终极笔记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核心考点

第1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是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思想武器、行动指南、指导思想、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①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既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③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党全部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①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万能的教义,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②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和建设,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复杂的问题。

(3)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做到: 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②增强全党的总体理论素养。

③从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④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树立世界眼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神。⑤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

2.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多选)★★★ ①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渊源;根本前提。毛泽东思想理论渊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列主义。

③生产力增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发展,为毛思的形成准备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深刻而复杂的人民大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莫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单选)★(成熟的政治保证是领导地位的确立,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萌芽时期: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革前、阶分、革运、湖考》。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反对本本主义》。

(3)20 世纪30 年代中后期至40 年代中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红色政权、井斗、关纠、星火、分农》。

(4)1945 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目任、七报、论专政、论关系、处矛》。

4.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一个体现两个包含)(1)它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2)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3)它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必须做到:坚持马列、运用、实践发展。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多选)★★(核心是马列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括两大组成部分: ①一是其独创性的理论内容。

②二是贯串于上述理论之中的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方法。6.试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即:

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④关于政策和策略;

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⑥关于党的建设。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3)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具有科学性、独创性、完整性等特点。中共四大提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7.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多选)(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这个科学态度,就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八七会议总方针:武装起义、土地革命。

(2)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3)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8.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多选)(为毛泽东思想萌芽做贡献:陈、李、毛、瞿、邓中夏、周)

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主要是:(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第2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近代中国国情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旧民主革命失败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

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端不平衡。落后总根源是帝国主义。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旧民主向新民主转变转折点:五四运动。

①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革命性质决定因素: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这两大任务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创造条件,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其具体内容(最重要)★★★★★★▲ 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明确的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具体内容有:

(1)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它反对的只是官僚资本主义。新旧民主革命的相同点:革命对象和动力。(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①直接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②根本目的: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标志旧民主向新民主革命转变的实现指:共产党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3)革命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a贫雇农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广大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b城市小资产阶级属于劳动者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c民族资产阶级有天生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两面性(由软弱性决定)。

(4)革命领导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无产阶级必须通过自己的先锋队—— 共产党来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

(5)革命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①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②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不再是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的,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6)革命前途: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①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②党内曾流行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二是王明的“毕其功于一役”。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③毛泽东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思想,正是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主要内容: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政权。人民民主专政学说特点: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②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统一。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任务和职能,除了对内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对外抵御敌人的侵略外,还必须有步骤地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④阐明了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建国初期人民的范畴包括: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个保护)★★★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2)对官僚资本主义实行没收政策,具有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3)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政策。其原因是: 四面八方政策: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①由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所决定; ②由民族资本的特点所决定;

③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所决定; ④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

第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已考)(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共产党人〉发刊词》)。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党的组织是英勇战士。(2)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为什么?)★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国情),②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③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3)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核心:积极防御。根本法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这是因为:①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③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红政》、《井斗》、《星火》、《反本》作为理论依据。

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中国革命只能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PS: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分析或者多选)

①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良好的群众基础。③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⑤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①②③是客观条件;④⑤是主观条件。(5)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07新改,说法改变而已)。

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通过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领导来实现的。

PS1: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PS2: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内容:

①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方针。②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③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④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PS3:人民军队三大任务: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PS4:中国革命战争三形式: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PS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

2.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

(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宝。两头小,中间大:工人阶级少,大地主少,中间小资产阶级大。

(2)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主要决定于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中国革命长期性与不平衡性的特点。

(3)分析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与变化以及各个阶级、各派政治力量在民族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建立统一战线,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完全可能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①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由于共产党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了统一战线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抗日统一战线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②两个政权两个军队;③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④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多选把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对顽固派的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5)实现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统一战线策略思想: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

①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一个是无产阶级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这个是基础;另一个是无产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②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的实质是领导权)。

③对资产阶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对民族资产阶级要尽可能地联合,以保证革命的顺利进行。无产阶级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带领斗争,施以物质福利,不损害其利益。

3.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2)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革命政权中的重大作用。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及其意义★★★★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毛泽东为整风撰写的指导性文件:《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1)有利条件是:

①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根据马列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党建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②中国的工人阶级有坚决的革命性,党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阶级基础。

③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建党理论,党建有锐利的思想武器。

(2)特殊困难是: ①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②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③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相当严重。

④共产国际对党的影响以及不适当的干预,党内教条主义倾向,给党建带来特殊困难。

3、主要经验:(看政党是否先进:看理论纲领是不是马克思,是不是代表社会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①着重思想上建党,看指导思想和纲领是不是马列主义的。(这是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②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基本要求:个服组织,少服多,下服上,全党服中央)。

③注重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联实际、密切联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④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的整风形式。(整风运动方针和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4、党的建社的意义:整风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方法,进行马列教育好形式,思想建党原则新发展,马列建党学说新贡献。①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②对新时期党的建设仍然有指导意义。

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新中国成立标志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②中国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2)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新民主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共纲领所决定的。

(3)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是一个过渡时期。它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即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只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4)这个时期既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时期,也是为进入社会主义作准备的时期,它需要多长时期,取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备的条件,包括物质基础、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国际环境等。

①经济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二是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更重要的还有处领导地位的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它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②政治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二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各级政权的建立。

③国际环境的影响: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援,也成为促使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国际条件。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意义(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这是一条以“一化三改”’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总路线的两翼。总路线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3)过渡总路线反映历史必然

①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③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4)意义

①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后,不失时机地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为了确立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经验与意义(单独考大题不可能)▲

(1)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资方红利、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2)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1953年)

①对个体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再发展到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3)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利用限制改造,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

①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②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重要变化,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进一步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5章 社会主义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索成果

1.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②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又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毛泽东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56 年和1957 年上半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2.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分析 ①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是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②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③虽然还有阶级斗争,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PS: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改革。3.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本章最核心理论问题)★★★★(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

①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其运动具有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2)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①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②这两类矛盾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③由于这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采用专政的办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只能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

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诸如:在经济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

4.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①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中国还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工、农、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

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步,从1965 年起,用十五年时间,即在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 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5.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问题: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

(2)反对官僚主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贯彻群众路线。(3)共产党要接受①党的内部监督②群众的监督③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邓小平八大)

(4)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标准:懂马列;为人谋利益;团结人;商量;自我批评。

(5)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①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②能够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精神动力。

③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④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水平防止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⑤能够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6)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延安文艺座谈会》 6 .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探索的意义(07年新增)★★★★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注意多选)

第一,毛泽东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取得的探索上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

第二,毛泽东探索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第三,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邓小平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存在着一种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第6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次重点)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及其意义(1)内容:

①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②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③提出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种关系。④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

⑤对我国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意义:

①毛泽东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虽然犯过错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初步理论成果,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为邓小平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②这些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方针八届九中全会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共八大把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确定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①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②毛泽东在《 论十大关系》 中正式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问题。

③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讲话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

④1962 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主张,确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3)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①毛泽东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地方的机动权。②要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的关系,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③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4)管理体制改革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毛泽东提出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3.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不重要)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主要有: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核心);

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③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向它负责,接受它的监督; 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2)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这一方针作了比较集中的论述。①所谓“长期共存”是指,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都可以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同存在。

②所谓“互相监督”是指各党派之间的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

党派也可以监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其中包括来自民主党派的监督。这个方针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提出。(3)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主要有: ①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②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③民族自治地方在充分行使自治权的同时,必须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PS: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三大制度)多选把握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根本政治制度。(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4)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

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具体涵义是:①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②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其他风格和学派。③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

毛泽东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的具体涵义是:①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②对待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5)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任务,强调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技术,发展科学。②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③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4.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和对外关系

(1)中印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贡献:①提供指导原则;②指明解决争端途径;③维护利益;④促进发展;⑤推动新秩序。

(2)三个世界:美、苏第一世界;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7章 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涵与要求★★▲

(1)内涵: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最早反对教条主义,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包含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基本要求: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实事求是。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②本质要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③必须解放思想。

④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环节。⑤必须反对主观主义与经验主义。(3)意义:

①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三个基本方面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②它是中共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2.群众路线(根本工作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注意:群众路线和群众运动不能混淆)

(1)群众路线内涵:

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两个方面。(2)基本要求:

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群众观点,包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和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样四个方面,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所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是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3)意义:

①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它是党领导革命与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如果离开了群众路线,就会一事无成。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

(1)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十二大党章规定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第一次飞跃。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抵制和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强调毛泽东思想丢不得,否则犯错误。

(3)强调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晚年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4)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正确的评价。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核心考点

1,邓小平理论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多选)

(一)★

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一个前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个步骤:“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②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一个任务:发展生产力。一个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③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一个途径:改革开放。一个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一个标准:“三个有利于”。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继承、坚持、发展和创新)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发展:

①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②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③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①能否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理论创新。②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1)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活动领域:

①工人、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在就业、分配等方面出现了多样性。②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日趋明显,群众的不同利益要求越来越多。(2)党情:

①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②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

③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07新改)

(二)★★★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

①☆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②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③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个必须,多选)

(二)★★★

1、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2、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3、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①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②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④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07新改)

(二)1、历史地位: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④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2、指导意义:

①☆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②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上,提出新思想,构成系统的科学理论。

④是对马列、毛、邓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执导思想。☆ ③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6,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和发展

(三)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所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中。

②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这一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③“三个代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④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看作一个整体。

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三)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③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8,与时俱进是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②时代变化、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必然要丰富和发展。

③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坚持创新,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赢得人民的拥护,永葆生机。这既是党自身建设的要求,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9,与时俱进的内容

(三)★★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3)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具体体现在:

①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能够体现时代特征,要随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变化; ②要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要在理论上进行创新,并以理论创新为先导,来推动和指导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10,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1、“三个有利于”标准: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核心)。

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都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反之都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

4、对于排除姓“社”、姓“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四)★★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关键是要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本质前两个目标是生产力目标,后三个是生产关系目标。

3、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四)三大历史任务: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社会主义根本原则①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②共同富裕。

①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内在要求。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2、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①我国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工作的中心,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③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④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回答如何发展)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2)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清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

(3)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五)(1956-2050)初级阶段含义: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定性),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定位)。特征:①发展水平: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②实现目标: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56年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

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87年13大提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等于政治路线也叫总路线。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先有路线后有纲领。

(1)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要:(区分本质、特征、制度、体制、模式)。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③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④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要:

①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①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繁荣学术和文艺。(5)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三个建设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14,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五)(改革特点: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一、二次革命不同:①条件②内容与对象③革命形式与手段④目标。相同: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①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从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来看,改革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

②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的作用)③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已经考)

(五)①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②发展是目的,改革为发展提供动力,发展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③稳定是改革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保证。

④同时也只有通过改革和发展才能解决社会矛盾,为稳定打下基础。17,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六)1、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以人为本)

①科学发展观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五个统筹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②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③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2、“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1)五个统筹:

①按照统筹城乡发展,②统筹区域发展,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④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⑤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2)“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

①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②增强企业活务和竞争力,③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④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3、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4、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5、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战略重点:①农业;②能源和交通;③教育和科学。

①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②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③注重社会全面进步;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8,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六)①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经济发展道路。

②基本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③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9,邓小平同志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六)(1)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两个大局:“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2)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07年 新加)

①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指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②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07新改)★★ ①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农业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资源。我国产业结构现存的主要问题:a农业基础薄弱;b工业素质不高;c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还不协调。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发展现代农业;二要增加农民收入;三要改善农村面貌;四要培养新型农民;五要增加农业和农村投人;六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③促进城镇化发展,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4)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①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指由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粗放型增长是依靠增加要素的投人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是靠提高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

②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效益才有实在的速度,有一定的速度才能有效益。结构合理与提高效益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持续的经济增长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结构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质量是根本保证,没有质量就不会有效益。

20,实施科教兴国★★

(六)(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①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成为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②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③科学技术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2)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

①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②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④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⑤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2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实施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07新改)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人、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④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理论)

(七)(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①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③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共性)①经济活动市场化。②企业经营自主化。③政府调节间接化。④经济运行法治化。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自己的特征(个性): 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共同富裕为目标; ③宏观调控能力可以较资本主义国家更强。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有利于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

2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七)①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③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④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⑤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 ⑥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制度)

(七)(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b处在初级阶段;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

①建立和调整所有制结构的理论依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

②我国生产力的总体落后、多层次和不平衡状况,要求有多种经济成分与之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进步,否则只能束缚和阻碍经济的发展。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5,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七)★★

(1)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控制行业:涉及国家安全;自然垄断;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中的骨干企业。(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③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①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七)(1)含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确定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分配的是消费品)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分配方式。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这一分配制度。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3)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①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生产过程,都在生产过程中作出了贡献。②收入分配应该体现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价值,鼓励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③把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4)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理顺分配关系)①处理好不同分配方式之间的关系,一是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二是要确立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提倡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

③在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社会公平。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八)(1)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制度)(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三权分立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③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最高权利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②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民主,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制度。

(4)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加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2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八)(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①民主首先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高度民主的差距还很大,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紧迫性。

②民主政治建设受各方面制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④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尊重和保障人权(07年新加)重点 关注★★★

①人权,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②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跟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④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将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保障和发展人民的各项权利作为根本任务,并将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2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八)(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3)依法治国的意义:

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九)(次重点)

(1)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的重要战略地位。

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决定了精神文明是重要目标和保证,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3)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①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互相促进,有机结合。②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证,文化是支撑。③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4)社会主义荣辱观(07年新加)重点 关注★★

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党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九)(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①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③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九)(1)思想道德建设解决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分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分为:理论建设、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③首先要抓好理论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理想建设是核心,道德建设是主体内容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①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②通过教育,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③科学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

④发展各项文化事业,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3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九)(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马列、毛邓为指导,坚持党路线和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①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

②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 ③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34,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九)(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①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②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35,“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十)(1)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①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统一; ③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2)“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①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②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③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胡四点:一个中国,争取和平统一,寄希望台湾人民,反台独分裂)。

①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②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化。

③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④《反分裂国家法 》,把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用立法的形式转化为法律。36,中国外交政策

(十一)宗旨和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①中国的外交可以概括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③争取有利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

④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37,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十一)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的判断标准:

外交政策。

②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③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国际社会中各国处理彼此之间关系的指导原则、规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38,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十二)党的性质的这一表述,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39,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十二)①党的建设是我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②社会主义时期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以及和平演变的考验。③党的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

④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⑤党的建设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兴衰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40,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十二)为何要改善党的领导:1新形势、新任务;2思想组织作风;3教训;4正处理基本矛盾。

①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②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

③同时也应该把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④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4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①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②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③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④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①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⑤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四位一体”。

4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十二)(1)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2)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使各级党组织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

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3)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

第四篇:毛概调研笔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调研笔记

洞泾区实地走访:调研阶段一

——走访本区绿化、建筑和交通建设情况

调查时间:2012/11/10 调查地点:洞泾区 调查方式:走访 调查对象:基础设施 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主要是以走访的方式,并在这一天时间内对洞泾区的绿化、建筑以及交通建设进行实地的了解,走访居民的居住环境,通过所见的大体去记录拍照该区目前绿化、建筑和交通的建设情况。本次的走访,由我们组的所有成员一起分工完成,有的作记录,有的负责拍照片。通过收集有效资料以及记录目前洞泾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发展过程中所属的位置与情况。

我们搭地铁并转公交车来到这个地区,刚开始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高楼密布,我们上网查阅过资料了解到这几年的发展,洞泾区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而是在以前的发展基础上增加了不少的企业,如果拿城市与乡镇来定义这里的话,也许仅仅是一个稍微好一些的乡镇而已,并无法在城乡区域发展中很好地凸显自己优势,很多空地也许还需要很好的规划。

我们看到这里的建筑相对比较简陋,相对较老的楼房依然很多,以前走过很多的地方,发现这边的基础设施还是蛮落后的,居民的居住环境相对比较差。到处可以见到比较肮脏的水沟、低洼地带以及未能完全建成的建筑物。这里没有看到很多的大公园或者小的健身场所,几乎随地都可以被四方的灰尘吹得满脸都是,可见这边的绿化很不见人意。在我们沿着公路不断并且交错地走着,想要看见一些繁华的地方以便给自己一点惊喜,然而我们的希望并无法实现,有时我们一路走着走着会迷失方向,也许这里真的是太空荡了。如果稍微留点意的话,可以很容易就看到农田,以及一些破烂的私人垃圾回收站。这里的交通建设并不怎么好,大街上普遍见到的是一些比较旧的小型卡车或者是摩托车,伴着大量尘土飞扬的道路,也许真的很叫人心烦,就像是没有打扫过的一样。道路交通纪序相对比较混乱,道路两旁的清洁卫生都比较差,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见到随处飞扬的垃圾袋或者卫生纸等。

第 1 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调研笔记

。我们试着在一个公交站台等车,结果要花上大量的时间等到一辆可以带自己去目的地的车,别说这些,更恐怖的是等了大半时间都没有一辆公交车或者出租车经过。

在洞泾,我们拍了很多的照片,而这些照片都恰恰证明了洞泾区发展的不见人意。长期以来洞泾区的居民处于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也许在很多方面都不太会讲究,也许政府的投入力已经逐渐、大幅度地提高,然而这些年的发展并没有给我们多大的惊喜,本区的居民也许只是淡漠地面对这一切。但是,上海对区域发展平衡的重视,各企业都已经往这个区转移,劳动力大幅度提升,居民收入进一步地改变,居住条件也慢慢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洞泾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不断增多,劳动力要流动量也慢慢变大,除了就业机会提升了,企业对于本区块居民的教育水平和职业培训水平也相应提高。调研心得:

这次调研以实地走访的形式进行,在比较轻松的走览中,我获得了一些信息,了解到了洞泾区的发展情况。对于调研结果,我内心收到很大的震撼,这个区域的发展确实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居住条件并不充裕,并不那么得人心。这边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政府去重视,各个企业去投资开发,以使得该区块得到快速稳定有效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城乡的差距。

尽管此次走访并不能得到齐全的资料,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大概了解到这边的发展情况以及人们生活的水平。我们认真地做了很多的记录,抓住每一个可以反映目前区域情况的图片,可以说这些对我们后面进一步的分析都非常有用。

对于这次调研的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们前期的准备工作做的很细致。我们知道成功与否心态很重要。相信自己,在调研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交际、实践能力是很必要的。

(2012/11/12)

浦东新区实地走访:调研阶段二

第 2 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调研笔记

——走访本区绿化、建筑和交通建设情况

调查时间:2012/11/17 调查地点:浦东新区 调查方式:走访 调查对象:基础设施 调查内容:

我们都知道浦东区是上海市比较繁荣的区域,每个节日我们都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游客都积满这边,拥有很多豪华的饭店以及咖啡馆,还有很多漂亮的景区以及好玩的游乐场所,人们各尽所能地享受着自己所拥有的以及政府所给予的一切,他们开心地过着每一天快乐幸福的生活,在所有人的眼神中充满了羡慕。

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浦东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建设情况,具体内容我们都首先作了整洁的规划与安排。以更好的内容以及调查方式去得到我们想要的调查目的。我们做了大概一个半小时的地铁来到了陆家嘴,我们眼前见到的完全跟之前在洞泾区的不一样,这里的街道特别的干净,而且交通流畅秩序井然,每一条交通路线都有很多的公交车来满足大家的出行,如果你能仔细一点的话到处都可以见到比较豪华的名牌车。各种百货商城在这里密集,而且很多国际大牌奢侈品都在这里有专卖店,逛街的人流中,我们看到的只有奢华。

我们之前调查过资料了解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中国上海的主要金融中心区之一,位于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面对外滩。整个金融贸易区总面积共有2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开发地区为6.8平方公里,已有约100座大厦落成。1990年,中国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并在陆家嘴成立全中国首个国家级金融开发区。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必须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设办事处,因此陆家嘴是不少外资银行的总部所在地。目前共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在陆家嘴设立办事处,当中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包括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 浦东城区面貌明显得非常美观,抓住世博会重大契机,浦东的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极大改善,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到浦东生态环境1700亿元左右,比“十五”时期增长1.2倍。浦东国际机场二期、7条轨道交通线、25项世博配套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顺利建成。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5.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削减目标,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2.6%。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区”、“国

第 3 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调研笔记

家卫生城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浦东坚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良好的生态城区。浓度超标上百倍。调研心得:

通过这次调研,我发现与第一次调研相比要容易得多,浦东新区的交通相对比较便捷,所以我们走访的时间缩减不少,效率也提高了很多,而且得到的数据资料也比较多。另外,在浦东区我们的调研对象也广了而且很多的资料我们可以借助许多方式提前了解,使得这次的调研更加顺利一些。

对于这次调研过程,我认为效果很好。以前也做过一些调研,但难度不近相同,碰壁是难免的。然而这次非常的顺利,计划中的每一步我们都做得尽可能的完美,我们得到了想要的资料,并整理出了很好地说明问题的数据。相对于上一次的访谈来说,这次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全然不同于在洞泾区,并感受到了身边一切的便捷与美好。大体来说,浦东新区很大程度地给我们展现了现代化建设的一切。

我觉得只要用心调研,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就能获得很好的结果。问卷也好,走访也好,都能够很好地得到自己想要的调研目的。

(2012/11/19)

对洞泾浦东新区进行居民访问:调研阶段三

第 4 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调研笔记

——随机调查两区居民了解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调查时间:2012/12/1-2012/12/2 调查地点:两个区 调查方式:访问和发放问卷 调查对象:居民 调查内容:

虽然我们大家以前都发过和填过一些这样的问卷,但那都是帮同学或朋友发或者填写的,所以实际上对于我们的锻炼并不是很突出,虽然很辛苦,感受也很深。这个阶段我们主要采用的是访问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便获取更广泛性的信息,使得更好地达到我们的调研目的,了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中人们的各自所属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了解情况。为了更好地整合好我们的时间,这次的问卷调查同样安排是在星期六到星期日的白天进行。同时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我们也必须分两天分别在两个区块进行详细调研。面对有效调研对象发放我们的问卷以及口头访问,而且是随机进行,不同的街道的不同的小区,不过年龄层我们都统一在30-40岁的居民。

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准备了600份调查问卷。而且所调查的每个问题我们都经历了一番的讨论,以便得到我们想要的数据。调查的每个对象我们都做了仔细的筛选,对于一些看起来也许不乐意接收我们的问卷的我们尽量避免了。我们5个人平分了问卷,分别去不同的区域发放,最后集体进行采访并统一数据加以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地居民所属区域的真实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想带着我们的真诚走进了不同的居民家进行访问并发放问卷。当然我们所想要的希望居民能够热情地接受我们的来访。

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可以说在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有些难度的,特别是在繁华的浦东新区,人们似乎看起来都比较的忙碌,有很多人拒绝了我们的调研,同时有些人还有种不屑一顾的神情,但接收我们的问卷的人中,有些人答卷特别快,以至于我们并不能很好地保证我们的问卷是否真实有效。我们反反复复在不同的小区,总想着得到一份真实有效的答卷,我们需要是真实的答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城乡发展情况和他们对本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了解,以及在这样的发展情况 第 5 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调研笔记

下他们的意见以及建议。在洞泾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虽有些居民并不想真实地勾选他们真实的内心感受,他们有的还希望我们的问卷能够添加一些更能表达他们对目前发展状况看法的问题。也许他们的生活环境并不是很优越,但其中一些人很仔细认真地阅读了我们的问卷,在填写的过程中还问了我们许多的问题,有的写着写着就抱怨说现在政府的关心实在不平衡,并希望我们的问卷能够有效地说明并反映一些现状,而不单单是当作学生的任务去完成它。

这次的问卷调查主要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百姓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机会,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所体现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大相径庭,交谈也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么容易,有温馨有感动也有不屑与不理解,我不得不感叹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点也不假,我为自己的稚嫩天真感到惭愧,未来的路很长,我需要不断汲取经验,不断参与实践锻炼,使自己尽快成长 调研心得:

发问卷以及访问与之前的走访截然不同,问卷的调研范围变得广了,同时我们与调研对象之间的交流也确实多了了,虽然我们也无法确定每一分问卷的结果的有效性,但我们确实从这个过程中得到不少。

这是一次深刻的经历,它让我学到了交际的技巧、实践的重要、团队协作的珍贵以及做事要保持一个积极仔细的态度,要善始善终,这样的学习经历要比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有趣,也使知识掌握地更实际更具体,相信也会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问卷调查过程中也许很出乎我们的意料,有些人非常认真并谨慎地填写我们的问卷,对每个问题仔细地问一遍,甚至还指明我们问卷的冗余部分„„种种情况,面对同一份问卷里的同一道题,不同的问卷对象能就该问题作出不同的答案,有些也许在我们思考的过程中有猜测出些蹊跷,然而有些却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最后,每一份问卷完美完成都会带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喜悦。

(2012/12/5)

第 6 页

第五篇:毛概考试笔记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3、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把

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二、两在理论成果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

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 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

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

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五、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经验与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

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政治保证。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

会主义。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

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都会经历的初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 目标和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

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

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第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八、中国梦

(二)思想内涵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特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2)民族振兴: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结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三者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意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中国道路:就是中特道路,中特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每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密相连。

九、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原因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十、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答: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政治领域:强化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

设中的政治领导力进一步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力,以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保障生态文明政策创新,是目前的紧迫需要,要发挥党强大的动员能力,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各级执政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建立党总揽生态文明大局、全体群众广泛参与的建设氛围。加强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强化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学决策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议题作为党中央决策的重大问题,给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执行力度,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上。增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监督问责职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 到实处,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强化政协对生态文明工作的监督职能,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局面,促进政协在组织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会议和活动上发挥积极作用。(2)经济领域:大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体现。实现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发展;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传统资源型产业升级和转型,积极培育和引导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新型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将环保产业作为促进绿色发展的突破口之

一。(3)社会领域:建立公民社会,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将公民环境权明确确立在宪法中,提高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参与程度,使社会公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第一,将公民环境权明确确立在宪法中,并在相关条文中具体规定,对包括环境使用权、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和环境请求权等具体内容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加大公众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力度。第二,完善环境管理信息公开制度。第三,健全环境立法听证制度。第四,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第五,建立和发展我国非政府环境保护团体的制度。同时,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宣传和权利意识教育,使环境意识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4)文化领域:将生态文明等重要的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步完善建设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制度,形成广泛、持久的社会意识形态,将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执政观、政绩观。加强环境文化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环境文化发展机制;加强媒体宣传机制,创造环境文化社会氛围;依靠社会力量开展环境文化建设;借鉴西方环境文化理念,加强国际环境文化交流与合作。倡导绿色消费文化,培育生态消费意识。规范绿色产品标准,鼓励企业绿色生产,为消费者绿色消费提供更大的绿色市场。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党十八届三中全会还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二、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及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必然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势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和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弱。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肩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现象,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损害了党的战斗力;在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方面,一些党的组织不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领导工作涣散软弱,治党不严,一些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不够,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的领导制度方面也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十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2.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3.发展基层民主。

下载毛概终极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终极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复习笔记

    毛概复习资料(权威)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是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

    毛概串讲笔记(范文模版)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纲要求 1."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 2."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概笔记(考试专用)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

    毛概题目终极整理无答案版

    毛概题目终极整理无答案版 立论写作题 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有的经济现象,当代资本主义中不仅有私有成分也有国有成分,在社会主义中也是这样的,资本......

    毛概考试重点总结笔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

    毛概

    毛概 第一章 三、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

    毛概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 )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港澳问题. D台湾问题. 2.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依据是(......

    毛概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